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裙子分类 » 外国古代女生的裙子叫什么
扩展阅读
皮衣有响声怎么办 2024-11-09 06:21:00
平车皮带怎么调视频 2024-11-09 06:14:46

外国古代女生的裙子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4-04-15 18:20:40

Ⅰ 中世纪欧洲宫廷的那种大裙子 就什么名字

就叫宫廷礼服--

Ⅱ 谁知道中世纪欧洲等地那些女人穿的裙子叫什么呀

你说的是维多利亚时期的服饰吧。欧洲中世纪的服饰并不华丽,因为有教会掌控,当时教会权利很大,大多数人穿着很朴素,皇室贵族还好点。维多利亚时期不是欧洲中世纪。

Ⅲ 大概是欧洲中世纪吧,女子穿的那种大裙子叫什么啊,裙摆里面有支架的那种······电影里常常看到

蓬裙是欧洲古代贵妇穿的那类裙子。里面一般是有金属撑或是用很多层内衬称起来。
关于【名称】
现在的膨裙也叫公主裙,泡泡裙,蛋糕裙,南瓜裙,娃娃裙。这些叫法指带略有不同。本身这类衣服是由欧洲小洋装演化来的,最开始大陆地区就叫他小洋装。这些叫法多半是从台湾和日本过来的。
关于【代表】
蓬蓬裙代表着一种怀旧的记忆,是过去欧洲的淑女们参加宴会时的必备行头。后来,DIOR和Chanel的小礼服、小洋装等,打破了当时女装保守古板的线条和款式,令蓬蓬裙一时被众人所遗忘。 关于【风靡】
而到了2005年,怀旧风尚被一一发掘,蓬蓬裙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大举反攻。在2005纽约时装周中,蓬蓬裙不约而同地出现在各大设计品牌中。无论是搭配西装式外套、连身可爱小洋装、或是简单轻松的运动外套,都将女人的妩媚与风情渗透在层层衬裙间,成为一股新街头浪潮。
腰间打细褶,呈现圆裙型态的圆蓬裙发展至今,已变成了“实穿版”的现代蓬蓬裙———A字造型展开的大圆裙,短则及膝,长及小腿肚。蓬蓬裙以各种小圆、大圆、中圆的裙幅表现,风格不一,浪漫有如芭蕾女伶,摇曳生姿。
要说把蓬蓬裙推向高峰的,不得不提Alexander McQueen,这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的强烈风格有种戏剧性的张力。在2005年春夏秀上,以收腰上装,衬托下截突然向外延展的蓬蓬裙,十分可爱。Marc by Marc Jacobs以俏丽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风格为创作灵感,大量运用蓬蓬裙,将颓废杂乱的街头风,转化为干净细致的甜美时尚;而Luella则以沉稳低调的设计,将高腰的娃娃装大圆裙呈现兼具端庄隆重和复古俏丽感;DKNY也添入了异国风情的农村女孩可爱蓬蓬裙,带来了不同风格的俏丽缤纷。

Ⅳ 西方古代妇女以及少女的穿着打扮是怎样的懂西方文化的朋友还请解答一下,复制的都可以,解决疑惑就可以

在宗教文化的背景下,西方古代的服饰有着超越肉体需要的神学指向。

1370年前后,西方流行一种袖口上装饰有各种皮革的女装,因为它的袖窿开得很宽大,露出了过多的肌肤,因而被指责为是“地狱之门”。4而14~15世纪流行的安尼帽和两个角的高帽子,则被教会称作是“魔鬼的创造物”。尽管这种帽子模仿的是哥特式教堂建筑,但由于它们的造型与生殖器颇为相似,因而必须加以唾弃。5这个漫长而黑暗的时代里,一方面,禁欲主义思想让男人和女人都穿上能够严密遮盖身体的宽大保守的服装。一般基督徒们穿着色彩单调呆板的土布麻衣;女人们则一度戴上了长可及肩的面罩或者从头上垂下遮掩全身的面纱。另一方面,在“荣耀主”的旗号下,又出现了各种夸张华丽的奇装异服。

