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衣种类 » 为什么古代人不爱穿皮衣
扩展阅读
核桃为什么要带手套 2025-02-08 11:01:52

为什么古代人不爱穿皮衣

发布时间: 2023-09-01 13:41:25

① 谁能具体详细的说一下 皮草,貂皮大衣,的发展历史,相关的资料,历史人物或名人与其关系,各个时期的发展

裘皮、毛皮、皮草的由来 我们现在有称做“毛皮”的、有叫“裘皮”的、也有说“皮草”的,说法不一。到底是叫裘皮公司、毛皮公司,还是皮草公司呢?其实追根溯源,“裘皮”、“毛皮”、“皮草”是在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称谓,这其中也有很多典故在里面。 1、裘皮 中国传统的制裘工艺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商朝末期就形成了,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发明熟皮制裘工艺,人们通过硝熟动物的毛皮来制作裘皮服装,并且“集腋成裘”制作成一件华丽的狐裘大衣,所以北方一直习惯称做“裘皮”,比干也被后人奉为“中国裘皮的鼻祖”。 2、毛皮 在旧上海的殖民地,很多的意大利商人在上海开设了毛皮店,用英文标注“FUR”,但是他们怕中国人看不懂,于是翻译过来就叫做“毛皮”,这种称法也一直沿用到现在。所以一直就有这样一个说法:北方以北京为中心裘皮,南方以上海为中心毛皮。 3、皮草 出自粤方言,目前已渐渐取代了“裘皮”一词,成为主流用词。粤方言为什么用“草”这个语素组词呢?我们从成语“不毛之地”可以印证。粤方言词“皮草”中的“草”,就是“不毛之地”中的“毛”,“草”和“毛”是同义语素。“不毛之地”指的是连草都不长的地方,反过来,“皮草”指的就是“皮毛”。 也有人考证说,在旧上海时期,有一些俄罗斯的犹太人在这里开设一些毛皮店,那时多以野生动物为主,毛皮非常昂贵。一件黄狼皮短衣就要花费五根金条。但是上海的气温不是特别冷,冬季短夏季时间较长,所以聪明的犹太人冬季卖毛皮,到了夏天就进了一些草席去卖,随后就将店名改成了“皮草店”。在解放后,很多的皮草公司都搬到了香港,给犹太皮草商打工的学徒,为了生存、生活,于是就仿照原来的犹太老板,尽管不知道皮草到底是什么意思,但也都叫做“皮草公司”。 不过,这于情理不合。因为毛皮是贵为几万、几十万的东西,而草席是贱为几块、几十块的东西,试问经营高档奢侈品的商家又怎么会冒着降低自己商店档次的风险而去既卖毛皮、又卖草席呢?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和市场经济薄利时代的到来,过去曾被誉为“贵族象征“的貂皮服装。貂皮是价格昂贵的裘皮服装面料,由貂皮制成的服装价格从3500-50000元不等,如何选购貂皮服装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问题。 购买貂皮优质优价、低质低价是个公平原则,但是一些不法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从貂皮的质量、用量、等级上做文章,使那些低质的貂皮服装在外观上很难与高档貂皮服装找到明显区别。在一些地区,“跑团“(“跑团“就是“背包“的俗称)的商贩更称:“贷款100万元进货,干一个冬季,能纯赚100万!“这句话,是我亲耳听说的,我为此非常愤慨!我写本文的目的,就是想用事实来反驳这句违反经济规律的浅薄理论。我从貂皮的原皮等级、产地、中国厂家的购买流程、加工工艺、辅料以及如何鉴别貂皮的优劣几个方面来向大家介绍“神秘“的貂皮服装。 水貂皮原皮 水貂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食肉目、鼬属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在野生状态下,有美洲水貂和欧洲水貂两种。现在世界各国人工饲养的均为美欧水貂的后代,我们所看到的貂皮服装,99%为人工饲养,人工饲养的好处在于,貂皮极少存在伤残,貂皮熟皮后大小平均、薄厚平均、毛皮分布均匀、色差小等。此外,公貂与母貂的毛皮之间亦存在着相当的差异。公貂毛皮大而丰厚,穿起来有分量感,母貂则较柔软且穿时轻盈,用量较多。其中母貂貂皮身较窄和细小,毛较短,毛细密而轻盈,表毛幼长而有光泽,制成品较名贵。至于公貂、母貂那一种较好,一般来讲是母貂的好,但是还需要按选购人喜好和设计而选择。貂皮颜色约15种以上,而其中最受欢迎的有:本黑貂皮、棕啡貂皮、棕黑色貂皮、咖啡色貂皮、银灰色貂皮、珍珠色貂皮、白色貂皮、黑十字貂皮(背毛上带有一条纹)。每张貂皮的大小不等,国际标准用“号“来表示。 89CM以上的为30号,83-89CM为20号,77-83CM为0号,71-77CM为1号,65-71CM为2号,59-65CM为3号,53-59CM为4号,47-53CM为5号。 0号以上为大号貂皮,cm值越高,皮张越大,价格越高。现在也有00号皮和000号皮,都是大皮张。北欧的水貂皮质量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皇冠、Saga、1级,Saga弱肚、1级弱肚、2级及等外(结毛型、咬伤损伤型、病毛型)。其中皇冠级为北欧貂皮的最高级,价位最高,sage和1级为我们常见的,Saga弱肚质量稍差,一些不法商家,就用Saga弱肚以下等级的貂皮,通过加工来达到和sage级外观相同的效果而谋取暴利。 水貂皮的产地 目前,水貂皮原料的供应主要以北欧四国和北美为主。这二地出产的貂皮销量占全球貂皮原料的56%;另外的44%,是由其它国家产出,其中包括紫貂皮,紫貂皮唯一的产地是独联体,非常名贵,还有一些出产在中国(2007占全球貂皮原料的50%左右)是世界名副其实的水貂养殖第一大国,但是等级稍低,质量不好,另外一些出产在寒带国家,但是质量均不如欧美所产。 1954年,丹麦、芬兰、挪威和瑞典北欧四国的毛皮饲养协商联合组成的一个国际市场开发和拓展机构,叫北欧世家皮草,它以“SAGA“ 标志着北欧原产地优质的毛皮,只有毛皮最优良的貂皮或狐皮,才能附有“SAGA MINK“或“SAGA FOX“的标签。 美国的水貂皮质量要高于北欧,美国最着名的水貂皮是“传奇水貂“,而“传奇水貂“中,本黑色水貂皮最受青睐,及人们所说的短毛黑。最好的皇冠级北欧貂皮可以和美国貂皮媲美。

