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童装穿搭 » 童装衣服怎么斜挂好看
扩展阅读
好看的长款旗袍怎么穿 2024-07-03 16:14:32
皮带大小怎么表示 2024-07-03 15:45:52

童装衣服怎么斜挂好看

发布时间: 2024-06-29 12:06:06

⑴ 台湾的春节民俗

高山族对孩子非常珍视,泰雅人认为“孩子乃神明所赐”。对于孩子的降生和命名,各族群各有不同的礼俗。

婴儿出生后普遍施行沐浴礼。平埔人认为神灵、观音与三保太监在江河中投撒了圣药,给婴儿体浴则可长命百岁,无灾无病,而且“他日纵没有勋业,为鲸为鲤为蛟鼍”,成为一名有作为的青年。卑南人在婴儿出生后先举行汲水仪式,翌日又抱婴儿出户拭面祛邪。

产妇一般只休养三五日即恢复劳作。鲁凯人在产后第三天举行出村祭礼,即先后两次步行出村后折返;卑南人在胎儿脐带脱落后,产妇举行模拟锄耕祭礼,生父上山狩猎,以此解除妊娠禁忌。
给孩子取名是一个关键问题,各族群起名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赛夏人是等婴儿脐带脱落,举行了禳祓礼之后再命名;布农人是在婴儿满月时。起名的时候也要举行仪式,唱歌、跳舞、摆酒、请神,非常庄重。

高山族起名要按照祖传名谱选择名字。祖传下来的名字都是一些吉利好听的名字,而后人也喜欢沿用祖先的名字。也有些部族从名字当中分出高低贵贱。 为迎接小生命的到来,台湾民间对刚出生的婴儿要进行“三朝之礼”。 三朝之礼也就是在孩子出生第三天,要请来“产婆”,将“桂花心”(木犀花的心)、“柑叶”、“龙眼叶’汲一块小石头,一起放入水中先煮沸,然后用这种水洗拭婴儿的身体。用柑叶、龙眼叶是取其子孙满堂、代代繁荣,小孩将来有胆识、有出息的意思。

洗过之后,祖母抱着婴儿到屋内正厅,向神佛、祖先礼拜。亲朋好友也前来祝贺,还要通知产妇的娘家准备各种赠品。

孩子满月时要为孩子举行仪式。在这一天,要把婴儿的头发剃掉。不过,最近有很多人在产后24天就将婴儿的头发剃掉,这是因为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做父母的希望孩子长大后也能像24位孝子一样孝敬父母。在剃头前要先将煮好的鸡蛋和鸭蛋水放进洗脸盆中,再放入一块石头、12文钱、少量葱和一个鸡蛋,把葱碾碎后以其汁浇在婴儿头发上,并把蛋黄也抹在头发上,然后剃去头发。石头表示婴儿有头壳,身体健康;钱代表长大后成为大富大贵之人;葱可以使头发又浓又黑;蛋黄可以洗去污垢。台湾有句俗话:“鸭卵身,鸡卵面,好亲成,来相匀”,就是说孩子的身体像鸭蛋一样长得大,脸像鸡蛋一样漂亮、圆润,长大了一定有好的姻缘。

剃完头发后,请邻居把婴儿抱到屋外,并拿着竹竿追赶鸡群,称“鸡?”,同时唱着童谣: “鸱?,飞上山,囝仔快做官;鸱?,飞高高,囝仔中状元;鸱?,飞低低,囝仔快做父。”

这种童谣只是用来祝福男婴的,如果是女婴,就只唱“老鹰老鹰”就可以了。

满月这一天还要以油饭、鸡酒供奉神佛和祖先。娘家的兄弟依照习惯也会送来“头尾”,也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的一切衣物。其中有衣服、帽子、鞋袜、银牌、金锁和脚环、手环等。这些礼物也可以在出生日和周岁时送,不过“做满月”和“做周岁”时赠物最为丰盛。如果是男孩,礼物更多。

到了孩子四个月时,还要“做四月日”。与其他日子不同,这次要准备牲醴及“红桃”、‘红龟糖”、“酥饼”等,祭拜神佛和祖先。亲朋好友照样送礼。这一天主要进行“收诞’咱仪式。“收诞”就是把诞水收干净,祝福孩子不断长大。家里得准备12个(或24个、48个)酥饼,用丝线或黑丝线串起来,由亲朋好友说一几句吉祥话,并拿一个酥饼在孩子嘴上抹一下,说道“收诞收离离,明年招小弟”。

到了给孩子“做周岁”时,除了一般性的祝贺外,还要让孩子选择物品以预测孩子的未来前途,同大陆上的“抓周”是一样的意思。也就是把12种物品,放在正厅的神桌上,让孩子去神桌上去取。第一个拿到的,就表示孩子长大后从事职业或生活状况。如,先拿书,表示孩子必是读书人;拿到笔,表示是书法家;拿到鸡腿,表示是一个有口福的人;拿到算盘,表示是一个善做生意的人;拿到银,表示是很会赚钱的人;拿到葱,表示聪明;拿到田土,表示是个种田人。 在台湾为庆祝孩子的诞生,除了要分一些小吃甜点给亲朋好友,让大家分享喜气之外,还有其他风俗,如台南县永康乡西势村一带就保留着周岁“分饼”的习俗,这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民俗。

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日是永康乡西势村、新庄仔、番薯盾和新化镇四个村庄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凡是正月二十日以前一年中生儿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果饼”(俗称水饼)给自己村庄有“福分’咱村民品尝。
相传,这种“分饼”的习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分饼时间为正月二十日,也是广兴宫主神谢府元帅的诞辰日。广兴宫俗称“元帅府”,王殿奉祀谢府元帅,左殿配祭注生娘娘,右殿祀土地公,为典型的闽式神宇。庙宇是四个村庄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早8点左右,以在神前以唱名“掷杯”的方式,选出管理庙宇的炉主(共选出七位),负责公共祭祀和收“福分钱”。

所谓“福分钱”民是具有“福分”身份的人每年缴250元给广兴宫充作经费,分四期征收,除七月(普度)收100元以外,余二、五、九这三个月各收50元,年满60岁者免收。

所谓“福分”者,就是广兴宫“登记有案”的会员,只有男性,没有女性,全部是自愿参加。不过,一般来说,大家在结婚时都会主动加入,迁居此地的外乡人也可以加入。

分送水饼前,这些弄璋人家都会准备三牲、四果、水饼和新的童装或带上新生男婴前往坐落在番薯厝的广兴宫烧金,感谢“谢府元帅”赐给他家儿子,并祈求孩子平安长大,将来出人头地。

分送水饼(也叫“孝饼”)的时间是正月二十日下午1点至3点间。水饼是一种包有糖膏的面粉煎饼,厚约1厘米,十分可口,分大小两种,一是“福分饼”,凡具福分身份者人人有份;另一种是“老大饼”,是送给年满60岁老人的。水饼成双装在一担,可两箱、两叠,最上面一对印有“添丁发财”的讲头不送人,而是为讨吉利留给自己吃的。

送水饼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西势、新庄仔和香薯厝三个村庄,采取“分送到家”的方式,即由各庄的炉主带队,各“生子户”先备好水饼,到炉主家里集合,再由炉主带队,依福分名册,挨家挨户分送。另一种是新化镇采取的“集中领取”式,时间约是2点半左右,备“生子户”陆续将水饼送到家,各顾其饼,庄民们拿着器具到炉主家门前,唱名分饼。

分饼时的气氛非常热烈,充满了喜庆,道喜声不绝于耳,其乐融融。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
多彩的民间服饰
衣服的样式和质地是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地区而形成独特风格的,同样也融入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台湾高山族的同胞们的服装经过几百年的改进,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区不同,气候相异,及不同的民族习惯,民俗学者们将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按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女子的分为三种类型。

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泰雅、赛夏和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以窄幅麻布为衣料裁制的无袖胴上衣,就像是现代人穿的无扣风衣。这种外褂用两幅布拼缝,只在背部和腋下缝合,前面未缝部分为对开前襟,钉两条纽带相结于胸前。无袖胴衣有长、短两种,长的到膝盖,叫做“鲁靠斯”,短的只到肚脐,叫做“拉当”。这种服装只是普通服装。喜庆节日赴宴所穿的盛装则以白衣为底,在胸和背部织有几何花纹加上挑绣和贝珠装饰,显得特别美观别致。