拜占庭贵族们穿着锦缎制成的叫做“达尔马提亚”(dalmatica)的宽松连衣裙式的服装,上面饰有华丽繁复的刺绣,还缀着五光十色的珠宝或贵金属。而在哥特式时期(公元12——15世纪)的西欧,贵族男子们则穿着绣有自己族徽或爵徽的“柯达弟亚”(cotardir)。这是一种色彩鲜艳的分色服,衣身、垂袖和裤袜的颜色往往左右不对称,如有时左边裤腿为红色,右边裤腿则为绿色,这种服装“不禁使人想到教堂里那些色彩对比强烈、风格华丽的彩色玻璃窗”。

基督教的禁欲主义理念对西方服饰的影响。还表现在对服饰形制的直接规定上。首先,是《圣经》中对服饰直接做出的规定。如《新约•哥林多前书》中说,女人在做礼拜时,必须要蒙着头巾。“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女人乃是为男人造成的。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3其次,是基督教教义对服饰样式的影响。上文提到的古希腊的“基同”,在古罗马时期,演变成一种叫做“丘尼卡”(tunica)的连袖筒形衣;到了古罗马帝国末期,“丘尼卡”进一步发展,不再将一块宽大的布料制成筒形再套到身上,而是将一块布料裁成十字状,在十字中间开孔,作为领口,在袖下和体侧分别缝合,然后从肩膀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紫红色的条饰。

这种十字形套头衫深受基督教徒的喜爱,其原因除了在于它的简单实用外,还在于十字形正是基督教信仰的符号。这种形制的衣服,也就是被称作主教法衣的“达尔马提亚袍”(dalmatic),后来成为基督教专门的祭服。又如,中世纪流行的一种叫做“苏尔考特”(Surcot)的女式罩袍,是将多余的长裙在腹前掖入腰带,“前面的堆褶使腹部凸起好像孕妇,据说这是因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而造成的流行样式。因玛利亚在未婚嫁时就从圣灵受孕而怀孕基督,所以她有孕时的形象也被看作是圣洁美好的。” 1此外,基督教对各种颜色寓意的规定,对服饰也产生了影响。
此外,宗教理念对西方古代服饰所产生的影响,往往还是通过宗教建筑的影响而间接实现的。

例如,古希腊时代的“基同”也像神庙的柱子一样分成“多利克式”和“爱奥尼式”。前者有纵向的凹槽,后者有肥大的褶绉。前者与多力克式的柱身相类似,后者与爱奥尼式的柱头相仿佛。哥特式时期的服装,喜欢将人体的外形有意拉长,以追求一种苗条纤细、挺拔向上的视觉效果。尖尖的皮鞋和高高的帽子极尽夸张之能事,与直刺苍穹的教堂和钟楼相映成趣。进入文艺复兴时期以后,“过去那种又长又尖的鞋不复存在,鞋的造型有了根本改变,鞋头变成宽肥的方形比后跟还要宽大,尤其在西班牙最盛行方头鞋。也有按脚形做得比较瘦窄的鞋,但鞋头是圆尖形的或小方形的”。2这又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圆顶教堂的流行有关。到了巴洛克建筑盛行的时代,服饰也变得华丽而雕琢,其曲折多变的线条颇似教堂上漩涡形的装饰品。

作为巴洛克艺术的极端性发展,罗可可式的服装更为繁琐,女装从胸衣到裙摆都装饰着层层的花边、缎带及蝴蝶结,裙子上更是饰满了缎带和鲜花,和教堂上的饰物一样不厌其烦……。
从古希腊身体作为服饰的主人,到中世纪之后服饰把人体塑造成统一样式的造型;从古希腊时期建筑对人体比例的推崇(如根据人体的比例来设定柱子的粗细)及服饰对人体自然美的烘托;到中世纪之后服装忽视人体的自然美,反倒以建筑为模型硬要对自然体型进行改造……。这其中服饰与肉体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要义,就是在服饰自身的使用功能之外去追求一种形而上的宗教理念。

