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述印度服饰与民俗
至少在印度河文明时期,印度人已经开始讲究服饰。人们普遍能够享用棉布服装。现存于德里印度博物馆的出土文物证明,那时的城市文明已经相当发达,妇女喜欢佩戴项链。公元前5世纪时,亚裔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观察到印度人用棉花织布制衣,感到十分新鲜和惊讶。棉花的用途很可能是印度人首先发现的。在公元前3世纪或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制造的丝绸已为印度人所知,但开始大量输入印度则是在公元1~4世纪期间。6~7世纪时,印度人已能自己生产丝绸,主要为贵族和富人所用。由于气候炎热,印度古人多用一块棉布裹身,十分便捷。大多数普通男女不穿上装。在现存印度古代壁画和雕刻中,女性通常都裸着上身。徐悲鸿在印度绘画《愚公移山》时所用孟加拉男性模特,都裸着上身,应是现实劳动生活的反映。古代只有军人和在印度的外国人等少数人穿缝制的服装。北印度人在冬季使用质地较厚的头巾或披肩保暖。
伊斯兰教侵入印度后,使印度的服饰发生了变化。男性开始效法莫卧儿人穿缀有纽扣的服装,女性则开始穿裙子、罩衣和戴头巾。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在近代侵入印度后带来了西方的服饰文化,使印度服装文化呈现绚烂多彩的局面。18世纪时,印度教妇女普遍穿用的现代纱丽发展起来。纱丽的质地为丝绸或棉布,通常长4.5~8米,宽1.1~1.3米。穿时首端缠在腰际,中段绕过胸前,末端搭在肩上。纱丽在印度的地位与和服在日本略同。男性多穿棉布或纱布缝制的服装。不同教派的服装有所不同。例如,锡克教徒头包红巾,一眼就可以看出。在大城市,印度服装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开始出现西化现象。
印度古代服装虽然简洁,但首饰却富丽而又繁多。妇女普遍佩戴金银和宝石饰品。她们使用的首饰包括耳环、耳坠、鼻饰、项链、项圈、手镯、戒指、脚镯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印度妇女舞蹈时脚镯声声,节奏明快,往往令人耳目一新。印度古代男子啊也戴耳环。现代男性戴戒指者颇多。
㈡ 各种裙子的起源
英国:苏格兰短裙等于一部英国史
苏格兰人视苏格兰短裙为“正装”,在婚礼或者其他较为正式的场合才穿。直到现在,苏格兰的军队还把苏格兰短裙当成制服。黑色的呢子上装,白色的衬衫,花格呢裙,羊毛袜,再配上同样花型的格呢披肩和有兽皮装饰的系于腰间的酒壶,一个标准的苏格兰男子的形象就跃然眼前。 苏格兰方格裙起源于一种叫“基尔特”的古老服装。这是一种从腰部到膝盖的短裙,用花呢制作,布面有连续的大方格,而且方格要鲜明地展现出来。在苏格兰人看来,“基尔特”不仅是他们爱穿的民族服装,而且是苏格兰民族文化的标志。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后,“基尔特”作为苏格兰的民族服装被保留下来。苏格兰人穿着这种裙服表示他们对英格兰人统治的反抗和要求民族独立的强烈愿望。1745年,英国汉诺威王朝镇压了苏格兰人的武装起义后,下了英国历史上着名的“禁裙令”,禁止苏格兰人穿裙子,只能以英格兰的装束为标准,违背者将被处以监禁或放逐。苏格兰人为此展开了长达30多年的斗争,最后于1782年迫使汉诺威王朝取消了“禁裙令”,为自己赢得了穿裙的权利。一套苏格兰民族服装包括:一条长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调与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夹克,一双长筒针织厚袜。裙子用皮质宽腰带系牢,下面悬挂一个大腰包,挂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时肩上还斜披一条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处卡住。
