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简述唐代女装特点
1、慢束罗裙半露胸
慢束罗裙半露胸,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在唐代,只有有身份的人才能穿开胸衫,永泰公主可以半裸胸,歌女可以半裸胸以取悦于统治阶级,而平民百姓家的女子是不许半裸胸的。当时,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
2、襦裙半臂穿戴
襦裙半臂穿戴--半臂这种服饰早在初唐即已出现;不仅在中原地区流行,西北地区的妇女也同样喜欢襦裙半臂穿戴,半臂是从短襦延边出来的一种服饰,一般都用对襟,穿在胸前结带。也有少数用“套衫”式的,穿时从上套下,领口宽大,呈坦胸状。
半臂的下摆可以显现在外,也可以像短襦那样束在裙腰的里面。从传世的壁画,陶佣来看,穿着这种服装,里面一定要衬内衣(如短襦),而不能单独使用。
3、唐代妇女喜好戎装、男服
“军装宫娥扫眉浅”,则描绘了宫中女子穿着戎装的情景。武宗时,王才人因着与武宗同样的衣服,而常被奏事者误认为皇帝。上有所好,下必效之。盛唐时,士人们的妻子不约而同地穿戴起丈夫的衣衫、帽子和靴子。
侍女们也纷纷仿效女主人穿起男式圆领服,头裹幞头,足蹬乌皮靴。唐代妇女并无华夷之别的观念,开元天宝年间,在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街头,处处可见身着翻领、窄袖紧身胡服、腰系蹀躞带的汉族女子,体现了盛唐帝国妇女们开放、健美的精神风貌。
(1)长安穿什么裙子好看扩展阅读:
唐代女子服装,分衣裙、冠帽、鞋履几类。唐制规定,女服分四种,朝服、公服、祭服、常服。前三种为后妃命妇女官于朝会、祭祀等正式场合穿着的大、小礼服,后者为日常穿着。唐代女子常服,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衫为单衣,襦有夹有絮,仅短至腰部。
裙子长而多幅。此外还有袄、半臂、缦衫等。袄为夹衣,长于襦而短于袍。半臂是短袖的紧身上衣,套于衫外,流行于唐前期。缦衫是女子歌舞时穿在外面的罩衣,短小易脱。
其衣裙颜色丰富多彩,以红、绿、紫、黄色最为流行,如时人所云“红裙妒杀石榴花”、“藕丝衫子藕丝裙”、“折腰多舞郁金裙”等,衫、襦、袄、裙上多有织文和绣文。
如唐诗所描述:“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衣料有丝绸、棉布、葛、麻、毛等,而以丝绸最为常用。
❷ 唐朝女子各种裙子的名称
唐代女子裙子的名称:
一、罗裙:
丝罗制的裙子
二、百褶裙:
古时又称“留仙裙”,褶皱都是很规律地向一个方向打褶。
三、月华裙:
明朝末年,裙子的装饰日益讲究,裙幅也增至十幅,腰间的褶裥越来越密。
据传为一种浅色画裙,裙幅共十幅,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极淡雅,风动如月华,因此得名。
四、花间裙:
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花纹的衣料,裁破成一条条细长的帛条。
然后把这些不同纹色的长帛条彼此相间地排列起来,密密地缝连在一起。
用这种拼缝而成的裙料做成裙子,就会呈现出一道道竖向的多彩条纹,因此又叫“裥色衣”。
制作花间裙,在裁剪帛料的时候,可以有意地把一条条帛条都裁成上窄下阔。
这样,拼缝出的裙子就会腰身收窄,显得穿裙人腰肢纤巧;
裙身越向下就越加扩张,也就是喇叭裙的形式,裙裾长拖到地,格外风流潇洒。
五、凤尾裙:
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上绣以花鸟图纹,在两畔镶以金线,拼缀成裙,下配有彩色流苏,称为“凤尾裙”。
六、花笼裙:
用一种轻软细薄而透明的丝织品,即“单丝罗”制成的一种花裙。
七、襦裙:
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着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前所未见。
初唐时女子装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褶裥效果。
中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日趋讲究、华贵和宽大。
盛唐后,女装胸为时髦,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