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初叶,欧洲大地上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与中心,其国家的手工业尤其是毛纺织生产十分兴旺。新生产力和新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都市生活的富庶。在此经济基础上,文艺复兴新思潮活跃在社会各领域,宣扬人生价值和人性自由解放,大肆鼓吹现世的享乐和现实的幸福,追求美饰美物、追求奢华富有的风气日益昌炽。应运而生的意大利花样丝绒,以其高雅的质感和高昂的价格被视作富贵和奢侈的象征,而受到社会特别是贵族和富有者的狂热青睐,成为许多重要人物的服饰穿戴。竟然还有许多着名画家参与了丝绒服饰的设计与普及,他们的作品在许多重要人物穿戴的丝绒服装上得到印证。
服装的象征价值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一个人的服装可以标明其特殊的社会阶层,并决定其在那一阶层中的地位、作用及权利。例如,人们可以轻松地从着装上辨认出皇室家族成员。妇女的曳地长裙通过其颜色及使用的材料表明其特殊意义。服装同时可以在进入宫殿走廊时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时期的正式宫廷服装当然就是西方文化史中最奢华的部分。
服装是一种衣着方式,它不仅代表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以及当时社会风尚的不同特征,而且能够折射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从强调自然之美的古典样式到纷繁多变的现代主义服装,每一种风格的服装总能带给后人更多的启发,在西方服装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种模式的服装一直影响着现代服装的设计,即功能主义服装。
谈起功能主义,就不得不提到现代设计的母校——包豪斯(Das Staatliches Bauhaus,1919-1933),它是由建筑师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于1919年4月1日在德国魏玛创立的。包豪斯的理论原则是,废弃历史的传统形式和产品的附加装饰,主张形式依随功能,尊重结构的自身逻辑,强调几何造型的单纯明快之感,使产品具有简单的轮廓、简洁的外表,重视机械技术,促进标准化并考虑商业因素。这些原则被称为功能主义设计理论,即要求最大程度地达到产品的使用目的.主张使产品的审美特征寓于技术的形式中,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功能主义设计理论的实践在现代设计的理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虽然功能主义成为理论最初表现在建筑设计上,但在西方服装发展史上早就有功能主义的影子,当时的功能性服装,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但有一点与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不谋而合,就是对穿着者舒适性、便利性的充分重视。之后,功能主义便一直贯穿在西方服装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17世纪骑士装

西方服饰

17世纪的欧洲战争频繁,历时半个世纪的荷兰民族独立战争和欧洲各国新旧教派之争,使得大部分男子走上战场,因此骑士的服装普遍流行,并成为这个时代男子的日常服。这种名为justaucorpo的骑士装是一种带软折襞的服装,采用天鹅绒和缎料,带有精美的花边领与袖口,配以大而卷褶并插有鸵鸟毛的帽子。骑士的服装因为能够很好地满足人大范围活动而方便实用,男装较女装更趋向时代化发展。
19世纪功能性女装的出现

19世纪的服装业有两个值得关注的变化:工业的进步和裁剪技术的发展,使服装的面料和款式更为多样化,18世纪末以来开始使用特殊面料,设计也比较简洁、新潮、大胆,从中可以窥见现代服饰的影子。技术的进步为功能性服装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生活方式的改变,则是功能性服装发展的原动力。在上流社会,年轻女子参加体育活动成为时髦。虽然当时的妇女为了强调所谓的教养,总是随身带着药丸,用手帕掩面,作娇羞状,但她们也热衷运动,早上骑马,下午打网球或高尔夫球。随之而来的就是适应各种体育活动轻便而实用的服装款式的出现,如旅行外套、乘车服、打猎服、游艇服
西方服饰
等。19世纪30年代,女士风行像男士那样骑马兜风,骑马服饰开始出现。女士在宽敞的长裙里穿用细棉布做的紧身马裤和长统靴,戴高统礼帽和鹿皮手套。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女子的地位得到提高,女权主义者也开始活动,他们倡导女子也应和男子一样穿长裤,美国的女权运动先驱Amelia Jenks Bloomer夫人首先把东方风格的阿拉伯式宽松灯笼裤引入女装,进行大胆尝试,虽然在美国遭到非难,但是却在英国得到赞同, 1887年英国的史密斯子爵夫人就穿上灯笼裤,伦敦一家啤酒馆还把这种裤装用于女服务员的制服,强调自由舒适。女式裤装、短上衣和短套装的出现,成为当时的大胆革新,是女装摆脱束缚,追求功能的进一步体现。