另外,泰雅人和北方山地的男子,还习惯在腰部横缠一块条纹麻布作为腰裙以遮蔽下体。胸前还挂一块斜方布为胸衣。除夏季外,还要用四块窄幅麻布缝成长方形围住上身,在左肩上打结,也就是斗篷。其形状如袈裟一般,再配上腰裙,颇有几分英武之气。头上一般戴半圆形的皮帽或尖顶的藤帽,赤脚。赛夏人只有胴衣、背心,没有袈裟般的披衣。

二是以曹人和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为衣料,上衣为带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这同时是狩猎成果的展示。这种鹿皮背心背部为一整块,前襟两块,胸部敞开,雍容华贵,十分神气。除背心和披肩外,在胸前还挂一个方形的胸袋,胸袋当胸处,织上几何花纹的图案。这种胸袋既是一种装饰,又很实用。它可以装槟榔、烟斗以及其他零碎,非常方便。他们在腰间也挂一块以方形斜布折成三角形的腰袋,用以遮盖下身。节日里的盛装,则另外加上斜方挑绣胸,在腰部垂黑布前裙一块。出猎或赴盛会时,还要加上鹿皮套臂及套裤。曹人中老人的“礼服”更为隆重,往往在盛装之上,罩一件红里黑面对襟的长袖外衣,头戴皮帽,脚穿雪鞋形皮鞋,气概威仪,很有些赶赴国宴的封疆大吏的气派。

三是以排湾、卑南、鲁凯和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衣和背心形短褂,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条宽腰带,垂下两端作为前裙。无论是背心形短褂也好,还是对襟长袖上衣也好,这些族群的人都喜欢在衣服的袖、领、腰及下摆镶上细条的花边和精制的图案,其刺绣水平也很高超,具有明丽多彩的南方特色。

排湾、卑南的贵族则以豹皮为披肩,以豹牙、鹿角为头冠,下穿彩色或挑绣的棉布套裤。平民只用黑布缠头,赤脚不穿鞋。

四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雅美型。由于生活在海上且气候炎热,因此这里的男子平时仅系一条用宽约三四寸厚布做成的丁字带遮挡下身,除偶尔穿着一些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对襟短衣或背心外,很少再穿别的衣服。为避暑,头上常戴藤盔或木盔。

高山族女子的服装比男子服装多了几分秀气和美丽,修饰也更加复杂。因地域关系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素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长裙式。上身为对襟长袖的短衣,下身腰缠长裙。泰雅人、赛夏人穿单式裙,曹人穿左右双合裙,排湾人、卑南人以及南部阿美人有的则穿坚式长裙。素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女子,胸前还挂一块斜方胸衣,形似汉族妇女的肚兜。除短衣长裙外,各族女子都穿膝裤,用来遮蔽下腿。

二是布农、鲁凯和排湾人的长衣下裳式。上衣为窄袖长衣,长袖、肩袖滚边刺绣,下身穿围裙和膝裤,用五尺黑布或红布缠头,叫做一老锅”。赤脚不穿鞋。

三是雅美人的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个背心,下体仅横围一块腰布。冬季只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于左肩上打结,非常简便。头戴木片制成的八角头盔,不穿鞋。

由于纺织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高山各族群的衣饰各具特色。

素雅人的纺织技术是高山族中最为发达的。他们用的是水平背机,是一种简单的织布方法。他们在自己纺出的苎麻城线间,夹以外来的彩色绒线或棉线,织成直线纹、曲折纹、方格纹、三角纹和菱形纹等,有红、黑、黄三种,颜色尤为鲜艳,同现在流行的毛衣织法很是相同。这也充分显示出泰雅人的聪明智慧。

布农人男子以穿着皮制品为主:头上戴着皮帽,身上穿着鹿皮背心,肩上披的是皮披肩,双手套着皮袖套,腿上是皮套裤。整个从头到脚的真皮服饰,真是让现代人都望尘莫及! 曹人的鹿皮帽制作得很别致,由两片水瓢形鹿革缝成,有保护脑部的作用,平时不用就卷起来用皮带扣住。老人穿的衣服用红布做里,黑棉布做面,长及膝部。女子的上衣用白棉布缝制,在袖子和领口、前襟边还镶有花边。而腰裙用的棉布多是大红大绿的颜色,这些棉布大部分是和汉人物物交换或购买来的。

排湾人的衣服十分明显地体现了阶级和等级的差别。一般地说,贵族的衣服要加上复杂的纹绣,色彩特别鲜艳。这种差别在节日或盛典时更加明显。排湾人的刺绣水平也相当高,他们在布上刺出精美的图案,色彩和谐。

卑南人的服装以男子成年期和女子成婚期衣服最为华丽。当男子成年,要穿上缀有五十钮扣的黑色对襟上衣,黑色的短裤,短裤的前裆和裤脚都绣上花边。头目家的成年男子还需穿套裤,前腿部分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的绣线挑绣,在腰间系着槟榔袋,着色,着饰穗,类似汉族精致的水烟袋。他们腰间还有五颜六色的花飘带。头人和司祭在盛装时戴着插有鹰羽的帽子,头肩都有装饰带。女子成婚期用一块花头巾对折成三角形,扎在头上,肚兜是用黑色或红色的布折成三角形,每边都加上绣饰,下部有夹层口袋,上面放在上衣里,下边垂到腰裙上,十分引人注目。膝裤是用一对方形布四周缝上束带,束在小腿上,颜色是黑色或蓝色。女巫师的穿着就更加复杂,可以说是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

阿美人按年龄不同穿着不同的衣服,婴幼儿往往只穿无袖长衣,到了少年期,男的穿短裙,束腹带;女的穿短襟上衣,裹腰裙。成年期男子有帽、头巾、长袖内衣、无袖上衣、胸衣、套袖、腰裙、腰带、套裤、皮披肩,全身上下披挂齐整。女子有头巾、内衣、三角形胸衣、两片腰裙、腰带和膝裤。老年人一般穿黑色衣裤,有的还戴上挑绣羽冠,穿挑绣长袍披红羽毛织成的披肩。

雅美男子一年基本上都赤裸着上身,仅用布质丁字带掩蔽下作,遇到祭典才穿上自己编织的野麻战胄以示威武;就是妇女的装束也仅在腰间挂一块方巾,下面盖到膝部上约5寸的地方,胸前也只用一块方布遮掩,祭祀时头上才戴着宽边大帽,穿着长袖衣服,衣长过膝,身上挂满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泰雅妇女的编织技术在“高山九族”中是首屈一指的。她们利用自纺的麻布,夹织一些向平地居民购买的彩色绒线,就能织出直线纹、曲线纹、菱纹等图案的美丽布匹。她们还擅长用白色贝珠作为衣服的缀饰,这种缀满贝珠的衣服就叫做“贝衣”,非常珍贵,姑娘们结婚或逢大节日才穿。现在“高山九族”多因布匹容易得到而放弃了手工织布,但泰雅族妇女却仍然以传统手工方法织出她们喜爱的花纹,并且掌握着很复杂的刺绣技巧,能绣“十字绣”、“缎面绣”、“直线绣”以及“贴饰”。“贴饰”就是剪贴拼花,其图案往往与泰雅木雕类同。她们喜爱红白两色,后来又加上黑蓝二色,所以织出的布、绣出的衣服都美丽鲜艳,有时还要缀上贝珠、小玻璃珠。小金属片等等。衣服穿在身上,熠熠闪光,十分漂亮,引得欧洲、美洲来的客人都愿意出高价向她们购买这种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
最初的装戴饰品也许是出于图腾崇拜,但逐渐地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作用。高山族各族群却很重视装饰。饰物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琉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以及银铜、竹管等。装饰种类主要有衣饰、头饰、耳饰、颈饰、胸饰、臂饰、指饰、脚饰、腰饰、冠饰等。男子比女子的装饰品要多,从头到脚非常齐全,且十分华丽。

泰雅和赛夏的男子一词以贝珠装饰着称。他们将贝壳雕琢成小的圆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线串起来,横行排列,维在衣服上,被称之为珠衣或贝衣。一件珠衣或贝衣通常要用一两万颗晶莹剔透的贝珠,经过精心编串才能织成。也有用串珠缝在布上,称为珠布或贝布,既可制成衣服,也可当货币使用。每逢祭仪庆典,泰雅和赛夏的男子则头戴藤帽或皮帽,在帽圈下沿缀上彩色的钮贝作为装饰,耳系分管制成的耳棒或螺钿制成的耳盘,颈挂贝珠穿缀而成的颈带垂于胸前,臂套铜丝卷绕而成的臂环,腕套珠镯或铜条镯,手指戴玉或铜戒指,腰围珠裙,小腿束贝珠带、铜铃,每走一步叮当作响,舒心悦目。女子打扮也很俊俏,常用贝质耳铀、耳板或贝珠作耳坠,颈挂富有变化的彩色贝片项链,珠光闪闪,引人注目。

