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裙子分类 » 藏族五彩裙子叫什么
扩展阅读
皮衣袖牌怎么上 2025-01-12 06:53:25
儿童分体裙子怎么穿好看 2025-01-12 06:44:50

藏族五彩裙子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13 01:56:31

㈠ 图片中的女孩穿的什么民族的服装

这是康巴服饰
康巴,包括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康巴服装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别开生面而令人耳目一新。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珠三串胸前抛;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我虽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口当闹;我虽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我虽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一、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 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藏族服装服饰的起源和形成,往往是与生存功利目的和审美观念交织在一起的,但首先是功利目的。服饰的形成,主要是先民们为了能在广阔的空间活动时,用来抵御严寒,遮隔日晒雨淋和风沙袭击的。这就是藏族服饰缘起的实用功利。功利目的先于审美意识,而人类最初的审美对象往往又是实用对象,或者是生产中的工具,或者是所猎获的动物。如磨制石器、骨角器、衣物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 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 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笄有5 件,均为骨质,等身细长,通体磨光,剖面呈圆形,上端雕成重叠的蘑菇状。磺有6 件,分石磺和骨磺两类。环有5 件,均系大理石制成,其剖面不甚固定,有扁平椭圆形、圆形、三棱形之分,均仅残存一段。珠有10 颗,质料有大理石、硬玉、粘土岩、骨等。形状多样,有圆形、扁圆形、管形、葡萄形等,但其上均有一穿孔。分为圆珠、管珠和葡萄珠三类。项饰有两串,每串出土时均集中在一处,有长方形珠和管状珠两种。长方形珠系粘土岩制成,管状珠系鸟类腿骨片制成。镯一件,由两个半圆骨筒组成,一个半圆形骨筒上有六孔,另一个骨筒上残存二孔。贝饰10 件,均系贝,上有穿孔。牌饰10 件,系用大小不同、形状不一的骨片制成。其上有穿孔,或刻有横槽,或刻有花纹。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还出土了陶纺轮和骨针。在一件陶罐的底部发现了织物的印痕,每平方厘米面积内就有经、纬线各8 根,在青海乐都柳弯的半山文化遗址中,也有同类的遗物出土。可见在石器时代,藏族远古先民已能编织纺织物并已穿上了缝制的衣服。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3 千年左右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有十分相似之处,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辫子松散披肩(今藏族地区仍有此发型) ,有的在胸际佩戴着小铜刀; 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欢、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 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应是当地民族的服饰习俗,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了。 据史载:“东女国, (康巴一带) 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辫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形象都穿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康巴汉子服饰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一件彩陶靴,通高1116 厘米,底长1413 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并普遍穿用的长统靴子,并有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至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的一种以矿质赭石色(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 涂擦面部,以起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美饰面容,并兼具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妇女的头发梳很高且尖凸,称为“堆髻”,后世妇女发型中的“卜殊”同此发型也有渊源关系。 康巴乡城服饰