20世纪功能性服装的发展

进入20世纪,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性服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的女装:女装功能化、男性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发生了新的改变。妇女直接参加生产和战争,获得了经济上的自由和民主权利,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年代的服装适应着新生活的方方面面。妇女们有了更自由的生活,除了工作外,她们还热衷运动和跳舞,因此服装的功能化上升为设计的首要因素。摒弃传统的紧身胸衣,上衣变短,腰带也开始使用,女性在生活中更加舒适和随意。这对于传统的服装是一个直接的冲击,服装的观念、形式、剪裁、生产、面料都与前10年大相径庭。
西方服饰

与此同时,由于妇女们不断提高的社会地位,年轻女性积极地主张性别平等,为反抗男权社会,女性们一整天都穿上长裤,裤装的舒适方便使裤装一直流行,女性的裤子第一次成为正式服装部分。保罗•波列特(Paul Poiret1879-1944)设计的正式场合的女长裤,在服装设计上的影响就更加长久。法国女设计师可可•夏奈尔(Coco Chanel1883-1971)提出,男性对于女性的性的欣赏立场不应该作为女性服装设计的考虑中心。她把男服的服装材料直接使用到女装上, 为女装的功能化、男性化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并设计生产了自己的运动装,这种服装以宽松内衣的基本结构为根据演化而成,宽松、简单,并且采用松软的棉质面料,这种宽松服装的设计方式,其实原来是用做女性内衣的,而夏奈尔把它变成外衣,是一个重大突破。
这个时期在时装史上被古怪地称为“女男孩”时期,裙子从脚踝升到膝盖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短裙。1922年小说《女小子》里描述了当时的女孩形象———剪短头发,穿男性服装,节食消瘦,便是这一时期的写照。

20世纪40年代的军服和牛仔潮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们在一段时间内无暇顾及穿衣打扮,却促进了对实用性的考虑,许多妇女穿上了军服,让女装更加功能化。两个曾在巴黎获得成功的英国设计师在战争期间回到英国,为英国军队中的女性官兵设计制服。在战争背景下,军队制服也成为时尚,裙子短而紧身,这些紧身、合体、颇具战时严肃感和纪律感的制服既被权
西方服饰
贵穿用,百姓们也趋之若鹜。牛仔裤因为耐穿耐磨,也在这个时期开始流行,开始还仅是一种工作服,后来则发展成经久不衰的日常服装。军服和牛仔成为功能主义服装的代表。

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功能主义、实用主义、极简主义
二战后,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功能主义服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当时人们极重视产品的机能,所以有句口号是“唯有机能的是美的”,虽然听上去有些偏颇,但说明人们已把功能性明确地注入自己的审美观念中。这一时期,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从各个方面探索女性服装新的可能性,并且认为新的服装必须是舒适的、功能性好的。六十年代,他设计了一系列功能主义服装,包括长裤装、具有非洲探险时期英国风格的上衣、女性裤装礼服,其中最具革命精神的是由男性晚礼服套装(Tuxedo Suit)为灵感来源设计的女性裤装礼服,都体现了这一时代他对新服装的功能性、舒适性的探索。九十年代之后,人们的视角从关注物质转移到关注自我,讲究服装实用、舒适成为新的风气。颜色鲜艳的夹克装、连裤装、套头装等成为流行和普及的服装。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生活节奏的加快,讲究舒适和功能成为服装设计的首要因素。“功能随形”的时代成为过去式。如今,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中,功能性服装一直追随多元化的社会生活,服装也根据其功能的不同而日益细化。近年来,功能主义服装的代表——工装、军装一直是流行的热点。不难看出,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对自我的肯定、对自我的认识进一步促成了功能主义服装的流行。

