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应戴什么手套
扩展阅读
皮衣缝纫机怎么加工 2025-02-07 01:33:01

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应戴什么手套

发布时间: 2023-09-05 15:56:17

❶ 三级防护应穿戴哪些防护用品

三级防护用品主要包括: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三级防护需要做好诊区、病区的通风管理,根据诊疗护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风险选择适当的防护用品: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可能受到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戴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可能出现呼吸道暴露时,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适用范围

①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 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

②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

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 BIPAP 和 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

④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❷ 接触传播疾病的主要预防措施有哪些

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者周围环境导致的病原体传播。常见的经接触传播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肠道感染及皮肤感染等。接触此类患者应采取标准预防联合接触传播的预防策略:
①对患者进行隔离,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如有条件,可选择单间隔离,条件受限时进行床旁隔离。隔离病房或床头、患者腕带设立隔离标识。
②减少转运,确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
③医务人员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房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并进行手卫生;手上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隔离衣每天更换清洗和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接触甲类传染病患者时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
④医疗设备、仪器和诊疗器械、用品应做到一用一清洁消毒/灭菌或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洁消毒。
⑤加强环境清洁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表面。
⑥规范处置医疗废物和组织物。

❸ 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哪种手套

患者的血液体液。体液分泌物。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物品应该用一次性的橡胶手套。因为这种手套密封性好。防感染,防细菌的。

❹ 新冠二级防护标准要求


1、一级防护
(1)适用范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的人员,样本运送人员,一般呼吸道发热门急诊医务人员。
(2)防护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有污染时随时更换)。
2、二级防护
(1)适用范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人员,在疫源地内进行终末消毒的人员,在生物安全柜内对标本进行处理和检测的实验室人员,病人转运的司机和医务人员,进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留观室、隔离病房或隔离病区。
(2)防护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医用防护口罩(N95或更高级别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阴务里)物 e-’II书防护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医用防护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3、三级防护
(1)适用范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进行标本采集人员。标本处理和检测时可能产生气溶胶操作的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观察或确诊病例实施可能产生气溶胶近距离治疗操作例如气管内插管、雾化治疗、诱发痰液的检查、支气管镜、呼吸道痰液抽吸、气管切口的护理、胸腔物理治疗、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压通气(如BIPAP 和CPAP)、高频震荡通气、复苏操作、死后肺组织活检等医务人员。处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
(2)防护要求:除按二级防护要求外,将护目镜(防雾型)或防护面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更高级别带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正压式头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第六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传染病防治及其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传染病防治工作。军队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

❺ 标准预防一二三级防护包括哪些

1、一级防护标准

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必泰醇、新洁尔灭醇、75%酒精、复配消毒剂等)揉搓1~3分钟。接触可疑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建议戴手套。

2、二级防护标准

使用医用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罩/面罩、医用乳胶手套、防护鞋、工作帽。

3、三级防护标准

三级防护的适用范围是与传染病人群密切接触、负责标本采集、处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医护工作人员,除了按二级的防护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防护,可将护目镜、防护口罩换为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

(5)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应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一级防护标准着装:标准预防制度: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4、处理所有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剌伤,如: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