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又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许多国家、民族的服饰文化优势,这就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东女部,今昌都地区,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发展阶段,一般男子技发,妇女编辫,男女都用彩色赭面。
党项,是一个纯游牧民族,服饰习俗中头戴乌突骑帽,身穿长袍,下着小口裤,足穿皮靴,与今藏东康巴牧区藏族服饰类似。此外青海地区的吐谷浑,贵妇人披锦花,戴金花冠,女发型为辫发披后,饰有珠贝、珊瑚,这一类服饰与今康巴藏族妇女服饰大致相同。以上这些远古服装服饰表现特征应是今天藏族,尤其是东部康巴地区藏族服饰的最初母型。 二、康巴服饰的类型
康巴服饰是藏民族服饰文化中的灿烂花朵。康巴服饰既具有藏民族的共性特征,又别具地方个性特色。其主要服装藏袍的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其腰带举足轻重,式样不拘一格,也是藏装最显着的特征。而宽大超长,日当衣服夜当被,既可遮风避雨保暖,又可装物当坐垫的一衣多用性,又与康巴游牧民族生存环境、高寒的气候和质朴的生活相适应。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点缀美的灵魂,他们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着重色块与整体的相衬与和谐,其运用最多的红、黄、蓝、绿、白、黑,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五彩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黄色表示大地。广泛运用金银珠宝装饰也是康巴藏族服饰的一大艺术特色,体现了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务实的审美价值观念。另外,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原生动物材质自然美所形成的质朴、天然之趣,更使康巴服饰充赢着一种与大自然博大胸怀相依相衬的雄浑气魄和钟灵神韵。
康巴服饰中男装服饰差异不大,女装服饰差异尤为明显,并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地域风格。康巴服饰大致可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康巴特有着装等类型。
康北农牧区盛装,以羔皮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呢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宽大的水獭、豹、虎等珍贵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
康南农区女盛装,以五颜六色的花氆氇制成的百折连衣裙,左右胸襟处镶以红、黄、绿、藏青、金丝绒三角形,双袖肘处镶红布,袖边镶绿布,背部镶绣有吉祥图案“公热”,裙边镶红色羊毛条,色彩艳丽、装饰性极强。除了华贵的服装,还以金、银、红珊瑚、绿松石、黄琥珀(密腊) 等作头饰、胸饰、腰饰、手饰,把全身装扮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木雅地区服饰,妇女以顶戴袋状帽,将帽沿一侧内叠扣于头上,上沿额伸出头额前,宽至两鬓,长约30 公分的袋状帽箭垂于脑后,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编发辫缠盘于帽上。男着原生白皮板羊皮袍,头戴整条狐狸帽为特点。
嘉绒地区服饰,则以女头顶披绣花头帕,是以长方形黑金丝绒底绣花头帕对折,戴于头上,额前伸出约数公分,脑后下披至后颈,宽至两鬓,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辫发盘于帕上,辫子套各式辫饰。外披披风,内穿锦缎上衣,下着五彩白褶裙,腰系丝织或绸质彩色花腰带,男戴金丝帽,足穿彩靴为凤彩。嘉绒地区服饰还受羌族习俗的影响,生活俗装普遍穿长衫,以蓝黑色为主,下身系围腰,腰扎宽大彩带,冬天穿羊皮褂或羊毛织成的无领服等。
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呢料条纹或“雍宗”、日月等图案纹装饰,夏装则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呢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氇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还时兴针织栽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精美。闻名遐迩的康巴汉子的服饰,则以昌都、德格一带男装为典型,其服饰品主要有象牙发箍,金银镶边的红珊瑚大耳环,珊瑚、玛瑙、琥珀等珠宝项链,用金、银、铜精制的佛盒“嘎乌”、大镰盒等,腰际横插或斜佩长藏刀、短吊刀,手指上戴有金银并镶嵌有珊瑚等珠宝的戒指。外套藏袍以绸缎、布、毛织氆氇品等制成,边上以水獭、虎、豹等皮镶边,脚蹬藏皮靴或红黑相间的毛质氆氇尼靴,头扎一根又黑又亮的长发辫,夹以红、黑、蓝等大股丝、绒线,盘头而绕,尾端呈散状,垂落于头侧,显得扬扬洒洒,威武剽悍;着帽的或戴金毡帽,或戴狐皮帽,愈显雄姿英发,潇洒自如。着装上康巴汉子一般将藏袍下摆提升至膝盖以上,脱两袖扎于腰际,腰间除火镰等佩物外,一把横插的长刀十分耀眼,加之头上飘洒的“英雄结”,倍显剽悍、粗犷英武。