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丝线作为装饰,上有双垂绣带,裙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红裙最为流行。
襦裙:
唐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着襦、袄、衫,下身束裙子,裙式及色彩之丰富前所未见。初唐时女子装束接近隋代平民多小袖长裙。
通常裙束襦外,收裙束至乳上,甚至腋下。裙常用两色绫罗拼合,形成褶裥效果。中唐以后,贵族妇女衣着日趋讲究、华贵和宽大。
盛唐后,女装胸为时髦,裙长多可曳地,以多幅为佳。
常用两色绫拼合而成褶裥效果,外束裙腰上压上金银丝线作为装饰,上有双垂绣带。
裙色以红紫黄绿为多,其中红裙最为流行。
半臂:
“半臂”又称半袖。
是以魏晋以来由上襦发展而来的一种无领(或翻领)对襟(或套头)的短外衣。通常袖长及肘,衣长及腰,对襟则胸前结带。
这种衣式在唐流行很久。
披帛:继承六朝的帔紫,由轻薄纱罗制成,上印花或加泥金银绘画,最初短阔,后变狭长,是利用丝帛轻盈飘逸之态进行装饰。
胡帽、幂篱、帷帽:胡帽是西域少数民族所戴帽子的总称。
初为男子头衣,女子在武则天时期兴穿胡装戴胡帽。
到开元初年,女子即使骑马外出,也着胡帽而不掩面。幂篱、帷帽都是女子外出遮蔽容颜之物,幂篱在先、帷帽在后。
妆容:唐近三百年来,女子的发髻式样和插戴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前期女子发髻承隋,后渐多样。
武则天时期兴起着胡装配胡帽,成为当时世风,上行下效。反映了唐时社会的开明、女子的相对自由。
❸ 石榴裙是什么意思,石榴裙的来历
石榴裙,是唐代年轻女子极为青睐的一种服饰款式。这种裙子色如石榴之红,不染其它颜色,往往使穿着它的女子俏丽动人。
石榴裙的来历:张骞从安石国带回石榴种子的经历。但当时并未出现“石榴裙”一说。到了唐朝时期开始出现石榴裙。石榴裙作为唐代女性最时髦的服装,不仅迷倒了众多文人墨客。而且他们也借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穿着石榴裙女子的爱慕之情。
石榴裙的服饰特点
1、成熟
让人能够快速成为气质美女,提高成熟度。
2、清新自然
看起来清新脱俗,还你最自然的形态。
3、女人味
穿上石榴裙能够让人更加具有女人味,更有魅力,更吸引人。
❹ 唐朝女性时兴穿什么服饰
1. 在唐朝,女性追求时尚的风气盛行,这一点在当时的政治、法律、道德和礼仪都无法束缚。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女性们都热衷于追求美和时尚。她们不受传统界限的限制,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民族差异,都在时尚的追求上融为一体。宫廷、贵妇以及以色艺娱乐业的女性在当时社会时尚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男性服装受到胡人文化的影响,男女同装的现象并不罕见。这种现象背后,是唐朝经济繁荣、国家昌盛所带来的宽容与开放社会氛围。
2. 唐代女性偏爱红色和绿色,这两种颜色的搭配在当时十分流行。从古代绘画中可以看出,女性要么穿着红色的衣服,搭配绿色的裙子;要么穿着绿色的衣服,搭配红色的裙子。《虢国夫人游春图》和《调琴啜茗图》中就描绘了这样的装束。实际上,唐朝的布帛颜色远不止红绿两种,包括大红、正红、粉红、水红等十几种红色调,以及官绿、碧绿、明绿等多样绿色调,还有品蓝、宝蓝、深蓝等不同蓝色系,以及蟹青、蛋清等青色系,种类繁多,色彩斑斓。
3. 唐代服饰的图案设计回归自然,不再是传统的天赋神授形式,而是对自然界的花草、鱼虫等进行写生。尽管如此,传统的龙和凤图案依旧被保留,这部分是因为皇权神授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图案风格趋向自由、丰满、肥壮,而晚唐时期的服饰图案更是精巧美观,如花鹤服饰图、边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等,都在轻柔的服装上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风格。这些华贵的服饰图案,是通过敦煌石窟中工匠们的辛勤劳动保留下来的珍贵资料,展现了唐代服饰的整体发展水平。在鞋、帽、巾、玉佩、发型、化妆、首饰等方面,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特点。
