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手套类别 » 感染性伤口应佩戴什么手套
扩展阅读
火车头手套怎么戴 2025-04-29 09:57:03
成都何花池童装在哪里 2025-04-29 09:56:16

感染性伤口应佩戴什么手套

发布时间: 2023-08-05 14:53:13

1. 医用手套有哪些注意事项

医用手套使用时应注意:

(1) 医用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使用,不得戴着医用手套离开实验区域;

(2) 在接触感染性物质(血液、体液、分泌物、渗出液)时,必须戴医用手套;

(3) 医用手套被污染或破损后,应尽快脱下更换;

(4) 一次性医用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5) 戴医用手套的手避免触摸颜面部和避免触摸或调整其他个人防护用品;

(6) 戴医用手套的手不能触摸不必要的物体表面如灯开关、门把手等。

2. 一次性医用橡胶外科手套和一次性检查手套到底有啥不一样

外科手套更好一些,但是价格也高一些。检查手套就便宜一些,没有那么高的要求。这两种手套都可以选择麦迪斯这个牌子的,据说是国内出口量最大的一个牌子,可以认准一下恒保防护出品的。

3. 防护手套有哪些防护作用

医用手套通常出现在比较专业的场所,比如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牙科等场所。由于此次新冠疫情,医用手套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佩戴医用手套来进行防护,以防感染。这次和大家聊聊医用乳胶手套用途和妙用,推荐一非常不错的医用手套品牌,让我们一起往下看吧!1.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或其他污染,如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方面

2.医护人员手指破损而必须接触有传染性患者时。

3.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窗口或施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临床上医用乳胶外科手套主要应用于外科手术,医务人员对乳胶医用手套进行简单处理就可以满足临床上的很多需求,如在重症监护室里,它可以是呼吸机管路支撑架;在抢救室里它可以是呼吸机模拟肺;在病房里它可以是防止褥疮的水囊;在清创室里它可以是外科手术时的引流条;注水放入冰箱冷冻后它又是多功能的冰袋……聪明机智的医务人员已经把医用手套的用途发挥到了极致。

在选择手套时一定要认清符合国家标准的,避免买到质量不佳的手套。

4.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一次性手套在各个行业中使用都是比较广泛的,手套的种类繁多,每种类型的功能也是不一样的,应该根据用途选择合适的手套,尤其是在医院这种对卫生要求很高的地方,下面来了解一下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1

一次性使用医用手套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1、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分泌物、排泄物、体液、血液或其他污染,如抽血、静脉穿刺、伤口换药、料理血液污染器械、持血标本等方面;

2、医护人员手指破损而需接触有传染性患者时;

3、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创口或实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

一、临床不需要使用医用手套情况:

1、直接接触:量血压、测体温脉搏、皮下和肌内注射,转运患者等。

2、间接接触:使用电话、书写医疗文书、操作电脑、发放口服药、更换被服、移动患者设备等。

二、需要戴医用手套的情况: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

2、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

三、需要脱医用手套的情况:

1、医用手套破损或疑有破损时。

2、接触血液、体液、破损皮肤和粘膜之后或操作结束之后。

3、接触患者和患者周围环境或污染的身体部位之后。

医用手套的使用注意事项:

1、戴医用手套前和脱手套后不洗手的。

2、接触一个以上患者戴同一副手套的。

3、戴医用手套从同一患者身上从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不更换手套的。

4、接触污染部位后再接触周围环境前不更换手套的。

5、护理患者后不摘手套进行其他操作的。

6、工勤人员和个别医务人员戴医用手套频繁接触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的。

如何挑选到好的一次性医用手套

1、正规生产厂家

市场上一次性医用手套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选择正规医用手套生产厂家提供的手套证书齐全、标识清晰,实现流程可追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手套材质

一次性医用手套,最常见的两种材质是丁腈和乳胶。一次性医用乳胶手套采用天然橡胶制成,具备良好弹性和柔软质感,提供手部舒适的柔韧性。

3、手套类型

就场所而言,医用手套通常分为检查手套和外科手术手套。医用检查手套一般用于检查患者口腔或皮肤表面,必须含有CFDA实验药品安全认证证书。优良的拉力伸张率,抗磨损能力强,可以适应人体肌肤内部各种弱酸弱碱环境。