康巴女装:以昌都、德格一带为典型;其显着标志是前额顶佩戴由银和青铜铸造并镀以金,中间镶嵌红珊瑚的“梅朵”头饰,即花朵纹样装饰。相传此佩饰为格萨尔王妃珠牡所佩戴。头发编成若干粗细不同的小辫(康巴地区一般有扎108 根的习惯,而那曲的扎到120 —150 根, 安多的则可少至70 —80 根) ,上面饰以松耳石和珊瑚; 鬓角两边的头发上穿有松耳石或猫眼珠,辫子末端也穿以两股松耳石或银饰,藏袍和男子服装大体相似,显得华贵大方,婀娜多姿。总体上讲,昌都、德格服饰代表了半农半牧区的康北型,由于历史上德格土司的辖地和势力影响较广,故而这类服饰也使之流传于整个康区,尤以男子的“英雄结”和女子的“梅朵”头饰成为其典型的显着标志。
康南稻城姑娘服饰
康巴特有着装,此类着装是康巴地区特有的以实用为主的服装样式,其材料多为原生兽皮板或手工家织毛织品。质地厚实,色彩简洁,款式新韵独特,具有自然、质朴、厚重的视觉效果而别具一格。
褂,有多质地和款式,皮褂,劳动护身兼防风寒用。以整张兽皮制成,男女均穿。各地型制略有区别。大致有长皮褂:前开襟、圆领、塔肩、无袖、宽腰、摆齐膝、肩摆沿成自然毛边。男性多以熊、岩驴等厚型皮板作料,妇女多以羚羊、山羊等软皮板作料。长毪毡褂:基本形制同皮褂,不同之处是长袖。质地以综黑色毪子或薄毡为料,领袖襟摆均滚红边。亦有盛装用褂,款式不同之处是高领、无袖、统腰,以上等彩花氆氇细毪子、藏片等为料,色彩绚丽,多见于康南农区。
披风,防风寒雨雪用,质地有毡披、毪披之别。毡披:前开襟、平领。无袖敞腰。展开后呈半圆形。摆齐膝以下,领口有系带,沿肩饰黑色云纹布制花边。原白羊毛毡为底料,常见于牧区。毪披:以四方形毪子为基本形体,无领无袖,上角近领处嵌以领花、系带,下边近摆处垂有长穗,以染色细毪子为料,常见于农区。
裙,主要有两种型制。百折裙:折皱平整有序、折皱约有五十至六十不等,多则达108 道之吉祥数,长齐脚背,以各色彩花氆氇或锦缎拼缝,亦有黑色绵布、平绒等为面料的,为康南农区特有盛装。围裙:多见于嘉绒生活女装,形制为四方形裙面、前后腰各一幅,后幅大于前幅,长齐脚踝,配织花腰带,裙角有丝线绣纹,质料多为卡其、平绒等软薄型,以黑色为多,庄重大方。 三、康巴服装佩饰
服装佩饰是服饰文化中的华彩部份。如同大海中的浪涛,草原上的格桑花朵,更像天空中的片片彩霞。藏族的服装佩饰工艺品中绝大部分是以金银珠宝为主。这与藏族人的生活环境有关,艰苦的物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对精神文化,理想美的向往和宗教信仰的强烈追求。藏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游牧生活为主的民族,到了近现代,这种生活方式仍占很大的比例。正因为如此,牧民们十分重视着装的佩饰,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徒。一个比较富有的牧女,着装佩饰的价值往往超过万元,以至十多万元,个别富裕者甚至达到百余万元,这是一家数代人经过艰辛积累的全部财富。每逢佳节或喜庆的日子,牧民们都喜欢争先恐后地把自己家传所有的装饰品佩戴出来。这既是对财富的炫耀,又是一种精神美的展示。
由于藏族人笃信佛教,因而装饰品的造型和图案也具有强烈的宗教象征意味。名贵而玄秘的九眼宝石、象牙佛珠、珊瑚项链、象牙圈、密蜡宝石、金护身盒,右旋海螺等,从中无不寄托着他们对神灵的祈祷、对现实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美好理想的渴望追求。这种把理想、信仰、财富、文化、审美熔为一体的服饰艺术,是藏族服装佩饰工艺的一大显着特色。
康巴地区的藏族服装佩饰工艺具有独特的地方性。如昌都的金银佩器、甘孜白玉河坡、新龙等民间所产的各类藏刀、佩饰等。从金银制品的造型变化,单元图案组织的巧妙,到制作工艺的精湛,无不显示出康巴地区能工巧匠们的娴熟技艺和极其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体现出了康巴服装佩饰工艺的璀灿。由于康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藏汉往来的枢纽地带,藏汉文化的频繁交流,使康巴服装佩饰工艺品既有着浓郁的藏族本土风格特色,又兼收并蓄了汉族工艺品的长处,风采独具。这些金银制品不仅制作巧妙,装饰精致,而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特别是金银制品上所表现的富有朝气和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如日月造型、“朗久旺丹”图案、“雍宗”图符、“吉祥八宝”图案(吉祥结、妙莲、宝伞、右旋海螺、fa轮、胜利幢、宝瓶、金鱼) 等。这类具有深刻象征内涵的宗教图案,经过民间艺人们的匠心处理,使单纯的图案,不仅纹样构成变化丰富,装饰性浓厚,而且注入了世俗化的意味。逐渐成为藏民族世代相传,经久不衰,喜闻乐见的服装佩饰纹样。 康巴服饰的佩饰丰富多彩,门类齐全,款式多样,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康巴嘉绒姑娘服饰
发式:男子发饰有披肩式长发、自然式卷发、普通式短发等。其中犹以英雄结式盘发为康巴男子独有发型。此为以黑色丝线或牛毛与发合编发辫,辫端加编红色丝线,左向缠盘于头,使红丝穗垂于额侧。盛大节日跳锅庄时,男子辫发中还加红、黄、绿等绸布,再将粗长的彩辫盘于头上,形成硕大的盘头。辫股上套象牙圈、戒形银质嵌珠发;而妇女发式,有细密多辫披于肩后,在腰身后用红色或彩色丝线束为一把扎在腰带内的多辫式。有用红丝线、毛线或五彩丝线、毛线编独辫或双辫,然后盘于头上或头帕上等。
