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工作必须带手套
手套主要的作用有几个,
第1个就是为了防止病菌的传播,
第2个就是为了安全,
第3个就是一种正规场合显示隆重正式。
很多工作是必须带手套的,
比如餐饮业的服务员从厨师到上菜的服务员配菜工,
都必须携带手套,
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病菌。
做手术的医生护士也必须携带口罩。
口罩他以及无菌服
同样也是为了制止细菌。
电焊工,钱的手套是为了防止伤害。
还有一些正规场合必须带手套。
❷ 现在新疆的皮革业,纺织业怎么样
继新疆过去很有名的建华皮革厂、伊犁皮革厂、卡子湾皮革厂等企业于今年先后纷纷破产后,近日新疆最大的阿山皮革集团公司也传出了申请破产重组的消息。据自治区皮革协会秘书长介绍,阿山集团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毛革、牛革、羊革及制品三条生产线,其中包括引进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及关键设备,具有年加工110万张牛羊皮革,10万件皮革、毛革服装,10万双皮靴鞋,10万副皮革手套和10万只真皮箱包的综合生产能力,可现在这些设备大都闲置,许多技术人员和高级工程师也都纷纷跳槽加盟到了内地来疆办厂的民营企业中。
新疆皮革业,曾经是全国轻工行业的佼佼者。据自治区皮革协会秘书长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新疆皮革生产厂家大小有181家。1988年鼎盛时新疆皮革行业产值达3.6亿元,皮衣产量40多万件,利税1057万元,产品多次被评为优等品,曾出口到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创汇100多万美元。
曾几何时,其衰弱程度令人吃惊,据自治区统计局2000年统计数字显示:按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皮革制品及制造业企业数量为3个,亏损企业2个,工业总产值38.9万元,出口交货值0元,利润总额为-304.9万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05.3万元。
这一巨大变化的落差,是由于新疆皮革原料枯竭了吗?非也!作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的新疆,没有原料,哪里来的昔日辉煌?至今新疆每年还可供牛皮110万张,羊皮1500万张以上,并且从沿边国家也可进口原皮,但是这些原料经初加工后被源源不断地运到浙江海宁、河北辛集、河南郑州、广东、福建、四川等地。
那么,是新疆没有市场吗?非也!到乌市各大商贸城去瞧瞧,皮衣、皮鞋、箱包摊位能占到三分之一强,边疆宾馆成为旅游购物、出口皮鞋、皮衣的集散地,仅巴克图一个口岸,今年前5个月就出口皮鞋48吨,59232双,价值25万美元。据乌市皮衣市场一经营者介绍,做得好的批发商1年可批零销售2万件皮制品,但令新疆人遗憾的是,卖出去的大多不是本地的产品,在新疆销售和出口的皮鞋和皮衣90%以上是内地生产的。难道地产皮衣市场上一点都没有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曾红极一时的阿山牌皮衣,在新疆市场上也有销售,但都在大幅度降价;地产的皮衣、皮马甲,其款式、做工与内地一些厂家生产的产品无法比拟,仅以新疆"瑶池"的女式皮马甲为例,款式还是1996年以前曾经流行的,而一些内地厂家加工出来的皮马甲已时装化,小竖领、仿水钻的拉链、唐装式的偏襟无一透着时尚。
和新疆皮革企业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内地来的民营企业,近年来在新疆经营得却很红火,仅去年他们就从霍尔果斯和阿拉山口岸进口了600万张牛皮、800万张羊皮,进行湿加工生产后将半成品源源不断地运往内地进行精加工后再运往新疆市场或出口到中亚五国。
