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节日习俗,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的作文。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屈原以身殉国,跳入汨罗江的日子。为了不让鱼虾们把屈原身体上的肉吃掉。人们就用粽叶包裹着糯米,投放到汨罗江里。并且人们也要吃粽子、咸鸭蛋,在家门前挂菖蒲和艾草,还要喝放了一些雄黄的酒,人们还要举行赛龙舟。这不,我们一家人带着外婆、舅舅、舅妈、小表妹去江津中山古镇观看赛龙舟。
经过1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举办赛龙舟的地方——江津中山古镇。因上午下雨,原本在上午的赛龙舟改在了下午(下午是晴天)。爸爸见我对赛龙舟很感兴趣,便滔滔不绝地为我介绍起来:“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十分流行,它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已流传两千多年,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的。,船长一般为20—30米,每艘船上约30名划手。有26个划手,1个舵手,2个鼓手,还有1个喊号子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下午,我们走出客栈,来到了河边。河边的吊脚楼悬在岩石上。为了遮挡强烈的太阳光,家家户户的阳台顶上都挂着蓝布。我们走过了石桥,继续向前走去……
“哇!看到龙舟啦!”表妹叫道。“真的是!”你看,龙舟的颜色各不相同:鲜艳的红、明亮的黄、黯淡黑和清爽的蓝。原来,龙舟的颜色是跟据四海龙王的颜色刷的漆来定的。
我们刚一来到河边,划手们就出场了。喝,一个个都非常强壮。并且不同的龙舟上的人都 穿着不同颜色的背心。“请参赛选手入座!”裁判员用扩音器叫道。划手们按照序号坐好位置。“1——2——3!出发!”
顿时,鼓声大作,观众的喊声和运动员的呼声汇成一遍,响彻云霄。参赛队员们用力把木桨向后划。紧接着,船慢慢地移动起来渐渐地,渐渐地,每条船都越来越快,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看不出来一丝波纹。渐渐地,渐渐地红色的龙舟慢慢地超过了其它龙舟。黑色的龙舟显然是体力不足了,落后于其它龙舟。啊,只剩下30米了,25米,20米,红色龙舟遥遥领先,蓝色龙舟又追赶上来,两条龙舟不相上下。10米,只剩5米了!呀,蓝色龙舟领先了。最后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蓝色龙舟赢了。蓝色龙舟的划手们下船后,都拥抱在一起,表示他们心中的喜悦。看完比赛,我念念不舍地离开了风景如画的中山古镇。
我觉得今年的端午节最好玩、最有趣。因为这一次的端午节让我领阅到了民俗风情
2. 服装店一般叫什么名字最好
依伊爱、E美人:衣,衣服伊表示第三人称,相当于“她”衣服美女爱。
爱伊坊、伊伊坊、伊怡坊:美女专属衣樻
伊人坊、依人坊、怡美居、伊萱、伊美纳
百魅居、百魅阁、百伊居、百衣阁、百伊阁:好的,个性的,时尚的 有内涵的衣服都在这。
依飞凡、伊飞凡:衣服与众不同非比寻常。
丽怡(伊)族、丽族馆(美女们的时尚天堂)
淑女屋、妞妞美、伊魅儿:现代、简单,时尚大气,潮流,比较贴近生活,朗朗上口!利于传播品牌推广!适合于开展连锁经营,健康向上;有视觉冲击力,醒目易识别,突出有创意,请细细口味!
