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焊工应具备什么安全防护用品
电焊工应具备的安全防护用品如下:
1、电焊专用的防护工作服、手套和皮鞋。
2、焊工作业时必须穿绝缘鞋、戴专用绝缘手套。
3、焊接时,焊工及周围其他人员应配戴防尘毒口罩,减少烟尘吸入体内。
4、焊接时焊工及周围作业人员应穿戴好劳保用品。禁止不戴电焊面罩、不戴有色睛镜直接观察电弧光;尽可能减少皮肤外露,夏天禁止穿短裤和短褂从事电焊作业;有条件的可对外露的皮肤涂抹紫外线防护膏。
温馨提示: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焊工的防护设备都是不一致的,要区别对待。
(1)防尘口罩手套怎么做扩展阅读:
安全操作规程:
1.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发给许可证后,持证上岗操作。操作人员应遵守《气瓶保管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徒工必须在持证作业人员的监护和指导下才准进行操作。
2.焊接场地禁止放易燃易爆物品,应备有消防器材,保证足够的照明和良好的通风。
3.在操作场地10米内,不应储存油类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包括有易燃易爆气体产生的器皿管线)。临时工地若有此类物品,而又必须在此作业时,应通知消防部门和技安部门审批同意,并在现场监护的情况下,采取临时性安全措施后方可进行操作。
4.工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好防护镜或面罩。仰面焊接时应扣紧衣领,扎紧袖口,戴好防火帽。
5.在缺氧危险作业场所及有易燃、易爆、挥放物气体的环境,设备、容器应经事先置换、通风,并经检测合格。
6.对压力容器、密封容器、爆料容器、管道的焊接,必须事先泄压、敞开,置换清洗除掉有害物质后再施焊。潮湿环境,容器内作业还应采取相应电气隔离或绝缘等措施,并设人监护。
7.在焊接、切割密闭空心工件时,必须留有出气孔。在容器内焊接,外面必须设人监护,并有良好通风措施,照明电压应采用12伏。禁止在已做油漆或喷涂过塑料的容器内焊接。
8.电焊机接零(地)线及电焊工作回路不准搭在易燃、易爆的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和机床设备上。工作回路线应绝缘良好,机壳接地必须符合安全规定。一次回路应独立或隔离。
9.电焊机的屏护装置必须完好(包括一次侧、二次侧接线),电焊钳把与导线连接处不得裸露。二次侧接头应牢固,焊接回路线接头不宜超过三个。
10.下雨天不准露天下电焊,在潮湿地带工作时,应站在铺有绝缘物品的地方并穿好绝缘鞋。
11.移动式电焊机从电力网上接线或拆线,以及接地、更换熔丝等工作,均由电工进行。
12.推闸刀开关时身体要偏斜些,要一次推足,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要先关闭电焊机,才能拉断电源开关。
13.移动电焊机位置时,须先停机断电;焊接中突然停电,应立即关好电焊机。注意焊接电缆接头移动后应进行检查,保证牢固可靠。
14.焊接有色金属器件时,应加强通风排毒,必要时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修理机械设备时,应将其保护零(地)线暂时拆开,焊完后再行连结。
15.焊机启动后,焊工的手和身体不应随便接触二次回路导体,如焊钳或焊枪的带电部位、工作台、所焊工件等 。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使操作者自身成为焊接回路的一部分。
16.换焊条时应戴好手套,身体不要靠在铁板或其它导电物件上。敲渣子时应戴上防护眼镜。
17.工作场地必须设置灭火器材。工作完毕后,先切断设备控制电源,最后切断总电源及关闭气源开关和水源,清扫工作场地。
焊接方法根据焊接时加热和加压情况的不同,通常分熔焊、压焊和钎焊三类。
熔焊是在焊接过程中将焊件接缝处金属加热到熔化状态,一般不加压力而完成焊接的方法。熔焊时,热源将焊件接缝处的金属和必要时添加的填充金属迅速熔化形成熔池,熔池随热源的移动而延伸,冷却后形成焊缝。
利用电能的熔焊,根据电加热的方法不同,分为电弧焊、电渣焊、电子束焊和激光焊几种。熔焊的适用面很广,在各种焊接方法中用得最普遍,尤其是其中的电弧焊。
