当前位置:首页 » 女装分类 » 民族风女装领怎么裁
扩展阅读
羊皮衣怎么去污 2025-02-08 15:10:37
紫色旗袍搭配什么边好看 2025-02-08 15:03:49

民族风女装领怎么裁

发布时间: 2023-08-10 06:06:18

1. 各种领子的裁剪方法视频

各种领子的裁剪方法视频如下:

1、领口的剪裁流程:一是依前衣片搭门的尺寸定驳头翻折线和领子翻折线:前衣片搭门的总宽与驳头、领子的坡度正相关。

2、依前衣片袖口部位来明确驳头翻折线和领子翻折线。前衣片衣领往右边导出的后领子的长短比后领弧大0.3cm。可依据一种设计方案观念剪裁出各种各样领样。

3、翻领领子的剪裁方式:翻在底领外边的领面造型设计。分成翻领领座较高的、翻领领座适度的友谊翻领3种。最先用直尺画a线,b线垂直平分a线,用斜线画出领下孔线,领下孔线下推广打若于割口。在人台的服装纸样上画出衣领先,衣领线可随意设计。

翻驳领:翻驳领是一种衣领和驳头连在一起,并向外翻折的领式。翻驳领是服装中应用较广泛的衣领款式。如西装的领型就是典型的翻驳领,夹克、便装等也都可用翻驳领。

立领:立领的领面竖立在领圈上,穿着时耸立围绕在人的颈部,并与颈部均匀地保持一定间距。由于立领近似颈部形状,设计时应以人体的颈部结构为依据。

坦领:坦领是领面向外翻摊的领式。造型时随着领子的宽窄、形状的不同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领款。又由于坦领无领座,适合儿童脖子短的特点,因此也被广泛地应用在童装设计上。

2. 青果领纸样画法领怎裁

领座:3公分
领面:5公分
翻折点公式:领座 X 0.8
领外翻量:后外围领弧长(减)领窝弧长(加)0.6公分(调节数)
具体画法如下:



从开宽的1.5公分处用智能笔延长2.4公分为翻折点,在向外延长3公分为领座的弧线点,找到这两个点后,用智能笔连接到翻折止点,也就是胸围线向上8公分的那个点,接着用智能笔把前领的外围弧线画好,注意在三分之一处是大约平行了8.5公分要比后中的8公分宽一点,这个数据需要根据领子角的造型来定,切记切记,蓝色的虚线是翻折线,绿色的线是领子线,

接着用CR圆弧工具把领子夹角的外翻量画好,连接到领子弧线上的肩点处,然后用三角板工具把后领弧线画出来,接着就互拉两条平行线把后面的长方形画好,

最后用智能笔连接各个点并圆顺弧线,绿色的线是领子,蓝色的虚线是翻折线,蓝色的实线是大身和领窝的线条,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领子的领底弧线上的三分之一处要向外出0.3左右,为的是能让领子在做成后有些更大的外翻,这样看起来更好看。

3. 汉服怎么裁剪

根据《品汉服之美》一文,汉服的特点是交领右衽、中缝接袖,以系带为主。交领指衣服左右相交,意为阴阳交会。左襟压右襟,形成y字领型,意为右衽。为什么

汉服的衣襟是向右掩,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为右衽。而北方蛮族的服饰一般是向左掩,称为左衽。此状况从春秋时代已出现,论语中记载孔子言: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说:要是没有管仲尊王攘夷,保全中国,我们就会被蛮族同化,也被发左衽了。

明代前期的汉服一般用束带系扎,不用扣子。明代后期较多于襟后处使用隐扣,但与满清服饰的盘扣有明显不同,明代后期用的隐扣主要是金属扣,见于女装及少数男装常服、军服、便服等。

(图中红色圈住的地方为宋制圆领袍的隐扣)

(图为明制立领汉服的子母扣,与下图满清服饰的盘扣,哪种好看?)

满清服饰以布制盘扣为主,扣带很长,极为显眼,大量用于礼服、官服、常服等各类型、各身份人物所穿的服装。为什么满清的马褂和盘扣的衣服被称为蜈蚣服呢?你仔细看一下满清服饰的盘扣,《品汉服之美》一文对汉服作出评价:汉服虽然是平面剪裁,但用料远远大于覆盖人体的需要。在裁剪之时,看上去虽然是平面直线的,但是穿在人的身上,配合以束腰等手段,就会随着人体的结构,呈现出不同的线条,无论从正面、侧面、背面看,都十分动人,和环境共同成为灵动的艺术品。这与中国文化中重视人与自然的共融关系,万物与我为一可谓互相辉映。

因此汉服不仅重视人体的各个侧面的线型,而且还注重人与环境之间,继而成为汉家服饰的特色。汉族传统服装中,贵族服饰的大袖,不仅是袖径的宽大,袖子的长度也十分长。

官员与老人的袖子延至指尖,再挽回至手肘,被称为回肘,我们看到戏曲舞台上,戏服的长度,其实就是汉服广袖的遗存。

汉服袖径宽大时可达四尺,这种宽大的剪裁,使得汉服在穿着起来之后,可以形成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线,随风而动,但毫不拖拉,给人洒脱飘逸、仙风道骨的感觉。汉服具备独特的形式,其典型特征是交领右衽、系带隐扣,但实际上仍有其他款式。