念尔:以此做店铺名字雅而不俗,上口好记,寓意心心相连。
名字:楚霸
释义:成功男人要有霸气,威而重,历史上首推西楚霸王项羽。
名字:帝纶服饰
释义:“朝升玉署调天纪,夕憇金闺奉帝纶”,称帝是男人的终极梦想,指点江山体现一种霸气;纶,可以指衣服布料,有行业特性又兼具国际范。
名字:云淡轻男装
释义:成功男人如淡云薄雾,似恬隐又如出世,事事举重若轻,这就是一种成功男人的生活态度了。
名字:逆酷男装
释义:形容喜欢挑战,逆流而上;酷,很有型。
名字:蓝菲
释义:听起来就有隐隐约约的时尚高贵感,而且叫起来顺口又有节奏感,西装名牌“阿玛尼”名字和蓝菲性质差不多,咋听起来像女人的名字,但放在衣服上看就很有高贵时尚的气质,一个服装店品牌的名字是个关键,如果店铺名字取得不好,那个服装店品牌不可能做的大。
泰博斯:欧式风格,大气简洁,朗朗上口,便于传播。
潮尚汇:潮,尚,时尚;汇,会,汇集。
名字:玛派
释义:玛,有多种颜色的说法,也有马达成功之意;派,名仕品派,店名大气,一听就知道是卖男装的店,非常适合。
名字:尓承(成)男装
释义:18岁成年,30而立,18~35岁的年纪,故有尓承男装。名字简单、大方、 好记,有意义。
名字:凯臣
释义:凯,凯旋归来之意,突出一种胜利氛围;臣,古时君臣,彰显产品的高贵品质。
名字:晟泰男装
释义:晟,本意有光明,还有旺盛,兴盛的意思;泰,有平安、安宁,还有极、最的意思;整体预示着店铺前途光明,事业兴盛,遇事平安,成为最好最大的男装店品牌。
名字:雄霸男装店
释义:有气势的名字,能够满足男士的心理,借着雄霸天下这部电视剧名更能够迅速打开知名度。
3. 曾经辉煌一时的玛雅人为何会突然背弃文明,又莫名回归原始
绚烂的玛雅文明,令那些学识渊博的前史学家大感迷惑。更让人难以了解的是玛雅人为何会俄然背离文明,又回归原始呢?
公元830年,浩大的科班城工程俄然宣告罢工。公元835年,帕伦克的金字塔神庙也中止了施工。公元889年,提卡尔正在缔造的寺庙群工程中止。公元翎姆年,玛稚人终究一个城堡也中止了建筑。这景象令咱们联想到复活节岛采石场上俄然罢工的情形。
这期间散居在五湖四海的玛雅人,如同不谋而合地接到某种指令似的,扔掉了他们世代为之斗争追求、勤劳建筑起来的阵营和神庙,脱离了肥美的犁地,向荒芜的深山迁去。
如今咱们所能看到的玛雅人的前史文明遗址,即是公元八世纪至九世纪间玛雅人自个扔掉的新居。游客们徜徉在这精美的石雕和宏伟的建筑面前,无不赞赏、怅惘,而专家专家们却陷入了深深的迷惑当中。
玛雅人扔掉自个用双手缔造起来的昌盛城市,却要转向荒芜的深山老林,这种背离文明回归蒙昧的做法,是出于自愿,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专家们提出了各种假设。
有专家说,玛雅人也许是被外部入侵者赶出了家门。但是,其时又有谁比正处于文明和文明昌盛期间的玛雅人还强大呢?另一些专家说,真正值得注意的是一次气候遽变,也许是它引发了民族大迁徙。但这种解说也仍是找不到证据,由于玛雅人只不过迁徙了350公里左右,这么一段间隔并不足以让人免去灾祸。
相同,地震灾祸之说也能够扫除。由于玛雅人那些宏伟的建筑,尽管有些现已坍毁,但大多数仍历经千年风雨岿然不动。至于瘟疫盛行疑问,看起来更不也许。由于在玛雅人日子的上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大规模地盛行一场瘟疫的也许性是很小的。再说,玛雅人的全体搬迁,先后共历时百年之久,一场突发性的大瘟疫,绝无耗时如此持久的也许。
是否因代沟疑问而形成玛雅人门内部的争斗呢?年青的一代起来反对老一代,于是发生了内战或革新?这好像也不太可能,由于如果是这么,将只会有一部分居民,即失败者脱离国家,而胜利者仍在原地日子。但考古现场没有发现这方面头绪。
