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液氮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液氮容器包括液氮贮运容器和冻精贮存容器,前者为贮藏和运输液氮用,后者为专门保存冻精用。当前冷冻精液专门使用的液氮罐型号较多,但其结构基本相同(图4-3)。
"role="figure图4-3冷冻精液用液氮罐实物图及其组成示意图液氮容器主要是靠真空和减少导热来维持其冷藏性能。使用时应注意:
(1)用前仔细检查外观,看是否有碰伤;然后倒入液氮检查其损耗情况。当发现液氮罐口有结霜现象,并且液氮的损耗量迅速增加时,可能是液氮罐有损坏的迹象,要及时更换新液氮罐。
(2)存放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室内,严禁靠近热源和室外日晒雨淋。
(3)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碰撞、振动,严禁横放、叠放或倒置。
(4)存放液氮的容器要用瓶塞盖好,但瓶口不能密闭,以防爆炸。
(5)存放精液等要定期补充液氮,液氮容量不能少于总容量的三分之一,确保冻精浸入液氮中。
(6)取放冻精时,要尽量避免碰撞颈口。从液氮罐取冷冻精液应迅速,所用的镊子在取精液之前应预冷。取精液时,盛精液的提筒或纱布袋应在液氮罐口下8厘米。
(7)要将贮精提斗向另一超低温容器转移时,动作要快,贮精提斗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如果在5秒钟之内没有完成选定并取出细管,把精液放回液氮,30秒后再选。
(8)液氮罐要定期清洗,以免污染冻精。
2. 化学实验时带什么手套最好要那种防强酸碱的
一般就是耐酸碱手套。也就是橡胶手套。
当然也可以使用化学防护手套,防切割手套,一次无菌手套,热防护手套等等。
3. 首次补充液氮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液氮容器日常使用的注意事项:
1、液氮容器(液氮罐)只能充装液氮。不可装入其它低温介质,特别不能充装液氧,以免与容器自身结构上的可燃性物质发生作用而引起爆炸。
2、容器分两大类:
第一大类为液氮贮存容器,这类容器性能高,保存液氮的时间长,主要用于静置贮存液氮和冷藏物品,存放时应保持垂直,不要倾斜倒置,更不可充装液氮后倾倒。可以空载运输,但不可在充装液氮或冷藏物品的情况下做长、短途运输。使用时应轻放轻取,减少搬动,注意防震。
第二大类为液氮运输容器,这类容器耐冲击震动,主要用于做长、短途运输液氮,也可冷藏物品。
3、容器应放在阴凉、干燥处,室内应有良好通风,以免空气中氮气过浓而引起窒息。不要靠近热源,也不要在容器上面搁放东西。
4、抽空嘴采用可重复抽气结构,请用户勿启动,以免影响保冷性能。
5、液氮温度为-196℃,操作时应有防护措施,如戴皮、棉手套等,双手勿裸露。严防液氮飞溅,碰到皮肤或眼睛引起冻伤。
6、只能使用配套瓶塞,不可用其它不合格品代替。否则,会影响容器性能,甚至因液氮持续蒸发形成压缩气压,导致容器的损坏。
7、液氮的充装
容器首次充装液氮以及长期停用后重新充装液氮时,因内胆是常温,充装切勿过快,应先少量注入,使内胆逐渐冷却,液氮沸腾现象减弱后再加快充注速度。否则液氮会沸腾向外飞溅,引起冻伤。
液氮不宜充装过满,切勿使液面高到与玻璃钢颈管接触。
不要将液氮冲在颈管上,应将充注管头插入容器底部后,再充装液氮。
在使用漏斗加注时,应使漏斗和颈口之间留有间隙,使氮气能自由排出。
8、液面高度检查
用一木尺插入容器底部中心,约10~15秒钟后取出,其结霜长度即为液面高度 。切勿用空心管检查,以防液氮从管内喷出伤人。
液面最低不能低于冷藏物体最高面,要保证液氮将冷藏物淹没。当液氮蒸损至冷藏物将要露出液面时,应及时补充液氮。
4. 液氮有哪些用途使用方式是什么使用中如何避免危险
液氮可以作用于制冷,航空,科研,医疗等行业。
在生活中液氮是一种很常见的制冷剂,因为主要的成分是氮气,而氮气又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气体,所以在生活中应用很广。
5. 接触液氮时可佩戴之物手套或乳胶手套进行防护对吗
手套使用手套液氮在零度以下320度,所以采顷祥旅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以避免霜冻和其他伤害很重要。确保在处理液氮时始终戴上手套。如果液氮与皮肤短暂接触,是没事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只会从雀凳皮肤上滑下来。如果你想阻止它,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造成危险。处理它时要小心谨慎。2.戴安全眼镜你绝对不想让你的眼睛液氮。所以在混合时要非常小心,只有戴防护眼镜才能安全。液氮温度极低,可以让你的手指破碎;只是想象一下就能知道会对你的眼睛有多大伤害。3.液氮通常保存在液氮罐内,有助于防止其蒸发。小心不要溅液氮。你想要总是控制液氮的最终位置,宴喊所以尽量不要将其混合。
6. 液氮的储存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未制定标准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眼睛防护: 戴安全防护面罩。
身体防护: 穿防寒服。
手防护: 戴防寒手套。
其他防护: 避免高浓度吸入。防止冻伤。
氮气占空气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