在英语中,苏格兰短裙被称为“kilt”,这是地道的苏格兰语。关于此短裙的起源,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一直有争论。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名叫汤姆·罗琳逊的英格兰人最早倡导穿苏格兰短裙。据记载,1715年,英国政府采取开放政策,允许英格兰、苏格兰两地的人们互通贸易,汤姆·罗琳逊便是从中受益、北上淘金的商人之一。他在苏格兰北部开了家木炭画加工厂,苏格兰短裙就是他在工人中推广的工作服。传统的苏格兰服饰“kilt”,原本包括宽大的披肩,披肩和短裙连成一体,在砍树时很不方便,汤姆·罗琳逊便向裁缝提出,将“kilt”一剪为二,苏格兰短裙由此诞生。
但是,也有记载表明,早在1624年,苏格兰军队就将苏格兰短裙作为军队的制服了。
“穿苏格兰短裙不穿内裤”的说法也一直在流传。一种解释是:只有在跳舞的时候才需要穿内裤;如果穿有衬里的苏格兰裙,内裤似乎就成了累赘;穿没有衬里的毛料苏格兰裙,内裤就不可缺少;是否需要穿内裤取决于天气、个人习惯以及要出席的场合等。
另一种解释是个典故。据说,300年前,在苏格兰高地的一次保卫战中,苏格兰部队的一个军官突然下令,让士兵脱掉苏格兰短裙和内裤,只穿着衬衫向对方进攻。对方的士兵见此情况,以为他们的敌人都疯了,便调头而逃。从此,“穿苏格兰短裙不穿内裤”的说法便传开了。
讲完了裙子里面的奥秘,还要提一下苏格兰短裙上的格子,素有一“格”一阶级的说法,说“苏格兰短裙等于一部大英帝国的历史”,真的一点儿也不夸张。据说,英国苏格兰格子注册协会记载着几百种不同的格子图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着不同的苏格兰家族。黑灰格被称为“政府格”。也有特别为皇室成员定制的格子图案,贵族的身份高贵,他们穿着的格子图案也被称为“贵族格”。在17世纪和18世纪,苏格兰高原部落之间的战争终年不休,战场上的男人们便以所穿的格子图案来辨认敌我,有点儿像现在的“军服”。
----------------------------------
印度族男人的传统服装是白袍,腰间扎一根白带;女子则穿裙子,披纱丽。-------------------------------------中国:男人穿裙子比女人还早======在中国,根据记载,早在商代,男性就开始穿裙子,而女性直到汉朝才形成穿裙子的习惯。
商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衣长到膝盖;下身穿“裳”,裳长到足踝,在腰部束一条宽边的腰带,腹前加了一条上窄下宽、像斧子形状的装饰物“齻”,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蔽膝”。
到了很讲究雅致和礼仪的周代,开始把下裳的两片布合成一个圆筒,类似现在的裙子,比商代的裳更雅观,就是骑马不很方便。
春秋战国时期,上衣和下裳干脆合在一起,从上下两截单独穿的衣和裳,变成了上下一体,走了简洁的路子,二合一——把三角形的布在身后展开,布的右下角绕过双腿,从双腿前包到身子左侧,之后把布的左下角按照同样的方式裹到身子右侧,再用腰带束住,这就是风靡战国时代的“深衣”。看起来颇有点儿连衣裙的味道。
上面提到的上衣下裳和“深衣”,多用于礼服,也就是说,在某些特别的场合,人们必须穿裙子才不失礼。
后来,“深衣”演化成袍子,也出现了裤子,中国男人才告别了穿裙子的时代
㈢ 印度的服装文化,男人的裙子和帽子有何涵义
在印度,纱丽统治了女人的服饰(穆斯林妇女会稍有变化)。对于女性来说,服饰的变化不如装饰的变化大而男性的服饰则没有统一的样式。
印度教徒缠头巾比较灵活,不愿意缠也可以随时摘下来。而锡克教徒缠头是强制性的,也就是说你看到一个不缠头锡克男人的机会,基本上和彩票中大奖的机会持平。
㈣ 印度民族服的裹裙和搭帕的历史
