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宝贝冬天怎么睡
到了夏天就会羡慕冬天,可是到了冬天就会羡慕这夏天了,因为在冬天的时候晚上睡觉会特别痛苦,被窝里实在是特别冷,尤其是带着婴儿睡觉的时候,可就得注意了,那么冬天如何带新生儿睡觉呢?
1.准备睡袋。考虑到冬天气温是非常低的,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多照顾好孩子,在孩子睡觉的时候不仅要给孩子盖好被子,同样也是保护好脚部的,因为孩子的脚部凉的话,整个身体都会感觉到非常的冰凉的。所以给孩子准备一个睡袋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孩子睡觉的时候就把睡袋拉上,就会很暖和了。
2.包住肚脐。对于小宝宝来说一定要注重肚脐部位的保暖哦,千万不要让肚脐着凉了,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会把孩子的外套脱了,建议各位妈妈们在孩子里面一定要穿个肚兜的,最好要选择全棉的肚兜,这样穿起来一方面比较贴身,另外一方面也是非常暖和的。
3.不要让孩子睡中间。大人在带孩子睡觉的时候,都会让孩子睡在两个大人的中间,其实这种方式并不是可采取的,如果想带孩子睡的话,尽量让孩子睡在旁边,一位家长带着就行了,因为让孩子睡在中间的话,大人睡觉就是特别不老实,一不小心打到孩子就会非常危险了。
❷ 用牵引绳就不怕孩子丢了吗这其中的危险你要注意,你有遇到过吗
家长们出门的时候会带上小宝贝,但是不会让小宝贝离身边太远,不然孩子丢了都不知道。
但是,总将孩子抱在怀里多累啊,拉着孩子走的话,家长还得弯着腰,属实不太方便。
这个时候,儿童牵引绳作为一款“神器”横空出世,既解放了孩子的双手,还不用担心孩子离家长太远,实在是一举两得。
❸ 过分保护的主要表现及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过分保护主要包括互相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包办代替,另一方面是过分限制(限制自由)。
包办代替是指父母完全代替孩子做许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技巧,反而培养孩子的依赖心理。孩子已经能够自己吃饭了,母亲却要喂孩子,孩子已经上小学了,完全可以自己穿衣服了,母亲却替他穿,似乎总是怕孩子做不好,不忍心让孩子面对困难,又怕耽误时间。笔者曾参加一次幼儿园小班的活动,当时孩子们表演“小猫钓鱼”,每个孩子戴着小猫的头饰,跑到一条线,线的另一面是许多小木鱼,钓了鱼跑回来放在鱼筐,再重复,许多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其他小朋友钓的多,纷纷跑去帮忙,一下子秩序就乱了,孩子干脆不钓了,只是看着妈妈做。从表面上和从眼前看,包办代替似乎对孩子有好处,有时反而节省了时间,但从长远看对孩子却非常不利,因为剥夺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使孩子无法得到锻炼,也就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过分控制指父母对孩子实行直接的和尽可能的完全的控制。担心孩子跑来跑去有危险,所以尽可能地限制,孩子的活动被限制在卧室或起居室内,或限制在自己身边,充其量不能超出自己的视线。孩子想到户外去自由活动或到邻居家找同伴玩耍总是不被允许。这样,来自家庭以外的一切影响都被切断。即使外出,也总是牵着孩子决不撒手。不让孩子跟其他孩子接触和游戏,似乎唯恐受人欺负和受到不良影响。有些母亲甚至禁止父亲管孩子,似乎只有把孩子完全放在个人控制之下她才满意。这种母亲对孩子是绝对权威,强调孩子要听话,要服从,用各种清规戒律约束孩子,干预孩子的个人意志,防止和制止孩子的独立行动。父母对子女的行为不断进行“审判”和惩罚,经常发出各种指示和禁令,如不许淘气,不许闹,不许乱跑,坐着不许动,手不许这儿摸那儿摸,身体要坐直等。在我的诊室就经常出现这种情景,有时父母两人一起纠正一个孩子,“不要乱动”,“看着医生”,“声音大点儿”,“没礼貌”等,医生指出太多的挑剔,家长稍有停顿,一会儿又开始了没完没了地指责和纠正。
过分保护的母亲倾向于将孩子幼稚化,即将孩子看成比实际年龄要小得多。这种母亲跟孩子的身体接触过多,过分亲密。已经好几岁了,还经常长时间搂抱在怀里,像婴儿一样。我的诊室经常有上初中甚至高中的男孩必须跟妈妈睡觉,否则他就不能入睡,所以容易出心理问题。除身体接触过多以外,幼稚化的另一表现是,母亲和孩子说话喜欢用儿语,有些话几乎只有母子两个人懂。母亲称呼孩子总是用“小宝贝”、“我的乖孩子”之类,即使孩子已经上中学甚至已经成年,称呼仍用乳名。
过分保护对孩子的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和深远的,现简述如下:
1.独立生活能力差。
由于包办代替,孩子没有实践和锻炼的机会,结果动作笨拙,行为幼稚,连个人生活也不会料理。有些中学生甚至大学生不会洗衣服,掉了纽扣不会缝,连煮面条也不会,更不会去市场购物等。
2.“社会化”不足,这主要是就童年而言。
到了少年青年期,则表现为社交无能,与人交往的动机缺乏或过分害羞,社会适应困难。
在美国,如在下述五条中,只符合其中一条或一条也不符合,就说明这个儿童是社会化不足:
(1)至少有一位同龄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六个月之久。
(2)在看不到有什么即时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地帮助别人。
(3)有内疚或悔恨的情感(当他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好后果但并未被人发现的时候。)
(4)别人做对他不利或有损的事,能够原谅而不指责别人,也不告状。
(5)对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关心,或者能够分享别人的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显然,过度保护造成儿童社会化不足,是一种严重的情况,因为社会化也就是健康性格雏形的行为过程。
过度保护下长大的青年,学校成绩可能优秀,但一出校门踏入社会就会碰到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知识和技术无法发挥。因为他们一点儿也不懂人情世故,不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会跟别人互道信息和配合协作,更谈不上组织才能。
3.性心理不成熟。隔代教育的孩子对祖辈过分依赖,使感情完全固定在老人身上。使他对其他人不能建立持久的情感联系,甚至对自己的父母情感也不深。
4.自我中心。在家里一贯处于中心或第一的地位,使孩子产生牢固的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观点、态度和行为模式,不了解别人,更不会关心体贴别人,从来也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儿童时期的自我中心很可能成为成年后极不健康又极难改变的性格的核心。
5.不负责任的行为。过分控制造成孩子经常不自由和受压抑的体验,有时便爆发为不可控制的冲动,各种不顾后果的违反道德或法律的行为便出笼了,逃学、斗殴、说谎欺骗、偷窃等在过分保护的儿童少年中是常见的。这种行为对于行为人来说是一种解脱,行为本身伴有冲破约束的快感。这样一来,每次行为都被快感所强化,所以很容易成为习惯,孩子在过度保护下生活,似乎什么都能得到满足,但牺牲了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使孩子感到不愉快、不舒畅。但是不知道他的不顺心、不愉快是怎么来的,只能体会到发泄性的行为能使他获得快感。因此,这种孩子往往有盲目的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事后,孩子也知道不对,但隔些时候还是照样发作,累犯错误却不知根源何在,想改过也不知从何下手,甚至家长和教师也分析不出个所以然。但是,如果让孩子脱离父母一段时期,例如,到夏令营去生活几个星期,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就会暂时得到发挥,自由不受限制,好奇和创造受到鼓励,不负责任的行为自然就减少甚至消失了。
值得重视的是,孩子一旦出现不负责任的破坏性或攻击性行为,一定要进行具体分析,确定性质,寻找根源,及时解决。否则,积重难返,问题就严重了。家长和教师往往侧重于向孩子讲道理,帮孩子明辨是非。其实关键往往根本不在这里。孩子何尝不知道骂人、打人、逃学、偷窃等行为是错误的,问题在于,如果循规蹈矩意味着按父母的指示和禁令行动,意味着不自由,而在规矩行为中孩子也就体会到了不舒畅,而任何一种形式的“胡作非为”都意味着冲破约束,意味着自由,事实上孩子在这种行为过程中就会体验到快感。这就是孩子反常行为的奥秘所在。孩子的行为是为了快感,在心理学上叫满足内目的,就如孩子蹦蹦跳跳获得快感一样。