头饰:男女皆喜用象牙圈、戒指形银质嵌珠和银质圆形式饰件为辫饰。妇女则用绿松石、琥珀、银泡等作头饰。尤以妇女头饰最为典型。
牧区妇女头饰。材质名贵,质地华丽,色彩斑澜,形式多样,有在额上或头顶处佩戴大枚琥珀或镶珠银盘,呈一点式样式。有头顶及两鬓对称佩戴嵌珠银盘,呈三角式样式。有头顶、后脑两鬓各佩戴一枚黄色琥珀或嵌珠银盘,呈梅花式样式。头饰中还有专门的以皮革或红呢制成宽长的垫带,上面缀满银泡、银盘花或黄色琥珀、红珊瑚的头饰带。这种头饰带有仅从前额经头顶、后脑及腰后戴一根头饰带的。也有再从额际两侧经双鬓、双肩于腰际戴二根头饰带,呈三根头饰带的,还有以红珊瑚珠,绿松石编串成环状帽饰的。也有以象牙、红珊瑚珠、珊瑚树、琥珀、绿松石编串成盔状帽饰的。在佩戴头饰带的同时,双鬓还悬挂红珊瑚、绿松石串珠。
康北农区妇女头饰较简略。仅用小型银盘花和少量红珊瑚、琥珀装饰。多用绿松石珠装饰双鬓细辫子。
康南农区妇女若不戴头帕或不盘发辫的,则多以细密多辫垂于身后,发辫右边编90 根,左边辫140 根,然后用獐皮条将发辫分别串编成左右两片,左片先朝头顶用右片覆盖成方形,称“扎得”,再将双鬓散发各编三根细辫。两耳角上各挂四根珊瑚枝。额前梳齐眉流海。还有将一对大枚琥珀或银盘花左右对称佩戴于头部呈双角状或头顶仅佩戴一枚琥珀或银花呈独角状。还有用银丝缠发辫,盘头时正好把银辫置于头前。耳饰:男子有环形银质大耳环。灯笼形银质嵌珊瑚大耳环。妇女耳环有金、银质环形、灯笼形嵌珠、龙头形嵌珠耳环等。项饰:妇女有金、银质、嵌珠宝的各种型制、花色的领花。
胸饰:男子用猫眼石、红珊瑚等珠宝串起的项链。铜、银质錾花镀金“呷乌”(护身盒) 。妇女有各色珠宝项链;银质项盒、银项链。此外,还喜佩戴各种护身饰物,如:道行高深的高僧大德的像章、装有祈愿文或咒语、魔符图案的方形缎制护身包;红色或黄色的丝、绸、毛线编织的吉祥结;被民间称为“天降铁”或“雷铁”的玄密佩饰物,经高僧活佛加持被视为具神秘咒力的念珠等。
手饰:男子皆有金银质双龙头、单龙头、麻花形手镯。有象牙手镯。妇女还有各种玉石手镯。男女皆有金银质嵌珠宝戒指。男子还有象牙板指环,各种玉石板指环。
腰饰:男子腰饰主要有火镰袋、皮包、腰盒、吊刀、长腰刀、腰带式钱包等。妇女腰饰主要有雕花银包腰带、皮包、腰盒。各式针线盒、奶桶钩、小吊刀、银链等。
背饰:妇女们的专用品,常与头饰相连,多为条形红色皮底、缎底或黑金丝绒底上从头至腰依次排列琥珀、珊瑚、银泡饰、银元、藏洋等作为装饰。在黑色的发辫上特别突出,更加强了女性柔美娟丽、婀娜多姿的线条美。
尾饰:男女服饰中最具风采的部份,多以宽大绚丽的红、黄、绿、兰绸布呢绒扎腰间后从腰后垂悬至脚下,妇女一般为单色,男子则多色,形成如同鸟尾状的装饰,在手舞足蹈之时,或微风吹拂下,女则大有轻盈飘飞如仙女升空之态,男者则如五彩缤纷的彩虹绕身,眼花缭乱,又如草原雄鹰展翅翱翔苍穹,令人心驰神往。
康巴藏族从男人到女人通身的佩饰,真可谓五彩缤纷、琳琅满目,这些斑驳陆离的服饰工艺品,观之无不使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由此也可窥见康巴藏人对美的多方面、多层次、高水准的精神追求和习俗贯制。
四、康巴各地服饰文化风采
乡城服饰:在康南的乡城、稻城、得荣一带,由于临近云南纳西族地区,其服饰也受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乡城女子连衣裙被其他藏区称为风装,形成于文成公主进藏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演变而成。风装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黄、绿、藏青、黑金丝绒五块三角形布料,分别代表: 福寿、土地、先知、牲畜、财产。背部嵌一块绣有吉祥图案的“公热”,一般为绿色;下连后部有无数褶皱的十字花氆氇呢彩裙。风装用料讲究,以手织氆氇为上品,妇女头饰亦别具一格,将头发辫成上百根小辫后,横向编织成网状,再披戴在头上,两耳角上分挂四根红珊瑚枝,更加显得光彩照人,在藏区实属少见。
乡城男子服饰与整个藏区男式服饰融为一体,也用水獭、虎豹皮等包装得华贵大方,配上刀枪更显威风凛凛,刚毅雄强。稻城服饰:有自身地方的特点,女子背部从头上低垂腰肩的发辫多达百根,且投入精工制作的十字花氆氇尼裙袍,裙袍腰间皱褶达四五十条,发辫间挂上珊瑚珠,琥珀、玉石,以及金银饰品,姑娘们前额上留有一份齐眉留海短发,古色古香。
男装服饰多为原生白氆氇料作成,给人一种简洁、坦荡、清爽之感。但最具特色的当属整张狐皮栓挤而成的狐皮帽,其栓挤形式的造型十分考究,整体给人以自然、质朴之美的精神享受。
昌都德格服饰:德格人极重服饰。男装以华贵庄重为特点,头盘发,且戴红丝宽帽,耳饰金银大耳环,其上镶挂九眼石或珊瑚,身着水獭、豹皮为饰的长袖袍,手带象牙圈或金银手镯,指套缕花白金戒指,胸佩银制“嘎乌”,腰系长彩带,佩长刀,背猎枪,足蹬藏靴,更显粗犷剽悍的英姿。
女子服饰重华丽,以各色红丝线加粗长大辫,头戴象牙、蜜蜡、珊瑚,颈部佩宝石串珠,头背札佩银制的饼铃,腰挂精巧小藏刀,加佩玲珑精致的针线盒、奶钩等吊饰,加之领袖镶饰极具民族色彩的花边图案,更具女性飘逸、秀美、潇洒的风采。
白玉服饰:妇女特别重头饰,额着一颗黄色琥珀,中嵌一粒红珊瑚,具有鲜明的个性,显示姑娘柔美多姿、落落大方的美貌神态和康巴姑娘健美、灵秀的英姿。白玉男子服饰则集农区、牧区服饰之精华于一身,表现了康巴汉子挺拔粗犷、阳刚豪放的特点。
石渠服饰:在康巴首屈一指,男儿穿着似雄鹰展翅般宽大矮健的镶虎豹皮宽边长袍,着红色长袖衬衣,腰后饰数条彩虹般绚丽飘撒的五彩腰带,头戴圆柱形高顶红色丝蔓帽,脚蹬高筒皮靴,腰插长剑,背挎钢枪,一派男子汉儿勇健刚强、英武潇洒之态。女子着装富贵端庄,长袍喜用紫红色氆氇呢,襟边饰宽大水獭皮组嵌图案,以金丝缎条边点缀,着挑红色长水袖衬衣,头披长辫,头、颈、胸、腰、耳、腕饰金银珠玉佩饰,服饰之豪华,作工之精细,令人叹服。

