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做手膜用什么手套好做手膜的步骤是什么手膜的正确使用时间知道吗
平时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欢敷手面膜,护肤效果很好。手套是用来做口罩的。手套的种类很多,不同的手套有不同的护肤效果。那么用什么手套做手膜好呢?
手贴膜的适当使用时间
20-30分钟。
不同品牌的口罩使用时间也不一样,具体要参考使用说明书上的使用时间。但是大部分的手面膜都是用20-30分钟,所以不要舍不得在规定的时间拿出手。手部面膜使用时间过长,不仅对手部皮肤不利,还会使手部浮肿。
2. 一次性手套的折叠步骤是什么
一次性手套的折叠步骤:
双侧手套重叠,拇指相对,两手套口相距约2寸;
左手捏住手套,右手将指套向手套边缘处折叠长度约6 cm至手套边缘处翻转;
一支手套的套口包裹于手套的一端后,再将另一支手套的套口包裹于手套的另一端,手套即已折好。
使用方法:
根据需要将折叠好的手套放置在储槽或有盖方盘内,手套上分别撒上滑石粉;
容器外面贴上标签,即可拿去消毒;
使用时,取出手套,将手套上的滑石粉涂擦双手后,分别拉开其两端。
一次性手套:在一些手套更换频率较高的行业,通常建议使用一次性口罩,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交叉感染,更可以大大节约更换成本,比如医疗行业、实验室、食品加工行业等对卫生要求比较高的行业。
3. 做手膜是很好的一种护手方式,手膜手套可以戴一晚上吗
很多女性朋友都会非常注重手部皮肤的保养。 制作手罩是保护双手的好方法。 制作手膜可以充分滋养手部肌肤。 制作手罩的时间长短是很多问题。
六、敷手膜有什么好处
手膜蕴含多种天然植物精华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细胞分子,温和溶解老废角质,深层补水,并从根部滋养指甲,提高手部防御与自我修复能力,配合天然维生素,使手部老茧/粗糙皮肤变得水嫩光滑,细致柔软白皙且富有弹性。
4.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一时难以找专门的防护器材,就需要利用身边常用的物料来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佩戴好个人防护器材,将最大限度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以下是关于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内容分享。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1
(一)浸碱防毒口罩。把普通毛巾迭成12层,将上端两角折回,按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缝上一块铝片,加上带子,制成口罩。也可用纱布折迭30-40层制成,使用前,浸于碱性溶液。
戴上后用手捏压铝片,使之与鼻颊密合。使用时要经常使口罩保持湿润,也可事先配好碱水,装在小瓶内以备使用,用后洗净、晾干,以备再用。浸碱防毒口罩对防沙林、路易氏气、氢氰酸等毒剂蒸汽效果较好。但对毒烟、毒雾防护效果较差,使用时最好在外面加上毛巾或棉花。
(二)装料防毒口罩。用纱布或毛布制成口罩,内装3厘米厚的活性炭和黏土(不能用沙土)各半,搅拌均匀,制成大米粒大小的颗粒,晾干即可。制成的装料口罩或石灰土颗粒,应放在塑料袋内密封保管。
简易防毒眼镜的制作
自制简易防毒眼镜的制作方法是:用粗铁丝做两个圈,在圈上缠上棉花,使其与眼眶四周紧密贴合,用玻璃片或透明塑料做镜片,并用胶布粘于镜框上,再缝上系带即可备用。也可用普通风镜改制或用透明塑料袋开个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
简易皮肤防护器材的制作
制作简易皮肤防护器材尽量要用隔绝材料,包扎时要注意密合并便于解脱。例如,为保护手部皮肤免遭放射性灰尘和毒剂的伤害,橡胶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等都可使用,但医用手套和塑料薄膜手套则不宜使用。脚部防护可用劳保靴套、胶鞋和长筒雨鞋,必要时可用布块、塑料布等耐磨柔性材料做成简易绑腿”进行下肢防护,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风雨衣、皮茄克、防尘服或塑料服、帆布、毯子、大衣、被子、雨伞等在紧急情况下均可用来保护身体,帽子、围巾对头部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注:使用简易防护器材时要尽量减少暴露皮肤,捆绑牢固,便于解脱,通过染毒地域时间尽可能短,使用后要焚烧或掩埋。解脱时防止二次染毒。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2
什么是个人防护器材?
