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吸痰操作戴手套是为什么
扩展阅读
童装小橱窗怎么开 2024-10-19 14:12:57

吸痰操作戴手套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1-25 17:59:23

A. 如何进行吸痰

您好,吸痰可以用于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时急救,步骤是:准备两瓶生理盐水分别供吸气道和鼻口腔使用,选择比插管长4~5cm,内径不超过管径1/2的吸痰管。1、用呼吸机的病人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2、调节好吸引装置,负压<一6.7kpa为宜。 3、撕开一次性吸痰管。 4、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5.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道直到支气管(大约比气管插管长3~5cm)后,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而出。动作要轻柔、置管要够深、正压进入、负压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6、吸痰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B. 如何进行吸痰

适应证
意识不清的已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操作步骤
准备两瓶生理盐水分别供吸气道和鼻口腔使用,选择比插管长4~5cm,内径不超过管径1/2的吸痰管。
1.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2.调节好吸引装置,负压<一6.7kpa为宜。
3.撕开一次性吸痰管。
4.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5.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道直到支气管(大约比气管插管长3~5cm)后,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而出。动作要轻柔、置管要够深、正压进入、负压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6.吸痰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观察病情
1.生命体征的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神志、末梢循环等。
2.观察气管插管是否移位,看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均匀。

C. 护理学吸痰时应注意几点

1 熟悉必要的呼吸系统解剖知识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临床上以声门、喉头定位:成人平C4~6,小儿平C3~4水平。门齿到声门的距离一般为13~15 cm,门齿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一般为28~32 cm,鼻孔到气管隆突的距离为28.4~33 cm,而临床上经口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4 cm,经鼻气管插管一般距离为22~26 cm,通过这些数据,再参照气管导管上面的刻度,可以指导吸痰时吸痰管进入的长短,作到心中有数。

2 吸痰管的选择每次吸痰时备两根吸痰管,一根用于口腔吸痰,一根用于气管吸痰。选择吸痰管时,吸痰管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管过粗,产生的负压过大,易造成损伤,且吸痰管不易导入气管导管;吸痰管过细,产生负压小,吸痰不彻底,容易造成气管导管堵管现象的发生,使患者躁动,严重者发生长期缺氧,产生脑缺氧或突发呼吸心跳骤停〔1〕。对于婴幼儿及新生儿,由于气管狭小,组织娇嫩,淋巴组织丰富,局部易于损伤及感染,操作时稍有不慎可发生声门及喉头水肿,以致呼吸困难,故婴幼儿及新生儿吸管质地要求柔软,开孔要大,管端光滑,侧孔相对宜大,便于吸出分泌物,减少气管损伤。

3 吸痰时应注意

3.1 每次吸痰前后要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以避免交叉感染。

3.2 吸痰前3~5 min先向气管插管内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对于气管内粘稠痰液,可以向气管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3~5 ml,如不奏效且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躁动,可考虑更换气管导管,否则易发生痰液堵管现象。

3.3 吸痰操作时无菌吸痰管应慢慢插入气管导管,用负压间断吸引,边旋转边吸引至痰净逐渐退出,切勿上下抽动,动作宜轻、稳、快,避免将气管导管带出或引深改变其位置。当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后,吸痰的动作应该轻柔,避免动作过粗导致气管粘膜损伤或其他并发症。口腔吸痰时也应轻柔且到位,避免多次反复吸痰,否则声门附近粘膜水肿,造成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呼吸困难和发音嘶哑及咽部疼痛。但当痰过多时应尽快吸除。

3.4 防止低氧血症 所有患者均于每次吸痰前及吸痰间隙间断吸入100%纯氧至血氧饱和度达到96%以上,且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时负压吸引不超过50 mm Hg,否则容易导致低氧血症或肺不张。

3.5 一根无菌吸痰管只能一次用于1例患者,口腔气管内吸痰管应分开应用,不能混淆,避免交叉感染。

3.6 吸痰时应注意观察 (1)听诊双肺有否痰鸣音;(2)呼吸机气道压升高报警;(3)患者咳嗽;(4)每4~6 h经过充分吸痰后,将气管导管套囊里的空气放出,10 min后再充气,套囊的大小以不过度压迫气管粘膜为准,以免压力过大造成粘膜缺血坏死〔2〕。

4 吸痰管冲洗液的选择吸痰管冲洗液不宜用生理盐水,可用12.5%碳酸氢钠溶液〔3〕。气管内吸痰对患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创伤,吸痰管插入气管,刺激气管黏膜,造成黏膜损伤,如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的吸痰管插入,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是一种刺激,易造成感染。据文献报道,肺的蒸发面积大,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很快,盐分沉积在肺泡及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加重呼吸困难。

