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手套膜
制作面包时,面团搅拌是否到位是一个关键因素,直接影响面包的最终品质。大家常听说,搅拌到出手套膜是判断面团是否搅拌到位的标准之一。但是否所有的面包都必须搅拌到出手套膜呢?答案并非如此。具体来说,只有吐司面包需要搅拌到出手套膜,而甜面包、小餐包等只需搅拌至扩展阶段即可,即可以拉出较厚的膜,破洞处呈锯齿状。
如果追求更细腻的组织和更绵软的口感,可以搅拌至出手套膜。不过,有些面包在制作过程中应避免过度搅拌,例如可颂,含水量约为50%的贝果也很难搅拌出手套膜,只需搅拌至面团光滑即可。
“手套膜”这一说法仅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指的是面团搅拌至完全阶段的状态。完全阶段的面团可以轻松拉出坚韧不易破裂的薄膜,破洞边缘呈圆滑状,即在面团的弹性和延展性之间找到最平衡的点。
最佳的手套膜会薄到可以看清指纹的程度,而扩展阶段的面团仅能拉出相对厚的膜,表明其延展性还不够,需继续搅拌。薄膜状态应光滑细腻,带有许多小气泡。如果薄膜拉出仍然粗糙且有明显网状结构,则表明面筋未强化到位,排列也不整齐,需继续搅拌。
坚韧是经常被忽视的一个标准。仅仅追求薄而不重视韧性,是对手套膜的一种误解。很薄但缺乏韧性的膜表明面筋未强化到位,脆弱易破,在发酵过程中不能有效包裹气体,导致面包组织粗糙。
解决方法是使用厨师机以高速大力搅拌十几秒,或在工作台上摔打面团几十下,以强化面筋。
总结来说,合格的手套膜应该是可以轻易撑开,薄到看到指纹的程度,用手抵膜时不易破,具有良好的韧性。
㈡ 面团揉不出膜能做面包吗
不是所有面包都需要手套膜。
面团在不同力度和时间的搅拌下,拉出的膜也不同,“手套膜”大概是较高的标准,所谓“手套膜”,它就是一种形象的叫法,指的是面团搅打到完全扩展阶段,它的特点是透明又光滑,不容易破裂和断开,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指上的纹路。
虽然经常把“手套膜”挂在嘴边,但严格地来说,只有吐司才需要把面团搅拌出手套膜,其他的面包则没那么高的要求,当然如果想要更细腻和绵软的口感,揉出手套膜也是可以的。
做面包揉出手套膜的好处:
“手套膜”是烘焙爱好者制作面包时,将高筋面团揉到可以套在手上类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种状态,俗称手套膜。面团揉到手套膜对提升面包口感有如下优点:
1、手套膜意味着高筋面团已经揉到较佳的出筋状态。
2、高筋面团揉成手套膜后,烤制的面包,特别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面包的组织会很细腻,可以达到“拉丝”状态。
3、手套膜也是检验烘焙者对面粉、黄油、水、盐、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发酵时间、面粉好坏的检验,太油或者面粉不对,都会影响手套膜的出筋状态,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达到手套膜。
反之做面包如果揉不出手套膜也就不是面包的灵魂所在了。
面包揉出膜的注意事项:
第一、水分的多少将影响面团的软硬,如果水分少了面筋就会特别脆弱容易断,水分多了也会照成面筋容易断裂。
第二、面粉:面粉不能长期囤放,面粉放久了筋度会随着时间降低。当用着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器材同样的时间会发现面筋已经断裂了。
第三、后油法:黄油会阻断面筋的形成,所以要等面筋形成一定的扩展阶段后,再加入黄油这时揉面更容易形成手套膜。
第四、拉膜:拉膜不能急要从四周慢慢撑开,不是在中间往外拉,不然是拉不出手套膜的。我用过4种面粉筋度都不一样,出膜时间也不一样。用同一台面包机同样的配方时间较短的是23分钟较长的45分钟。
面包揉出膜的具体做法:
准备材料:
厨房用的电子秤一个、牛奶一盒、一包酵母(视频中开始错拿成了甜酒曲)、鸡蛋、面粉、白砂糖。馅料:香蕉、菠萝、罐头装的黄桃、椰果、红豆、火腿肠、葡萄干、果冻。
制作步骤:
1、先在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容器里面加入300克的面粉,再加入30克的白砂糖,再加入2克的干酵母,加入两个鸡蛋,然后用筷子搅拌面粉,是面粉变成均匀的絮状,然后再边加牛奶边搅拌,当容器里的面粉快要变成面团的时候拿出面团,放在砧板上开始揉面,直至面团光滑出现手套膜,若中途比较粘手,可以在手上涂抹少量的植物油。