它是保护人员免受战争、灾害、事故等各种杀伤因素直接伤害的器材,主要是对呼吸道、眼镜、皮肤进行防护,分为制式和简易两大类。
制式防护器材
制式防护器材共分为两类:呼吸道防护器材及皮肤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
构造、性能
以过滤式防毒面具为主,用于保护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主要由面罩、滤毒罐和面具袋组成。
使用
选配面具:面具的面罩分为大、中、小三个号码或者1、2、3、4、5五个号码两种,需依据头型大小和佩戴后松紧程度来确定合适的号码。
外观检查及灭菌试戴:对面具各部件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是否有损坏,并将面具擦干净,用卫生酒精灭菌,再调整头带直至试戴基本合适为止。
气密检查:用手堵住面具进气口,用力吸气,若感到憋气则说明气密性好,否则应按进气路线排查漏气部位。
佩戴面具:迅速闭眼,屏住呼吸,双手配合将下头带与面罩之间形成的戴脱孔撑开,同时下颏稍向前伸出,用面罩先套住下颏,接着双手向上向后迅速移动,将面罩戴好。深呼一口气,再睁眼,恢复正常呼吸。
面具正确佩戴的标准是:眼窗中心位于两眼正前偏下,头带垫位于头的后上方,头部压力适中。
皮肤防护器材
构造、性能
主要是隔绝式皮肤防护器材,分为全身防护和局部防护两种,隔绝连身式防毒衣在毒剂滴液直接与防毒衣接触的情况下使用,对芥子气有几小时的有效防护。
使用
选好合适的防毒衣,当听到化学武器袭击报警时,完成呼吸道防护后,立即进行全身防护。
动作要领如下:
打开防毒衣袋,取出防毒衣。撑开防毒衣的颈口、胸襟,两腿伸进裤内,穿好上衣,卷起外袖,并将拇指插入套环,系好鞋带、腰带。行动中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毒剂液滴。脱防毒衣时,要避免未染毒部位与染毒部位接触。
简易防护器材
简易防护器材指遭到化学毒剂袭击后,在无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防护器材。主要有呼吸道防护、眼防护和皮肤防护等方面的简易器材。
毛巾可做成口罩,将被子或大衣淋湿后披在身上可作为防火逃生使用。
用浸碱液纱布做成防毒口罩,配以风镜、安全帽、带罩头雨衣、雨靴、防酸手套,可做成全套防毒服,穿着它可通过染毒区。
穿厚工作服,用纱布口罩、塑料袋防护头部,用手套、长筒靴或在胶鞋外缠上塑料布防护四肢,能通过染毒区。
小海卫
接下来,小海卫将为大家展示部分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步骤,大家可以一起来动动手哦~
纱布棉花口罩
材料:纱布、棉花、针线、剪刀
方法:
◆取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纱布,在中间铺上一层30*20厘米、厚2厘米的棉花。
◆将纱布上下两边向内折叠盖住棉花,然后从纱布左右两端剪出30厘米左右的开口,形成头带,必要时可缝好固定。
◆将纱布棉花口罩与防毒眼镜或透明塑料薄膜头罩配合使用,就能起到一定防毒作用。
棉花防毒眼镜
材料:铁丝、透明塑料薄膜、胶纸、棉花、布条、剪刀、针线等。
方法:
◆用粗铁丝做两个圈,在圈上缠上棉花,使其与眼眶四周紧密贴合,用玻璃片或透明塑料做镜片,并用胶布粘于镜框上,再缝上系带即可备用。
◆也可用普通风镜改制或用透明塑料袋开个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
简易防毒面具
材料:铁皮筒(或易拉罐、空矿泉水瓶)、铁沙网、铁丝、纱布、棉花、木糠、石灰粒或活性碳颗粒、橡胶膜片、胶纸、布条、透明薄膜、松紧带。
方法:
◆选用一个内径为6~8厘米铁皮筒或塑胶罐作为外壳,在底部均匀地凿出约10个1毫米左右的进气孔,在贴近下颌的罐壁上开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呼气孔,用来安装呼气活门。呼气活门可用弹性较好的橡胶片制成。
◆检查气密性后,在铁皮筒的内壁涂上一层胶浆,然后按图上顺序装料,一般装入5厘米(压实)厚度的木糠和3厘米厚的'滤毒石灰土粒或活性碳颗粒,即成滤毒罐。
◆用铁丝结合自己的口鼻形状制作一个铁丝环,用纱布缠绕增强舒适性,再在鼻翼及嘴角位置各系上一根松紧带,然后用透明塑薄膜将滤毒罐与铁丝环用胶纸密封连接起来,即成简易防毒面具。
◆将滤毒罐与透明塑料薄膜头罩配合使用,防毒效果较好。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3
简易个人防护器材
指遭到化学毒剂袭击在无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防护器材。 主要有呼吸道防护、眼防护和皮肤防护等方面的简易器材。
1、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
主要包括浸渍口罩、装料口罩和简易滤毒罐(装料防毒筒)等。
1. 浸渍口罩。用纱布30-40层或毛巾10~20层将上端两角折回,按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缝上块铝片,加上带子,制成口罩。使用前,浸于碱性溶液中,如5%碱水、石灰水和草木灰水等,拧干后即成浸渍口罩。
2.装料口罩。用毛巾纱布、旧布做成比普通口罩稍大的装料口罩,然后装填或包装一层滤毒材料,如3~4厘米厚的活性炭或石灰土颗粒。
3.简易滤毒罐。可用内径和高各为8~10厘米的硬纸筒、罐头盒或竹筒做成罐体,罐底钻有许多小孔,罐上端用棉花、纱布等柔软材料固定,以保证罐体与口鼻密合。罐内装5厘米厚的锯末(粒度为0.6~1.2毫米)和3厘米厚的生石灰与黏土(1:1)混合的石灰土颗粒(粒度为0.6-1.2毫米)。
2、简易眼防护器材
可利用普通风镜,将空隙用胶布或石蜡密封即成;或用透明塑料袋开个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如果没有风镜,也可用玻璃纸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防护眼镜,均可保护眼睛免受毒剂损伤。
3、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可利用雨衣、塑料布、帆布、油布、大斗笠和棉大衣等遮盖身体,防止毒剂液滴落到身上,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当人员通过染毒区时,可利用长筒雨靴、皮鞋、胶鞋和油布等保护下肢免受毒剂损伤;也可用塑料布、帆布、麻袋片、稻草、竹叶、茅草、竹笋皮和芭蕉叶等材料包扎脚和小腿部,这些简易下肢防护器材对持久性毒剂有一定的防护效能。
使用简易个人防护器材时要尽量减少暴露皮肤,捆绑牢固,便于解脱,通过染毒地域时间尽可能短,使用后要焚烧或掩埋,解脱时防止二次染毒。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流行期间用完的口罩怎么处理
卫生健康委:
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
