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裙子分类 » 古代夏天穿的裙子叫什么裙
扩展阅读
初秋穿什么女装 2024-12-24 23:52:16
童装店怎么拍门头 2024-12-24 23:45:57

古代夏天穿的裙子叫什么裙

发布时间: 2024-12-11 18:36:27

‘壹’ 古典诗词中除了石榴裙,绿罗裙以外还有什么裙子如题谢谢了

1. 裙子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服装,它由多幅布帛拼接而成,因此得名“裙”。
2. 历史上,裙子有许多不同的款式和名称,如弹墨裙、凤尾裙、月华裙、真珠裙、郁金裙、石榴裙等。
3. 《新唐书·五行志》记载了安乐公主创制的以百鸟之羽织成的裙子,这种裙子在当时的贵族女性中广为流行,但后来被朝廷禁止。
4. 平民女性的裙子比较朴素,通常是由布料制成,如“钗裙”就是千百年来我国普通女性的代称。
5. 古代文学作品中对裙子的描写丰富多彩,如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就有关于赵飞燕在风中舞动的裙子的描述。
6. 唐代的裙子如《纪锦裙》中所描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色彩,展现了古代裙子的细腻和柔美。
7. 裙子在诗歌中常常与情感相结合,如汉辛延年的《羽林郎》和唐王昌龄的《采莲曲》等作品,都通过裙子描绘了女性的飘逸和美丽。
8. 宋代诗人如欧阳修和张先也在作品中写到了裙子的美丽和情感的交织。
9. 清代女诗人贺双卿在《和白罗诗》中写到了自己为了家庭牺牲心爱裙子的故事,展现了她的柔情和牺牲精神。
10. 武则天的一首《如意曲》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思念和女性的柔情,展现了裙子在她心中的特殊意义。
以上是对古典诗词中关于裙子的一些描述的改写和润色,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贰’ 古代襦袍裙裤分别指什么

宋朝词人苏辙曾写过两首《蚕麦》诗,其一写有:“不忧无饼饵,已幸有襦裙”,可见当时而言,襦裙的普及程度。什么是襦裙?襦裙是中国古代汉族人民的一种传统服饰,其是典型的“上衣下裳”衣制,上衣叫做“襦”,长度较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身则叫“裙”。“襦裙”是两种衣物的合称。

‘叁’ 古代女子衣服名称

古代女子衣服名称:襦裙套装、胡服、无缘裙、半袖裙襦、亵衣。

1、襦裙套装

宋代女性的裤子,穿在裙子里面,作为夹裤、衬裤,形制多用开裆。黄升墓也出土了一种开裆裤,是系于裙内的裤子,贴身而穿。下有收口,上有分裆,两袴脚也不是左右分离不连属的,而是由袴腰连为一个整体。

‘肆’ 古代的人夏天穿什么衣服是长袖还是短袖

古代夏天可以穿短袖旗衣、背心旗衣或裙子一类的【旗裙】,和现在是一样的,夏天也得把皮肤都露出来,要么会很热的,只是那个年代不能露背、露胸、露腰罢了。。。。。大腿、胳膊、脖子这些还是可以露的。这就是真实古代人夏天的生活方式。

‘伍’ 唐朝女子各种裙子的名称

唐代女子裙子的名称:

一、罗裙:

丝罗制的裙子

二、百褶裙:

古时又称“留仙裙”,褶皱都是很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打褶。

三、月华裙:

明朝末年,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

据传为一种浅色画裙,裙幅共十幅,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极淡雅,风动如月华,因此得名。

四、花间裙:

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花纹的衣料,裁破成一条条细长的帛条。

然后把这些不同纹色的长帛条彼此相间地排列起来,密密地缝连在一起。

用这种拼缝而成的裙料做成裙子,就会呈现出一道道竖向的多彩条纹,因此又叫“裥色衣”。

制作花间裙,在裁剪帛料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把一条条帛条都裁成上窄下阔。

这样,拼缝出的裙子就会腰身收窄,显得穿裙人腰肢纤巧;

裙身越向下就越加扩张,也就是喇叭裙的形式,裙裾长拖到地,格外风流潇洒。

五、凤尾裙:

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上绣以花鸟图纹,在两畔镶以金线,拼缀成裙,下配有彩色流苏,称为“凤尾裙”。

六、花笼裙:

用一种轻软细薄而透明的丝织品,即“单丝罗”制成的一种花裙。

七、襦裙:

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着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前所未见。

初唐时女子装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褶裥效果。

中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日趋讲究、华贵和宽大。

盛唐后,女装胸为时髦,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

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丝线作为装饰,上有双垂绣带,裙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红裙最为流行。


襦裙:

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着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前所未见。初唐时女子装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

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褶裥效果。中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日趋讲究、华贵和宽大。

盛唐后,女装胸为时髦,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

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丝线作为装饰,上有双垂绣带。

裙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红裙最为流行。

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

是以魏晋以来由上襦发展而来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的短外衣。通常袖长及肘,衣长及腰,对襟则胸前结带。

这种衣式在唐流行很久。

披帛:继承六朝的帔紫,由轻薄纱罗制成,上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最初短阔,后变狭长,是利用丝帛轻盈飘逸之态进行装饰。

胡帽、幂篱、帷帽:胡帽是西域少数民族所戴帽子的总称。

初为男子头衣,女子在武则天时期兴穿胡装戴胡帽。

到开元初年,女子即使骑马外出,也着胡帽而不掩面。幂篱、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幂篱在先、帷帽在后。

妆容:唐近三百年来,女子的发髻式样和插戴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前期女子发髻承隋,后渐多样。

武则天时期兴起着胡装配胡帽,成为当时世风,上行下效。反映了唐时社会的开明、女子的相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