服装不仅是社会政治和经济基础的反映,也是文化交流的媒介。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气候宽松,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的京师长安,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还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唐代的艺术,如绘画、雕刻、音乐、舞蹈等,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唐代服饰更加丰富多彩。至今,东亚地区的某些国家仍将唐代服饰视为正式礼服,其影响之深远可见一斑。而现代所称的“唐装”并非真正的唐代服饰,而是清朝以后形成的服装风格。
❺ 长安女子时尚图鉴:娘man男装风、中西混搭、内衣外穿
提起史上最繁华的年代,当属大唐,万国来朝,盛世气象。
鼎盛时期的大唐首都——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这里常住人口超过百万,外来人口就有五万。
长安城有两大商业CBD,东市和西市,我们现在常说的“买东西”就是由此而来的。
作为最具东方美感想象的朝代,大唐 社会 风气开放,对各种文化非常包容。
这里出现了女性搞事业的巅峰领袖, 历史 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将唐代女性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长安城不但 美食 众多,而且以“丰满”为美,简直就是吃货少女们的天堂,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毕竟大家都只看你胖不胖,太瘦是会被嘲笑的。
接下来我们为你打开唐朝顶尖 时尚 杂志——《大唐VOGUE》
为你全面展现长安女子 时尚 日常,跟大唐美人们学习穿搭小技巧。
胡服混搭 时尚 、娘man帅气男装、显胖小裙裙、性感内衣外穿。
学会这些,等你穿越回长安城,一定能成为整条街最靓的崽。
什么是长安女子的日常——增肥、长肉。
增肥是大唐女人一生都在奋斗的事业。
在大唐,好女体重可是不下百哦。
增肥更是大唐女子的 时尚 话题,分分钟登上微博热搜。
如果唐代有微博,那热搜可能是这样
1、杨贵妃公布增肥小秘诀
2、上官婉儿发布夏季新款香水
3、跟太平公主学穿搭
4、get女王同款妆容
作为追赶潮流的猪猪女孩,增肥是上至贵族女子,下至平民女子都会聊的话题。
可是长胖也不容易啊,就算暴饮暴食,多吃多睡少动。
天天各种高热量的 美食 ,大碗宽面、肉夹馍、新疆 美食 ,但是也不能立竿见影啊。
那么易瘦体质的姑娘们,以及怎么也吃不胖的姑娘们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你需要一款显胖小利器——诃子。
什么是诃子呢?
其实就是大唐女性的无肩带内衣,主要用来搭配唐代女性喜欢穿的襦裙服。
这种襦裙服一般上身穿着偏窄的袖衫或襦,套上齐胸长裙,腰系长带,肩披帔帛,脚穿高头鞋,
这个裙子加上诃子,就类似现在的内衣外穿。
一穿上,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可以很好的展现身体曲线和性感,整个身形会变得丰满不少。
为什么唐朝女性会喜欢穿男装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当时武则天当皇帝之后,女子地位有了大幅提升,能够参与 社会 活动多了很多,以及骑马出行成为普遍方式,而裙装骑马不方便,不便于骑马。’
二是受到当时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胡文化的影响。
第一个穿男装的,据说便是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
爱穿男装的流行趋势,也正是由宫中女官流行到高门大户人家侍女,之后再广泛传播到民间。
唐代女子最常穿的男装是半臂和戎装
什么是半臂呢?就是是一种中袖短上衣,戎装就是指头戴软脚幞帽,身穿翻领或圆领直腰过膝外套,腰间系着蹀蹼带,下身穿着一种收口小脚裤,脚穿皮靴或锦靿履。
这种紧身贴身,女性穿起来格外帅气,完美诠释娘man风。
当你行走在长安的大街上,便会发现,唐代女子也喜欢穿胡服。