6.两价性依赖。过度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强烈依赖感。生活细节也需父母代劳,精神上也就谈不上独立,而只有情感上的依赖。这种孩子到了青年期离家住校读书可以诱发抑郁症(离别抑郁症),表现为情绪低落、苦闷、寝食不安,无精打采。而回到父母身边便恢复。所谓思家病、怀乡病,说的就是这类情况。有些父母除包办代替以外,还对孩子的独立自由干预和限制过多,这就引起孩子不愉快和对父母的不满。强烈的依赖和高度的不满二者同时并存,叫做两价性依赖。这种心理一般在童年早已埋下根苗,而在少年时期便开始明显化和尖锐化。在有些人,两价性依赖已经成为他们性格核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待人处世中有恒定的表现,这就构成一种冲突性格。无论如何,两价性依赖的人容易陷入严重的心理冲突,也就是患神经症。两价性依赖最先限于孩子和他的父母之间,后来很容易扩展到其他人际关系中去。例如,这种人对领导也有两价性依赖,一方面事事依赖领导出主意下指示,领导一天不在,便感到失魂落魄,工作无从下手;另一方面又容易对领导不满,怨恨领导管得太多太死,对他的才能不重视,对他的职权不尊重,等等。又例如,这种人结婚后对配偶也有两价性依赖,即事事依赖配偶,感情上离不开配偶,同时又像抱怨领导一样对配偶不满,抱怨配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自由活动的余地。
过分保护是一种不良的教养,其表现和恶果上面已经作了简短的说明。现在,我们来讨论它的根源。
一般地说,过分保护主要或完全来自母亲。父亲对子女过分保护的比较少见。过分保护的母亲都是本人基本需要未得到满足的人,因此可以说她们多少有几分病态。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只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代偿。这种母爱有被爱的渴求,而对丈夫的主动的爱不足(主动爱的能力低下或动机受压抑),因此,将爱的需要转向孩子。她们渴望从孩子得到爱,似乎只有孩子对她们忠诚、驯服和一刻也不离开才能止住她们感情上的饥渴。过分保护既是目的,同时也是手段。过分保护本身给母亲感情上以满足,所以它本身是目的。过分保护造成孩子对母亲的依赖,也就能更好地满足母亲情感上的需要,因此也是手段。不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和技巧,限制孩子的自由和活动范围,过分亲密的身体接触,将孩子幼稚化,等等,无一不是为满足母亲的情感需要服务的。有些母亲采用一种叫做“有条件的爱”的技术,使孩子就范:孩子对母亲流露出情感上的依赖,母亲便给予肯定,用母爱作为奖赏;如果孩子显示出要独立要自由的行动倾向,母亲便不给予爱,甚至立即制止,加以批评指责。一句话,过分保护的母亲力图完全占有自己的孩子。
在旁观者看来,过分保护的事实和它的害处是容易看清楚的,道理也不难懂,但过分保护的母亲本人却缺乏自知之明,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所以,过分保护大多得不到矫正。通常,孩子发生了明显的情绪、行为或品行方面的障碍,或者,母子矛盾尖锐化,这时才会求助于相关专家,我的诊室就经常遇到这样的咨询者,其实问题首先在子女身上暴露出来,根子却在父母。最好的办法是预防,就是进行婚前教育和准备做母亲的人事先接受培训和心理辅导。
❹ 穿着睡衣出门,有问题吗
在路上,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穿着睡衣就出门了。在公交站、路上、菜市场、超市都常见到,是那种家居服,大多穿的是一整套的,有的甚至一家三口逛超市,一水儿的“棉睡衣”。
上网查了一下,这不是某个地方的个例,2017年安徽阜阳,还有人因为穿睡衣出门,被罚款50元的,理由是影响城市形象。上海很多地方也出现过“文明着装劝导队”,劝阻市民不要穿睡衣逛街。
可见,穿睡衣出门逛街买东西,不管大城市还是乡镇,都不是特殊的现象了。
“睡衣风”在2018年春天,确实是时尚圈的一种新潮流,很多品牌推出过睡衣风格的时装,潮流、个性。
但我们外出看到路上很多人冬天穿的“花棉袄”睡衣,肯定不是追随时尚圈的潮流
❺ 你是“穿睡衣的妈妈”吗该怎样回答呢
我不是“穿睡衣的妈妈”,我出门的时候都会穿着得体,穿睡衣出门是为了方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权力,因此没必要过多干预别人的生活!
❻ 睡衣做短了怎样改长
可以加点花边,既达到装饰效果,又能延长长度。
❼ 很多人在买睡衣的时候,判断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睡衣的选择,其实不少人都是非常重视的,毕竟选择好的睡衣是有助于我们的睡眠,甚至可以帮助和谐夫妻生活,一件好的睡衣,触感、质量、颜色等等方面都很重要,范围广可以维持一个好的家庭生活,范围小,可以让我们每天都很有活力,下面就来分享一下睡衣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不管是春夏秋冬都好,其实睡衣都不适合穿过厚,不要以为冬天穿厚的衣服就是保暖,作用是相反的,早上你会穿的更多,因为你已经喜欢了这个温度!所以冬天的时候穿吊带睡衣是比较好的!
