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衣种类 » 树皮衣是什么树
扩展阅读
韩都衣舍童装怎么没有了 2024-11-19 09:17:04

树皮衣是什么树

发布时间: 2024-11-19 07:43:26

㈠ 树皮的制作工艺及方法

历史上的树皮布往往用见血封喉树和厚皮树的树皮或蓖麻制成,并用它来制作树皮被和树皮衣。

具体做法是:把蓖麻采回来经过拍打后,把整张蓖麻皮剥下来,然后去掉最外层的皮,用里面纤维含量最多的部分制成树皮被。人们通常是在农闲时间断断续续地做,制成一床树皮被大约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工具:用砍刀或石槌、木槌、石楔等。

制法:将树干上下横切一圈,然后从上线向底线再划一直线,用钩刀剥下树皮;用木棒或石槌敲打树皮,使其表皮破裂、起毛;撕去表皮,先横拍打,再竖着拍打,就出现柔软的树皮纤维。

浸泡:放在水里半小时至一个小时后取出,用脚踩,洗掉树胶,留下纤维,再沉入水中浸泡。

脱水晒干:制作树皮布时,有些纤维裂开,可用青竹篾削成竹针,穿上野麻或芭蕉的纤维将其缝合。

㈡ 树皮的分布范围

海南黎族同胞穿着的树皮衣一般取自当地生长的一种构树,他们先将剥离的树皮制成树皮布,然后再缝制成衣、帽、被。虽然树皮布在人类社会物质丰富的今天早已失去它的使用价值,可是它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却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众多的文字记载证明:黎族同胞制作树皮布的历史十分悠久。如今在海南黎族的闽方言、哈方言地区,仍有会制作树皮布及懂得缝缀树皮衣、帽、腰带的黎族人家。

古代海南岛上的人们穿的树皮衣裤、盖的树皮被,主要有遮羞、保暖等用途。在明代,五指山腹地的部分黎族支系的人们普遍穿这种树皮衣。在当地,树皮衣有两种用途和制作方法:一种是纯粹的树皮衣,即:将制作树皮衣的树皮从树上剥下来,经过敲打、浸泡、晒干等工序,缝成一块可以遮羞的树皮布;一种是将树皮最外面的表皮去掉,取里层的树皮,经过一整套制作树皮布的工序后,然后巧妙地取其纤维,纺成线,织成衣服或被子。

在中国古籍中,记载了至少3000年以前海南岛的树皮布文化。如: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元·马端临撰《文献通考》、清·张长庆撰《黎歧纪闻》等典籍中,均载有海南黎族“绩木皮为布”。

1931年和1932年,德国人类学家史图博先后两次到海南进行黎族的田野调查,写了一本《海南岛民族志》,书里提及“海南岛的布……用树皮经捣击后做成的”,还例举了1909年柏林民族学博物馆陈列出的海南树皮布来加以证实。树皮布随着经济的发展,树皮布渐渐远离黎族人的生活。大概到明代,海南沿海地区已经不再使用树皮布,中部黎区则大约使用到清代以后。解放前,海南黎区的黎族人大多会后一种制作树皮衣或被子的制作技术。这种制作树皮衣的技术明显比前一种的工序复杂得多,与织锦的纺织技术有相似的地方。因而判断,制作树皮衣的方法应出现在织锦之前,但织锦的技术与树皮衣制作方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现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以及白沙、昌江、陵水、保亭等县博物馆都收藏有树皮布,都是历史上黎村传下的、以古法制作的、“绩木皮为布”的产品。至今,一些偏僻黎村仍有老人知道树皮布的制作方法。

尽管树皮布已失去了它往日的作用,可是当地黎族同胞却不能忘怀祖辈传承下来的工艺。这种代代相传制作树皮布的技术,对研究黎族早期无纺织布有着重要意义。“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成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之一,令海南岛上的100多万黎胞所高兴:他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重视。

㈢ 乌干达树皮衣一般被染成什么颜色

乌干达树皮衣通常被染成红色或深褐色。


乌干达树皮衣是非洲乌干达地区的一种传统服饰,主要由树皮制作而成。这种树皮衣在染色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染色的颜色和过程


乌干达树皮衣的染色通常使用天然植物染料,如某些果实、叶子或根茎。这些染料富含色素,能够与树皮纤维紧密结合,产生持久的颜色。其中,红色和深褐色是最常见的染色选择。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而深褐色则给人一种稳重和自然的感受。


染色工艺


染色过程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经验。树皮经过处理后被浸泡在染料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渗透和固定,颜色就会附着在树皮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清洗和晾晒,树皮衣就完成了染色过程。


文化意义


乌干达树皮衣的颜色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红色代表着激情和活力,象征着社区的精神面貌;而深褐色则代表着自然和土地,体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依赖。


总的来说,乌干达树皮衣通常被染成红色或深褐色,这些颜色不仅增添了服饰的美观性,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