Ⅳ 谁知道中世纪欧洲等地那些女人穿的裙子叫什么呀

是有束腰有裙撑得大裙子吗?那是克里诺林裙,洛可可时期的服装吧。。具体的你可以网络一下

Ⅵ 图片上这种裙子叫什么就是英国贵族女性穿的那种像撑开的伞一样的裙子

张爱玲在《连环套》里说:“西洋女人的腰是用钢条跟鲸鱼骨硬束出来的。细虽细,像铁打的一般。”跟中国女人裹脚差不多,自从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的发明了“鲸骨裙”后,外国女人便流行束腰。贵族女子为了参加社交活动,从十几岁开始就穿这种束腰衣,把腰勒得小小的,所以流行这种裙子的年代,欧洲贵妇很容易晕倒,因为紧身衣让他们根本喘不过气来,再加上食量也小,稍稍刺激一下就晕了。

.“鲸骨裙”是用紧身衣把身体箍成一个“S”型后,外面要再穿一个裙撑,形成一个优美而夸张的弧线。这个裙撑曾经用铁丝、木架做过,后来便采用鲸鱼骨,确切地说是鲸鱼胡须。鲸鱼须其实就是鲸鱼食道里长长的,柔软但是有韧性的东西,因为鲸鱼没有牙齿,它靠吃浮游生物和小鱼小虾为生,就靠这些鲸鱼须把海水和食物过滤开,所以这个须是做裙撑的最好材料,非常柔软有弹性又不容易坏,女士们穿着它也便于坐立。但是鲸鱼须实在是太稀少了,一头成年长须鲸的鲸须做不了几条裙子的裙撑,所以那时候人们大量屠杀鲸鱼,而很多欧洲商人也靠从生活在北极圈周围的爱斯基摩人手里倒卖鲸鱼须发财。
但是长期穿着这种“鲸骨裙”,会导致血脉不通,内脏受压迫,导致便秘、痔疮等一系列疾病,还有不少妇女因此骨骼变形,生孩子时候盆骨过窄而导致难产死亡。