为指导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工作,降低因防护用品配备使用不当等引发的疾病感染风险,我们组织专家编制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和《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现印发你们,供指导加强个人防护使用。
疫情防控组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代章)
2020年1月30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指南
为指导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风险人群防护工作,特制订本指南。本指南适用于普通居家人员、出行人员、居家隔离人员、特定行业人员。
一、普通居家人员
(一)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走亲访友和聚餐,尽量在家休息。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
(二)做好个人防护和手卫生。家庭置备体温计、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物品。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需要丢弃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随时保持手卫生,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
(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居室整洁,勤开窗,经常通风,定时消毒。平衡膳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充分休息。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四)主动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
(五)若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二、出行人员
(一)日常生活与工作出行人员,外出前往超市、餐馆等公共场所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个人独处、自己开车或独自到公园散步等感染风险较低时,不需要佩戴口罩。
(二)出现可疑症状需到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佩戴口罩,可选用医用外科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就诊时应主动告知医务人员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与他人接触情况,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相关调查。
(三)远距离出行人员,需事先了解目的地是否为疾病流行地区。如必须前往疾病流行地区,应事先配备口罩、便携式免洗洗手液、体温计等必要物品。旅行途中,尽量减少与他人的近距离接触,在人员密集的公共交通场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时要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妥善保留赴流行地区时公共交通票据信息,以备查询。从疾病流行地区返回,应尽快到所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进行登记并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离开疾病流行地区后?14?天。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体温、体征等状况监测,尽量做到单独居住或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
三、居家隔离人员
(一)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密切接触者,采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限为自最后一次与病例、感染者发生无有效防护的接触后?14?天。居家隔离人员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做好医学观察场所的清洁与消毒工作,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二)居家隔离人员每日至少进行2次体温测定,谢绝探访。尽量减少与家人的密切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包括牙刷、香烟、餐具、食物、饮料、毛巾、衣物及床上用品等。
(三)他人进入居家隔离人员居住空间时,应规范佩戴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期间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人员直接接触,如发生任何直接接触,应及时做好清洁消毒。
四、特定行业人员
(一)对于公共交通工具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武警、交警、安保人员、媒体记者、快递人员等行业人员,因日常接触人员较多,存在感染风险,其所在单位应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以及手消毒液、消毒纸巾、体温计等物品,并做好工作环境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期间,应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上岗。口罩在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需及时更换。注意保持手卫生,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每日至少2次测量体温。一般情况下,不必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等防护用品。如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停止工作,根据病情居家隔离或就医。