汉语里和衣服相关的词汇,通通是汉服的特点。

汉服的结构分为10个部分:领、襟、裾、袂、袪、袖、衿、衽、带、系。

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小衣包括汗衣(汗衫)、犊鼻裈。

(汉服内裤:犊鼻裈)

中衣包括上衣下裤、中单、曲领等。大衣即外衣,如深衣、圆领袍、衣裳、袴褶、裙襦,还有外套如半臂、褙子等。此外,还有配饰如袜、帔、革带、玉带、銙等等。

《勿让广袖衣裾成绝响》一文认为:“汉服包括衣裳、首服、发式、面饰、鞋履、配饰等共同组合的整体衣冠系统,浓缩了华夏文化的纺织、蜡染、夹缬、锦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20多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锦绣中华的美誉,反映了汉族的文化礼仪,汉文明的核心是礼仪文化,而礼仪文化植根于服制,正如孔子所着《易·系辞传》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剪裁结构

古代布帛是人民向国家上交的税收之一,幅宽二尺二寸。

传统的汉服通常用幅宽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手工布缝制。

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此背缝称裻。

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要中,膝上,脚背上。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

虽然汉服的款式名称很多,但汉服的基本款式,主要有礼服和常服之分。

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式(上下分开,上身着短衣,下身着裙)、上下连缀式(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上衣下裤式、上下通裁等类型。上衣下裳是汉服最基本的式样,至今汉语仍然用“衣裳”这两个字作为服装的统称。其中“裳”指下裙,古代男女都可以穿着。

后来男子逐渐改穿袍衫作为日常服饰,上衣下裳的样式多保留在礼服中,如冕服。

而女子依旧以上衣下裳的样式为主,称为襦裙。襦裙是中国服饰史上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是几千年中汉族妇女最常见的衣着。襦指短上衣。裙,里衣也。古服裙不居外,皆有衣笼之。有说法称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一直持续到明末清据中国前期,因为剃发易服而终止!

上下连缀式又称深衣制,周代至汉代流行的曲裾袍、直裾袍都属于上下连缀式。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应先及之。何谓深衣,《礼记正义·深衣》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

士人取得科举功名后,就脱去白衣,改穿襕衫(官服)了。

明代出现的曳撒、贴里、鞠衣等也属于上下连缀式。

上下通裁的有圆领袍、直裰、直身、道袍等,特点是上下不分裁的袍服。

上衣下裤式又称裋褐,上身穿短衣,下身穿裤子,是劳动人民常见的衣着。

外套类有褙子、半臂、披风、鹤氅衣等。褙子是一种由半臂或中单演变而成的上衣。

程大昌《演繁露·背子·中禅》:“今人服公裳,必衷以背子。背子者,状如单襦袷袄,特其裾加长.直垂至足焉耳。其实古之中禅也,禅之字或为单,中单之制正如今人褙子。”

相传始于唐,盛行于宋。《宋史·舆服志》云:“妇人大衣长裙、女子在室者及众妾皆褙子。”宋明皇后常服红罗褙子。披风由褙子演变而来,于明代出现。

4. 体恤衫的领子怎么裁

首先要考虑这个圆领开领不要太低,要不在改V字领会太低不好看的。如果自己不会做裁缝要到专门订做衣服的地方进行修改,先要拆掉领子里面包边,在裁出V字领,在用接近的面料做里面的包边,外面缝线,烫下就OK了。如果是螺口做的圆领,拆下外面螺口,裁出V字领,在用新的螺口(螺口一般做棉毛衫的店有的卖的,几块钱就可以了)缝好。

5. 领子的裁剪方法

翻领领子的裁剪方法:

1、翻在底领外面的领面造型。分为翻领领座较高的、翻领领座适中的和平翻领3种。首先用直尺画a线,b线垂直于a线,如图用虚线画出领下口线,领下口线下打若于剪口。在人台的纸样上画出领口先,领口线可任意设计。

6. 翻领大衣怎么改v领

1、首先把翻领大衣裁剪成圆领。
2、其次找到领子的中心,从领子隐厅的中心开始起针缝线。
3、然灶销隐后从下往上缝一个倒三角形,穿针从左往右斗没来回进行。
4、最后缝到最后时收针拉紧即可。

7. 如何裁剪圆领衫的圆领部分

拿圆领套衫为例,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自身的身高和肩宽等数据,裁出衣服的前片。套衫的前片主要把握的关键数据是:肩宽、胸围、领围和衣长等。真丝料的衣服尽量裁得宽松些,防止穿 着过程中衣服缝合处开裂。

15、全完成。缝合大身和贴边以后,衣服就整件都缝合完成了。如果不急着穿的话,接着还可以进行下水,和整件衣服的熨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