由于与泰雅人为邻,西面又与汉族为邻,所以赛夏人的文化发展很快。他们向泰雅人学习狩猎与纺织,向汉族学习农耕。赛夏妇女纺织出的布匹及缝制的衣服,并不逊色于泰雅妇女的制品。她们喜欢用大红、深黑与白色搭配。在歌舞节庆中,青年男女所穿的民族服装,或鲜红而配以洁白的花饰,或深黑而配以红与白的花饰,非常炫眼夺目。赛夏人的服装在高山九族中有突出的特色。其特点之一是,无论男女,在纯色上衣上要加上一件“褂子”,这件褂子有绣花式缀以贝珠,光彩夺目;特点之二是男女都戴美丽的“头圈”,实为美丽的头饰,有的还插上几支漂亮的禽羽。在节庆期间,美丽的赛夏妇女更加注重自己的装扮,她们要在背、腰部戴上“佩铃”,那是一片大致力三角形的美丽织锦(或绣花绵),下缀流苏数十,而流苏之末则结上长筒状的小银铃,把“铜钟”结扎在背部。腰部,其流苏恰好掩住臂部。跳舞之时,铃声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布农和曹等族群的男子喜欢在鹿皮或羊皮帽的顶端插上鹰的羽毛,再穿上鹿皮或豹皮衣,手执猎枪,显得剽悍粗犷,颇有勇士风度。每逢节庆舞会,男女都要穿上最新、最美的盛装,男子将两端刺绣的头巾卷在头上,用夜光贝磨成三角形吊在耳朵上,用贝制及玻璃珠缀成的珠琏缠在颈上或垂于胸前,曹人男子还用猎取的山猪牙缀以红绿黄色的布条为臂环。女子则把雕刻精致的鹿角钗插在头上,在其上端有时还插上色彩绚丽的雉鸡羽毛,加上环状的贝壳玻璃珠串,十分鲜艳夺目。姑娘们还挂着用银或黄铜制成的钩状耳环,并将黑珠以及陶制的珠、果实、富蒲根用丝线串起来,做成项链垂于胸前,更是别有情趣。

排湾、鲁凯、卑南等族群的男子,喜欢戴鹿角、豹牙头冠和兽皮帽,以象征荣誉和富贵。并从右肩至左方腰部斜挂一条肩带,这种肩带是在一条绣花布上缀以银币、玛瑙、玻璃珠、铜铃等精制而成的,在其末端还吊有槟榔小袋。他们在颈上挂的是蜻蛉玉串成的项链。蜻蛉玉是排湾人最贵重的饰物,这是一种象蜻蜓眼睛那样美丽的玻璃珠、珊瑚贝或琉璃珠,用丝线串起来为项链,其中有一颗最大,价值也最高。排湾人把这种项链绕在脖子上或垂于胸前,视为世代相传的家珍。女子特别注重头饰,多喜用兽骨簪系色丝扬在头上,或用布做的帽带围在头上,帽带上缝有各种珠饰,再插上美丽的羽毛、百合花,以表示地位和富有。

阿美族群的男子喜欢用贝块做额饰,从额前绑到脑后。用黑珠、白贝作耳垂或系小铜铃。他们将各色各样的贝片串、珠串佩挂在胸前,肩上还斜挂一个有织花流苏佩袋的镍带。参加盛大舞会时,还腰系缀铃带,腿绑小铜铃,头戴羽毛冠,携手歌舞,场面分外热烈。女子则喜欢用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绕在头巾外,并缀以小铁片穗或小铜铃,插上镀银的发簪。额上绑扎加缀镍片的红麻额带,耳垂鹿骨耳环,颈挂贝片串、玛瑙珠串和小铜铃项链,腿绑系有花绒线穗子的绑带,腰扎撞铃,有声有色,十分动人。

雅美男子的装饰有银兜帽子以及颈饰、耳饰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银兜,被视为一家之宝。这种银兜是将银币加热后锤成薄片,然后采用绕圈法连成鸟笼形,前面为一方形眼孔,似帽状头盔。女子装饰更是别致,她们喜欢将红色贝壳和黑珠串在一起盘在头发上或覆盖在额前,用彩虹色的鹦鹉螺做成茧形耳坠吊在耳朵上,用玛现或琉璃珠、银元片串在一起,或用鱼类的脊椎神经做成项链挂在胸前。此外,手上还戴有银镯,脚腕上环绕着长串黑色木珠和白色钮扣。

在衣服和装饰上,排湾人的等级观念最为突出。贵族的衣服重深色,如黑色、深蓝色、深紫色等;平民则多有用白色、蓝色、很少用黑色。贵族衣服普遍都有刺绣或织绣,而平民则绝对禁用绣饰或挑织。有几种衣服只有贵族才能穿,如男子的豹皮外衣、肩衣、套裤,女子的绣饰长袍、长裙及女裤等,平民人家是不能穿这些的。装饰品几乎全部都是属于贵族的特权,尤其像鹫羽饰、豹牙帽章、螺钿肩带、银肩饰、琉璃珠项链、颈饰等,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平民无权使用,也无力购买。

卑市人的衣饰除男女有别外,特别注重年龄、阶级的差异。男子在少年时期只穿围腰和上衣。青年服役期间,衣着的限制最为严格,只能穿不缝边的浅蓝色布腰围。服役期后,衣着限制才可以放宽,除穿上衣及腰围外,还有头巾、短裤等。3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多用袋状帽、长衣和披肩等。小女孩主要穿短上衣和短裙,16岁以后可添着长裙、胸兜及胴衣等。因年龄的不同,衣服上的刺绣也不同,一般多为十字绣。穿皮衣则不受年龄的限制。
台湾民间住宅装饰
台湾民间常规居屋,称为“住宅”,或者“旧厝”,至今犹存,显示出古色古香的民族色彩。
台湾同胞中的汉族人,基本上是从闽甫和广东迁移过去的。他们的先辈为了有个“落脚”地方,便按照闽南民屋建筑的格式营造“住宅”,或者依据粤式的客家民居营造砖木“住宅”。先前到台湾的闽南人,如果“落脚”山乡,便寻找背负苍崖,地势高隆的石角山麓,前面临溪河,可以防风灾、水灾,又便于汲取饮水,达到“石缝生青草,砖墙对斜阳”的目的。

台湾住宅以三落大厝、五落大厝最为正规建筑。格式以宅地长方形为原则,左右相称,力求均齐美观的平屋。首先打好地基。“地打牢、万年兴”,先掘数尺深,填上石头、泥土、固以石灰,上面铺满龟甲形的砖瓦。大盾院子则用长方形的石板。墙壁称壁体叠红砖而成,富人家绝不使用土角,即土坯。

住宅屋顶构造一律采用两面落水型,屋内不设仰板。因此,屋顶内部的桶仔、帘柄、筒仔、梁仔等显露于外。瓦片普遍是直接铺于桷仔之上。屋脊分直线、曲线,称马背型和燕子尾型。屋脊前后两面砌上各种彩色的瓷片,雕成有人物或花鸟的图案。屋安放一红色大葫芦,作为“镇邪”之用。由于砖瓦均属赭红色,加上屋脊、墙壁、门窗又富有装饰美,整个住宅色彩浓烈、敦厚,与亚热带的自然风景巧妙地配称。

住宅大门口入处两旁,装有铳眼,以防盗窃并御敌。大厅柱梁门窗所用木材,均为台湾出产的樟木,施以雕刻并绘色,古雅又美观。屋内墙壁和廊前壁体的红砖,按照砖的原纹饰,摆成各种图案,与门窗的雕刻融成一体,格外醒目。

台湾住宅,两旁均有护龙,或称护厝。正厅门内悬有灯笼和天公炉,为祭祀时使用;厅内两侧板壁挂上天宫赐福图。正厅供奉观音画像,开漳圣王,天上圣母(即妈祖神),安放观音佛祖的塑像。中案桌上,摆列了香炉四种,木质灼台(或铁质的台)。

