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为什么穿皮衣就觉得不透气不舒服了
皮衣和皮靴一样,属于机动部队的装备,不是运动装备。运动出汗多,就不合适。
运动和作战时,是帆布的解放鞋,或改良型牛皮+尼龙军靴,伞兵和严寒季节、阅兵时,才穿全皮的军靴。
皮衣和皮靴,适合阴雨天,开车、摩托车、坐车、寒冷季节、活动量相对少的。
温暖天,穿有夹层(夹一点点棉)的皮衣,篷松、吸湿、保暖。
单层的、绵羊皮的、无夹棉薄皮衣,也不是不能穿,它适合春秋天,但是,穿它的时候,衬衫和内衣、毛衣,最好是厚实篷松,或粗糙、透气的作为缓冲。
寒冷天,穿羽绒内胆最好,皮毛一体也可以。切忌穿单层的,反而会冷。
分析一下原理:
穿真皮、头层皮的鞋(虽然有毛孔)却不透气、感觉冷、出冷汗,但夹海棉的超纤皮运动鞋,反而透气、舒服、吸湿、排汗。
⑵ 抗战时期大青山支队为什么三伏天还穿着皮衣
三伏天穿着皮衣是为了方便运输皮衣。
上级考虑到大青山区冬季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荒山野岭滴水成冰,在背阳的地方,1米多厚的积雪半年时间都融化不了,所以想法设法为大青山支队筹措、赶制了1400多件皮大衣。
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以下简称大青山支队)支队长李井泉和参谋长姚喆经过商量,决定由后者带领1营和骑兵3连回去接冬装。姚喆率部经过大小10余次战斗,挫败了日寇拦截企图,与负责运送皮衣的120师警备6团会合。
起初,这批冬装由100多头毛驴驮运,目标大行动慢,很难穿越敌人多道封锁线,于是姚喆决定让指战员每人穿1件皮大衣,剩下的再用毛驴驮运。当时正值盛夏,大伙除背负武器弹药、干粮背包外,还要裹一层厚重的皮外套,非常闷热。
姚喆以身作则,抓起一件皮大衣就穿到身上,官兵们见状无话可说,纷纷效仿。之后,又经过突破平绥铁路封锁线等战斗,姚喆最终带领这支“三伏天穿皮衣”的奇兵,胜利抵达大青山腹地与李井泉指挥的主力会师。
⑶ 部队服装有什么特点
军人的制式服装,通常被称为军装,它具有统一规定的式样、颜色、用料和穿着方式。军装主要包括军上衣、军裤、衬衣、军帽、大衣、军鞋、标志符号等。根据穿着场合的不同,军服可以分为常服、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按照军种的不同,有陆军服、海军服、空军服等。按照穿着季节的不同,有夏服和冬服。军服的主要功能是防护、识别和象征。
中国古代军队在出征作战时,会穿着具有防御和识别作用的盔甲。西周以前的铠甲主要是皮甲,西周时期出现了青铜甲,战国后期出现了铁甲。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采用了短衣窄袖,代替了宽松博大的中原服装。秦汉时期,军队除了使用甲胄外,还有赤黄色絮衣和红色裤子。南北朝时期,步兵穿着锦缎或野兽皮制作的裤褶,紧而窄小,长及膝齐。唐代有将帅用袍和军士用袄之分。宋朝军服有步军服装和马军服装之分,春衣、冬衣也有不同。如步军春衣有皂绸衫、白绢汗衫、白绢夹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白绢衬衣、麻鞋;步军冬衣有皂绸绵披袄、黄绢绵袄、白绢绵袜头裤、紫罗头巾、蓝黄搭膊、麻鞋。马军用绯绢勒帛取代蓝黄搭膊,冬衣增加白绢夹袜头裤,其余与步军同。
1907年和1909年,分别制定了陆军和禁卫军的军服式样。陆军服装分礼服和常服,礼服上衣为蓝色,裤子是黑色。冬夏常服均为青灰色,对襟,军官四个口袋,士兵两个口袋,同样颜色的大檐帽。禁卫军军服,夏季为土黄布料,冬季为瓦灰呢料。
古罗马军队的军人主要穿着白色衣服和盔甲,头盔上带有不同颜色的羽毛,以识别各军团。1670年至1672年,法军推行制式服装。18至19世纪军服式样、颜色不断变化,其中有过注重式样而实际使用不方便的情况。如欧洲不少国家的军队戴熊皮圆筒帽,穿燕尾服,扎白十字带,穿高腰长筒靴。这种华丽的军服到19世纪中叶达到高潮。随着火器的改进,这些国家的军队不得不改变那些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服。19世纪末20世纪初,军服颜色注重战时的保护作用。1880年,英国驻印度的军队着用土黄色军服。不少国家军服为灰色、茶色或绿色。1895年,英军首次着用草绿色军服。1905年,日军把战时穿的黑色军服改为土黄色。在此期间,有的国家把军服分为平时穿的和战时穿的两种。1898年,美国陆军的军服分为礼服和野战服两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多数交战国的军队穿着具有保护色的野战服。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首先使用三色迷彩服,后来美军装备了四色迷彩服。80年代,世界上通用五色迷彩服,平时则着用常服或礼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的发展概况如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早期的工农红军军服为灰色中山装(部分部队是青色或蓝色),打绑腿,穿布鞋或草鞋,戴八角帽,佩带红领章、红五角星帽徽。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军服为土黄色中山装,新四军为灰色中山装,军帽为直筒加帽围的圆顶帽,左臂佩带“八路”或“N4A”字样的臂章。解放战争后期军服颜色有土黄色和灰色两种,胸前佩带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七个黑字的白底红边胸章,帽子改为解放帽,佩带“八一”铜质红五角星帽徽。