㈡ 围在腰上的裙子叫什么

一、叫围裙。
二、围裙
围裙就是做饭时,用来挡住一些不干净的东西把衣服搞脏的一藏语称“帮单”。是广大藏族妇女十分喜欢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节日喜庆,妇女们腰系围裙,欢歌起舞,如花团锦簇一般,五彩缤纷,艳丽多姿。围裙主要产地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尤以贡噶县姐德秀区生产的围裙最为着名。姐德秀区向有“围裙之乡”的美称。
三、围裙分类
广告围裙
广告围裙,就是用于商场、超市等场所的一种促销品,广告围裙上面都印刷了所赠方的广告宣传广告围裙语和企业标致。
广告围裙的促销推荐:
1,用于食品类的促销
2,用于超市妇女用品
3,用于家居用品的促销
4,广告礼品最常见的一种方式
市面上的围裙主要分为六类
橡胶围裙
橡胶围裙又叫工作围裙,防化学围裙,隔热围裙,适用于电子,生物医药,化学,印染,电镀等,有单胶,双胶多种规格,以纯天然橡胶、棉布为基材,作为酸碱作业腹部防护用品。市面上的围裙主要分为一下六类:
无纺布围裙
无纺布是一种非织造布,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更具经济性、牢固性、环保性。
RPET桃皮绒围裙
再生PET面料,是一种新型的环保再生面料 ,其纱线是从废弃的矿泉水瓶子和可乐瓶中提取制成的,又俗称为可乐瓶环保布(RPET fabric)。Recycle PET面料利用可乐瓶回收的再生环保纤维原料,将回收的可乐瓶辗成碎片后,经过抽丝加工而成,可循环使用并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常规制程生产聚酯纤维节省近80%的能源。
纯棉围裙
一般比较柔软、防敏感、容易清洗、不易起毛球,特别卫生。
绸缎围裙
一般采用防水绸缎制造,该围裙适用于厨房作业、打扫卫生、其上所粘污物极易清除,使用方便,对各种油污清洗方便。
帆布围裙
耐磨耐脏,还防水。

㈢ 藏族的五彩线叫啥

五彩线,由红、黄、黑(蓝)、绿、白等五个颜色组成。古代也叫五彩长命缕。

㈣ 藏传佛教的彩色布叫什么是什么意思

藏传佛教的彩色布叫经幡。

五彩经幡不同颜色的意义:蓝色幡条象征蓝天;白色幡条象征白云;红色幡条象征火焰;绿色幡条象征绿水;黄色幡条象征黄土或者大地。

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最长的经幡有3—5米长,60厘米宽,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颜色或红或白,一般侧挂在广场、寺庙前的经幡杆上。

短的经幡一般是呈蓝白红绿黄五色的方形经幡,上面印有佛经和鸟兽图案,往往被穿在一根长绳子上,横挂在人烟稀少的山口。挂在房顶上面的经幡一般是星火无字幡,由上面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幡条和下面一块单色镶边的主幡组成。随风舞动的经幡又被人们称作风幡。

五种颜色象征自然界的五种现象,这种现象是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当自然界天平地安、风调雨顺的时候,人间便是太平祥和幸福康乐;当自然界出现灾害的时候,人间灾害重重、不得安宁。世世代代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变化更为敏感。

企盼人间太平幸福首先应该希望大自然无灾无祸,于是用经幡上五种不同颜色的幡条来表示这种心理依托。

(4)藏族五彩裙子叫什么扩展阅读

五彩经幡: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

经幡藏语称“隆达”。是一种用棉布、麻纱、丝绸等材料制成的长方形彩旗,共有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色序不能错乱,分别象征天空、祥云、火焰、江河和大地。藏传佛教又赋予五色为五方佛及五种智慧之含意。