5 体会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改变,手术患者已不满足于术中无痛,而是希望在术中无痛的基础上充分镇静遗忘、良好肌松、无牵拉反应,同时临床上小儿、老人、疑难危重患者、特殊体位以及专科患者的增加,使全身麻醉患者增加。由于患者自身体质、病情、持续麻醉作用、呼吸功能不全、体温异常、术中出现严重意外、医生给药时机掌握、手术时间长短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术毕不能及时拔除气管导管,而带管入麻醉恢复室或重症监测治疗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带管返回病房,这给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种种原因,患者气管内分泌物增多,呼吸不畅,为避免缺氧等意外情况发生,吸痰保持呼吸道畅通就显得非常重要。吸痰操作是ICU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通过学习改进吸痰的方法,以减少患者痛苦和减少因吸痰不当所引发的并发症,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D. 吸痰人没有意识

适应证

意识不清的已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由于呼吸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
操作步骤
准备两瓶生理盐水分别供吸气道和鼻口腔使用,选择比插管长4~5cm,内径不超过管径1/2的吸痰管。
1.应用呼吸机的病人先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
2.调节好吸引装置,负压<一6.7kpa为宜。
3.撕开一次性吸痰管。
4.戴无菌手套,严格无菌操作。
5.将吸痰管正压进入气道直到支气管(大约比气管插管长3~5cm)后,负压边旋转边吸引而出。动作要轻柔、置管要够深、正压进入、负压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
6.吸痰后,再给予高浓度吸氧1~2分钟。待SaO2升至正常水平(>94%)再将吸入氧浓度或流量调至原来水平。
7.吸口腔和鼻腔分泌物。
观察病情
1.生命体征的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神志、末梢循环等。
2.观察气管插管是否移位,看胸廓起伏是否一致,听双肺呼吸音是否均匀。

E. 吸痰护理的具体步骤

我也是名护士,护士真的是很累考不完的理论练不完的操作。简单的给大家整理一下吸痰我们医院练习的是经气管插管吸痰。。希望可以采纳。

经气管插管吸痰法

报告老师我是一号选手,我操作的项目是经气管插管吸痰法,我准备的病例是患者李伟男50岁,入院诊断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意识呈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测T:37 度 P:88次/分 R:15次/分
BP:150/80mmHg氧饱和度90%。先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参数:潮气量500ml呼吸频率15次/分氧气浓度70%呼吸比为2比1,呼吸模式为间歇期通气模式,气道压力高,呼吸机报警 遵医嘱给予吸痰,下面对患者进行评估。
下病房(带听诊器)评估核对床尾卡腕带。您好我是李伟的责任护士,由于李伟气道压力高我先帮他听一下肺部情况。痰鸣音重(翻身扣背)如果是清醒病人鼓励患者按拍背的节奏进行咳嗽。考虑气道压力高,还是痰量较多引起的,需要吸痰,吸痰的目的是:清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供养,防止吸入性肺炎和窒息。请您配合一下,气管深度24cm,正常范围22-25cm固定牢固。按呼吸机智能健吸痰前给予纯氧2分钟。您先稍作休息我回去准备用物。

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患者气道压力高,SPO2:90%肺部痰鸣音重需要吸痰,无特殊生理需求。病房环境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适合此项操作。我所准备的用物均在有效期内,包装完好无破损可以使用。必要时备张口器,舌钳,压舌板,插线板。我已着装整洁可以开始操作。
检查 成人负压0.04-0.053兆帕,小儿不大于0.04兆帕。各管道连接正确性能良好
核对床位卡腕带。现在开始操作:检查无菌溶液倒入无菌容器中。连接管压在指间盘下。断开呼吸机接头连接膜肺。吸痰过程中口述:“插管深度20cm,如有阻力左右旋转向上提拉,避免反复提拉,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如需连续吸痰应间隔2-3分钟。”弃去手套及吸痰管,连接管将容器内的液体吸净压于治疗盘下。“连接呼吸机接头给予纯氧两分钟。”
取出纱布包好连接管24小时有效。
口述: 吸痰过程中观察患者面色,口唇,呼吸是否改善,如氧饱和下降心率增快应立即停止吸痰,待恢复正常后再吸痰。口腔吸痰困难者可由鼻腔吸痰,但颅骶骨折患者禁用。吸痰者顺序为气管插管,口腔,鼻腔。吸痰前可增加氧气吸入,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吸痰前后给予2分钟纯氧吸入,以防缺氧。储液瓶内液体超过三分之二时要及时倾倒。
无菌巾擦净患者口鼻腔分泌物。按呼吸智能健调到原来氧浓度。听诊器听:痰鸣音减轻。轻轻摇下套管: 固定牢固。整理床单元。再次查对。