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物品

要求
(一)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二)观察对象应单独居住,房间内设卫生间,隔离区域相对独立,避免与其他密集接触者接触,不选择有地毯织物的房间。
(三)留观人员医学观察期间不得外出。
(四)不宜使用有中央空调系统的房间作为隔离观察房。
(五)工作人员手消毒可在公共活动区域、每层楼楼梯口备速干手消毒剂,卫生间内应备有洗手液供随时取用。
二、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一)工作人员在诊疗观察中个人防护。
进行体温测量、诊疗、房间消毒等工作,应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乳胶手套,必要时加戴医用防护口罩和护目镜。
(二)工作人员在一般生活照顾活动中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在送饭、询问留观人员需求等活动中,应穿工作服、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二)工作人员手卫生。
参与现场工作的所有人员均应加强手卫生,可选用有效的含醇速干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含氯或过氧化氢手消毒剂;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后消毒。
三、严格对隔离场所环境和物品开展消毒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措施
1.室内空气消毒
(1)保持隔离居住环境室内空气流通。
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加强室内空气和室内公共设施的预防性消毒。
密闭环境可采用化学方法预防性消毒。可用2g/L过氧乙酸或200mg/L二氧化氯气溶胶喷雾,用量为20ml/m3,作用时间30-60分钟;每天至少1次。
2.隔离居住环境和物体表面消毒
对隔离居住环境每天湿式清扫,每天对房间地面和台面、桌椅、床头柜、热水壶、开关、水龙头、门把手、垃圾桶、洗手池、坐便器等物体表面,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剂采用喷洒或擦拭方法消毒1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拭;一些用具的物体表面也可使用75%酒精擦拭或医用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3.毛巾、衣服、床上用品等织物,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或开水浸泡30分钟,再常规清洗晾晒。毛巾一天一洗,衣被勤洗。
4.尽量使用一次性餐饮具,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用垃圾袋扎紧再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对复用餐饮具,用后煮沸15分钟以上或消毒碗柜消毒。
5.对排泄物、分泌物消毒,工作人员每天配备一定量的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留观人员在每次大小便前,在马桶内投入储水量相当的消毒剂,如厕后使排泄物和消毒液充分接触30分钟后冲掉。
6.转运密切接触者的车辆,可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门把手、方向盘、车内空间至表面湿润,作用时间30分钟后清水冲、擦洗。
7.留观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如口罩、个人卫生相关物品等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用垃圾袋扎紧再作为生活垃圾处理。若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或高风险人群,则其产生的废弃物按医疗废弃物处置流程由专用车辆送指定的场所处置。工作人员使用过的一次性防护用品废弃物均按照医疗废弃物处理。
8.每周一次对分体式空调回风网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作用时间30分钟后清水泡干净,晾干后使用。
(二)终末消毒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定点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❼ 新冠一级防护措施包括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分为三级防护。一级防护一般是戴上口罩、手套,穿上白大衣等。二级防护一般要穿上隔离,防护面具以及护目镜或者是带上防护鞋套等。三级防护一般必须带n95口罩以及或者是kn90口罩,同时要带上乳胶手套,穿上防护衣以及防护面具等。这三级防护措施适用于不同的地方,通常情况下,社区的诊所就需要实行一级防护措施,医院一般要实行二级防护措施,但是对于需要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重症感染者,那么就需要实行三级防护措施了。

医务人员根据级别选择防护用品。
(1)一级防护:适用于预检分诊工作人员: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隔离衣,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从事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的诊疗活动: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防护口罩、防护服或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鞋套,严格执行手卫生。目前我院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采取二级防护措施。
(3)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产生气溶胶操作者,如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
规范着装工作衣后:手卫生 戴医用防护口罩 戴帽子 穿防护服 ( 打开防护服并整理好,拉开拉链,先穿裤子,再穿上衣,戴帽子,拉上拉链、系好扣子,整理好防护服) 戴第一层手套 穿第一层鞋套
加戴帽子、外科口罩 穿隔离衣 戴护目镜 戴手套 穿鞋套 戴防护面屏
3.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防护服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4.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结束后,及时离开隔离区,并规范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5.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选择的指征及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且熟练地穿脱防护用品,脱摘不同的防护用品后应立即手卫生。

❽ 采集新冠病毒标本时戴什么口罩

采集新冠病毒的时候必须要带专业的N95口罩,而且要穿好防护服,戴好隔离手套。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感染者打喷嚏、咳嗽、说话时产生的飞沫,携带着病毒,可被近距离接触者直接吸入,导致感染。

因此在选择口罩时,要挑选具有阻隔飞沫、体液、分泌物等作用的,且可以与面部良好贴合的口罩,不仅可以阻挡病人喷射飞沫,降低飞沫量和喷射速度,还可阻挡飞沫被佩戴者吸入。



(8)接触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血液应戴什么手套扩展阅读:

预防方法

到底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冠状病毒,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要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接触野生禽畜,杜绝带病上班、聚会。

从武汉等地外出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根据病情就近选择医院发热门诊就医,并戴上口罩就诊,同时告知医生类似病人或动物接触史、旅行史等。具体建议如下:

1、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发热呼吸道感染病人,如需接触时要佩戴口罩。

2、勤洗手。尤其在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时、触摸过公共设施后、照顾发热呼吸道感染或呕吐腹泻病人后、探访医院后、处理被污染的物品以及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3、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4、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❾ 接触传播的防护办法有 多选题

接触传播的防护办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