② 古人打仗要穿铠甲,那么铠甲里面只穿普通衣服吗

古人打仗为了防护,都要穿铠甲,铠甲里面穿的是普通衣服,但是,衣服上必须要有一些带子,才能固定住铠甲。

这样,穿着全身铠甲的战士才能做出爬梯,翻跟头,快速奔跑等灵活动作。

专门的设计,具有功能性的改变,就像一个服装的变革,真的很重要。

③ 古代服装与现代服装的区别

1、颜色不同

现代的衣服颜色多种多样,而古代的衣服大都以黑白灰为主,只有官宦家庭才可以穿其他颜色的衣服。

2、款式不同

现代衣服分为上下两件衣服,古代服装大都为从上到下整体,一般为长衫。

3、功能不同

古代时期,不同款式的人只能穿与之相对应的衣服和款式,不能穿错。到了现代人们可以随意选择自己的衣服来进行穿搭。

4、用料不同

古代百姓的衣服大都以棉麻为主,而现在则有各种各样的布料来做衣服。

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 篇章。

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大唐二百余年的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汉服中的衫裙、圆领袍服与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元代的服装制度与汉唐相似。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上马下马。

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

清王朝时段推行剃发易服,顺治九年(1652),钦定《服色肩舆条例》颁行,从此废除了明朝的冠冕、礼服以及汉族的一切服饰,但满族服饰同时吸收了明朝服饰的纹理图案。

明代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松衣,穿长筒袜、浅面鞋;清时则剃发留辫,辫垂脑后,穿瘦削的马蹄袖箭衣、紧袜、深统靴。但官民服饰一律泾渭分明。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八旗服饰随朝代的变更冲进关内。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广大的中原地区。从公服开始逐渐推向常服。

(3)为什么古代人不爱穿皮衣扩展阅读:

隋唐时期的服装特色:

唐代官吏常服袍衫

唐代官吏服饰唐代男子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

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

以后稍有变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此土为唐代圆领袍衫展示图及纱罗幞头图。

唐代女装

随着发展,唐代的妇女上衣种类一般分为襦,袄,衫三种。襦是一种衣身狭窄短小的夹衣或棉衣。袄长于襦而短于袍,衣身较宽松,也有夹衣或棉衣。襦、袄有窄袖与长袖两类。衫是无袖单衣,功用吸汗,有对襟及右衽两种。衫在春秋天也可穿在外面,但和穿在外面有短袖的衫不同,后者就发展成了背子或半臂。