记录:于-年-月-日-点,为患者吸出痰液量10ml呈白色。呼吸机参数:潮气量500ml 血氧饱和98% 血压120/80mmHg
签字

F. 吸痰护理措施

接通电源,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装置性能是否良好,根据患者的情况及痰粘稠度调节负压 吸引器胶管与吸痰管相接,试吸生理盐水(放于治疗碗中),检查是否通畅 患者平卧或侧卧头转向操作者并略向后仰张口。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帮助张口 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连接玻璃接管处),以免负压吸附粘膜,引起损伤。另一手戴手套持吸痰管头端 轻轻插入口腔或鼻腔,吸出口腔及咽部分泌物 另换吸痰管,折叠导管末端,插入气管内适度深度,然后放开导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体吸痰管吸痰

G. 护士操作吸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吸痰注意事项:
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2)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应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
4)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
5)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6)如欲吸引左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应将患者头部尽量转向右侧,因吸痰管比较容易插入左侧支气管
7)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8)吸引完插管内的痰液后,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
吸引方法不当,可带来如下后果:
1)气道粘膜损伤:负压过高,吸痰管开口正对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
2)加重缺氧:吸痰不仅吸除一定量的分泌物,同时也带走一定量的肺泡内气体,使肺内通气量减少,加上导管内插入吸痰管后气道阻力增加,造成通气不充分
3)肺不张:负压吸引,减少肺内通气量,促进肺不张
4)支气管哮喘:负压吸引刺激可能引起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在人工气道中,气囊充气后,可使插管外的气道保持密闭状态,有三个作用:在正压通气时可保证潮气量的给予,预防口腔及胃内容物的误吸,如果气囊充气过大压迫气道粘膜过久,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的损伤,甚至坏死,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渗透压(3.33KPA).

H. 怎样帮病人吸痰

1、评估患者:年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状况、患者有无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的能力、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听诊器检查肺部呼吸音情况,有无痰鸣音;手电筒检查口腔、鼻腔情况。2、评估环境:环境清洁、安静、光线充足。3、评估用物:用物齐全,负压吸引装置完好。4、操作者自我评估:着装整洁,掌握吸痰的知识和注意事项。5、中心或电动吸痰装置。6、治疗盘:适当型号的吸痰管、治疗碗2个(内乘无菌生理盐水,分别用于吸痰前预吸及吸痰后冲洗导管)无菌镊及缸,一次性治疗巾,消毒纱布,手电筒,听诊器,无菌手套,弯盘,压舌板,口咽气道。7、核对患者信息,查看床头牌及腕带,请问您是XXX吗?评估患者。解释吸痰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合作。8、检查吸引器储液瓶内消毒液(不少于200ml,我们是不少于容量的一半),拧紧瓶塞。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成人压力为40.0-53.3kPa,儿童小于40.OkPa)。将吸引器放于床边适当处。9、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解释。10、检查患者口、鼻腔,取下活动义齿。11、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铺治疗巾于颌下。12、戴手套,连接吸痰管,打开吸引器开关,试吸少量生理盐水,检查吸引器是否通畅,润滑导管前端。13、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用压舌板或口咽气道帮助张口,吸痰完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14、一手反折吸痰管末端,另一手用无菌镊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然后放松导管末端,先吸口腔及咽部分泌物。15、另换吸痰管,反折吸痰管末端,再插入气管内适宜深度,放松导管末端,轻柔的将吸痰管左右旋转缓缓上提,吸出气管内分泌物。16、拔出吸痰管后吸生理盐水冲净痰液,以免堵塞。17、必要时更换无菌镊及吸痰管经鼻腔吸引。吸痰完毕,关上吸引器开关,擦净患者面部分泌物。18、检查患者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听诊双肺呼吸音,观察病情,病情好转后停止吸痰,操作者脱手套。19、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处理用物。20、洗手,取口罩。记录。2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做示范,像我这样咳咳咳咳)。2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出。

I. 为什么不能戴手套操作车床

大部分机械设备,特别是一些手动操作的机床都有高速旋转的部件,例如车床的主轴、走刀光杆、丝杆等。带着手套操作会导致触觉不灵敏,感觉麻木,反应迟钝。一旦手套接触到这些部件,会很快的缠绕在旋转件上,进而造成肢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