她们穿紧腰胡装,足登小皮靴,朱唇赭颊,这是 时尚 和潮流的表现。
这与当时长安与西域来往密切有关,外来文化与大唐文化融合,影响当时的服装风格。
当时唐代的贵族女性,格外喜欢胡文化,她们施胡妆、着胡服、用胡器、进胡食、好胡乐、喜胡舞,从上至下,胡风在长安流行开来。
唐代诗人元稹诗《法曲》中写道: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胡服从唐初便开始传入,但是直到盛唐开元、天宝年间,才成为一种服饰潮流。
沈括在《梦溪笔谈》:“至开元、天宝之际,崇尚胡服之风最盛,女子穿胡服者甚多。”“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着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帷帽之制,绝不行用。”
不难看出,当时的胡服流行程度,在唐开元、天宝年间非常流行,当然唐代 时尚 girl也会将胡服和当季流行的服饰混搭,创造出新的穿衣风格。。
可见每个时代,中西混搭都是不过时。
本期好书推荐:
1、马伯庸着:《长安十二时辰》
简介:唐天宝三年,元月十四日,长安。大唐皇都的居民不知道,上元节辉煌灯火亮起之时,等待他们的,将是场吞噬一切的劫难。突厥、狼卫、绑架、暗杀、烈焰、焚城,毁灭长安城的齿轮已经开始转动。而拯救长安的全部希望,只有一个即将被斩首的独眼死囚和短短的十二个时辰。
❻ 石榴裙、千褶裙、羊肠裙、百鸟裙引领时尚,唐代霓裳如何美得不出错
裙子色彩丰富,石榴裙、色间裙风靡
《风起霓裳》取材于蓝云舒小说集《大唐明月》,讲述了天才制衣少女库狄琉璃(娜扎 饰)与文武双全、心怀天下却蹉跎不遇的才俊裴行俭(许魏洲 饰)在动荡时局中,书写出一段动人佳话。剧中娜扎、麦迪娜等高颜值演员着唐代华服,十分养眼。
南京服饰专家黄强研究中国服饰史三十多年,其作《绣罗衣裳照暮春——古代服饰与 时尚 》就专门说及唐代的女裙、胡服。所谓霓裳,其实这是一个多音字。作“cháng”音时,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也有“光明”之意;读作“shang”(轻音)时,则是衣服之意。其释义可指,神仙的衣裳,飘拂轻柔的舞衣,也可作为汉服的美称。说大唐服饰,后世习惯用“霓裳”一词。
此外,以石榴花练染而成的大红色的石榴裙,最受欢迎,颜色也最为鲜艳。唐诗中有“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郁金香汗裛歌中,山石榴花染舞裙。”
你看唐代裙长、褶多,夸张到什么程度
“六幅罗裙窣,微行曳碧波。”唐代流行的长裙有湘裙,长可曳地,因以六幅布帛为之,又称六幅罗裙。还有裥裙,就是多褶之裙。裙幅的褶子称为“裥”,裥裙即褶裙,“裙儿细裥如眉皱”,百褶裙,通常以数幅布帛为之,周身施裥,多则逾百,少则数十。百褶裙现代女子也穿过,似乎不足为奇,但唐代女子更为夸张的是,还穿过千褶裙,言其裙褶之多,并非以千幅布帛为之。再就是羊裥裙,以其裙孪缩成羊肠状,俗称羊肠裙。
捕鸟取毛织裙,以致鸟成濒危物种
令人称奇的是,唐中宗与韦后之女安乐公主喜欢穿以鸟毛织成的裙子,名为百鸟裙,又称百鸟毛裙。安乐公主穿的这条种裙子的奇异之处在于变色,在阳光下变换色彩,令人叹为观止。《新唐书·五行志》记载:“正视为一色,旁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而百鸟之状皆见。”《朝野佥载》记载:“安乐公主造百鸟毛裙,以后百官百姓家效之。山林奇禽异兽,搜山满谷,扫地无遗。”安乐公主的喜好,引领了唐代贵族妇人的 时尚 追求,官宦家属纷纷以鸟兽毛织造兽毛服,雀毛裙,以致南方奇禽异兽被捕获一空,几乎绝种。
黄强表示,其实用雀鸟毛制作裙子,显然鸟雀毛不如纺织品那么服帖,但是唐代的工匠硬是将凌乱的鸟毛梳理平整,“百鸟之状,尽在其中”,并且织成了裙子,体现唐代工匠高超的织造技术。
卓锦娘襦裙用土黄色
官员穿黄袍夜行被殴打后,禁用黄色
只有皇帝才能穿黄色?黄强介绍,唐初因袭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但唐初并不禁用黄色,常服官员五品以上穿紫袍,以下穿绯或绿袍,胥吏穿青袍,庶民穿白袍,屠夫商人穿黑袍,士兵穿黄袍。因为发生洛阳尉穿黄袍夜间行走,被殴打,此后,就不允许士卒穿黄袍了。《隋书·礼仪志》载:“流外官庶人、部曲、奴婢服细、絁、布,色用黄、白,庶人服白,但不禁黄,后以洛阳尉柳延服黄衣夜行,为部人所殴,故一律不得用黄。”尤其是到了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军次陈桥驿,以黄袍加身而称帝,至宋代以降,除帝王外,禁臣民服用赤黄之色。
