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裙子分类 » 女性穿裙子在什么年代
扩展阅读
发动机上皮带怎么更换 2025-04-04 22:57:15
有的男人为什么要穿女装 2025-04-04 22:56:23
黑皮衣服褪色了怎么办 2025-04-04 22:45:30

女性穿裙子在什么年代

发布时间: 2025-04-04 05:19:21

1. 中国传统的裙子是谁发明的

武则天。

回溯中国的历史,女性从裤子到改为裙子的时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在唐朝以前,女子着装除了贴身内衣外,仍然是外裤和长短衫。由于唐代崇尚丰满的女性,所以皇帝在选宫妃彩女时,除了注重面貌的秀丽之外,体态身材则以胖为美,传说武则天就是以相貌和身材均佳,而在唐太宗时就被选进宫里做才人。

在武则天当政期间,虽然严刑峻法,但能够选贤用良,精心治国,国家慢慢强盛起来,她也越发心宽体胖起来。平时,她的各种活动虽然都能出车入辇,但还是免不了需要自己步行或散步。由于她的腿偏于肥胖,再穿上绫罗绸缎的裤子,走起路来,很容易擦来擦去,蹭得裤子“哧哧”直响,这让旁人会不由自主地去寻觅出声的地方。这种事无法怪罪别人,她觉得很难堪,此时她真的感到肥胖的累赘。

武则天心里很烦,瞧着过于肥胖的双腿,实在不想再看下去了,干脆用一块缎子盖住,眼不见为净。这一来,倒让她想着想着开窍了,于是拿了块缎子在镜子前上下左右比划起来,后来干脆用缎子前后一裹,把双腿全围起来了,试着走起路来,既飘逸潇洒又好看。她高兴极了,赶忙叫人加工制作,然后让宫女们穿上,走上一圈让自己看看,随后又亲自加以改进,下令给自己也做条合体的穿上,感觉非常轻松自如,心里很满意。

但是,穿上这样的新服装,该叫它什么名字呢?武则天左思右想,认为平时人们身上穿的各种衣服,都有个“衣”字偏旁,自己是一国之君,干脆给君字加个“衣”字旁,叫“裙子”好了,这也可以说明“裙子”是自己这样的女皇帝发明的。

不过事情还没有了结。当武则天穿上自己发明的裙子,兴高采烈地到兴庆宫去散心,怎奈一走路,那新绸缎烦心的磨蹭声多少又会响起来了,这让她内心感到很扫兴。于是她又认真琢磨着改进的办法。一会儿,她正走到一座楼阁前,那楼阁四角飞檐上挂的铃儿被风一吹,都“叮铃铃”地响起来,而裙子烦心的磨蹭声却被盖住了。她心里灵机一动,轻松了许多,不禁想出个美妙的办法。

回宫以后,她让人在裙子上缀了几个小铜铃,然后再穿上裙子,这样走起路来就不会听到磨蹭的声响了。

从此以后,裙子开始由宫中传到了民间,社会上的妇女们也相继兴起了穿裙子这种方便的服装。

2. 中国60.70.80.90年代服装变化

1、60年代和70年代,国人的服装色彩与款式十分单调,大家都是千篇一律的绿军装、灰色中山装、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

(2)女性穿裙子在什么年代扩展阅读:

改革开放之初,因为当时物资紧缺,商品供应匮乏。这种服饰上的统一,也倒映着当时的社会文化。当时的社会,集体主义与艰苦奋斗氛围浓重,强调牺牲个人利益为集体服务。因此,那种标榜个性、明媚艳丽的服饰,在那个时代并不为社会主流思想所认可。

时间来到90年代,时尚风潮一夜吹起。年轻人纷纷以追求“个性”为自己的服饰指导原则。不仅服装上有了更多“奇怪”的选择,染发、耳钉、文身等配饰亚文化也开始兴起。人们对时尚的追求越来越个性化,不再随波逐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购物的便利,各种自主搭配、私人定制的服装悄然兴起。彼此不同的风格之间,也能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是因为,更加发达的经济让人们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更为分散的互联网信息环境,让人们培养出更加独立的审美旨趣。在互相碰撞中,不同声音之间也逐渐学会了尊重和包容。