一些学者更认为五色经幡还融入了中华民族古老的五行说,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据传经幡缘起藏族先民崇信自然的祭祀山神的仪式。经幡上多印有经文咒语、佛像神马等图案,是西藏古老的本教文化、藏传佛教的密宗文化,并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交融发展的产物。

悬挂经幡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藏民族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有着自身修行、利益众生的功德。风每吹动一次经幡,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上苍诸佛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善良吉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五彩经幡

㈤ 藏族穿的服装是什么样子

藏族服饰特点

(1)藏族服饰基本结构为肥腰、长袖、大襟长袍。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被。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既防寒保暖又便于起居、旅行,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
(2)男女皆爱饰物。各地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较多,有银、金、珍珠、玛瑙、玉、松石、丝、翡翠、珊瑚、琥珀等。运用广泛,有头饰、发饰、鬓饰、耳环、项链、胸饰、腰饰、戒指等。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妇女都喜欢戴珊瑚、玛瑙、项链和银质佛盒;男子普遍佩戴各种腰刀、火镰等饰物、也有戴耳环、戒指和手镯的。
(3)配色大胆精巧。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她们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和靴上作装饰,给人以“慈善”、“爱抚”、“与人为善”的联想。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

㈥ 藏族人的服装叫什么�1�3

曲巴 装,藏语称为“曲巴”,虽有地区差异,但其基本特征是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藏装品种多样,可分为长袖高领衬衣、宽腰粗布衬裤、长袖皮袍、布袍、无袖袍、长坎肩、短坎肩、围裙、腰带、靴、帽等。藏装的特点是宽大、保暖、实用、一衣多用。藏袍长过身高,左襟大,右襟小,无领。着装十分讲究,先穿上衬衣和衬裤,然后将袍底提至习惯高度,一般男至膝,女至脚面,再用腰带扎紧,前面要平整,后面折皱要有序。

腰带扎好后放下衣领,将提起的部分垂悬于腰部,形成一个自然的宽大的囊袋,可以随身携物乃至放婴孩。穿好袍后一般要露出右臂,有的则将双袖横扎于腰际,裸其双臂,露出高领衬衣。接着再穿靴载帽,佩挂各种饰物。康巴服饰农区和牧区有所区别,主要反映在服装用料和头饰上。

㈦ 藏族传统服饰是什么

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那么传统服饰具体是怎样呢?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希望能帮到您。

藏族传统服饰: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装款式,种类很多,从衣服质地上可分锦缎、皮面、氆氇、素布等。藏袍花纹装饰很讲究,过去僧官不同品级,严格区分纹饰,因藏袍较长,一般都比身长还长,穿时要把下摆向上提,下摆离脚面有三、四十公分长,要扎上腰带。藏袍可分牧区皮袍、色袖袍、农区为氆氇袍,式样可分长袖皮袍,工布宽肩无袖、无袖女长袍和加珞花领氆氇袍,男女穿的衬衫有大襟和对襟两种,男衬衫高领女式多翻领,女衫的袖子要比其他衣袖长40公分左右。跳舞时放下袖子,袖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优美。藏族服饰的另一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依次递增和构图上。牧区皮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竖立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黑、红、绿、紫色条纹依次排列。她们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色,并且巧妙运用复色、金银线取得明坑邙又和谐的艺术效果,配色十分大胆、精巧

藏族传统服饰:帮典

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相组合,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族传统服饰:藏帽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藏族传统服饰:头饰佩饰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西藏传统首饰的表现形式,取决于藏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形态,以及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传统的游牧生活,更需要将全家,甚至几代人所积累的财产转化为珠宝首饰满身披挂,而四处搬迁去寻找水草丰盛之地,既安全又方便。所以藏民族所穿戴披挂的不仅是服装饰件,而且是一笔巨大的财产,显示的不仅是美,而且象征着豪华与富有。

日渐完善的藏族服饰 文化 内涵丰富,层次多样,既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又有许多等级和地域性的差别,还有一些特定的服饰制度。 藏族是青藏高原的土着居民与古羌人的一部分融合而成的,这几乎已是史学界的共识,而无论是古羌人中的发羌,还是卡若、曲贡等文化的创造者,他们都生活在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的世界屋脊上,以牧业、农业为主,这就决定了藏族先民们服装基本特征是厚重保温,宽大暖和的肥腰、长袖长裙。为了适应逐水草而居的牧业生产的流动性,逐渐形成了大襟、束腰,在胸前留一个突出的空隙(酷似袋子),这样外出时可存放酥油、糌粑、茶叶、饭碗,甚至可以放幼儿,天热或劳作时,根据需要可袒露右臂或双臂,将袖系于腰间,调节体温,需要时再穿上,不必全部脱穿,非常便当,夜晚睡觉,解开腰带,脱下双袖,铺一半盖一半,成了一个暖和的大睡袋,可谓一物多用,当然,这些穿着方式和使用功能不可能一日俱备,也不必详考。然而藏族的这种基调形成久远却是不难想象的。有人曾研究过西汉前后的青铜器图像及古代壁画,发现古羌人与今天的藏族服饰极其相近,都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束腰、露臂、以毛皮制衣等,惊人的相似,说明藏族服饰有着很强的稳定性,这正是生态环境与生活方式决定服装形制的最好说明。