(二)对于隔离病区工作人员、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疑似和确诊病例转运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三)对于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开展密切接触者调查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调查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开展疑似和确诊病例调查时,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对疑似和确诊病例也可考虑采取电话或视频方式流调。
(四)对于标本采集人员、生物安全实验室工作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或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五)对于环境清洁消毒人员、尸体处理人员,建议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环境清洁消毒人员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
口罩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防线,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口罩不仅可以防止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以阻挡含病毒的飞沫核,防止佩戴者吸入。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就如何正确使用口罩制定本指南。
一、佩戴原则
基本原则是科学合理佩戴,规范使用,有效防护。具体如下:
(一)在非疫区空旷且通风场所不需要佩戴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需要佩戴口罩。
(二)在疫情高发地区空旷且通风场所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进入人员密集或密闭公共场所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颗粒物防护口罩。
(三)有疑似症状到医院就诊时,需佩戴不含呼气阀的颗粒物防护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四)有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防护口罩。年龄极小的婴幼儿不能戴口罩,易引起窒息。
(五)棉纱口罩、海绵口罩和活性炭口罩对预防病毒感染无保护作用。
二、推荐的口罩类型及使用对象
(一)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公众在非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使用。
(二)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效果优于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疑似病例、公共交通司乘人员、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在岗期间佩戴。
(三)KN95/N95及以上颗粒物防护口罩:防护效果优于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推荐现场调查、采样和检测人员使用,公众在人员高度密集场所或密闭公共场所也可佩戴。
(四)医用防护口罩:推荐发热门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及确诊患者转移时佩戴。
三、使用后口罩处理原则
(一)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导致防护性能降低时更换。健康人群使用后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理即可。
(二)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不得进入流通市场。
四、儿童佩戴口罩的标准与注意事项
建议儿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GB2626-2006?KN95,并标注儿童或青少年颗粒物防护口罩的产品。儿童使用口罩需注意以下事项:
(一)儿童在佩戴前,需在家长帮助下,认真阅读并正确理解使用说明,以掌握正确使用呼吸防护用品的方法;
(二)家长应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儿童在佩戴口罩过程中感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使用;
(三)因儿童脸型较小,与成人口罩边缘无法充分密合,不建议儿童佩戴具有密合性要求的成人口罩。
6. 车间购买口罩,手套入什么科目,是入制造费用--劳保用品,还是制造费用---低值易耗品
应该计入:制造费用:劳保费
1、如果该手套的功用在于保护产品或半成品,工艺要求需要使用的手套,计入生产辅助材料中;
2、如果该手套是因为安全的原因,对劳动者其劳动保护作用,那么计入劳保费用中,在安全生产提留中予以体现。
3、安全生产费用(简称安全费用)是企业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在成本中列支,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的资金。安全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财务管理。车间购买口罩,手套应该计入:制造费用:劳保费。
(6)口罩变成手套怎么做扩展阅读:
低值易耗品是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各种劳动手段,包括一般工具、专用工具、管理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生产单位耗用的低值易耗品,由于其价值低或容易损坏,一般不用像固定资产那样严格计算其转移价值,而是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将其费用一次或分次转入产品成本。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企业生产部门(如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管理人员的职工薪酬、劳动保护费、国家规定的有关环保费用、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