有的住宅还设有“公妈”厅,厅前门扇有门神画像,厅门上方悬有“孝廉方正”等各种横匾。在台中市南区大肚山一带,有一种“同安厝”他们一律用土角起厝,仅门框以红砖建造。家家户户门上都悬有圆形的狮牌一面,借以驱邪。
祭祀
台湾原住民认为宇宙和大地是由无数超自然的、无形的“灵”支配着。各地区原住民关于“灵”的观念不尽一致,如北部的原住民相信凡生物皆有灵,但人的灵始有神力;南部的原住民则认为万物皆有灵,故有人鬼及其他诸神。他们都认为人灵有生灵与死灵之别,死灵才具有神力。布农人、曹族人除了灵魂观念以外,并有创造神和司理神的观念,不过这二者尚未达到人格化的程度。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和阿美人已有多神观念,排湾人有雕刻的神像,是神人格化的具体表现,但他们关于神灵与灵魂的观念是经常混淆的。
送东西的讲究
台湾民间除了过年过节亲戚朋友间互赠礼物之外,平时往来应酬也携带一些礼物,俗称“带夥手”。至于带什麽,不但要看对象、应酬的目的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且要注意禁忌。在台湾,有些东西是不能做“带夥手”的:
毛巾不能。台湾民间丧事完毕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是吊丧者与死者从此断绝往来。台湾有“送巾,断根”或“送巾,离根”的俗语,即送巾有永别之意。因此平时不能以毛巾做“带夥手”。

扇子不能。扇子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天,便是“秋扇见弃”了。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不相见。”基于此种心理,扇子亦不可做“带夥手”。

刀剪不能。刀剪会伤人,更易使人想到“一刀两断”、“一剪两断”,做“带夥手”万万不可。

甜果不能。甜果即年糕,台湾民间每逢过年,甜果为祭祀必备之物,只有守孝者不得蒸甜果。若以甜果做“带伙手”,会使人联想到丧事,自然不可。这一习俗发展到今天,一些不做甜果之家,有时也接受人家的甜果,不过得付象征性的钱,表示是买的,以避禁忌。

粽子不能。丧家在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包粽子,所以粽子也不能做“带夥手”。

鸭子不能。这是专对“月内人”而言。妇女分娩后一个月内称为“月内人”,台湾“月内人”通常吃的是麻油鸡、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而鸭子“性冷”,不宜“月内人”吃食。且台湾民间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所以对“月内人”不能以鸭子作“带夥手”。