4、无粉手套优于有粉手套

市面上手套也会按照有粉和无粉进行区分。为保证安全,麦迪斯有粉医用乳胶手套内的粉末,均采用人体可吸收的食品级玉米淀粉,穿戴方便。就医用领域而言,使用无粉医用乳胶手套更加安全。因为无粉手套采用先进的无粉处理PU高分子涂层工艺,手感柔软,佩戴舒适。尤其是当医护人员在检查或做手术时,医用手套内的粉末不会误入患者体内,影响诊断或治疗结果。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2

如何选择一次性医用手套?

首先,在选择一次性手套时,要考虑手套材质。一次性手套按材质主要包括PVC、PE、丁腈和乳胶几类。

在实验室特别是化学实验室,很多试剂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产生危害。所以,实验室人员的手套必须能够具备一定的耐腐蚀性,才能保障个人安全。因此不建议在化学实验室使用PVC或PE手套,我们更常见到的是乳胶和丁腈手套。那这两者又该如何选择呢?我们先来看下两者的对比。

乳胶手套有卓越的弹性和拉伸强度,有着极佳穿戴舒适度,但化学耐受性稍逊于丁腈手套;丁腈比乳胶的永久定形性高,也就是说一旦被拉伸后,它不会完全恢复原状

因此,丁腈手套往往比乳胶手套穿戴起来更宽松,这些可能会影响实验者的触觉感受。丁腈手套对多种化学试剂都有着极好的耐受性,但不耐酮、酯、醛类试剂。建议大家在选择前参考厂家提供的化学兼容性表,或参考MSDS所列的使用建议。

确定了材质,那有粉和无粉的又有什么区别呢?含有粉末的手套更容易穿戴,也不易粘合在一起。但是粉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可导致双手变得干燥;粉末也可能吸收化学增感剂,诱发化学过敏;另外,粉末可能会给化学实验带来干扰。所以更推荐使用无粉手套,但是该如何解决无粉手套难以穿戴的问题呢?常见的方式是使用氯化处理或者聚合物涂层。

那么,这两种工艺又有什么差异呢?该如何选择呢?

在一般化学实验室使用,两者并无太大差异,但如果是半导体车间或洁净度要求高于1000级的,则推荐使用氯洗的低颗粒含量手套。

选择好材质后,还要选择合适的大小。手套尺寸要适当,如果手套太紧,容易造成佩戴不舒适且手套易破损;而如果太松,使用不灵活且容易脱落。一般建议按如下图示选择

那选择好手套后,在使用过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呢?

一次性医用薄膜手套3

一次性手套可以重复使用吗

一次性手套的一般要求为一次性使用,用后即丢。但在日常使用中,很多人觉得手套没有破损的话,丢了怪可惜。

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使用过的一次性手套,防护性能会大大降低,再次使用是不能保证安全性的。尤其是对一次性手套防护要求较高的行业(如医疗、食品加工、纹身、牙科等),手套用来保护使用者安全的同时,还要保障患者或客户的安全,操作的卫生,更要严格遵守一客一换的原则。

反复使用性手套 将成为细菌的传播媒介,一次性手套顾名思议就是一个人用过之后就丢掉,如果反复使用将造成疾病传染。例如理发店里使用性薄膜手套给一个有头癣的顾客洗头或者染发,病菌就会沾在薄膜手套上,由于性薄膜手套不能彻底消毒,下一个使用这个沾有病菌的薄膜手套的顾客就有可能感染头癣,所以最好不要反复使用性的用品。

—次性医用手套可以重复使用吗?