压焊是在加压条件下(加热或不加热)使焊件接缝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在压焊过程中一般不加填充金属。压焊根据焊接机理的不同可分为电阻焊、高频焊、扩散焊、摩擦焊、超声波焊等。
其中以电阻焊应用最广。多数压焊方法没有熔化过程,没有像熔焊那样有有益合金元素烧损和有害元素浸入焊缝的问题。但压焊的施焊条件苛刻,适用面较窄。
钎焊是用熔点比焊件低的材料(钎料)熔化后粘连焊件,冷却后使焊件接缝连接在一起的焊接方法。
Ⅱ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一时难以找专门的防护器材,就需要利用身边常用的物料来制作简易防护器材,佩戴好个人防护器材,将最大限度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以下是关于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内容分享。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1
(一)浸碱防毒口罩。把普通毛巾迭成12层,将上端两角折回,按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缝上一块铝片,加上带子,制成口罩。也可用纱布折迭30-40层制成,使用前,浸于碱性溶液。
戴上后用手捏压铝片,使之与鼻颊密合。使用时要经常使口罩保持湿润,也可事先配好碱水,装在小瓶内以备使用,用后洗净、晾干,以备再用。浸碱防毒口罩对防沙林、路易氏气、氢氰酸等毒剂蒸汽效果较好。但对毒烟、毒雾防护效果较差,使用时最好在外面加上毛巾或棉花。
(二)装料防毒口罩。用纱布或毛布制成口罩,内装3厘米厚的活性炭和黏土(不能用沙土)各半,搅拌均匀,制成大米粒大小的颗粒,晾干即可。制成的装料口罩或石灰土颗粒,应放在塑料袋内密封保管。
简易防毒眼镜的制作
自制简易防毒眼镜的制作方法是:用粗铁丝做两个圈,在圈上缠上棉花,使其与眼眶四周紧密贴合,用玻璃片或透明塑料做镜片,并用胶布粘于镜框上,再缝上系带即可备用。也可用普通风镜改制或用透明塑料袋开个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
简易皮肤防护器材的制作
制作简易皮肤防护器材尽量要用隔绝材料,包扎时要注意密合并便于解脱。例如,为保护手部皮肤免遭放射性灰尘和毒剂的伤害,橡胶手套、皮手套和棉手套等都可使用,但医用手套和塑料薄膜手套则不宜使用。脚部防护可用劳保靴套、胶鞋和长筒雨鞋,必要时可用布块、塑料布等耐磨柔性材料做成简易绑腿”进行下肢防护,也能收到一定效果。
风雨衣、皮茄克、防尘服或塑料服、帆布、毯子、大衣、被子、雨伞等在紧急情况下均可用来保护身体,帽子、围巾对头部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注:使用简易防护器材时要尽量减少暴露皮肤,捆绑牢固,便于解脱,通过染毒地域时间尽可能短,使用后要焚烧或掩埋。解脱时防止二次染毒。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2
什么是个人防护器材?
它是保护人员免受战争、灾害、事故等各种杀伤因素直接伤害的器材,主要是对呼吸道、眼镜、皮肤进行防护,分为制式和简易两大类。
制式防护器材
制式防护器材共分为两类:呼吸道防护器材及皮肤防护器材。
呼吸道防护器材
构造、性能
以过滤式防毒面具为主,用于保护人员呼吸器官、眼睛及面部免受毒剂、生物战剂和放射性物质的伤害,主要由面罩、滤毒罐和面具袋组成。
使用
选配面具:面具的面罩分为大、中、小三个号码或者1、2、3、4、5五个号码两种,需依据头型大小和佩戴后松紧程度来确定合适的号码。
外观检查及灭菌试戴:对面具各部件进行外观检查,查看是否有损坏,并将面具擦干净,用卫生酒精灭菌,再调整头带直至试戴基本合适为止。
气密检查:用手堵住面具进气口,用力吸气,若感到憋气则说明气密性好,否则应按进气路线排查漏气部位。
佩戴面具:迅速闭眼,屏住呼吸,双手配合将下头带与面罩之间形成的戴脱孔撑开,同时下颏稍向前伸出,用面罩先套住下颏,接着双手向上向后迅速移动,将面罩戴好。深呼一口气,再睁眼,恢复正常呼吸。
面具正确佩戴的标准是:眼窗中心位于两眼正前偏下,头带垫位于头的后上方,头部压力适中。
皮肤防护器材
构造、性能
主要是隔绝式皮肤防护器材,分为全身防护和局部防护两种,隔绝连身式防毒衣在毒剂滴液直接与防毒衣接触的情况下使用,对芥子气有几小时的有效防护。
使用
选好合适的防毒衣,当听到化学武器袭击报警时,完成呼吸道防护后,立即进行全身防护。
动作要领如下:
打开防毒衣袋,取出防毒衣。撑开防毒衣的颈口、胸襟,两腿伸进裤内,穿好上衣,卷起外袖,并将拇指插入套环,系好鞋带、腰带。行动中尽量减少直接接触毒剂液滴。脱防毒衣时,要避免未染毒部位与染毒部位接触。
简易防护器材
简易防护器材指遭到化学毒剂袭击后,在无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防护器材。主要有呼吸道防护、眼防护和皮肤防护等方面的简易器材。
毛巾可做成口罩,将被子或大衣淋湿后披在身上可作为防火逃生使用。
用浸碱液纱布做成防毒口罩,配以风镜、安全帽、带罩头雨衣、雨靴、防酸手套,可做成全套防毒服,穿着它可通过染毒区。
穿厚工作服,用纱布口罩、塑料袋防护头部,用手套、长筒靴或在胶鞋外缠上塑料布防护四肢,能通过染毒区。
小海卫
接下来,小海卫将为大家展示部分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步骤,大家可以一起来动动手哦~
纱布棉花口罩
材料:纱布、棉花、针线、剪刀
方法:
◆取长100厘米,宽50厘米的纱布,在中间铺上一层30*20厘米、厚2厘米的棉花。
◆将纱布上下两边向内折叠盖住棉花,然后从纱布左右两端剪出30厘米左右的开口,形成头带,必要时可缝好固定。
◆将纱布棉花口罩与防毒眼镜或透明塑料薄膜头罩配合使用,就能起到一定防毒作用。
棉花防毒眼镜
材料:铁丝、透明塑料薄膜、胶纸、棉花、布条、剪刀、针线等。
方法:
◆用粗铁丝做两个圈,在圈上缠上棉花,使其与眼眶四周紧密贴合,用玻璃片或透明塑料做镜片,并用胶布粘于镜框上,再缝上系带即可备用。
◆也可用普通风镜改制或用透明塑料袋开个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
简易防毒面具
材料:铁皮筒(或易拉罐、空矿泉水瓶)、铁沙网、铁丝、纱布、棉花、木糠、石灰粒或活性碳颗粒、橡胶膜片、胶纸、布条、透明薄膜、松紧带。
方法:
◆选用一个内径为6~8厘米铁皮筒或塑胶罐作为外壳,在底部均匀地凿出约10个1毫米左右的进气孔,在贴近下颌的罐壁上开一个直径为5毫米的呼气孔,用来安装呼气活门。呼气活门可用弹性较好的橡胶片制成。
◆检查气密性后,在铁皮筒的内壁涂上一层胶浆,然后按图上顺序装料,一般装入5厘米(压实)厚度的木糠和3厘米厚的'滤毒石灰土粒或活性碳颗粒,即成滤毒罐。
◆用铁丝结合自己的口鼻形状制作一个铁丝环,用纱布缠绕增强舒适性,再在鼻翼及嘴角位置各系上一根松紧带,然后用透明塑薄膜将滤毒罐与铁丝环用胶纸密封连接起来,即成简易防毒面具。
◆将滤毒罐与透明塑料薄膜头罩配合使用,防毒效果较好。
简易防护器材的制作3
简易个人防护器材
指遭到化学毒剂袭击在无制式防护器材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制作而成的各种形式的防护器材。 主要有呼吸道防护、眼防护和皮肤防护等方面的简易器材。
1、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
主要包括浸渍口罩、装料口罩和简易滤毒罐(装料防毒筒)等。
1. 浸渍口罩。用纱布30-40层或毛巾10~20层将上端两角折回,按自己的脸型缝成鼻垫或缝上块铝片,加上带子,制成口罩。使用前,浸于碱性溶液中,如5%碱水、石灰水和草木灰水等,拧干后即成浸渍口罩。
2.装料口罩。用毛巾纱布、旧布做成比普通口罩稍大的装料口罩,然后装填或包装一层滤毒材料,如3~4厘米厚的活性炭或石灰土颗粒。
3.简易滤毒罐。可用内径和高各为8~10厘米的硬纸筒、罐头盒或竹筒做成罐体,罐底钻有许多小孔,罐上端用棉花、纱布等柔软材料固定,以保证罐体与口鼻密合。罐内装5厘米厚的锯末(粒度为0.6~1.2毫米)和3厘米厚的生石灰与黏土(1:1)混合的石灰土颗粒(粒度为0.6-1.2毫米)。
2、简易眼防护器材
可利用普通风镜,将空隙用胶布或石蜡密封即成;或用透明塑料袋开个口,把防毒口罩缝在口上,使用时套在头上,扎紧即可。如果没有风镜,也可用玻璃纸或透明塑料薄膜制成防护眼镜,均可保护眼睛免受毒剂损伤。
3、简易皮肤防护器材
可利用雨衣、塑料布、帆布、油布、大斗笠和棉大衣等遮盖身体,防止毒剂液滴落到身上,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当人员通过染毒区时,可利用长筒雨靴、皮鞋、胶鞋和油布等保护下肢免受毒剂损伤;也可用塑料布、帆布、麻袋片、稻草、竹叶、茅草、竹笋皮和芭蕉叶等材料包扎脚和小腿部,这些简易下肢防护器材对持久性毒剂有一定的防护效能。
使用简易个人防护器材时要尽量减少暴露皮肤,捆绑牢固,便于解脱,通过染毒地域时间尽可能短,使用后要焚烧或掩埋,解脱时防止二次染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