雨伞不能。台语“伞”与“散”同音,若用雨伞做“带夥手”,难免会引起对方的误会

⑵ 黄岩的民俗习惯请问黄岩有什么民俗习惯,历史文化,风

诞生仪礼高山族对孩子非常珍视,泰雅人认为“孩子乃神明所赐”。对于孩子的降生和命名,各族群各有不同的礼俗。婴儿出生后普遍施行沐浴礼。平埔人认为神灵、观音与三保太监在江河中投撒了圣药,给婴儿体浴则可长命百岁,无灾无病,而且“他日纵没有勋业,为鲸为鲤为蛟鼍”,成为一名有作为的青年。卑南人在婴儿出生后先举行汲水仪式,翌日又抱婴儿出户拭面祛邪。产妇一般只休养三五日即恢复劳作。鲁凯人在产后第三天举行出村祭礼,即先后两次步行出村后折返;卑南人在胎儿脐带脱落后,产妇举行模拟锄耕祭礼,生父上山狩猎,以此解除妊娠禁忌。给孩子取名是一个关键问题,各族群起名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赛夏人是等婴儿脐带脱落,举行了禳祓礼之后再命名;布农人是在婴儿满月时。起名的时候也要举行仪式,唱歌、跳舞、摆酒、请神,非常庄重。高山族起名要按照祖传名谱选择名字。祖传下来的名字都是一些吉利好听的名字,而后人也喜欢沿用祖先的名字。也有些部族从名字当中分出高低贵贱。为迎接小生命的到来,台湾民间对刚出生的婴儿要进行“三朝之礼”。三朝之礼也就是在孩子出生第三天,要请来“产婆”,将“桂花心”(木犀花的心)、“柑叶”、“龙眼叶’汲一块小石头,一起放入水中先煮沸,然后用这种水洗拭婴儿的身体。用柑叶、龙眼叶是取其子孙满堂、代代繁荣,小孩将来有胆识、有出息的意思。洗过之后,祖母抱着婴儿到屋内正厅,向神佛、祖先礼拜。亲朋好友也前来祝贺,还要通知产妇的娘家准备各种赠品。孩子满月时要为孩子举行仪式。在这一天,要把婴儿的头发剃掉。不过,最近有很多人在产后24天就将婴儿的头发剃掉,这是因为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做父母的希望孩子长大后也能像24位孝子一样孝敬父母。在剃头前要先将煮好的鸡蛋和鸭蛋水放进洗脸盆中,再放入一块石头、12文钱、少量葱和一个鸡蛋,把葱碾碎后以其汁浇在婴儿头发上,并把蛋黄也抹在头发上,然后剃去头发。石头表示婴儿有头壳,身体健康;钱代表长大后成为大富大贵之人;葱可以使头发又浓又黑;蛋黄可以洗去污垢。台湾有句俗话:“鸭卵身,鸡卵面,好亲成,来相匀”,就是说孩子的身体像鸭蛋一样长得大,脸像鸡蛋一样漂亮、圆润,长大了一定有好的姻缘。剃完头发后,请邻居把婴儿抱到屋外,并拿着竹竿追赶鸡群,称“鸡?”,同时唱着童谣:“鸱?,飞上山,囝仔快做官;鸱?,飞高高,囝仔中状元;鸱?,飞低低,囝仔快做父。”这种童谣只是用来祝福男婴的,如果是女婴,就只唱“老鹰老鹰”就可以了。满月这一天还要以油饭、鸡酒供奉神佛和祖先。娘家的兄弟依照习惯也会送来“头尾”,也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的一切衣物。其中有衣服、帽子、鞋袜、银牌、金锁和脚环、手环等。这些礼物也可以在出生日和周岁时送,不过“做满月”和“做周岁”时赠物最为丰盛。如果是男孩,礼物。到了孩子四个月时,还要“做四月日”。与其他日子不同,这次要准备牲醴及“红桃”、‘红龟糖”、“酥饼”等,祭拜神佛和祖先。亲朋好友照样送礼。这一天主要进行“收诞’咱仪式。“收诞”就是把诞水收干净,祝福孩子不断长大。家里得准备12个(或24个、48个)酥饼,用丝线或黑丝线串起来,由亲朋好友说一几句吉祥话,并拿一个酥饼在孩子嘴上抹一下,说道“收诞收离离,明年招小弟”。到了给孩子“做周岁”时,除了一般性的祝贺外,还要让孩子选择物品以预测孩子的未来前途,同大陆上的“抓周”是一样的意思。也就是把12种物品,放在正厅的神桌上,让孩子去神桌上去取。第一个拿到的,就表示孩子长大后从事职业或生活状况。如,先拿书,表示孩子必是读书人;拿到笔,表示是书法家;拿到鸡腿,表示是一个有口福的人;拿到算盘,表示是一个善做生意的人;拿到银,表示是很会赚钱的人;拿到葱,表示聪明;拿到田土,表示是个种田人。在台湾为庆祝孩子的诞生,除了要分一些小吃甜点给亲朋好友,让大家分享喜气之外,还有其他风俗,如台南县永康乡西势村一带就保留着周岁“分饼”的习俗,这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民俗。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日是永康乡西势村、新庄仔、番薯盾和新化镇四个村庄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凡是正月二十日以前一年中生儿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果饼”(俗称水饼)给自己村庄有“福分’咱村民品尝。相传,这种“分饼”的习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分饼时间为正月二十日,也是广兴宫主神谢府元帅的诞辰日。广兴宫俗称“元帅府”,王殿奉祀谢府元帅,左殿配祭注生娘娘,右殿祀土地公,为典型的闽式神宇。庙宇是四个村庄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早8点左右,以在神前以唱名“掷杯”的方式,选出管理庙宇的炉主(共选出七位),负责公共祭祀和收“福分钱”。所谓“福分钱”民是具有“福分”身份的人每年缴250元给广兴宫充作经费,分四期征收,除七月(普度)收100元以外,余二、五、九这三个月各收50元,年满60岁者免收。所谓“福分”者,就是广兴宫“登记有案”的会员,只有男性,没有女性,全部是自愿参加。不过,一般来说,大家在结婚时都会主动加入,迁居此地的外乡人也可以加入。分送水饼前,这些弄璋人家都会准备三牲、四果、水饼和新的童装或带上新生男婴前往坐落在番薯厝的广兴宫烧金,感谢“谢府元帅”赐给他家儿子,并祈求孩子平安长大,将来出人头地。分送水饼(也叫“孝饼”)的时间是正月二十日下午1点至3点间。水饼是一种包有糖膏的面粉煎饼,厚约1厘米,十分可口,分大小两种,一是“福分饼”,凡具福分身份者人人有份;另一种是“老大饼”,是送给年满60岁老人的。水饼成双装在一担,可两箱、两叠,最上面一对印有“添丁发财”的讲头不送人,而是为讨吉利留给自己吃的。送水饼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西势、新庄仔和香薯厝三个村庄,采取“分送到家”的方式,即由各庄的炉主带队,各“生子户”先备好水饼,到炉主家里集合,再由炉主带队,依福分名册,挨家挨户分送。另一种是新化镇采取的“集中领取”式,时间约是2点半左右,备“生子户”陆续将水饼送到家,各顾其饼,庄民们拿着器具到炉主家门前,唱名分饼。分饼时的气氛非常热烈,充满了喜庆,道喜声不绝于耳,其乐融融。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多彩的民间服饰衣服的样式和质地是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地区而形成独特风格的,同样也融入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台湾高山族的同胞们的服装经过几百年的改进,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区不同,气候相异,及不同的民族习惯,民俗学者们将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按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女子的分为三种类型。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泰雅、赛夏和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以窄幅麻布为衣料裁制的无袖胴上衣,就像是现代人穿的无扣风衣。这种外褂用两幅布拼缝,只在背部和腋下缝合,前面未缝部分为对开前襟,钉两条纽带相结于胸前。无袖胴衣有长、短两种,长的到膝盖,叫做“鲁靠斯”,短的只到肚脐,叫做“拉当”。这种服装只是普通服装。喜庆节日赴宴所穿的盛装则以白衣为底,在胸和背部织有几何花纹加上挑绣和贝珠装饰,显得特别美观别致。另外,泰雅人和北方山地的男子,还习惯在腰部横缠一块条纹麻布作为腰裙以遮蔽下体。胸前还挂一块斜方布为胸衣。除夏季外,还要用四块窄幅麻布缝成长方形围住上身,在左肩上打结,也就是斗篷。其形状如袈裟一般,再配上腰裙,颇有几分英武之气。头上一般戴半圆形的皮帽或尖顶的藤帽,赤脚。赛夏人只有胴衣、背心,没有袈裟般的披衣。二是以曹人和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为衣料,上衣为带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这同时是狩猎成果的展示。这种鹿皮背心背部为一整块,前襟两块,胸部敞开,雍容华贵,十分神气。除背心和披肩外,在胸前还挂一个方形的胸袋,胸袋当胸处,织上几何花纹的图案。这种胸袋既是一种装饰,又很实用。它可以装槟榔、烟斗以及其他零碎,非常方便。他们在腰间也挂一块以方形斜布折成三角形的腰袋,用以遮盖下身。节日里的盛装,则另外加上斜方挑绣胸,在腰部垂黑布前裙一块。出猎或赴盛会时,还要加上鹿皮套臂及套裤。曹人中老人的“礼服”更为隆重,往往在盛装之上,罩一件红里黑面对襟的长袖外衣,头戴皮帽,脚穿雪鞋形皮鞋,气概威仪,很有些赶赴国宴的封疆大吏的气派。三是以排湾、卑南、鲁凯和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衣和背心形短褂,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条宽腰带,垂下两端作为前裙。无论是背心形短褂也好,还是对襟长袖上衣也好,这些族群的人都喜欢在衣服的袖、领、腰及下摆镶上细条的花边和精制的图案,其刺绣水平也很高超,具有明丽多彩的南方特色。排湾、卑南的贵族则以豹皮为披肩,以豹牙、鹿角为头冠,下穿彩色或挑绣的棉布套裤。平民只用黑布缠头,赤脚不穿鞋。四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雅美型。由于生活在海上且气候炎热,因此这里的男子平时仅系一条用宽约三四寸厚布做成的丁字带遮挡下身,除偶尔穿着一些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对襟短衣或背心外,很少再穿别的衣服。为避暑,头上常戴藤盔或木盔。高山族女子的服装比男子服装多了几分秀气和美丽,修饰也更加复杂。因地域关系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素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长裙式。上身为对襟长袖的短衣,下身腰缠长裙。泰雅人、赛夏人穿单式裙,曹人穿左右双合裙,排湾人、卑南人以及南部阿美人有的则穿坚式长裙。素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女子,胸前还挂一块斜方胸衣,形似汉族妇女的肚兜。除短衣长裙外,各族女子都穿膝裤,用来遮蔽下腿。二是布农、鲁凯和排湾人的长衣下裳式。上衣为窄袖长衣,长袖、肩袖滚边刺绣,下身穿围裙和膝裤,用五尺黑布或红布缠头,叫做一老锅”。赤脚不穿鞋。三是雅美人的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个背心,下体仅横围一块腰布。冬季只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于左肩上打结,非常简便。头戴木片制成的八角头盔,不穿鞋。由于纺织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高山各族群的衣饰各具特色。素雅人的纺织技术是高山族中最为发达的。他们用的是水平背机,是一种简单的织布方法。他们在自己纺出的苎麻城线间,夹以外来的彩色绒线或棉线,织成直线纹、曲折纹、方格纹、三角纹和菱形纹等,有红、黑、黄三种,颜色尤为鲜艳,同现在流行的毛衣织法很是相同。这也充分显示出泰雅人的聪明智慧。布农人男子以穿着皮制品为主:头上戴着皮帽,身上穿着鹿皮背心,肩上披的是皮披肩,双手套着皮袖套,腿上是皮套裤。整个从头到脚的真皮服饰,真是让现代人都望尘莫及!曹人的鹿皮帽制作得很别致,由两片水瓢形鹿革缝成,有保护脑部的作用,平时不用就卷起来用皮带扣住。老人穿的衣服用红布做里,黑棉布做面,长及膝部。女子的上衣用白棉布缝制,在袖子和领口、前襟边还镶有花边。而腰裙用的棉布多是大红大绿的颜色,这些棉布大部分是和汉人物物交换或购买来的。排湾人的衣服十分明显地体现了阶级和等级的差别。一般地说,贵族的衣服要加上复杂的纹绣,色彩特别鲜艳。这种差别在节日或盛典时更加明显。排湾人的刺绣水平也相当高,他们在布上刺出精美的图案,色彩和谐。