在等级差异方面,贵族藏袍与民间藏抱的结构并没有根本区别。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地和花纹上。贵族服饰质地精细,花纹讲究。一般有蟒缎袍,由黄、红、蓝、绿、白、紫等色作基调,上面有"间希"纹祥(龙、水、鱼、云等纹)。此袍常是四品以上的官员朝见__喇嘛,或重大节日举行礼仪时穿用。"寸扎白玛加加"袍(莲凤锦缎袍)是一种有莲花、凤凰纹祥的缎袍,它和"寸扎花尔白玛"(莲花缎蒙古袍),是四品以上官员过年过节的普通藏袍。另外还有团花锦缎袍,"曲巾"袍等等,都是拉萨日喀则等城市高级贵族的珍贵藏袍。史籍对十八世纪的噶伦颇罗鼐的服饰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当时上层贵族及地方政府办事官员服饰的珍贵材料。从该书反映的情况来看,当时贵族的上装,平时穿五色锦缎质地的大领无衩小袖衣,以皮为里。重大的节庆 日,则穿蟒纹袍,披貂皮披肩,下穿大褂,腰束金丝缎腰带,上别小刀荷包等装饰品,足穿牛皮靴,头蓄发,左耳带珠坠榷,戴平顶帽外,其余装束与颇罗鼐大致相同。此外还手带骨板指,拿念珠,识字者腰间多插一个像刀鞘一样的铁简,内装竹签笔、藏式墨水瓶等文具。节庆时,这些下属官吏把头发绾成一髻或两髻,戴无翅白纱帽(唐代进士帽),左耳戴金镶绿松石耳坠,右耳坠珊瑚,身穿獭皮镶边的大领窄袖短锦衣,袖口由五种颜色的锦缎相接,下穿黑曷毛百折裙,腰束大红花缎带。上述这些贵族服饰,除无翅白纱帽和装文具的铁筒外,其他服饰今天仍然普遍流行。

㈧ 藏族服饰的服饰文化

西藏地域辽阔,由于地理环境气候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为了适应自然环境和不同的气候条件,各地区都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
藏族服装以藏袍最为常见。城镇居民喜欢用高级毛料制作藏袍,农区用氆氇,牧区用毛皮。藏服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是腰带,除了腰带之外,西藏藏族妇女的邦典也极具特色。另外,藏族人也喜欢戴帽,多为毡帽、皮帽和金花帽,而藏族人穿的鞋被称之为藏靴。藏族人的饰品以发饰、耳饰、胸饰、腰饰和手饰为主。
现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橱中增添了西装、夹克等现代服饰,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饰情趣。但是,不少人在节日时仍然保持着传统着装。
哈达是藏族服饰中最重要的一种装饰品,也是西藏最常见的一种礼仪用品,主要功能在于表达祈福、尊敬、友谊、真诚。哈达的质地、规格、颜色、长短有所不同,织造哈达的用料,以往多为生丝或麻,近些年来用人造纤维织造的渐多。哈达的折叠方式,因档次、用项的不同,也有多种,蕴含不同意义。藏族尚白,以白色象征圣洁、真挚、坦诚,所以常见的哈达多为白色。此外,还有以蓝、白、黄、绿、红五色分别织就的五彩哈达,各有寓意,解释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分别表示蓝天、白云、江河、神灵、大地。
藏区服装饰品的款式、种类数不胜数,千姿百态。最能表现藏族服装特色的款式是藏袍。这种袍服男女老少都穿,长身,皮筒包面镶边,既无口袋,也无纽扣。平日里男袍多为素色,镶以宽大黑边,节日盛装则要穿有彩色镶边的;女袍边饰更为艳丽。最有代表性的镶边所采用的质料是一种毛织物,色彩和图案很讲究,特别是牧民的藏袍镶边,常用蓝、绿、紫、青、橙、黄、米等色竖条纹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的肩部、下摆和袖口,常用近10厘米宽的黄、红、绿、紫色条纹,而且常常大胆使用红配绿、白配黑、红配蓝、黄配紫等互补色,有时候还要在强烈的对比中夹以金银线,那种明快、和谐的艺术效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藏族女子的首饰非常丰富,她们用珠宝、金银、象牙、玉器作首饰,比较有特色的是头顶上的“巴珠”,发辫上装饰的银币,胸前挂的护身佛盒“嘎乌”,以及腰上佩的长串金属币、腰刀、火镰盒子等。年青女子梳两条辫子,并用鲜艳的毛线掺辫盘头;牧区的女子会梳很多的小辫子披在背部,有的辫梢互相交织成辫网,有的在辫子上加挂10厘米宽的缀有玛瑙、珠宝、玉器的饰带。不同地区的女装形式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区的藏女穿着各种颜色的长衫,外套镶边的黑色坎肩,配长裤;有些地区的女子穿对襟无扣长坎肩;有些地区的女袍用宽布条、豹皮,氆氇等装饰袍裾,其边饰有宽有窄,颜色也各不相同;有些地区的女子穿短衣和长裙。藏女通常还会在前面围一块色彩对比强烈的氆氇围裙,称为“帮垫”。
已发现的藏族服饰类型已有200多种,居中国少数民族之首。但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大都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作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了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
藏族服饰多姿多彩,其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搭配和构图上。每逢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各式色彩明艳的藏族服饰都会成为焦点;而藏族民众日常的服装则以蓝色、白色为主,配之以艳丽的腰带或花边。在牧区,藏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黄、米等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给人以“慈善”、“爱抚”的联想。此外,藏族服饰还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与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强烈的颜色,配色大胆而精巧。
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银、金、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等,广泛运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和戒指。造型美观,多为自然形状,可以说是藏族服饰中的点睛之笔。
“藏彝走廊”上存在一条裙子文化带,从岷江流域的白马藏族、大渡河畔的嘉绒藏族、雅砻江支流鲜水河边的藏族走婚部落扎坝人、金沙江河谷的纳西族、怒江边上的傈僳族、怒族、普米族,以及生活在大渡河和雅砻江下游的凉山彝族妇女都喜欢穿裙子,百变灵动的霓裳裙影,一年四季都不会缺少,加上巧妙的搭配方法,裙之美、人之美、女性之美、生活之美全部展现。随着现代纺织工业产品的发展与普及,“藏彝走廊”里的裙子越来越艳丽,款式也日趋丰富。
藏族服饰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女子带一种华贵的头饰,藏族叫做“巴珠”。具有代表性的,那是一个形似“人”字的饰物,将分叉的一方朝前固定在头顶,当中是珠璎顶髻,披散在身后的一股股小辫,缀满金银、珠玉、珊瑚、宝石。这在古代,是只有贵族才能够配戴的头饰。藏族所有的女性都要做头部的装饰,使自己显得更加美丽、气派、有福气。这在多、卫、康三地是共同的特点。由于头饰复杂,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女性的前胸或后背。