还有人企图从生态视点解开玛雅人大搬迁之谜。譬如以为玛雅人采纳了某种不恰当的播种办法,破坏了森林,土地丧失了地力,生存环境的恶化迫使玛雅人大搬迁。但是不少专家在考察中发现,玛雅人在农业出产方面颇为领先,他们很早就采纳轮耕制,这么既确保了土地肥力,又提高了出产功率。因而,企图从这个视点解开谜题的测验也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些专家的思路更别致,他们以为要寻觅玛雅人搬向深山的原因,能够先反过来看看他们是如何挑选自个久居的故乡的:咱们已知的这些玛雅人的城市,都不是缔造在河流沿岸的。咱们知道,埃及和印度的古代文明,首先发源于尼罗河与恒河流域,我国古代文明的摇篮则是黄河和长江。河流不仅给这些前期的都市带来灌溉和饮水方面的便当,一起又是人员往来与商品交易的开始通道。从各民族的前期前史来看他们的文明都离不开河流。可玛雅人却偏偏把他们那些反常繁荣的城市建筑于热带丛林当中,这是颇有意味的。
2000年初,在危地马拉北部的佩腾省又发现了一座玛雅古城的遗址,如今,许多考古学家都把解开谜团的期望寄予在这里了。
据考古学家洛佩斯介绍,这座古城位于在拉坎多纳山脉的密林深处,建成于玛雅文明的鼎盛期间。古城遗址的面积很大,现在现已完成了其中两个的开掘作业。洛佩斯说,这两个广场别离位于古城遗址内一座30米高的山丘上,中心以石阶相连。全体规划非常合理。这一切都标明,建筑这座城市的玛雅人通晓测绘学和地理学。此外,考古学家还在广场上开掘出用于祭祀的庙宇、祭坛和石碑等文物。
据参加开掘的考古学家们分析,这座古城也很也许是一座天文台,由于城里建有两座可用于观测星相的楼房。
从这个玛雅人的城市到洪都拉斯海湾的直线间隔为174千米,距坎佩坎海湾257千米,到太平洋的直线间隔是377千米。考古学家以为,玛雅人对海洋是非常了解的,由于在他们的城堡废墟和文明遗址上,很多的珊瑚和贝壳成品都能够证明这一点。那么,他们开始的城市为何不建筑在河流边或许海滩旁,而要挑选建在与世隔绝的丛林中呢?在这以后的大搬迁中,他们为何不向河流沿岸和海滨搬运,而要移至更为荒芜的深山当中呢?这的确令人费解
从开掘现场能够看出,为处理这个人口众多城市的供水疑问,玛雅人被迫在郊外建筑了13个水库,这些水库的总容量达21.5万立方米。在古代,建筑这么的巨大工程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些聪明绝顶的玛雅人为何要在这种条件艰苦的当地安邦筑城,而不去寻觅一处更为适合的当地呢?
咱们能够想象一下,在前史上的某一天,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这里的玛雅人开始拾掇行装,扶老携幼,举族搬迁,历经翻山越岭,终究只得失望地在远离故乡的北方建立了新王国。他们再次依照历法预先规定的日期,重新开始建筑他们的城市、神殿和金字塔,而绝不重返故乡。
玛雅文明是以在南美内地广修金字塔为开端的。这就比如一场戏,没有过门和序曲,一拉开幕,玛雅人就上演了一出壮观的前史剧。他们未给前史留下任何解说,就匆匆落下了帷幕。这场波澜壮阔的前史剧到此也就戛然而止了,仅仅留下了很多的谜题让后人难以破解。
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之中还能打开小编的文章阅读,小编将不懈努力的给大家分享最新鲜的奇趣见闻和知识,希望能给你带来快乐及放松,如果你有和小编不一样的看法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告诉小编,我会一一回复的,爱你,么么哒!
