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要带什么手套
双层乳胶碰手差手套。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是有很多细菌的,所以是要带双层乳胶手套薯返,为了更好的防护,医务人员笑皮是指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和承认,取得相应资格及执业证书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
⑵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一次性手套在各个行业中使用都是比较广泛的,手套的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手套,尤其是在医院这种对卫生要求很高的地方,下面来了解一下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1
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1、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或其他污染,如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方面;
2、医护人员手指破损而需接触有传染性患者时;
3、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创口或实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
一、临床不需要使用医用手套情况:
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转运患者等。
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操作电脑、发放口服药、更换被服、移动患者设备等。
二、需要戴医用手套的情况: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三、需要脱医用手套的情况:
1、医用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
2、接触血液、体液、破损皮肤和粘膜之后或操作结束之后。
3、接触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医用手套的使用注意事项:
1、戴医用手套前和脱手套后不洗手的。
2、接触一个以上患者戴同一副手套的。
3、戴医用手套从同一患者身上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不更换手套的。
4、接触污染部位后再接触周围环境前不更换手套的。
5、护理患者后不摘手套进行其他操作的。
6、工勤人员和个别医务人员戴医用手套频繁接触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的。
如何挑选到好的一次性医用手套
1、正规生产厂家
市场上一次性医用手套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正规医用手套生产厂家提供的手套证书齐全、标识清晰,实现流程可追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手套材质
一次性医用手套,最常见的两种材质是丁腈和乳胶。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采用天然橡胶制成,具备良好弹性和柔软质感,提供手部舒适的柔韧性。
3、手套类型
就场所而言,医用手套通常分为检查手套和外科手术手套。医用检查手套一般用于检查患者口腔或皮肤表面,必须含有CFDA实验药品安全认证证书。优良的拉力伸张率,抗磨损能力强,可以适应人体肌肤内部各种弱酸弱碱环境。
4、无粉手套优于有粉手套
市面上手套也会按照有粉和无粉进行区分。为保证安全,麦迪斯有粉医用乳胶手套内的粉末,均采用人体可吸收的食品级玉米淀粉,穿戴方便。就医用领域而言,使用无粉医用乳胶手套更加安全。因为无粉手套采用先进的无粉处理PU高分子涂层工艺,手感柔软,佩戴舒适。尤其是当医护人员在检查或做手术时,医用手套内的粉末不会误入患者体内,影响诊断或治疗结果。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2
如何选择一次性医用手套?
首先,在选择一次性手套时,要考虑手套材质。一次性手套按材质主要包括PVC、PE、丁腈和乳胶几类。
在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很多试剂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产生危害。所以,实验室人员的手套必须能够具备一定的耐腐蚀性,才能保障个人安全。因此不建议在化学实验室使用PVC或PE手套,我们更常见到的是乳胶和丁腈手套。那这两者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先来看下两者的对比。
乳胶手套有卓越的弹性和拉伸强度,有着极佳穿戴舒适度,但化学耐受性稍逊于丁腈手套;丁腈比乳胶的永久定形性高,也就是说一旦被拉伸后,它不会完全恢复原状
因此,丁腈手套往往比乳胶手套穿戴起来更宽松,这些可能会影响实验者的触觉感受。丁腈手套对多种化学试剂都有着极好的耐受性,但不耐酮、酯、醛类试剂。建议大家在选择前参考厂家提供的化学兼容性表,或参考MSDS所列的使用建议。
确定了材质,那有粉和无粉的又有什么区别呢?含有粉末的手套更容易穿戴,也不易粘合在一起。但是粉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导致双手变得干燥;粉末也可能吸收化学增感剂,诱发化学过敏;另外,粉末可能会给化学实验带来干扰。所以更推荐使用无粉手套,但是该如何解决无粉手套难以穿戴的问题呢?常见的方式是使用氯化处理或者聚合物涂层。
那么,这两种工艺又有什么差异呢?该如何选择呢?
在一般化学实验室使用,两者并无太大差异,但如果是半导体车间或洁净度要求高于1000级的,则推荐使用氯洗的低颗粒含量手套。
选择好材质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大小。手套尺寸要适当,如果手套太紧,容易造成佩戴不舒适且手套易破损;而如果太松,使用不灵活且容易脱落。一般建议按如下图示选择
那选择好手套后,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呢?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3
一次性手套可以重复使用吗
一次性手套的一般要求为一次性使用,用后即丢。但在日常使用中,很多人觉得手套没有破损的话,丢了怪可惜。
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防护性能会大大降低,再次使用是不能保证安全性的。尤其是对一次性手套防护要求较高的行业(如医疗、食品加工、纹身、牙科等),手套用来保护使用者安全的同时,还要保障患者或客户的安全,操作的卫生,更要严格遵守一客一换的原则。
反复使用性手套 将成为细菌的传播媒介,一次性手套顾名思议就是一个人用过之后就丢掉,如果反复使用将造成疾病传染。例如理发店里使用性薄膜手套给一个有头癣的顾客洗头或者染发,病菌就会沾在薄膜手套上,由于性薄膜手套不能彻底消毒,下一个使用这个沾有病菌的薄膜手套的顾客就有可能感染头癣,所以最好不要反复使用性的用品。
—次性医用手套可以重复使用吗?
