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医生戴的手套里面没有汽水
首先,医生的手套里面有滑石粉;
然后,他们是要用手套口把袖口扎住,所以中间有一部分透气空间, 而我们戴手套一般是直接戴在手上,手套出口也贴着皮肤,透气空间会少很多;
最后,医生可以在感觉不方便的时候,要求护士帮他更换手套。
这样,医生的手套里面看起来是没有水汽了。
㈡ 震惊!万能的橡胶手套竟这么能招细菌
百变多样的橡胶手套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例如:
呼吸机管路支撑架
橡胶手套里面注满空气,然后结扎手套进气口,橡胶手套食指和中指交叉处作为呼吸机管路支撑点,其余手指均绑住,形成一个v形的充气固定器。甚至可以用油性笔在手套上画上一些笑脸或者写上祝福的词语鼓励患者。
这是一个简易好用的支撑架,有效支撑了呼吸机管路,减少了呼吸机管路与病人皮肤的摩擦,而且这种支撑随时可调整,应用简单方便。
防褥疮垫
橡胶手套里面注满水,然后结扎手套进水口,就是一只好用的自制水囊。
这种简便易得的由橡胶手套变身而来的水囊,可以给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放在肘部、膝部、内外踝、足跟等部位。因为注满水手套非常有弹性,对于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非常有益,而且增加了病人的舒适度。对卧床病人在进行预防压疮的常规护理的同时使用橡胶手套制作的水囊,可以有效降低四肢压疮发生。
万能的橡胶手套却是鲍曼不动杆菌俱乐部
研究团队负责人Fujita博士将医院中常见的多重耐药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Ab)、大肠杆菌等】接种在最常用的丁腈手套上。每种菌群分别以10万cfu/10μl、1000cfu/10μl、10cfu/10μl 接种,然后将污染的手套立即接触无菌的聚丙烯表面。在手套完全凉干后30秒和3分钟后分别检测聚丙烯表面的活菌数量。
结果发现,手套上只有5%~10%的细菌接种到聚丙烯表面上,几乎所有的微生物的数量都会随着剂量和时间发生变化,在接种后3分钟在聚丙烯表面上找不到任何细菌,除了Ab。
这也就意味着,当其他细菌早已在塑料表面躺尸时,Ab仍然十分坚挺。不仅在耐药方面,对自然环境的耐受能力上Ab也是强于其他院内感染菌种。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观察到Ab如此方便的传播方式可以解释多重耐药性Ab的出现。不仅如此,Ab即使暴露在外环境也非常持久。研究中发现,即使是感染患者出院9天后,在床栏上仍可发现Ab。
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副主任Michael Schmidt博士认为,这个研究证明相对于人体, Ab可能更爱塑料 。“但更加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提供的可能是第一个证明手套对医疗保健存在重大隐患的数据。 而另一个隐藏在研究结果的警告是,人们应该知道许多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并不经常更换手套。 ”
不及时更换手套是最常见的院感来源
在临床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些医务人员戴手套做完操作后,并不是脱下手套再洗手,而是不脱手套直接用速干洗手剂消毒手套。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起到双向防护;当手套接触到患者体液时,就更换。他们也知道这样并不规范,但认为更方便并节约成本。
然而,这种想法是 导致院内感染的重要隐患 。由于大多数的速干洗手剂可以破坏手套的屏障作用,不仅无法达到双重保护的作用,而且使得细菌和乳胶混合在一起,无法完全被消毒剂杀死。在今年美国微生物学学会年会上,一项来自日本的研究显示,导致院内感染重要的病原体,Ab,对于手套和塑料制品有特殊的亲和力,可 以轻易地从手套转移到塑料表面并存活很长时间 。
手套只是“小游轮”,工作服才是“航空母舰”
手套毕竟用完即扔,但是工作服是一天到晚穿在身上的,如果说手套只是耐药菌的“小游轮”,工作服才是耐药菌的“航空母舰”!
在临床上我们都会见到这样的情形:我们穿着工作服在各个科室到处穿梭,下了班也穿着工作服到值班室,甚至不脱直接躺在床上。虽然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和科室会要求员工必须将工作服扔进污衣篮定期清洗,但是对很多基层医务人员来说,他们并没有这样的条件。甚至一些医生从工作至今没洗过几次白大褂,上面有多少细菌大家可以想象。
曾经有研究检测过,如果不洗,一周内工作服的每天带菌量:
这样的趋势还是非常可怕的,跟别提带菌量和季节也有一定的关系:
医务人员养成勤洗手、勤送洗工作服的习惯。更正用工作服擦手、穿工作服进入餐厅、工作服口袋状物过多等不良习惯。控制院内感染意识的增强,不仅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也有利于医务人员自身的防护。
㈢ 防护手套有哪些防护作用
医用手套通常出现在比较专业的场所,比如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牙科等场所。由于此次新冠疫情,医用手套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佩戴医用手套来进行防护,以防感染。这次和大家聊聊医用乳胶手套用途和妙用,推荐一非常不错的医用手套品牌,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1.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或其他污染,如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方面
2.医护人员手指破损而必须接触有传染性患者时。
3.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窗口或施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临床上医用乳胶外科手套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医务人员对乳胶医用手套进行简单处理就可以满足临床上的很多需求,如在重症监护室里,它可以是呼吸机管路支撑架;在抢救室里它可以是呼吸机模拟肺;在病房里它可以是防止褥疮的水囊;在清创室里它可以是外科手术时的引流条;注水放入冰箱冷冻后它又是多功能的冰袋……聪明机智的医务人员已经把医用手套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
在选择手套时一定要认清符合国家标准的,避免买到质量不佳的手套。
㈣ 护士操作吸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吸痰注意事项:
1)提倡适时吸痰:即在听到或观察到患者有痰时及时吸痰,不主张定时吸痰,以减少吸痰烂罩带来的并发症及减轻患者的痛苦
2)吸痰前后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以提高患者的SPO2(经皮血氧饱和度)至所能达到的最高值,从而避免吸痰时发生严重的低氧血症
3)注意无菌操作:吸痰过程中对吸痰管晌历迹及气道的污染会造成患者的肺部感染,必须严格无菌操作,现吸痰管内多配有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前必须做好用物准备,要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能被污染,一根吸痰管只限用一次,冲洗吸痰管的生理盐水瓶应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及口鼻腔之用,不得混用
4)吸痰动作要轻快,吸引负压不得超过—6.67Kpa,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尤其对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则更应注意,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
5)吸痰时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要盲目插入
6)如欲吸引左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应将患者头部尽量转向右侧,因吸痰管比较容易插入左侧支气管
7)操作者动作宜轻柔迅速,吸痰时间不要超过15秒
8)吸引完插管内的痰液后,可用同一根吸痰管吸引口鼻腔的分泌物
吸引方法不当,可带来如下后果:
1)气道粘膜损伤:负压过高,吸痰管开口正对气管壁且停留时间长
2)加重缺氧:吸痰不仅吸除一定量的分泌物,同时也带走一定量的肺泡内气体,使肺内通气量减少,加上导管内插入吸痰管后气道阻力增加,造成通气不充分
3)肺不张:负压吸引,减少肺内通气量,促进肺不张
4)支气管哮喘:负压吸引刺激可能引起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
在人工气道中,气囊充气后,可使插管外的气道保持密闭状态,有三个作用:在正压通气时可保证潮气量的给予,预防口腔及胃内容物宴并的误吸,如果气囊充气过大压迫气道粘膜过久,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的损伤,甚至坏死,理想的气囊压力应小于毛细血管渗透压(3.33K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