(3)法兰绒睡衣
如果是冬天,气温较低,且没有暖气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法兰绒的睡衣。这种面料柔软,且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暖性,可以帮你较好的御寒。当然如果温度过低,可以再穿一双袜子,注意脚部的御寒。
(4)竹纤维睡衣
竹纤维是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面料,健康环保,质感柔软,具有良好的吸湿性和透气性,能抑菌抗菌。但这种材质寿命较短,穿久了会变的干硬。
❽ 买睡衣是选紧身好还是宽松的好
睡衣一般是买大不买小的,不然在睡觉的时候会有种被绑着的感觉,很难受。
白天工作了一天,睡觉是得到放松的最好时间,应该不要束缚,让身体在睡衣里有足够的空间去伸展。所以,睡衣宜大不宜小。睡衣虽然比不上其他服装的千变万化,整体来说应该注意季节的变化而选择不同的款式。总之没有过多的累赘,行动起来要轻松方便即可。
space
睡衣大点好还是小点好?睡衣买大的还是小的
睡衣尺码怎么选择
与外套不同,睡衣不要求合体,稍紧或者刚刚好的睡衣都会影响正常的睡眠。人体在躺卧的时候,睡衣会因为四肢的伸展或者翻身等动作而变得紧绷,如果睡衣过小或者刚刚好就会勒在胸部、腹部、腿部或者背部,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不仅容易做噩梦,还会诱发意外状况。当然也不可为了追求“自由”与“宽松”而选择比合适尺寸大出很多的睡衣。睡衣尺寸过大,睡觉时容易有拖沓、累赘之感,例如,在翻身时会不慎压倒衣襟等,着同样会影响睡眠的质量。
由此可见,睡衣的尺寸要有一定的“富裕”,不宜为了显示窈窕身姿而让身体在睡眠时受到束缚。通常睡衣的前后两边比较宽松,以翻身时肩膀、胸部、臀部、膝盖没有紧绷、摩擦感为限。
space
睡衣大点好还是小点好?睡衣买大的还是小的
睡衣款式哪种好
①睡衣、睡裤。一般配套穿着,称睡衣套。睡眠和家居休息时穿用。睡衣一般全开襟,翻驳领或无领式,分长袖和短袖屏蔽词语种。睡衣、睡裤要求宽松、结构简单。
②睡裙。女子夏天睡眠或纳凉时穿着。大都为连衣式,无袖或短袖,宽腰直身,或在腰间嵌装松紧带略作收拢。
③睡袍。指在卧室中穿用的宽松且较长的袍服。面料多选用柔和淡雅色彩及文静秀气的小碎花图案,选用面料常为纯棉织物或高档丝绸。一般在秋冬季节穿用。睡袍长达脚踝上下,配以各式翻领,以长袖居多。有的睡袍还在胸前、背后作横向剪接,下端收褶或缀以花边、刺绣等装饰。
❾ 宝宝晚上睡觉穿睡衣好吗
建议晚上睡觉不要给婴儿穿衣服。因为宝宝还太小不会说话,衣服穿多了也会感觉到睡不着。可以选择给宝宝穿一些比较薄的衣服,也可以给宝宝买一个婴儿的专用包裹。晚上给婴儿穿衣服睡觉不利于身体的发育,晚上给宝宝穿套一个贴身的只要围住肚子的肚兜睡觉,让宝宝的精神放松,还可以睡得更好,还可以更好地让宝宝皮肤散热,太多的衣服会压迫刺激宝宝的皮肤,引起很多各种皮肤的问题。
母乳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实际上有很多学问需要新妈妈逐渐去学习和掌握,比如说正确的哺乳姿势,如何让宝宝顺利的衔住乳头,另外母乳喂养还会遇到很多难题。下面我们将一起谈谈新生儿母乳喂养方法。
1、时间:目前主张产后立即喂奶,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让母亲喂奶,这样既可防止新生儿低血糖又可促进母乳分泌。孩子吸吮乳头还可刺激母体分泌乳汁,为母乳喂养开个好头。早喂奶能使母亲减少产后出血。
2、方法:正确的哺乳方法,应将一手的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放在乳房的上、下方,并把乳房托起成直锥形,而且穆婴必须紧密相贴,头与双肩朝向乳房。哺乳时母亲身体一定要放松,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掌根部托起婴儿颈背部,四指支撑婴儿头部。喂母乳时无论白天和夜间都要把孩子抱起来喂,吃空一侧汁排空了才能更好地刺激乳腺再分泌。喂奶前要将乳头洗干净,先挤出几滴,然后再让孩子吃。
3、哺乳的次数:新生儿出生后就应开始哺乳,并实行按需要不定时喂哺。婴儿出生后的4—8天最需频繁哺乳以促使母乳量迅速增多。对于嗜睡或安静的婴儿,应在白天给予频繁哺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
4、夜间喂奶:产后有疲乏,加上白天不断地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到了夜里母亲就非常瞌睡。夜间遇到孩子哭闹,母亲会觉得很烦,有时把奶头往孩子的嘴里一塞,孩子吃到奶也就不哭了,母亲可能又睡着了,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孩子吃奶时与母亲靠得很近,熟睡的母亲即便是乳房压住了孩子的鼻孔也不知道,这样悲剧就有可能发生,为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母亲夜间喂奶时最好能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