Ⅶ 英国传统的贵族小姐夫人们穿的那种裙子叫什么就像黑执事里面的贵族小姐服装那种。

服饰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同时代人类的智慧与思想。美国哲学家皮尔士认为,符号是某种对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而服饰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那么,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一种符号。本文通过对服饰的交流功能、价值实现功能、印象操作功能的分析,以此揭示英国贵族阶层对服饰的追求是如何影响其它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
一、交流的功能
服饰作为非语言沟通的类型,又称为“无声的语言”。人们沟通交流中,绝大多数是在着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无论是发出信息的一方,还是接收信息的一方,总会从对方的衣着打扮获取一定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对方所展示的社会身份和地位、兴趣爱好、经济能力及一些个人内在的东西。“服饰本身是没有思想的,但是服饰作为人的创造物与穿着物,势必带有人的意识、情感与情感结。” 因此,服饰在这个过程中起着暗示的作用,它是由一定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所约定的。
撑裙的出现是在18世纪的第20个年头前后。“1719年,英国的传统舞蹈表演团在巴黎公演,演员身穿一种内装轮形撑架的连衣衬裙,给巴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些年轻的女性却很快的效仿起来,随后普遍流行开来,成为社会普遍的时尚。” 这是服饰在人们非语言交流的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愉悦的心情、向往的神情。在那个时代,一位女士穿着宽大的撑裙,再配上紧身胸衣,她把自己衣着信息传递给了别人,那就是性感。服饰在这一过程中不自觉的扮演了一种交流媒介的作用。正因为服饰具有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社会群体的非语言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靠服饰来完成的。
“乡村住宅是英国贵族活动的重要高级场所。它一方面是显示主人的好客与权威,另一方面也是建立政治联姻或给儿女提亲的大好时机。” 在这样的一个盛会上,保持体面的外表是必须的。一套别致的服饰或者是华丽高贵的服饰会引来不少的人的赞许与爱慕,在政治联姻上占有较大的优势。因此,一套精致、漂亮的服饰不仅是取悦他人的工具,彰显地位的选择,这也是“一个人在显示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能夸耀多少就多少。” 这种“炫耀也是一种统治的手段,一种需要,其目的并非打击地位与自己平等或比自己优越的人,而是因为每个贵族都想在社会等级结构中登上更有利的地位。从而显得更加光彩。” 所以,华丽的服饰正是他们为了炫耀的一种需要。人是有意志,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乡村住宅的贵族活动的举行就是主人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是主人展现自己富有与地位的象征。这种活动也可以说是各种时髦服饰展示的盛会。贵族们穿的各种款式的服饰及不同的装饰也必将成为他们之间评足的话题之一。
既然服饰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而贵族在社会上具有特殊的地位,那么,着装华丽、高贵的贵族经常会引来中下层羡慕的眼神。在无意中表达了贵族高贵的生活方式及其自身的价值。贵族同时作为社会的主导阶层,其“一举一动被视为(或在理论上被规定为)其他人的楷模,而贵族也以其在精神上的优越感而高出于民众之上,使其他人不自觉地产生某种自卑感,自认为在文化精神方面远远不
如。” 既然出众的穿着可以获得社会优势。因此,穷人也抛掷大量的金钱去购买服饰。在18世纪30、40年代流行的宽大的裙撑让贵妇民女争相竞穿,并以没有裙撑为耻,似乎低人一等。这就说明了贵族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价值理念传给了中下层人们。
二、价值实现功能
我们穿衣服就像我们讲话一样,是有一些原因的:让生活和工作更容易且更舒适,宣告或伪装我们的身份和地位等。服饰作为交流的媒介,同时也是在展现自己的主张、思想、价值观以及个性。
人都有对美的需要,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潜在欲求。美学家认为它表现为对形式、结构、秩序、规律的一种把握与感受的欲望。18世纪初,紧身胸衣与裙撑的流行是贵妇人对一种性感、高贵美的追求和需要。正是这种形式与结构带来了他人的愉悦,以得到别人的赞许与青睐,从而实现自我的一种价值认同。
装扮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也是夸耀阶层的一种手段。“在传统上,过多布料不仅代表财富和上流阶层。” 裙撑的服饰结构势必会消耗过多的面料。1600——1900年间,有社会地位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女性至少要穿三件衬裙:倘若小于三件,人们就觉得她很可怜,而且显示她不检点或贫穷。另外利用裙撑圈或臀垫来撑起裙子,以便展示更大容量的布料,因为罩裙、驼篮式撑裙和曳地裙都需要额外过多的布料。 这两种服饰结构、装饰都是在宣告自己优越的地位,是自身价值的彰显。
款式、面料、妆饰都能体现穿着者的自身价值、意识形态。当这些很难使自己处于一种优越感时,着装者总在推翻自己的历史与现有的既定服饰形象,极力在区别于“原我”中,再造一个“新我”。因此,工业革命的进展,阶级障碍有所减弱,财富可以更容易、更快速地变为上流时,用颜色和样式来象征社会地位的社会结构已经开始瓦解。继而取代来划分等级的是服饰的价格:昂贵的质料、过多的缘饰和难做的款式。
