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020.7.8 佳豫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解读论语第143天)
日经第448篇(乡党第十)
经典原文1: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𫄨绤,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
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
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
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这里的君子不光是专指孔子,指一切符合周礼的人。
但凡穿衣、吃饭,夫子都循礼,绝不违犯礼,所以这里是讲他对于颜色的取舍。
绀是指颜色:深青而含赤色;緅也是指颜色:深青而带微黑。
饰就是衣服的领口和袖口上的边缘,古代的衣服上面都有一个较宽的滚边,袖口、领口都有边,这叫饰。
因为绀饰是齐祭之服,緅饰是丧祭之服,所以孔子穿的衣服,不用绀緅这两种颜色饰边。
这个亵服是指他们穿的内衣,也可以通指私居日常穿的衣服,居家的便服。按照古礼,红色和紫色都不是正色,所以孔子不用这两个颜色做亵服。
接下来讲的是春夏秋冬这四季该怎么穿衣。
这里的表衣与下面的缁衣、素衣、黄衣,都指的是裼衣。
𫄨绤就是葛所做的布料,比较薄,比较凉快,所以是夏天用来穿的衣服。
古人穿衣,先穿贴身的内衣,次加外衣。夏天叫𫄨绤,春秋叫袷褶。袷褶就是双层的外衣,跟我们现在讲的风衣差不多。
他们夏天穿的裼衣,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夏天穿旗袍,外面再套一个小披肩似的。古代套在外面的是那种很薄很薄的无袖马甲,就像北方人说的坎肩。
冬天穿裘衣,就是指毛皮大衣类。外面会再套一件裼衣,然后再在外面穿上正式的礼服。
那在家里是不需要穿裼衣的,只有出门的时候需要穿上这层无袖的裼衣,叫必表而出之。
羔裘是指黑毛羊皮,那就要与黑色的裼衣(缁衣)相称。
麑裘是小鹿皮,毛色接近白色,所以要与素衣相称。
狐裘是指黄毛狐皮,要与黄色的相称,所以穿狐裘的时候,需要套黄色的裼衣,或者叫表衣。
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是讲什么颜色的裼衣配什么颜色的皮衣。也就是说加的裼衣颜色要相称,不相称就又不好看了。
缁衣羔裘是诸侯视朝的衣服,诸侯视朝与群臣同服。
国家如有凶荒,那国君穿素服,群臣随之也穿素服。
到了年终的时候,要举行蜡祭报功。蜡祭是指年终的时候祭百谷神,祭农神,祭百谷。那鲁君穿黄衣狐裘,孔子作为助祭的臣子,当然也要随君主一样穿黄衣狐裘。
亵裘是指家常便服,做得比较长,就可以保暖。同时这个居家服,左右手的袖子不一样长,右手袖子比较短,便于做事,劳动。
寝是指睡觉的时候,寝衣这里可以理解为睡觉时候盖的被子,而不是指睡衣。
被子的长度是一身又半,就是大概是身长的一点五倍。这样睡眠的时候因为被子比较长,可以折成一个被窝,不会透风,睡觉就比较舒服。(比如我们现在的被子大部分都是240x200的,宽度几乎是人的身高再加一半)
狐貉就是狐皮和貉皮,古时候只有富贵人家,才穿的起狐貉的皮衣。
古人大都是跪坐聊天,由于这个狐貉又轻又保暖,所以会放在座位上做坐垫,当然只有在接待贵宾时才用。
古人身上都会佩戴一些饰物,这些装饰品往往都有主人想表达的意思在。男子戴得最多的是玉,君子于玉来比德,也就是说,德行要像玉一样,要完好无瑕。
去丧,无所不佩。就是在服丧期间不能佩戴这些个玉等饰物。待服丧期满,就可以什么都戴了。
帷裳(chang)这两个字合在一起讲,就是古代的人上朝的时候,或者祭祀的时候穿的礼服。非帷裳就是指除了这些衣服以外,其它的衣服必杀(shai衣服缝合的那个缝合口叫杀)之。
我们知道所有的衣服都要有一个缝口的,只有天衣无缝。
但是礼服除外,也就是指在做礼服的时候,那个裁缝要特别的细致,要做到像天衣无缝那样。
羔裘玄冠,不以吊。吊是指在吊丧的时候,玄冠,玄是黑色,虽然羔裘那个颜色也是黑色的,但是孔子认为不能穿这些黑色的衣服去吊丧,做丧事的时候要以素为主。
孔子认为礼的形式是可以改变的,但是礼的精神、德行和恭敬,这些实质性内涵是不能改变的。
现在我们也没有一个特定的规定,百姓都无所适从,红白事的办理都是按自己的心情,有点混乱,很多都是学的西方那一套,没有固定的礼节在。
吉月是指正月,就是一年的第一个月,这里指正月的第一天,也就是元旦。
孔子在鲁国当官的时候,在元旦那日,会穿着朝服去朝贺,给人拜年。
夫子是非常讲究礼治的,认为以礼治国,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更为优胜。
儒家讲究威仪三千,对于这么一点点细致的东西都能一丝不苟,我们可想而知,对于大的行为、大的礼仪,那孔子必定更加严谨的遵守。
经典原文2: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明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这里面讲的是古人在祭祀之前需要斋戒,斋戒有专门的衣服叫明衣。变食是不吃荤,吃素,斋戒沐浴之后,以诚信之心表苍天,居必迁坐,就是夫妻分床睡。一般斋戒或3日或7日,表示对上天的恭敬。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孔子对待服装的这些搭配,以及在斋戒时所遵循的礼节,从现在看来,好像很古板,有人要说,这些古时候的礼节跟我们现在有何关系?
我们说君子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通过这些个穿着、言行举止便可以收摄自己的心。
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穿衣服不能太随便,比如在重大事情的时候,别忘提醒自己要穿吉服,比如每个月斋戒几次……
佛教里面也有讲“八关斋戒”,就是通过用一个特殊的时期,让自己全身心地来到恭敬面前,谦恭地面对自己,有点类似于我们说的打坐冥想,这是修行上非常重要关键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