卑南人的服装以男子成年期和女子成婚期衣服最为华丽。当男子成年,要穿上缀有五十钮扣的黑色对襟上衣,黑色的短裤,短裤的前裆和裤脚都绣上花边。头目家的成年男子还需穿套裤,前腿部分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的绣线挑绣,在腰间系着槟榔袋,着色,着饰穗,类似汉族精致的水烟袋。他们腰间还有五颜六色的花飘带。头人和司祭在盛装时戴着插有鹰羽的帽子,头肩都有装饰带。女子成婚期用一块花头巾对折成三角形,扎在头上,肚兜是用黑色或红色的布折成三角形,每边都加上绣饰,下部有夹层口袋,上面放在上衣里,下边垂到腰裙上,十分引人注目。膝裤是用一对方形布四周缝上束带,束在小腿上,颜色是黑色或蓝色。女巫师的穿着就更加复杂,可以说是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阿美人按年龄不同穿着不同的衣服,婴幼儿往往只穿无袖长衣,到了少年期,男的穿短裙,束腹带;女的穿短襟上衣,裹腰裙。成年期男子有帽、头巾、长袖内衣、无袖上衣、胸衣、套袖、腰裙、腰带、套裤、皮披肩,全身上下披挂齐整。女子有头巾、内衣、三角形胸衣、两片腰裙、腰带和膝裤。老年人一般穿黑色衣裤,有的还戴上挑绣羽冠,穿挑绣长袍披红羽毛织成的披肩。雅美男子一年基本上都赤裸着上身,仅用布质丁字带掩蔽下作,遇到祭典才穿上自己编织的野麻战胄以示威武;就是妇女的装束也仅在腰间挂一块方巾,下面盖到膝部上约5寸的地方,胸前也只用一块方布遮掩,祭祀时头上才戴着宽边大帽,穿着长袖衣服,衣长过膝,身上挂满各式各样的装饰品。泰雅妇女的编织技术在“高山九族”中是首屈一指的。她们利用自纺的麻布,夹织一些向平地居民购买的彩色绒线,就能织出直线纹、曲线纹、菱纹等图案的美丽布匹。她们还擅长用白色贝珠作为衣服的缀饰,这种缀满贝珠的衣服就叫做“贝衣”,非常珍贵,姑娘们结婚或逢大节日才穿。现在“高山九族”多因布匹容易得到而放弃了手工织布,但泰雅族妇女却仍然以传统手工方法织出她们喜爱的花纹,并且掌握着很复杂的刺绣技巧,能绣“十字绣”、“缎面绣”、“直线绣”以及“贴饰”。“贴饰”就是剪贴拼花,其图案往往与泰雅木雕类同。她们喜爱红白两色,后来又加上黑蓝二色,所以织出的布、绣出的衣服都美丽鲜艳,有时还要缀上贝珠、小玻璃珠。小金属片等等。衣服穿在身上,熠熠闪光,十分漂亮,引得欧洲、美洲来的客人都愿意出高价向她们购买这种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最初的装戴饰品也许是出于图腾崇拜,但逐渐地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作用。高山族各族群却很重视装饰。饰物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琉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以及银铜、竹管等。装饰种类主要有衣饰、头饰、耳饰、颈饰、胸饰、臂饰、指饰、脚饰、腰饰、冠饰等。男子比女子的装饰品要多,从头到脚非常齐全,且十分华丽。泰雅和赛夏的男子一词以贝珠装饰着称。他们将贝壳雕琢成小的圆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线串起来,横行排列,维在衣服上,被称之为珠衣或贝衣。一件珠衣或贝衣通常要用一两万颗晶莹剔透的贝珠,经过精心编串才能织成。也有用串珠缝在布上,称为珠布或贝布,既可制成衣服,也可当货币使用。每逢祭仪庆典,泰雅和赛夏的男子则头戴藤帽或皮帽,在帽圈下沿缀上彩色的钮贝作为装饰,耳系分管制成的耳棒或螺钿制成的耳盘,颈挂贝珠穿缀而成的颈带垂于胸前,臂套铜丝卷绕而成的臂环,腕套珠镯或铜条镯,手指戴玉或铜戒指,腰围珠裙,小腿束贝珠带、铜铃,每走一步叮当作响,舒心悦目。女子打扮也很俊俏,常用贝质耳铀、耳板或贝珠作耳坠,颈挂富有变化的彩色贝片项链,珠光闪闪,引人注目。由于与泰雅人为邻,西面又与汉族为邻,所以赛夏人的文化发展很快。他们向泰雅人学习狩猎与纺织,向汉族学习农耕。赛夏妇女纺织出的布匹及缝制的衣服,并不逊色于泰雅妇女的制品。她们喜欢用大红、深黑与白色搭配。在歌舞节庆中,青年男女所穿的民族服装,或鲜红而配以洁白的花饰,或深黑而配以红与白的花饰,非常炫眼夺目。赛夏人的服装在高山九族中有突出的特色。其特点之一是,无论男女,在纯色上衣上要加上一件“褂子”,这件褂子有绣花式缀以贝珠,光彩夺目;特点之二是男女都戴美丽的“头圈”,实为美丽的头饰,有的还插上几支漂亮的禽羽。在节庆期间,美丽的赛夏妇女更加注重自己的装扮,她们要在背、腰部戴上“佩铃”,那是一片大致力三角形的美丽织锦(或绣花绵),下缀流苏数十,而流苏之末则结上长筒状的小银铃,把“铜钟”结扎在背部。腰部,其流苏恰好掩住臂部。跳舞之时,铃声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布农和曹等族群的男子喜欢在鹿皮或羊皮帽的顶端插上鹰的羽毛,再穿上鹿皮或豹皮衣,手执猎枪,显得剽悍粗犷,颇有勇士风度。每逢节庆舞会,男女都要穿上最新、最美的盛装,男子将两端刺绣的头巾卷在头上,用夜光贝磨成三角形吊在耳朵上,用贝制及玻璃珠缀成的珠琏缠在颈上或垂于胸前,曹人男子还用猎取的山猪牙缀以红绿黄色的布条为臂环。女子则把雕刻精致的鹿角钗插在头上,在其上端有时还插上色彩绚丽的雉鸡羽毛,加上环状的贝壳玻璃珠串,十分鲜艳夺目。姑娘们还挂着用银或黄铜制成的钩状耳环,并将黑珠以及陶制的珠、果实、富蒲根用丝线串起来,做成项链垂于胸前,更是别有情趣。排湾、鲁凯、卑南等族群的男子,喜欢戴鹿角、豹牙头冠和兽皮帽,以象征荣誉和富贵。并从右肩至左方腰部斜挂一条肩带,这种肩带是在一条绣花布上缀以银币、玛瑙、玻璃珠、铜铃等精制而成的,在其末端还吊有槟榔小袋。他们在颈上挂的是蜻蛉玉串成的项链。蜻蛉玉是排湾人最贵重的饰物,这是一种象蜻蜓眼睛那样美丽的玻璃珠、珊瑚贝或琉璃珠,用丝线串起来为项链,其中有一颗最大,价值也最高。排湾人把这种项链绕在脖子上或垂于胸前,视为世代相传的家珍。女子特别注重头饰,多喜用兽骨簪系色丝扬在头上,或用布做的帽带围在头上,帽带上缝有各种珠饰,再插上美丽的羽毛、百合花,以表示地位和富有。阿美族群的男子喜欢用贝块做额饰,从额前绑到脑后。用黑珠、白贝作耳垂或系小铜铃。他们将各色各样的贝片串、珠串佩挂在胸前,肩上还斜挂一个有织花流苏佩袋的镍带。参加盛大舞会时,还腰系缀铃带,腿绑小铜铃,头戴羽毛冠,携手歌舞,场面分外热烈。女子则喜欢用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绕在头巾外,并缀以小铁片穗或小铜铃,插上镀银的发簪。额上绑扎加缀镍片的红麻额带,耳垂鹿骨耳环,颈挂贝片串、玛瑙珠串和小铜铃项链,腿绑系有花绒线穗子的绑带,腰扎撞铃,有声有色,十分动人。雅美男子的装饰有银兜帽子以及颈饰、耳饰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银兜,被视为一家之宝。这种银兜是将银币加热后锤成薄片,然后采用绕圈法连成鸟笼形,前面为一方形眼孔,似帽状头盔。女子装饰更是别致,她们喜欢将红色贝壳和黑珠串在一起盘在头发上或覆盖在额前,用彩虹色的鹦鹉螺做成茧形耳坠吊在耳朵上,用玛现或琉璃珠、银元片串在一起,或用鱼类的脊椎神经做成项链挂在胸前。此外,手上还戴有银镯,脚腕上环绕着长串黑色木珠和白色钮扣。在衣服和装饰上,排湾人的等级观念最为突出。贵族的衣服重深色,如黑色、深蓝色、深紫色等;平民则多有用白色、蓝色、很少用黑色。贵族衣服普遍都有刺绣或织绣,而平民则绝对禁用绣饰或挑织。有几种衣服只有贵族才能穿,如男子的豹皮外衣、肩衣、套裤,女子的绣饰长袍、长裙及女裤等,平民人家是不能穿这些的。装饰品几乎全部都是属于贵族的特权,尤其像鹫羽饰、豹牙帽章、螺钿肩带、银肩饰、琉璃珠项链、颈饰等,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平民无权使用,也无力购买。卑市人的衣饰除男女有别外,特别注重年龄、阶级的差异。男子在少年时期只穿围腰和上衣。青年服役期间,衣着的限制最为严格,只能穿不缝边的浅蓝色布腰围。服役期后,衣着限制才可以放宽,除穿上衣及腰围外,还有头巾、短裤等。3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多用袋状帽、长衣和披肩等。小女孩主要穿短上衣和短裙,16岁以后可添着长裙、胸兜及胴衣等。因年龄的不同,衣服上的刺绣也不同,一般多为十字绣。穿皮衣则不受年龄的限制。台湾民间住宅装饰台湾民间常规居屋,称为“住宅”,或者“旧厝”,至今犹存,显示出古色古香的民族色彩。台湾同胞中的汉族人,基本上是从闽甫和广东迁移过去的。他们的先辈为了有个“落脚”地方,便按照闽南民屋建筑的格式营造“住宅”,或者依据粤式的客家民居营造砖木“住宅”。先前到台湾的闽南人,如果“落脚”山乡,便寻找背负苍崖,地势高隆的石角山麓,前面临溪河,可以防风灾、水灾,又便于汲取饮水,达到“石缝生青草,砖墙对斜阳”的目的。台湾住宅以三落大厝、五落大厝最为正规建筑。格式以宅地长方形为原则,左右相称,力求均齐美观的平屋。首先打好地基。“地打牢、万年兴”,先掘数尺深,填上石头、泥土、固以石灰,上面铺满龟甲形的砖瓦。大盾院子则用长方形的石板。墙壁称壁体叠红砖而成,富人家绝不使用土角,即土坯。住宅屋顶构造一律采用两面落水型,屋内不设仰板。因此,屋顶内部的桶仔、帘柄、筒仔、梁仔等显露于外。瓦片普遍是直接铺于桷仔之上。屋脊分直线、曲线,称马背型和燕子尾型。屋脊前后两面砌上各种彩色的瓷片,雕成有人物或花鸟的图案。屋安放一红色大葫芦,作为“镇邪”之用。由于砖瓦均属赭红色,加上屋脊、墙壁、门窗又富有装饰美,整个住宅色彩浓烈、敦厚,与亚热带的自然风景巧妙地配称。住宅大门口入处两旁,装有铳眼,以防盗窃并御敌。大厅柱梁门窗所用木材,均为台湾出产的樟木,施以雕刻并绘色,古雅又美观。屋内墙壁和廊前壁体的红砖,按照砖的原纹饰,摆成各种图案,与门窗的雕刻融成一体,格外醒目。台湾住宅,两旁均有护龙,或称护厝。正厅门内悬有灯笼和天公炉,为祭祀时使用;厅内两侧板壁挂上天宫赐福图。正厅供奉观音画像,开漳圣王,天上圣母(即妈祖神),安放观音佛祖的塑像。中案桌上,摆列了香炉四种,木质灼台(或铁质的台)。有的住宅还设有“公妈”厅,厅前门扇有门神画像,厅门上方悬有“孝廉方正”等各种横匾。在台中市南区大肚山一带,有一种“同安厝”他们一律用土角起厝,仅门框以红砖建造。家家户户门上都悬有圆形的狮牌一面,借以驱邪。祭祀台湾原住民认为宇宙和大地是由无数超自然的、无形的“灵”支配着。各地区原住民关于“灵”的观念不尽一致,如北部的原住民相信凡生物皆有灵,但人的灵始有神力;南部的原住民则认为万物皆有灵,故有人鬼及其他诸神。他们都认为人灵有生灵与死灵之别,死灵才具有神力。布农人、曹族人除了灵魂观念以外,并有创造神和司理神的观念,不过这二者尚未达到人格化的程度。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和阿美人已有多神观念,排湾人有雕刻的神像,是神人格化的具体表现,但他们关于神灵与灵魂的观念是经常混淆的。送东西的讲究台湾民间除了过年过节亲戚朋友间互赠礼物之外,平时往来应酬也携带一些礼物,俗称“带夥手”。至于带什麽,不但要看对象、应酬的目的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且要注意禁忌。在台湾,有些东西是不能做“带夥手”的:毛巾不能。台湾民间丧事完毕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是吊丧者与死者从此断绝往来。台湾有“送巾,断根”或“送巾,离根”的俗语,即送巾有永别之意。因此平时不能以毛巾做“带夥手”。扇子不能。扇子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天,便是“秋扇见弃”了。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不相见。”基于此种心理,扇子亦不可做“带夥手”。刀剪不能。刀剪会伤人,更易使人想到“一刀两断”、“一剪两断”,做“带夥手”万万不可。甜果不能。甜果即年糕,台湾民间每逢过年,甜果为祭祀必备之物,只有守孝者不得蒸甜果。若以甜果做“带伙手”,会使人联想到丧事,自然不可。这一习俗发展到今天,一些不做甜果之家,有时也接受人家的甜果,不过得付象征性的钱,表示是买的,以避禁忌。粽子不能。丧家在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包粽子,所以粽子也不能做“带夥手”。鸭子不能。这是专对“月内人”而言。妇女分娩后一个月内称为“月内人”,台湾“月内人”通常吃的是麻油鸡、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而鸭子“性冷”,不宜“月内人”吃食。且台湾民间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所以对“月内人”不能以鸭子作“带夥手”。雨伞不能。台语“伞”与“散”同音,若用雨伞做“带夥手”,难免会引起对方的误会。