4. 节日习俗,或者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的作文。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
[编辑本段]德昂人的泼水节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编辑本段]傣族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一、起源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二、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三、主要活动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四、传承价值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缅甸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
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
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产稻谷及甘蔗、樟脑、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还有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
5. 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宜昌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55555555,我也是作文
天津砖雕
天津古代建筑的砖雕题材丰富,刻工精良,以蓟县和市区的寺塔、府第、会馆、民居为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天津早期的砖雕,是先在砖坯上雕塑,制模后入窑烧成雕砖,然后稍做加工,即可用于建筑的贴面装饰。现在的蓟县白塔等三座辽代时期的古塔,就是采用了这种工艺装饰。由于工艺复杂,成品率低,后来逐步由窑作制件,转变为在成品砖上的雕刻。
清初,天津由卫改州升府,地方经济获得以迅速发展。一些家财显赫的盐商、粮商、运商纷纷兴园林、造别墅。嘉庆、道光年间,天津“八大家”陆续建成豪华的宅院,但是因为受当时清廷对民居建筑等级、规格的限制,不能像北京皇宫、王府那样红墙绿瓦、金壁辉煌;又不愿意学江南文人园林的清幽淡雅。为了活跃建筑的气氛和显示自己的富有,大都采用精美的砖雕对住宅进行装饰,因此促进了天津砖雕业的发展。
天津的砖雕的内容大至可分为:吉祥图案、亭台楼阁、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世俗生活、花鸟走兽、博古、婴戏、古典小说、文字与图案共十大类。
砖雕的题材内容是根据安放的部位不同而变化的。如门楼和影壁上多刻“三星高照”、 “韦驮进财”。而屋脊上则常用“平出三级”等图案。
天津砖雕以完整美观、庄重大方的艺术风格着称,往往在一件砖雕作品中使用了浮雕、透雕、浅刻等多种高难度的雕刻技法。在天津众多的砖雕艺人中,最为着名的是被世人誉为“刻砖刘”的刘凤呜。刘凤呜早年向着名砖雕艺人马顺清学习刻砖,并且在马顺清的“贴砖法”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独创了具有天津地域文化特色的砖雕艺术。
在天津的古建筑中,现存砖雕部分保存较好的有清真大寺、广东会馆、城里和杨柳青民居。其中的杨柳青民居的砖雕很有特色,如:八角凸雕——八卦图案为天津砖雕仅见。
天津砖雕,清代咸丰以后大兴。“八大家”住宅的影壁、抟风头、木门窗外廓、门楣,都有精美砖雕。为点缀山墙、后檐墙的大平面,有时也装饰着砖雕小品,极尽华美。在技术上,天津马顺清、马少清还发明了“贴砖法”,增加砖的厚度,雕刻后加强景深与层切。天津砖雕的特色鲜明,除传统吉祥纹样外,还有些内容尽属本地风光,如城楼、鼓楼、桥梁及亭台等。天津名匠“刻砖刘”(刘凤鸣)享誉全国。(信息来源:今晚报 张仲)
6. 2、简述服饰民俗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1、崇宗敬祖,强调礼仪伦常。
2、求吉心理。求福趋吉,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
3、表现民族的自我意识。
4、成为某种政治观念的载体。服饰十分敏感的反映着政治观念的变化。此外,服饰还包含着各种不同的审美观念。
(6)觅玛女装怎么样扩展阅读
在不同社会、民族的文化背景下,服饰还承载着环境、生理、群体心态特征等信息。服饰的性格、要素与形制,与这些信息相结合,构成服饰民俗的丰富内涵。
①环境含义。服饰与民俗的关系,首先是人适应自然环境的关系,由于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差异很大,造就了不同的服饰。如青藏高原气候多变,温差大,藏民的半皮半单服饰适应这一环境特点。
自然环境往往会决定一个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甚至造就独特的服饰。中国赫哲族世代以捕鱼为生,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鱼皮服饰。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鄂伦春族为适应游猎生活,创造了极具特色的狍头帽、狩猎手套。
狍头帽鄂伦春语称为“米纳共”,既可保暖御寒,又是狩猎时的极好伪装。狩猎手套是鄂伦春人冬季打猎时所戴,毛层厚实,中间有特制的开口,手指可从中间伸出来扣动扳机,方便猎人的活动。
②礼仪含义。服饰民俗与社交礼仪密切相关。民间礼仪中,往往把改换装束当作人生各个重要阶段的标志,诞生、成年、婚嫁、丧葬,都要通过特殊的装扮和仪式来体现个人与社会的融合。因此,观服可以知俗。