印度最古老最具有本土特色的民族服就是裹裙和搭帕。印度的第一帝国时期,即孔雀王朝和巽伽王朝时代,印度男女穿的还都是跟吠陀时代一样的三件套未缝制的衣服,与巴比伦、中国、波斯和希腊都有着文化交流,同时印度处于和平时期。最主要的是白色棉质或亚麻销圆腊的裹裙(antariya)。除了裹裙和腰带外,第三件装束是长长的棉质搭帕(uttariya)。贵族一般把搭帕的两头分别搭在肩上,让中间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头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后背再用手腕抬住。但是对苦力和手工艺者来说,搭帕更适合扎在头上挡住阳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为擦汗的毛巾。同时,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从最开始的不透明后来变得越来越透明了。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条缠成,另一块布固定在正面腔桥腰带中间再穿过两腿之间并固定在背后的腰带上。比亏滑较长的裹裙遮住了膝盖,还有一种穿法是紧紧的把布条裹住臀部做成筒裙。贵族妇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并装饰了边缘搭在头上。同时她们的腰带跟男式相似,有时还会在腰带一端系上装饰性的手帕。底层人群仅仅能穿着粗糙的布裹裙和头巾,跟现代印度底层人群的穿着是一样的。不过孔雀王朝的士兵有时也会穿波斯士兵那样的缝制衣服,包括有袖衬衣和皮带,可是下面仍然会穿着裹裙而非波斯裤子。同时印度士兵戴头巾而波斯士兵戴尖帽子。这是印度服饰开始进化的标识。特别是在印度较冷的北方,波斯衣服更适合气候和士兵功能。
㈤ 印度人穿白裙子代表什么
印度人穿白裙子代表纯粹。
在印度的宗教文化里,白色被认为是最纯粹的,适合在仪式和哀悼会上穿着
在印度的宗教文化中,纱丽的颜色具有不同的代表意义:
白色被认为是最纯粹的,适合在仪式和哀悼会上穿着;红色代表着勇气,新娘穿上红色的纱丽,代表着开创美好未来,红色也被认为是与情感、性和生育相关的颜色;而黄色纱丽被视为宗教的色彩,新妈妈会在孩子出生七天后穿上黄色的纱丽,而新娘和新郎婚礼的第一天会在新房中挂上一块黄色的纱丽,以祈求幸福。
㈥ 古代男女都穿裙子,为啥现在男人不爱穿裙子女人却喜欢穿
虽然说穿衣服是个人自由,但更多的还是要受到别人的约束,冬夏不能反着穿,别人会说你是神经病;而男女又有分别,男人讲究严实,而女性也追求暴露,尽最大可能的把洁白和纤细展现给看她的人。女性可以穿男性的衣服,那么男人为什么不穿裙子呢?
就算是男女平等的现今社会,总体而言男性还是要比女性的工作更累更苦,也更忙,穿裙子还是不太方便的。很多职业基本都是被男性承包了,比如建筑工地、军人、重工业生产车间、矿山、测量等等,需要巨大的活动量和坚实的体魄,而且从事这类工作具有危险性,更要灵活的移动,只有结实贴身的衣服才能更好的起到保护作用,穿裙子就不让你进入现场。而女性做办公室的比较多,跑业务、搞影视、拍广告、做文秘、服务员等,就需要宽松舒适的衣服,女性爱美,更爱把自己的美展现给别人分享,所以裙子是最好的装饰品。
㈦ 印度如此保守,为何女性却可以“露肚子”
印度人虽然宗教信仰很强烈但并不是完全保守的国家,这里只是禁止女性漏出下身的所有部分到不包含肚子。很多人提及印度,就会觉得当地的宗教信仰是很保守的,甚至会想起全身包裹慎首的印度女性;其实并不是印度所有宗教都是保守的,大部分都是禁止下身裸露而已,只有伊斯兰教等特殊的宗教才要求女性连头部都不能随便让别人看到,其他宗教的女性其实也是穿得很自由的,但下半身绝对是包裹很严密。
印度女性并非所有都是保守,她们会包裹起自己的下半身却会通过露肚子展示自己的性感和美丽。
㈧ 一国士兵作战时,为何无论多紧急,女性都穿裙子
虽然中国历史上上战场的都是男人,但是苏联在很早之前就有女兵上战场,而当时苏联那边的文化就是女人只能穿裙子,不能穿裤子,如果女人穿裤子的话是会被耻笑,而且觉得她们没有妇德的。所以在当时士兵作战时,无论是多么惊奇或者是动作幅度多么大,女性都会穿裙子,而不会去穿裤子。
其实现在大阅兵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现在也有了许多女兵。而且谁说女子不如男,历史上也有许多巾帼英雄为我们做榜样,英雄不分男女。虽然女子本弱,但是到了为国争光的时候,大家还是会刚强起来的,大阅兵的时候,各路女兵英姿飒爽的样子让人好不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