而在以前,裙子的造型向来都是一种长方形的方片直裙,有点类似的和服裙子。方片裙的样式显得较呆板硬性,因此女性穿起来并不能显出美丽来。因此到了唐代,裙子的形式流行高腰束胸,宽摆拖地的样式,既能显露人体结构的曲线美,又能表现一种富丽潇洒的优美风度。

这种裙子的结构必须和人体的主体结构有机适应,所以是一种下摆呈圆弧形的多褶斜裙,或喇叭裙。顺便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高腰将裙带束到胸部的裙子,至尽还影响着朝鲜韩国的女子裙装风格。

到了中晚唐时期,服装中加强了华夏的传统审美观念,开始复古,从以显出女子身材为主逐步恢复到秦汉那种宽衣大袖,飘逸如仙的风格,服式越来越肥,这种风格定了型一直影响到后期华夏女装的基本理念,既宽松随体肥大,这自然在后来也成了礼教所要求的对象,柔和自然,无形无欲。

中晚唐女装华丽大气,一般类似于礼服,她们里面直接穿抹胸——抹胸原本是内衣,在唐代和裙子结合形成了一体,它不系腰带,宽松自然。外面直接套上罩衫,罩衫一般读很华丽,基本上都是拖摆至地,有的达几余米,比如,有的袖阔4尺,裾曳地达到5尺。

因此,如同后来的欧洲一样,衣摆的长短决定着妇女的身份地位。罩衫一般都是广袖的,广袖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宽大的袖子,唐代的广袖基本呈方片形,类似今天的和服袖子。

隋唐胄甲

隋唐胄甲唐代胄甲,用于实战的,主要是铁甲和皮甲。除铁甲和皮甲之外,唐代铠甲中比较常用的,还有绢布甲。绢布甲是用绢布一类纺织品制成的铠甲,它结构比较轻巧,外形美观,但没有防御能力,故不能用于实战只能作为武将平时服饰或仪仗用的装束。图为胄甲穿戴展示图。

④ 古人穿衣服有啥讲究

古人在 “北齐” 以后,不再穿 “宽袍大袖” 了,都是穿 “窄袖” 。
从唐朝的画儿《韩熙载夜宴图》宋朝的《清明上河图》上,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明朝各个皇帝的画像,也体现了这一点。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在服装上处理的很好,基本上符合历史事实。
都是多数的电影电视就,没有这样的历史知识,给剧中的贫苦老百姓都发了一件宽袍大袖的 “礼服” 。
秀才,只能穿白色的衣服。中了进士就穿绿色的袍子,叫做 “脱白挂绿” 。
在先秦、春秋战国,商人是 “蠹虫” ,不可以穿黑色衣服,不可以骑马,不可以坐马车,不可以佩剑,不可以做官。
女人的短裙叫做 “裙” ,长裙叫做 “裾” 。穷妇人当然只能穿裙了,叫做 “两节穿衣” 。
男人,苦力、农民,都是穿短衣裤。富人、文人才穿 “袍子” 也叫做 “直缀” 。
富人的衣料是 “绫罗绸缎”;穷人的衣料大多是 “麻” 、“葛” 。棉花是近三、四百年的事儿了。
富人的皮衣叫做 “轻裘” ,穷人的皮衣叫做 “兽皮” 。

⑤ 棉花在汉朝才被引入到我国,古人御寒的服装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棉花原产于国外,后来被作为贡品传入中国。但是在我国植棉历史也有2000多年,只不过一开始是在花园里当普通花朵来欣赏罢了。

这个时候衣服制品已经较商周时期要广泛很多了,有绫罗、绸缎、棉、絮、绒等。丝类的产品不但能制作绫罗绸缎面料,还可以当作棉、絮、绒等填充物直接填进衣服和被褥中御寒。对于兽皮制品御寒,人们依然有讲究。富人会穿狐皮、貂皮、虎皮大衣等等,在古代皮衣统称为“裘”,相信大家对孟尝君献狐白裘的故事有所耳闻吧。

穷人们虽然没有这样的条件,但他们依然可以穿一些劣质皮衣御寒,如羊皮衣、狗皮袄等等。后来棉为什么普遍取代了皮和麻呢?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棉花是植物,易广泛种植,取材比兽皮方便,也不用费力二次制作,而且保暖性高于麻,不亚于皮裘。但是因为棉衣有一个比较厚重的弊端,所以如今更保暖、更轻便的羽绒服开始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