大唐服饰华美,但服饰制度严格,服色不可为所欲为。大唐的服饰已有制度,上至皇帝、亲王,中至百官,下至士农工商都当执行。“五品以上,通着紫袍,六品以下,兼用绯绿。胥吏以青,庶人以白,屠商以皂,士卒以黄。”
唐高祖武德年间,规定天子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止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色。”虽点名赤黄(赭黄),实际上黄色已渐渐专属皇帝、皇室。唐太宗贞观四年(630)规定官服服色:“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下服绯,六品、七品服绿,八品、九品以青。”唐高宗上元元年(760)八月又制定:“文武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黄强说,这是因为民间仍然有僭用黄色的,诏令被执行虽然有一个时间过程。但是诏令在宫中却是执行最为严格的,宫中的织造机构自然不会服饰僭越,尤其是皇家的服色、服饰,那是绝对不允许他人染指的,违者就是大罪。比如剧中尚服局的主事卓锦娘的襦裙就不能使用土黄色,属于僭越。
白衣虽潇洒,但裴行俭为官后不适合
另外,许魏洲饰演的男主裴行俭常一身白衣,十分潇洒帅气,但用白色也有讲究。古代 社会 艳丽服色指允许官家使用,白色、黑色、褐色才是百姓服色。剧中裴行俭第一次出场,追随苏定安将军时,尚未参加科举,只是一个士人,一介白丁,穿白色袍服符合身份。等到了第四集在醉香楼题诗,此时的裴行俭已经是四门学官员,就不能再穿白衣。
黄强说,士人古代指读书人,士这个阶层介于官与民之间,没有显达时是民,显达时是官。按照惯例,士人还没有进入仕途时,只能穿白袍(衣)。因此,通常称尚未有功名的士人为白衣公卿,科场高中,授予官职,转身成为公卿。《唐六典》记载:“四门博士三人,正七品上。助教三人,从八品上。四门博士掌国子博士之法。助教以下,掌同国子。”四门学博士是正七品上的官职,官职相当于县令,教职相当于今天大学讲师。按照唐代服色制度,应该着浅绿色官服。“身为四门学官员的裴行俭来酒楼喝酒,并无规定必须穿官服,但是也不会穿士子、百姓的白色服饰,拉低自己的身份。因为白色服饰早不适合已进入仕途的裴行俭。”
库狄琉璃究竟该穿襦裙,还是胡服?
再来说说女主库狄琉璃,她本为定居在长安的胡人第二代,胡人穿胡服属于民族服饰,汉女着胡服,是效仿扮美,因为胡服、胡舞、胡乐在大唐长安是流行元素, 时尚 的标榜。走在长安街市,感受最深的就是胡风胡俗,见到络腮胡子、金发碧眼的胡人,身着胡服的汉族女子,都很正常。
帷帽、羃䍦、浑脱帽都是胡帽,回鹘(纥)装、翻领窄袖袍、小口条纹裤、透空软锦靴都是胡服。因此,黄强认为,在胡服盛行的大唐,在汉族女子都以穿胡服为 时尚 的长安,一位胡人后裔库狄琉璃,穿着其民族的服饰胡服,应该更合适。
剧情设计了如意夹缬店新画师身份,以掩饰女主真实身份,但是其民族仍为胡人,裴行俭等文人士子称之为胡姬、胡女。剧中人物服饰对照鲜明,琉璃舅舅胡人安四郎穿翻领胡服,太子李治穿翻领胡服,胡人库狄着汉人服饰,胡人后裔库狄琉璃、库狄珊瑚穿汉人的襦裙、披帛,这样的人物服饰设计,有些随意。
黄强说,服饰表现时代的是审美倾向, 时尚 潮流,具有 社会 的普遍性。胡服不仅对唐代 社会 风尚有影响,还影响到唐代官服,初、盛唐时期流行窄紧直袖式样,中晚唐以来胡风渐弱,流行中式宽衣大袖。《风起霓裳》一方面要突出库狄琉璃的胡人身份,另一方面又要表现唐代襦裙的代表性,于是就让胡人琉璃错位穿戴汉人襦裙,而不是 时尚 流行的胡服。也还有穿襦裙(汉服),戴帷帽(胡帽)的混搭穿戴。而像裴都尉府斗花大会,都是汉族贵胄家眷与请来的良家女子,着襦裙、披帛,就符合身份与环境。库狄琉璃作为服装设计师入乡随俗,着汉家襦裙也可以理解。
隋唐翻领对襟胡服展示图
此外,以龙袍为皇帝以一贯之的服装,不分场合都穿,也不妥。按照《旧唐书》记载:唐代皇帝“其常服,赤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皆起自魏、周,便于戎事。自贞观以后,非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皆常服而已。”龙袍是大祭祀、受朝等祭祀、庆典时所穿,换言之,很多时候,皇帝不穿龙袍。至于太子李治微服穿翻领胡服也不严谨,因为作为国家储君,衣着也是有规定的。
唐代翻领胡服泥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