1950年,全军服装式样统一为开襟式(战士夏服为套头式),大檐帽。服装颜色陆军为绿色,空军为上绿下蓝色,海军单衣为上白下蓝色,棉衣为全蓝色。1955年,随着军衔制实行,军服分为礼服和常服。礼服,元帅和陆军、空军为海蓝色,海军为藏青色,西服式,领边、袖口、裤缝饰不同颜色的军种牙线。陆军常服为棕绿色,海军常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两种颜色,空军常服为上棕绿下蓝色,均为立翻领,军官上衣为四个口袋,陆军、空军士兵为两个暗胸袋,海军士兵为套头式水兵服;军官为大檐帽,士兵为船形帽,女军人为无檐软帽,冬季均为栽绒帽或皮帽;校以上军官为毛料,尉官为斜纹布,士兵为平布。1965年,官兵一律改为佩带红五角星帽徽、红领章,戴解放帽,海军军服式样与陆军、空军相同,颜色为灰色。1988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度,换发87式军服。1994年军服着装实行区分种类统一编号,夏常服着装分三种,冬常服着装分四种,作训服着装分四种。参加操课、执勤或集会、校阅等统一着制式军鞋。着装具体要求,按条令和有关规定执行。1997年5月1日开始在驻香港部队中试穿新一代军服。
军服系列包括军常服、军礼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类:
军常服供军人在平时和一般礼仪场合着穿的制式服装。每种常服官兵有别。各国军队的常服式样、颜色和材料,因经济条件、地理位置和民族习惯不同而各有特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87式常服有军官夏常服、冬常服,士兵夏常服、冬常服。军官夏常服,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上白下藏青色,空军为上棕绿下藏青色。上衣为小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西式裤;女军官上衣是两个下挖袋。用料为毛涤凡尔丁。配带色衬衣,系藏青色领带(女军官为玫瑰红色),金属制成的领花作为军种符号。制式衬衣,陆军为米黄色,海军为漂白色,空军为月白色,猎装式,开领,短袖,四个贴袋;女军官制式衬衣是两个下贴袋,夏季配藏青色仿毛西服裙。制式衬衣用料为精梳涤棉纱咔。大檐帽有军种牙线,帽墙外套人造丝带,陆军为正红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帽饰带,将官为金黄色,校尉官为银灰色;帽徽为圆形,图案为“八一”军徽。军官冬常服,颜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藏青色,空军是上棕绿下藏青色。上衣为立翻领,四个挖袋,西式裤;女军官是开领,两个下斜挖袋。用料为毛涤马裤呢,海军舰艇尉官为呢服。将官大衣,陆军、空军为棕绿色,海军为藏青色,两个挖袋,有后腰带,带活里防寒层,用料为马裤呢。校官大衣为风衣式,颜色与将官大衣相同,带活里防寒层,用料为涤棉咔叽。尉官、士官大衣,陆军、空军为草绿色,海军为藏蓝色,栽绒领,两个上斜挖袋,两个下贴袋,中腰有抽带和后腰带,絮片作防寒层(寒区为皮大衣),与校官大衣布料相同,舰艇尉官为呢大衣。冬帽是咖啡色栽绒帽或皮帽。士兵夏常服,陆军、空军士兵夏常服,颜色与尉官冬常服相同。上衣为开领,四个贴袋;女士兵夏常服式样与女军官夏常服相同。用料为涤棉平布。士兵制式衬衣为开领,短袖,两个上贴袋,女士兵制式衬衣与女军官制式衬衣相同,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的军官制式衬衣相同。士兵大檐帽,式样与军官大檐帽相同,帽墙丝带陆军、空军为墨绿色,中间分别加1厘米正红色或天蓝色装饰线,海军为黑色;帽风带为黑色人造革。海军士兵夏常服为上漂白下藏蓝色,上衣是套头式带披肩水兵服,裤子为旁开口水兵裤
⑷ 空军常服大衣温区与寒区有什么区别
空军常服大衣寒区大衣和温区大衣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保暖性会有差别,寒区大衣保暖性相对来说要更好一些,他可能选择的面料更适合于保暖厚度上,也要偏厚重一些,而温区大衣则更注重于大衣款式要优雅漂亮,因此她在面料的选择上更倾向于轻薄。
军大衣有皮大衣和棉大衣两种。当然是毛皮大衣比棉大衣好。但是部队军人发什么样的大衣是分地域的。寒区发皮大衣,温区发棉大衣。寒区温区分界是:西北地区以宝鸡以西为寒区、华北地区以张家口以北为寒区、东北地区以四平以北为寒区,西藏全区为寒区。
军大衣,颜色一般呈现军绿色,是军队士兵的保暖服装,后来绿军装似乎也是一种时尚,既时髦又保暖的军大衣也流行开来,成为中国国内很多人过冬的必备御寒衣物。现在,即指百姓常穿的军绿色大棉衣,也指部队统一配发穿着的制式大衣。
并不长的历史里绵延着不断的战争,军装有表示军人特殊身份、职衔,方便在战场上的行动等功能。而随着战争的不断演进,平时用于表示军人身份的常服、出席重要场合的礼服与战场上的作战服也逐渐区分开来。
防寒服是军队保持战斗力的重要装备,防寒服是任何一个大国的军队所必备的装备。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军大衣曾经是中国人最佳的防寒妙品。出外是衣服,在家可以当被子,坐火车还可以当坐垫睡袋。这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
二战结束之后欧洲的制衣店一项重要工作便是帮人把军大衣漂染成黑色或者灰色,同时修改款式使之看起来并不像军大衣。那个年代退伍老兵特别多,欧洲同样经济困难无比,大衣是一件非常贵重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