有位业内人士说,欧亚大陆桥的开通使新疆成为进入中亚、俄罗斯乃至欧洲的桥头堡,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已经有内地人及台商关注这一市场。据新疆皮革协会秘书长介绍,国家动植物检疫局2000年13号文件规定,所有进口皮张必须在口岸100公里以内加工后方可运出。自该文件实施以来,现已有内地企业在口岸沿线投资新建、改建二三十家皮革加工企业。今年初,浙江卡森实业股份公司与霍尔果斯口岸管委会达成意向,拟以其控股子公司白银卡森皮革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在该口岸征地后建立霍尔果斯皮革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皮革、皮毛加工制造,一期工程总投资2000万元人民币。
从这些差距可以看出,新疆的皮革业败在了产品的创新上,败在了没有自己的优势品牌上,败在了产品质量上。据了解,加入WTO后,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所进口的皮革张幅大、质量好,到岸价格1平方尺8元左右,而新疆的却卖到9元至10元;人家的皮革张幅最大的80多平方尺,好下料,而机关报疆的皮革最大的才30多平方尺。另外,新疆的制革从原皮投进到加工成革要一个月,而内地生产厂家只要8天。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款式不新颖,质量不好内地,价格又高,所有这些都制约了新疆皮革业的发展。除此以外,国有皮革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的政企不分现象,体制上的弊端及国有企业社会化,退休人员多、负担重,管理滞后,上述这些怎么能与内地民营企业灵活的市场机制相抗衡呢?当内地的皮革产品以价谦物美的新款式打入新疆市场后,新疆的皮革业也只有面临补淘汰的命运。所幸的是,近年来新疆皮革工业协会也提出新疆皮革要"二次创业",实施名牌战略,继续贯彻"制革集中、制品分散"的发展方针,重点发展中、高档绵羊服装革,毛革一体及服装,逐步启动牛革生产;建立和完善两个专业市场,即以乌市大西门为中心和皮革制品专业市场和以卡子湾为中心的皮革生产原料、配件及化工材料专业市场。逐步在有条件的地区,加工环保力度,建立"皮革工业园区",集中进行皮革的湿加工生产,集中进行皮革污水处理。相信经过一番企业资产重组后,新疆的皮革业将会重新走向辉煌。
中国纺织品有惊人的增长潜力,却因为欧美的“特保”措施被限死在8%~12.5%的“框框”内,企业对配额的争夺必将极其惨烈。中国从来没有离大规模贸易战如此之近,作为棉花生产大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的纺织企业如何面对“特保”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这种影响是否会最终波及到棉农?
棉价“涨”声响起
“特保”风波似乎一点也没有影响到棉农马晓琴对今年棉价的乐观。
去年,马晓琴种了50亩棉花,没卖出好价。今年她只种了30亩。在田间地头,她给记者算了一笔细账:“今年每亩地承包费平均在200元左右;每亩种子要花费25元;尿素等化肥平均一亩地150元;一年浇水5次,每亩需75元;摘花费平均一亩要150元,再加上翻地、播种、打药等费用,一亩地的主要成本大约是650元。”
“今年棉价已经到了5元钱,种得少,听说还要涨呢。”马晓琴说,“按5元钱算,一亩平均220公斤籽棉,毛利是1100元,去掉成本,一亩能赚个三四百元。”
“去年棉价跌了,就不敢种了,要不然今年就多种一些。”乐观之余,马晓琴有一点无奈。
佃坝乡乡长庄鉴分析说:“今年石油价格涨了,必然引起化纤涨价,化纤涨,棉花也会跟着涨。”
庄乡长说,今年农资涨得太快,摘花费从以前每公斤0.6元涨到0.71元,劳动力紧缺时要涨到1元至1.5元。想用机器摘花,可一台机器就要花80万元到100万元,还要棉花长势均匀,吐絮均匀,必要时还要进行化学催熟,以保证作业一次结束。目前来说还不现实。
与佃坝乡签订棉花订单的昌吉市银洋棉麻公司总经理认为,虽然“特保”风波会对棉价有影响,但今年的棉价依然看涨:“虽然实行了配额,但总量还是递增的,中国纺织品出口地也不光是欧美,因此,生产总量肯定是增加的,配额只是限制了增长幅度的变化。”
银洋棉麻公司给棉农的保底价是4.5元~5元,对此,该总经理解释说:“今年6月1日以来,期货引领现货市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期货市场。现在市场上的棉价已经达到了5元。虽然农产品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自然灾害等,但大家对今年棉价的期望值很高。不管怎么说,国际市场棉价在暴涨,中国作为最大的棉花消费国,自己的棉花不够用,还需进口棉花,需求增长是肯定的。”
