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级防护应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三级防护穿戴: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戴面罩或将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具或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适用人群:
1、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观察或确诊病例进行样本采集人员。
2、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近距离治疗操作医务人员。
3、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穿法:
三级防护服一般是连体的防护服。
先坐在凳子上,穿上裤子,然后穿上防护靴或防护靴套;站起来,穿上防护服上衣,然后拉上拉链,并合上门襟;如果有面罩或口罩,先戴上面罩或口罩,最后戴上手套;脱防护服时,将穿防护服的顺序倒过来即可。
② 新冠二级防护标准要求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
(2)防护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阴务里)物 e-’II书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 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2)防护要求: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③ 新冠一级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级防护一般要穿上隔离,防护面具以及护目镜或者是带上防护鞋套等。三级防护一般必须带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时要带上乳胶手套,穿上防护衣以及防护面具等。这三级防护措施适用于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社区的诊所就需要实行一级防护措施,医院一般要实行二级防护措施,但是对于需要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那么就需要实行三级防护措施了。
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规范着装工作衣后:手卫生 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帽子 穿防护服 ( 打开防护服并整理好,拉开拉链,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链、系好扣子,整理好防护服) 戴第一层手套 穿第一层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护面屏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摘不同的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手卫生。
④ 二级防护适用于什么
二级防护适用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
二级防护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二级防护注意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⑤ 医务人员的三级防护标准要求
法律分析:一、一级防护
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戴一次性使用手套。
适用人群:
1、标本运送送检人员;
2、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人员;
3、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二、二级防护
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适用人群
1、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流调人员、观察或确诊病例流调人员;
2、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家庭或可能污染的场所消毒人员;
3、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观察或确诊病人进行转运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4、进入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行诊疗、清洁消毒人员。
洁消毒人员。
三、三级防护:
防护标准: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面罩,或将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具或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适用人群:
1、对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观察或确诊病例进行样本采集人员;
2、对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近距离治疗操作医务人员;
3、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五十一条医疗机构的基本标准、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预防传染病医院感染的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对按照规定一次使用的医疗器具,应当在使用后予以销毁。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
第五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和接诊治疗,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应当将患者及其病历记录复印件一并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⑥ 高风险岗位人员防护标准
高风险岗位直接接触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员的防护标准:
1、发热门诊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或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一次性乳胶手套,穿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每诊治完一位病人应更换手套,洗手或手消毒。
2、隔离病房、隔离观察室工作人员及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3、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采集人员: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4、新型冠状病毒标本转运人员:穿工作服、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鞋套,戴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或护目镜,使用专用密闭转运箱。
5、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工作人员:至少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双层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
6、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转运人员: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7、新型冠状病毒尸体处理人员: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等。
8、隔离区环境清洁消毒人员: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和长袖加厚橡胶手套、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防护面屏、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防水围裙或防水隔离衣,使用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时,根据消毒剂种类选配尘毒组合的滤毒盒或滤毒罐,做好消毒剂等化学品的防护。
⑦ 密切接触者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哪些防护
转运时工作人员应穿防护服,戴手套、工作帽、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司机应穿工作服,戴N95/KN95颗粒物防护口罩或以上级别的口罩、手套。转运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
转运病例时医务人员应穿防护服,戴手套、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司机应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手套。转运后须及时更换全套防护物品。发热病人需要转运时参照以上要求执行。
转运要求:
转运前要做好人员的组织管理,由社区防控组通知转运人员所在社区组织做好相关人员转运隔离准备。转运过程中要及时掌握转运人员隔离进展,对于因为特殊原因进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要及时向流调组和病例所在社区反馈,组织做好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密切接触者应在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点,不能与核酸检测阳性人员同一车辆进行转运。
⑧ 分级防护要求
分级防护分为一、二、三级。
一级防护
适用于3类人群,即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一般呼吸道发热门诊急诊医务人员。
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一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二级防护
适用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调查的人员;在疫源地区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进入新冠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进行诊疗、清洁消毒的医务人员。
需要戴一次性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防雾型)、医用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三级防护
适用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高频震荡、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要求在按照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式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⑨ 三级防护应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三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三级防护需要做好诊区、病区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 BIPAP 和 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④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