⑶ 台湾风土人情!!!

如果你来自低纬度国家,依然可以陶醉于这里温煦的阳光,因为台湾拥有多一份的清凉,绝对可以满足你想远离酷暑的心愿。到台湾的山区走走,满山翠绿的景致,是来一场森林浴的绝佳时刻,投身在森林的精气和香气中,请恣意呼吸台湾这片美丽岛屿的清新空气吧!
大体而言,台湾全年温暖,四季中以春冬的变化较大,夏秋变化较小,有着最适合旅游的天气,年平均温度约为22度,平均最低温不过12-17度(54- 63℉),所以这里的冬天看不到霭霭白雪,只有在少数的高山地区,可以一瞥雪花的影子。在春夏之交时[每年的3月-5月],偶受滞留锋面徘徊影响,有着细雨绵绵的天气型态,此时到访台湾,要记得随身带把雨伞,因为漫步雨间虽然浪漫,但是你可不想带着湿淋淋的身体旅行。台湾的夏天[每年的6月-8月],偶尔会有台风经过,请你留意气象报导,因为台风天所造成海边波涛汹涌的海浪,绝对不是观赏奇景的好时机。在秋天的台湾[约每年的9月-11月],你则可以纵情于天天的晴朗凉爽里。台湾短暂而温暖的冬天[每年的12月-2月],是赏枫的季节,偶尔来袭的寒流,是泡汤族的最爱。

大部分人三餐都是在外面解决的
台湾有句广告词"三餐老是在外,人人叫我老外,老外老外老外"
每天7点多起床
早餐就在街上的早餐店解决 有时侯吃西式早餐三明治玉米浓汤
有时候吃中式早餐饭团单饼豆浆
一般办公室的工作中午12点~1点都会有休息
那时就是吃便当的时候了 排骨便当鸡腿便当三杯鸡便当....一个60块
每天中午就是换着吃
下午5点准时打卡下班
台湾人都是"白天一条虫,晚上一条龙"
因为晚上的台湾 是一个美丽的王国 在台湾 晚上能玩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5星级的电影院 20几层楼的百货公司 人潮密密麻麻的夜市 海边公园
拥有许多性感美女的酒吧(许多年轻男女夜夜在酒吧里寻找一夜情....)
看人彪车拉 自己彪车拉
跟好友上"好乐迪"K歌拉 (台湾的好乐迪比内地的好乐迪好上千倍 不只有变声系统可以玩 还有情景效果可玩 还有随你吃的点心热食饮料冷盘)
还有好多好多内地没有的东东......
总之台湾人的夜晚就是玩!!!!(没办法,工作压力太大了)
也因为如此 台湾人必有的现象"月光族"
人人都是月底还没到就把钱花光了.....55555下个月10号才发薪水阿.....
所以又发生了一种现象...."卡奴"
在台湾人人手上有5.6.7张信用卡是小case 平均一张卡额度是15万
也就是就算你每个月薪水才2.3.4万
你也将近100万的新台币额度的信用卡可以刷刷刷
所以 唉唉
经不起诱惑的台湾人就一个个死在信用卡上 每个月薪水才2.3.4万
却背负着几十万的卡债...........