3. 古代女子为什么都穿裙子原因是什么呢

中国古代女子的穿衣服在不同时代有不一样的特点,转变特别大。比如,身逢乱世天下,丽人也爱军装,与此同时反映好用和美观大方的必须。自魏晋至今,魏晋南北朝,女装服饰的设计风格较前代幡然一变,弘武之风风靡。汉朝王嘉着《释名》,在其中提及“两当”。两当,其一当胸,其一当背也。两当铠是一种盔甲,适用战争中,是一种军戎服装。

那时候的人们把女性是否穿衣服和社会道德关联在一起,如果女人穿衣服就代表会分腿三十而立,是有悖妇德的,女人们自然害怕穿,这类见解持续了几千年。促使女性一直穿裙。中国古代的牛仔裤子尽管有一定的发展,但一直是个辅助作用,不适宜外穿,因此对女士来讲,功效全是防寒保暖,即便穿衣服为都是穿裙子的。

4. 中国女人穿旗袍是从什么年代开始的

清代的男子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这一风尚在康熙和雍正时期尤为盛行。妇女的服饰则呈现出满汉并存的景象,满族妇女以长袍为常服,而汉族妇女则依旧流行上衣下裙的装束。到了清代中期,满族和汉族的妇女开始互相效仿对方的服饰,到了后期,满族妇女更是一度效仿起汉族的装束,甚至有史书记载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与此同时,汉族妇女也开始仿效满族的服饰,这一风尚在当时的达官贵妇中颇为流行。

随着时代的变迁,清代妇女的服饰样式和种类也日益多样化,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等,层出不穷。1840年,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中国的本土文化也开始受到影响,许多大城市尤其是上海,由于华洋杂居,西方文化的风潮率先影响了当地的服饰。

旗袍,作为风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一种服饰,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满族妇女的传统服装。它是由汉族妇女在穿着过程中吸收了西方服饰的样式不断改进而形成的。当时并没有专业的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多是在千家万户中,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而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旗袍在中国风靡了20多年,其款式经历了多次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长短、开衩的高低等,彻底摆脱了旧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以来束胸裹臂的传统。旗袍的流行,使得女性的体态和曲线得以充分展示,正符合当时的风尚,也为女性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

青布旗袍尤其受到当时女学生的喜爱,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几乎成为了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引领潮流的十里洋场中的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人,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旗袍的发展。比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了云裳时装公司,推动了旗袍的发展。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为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无论是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还是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为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中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被其他国家的女子所效仿穿着。

5. 古代女子为什么都穿裙子

古代女子都穿裙子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在汉朝以前,尤其是在西汉以前,中国的居民乃至贵族或者是皇家都是不穿裤子的。我们看过很多古代出土的壁画和石画,图画上的大禹治水,当时的大禹就是扎着高高的发髻,下半身就穿着裙子。

有古话曾说:“垂衣裳而天下治。”这就说明穿裙子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第二个原因就是封建社会为了加强对男权的强化以及对女性的压迫。尤其是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很多封建理学家认为女性的腿一旦分开就会拥有劳动能力,在封建社会只有男性可以创造社会价值,女人只能是男性的附庸。

并且女性的腿一旦分开,也是勾引男人不守妇德的表现,只有通过宽大的裙子与袍子可以遮盖这一现象,从而安稳人心,已达到教化的目的,长此以往就可以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

到了汉朝以后,相传汉成帝的皇后为争夺皇帝的宠爱,在自己的裙子里穿了一条开裆裤,并且在开裆裤上系上了好几条带子,这样她就可以独房专宠,据说这是女性穿裤子的由来,但没有真凭实据的历史考察,只能叫做一种传说。

到了唐朝以后,很多汉人都追求胡服骑射,加之唐朝是一个非常开放的朝代,很多女性也跟着她们的家人外出打猎,在打猎时也穿上长袍束口的裤子以及皮靴,像男人一样高高的束起发髻,背上弓箭骑上高马,形象十分的俏丽帅气。唐朝以后女性开始逐渐的穿上了裤子,当然还是一样宽大的裙子为主,很多史学家认为唐朝代表了女性政治权利和自由的解放。

漫长的封建社会结束后,直到民国以后,女性才开始正式的穿上裤子,得到了劳动力的解放。慢慢的裙子它只是作为一种修饰性的服装继续被女性穿着。作为幸运的新时代女性,不仅仅可以穿上漂亮的裙子,还可以穿上非常方便的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