万达期货乌鲁木齐营业部市场总监王原素也摆出了棉价上涨的理由:“现在比3月到5月份的时候好,最起码贸易环境稳定了,需求进入了数量增长的良性循环,前一段时间,贸易环境不明朗,很多企业签不上单,不敢买棉花,工厂不能停工,产品卖不出去只好积压,那时棉价也低。从供需状况来看,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减少,需求增加,肯定会拉动棉价上涨。”
据了解,新疆上年度棉花平均收购价格为每担538元,2005年~2006年度新疆棉花平均收购价格预计在每担550元至600元,每吨预计比去年同期上涨1500元左右。
据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尽管纺织品贸易争端当前无明确结果,但是纺织品出口将仍趋于增长,棉花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新年度新疆棉花平均收购价格是根据目前国内外棉花市场供求情况预计的。由于全国棉纺行业投资增速显着,石油涨价影响纺织用化纤价格上扬,相对用棉比例增加等原因,棉花消费量将达到867万吨左右,同时还要保持130万吨的库存,全国棉花缺口200万吨,需要从国外进口。
守着棉花堆纺织企业举步维艰
新疆是世界和中国最大的手摘细绒棉和中国惟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新疆棉花生产量占全国的1/3,占全国商品棉交易量的60%和出口贸易量的100%,新疆每年度80%的棉花生产量均需通过国内外市场销售;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国内销售量、出口量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
具有如此明显的资源优势,然而,新疆的纺织企业却守着棉花堆举步维艰。2004年,全国纺织行业赢利443亿元,新疆却亏损了4.8亿元。
在谈到“特保”风波对新疆棉纺企业的影响时,自治区外经贸厅贸管处何晓云处长直言不讳地说:“没有什么影响。新疆纺织品出口不多,许多棉纺企业几近瘫痪。在新疆纺织品出口贸易中,边境贸易方式出口的纺织品占全部纺织品出口的九成左右,不受配额限制;新疆自产纺织品多以棉布、棉纱等初级产品为主,制成品主要在内地采购出口。”
原纺织部副部长、中国纺织协会杜钰洲会长总结说,新疆纺织企业的困局主要来自两大问题:第一,棉花问题。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猛增,纺织企业却发展缓慢,奇怪的是,很多新疆纺织企业购买棉花比内地企业还贵。由于新疆棉花大部分出疆销售,内地采购量大,自然价位低。更重要的因素是,内地企业对棉花可选择的余地多,国产或者进口的都可以;新疆棉花进口几乎没有配额,首先采购渠道单一,新疆棉企普遍亏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如果不是政府指令性调棉,价位高,棉麻公司还不想卖,为什么?怕钱收不回来。
第二个方面是体制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纺织企业是高度竞争行业,过去的老国企根本无力应对。现在,国内改制的纺织企业占到90%,国营的不到10%,而新疆国营纺织企业还占到70%~80%。如果体制理顺了,企业用工问题就能解决。新疆纺织企业用工效率低,养闲人,内地每万锭用工在60~70人以下,最低可达30多人;新疆平均要200人左右,差距太大。
内忧比外患更可怕
“新疆纺织业内忧比外患更可怕。”这是新疆纺织企业的共识。
虽然新疆是棉花大区,但新疆纺织企业现在总的工业增加值才15亿元,只占全国的0.3%,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10年前,新疆纺织企业在全国可以排到前10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冲击可能也是一件好事,受到冲击,成为新疆纺织企业自省的由头。
新疆纺织行业办公室规划处范志宏处长说,“新疆纺织企业虽然大都生产上游产品,但是还要拿到内地去营销,如果内地客户面临停产,肯定可选择的销售面就窄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快产业升级。”