诞生礼为人生四大礼仪之首,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一套与妇女产子、婴儿新生相关的民俗事象和礼仪规范。中国普米族在妇女产前要准备一张羊羔皮,以便生产后用来包裹婴儿,意在使之得到羊神的护佑。
白族称婴儿出生7天后穿的第一件衣服为“仪筐彼亦”,意为“穿狗皮衣服”,以土布缝制,领口用象征吉利护魂的红布镶边,衣服缝好后,先在狗身上披一披,取其暖气,以求孩子容易养活,鬼祟不敢近身。
欧洲家庭的新生儿在接受洗礼时服饰由亲生父母准备,衣服必须是白色,衣长要超过脚面。形形色色的婴儿服饰与仪式体现出人们对新生儿平安、健康、成长的期盼。成年礼,通过换装标志少年男女经过家族和社会的认可,步入成年阶段。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有各自认定的成年时间和礼仪规范。中国自商周始,历代汉族男女在15~20岁行成年礼,改梳成人发髻,男子“加冠”,女子“加笄”。纳西族女子年满13岁行“穿裙礼”,男子年满13岁行“穿裤礼”。
基诺族女子15岁发式改为一条独辫并围上花围腰,耳孔中插上鲜花;男孩16岁生日把帽子改成包头,穿上绣有月亮徽标的上衣,挎上有同样徽标的挎包。
斯里兰卡僧伽罗女子的成年礼依据少女初潮的日子举行,由长辈妇女为女孩下身和头上各围一块白布,然后为少女洗澡、穿衣、梳头、佩戴首饰。坦桑尼亚玛孔德人的成年仪式,男孩要行割礼,女孩要沐浴净身,都要换上新装,参加化装舞会。
在一些民族中,成年换装仪式还带有性开禁的意味,少年男女在换装后便可谈情说爱,参加男女交往活动,寻觅意中人。婚礼是人生大礼,不同民族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中国多数地区婚礼喜用红色。
红色是血的颜色,代表性能力和血亲生命的世代传承,婚礼上新娘多着红装,新房内外也以红色装饰渲染喜庆吉祥。婚礼中,新人皆穿新衣,取“新婚吉庆”之意。但黔东南地区的侗族却是例外。
婚礼之日,送亲的姑娘个个穿新衣、戴银饰,唯新娘穿旧衣、草鞋,无头饰,不带嫁妆,意在告诫新娘婚后要勤俭持家。美国新娘的婚服有“四有”之说,即“有新、有旧、有借、有蓝”。
“新”是新娘的白色礼服必须是新的,代表新生活;“旧”是新娘头上的婚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以示不忘父母;“借”是新娘手里的白手帕须是从女友那里借的,以示不忘友谊;“蓝”是新娘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以示对爱情的忠诚。
在欧洲,90%以上的女性会选择白色或米色的缎面礼服为婚服。丧礼是对逝者的治丧之礼,其中最能传达人们观念的是丧服。丧服分两类,一是送葬人的服装,称孝服;一是死者的寿衣,称寿服。
中国古代有严格的丧服制度,将孝服分为五等,称五服,以麻布的粗细标志家族成员的地位,强化伦理意识。寿服,一般忌用缎子制作,因“缎子”与“断子”谐音,可用“绸子”,寓意“稠子”,以求多子多福。寿衣采用三、五、七、九件,忌用双数。
亚洲人在举行丧礼时,亡人亲属大多穿白衣,如印度尼西亚巴厘人、日本人、朝鲜人等;欧洲人则多穿黑色衣服表示对死者的哀悼。现今世界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城市丧礼中,亡人亲属的丧服大都戴黑纱、白花以示哀悼。
③信仰含义。信仰,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之一,不仅铸造了服饰的文化精神,也规范着服饰的形制特征,不同款式、色彩、工艺、组件的服饰,往往具有特殊的信仰含义。根据伊斯兰教礼节,头在室外不加任何遮盖是对天的亵渎。因此,中国维吾尔族男女都喜戴绣工精致的小花帽。
广西贺州瑶族男女的头饰上绣有众多的太阳纹;苗族有尾饰的五色斑衣,也有戴狗形帽的习俗,这些都是祖先崇拜的遗留。印度的拉克夏·本坦节里,女子要将一种用绸带做的护身符系在兄弟的手腕上,祝愿他们消灾免难。
居住在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认为,面具是神灵的化身,每逢重大节日就跳起面具舞。男子身穿勇士服,头戴面具及饰羽帽,一手持盾牌,一手拿摇铃;女子穿口袋式宽大衣裙,头戴面具,手捧香炉,男女双双结伴而舞。
④职业含义。社会分工促进职业的发展,服饰服从职业特点的要求,并渐次发展,愈益复杂化。官有官服,民有民衣,工匠有工匠的穿着,商人有商人的装束,僧侣道士等各有其专服,各种身份、职业的服饰差别很大。
中国很早就有文、武职之分,相应地产生了文臣武将、学生士兵各不相同的服饰。进入现代社会,职业的分化、独立更为明显,职责、制度、秩序、功能等的划分往往同具有符号标识意义的职业服饰相联系,军队、公安、司法、工商、税务、邮电、铁路、航空、医疗、体育、商贸、学校等,各行各业都拥有各自醒目的服饰,以至于不同的服饰成为不同职业的表征。
7. 六年级作文要求:写节日风俗,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泼水节源于印度,曾经是印度婆罗门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其后为佛教所吸收,经缅甸传入云南傣族地区,时间约在十三世纪末至十四世纪初,距今有700年历史。随着南传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增大,泼水节的习谷也日益广泛。泼水节为傣历新年的庆祝活动,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届时人们先至佛寺浴佛,然后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到处欢声笑语,充满了节日气氛。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那时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烈!