长久以来,贵族都选择比较昂贵的面料,这样更能提升她们自身的价值。紧身胸衣和裙撑使人穿着都不舒服,甚至严重影响人的健康。穿着勒紧的胸衣,呼吸困难,吃不下饭;庞大的裙子行走都极为不方便。有的裙撑甚至周长达到5.5米,落座和进门都很困难。但是,正是这样的装束形成了这一阶段的时尚潮流。这种现象,用美国的社会学家韦伯伦(T.B Veblen)的观点来看,她们在向人们宣告:我是一个有闲阶层的人,我是一个高贵的人,与众不同,我不用参加劳动。这些都是在暗示着她的身份与地位。而女子的发型装饰却更为夸张,她们崇尚高大的发型。除了利用假发外,还用金属框架来支撑,加以各种饰带、羽毛、假花、纱网等来装饰。有的甚至异想天开地在上面装饰着小型的房子、树木、动物以及整整一条军舰! 最大型的头发可达30厘米左右的高度。由于假发,理发费用都比较昂贵,她们很少洗头发以保持发型。由此可见,贵族阶层的妇女们用这种病态的装饰竭力来表现自己的价值与个性,努力使自己在社会中处于一种优势的地位。
三、“印象操作”功能
外观在对人认知、印象形成,特别是第一印象形成中有着重要意义:人们在交往中有时会有意识地选择一定的装束、言辞、表情或动作以给他人留下一个独特的印象。这种有意识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各种印象的过程,就叫做“印象整饰”。也叫做“印象操作”。
一个人意识到或想象到他人会如何看待或评价自己时,便利用衣着服饰、化妆美容或其他方式,使人形成一种好的印象来吸引他人注意,一般来说.一个人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自己的基本相貌、体型、性别和年龄,却可以利用衣着服饰和巧妙的化妆对外表加以修饰以突显出内己的持点,掩饰自身的缺点。
贵族要加强对中下层的控制,印象整饰具有重要的意义。宴请宾客、购买奢侈品、参加户外的活动、建造乡间别墅等都是贵族炫耀权威的一种方式,也是印象整饰的途径。购买奢华的服饰是奢侈品重要内容之一。贵族在购买服饰上往往一掷千金。加上昂贵的装饰如珍珠、天鹅绒、丝绸,这些人就把“全部的家产穿在身上”。 而中下层阶级以向“向上流社会看齐”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像贵族一样的生活,以贵族的行为、生活方式来约束自己。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既要有贵族那样的风度,也要有贵族体面的外表。因此,中下阶层也投入大量的钱到服饰之中。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他们挣钱的机会比过去多,花钱的机会也多,所以,他们往往被斥为富人的仿效者。“挥霍是当时的时髦。……。这是一个以时髦为荣、追求享乐的口味日益复杂以及人们用很大的努力来成功地满足这些欲望的时代。” 因此,购买华丽的时髦服饰自然是他们仿效贵族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
贵族对自己的特殊地位和行为方式有明确的认定,那就是自己是上等人,在言行举止、生活方式上都要与下等人不同,以便成为民众的“表率”。 贵族的着装加上昂贵的装饰,其价格自然不菲,让一般人难以岌及。但还是会引起中、下阶层的羡慕、向往。因此,贵族在展现的同时也影响了了中下层的思想、生活观念、价值理念。
四、结论
英国是一个等级观念十分强的社会,浓厚的等级观念和对自由的向往共同构成了英国的传统文化。服饰通过服饰的交流,价值实现,印象的操作,形成了非正式性的规范。实际上,这种规范是一种社会文化的“约定”。贵族阶层利用服饰作为媒介,向其他阶层输入其生活观念、价值理念。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它在社会生活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意义。它不仅是交流的符号,还是价值的符号。英国贵族通过服饰——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此——的方式,输出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从而影响中下层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并且还形成了中下层向上层社会看齐的价值规范。这是当时的社会赋予服饰的时代意义。
注释:
【1】华梅着 董克勤插图:《服饰心理学》[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第1版,第4页
【2】郑巨欣 着:《世界服饰史第》[M]宁波:浙江摄影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121页
【3】钱乘旦、陈晓律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78页
【4】钱乘旦、陈晓律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78页
【5】姜德福着:《社会变迁中的贵族——16-18世纪英国贵族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34页
【6】钱乘旦、陈晓律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91页
【7】[美]Alison Lurie 着、李长青译:《解读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第120页
【8】[美]Alison Lurie 着、李长青译:《解读服饰》[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年,第121页
【9】张乃仁 杨蔼琪:《外国服饰艺术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10月,第212页
【10】A.l.Roese,The England of Elizabeth:The Structure of Society,p.255
【11】Asa Briggs,A Social History of England,Butler and Tannrt Ltd,London,p174
【12】钱乘旦、陈晓律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第282页。

Ⅷ 欧洲一层一层的裙子叫什么

欧洲一层一层的裙子叫蛋糕裙也叫塔裙。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蛋糕裙也叫塔裙,是欧洲古代贵妇穿的那类裙子,里面是有金属支撑或是用很多层内衬称起来,这类衣服是由欧洲小洋装演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