㈨ 有一种裙子绳子从里面串出来然后绳子又绑后面的叫什么裙子[旺柴]

围裙。
围裙就是做饭时用来挡住一些不干净的东西,防止把衣服搞脏的生活用品,藏语称“帮单”。是广大藏族妇女十分喜欢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
节日喜庆,妇女们腰系围裙,欢歌起舞,如花团锦簇一般,五彩缤纷,艳丽多姿。
围裙主要产地在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尤以贡噶县姐德秀区生产的围裙最为着名。
姐德秀区向有“围裙之乡”的美称。是广大藏族妇女十分喜欢的生活用品,也是藏族妇女的标志。围裙是用彩色氇稳氇制成,大红、翠绿、天蓝、柠檬黄、紫、白等色条规律地繁复交接,隐隐显现光泽。

㈩ 藏族人冬天腰上围的叫什么

邦典是藏族妇女的藏装上的一种特殊标志,是一种五颜六色、细横线条的氆氇(藏袍原料),后来成为藏族妇女喜爱系在腰间的装饰品,也就渐渐成了藏式围裙的代名词。
第一次在拉萨听到藏语“邦典”时,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只是隐约知道它与藏族服饰有关。有一天和一位藏族朋友逛街,她说要给自己的母亲买一个“邦典”,我才知道“邦典”也就是在我们老家被称为“围裙”的东西。

    邦典是藏族妇女的藏装上的一种特殊标志,是一种五颜六色、细横线条的氆氇(藏袍原料),后来成为藏族妇女喜爱系在腰间的装饰品,也就渐渐成了藏式围裙的代名词。它的原料与氆氇相同,但比氆氇单薄、精致、小巧。藏族人用邦典来制作妇女的坎肩、围裙和挎包,或者镶嵌在藏袍边上,现代人还用它装饰客厅的墙壁。 

 邦典不仅仅是藏族妇女生活上的装饰,更为重要的是它成为了一个女人成长成熟的标志。一位藏族少女长到15岁以后,家人就要择日为她举行成人礼。其中主要的形式就是头戴巴珠卡,腰部也第一次系上五彩的邦典;然后要接受老人敬献的哈达和祝福的话语;老人的心中往往是百感交集,这一天预示着又一个孩子长大了。
 
据说邦典的制作方法与文成公主有很多联系,文成公主进藏时在耳朵放上许多染料带到了高原,一路上她就把染色的方法教给大家,这才有了今天五彩斑斓的邦典;再看这些邦典上又多了个三角形,藏语称做“卓典”。

“邦典”是用五彩的布条缝制而成,极像天边的彩虹。

    “邦典”起先就是用来遮灰的围裙,后来也成了藏族妇女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邦典”是由彩色毛绒编织的,往往用对比强烈的色条相配,具有粗犷明快的风格,现在更为常见的“邦典”是用纤细的相关色,组成闲雅温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