泼水节来临,傣家人便忙着杀猪,杀鸡、酿酒,还要做许多“毫诺索”(年糕)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种粑粑,在节日里食用。
泼水节历时三日。第一天,划龙舟、放高升、文艺表演;第二天泼水;第三天,男女青年在一块进行丢包和物资交流。
泼水节一般在风光旖旎的澜沧江畔举行。当晨曦映红“黎明之城”的时候,各族群众便穿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汇聚这里。一声号令,一支支高升腾空而起,直穿云霄,一艘艘龙舟箭一般,直冲对岸。此时,千万只金竹“(上竹下必)”一起吹奏,铓锣、象脚鼓一齐敲响,澜沧江两岸顿时变成欢乐的海洋。
当泼水刚开始时,彬彬有礼的傣家姑娘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一边用竹叶、树枝蘸着盆里的水向对方洒过去。“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一段水的洗礼过后,人们便围成圆圈,在(钅芒)锣和象脚鼓的伴奏下,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翩翩起舞。激动时,人们还爆发出“水、水、水”的欢呼声。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痴,通宵达旦。
“丢包”最富浪漫色彩,往往是傣族未婚青年的专场游戏。“包”是象征爱情的信物,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内装棉籽,包的四角缀有五彩花穗。丢包时,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男女各站一排,先由傣族姑娘将包掷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掷给姑娘,并借此传递感情。如此,花包飞来飞去,最后感情交流到一定程度,双方悄悄退出丢包场,找一个幽静的地方依肩私语去了。
泼水节上,青年们端水洒泼,犹似银花怒放。
傣、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泼水节为“厚南”。所以泼水节是傣历年新旧交替的标志。
泼水节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傣历六月,为期三至五天。第一天叫“腕多桑利”,意为除夕,最后一天叫“腕叭腕玛”,意为“日子之王到来之日”,为新年元旦。中间叫“腕脑”,意为“空日”。每逢节日,都要进行泼水、丢包、划龙舟、放高升、拜佛、赶摆等活动。
节日第一天清晨,人们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四、五座,世俗众生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然后又将佛像抬到院中,全寨妇女担来碧澄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互相泼水为戏,于是群众性的泼水活动就开始了。人们用铜钵、脸盆以至水桶盛水,拥出大街小巷,嫔戏追逐,逢人便泼。民间认为,这是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可以消灾除病,所以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泼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还是高兴异常。只见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除了泼水,还有群众性的歌舞活动。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娃娃,穿上节日盛装,来到村中广场,男女老少围成一圈,合着芒锣象脚鼓点翩翩起舞。有的跳“孔雀舞”,有的跳“玉腊呵”,有的即兴而作,边唱边跳,动作优美,节奏鲜明,歌声动人。跳到兴高采烈时,或爆发“水、水、水”的欢呼,或以“玉腊呵、玉腊呵”的歌声结尾。有的男子边跳边饮酒,如醉如狂,通宵达旦,甚至醉倒在舞场上。
节日期间,在宽阔的澜沧江上,举行划龙船比赛。木船扎以彩花,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由数十男女青年奋力划桨前进,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声、喝彩声响彻云霄。比赛结束后,优胜者来到主席台前领奖并喝庆功酒。