世界卫生组织不鼓励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确需重复使用则必须保证医用手套的安全和质量。医用手套重复性使用存在如下问题:

(1) 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采用压力蒸汽灭菌时,125°C的温度会使医用手套相互粘连,而分离时会导致撕破和小洞,有作者发现41%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其完整性会遭到破坏;使用酒精类配方溶剂消毒戴塑料医用手套的手时,会在早期导致塑料溶解。

(2) 为了防止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内部相互粘连而使用的粉末会导致医护人员皮肤过敏。

(3) 重复使用医用手套的穿孔率高于新医用手套。

资源有限的医疗机构,经过彻底的评估流程,确实有必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用手套时,应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以确定临床哪些场所不需要全部使用医用手套、什么情况下只能使用新的灭菌医用手套、什么时候可以使用重复使用的医用手套、什么时候医用手套应该丢弃或不能再使用了(如检测到洞)、什么时候必须使用双层医用手套等。

医用手套重复使用必须有评估重复使用的方法和流程,目前还没有经过专家组评估的任何流程可以推荐。

5. 医用橡胶检查手套与橡胶医用手套有什么区别的

一次性橡胶手套在注入温水后,可以承受四肢部位的压力,随着病人的不同卧位,袋内液体会随之调节与皮肤的贴合度,病人感觉适宜,无压迫感。

6. 手术手套什么牌子好

手术手套应该是手套里最高标 准的,毕竟开膛破肚的。。。另外买这类的手套一定要看对方是否符合药监局的标准、是否有医械字号、是否具备生产资格等等。看下来,符合我们采购标准的品牌,就只有麦迪斯、科邦。

7. 怎么才能防止伤口感染

怎么才能防止伤口感染

怎么才能防止伤口感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大家都已经是习以为然的,其实,有些伤口也是应该多注意的,一旦不留意,很容易发炎感染,下面,我为大家分享一下怎么才能防止伤口感染。

怎么才能防止伤口感染1

每当有人受伤,应该马上对伤口进行急救处理,以减少伤者所受的痛苦和危害,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在某些情况下,这些急救措施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然而,不正确的急救措施可能会让伤口更加恶化,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在急救处理过程中把伤口弄感染了。

所以,学一下的急救常识,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是感染?

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通常情况下,你全身的皮肤可以保护你免受这些细菌的侵袭,但是,如果皮肤破损出现伤口,感染就会威胁到你,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状况。伤口感染会怎么样?伤口感染的话,会减缓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在极端的情况下,对伤者的身体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最终甚至可能造成伤者死亡。

如何防止伤口感染

1、洗手。双手是人的`身体上最羡搜脏的部位,直接用手接触伤口极易让伤口感染,所以,对伤者进行急救处理前,一定要洗手,一般来说,普通的肥皂和净水就可以了,特殊情况下可能需要一些更加严格的消毒措施。

2、戴上手套。即使手洗干净了,最好也再戴上一双干净的塑料或橡胶手套,一个合格的急救箱里总是会包含这些装备的。

3、使用干净的原材料(地球人都知道)。只使用干净的绷带和有防水包装的垫料。要让你使用的急救设备一直保持清洁,如针头或剪刀这类常用的急救物品,使用前后要经常使用药水消毒,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也要在火上烧烤消毒后才能使用。

4、清理伤口。急救时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伤口,首先,用温水和肥皂把伤口处的沙粒、灰尘、碎片等清洗干净,然后用一些抗生素软膏之类的消毒药品,或者至少也要用酒精,来给伤口消毒,这可能会有点蜇人,但总比让伤口感染好。

5、伤口包扎要牢固。即使伤口已经被封住,仍然可能会被感染,所以包扎时一定要完全把伤口的各处完全包住,包扎要牢固。以上是怎样防止伤口感染的急救常识,也许有不完全之处,欢迎大家指出。

怎么才能防止伤口感染2

一、注意伤口清洁。

一旦发生出血后一定要进行杀菌消毒,这样可以让伤口更干净,同时也可以杀灭一些致感染的细菌,在伤口好之前切忌去接触一些脏的有可能有细菌的东西,并且最好每天都消毒。伤口先要经过消毒处理。受伤后首先应及时清洗伤口,尽量用流动的小溪水兄铅历将伤口的淤血洗净,再涂上碘伏、酒精或砸成粉状的药片消炎。比较小的伤口,消毒之后贴上创可贴即可。如果创口面积较大,要加大碘酒或药片的用量,并用干净的棉签涂抹均匀。