“新疆纺织企业劣势明显,”范志宏处长说,“首先,纺织品种单一,高附加值的产品少,都是‘大路货’;其次,新疆纺织企业的单一原料结构也是一个制约因素。在内地发达地区,棉花的替代产品———新型纤维在棉价的上下波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新疆纺织企业的产品研发少,成为很大的缺陷;内地纺织企业产业链已形成一条龙,内部高度集中,紧密相连,新疆却是单纯的纺织厂跟人家竞争,单一的纱制品卖给下游企业。”
“跟内地产业链对接,是新疆纺织企业的惟一出路。”范志宏处长肯定地说。
然而,无论企业改制还是产业升级,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纺织企业属于高能耗、高投入、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只一个“高投入”就难坏了许多企业。
谁都知道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纺织企业要想保证质量稳定,最大的前提就是装备稳定和配棉等级稳定,没有大的棉花储备,现吃棉花,吃了这顿没下顿,肯定难以做到。但要想收购棉花,1万吨棉花就要1亿元资金,这样动辄就要几个亿,没有资金实力根本吃不消。
曾经是南北疆最好的纺织企业“昌棉”和“库棉”就因为在改制中的收购、运作问题导致资金链断裂,恰逢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银根紧缩,企业停滞不前。
新疆天山纺织面对国家政策调整,不想犯与“昌棉”类似的错误,改制出新招,一方面增资扩股,另一方面积极与下游客户洽谈,争取与内地产业链对接。目前,该企业总体情况不错,总生产能力达到了20万锭,棉花库存可以“吃”到新花上市,正开足马力生产。
不久前,经原乌鲁木齐“七纺”改制而成的新疆金纺股份有限公司谢绝了记者的采访,但新疆纺织行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新疆金纺”总规模全疆最大,现在也是包袱最大的企业,装备水平较低。而且,作为首府乌鲁木齐的纺织企业,走低端路线肯定是行不通的。纺织企业工作三班倒,环境较艰苦,没有高薪请不到高技术人才,要高薪就必须有高端产品,产业升级是外在压力,也是内在需求。
面对“特保”冲击波,新疆溢达纺织股份公司却有着少有的自信。作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由于企业产品档次高,并已与下游企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条,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特保”冲击对其影响不大,企业也未采取特别的措施。(刘冰李润文江红)
❸ 皮具的气味对身体有害吗
皮具的气味对人身体是有一定的危害。
皮具为用皮革制成的皮家具或皮工具,如皮沙发、皮椅、皮床、皮包、皮鞭、皮带、皮衣、皮裤衩、皮手套等皮革制品,它是皮革制品的总称。广义的皮具还包括皮衣、皮鞋等皮革制品。
其中皮具还包括很多,比如,本册,万用手册,经理包,公文包,箱包,钱包,钥匙包等各种皮具。皮具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包括广州花都区的狮岭,河北的白沟,以及浙江的平湖。
(3)去皮革厂工作戴什么样的手套扩展阅读
保养方法
正确的使用习惯:一件优质皮具,除了本身基本保养外,正确的使用习惯可提高其耐用程度。避免让皮袋与硬物发生碰撞、摩擦,以免将表面刮花、划破。皮袋避免放过重的东西,以免起皱纹和变形。
平常使用后,应用海绵或软布擦去尘,袋包边有缝隙位置,则可用尖头帽子擦除尘垢,然后放入纸团,防止皮包变形,并用塑料袋包好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最好再放上1-2颗樟脑丸,以防虫咬。定期使用同色系的鞋膏擦拭皮袋,使皮料保持光亮润泽,避免作用液体鞋油。
给皮具上鞋膏时,避免把鞋膏直接涂于皮面上,应先涂于软布或海绵。若皮袋弄湿了,应以干布吸干皮袋的水分,然后放在阴凉处,否则会出现爆裂现象。清洁皮包时切忌用水洗和接触化学溶剂。存放时使用防潮袋,可经常保持皮袋干爽;存放于通风清凉处,特别是湿了或受潮的皮袋,存放时可放少许防潮珠于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