夜晚,各村寨燃放高升。这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火,用一根数丈长的竹子,在根部填以火药等配料,置于竹予搭成的高架上。点燃引线,火药燃烧,竹子即如火箭一般射入云天,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群星闪耀,光彩夺目,把节日的夜空装点得特别美丽。高升放得最高者受到人们的赞赏,并获得奖励。
泼水节期间,还举行丢包等活动。青年男女通过丢包寻求伴侣,表达爱慕之情。
每年的4月13日,是泰国的泼水节,有称“宋干节”。宋干是梵文,意为“太阳运行到白羊座,即新的太阳年开始”。泼水节共有3天,是泰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节日前要清扫家内外,焚烧旧衣服,以避晦气。节日当天要到寺庙中堆沙塔,插彩旗献花,祈求五谷丰登。晚上将浸有花瓣的香水洒在长辈的手臂上、背上,表示对长辈的美好祝福;此后长辈再将水淋在晚辈的头上,表示来自长辈的赐福。
一年一度的泰国新年——泼水节来临,4月13日开始,一连三天全泰国均笼罩在喜气洋洋的气氛当中。在这个时刻,泰国人通常以相互泼水来庆祝,故又叫做泼水节。
泼水的传统习俗意谓着可以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利,重新出发新的一年。现在的泼水节则是趣味的成分居多,所以此时到泰国,若被泼的全身湿淋淋的,千万可别生气喔!其实泼水节的传统,并非只有泰国才有的。像是邻近的国家如:缅甸与柬埔寨等,也都同时庆祝这个节日。
在这一天男女老幼都会穿着新衣,并带着食物供品前往寺庙供奉和尚。在新年中最忙的还是家庭主妇,在新年前夕忙着打扫住家内外的环境,家中的旧衣物或旧东西则放火焚毁,因为根据传统,若不将旧东西或无用的物品丢掉的话则会带来坏运气。到了4月13日下午,人们会清洗佛像,同时年轻的一辈要把芳香的水倒在长辈和父母的手中,代表对父母长辈的尊敬,并祈求保佑。
在芭达雅每年都会在此时举办一些庆祝活动,像是食品展、花车游行、选美比赛以及各式各样的烟火表演等。而在清迈则会举办选美和游行等活动,在泰国慎终追远是很重要的,所以此时人们也会携带祖先的骨灰坛前往寺庙里举行祭拜仪式祈福。
[编辑本段]德昂人的泼水节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德昂族泼水节与傣族的泼水节又相似又不同,多在公历4 月中旬左右举行。临近节日,人们忙着制新衣,做米粑,制好水龙、水桶等泼水工具。老年信徒们齐集佛寺,搭建泼水节时为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架好水龙。水龙是由一根粗木头雕凿而成,长约四五米,彩绘一新,上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吉祥之水倒入槽中,流向小屋的的佛像,为佛洗尘。然后,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手持鲜花,蘸水轻轻地洒向周围的人群,向大家祝福,祝贺新年的开始。这时,人们开始兴奋起来,纷纷互相祝贺新年,年轻人将水桶高高举头顶,将水滴洒在老年人的手上,祝愿人们生活快乐、健康长寿。老人们则伸出双手,将水棒在手中,口念祝词,为年轻人道喜、祝福。这种仪式之后,人们便以象脚鼓为前导,排成长队,拥向泉边、河畔,唱歌、跳舞,互相追逐、泼水。泼水节既是德昂族人民欢度新年的典礼,又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寻找心上人的好时机。德昂族流行一种赠竹篮子,并乘夜深人静串姑娘时,将篮子分别送给自己所中意的姑娘,最漂亮的那只,要送给自己最喜爱的姑娘,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意,试探对方的反应。因此,这时每个姑娘往往都能收到好几个竹篮,然而姑娘究竟钟情于谁呢?这就要看泼水节那天姑娘背的是谁送她的那只竹篮了。到了这一天,姑娘们人人都背上了一个精致美观的竹篮,但究竟是谁的呢?这下可忙坏了小伙子们,他们睁圆双眼,紧盯着姑娘们身上的竹篮,仔细辨认着心上人所背的是否是自己送给她的那只竹篮。对对情人相遇后,便互相尽情地泼水、嬉戏,以表达自己激动、喜悦的心情。
[编辑本段]傣族泼水节
中国傣族是一支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少数民族,人口近百万,主要居住在云南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等自治县,其他散居于云南各地。傣族历史悠久,傣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傣语支。全民信仰佛教,但原始宗教活动亦较普遍,如祭祀寨神、寨鬼、农业祭祀、狩猎祭祀、灵物崇拜等。
泼水节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为期三至四天。一般在阳历4月13日至15日这三天。
