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上粘有二氯甲烷怎么办
二氯甲烷与水接触会缓慢分解产生氯化氢,可以用纸巾或者抹布擦干净。
二氯甲烷为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是不可燃低沸点溶剂,常用来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二氯甲烷接触手的表皮,表皮会轻微发白(可能与脱脂有关),几滴或者几毫升溅到手上是没有问题。有麻醉作用,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和呼吸系统。人类接触的主要途径是吸入。
接触二氯甲烷后的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⑵ 桐油散发的气味有毒吗
1. 桐油散发的气味介绍
桐油是一种从桐树的种子中提取的油,常用于木材保养、涂漆和医学领域。由于其强烈的气味,桐油经常被人们描述为“陈旧”、“刺鼻”和“酸臭”的味道。
2. 桐油散发的气味的成分
桐油的气味来自其主要成分,其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尤其明显。这些化合物包括醛类、酮类、苯类和卤代烷等,这些都是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3. 桐油散发的气味是否有毒
桐油散发的气味虽然会对人体造成不适,但一般情况下并不会造成毒害。不过,长时间接触此类气味可能会引起喉咙不适、恶心、头痛等症状。如果在密闭的环境中使用,可能会影响人体呼吸系统的正常皮肤吸氧量,导致缺氧等问题。因此,在使用桐油时要注意及时通风,避免长时间接触。
4. 如何避免桐油的气味
在使用桐油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减少其气味:
使用有机溶剂喷雾清洗木材和工具,避免使用桐油清洗;
尽可能在户外或通风良好的区域进行涂漆和油漆保养,并保持通风良好;
佩戴适当的防护工具,如呼吸器、手套和眼镜等;
使用桐油时不要超过规定的用量;
在涂漆前先将材料擦拭干净,以减少桐油的使用量和气味强度。
5. 桐油的其他用途
除了涂漆和木材保养外,桐油还广泛用于医学领域。一些研究表明,桐油可以作为抗菌和消毒剂,用于治疗一些皮肤病和烧伤。此外,桐油还有助于治疗关节疼痛、消化不良和便秘等症状。
6. 桐油的注意事项
使用桐油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避免在孕妇和儿童的周围使用;
使用桐油时避免过量,以免产生不适;
使用桐油时需要注意通风,以免长时间接触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使用桐油时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工具,如呼吸器、手套和眼镜等。
7. 总结
桐油散发的气味虽然不会直接对人体造成毒害,但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起不适症状。在使用桐油时需要注意通风,佩戴适当的防护工具,避免过度使用。此外,桐油还有一些医学用途,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⑶ 花白鲢自配饵料 可以这样做
1、香味型。属于这一类型的饵料,添加剂很多,如香精、曲酒、花露水、炒黄豆粉、炒花生粉、芝麻酱、香油等均可作为添加剂,选其中之一与基础饵揉合混匀,即可应用。
为了使钓饵耐水泡,可在基础饵中掺入适量的粘糕或粽子、粘米饭等。还有一种酒曲发酵饵,掺入点面粉以增强其硬度,也可应用油性添加剂,可在饵料装钩后用羽毛刷涂上一点,但不宜掺入基础饵中,以防饵料发渣缩短耐泡时间。水剂添加剂掺入要适量,过多易导致基础饵过软。
在施加水剂添加剂的同时,应加入适量干面粉,揉到软硬适度,以延长耐泡时间。属于这类的香食,不仅可以浮钓鲢鱼,而且钓各种底层鱼的效果也不错。唯其软硬度要调好,浮钓要求硬些,底钓要求软些,特别是在深秋初春,鱼儿咬钩轻微,钓饵必须软些。
2、怪味型。阿魏粉、韭菜大葱发酵水、鲜牛奶、奶粉、鸡血水等,都可作为怪味饵添加剂。取其中之一与基础饵混合揉匀,即可使用。还有荞麦面加等量细麦麸,用开水冲烫后蒸熟,揉成较硬的面团,即可直接装钩垂钓。
3、酸臭型。发酵基础饵,是制作简便、经济、效果又好的钓鲢饵。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其酸臭度也相应加浓,放到第二年会变成黑色,可作为添加剂与基础饵揉合,供常年使用。鸡骨发酵水,也是相当不错的。用臭豆腐乳汤加50%的陈醋,制成混合液,既可与基础饵掺和,又可用基础饵装钩并在混合液中蘸泡后投入钓域。
但这种含醋的添加剂,极易锈蚀渔钩,每次钓鱼回来要用清水将渔钩浸泡,彻底冲洗干净,晾晒后收起,并注意及时更换或淘汰已锈蚀的渔钩。在制作酸臭饵过程中,最好是戴上薄胶皮手套,以防手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