1、尽量不要湿水。

2、不要外涂各种药水药面。

3、用无菌的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冲洗时用无菌的棉签轻轻擦去污物或破碎的组织(棉签煮蒸一小时,最好用医院高压蒸汽灭菌的),手及其他任何东西部能接触伤口。

4、冲洗完毕后,盖上一条无菌的油沙条(凡士林纱条),再盖上无菌纱布块(去医院买),而后用胶布粘好!

二、吃消炎药。

很多时候我们受的伤虽然不严重,但是伤口却很深,那么我们可以吃消炎药,这样可以更放心一些,同时也不至于感染,但是我们尽量不要吃抗生激滑素,只需要一般的消炎药就可以的。保持伤口清洁,尽量不要碰水,可以吃点口服抗生素预防。要让伤口愈合得快,防止伤口感染,就要尽量保持伤口部位通风透气性,包扎用的纱布最好薄一些。伤口发炎的情况不宜使用过多的抗生素,避免药物滥用,建议使用一般剂量的抗生素即可,另外建议要注意每天给予局部的清创消毒处理,每天换药。

三、打破伤风针。

一些伤口是有必要打破伤风的,因为,有的伤口很适合细菌的滋生破伤风使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所以一定要注意。外伤后主要是怕发炎所以用消炎药是一定的。外伤时,如果是很脏的,或是深土地下等缺氧时容易有“破伤风”,必须打针。如果不脏,阳光下,很少有破伤风,可以不打。但是为了预防万一,尽管大部分人是白打的,习惯上还是打一针安全。

巧用牙膏:若有小面积皮肤损伤或烧伤、烫伤,抹上少许牙膏,可立即止血止痛,也可防止感染,疗效颇佳。

注意事项:切忌让伤口沾水,因为这样不仅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还会给伤口感染制造机会,因为水里会有很多细菌的,特别是没经过加热处理的水。伤口贴上创可贴后,患者要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活动性出血,即创伤局部少活动,不沾水,避免污染;不要经常用手捏压伤口,严防挤撞伤口,避免伤口裂开。避免出汗、抓挠或蚊虫叮咬。荒野中蚊虫很多,特别是夏天,如果伤口包扎好了,天气一热再加上蚊虫叮咬,让人直想抓挠,这很容易诱发感染。注意观察伤口变化,定期更换,防止伤口感染化脓。如贴上创可贴24小时后,伤口疼痛加重,或有分泌物渗出,应及时打开检查;若发现伤口有红肿、渗液等感染现象,应停止使用创可贴,并及时去医院诊治。

8. 接触患者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是否正确

医务人员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识

1、什么是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该病毒形态在电镜下观察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疾病。

除本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命名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但这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样,不同病毒之间虽然是近亲,但性情、态度、处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临床表现

一般症状: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

严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征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碍。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时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护人员;

(4)与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5)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条件的人员。

二、个人防护

医务人员在开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诊疗活动时要做好职业防护工作,应当按照标准防护和加强防护的原则,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空气隔离和接触隔离。

1、个人防护用品通用准则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感染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当戴清洁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时,应当戴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穿隔离衣。

(3)进行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时,应当戴医用防护口罩、医用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面屏,穿防渗隔离衣。

(4)当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所有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必须在使用后仔细弃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资源有限无法获得一次性个人防护用品,则使用可再利用的装备(如布料的隔离衣或防护服),每次用完后正确消毒。在摘脱及抛弃任何个人防护用品后,总是立即执行手卫生措施。

2、个人防护用品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个人防护用品应该包括保护躯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装置。

(1)一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预检分诊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从事一般性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

(2)二级防护:适用于医务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患者留观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患者病房从事诊疗活动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和一次性乳胶手套,必要时穿一次性鞋套。