世界卫生组织不鼓励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确需重复使用则必须保证医用手套的安全和质量。医用手套重复性使用存在如下问题:
(1) 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时,125°C的温度会使医用手套相互粘连,而分离时会导致撕破和小洞,有作者发现41%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其完整性会遭到破坏;使用酒精类配方溶剂消毒戴塑料医用手套的手时,会在早期导致塑料溶解。
(2) 为了防止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内部相互粘连而使用的粉末会导致医护人员皮肤过敏。
(3) 重复使用医用手套的穿孔率高于新医用手套。
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经过彻底的评估流程,确实有必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时,应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确定临床哪些场所不需要全部使用医用手套、什么情况下只能使用新的灭菌医用手套、什么时候可以使用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什么时候医用手套应该丢弃或不能再使用了(如检测到洞)、什么时候必须使用双层医用手套等。
医用手套重复使用必须有评估重复使用的方法和流程,目前还没有经过专家组评估的任何流程可以推荐。
⑶ 一二三级防护标准
一级防护是针对在医疗机构事业中从事诊疗的所有医护人员而言的,需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穿隔离衣、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
在每次接触病人之后需要使用碘伏消毒液或者其他消毒剂揉搓1~3分钟,接触任何体液、分泌物等物质时都要戴好手套。
二级防护是指对传染病防控采取的防护级别,采集样本、转移病人等医护工作人员,需要穿好医用防护服、戴好医用防护口罩、面罩、防护帽等,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清洗和消毒,最好每4个小时更换一次口罩,要注意好呼吸道和粘膜的防护。
三级防护的适用范围是与传染病人群密切接触、负责标本采集、处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医护工作人员,除了按二级的防护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将护目镜、防护口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3)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2、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⑷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是否正确
医务人员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征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开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诊疗活动时要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应当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1、个人防护用品通用准则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4)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在使用后仔细弃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资源有限无法获得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则使用可再利用的装备(如布料的隔离衣或防护服),每次用完后正确消毒。在摘脱及抛弃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后,总是立即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保护躯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装置。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患者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卫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洗手方法: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
手消毒剂: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4、面部防护
进行有可能造成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溅或喷出的操作时,应佩戴面部防护装置,包括外科口罩和护眼装置(面罩,护目镜),以保护眼结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能会有分泌物喷出,应佩戴护眼装置。注意普通的眼镜不能用于防止液体溅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护。
5、安全注射与防针被刺
操作结束后处理针头、手术刀和其他锐器或设备时防止被刺伤或者划伤,锐器放置在硬质材料的锐器盒中,容器应放置在靠近操作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
⑸ 医用手套有哪些不同规格和尺寸
1、丁腈手套:是乳胶手套最理想的替代品,高度贴合手部肌肤,具有超强的舒适性。适用于高风险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无菌操作;涉及锐器的操作、处理细胞毒性物质和消毒剂。
根据工作性质可分为:灭菌手套和非灭菌手套,而非灭菌手套又分为清洁检查手套和家政手套。
2、外科灭菌手套:无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如手术操作、分娩、中央导管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等。
3、清洁检查手套:清洁非无菌,一次性使用。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使用。
4、家政手套:清洁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环境物表的清洁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5)接触病人粘膜破损皮肤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手套的使用
1、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4、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⑹ 医用手套的作用是什么
外科医用手套主要作用就是灭菌:无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于无菌程度要求较高的操作如手术操作、分娩、中央导管置管、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等。
清洁检查手套:清洁非无菌,一次性使用。用于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体液明显污染的物品时使用。
家政手套:清洁可重复使用。主要用于不直接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环境物表的清洁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二、医用手套使用要求
1、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医用手套;
2、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3、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医用手套;
4、一次性医用手套应一次性使用,使用后随即丢弃。
三、医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项
1、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医用手套。
2、操作完成后脱去医用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医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3、操作时发现医用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4、戴无菌医用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⑺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如下:
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原则:
(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2、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征: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处理污物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3、外科手消毒的原则:
(1)先洗手,后消毒。
(2)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4、手套的使用
(1)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当可能接触血液或其他有潜在传染性物质、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应戴手套。
(3)当诊疗、护理活动结束或不同患者之间,或怀疑手套破损时,取下手套并洗手。
(4)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5、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要求:每季度进行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关时,及时进行监测。
监测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抹2次,一只手涂抹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用灭菌剪刀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投入10ml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中,送检。
手卫生效果的要求:洗手、卫生手消毒,细菌总数卫生标准≤10cfu/cm2。外科手消毒,细菌总数卫生标准≤5cfu/cm2。
⑻ 医务人员三级防护标准是什么
三级防护标准
1、一级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戴一次性使用手套。
2、二级防护标准: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标准:在二级防护的基础上,加戴面罩,或将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具或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标准预防措施
1、手套: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受损的皮肤、粘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将手上的细菌传染给病人。
2、洗手:当接触到可能被污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时,应在取下手罩后洗手或使用快速洗手消毒剂。
3、口罩、护目镜、口罩:戴口罩、护目镜还可以减少病人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感染性物质飞溅到医务人员的眼睛、口腔、鼻黏膜上。
4、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成为微生物感染的媒介,也就是说,可以防止被病人或环境污染的病原体在人群中传播,两个病人之间必须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⑼ 如何正确使用手套
这个手套根是一次性手套,还是外边带的手套?要是一次性手套就是弄东西的时候给她带上,然后弄完了给他摘了,要是外边带的手套出去,天冷,出去就得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