2、待面团醒发至两倍大,先在砧板上均匀的涂抹植物油,然后拿出面团放在砧板上轻轻的揉,让面团变得光滑。
3、开始制作,面团分为两半。一般的面团用来制作烤的面包,一半用蒸锅蒸制。拿出一半的面团,用刀切成均匀的小剂子,把小剂子揉成规整的小面团。然后用小捏一下,把准备的馅料包进去,就像包小包子一样,包好的小面包,整齐的码在涂了植物油的盘子里二次发酵20分钟左右,冷水上锅,先不要盖锅盖,进行三次发酵,待水开后,盖上锅盖,蒸制40分钟左右,做的面包越大蒸的时间就要相应增加。
4、准备烤制的小面包。做法和第④步骤相似。
5、开始烤制
6、试吃
总结:用蒸锅蒸出来的小面包吃起来更加酥软,比较适合小朋友、老人以及牙口不好的人食用。用电饼铛烤制的小面包,死起来比较干爽脆甜。这八种馅料里面香肠的是较好吃,第二好吃是葡萄干,第三好菠萝(酸酸甜甜会让你有恋爱的感觉)。
㈢ 面包手揉15-20 分钟,中途醒发 30 分钟不出手套膜是什么原因呢
面包手揉15-20分钟,中途醒发30分钟不出手套膜的原因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手套膜。手套膜是指将面团揉至表面光滑、有弹性,能够拉出薄膜,且薄膜能够轻易地从面团上剥离下来的现象。这种现象通常出现在面包制作过程中的第一次或第二次揉面阶段。
面团的水分含量:面团的水分含量对手套膜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面团的水分含量过低,会导致面团过于干燥,难以形成薄膜;反之,如果水分含量过高,面团会变得过于湿润,同样难以形成薄膜。因此,在制作面包时,需要根据面粉的种类和吸水性来调整水分含量,以确保面团的水分含量适中。
揉面技巧:揉面技巧也是影响手套膜形成的重要因素。在揉面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的手法和力度,使面团充分混合均匀,同时避免过度揉搓导致面团筋性破坏。此外,揉面的时间也会影响手套膜的形成。一般来说,揉面时间越长,面团筋性越好,越容易形成手套膜。但是,过长的揉面时间会导致面团筋性过强,影响面包的口感。因此,需要根据面团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揉面时间。
醒发条件:醒发条件对手套膜的形成也有一定影响。醒发是指在揉面完成后,将面团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的过程。如果醒发条件不当,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足等,都可能导致面团发酵不充分,从而影响手套膜的形成。因此,在制作面包时,需要根据面团的特性和环境条件来调整醒发条件。
面粉品质:面粉的品质也是影响手套膜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种类的面粉具有不同的筋性和吸水性,因此在使用面粉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面粉。如果面粉品质不佳,如筋性不足或吸水性差等,都可能导致手套膜的形成困难。
综上所述,面包手揉15-20分钟,中途醒发30分钟不出手套膜的原因可能涉及面团的水分含量、揉面技巧、醒发条件和面粉品质等多个方面。在制作面包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能够顺利地形成手套膜。
㈣ 面团怎么揉出手套膜
做面包的过程中,遇到较多的问题就是手套膜,这一步难倒了很多人,像制作吐司、小餐包、甜甜圈、可颂等这些需要用到高筋面粉的西式糕点,面团都需要多多搅拌,直到面团拉开可以出现薄膜,只是所需的状态略有不同。
一般面粉能拉开膜,说明筋性很好,而面粉起筋的程度主要跟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关,小麦粉在加水之后,它的蛋白质在搅拌下能形细致、充满弹性的结构,所以面粉能拉出膜,跟面粉的蛋白质含量有关,在高、中、低筋三种面粉中,高筋面粉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较容易拉出膜。
如果没有揉到位,面团拉不出膜,即使面团发酵成功,烤出来的面包吃起来就像馒头,口感不蓬松也不细腻,没有面包独特的口感,也不能拉丝,这就是面团需要搅拌的原因。
面团怎么揉出膜:
1、后油法:后油法指的是黄油不要一开始就加,等面团揉好,醒面一段时间,等面筋形成后,再把黄油加进去开始搅拌,这样更容易出膜,这是因为黄油会阻断面筋的形成。
2、后酵母法:后酵母法指的是和面时,酵母和黄油先不要添加,其他食材混合揉好面团,盖好放入冰箱冷藏醒发,较好是放置一晚,这样面筋形成,再把酵母用少量水融化后揉进面团中,黄油也加进去,一起揉搓,更容易出膜。
3、搅拌的手法:想要轻松揉出手套膜,当然较好有厨师机,如果没有厨师机,手工揉就比较费力,可以像搓衣服一样,一只手按压一端的面团,另一只手把面团反复往前搓,如果面团粘案板上,可以用刮刀整型,等面团不那么粘手了,可以时不时摔打面团,后继续揉搓出膜。
手工揉面是非常费力的,较好找一个力气比较大的人来揉,因为在揉面团的过程中,面团因为反复摩擦,温度会升高,面团可能在这过程中已经发酵起来了,也不容易出膜,较好的方法是大力、短时间出膜。
面团揉出膜要多久:
一般至少需要半小时左右。
1、揉面的方法要正确,类似于平时在搓衣板去洗衣服的一个手法,按住面团的一端,想洗衣服一样在案板上搓面团,要用巧劲
2、面团一开始是硬的,揉一会你会发现越来越粘手,不仅粘手还黏案板,黏在上面掉不下来的那种,没关系准备一个刮板,黏在案板上给他刮下来,重新揉,手法不要变,坚持揉10分钟左右情况会稍微好点
3、这时候拿起面团捏住一端,在案板上摔打,摔打几下你会发现面不怎么黏了
4、就这样揉一会摔打几次,大概持续20分钟,你会发现面团不粘手了,变得很有弹性
5、再接着揉几分钟,手套膜就出来了
6、这就是一整套揉手套膜的一个过程,大概估算一下有半个小时的时间
7、用手揉还是很累人的,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机器揉面
手工揉面技巧:
1、面粉的选择很重要,做面包首先要用高筋面粉或做面包的专用面粉。
2、揉面的过程中,要把面团尽可能的抻长,如果面团水分过少,是不容易拉抻的,所以这里的技巧是要掌握好面团的水分。
3、和面前加入适量的盐,有助于面筋更早形成。
4、揉出了面筋后就可以加入黄油了,先慢慢揉,重复折叠面团,也可以适当摔打面团直到面团光滑不沾手。
正常情况这几个步骤做完10来分钟左右,可以尝试着用手掌撑膜,如果撑膜效果不佳,可以继续揉面,摔打,直至成膜。
㈤ 揉不出手套膜的原因是什么
1、用的低筋面粉
用高筋面粉才能揉出膜。面粉本身就是一个影响面团出膜的重要因素,制作面包当然最好选择高筋面粉(蛋白质含量>13%),而且不同的牌子,筋性也有差别,选购面粉时需注意,而且面粉最好买新鲜的,放置太久的面粉,进行会降低。
2、配料问题
和面没有添加任何配料。和面时根据配方加入鸡蛋或者食盐,既可以丰富口感,又可以增加面粉的筋性,让出膜更容易。
3、含水量和含油量不合适
配方的含水量对出膜有很大的影响,一般只做面包的面团湿度在60%~70%之间,比较容易出膜,这种状态下的面团有些粘手,但是面团能拿得起来,如果湿度略微增加,就更容易出膜,但缺点是难以操作,会特别粘手。
含油量指的是黄油、淡奶油等的加入,油脂会对面团出膜有影响,按照原来的方子,油量减少或者过多,都会影响出膜。
4、搅拌力度太小
一般,搅拌力度越大,面筋形成越快,这就是和面需要厨师机的原因,如果是手工揉面,当然也力度更大更容易出膜。
面粉揉出手套膜一般建议用高筋面粉。
国标中,面粉按湿面筋含量分为: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做面包等烘焙类产品一般用高筋粉,做可颂类产品一般用高筋偏中筋面粉,纯中筋粉或者低筋粉不适合做烘焙类产品。
面粉的筋度强弱取决于面粉中-S-H-转化成 -S-S-键的数量,数量越多,面粉筋力越强,面团弹性越大,延伸性也会相对好。
㈥ 家里做面包怎么和出薄膜我怎么做成馒头了
面包,颜色诱人,味道香甜,膨松暄软又拉丝,吃起来有嚼头,越嚼越香,是大家很喜欢的一种副食类点心,既可以当作零食,更可以当作早餐来食用,自己在家做,无添加吃起来安全又放心。相信这段时间,大家也肯定掌握了不少这方面的厨艺,当然也体会到,想要做出好吃的面包,特别是柔软又拉丝,口感口味俱佳的面包,那可是要费一番功夫的,否则一不小心,做出来的口感就感觉像馒头了。
(3)和好的面团要先饧20分钟再揉,给它一个面筋自然形成的过程,然后再充分揉面,揉至出膜,面团只有揉出手套膜,烤出的面包效果才好,我以上也分享了三种把面团揉出膜的方法,大家可参考一下。
(4)揉好的面团要充分饧发至两倍大,排气后再做成生胚,而且做好的生胚也要进行二次饧发后再烤,这样做出的面包才会膨松暄软,组织细腻均匀,拉丝有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