(3)三级防护:适用于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为患者实施吸痰、呼吸道采样、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有可能发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体内物质的喷射或飞溅的工作时。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或正压式头套、医用防护口罩(N95)、防护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卫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患者前。

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d.接触患者后。

e.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

(2)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或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应洗手。

(3)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手消毒剂进行卫生手消毒。

(4)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后。

洗手方法: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规定的“六步洗手法”执行。

手消毒剂:首选速干手消毒剂,过敏人群可选用其他手消毒剂;针对某些对乙醇不敏感的肠道病毒感染时,应选择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剂,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项: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摘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

4、面部防护

进行有可能造成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飞溅或喷出的操作时,应佩戴面部防护装置,包括外科口罩和护眼装置(面罩,护目镜),以保护眼结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打喷嚏)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可能会有分泌物喷出,应佩戴护眼装置。注意普通的眼镜不能用于防止液体溅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护。

5、安全注射与防针被刺

操作结束后处理针头、手术刀和其他锐器或设备时防止被刺伤或者划伤,锐器放置在硬质材料的锐器盒中,容器应放置在靠近操作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

9. 医用手套的分类和使用风险

根据用途,手套主要分为医用手套和非医用手套。

医用手套中根据细分用途分为检查手套、外科手术手套、处理化学制剂医用手套。根据是否灭菌,分为灭菌/无菌帆伏睁医用手套,和非灭菌医用手套。

非医用手套中包含劳保手套(其他职业防护手套)、工业手套和家用手套。

根据手套的材质,分为乳胶手套、丁腈手套、聚乙烯(PE)手套和聚氯厅顷乙烯((PVC)手套、聚氨酯(PU)手套等。

根据是否含有粉末,又分为有粉手套和无粉手套。

医用手套是为了避免医护人员手被脏污或者微生物感染,也可以防止皮肤或者手上已经存在的微生物传播,避免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或者减少锐器的伤害。在医院诊所等领域使用医用手套,保护医护人员、病人,减少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

乳胶手套由天然橡胶胶乳或胶液制成,高度贴合手部肌肤,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应用广泛。但长期接触乳胶制品,部分人群会对乳胶中蛋白质产生乳胶过敏反应,造成接触性皮炎甚至全身性过敏反应。

丁腈手套是乳胶手套的理想替代品,具有超强的舒适性,适用于高风险接触血液或体液的非无菌操作,涉及锐器的操作、处理细胞毒性物质和消毒剂。对乳胶过敏的医务人员完全适用,可避免由乳胶过敏产生的工作风险。

为了方便穿脱橡胶手套态岁,手套生产商会涂上各种粉末作为润滑剂。有粉医用手套可能含有石松子及滑石粉或二者的混合物,或经处理的玉米粉,混有 2% 氧化镁做为干燥剂的可吸收粉末等。

医用手套的粉末具有以下危害:

(1)手套穿脱时粉末以气溶胶状态散开,引致医护人员包括过敏和气道炎症的不良反应,对病患会引起手术后并发症,甚至导致病人死亡。

(2)延迟手术病患伤口愈合,增加术后感染风险。

(3)长期佩戴带粉医用手套的医护人员,引起皮肤红肿、搔痒等过敏性皮炎反应。

(4)化验室工作人员戴医用淀粉作润滑剂的手套操作化验,会影响某些化验结果,甚至可能导致误诊。

2019年6月中旬,我国国家药监局发布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通报,提醒医疗机构关注有粉医用手套使用风险,并建议医疗机构慎用乃至淘汰有粉医用手套。通报显示,经评估,医用手套加入粉末的受益为防止手套粘连、易于穿戴;风险为可能造成穿戴患者伤口感染过敏反应、形成肉芽肿、粘连等并发症。

2016 年,德国和英国的保健系统已经全面停止使用有粉手套。

同年3月,美国 FDA 发文,倡议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也停用有粉手套,并于 2016 年 12 月 16 日正式宣布实施禁令。

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在 2018 年 1 月也开始提出关注有粉医用手套风险,建议临床手术、侵入性操作、过敏体质者慎用有粉手套,可改用无粉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