一、起源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比迈"(意为新年),西双版纳德宏地区的傣族又称此节日为"尚罕"和"尚键",两名称均源于梵语,意为周转、变更和转移,指太阳已经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开始向新的一年过渡。阿昌、德昂、布朗、佤等族过这一节日。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过泼水节。
泼水节源于印度,是古婆罗门教的一种仪式,后为佛教所吸收,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至今已数百年。在泼水节流传的过程中,傣族人民逐渐将之与自己的民族神话传说结合起来,赋予了泼水节更为神奇的意蕴和民族色彩。
二、传说
关于泼水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生动的传说:很久以前,在傣族聚居的地区出现了一个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奸污妇女,弄得庄稼无收,人心不宁,民不聊生。人们受尽了他的残害,对他恨之入骨,可是谁也无法杀死他。
魔王已有6个妻子,可他仍不满足,又抢来一个美丽聪明的姑娘。这7个姑娘们看到自己的同胞过着悲惨的生活,决心找到消灭恶魔的办法。聪明的姑娘们心里恨透了魔王,可表面却不露声色,装着与魔王十分要好。一天夜里,魔王从外面抢回来许多财宝和奴仆,她趁魔王高兴不备时试探问清了用魔王头发可勒死魔王的秘密。于是,夜深人静,趁魔王睡着的时候,姑娘悄悄地拔下了魔王的一根头发,勒住魔王的脖子。顷刻间,魔王的头便滚在地下,可是头一着地,地上就燃起大火。眼看将酿成灾祸,姑娘们立即拾起头颅,大火就熄灭了。但是,魔王的头滚到哪里,哪里便发生灾难,抛到河里,河水泛滥成灾;埋在地下,到处臭气冲天,只有魔王的妻子抱着才平安无事。
为免除灾难祸害百姓,姑娘们便轮流抱着魔王的头,一人抱一天。天上一天,等于地上一年,每年姑娘们轮换的日子,即傣族的新年,傣族人民怀着对姑娘们敬佩的心情,给抱头的姑娘泼一次清水,以便冲去身上的血污和成年的疲惫,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
后来,傣族人民为纪念这七位机智勇敢的妇女,就在每年的这一天互相泼水,从此形成了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泼水节。
三、主要活动
傣族泼水节为期三至四天。第一天为"麦日",类似于农历除夕,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此时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第二天称为"恼日","恼"意为"空",按习惯这一日既不属前一年,亦不属后一年,故为"空日";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称此麦帕雅晚玛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视为"日子之王来临",是傣历的元旦。
到了节日,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四、传承价值
泼水节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缅甸泼水节
泼水节也是缅甸人民的传统节日,类似我国的春节。一般在公历4月中旬举行,通常历时3、4天。
按照缅甸风俗,节日期间,不分男女老少,可以互相泼水,表示洗旧迎新之意。讲究的人,用香樱桃花枝,从银钵中蘸取浸有玫瑰花瓣的清水,轻轻地向别人身上抖洒。普通人喜欢整桶整盆地泼,甚至用水龙管喷浇。小孩用水枪向大人喷,也不会被责骂。人们被泼得越多越高兴,因为水象征着幸福。
缅甸泼水节的来历传说不一。有一种说法是:有一年,缅王在宫中遇到神仙下凡,缅王龙心大悦,命人用香料和清水混合,泼洒在文武百官的身上,表示洗旧除污,迎新接福。
住在“孔雀之乡”的傣族
傣族的新年是泼水节。每年清明后第十天的清晨,人们便沐浴更衣,穿着鲜艳的服装,到佛寺浴佛听经,堆造沙塔,然后互相泼洒象征吉祥如意的水。相传,身上被泼水越多,新年里就越幸福。同时,赛龙舟、丢包、放火花、点孔明灯等活动非常热闹。入夜,人们仍纵情歌舞,笑声不绝。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傣族人大多居位在群山环抱的河谷平坝地区,雨量充沛,四季常春、盛产稻谷及甘蔗、樟脑、咖啡等多种经济作物,还有野象、犀牛、金丝猴、孔雀等珍禽异兽,被称为“孔雀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