这就是目前台湾人生活习惯的一角......
------------------------------------
方言习惯......
在台湾没有人会刻意去说台语(闽南语)
大家早已习惯用国语(普通话)来交流
只有那些政治人物才喜欢用台语(闽南语)说话
一般我们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都是说国语(普通话)
有时会搀杂一些台语(闽南语)
呵呵 就是国语台语一起说的拉
http://..com/question/15431561.html

台湾小吃

台湾小吃不但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更能呈现出台湾一般市民的生活与文化,因此,若想认识台湾本土特色,借由走访各地夜市、品尝美味小吃,是最迅速的方法。“就地取材”是各式小吃的特色,由于台湾四处环海,渔获丰富,因此“海鲜”经常是料理的主角之一,如蚵仔煎、生炒花枝、海产粥、鱿鱼羹、虱目鱼汤等,鲜美的滋味,往往让人吃得大呼过瘾!

珍珠奶茶
珍珠奶茶,又有人称其为“波霸奶茶”,起初是台中地区商人以红茶加入鲜奶与软 Q 的粉圆,再予以混合调匀而成的饮料。由于它具有茶叶的香浓口感和粉圆的嚼劲,很快就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并且名气远播海外,许多国外华人街都可品尝到这种浓醇的珍珠奶茶。

肉粽
这种以粽叶包入糯米、香菇、花生、蛋黄、猪肉等佐料,口味带有淡淡竹叶香的肉粽,原本只有端午节才吃得到,现在几乎每个夜市里都有摊位贩卖,它是一般台湾民众宵夜点心的最佳选择。

臭豆腐
越臭越好吃的料理,只有臭豆腐!许多人对臭味扑鼻的豆腐往往不敢尝试,但是一旦入口浅尝后,便难忘其特殊滋味。作法简单,只要将已发酵的臭豆腐直接放入热油锅中将表皮炸酥,起锅后剪成入口大小的 4 小块,再搭配酸甜泡菜一同食用,就可尝到外皮酥脆、内部组织蓬松的特殊口感。
担仔面
从台南开始走红的担仔面,小小的一碗面有着川烫过的油面和豆芽菜,淋上熬煮多时的卤汁和肉燥,一道香味四溢的担仔面便可上桌供人品尝。若觉得配料不够丰富,还可以加一颗卤蛋或贡丸提增口味。
虾仁肉羹
台湾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有着丰厚的渔获海产,因此利用各种鲜味制作成小吃,也成为民众饮食文化的一部份;虾仁肉羹便是夜市集里普遍可见的一例。虾仁肉羹主要以虾仁羹与少量肉羹一起烹煮而成,并加些太白粉水勾芡,使汤汁更为浓稠、更有咀嚼口感。而且品尝虾仁肉羹时,一定要加些乌醋提味,酸酸甜甜的汤汁与新鲜虾仁羹、肉羹搭配会更加美味。
[ Top ]

蚵仔煎
这是台湾夜市里相当普遍的一道小吃,新鲜的蚵仔是这道美味的重要元素,将蚵仔淋上调和太白粉与地瓜粉的粉浆,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锅以大火油煎,食用时再淋上特调的酸甜酱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

润饼卷
润饼卷的馅料相当丰富,包括烫熟的高丽菜、豆芽和蛋丝、红糟肉、花生粉、糖粉等,以薄薄的春卷皮包成圆柱状即可,温热口感爽脆美味,是相当受到欢迎的台湾夜市小吃。

蚵仔面线
小小一碗看似貌不惊人的蚵仔面线,却是夜市里不可或缺的小吃美食,好吃与否的关键在于蚵仔的新鲜度和面线的Q劲。利用红面线不易烂的特性加高汤煮后再勾芡,放入已川烫过的新鲜蚵仔和卤过的大肠,食用时淋上乌醋、特调酱料等,最后洒些香菜提味便可尽兴享用。

肉圆
台湾肉圆以彰化和新竹两地最为出名,其中彰化肉圆是以油炸的方式;新竹肉圆则是以蒸的方式处理,口感上有所差别,游客可依自己喜爱口味选择品尝。肉圆的外皮是以地瓜粉、在来粉、太白粉加水调和成的米糊,内馅包入猪肉、香菇、笋干等食材,吃起来外皮Q韧,内馅香醇,有咀嚼的乐趣。

割包
割包原本是尾牙(农历12月16日)时才吃的小点心,如今已在台湾夜市普遍吃的到。割包的外型宛如中式汉堡,白皙、松软如包子一般,趁热夹进入口即化的猪肉和酸菜、再洒上花生粉与香菜,气味芳香、口感绝佳。

棺材板
台南当地知名的特色美食,光是菜名就令人觉得十分特别,其实棺材板只是将吐司中间挖空,填入鸡肉、鸡肝、虾仁、红萝卜、马铃薯、牛奶等配料,再以吐司盖起,这道小吃需趁热切块品尝。

锉冰
一般所谓的锉冰,多指以刨冰机锉出的碎冰,加上绿豆、红豆、粉圆、芋头、爱玉等可随意选择的配料后,再淋上糖水的冰品,在夏天食用相当沁凉舒畅。不过,相当懂得吃的台湾人,陆续开发出许多新的台式冰品,如利用水果制成的芒果冰、草莓冰等季节性冰品,不仅清凉消暑且又富有创意。
台湾着名观光夜市一览表

夜市名称 特色 地点
基隆夜市 基隆夜市的庙口小吃远近驰名,例如庙口的鼎边趖、泡泡冰、天妇罗、营养三明治、豆签羹、虾仁肉圆 基隆市奠济宫附近的仁三路和爱四路的小吃摊
士林夜市 集合大江南北小吃,包括西式牛排、铁板烧、红油抄手、大饼包小饼、刀削面、猪肝汤、花枝羹、蚵仔煎等。 台北市文林路、大东路及安平路之间
饶河街夜市 台北第一座观光夜市,全长约600公尺,有多家药炖排骨,是寒冬进补的好选择。 台北市八德路四段与抚远街交叉口,至八德路的慈佑宫为止
华西街夜市 台湾最着名的观光夜市,吸引不少中外人士前来观光,有名的小吃包括蛇肉与蛇酒、鼎边趖、碗粿、鳖肉、海鲜等 台北市西园路与环河南路之间
景美夜市 多数摊贩、店面都集中在已有30年以上历史的景美街,有许多五金百货、录音带、衣服、饰品等店家。另外,景美新街有“景美公有市场”,有各式饮食类摊子。 台北市景美街
通化街夜市 可以大快朵颐,且边散步边逛街;从基隆路转进临江街,过了通化街之后的临江街则是卖服饰及棉被之类的日用品。 台北市信义路四段与基隆路二段间
辽宁夜市 着名的小吃有鹅肉、海鲜、筒仔米糕、沙威玛、蚵仔煎、卤味等,此外,辽宁街外围巷道内也开设许多具特色的咖啡馆与餐饮店,因此这一带区域享有“咖啡街”之称。 台北市长安东路与中兴高中之间
兴南夜市 路面相当宽广,店家排列十分整齐。主要特色是有许多家刨冰店,并有多家杂货用品百货,价格便宜而种类繁多。 台北县中和市信义街、景新路410巷共同组成
新庄夜市 以香菇赤肉羹、红豆饼、肉圆、鸡蛋糕、蚵仔面线、虾仁羹最脍炙人口。街巷之中隐藏百年历史推衍的轨迹,例如古迹,及打铁店、豆腐工厂、老字号饼铺等百年老店。 台北县新庄市新庄国中后、新庄路上
南雅夜市 入口有个超过30年的牌楼,每个摊位均有固定位置,排列整齐;大多是小吃摊位,只有少数服饰店与杂货用品店。 台北县板桥市南雅东路内
新明夜市 设摊几乎是老字号,可品尝到各式小吃及全台着名名产,五金百货、生活日用品、港韩服饰、鞋、帽、袜等应有尽有。 桃园线中坜市中央西路、民权路之间的新明路
城隍庙夜市 城隍庙内老字号小摊大多将近50年历史,小吃包括新竹肉圆、贡丸、润饼、肉燥饭、鱿鱼羹、米粉、及牛舌饼等 新竹城隍庙与法莲寺广场前的小吃聚集地
中华夜市 小吃集合南北口味,有台湾小点心、台中肉圆、润饼、当归鸭、蚵仔煎、炒花枝、肉羹、米糕、新加坡肉骨茶等。 台中市公园路与民路一带的中华路上
东海别墅夜市 店家大多是固定的,以供应餐饮为主,其次是服饰等生活用品店。以中港路和东海别墅相隔的国际街中有条“艺术街坊”,多是具特色的店家,例如古董、茶坊及咖啡店。 最热闹的地段为台中市东园巷、新兴路交叉处
逢甲夜市 “价位便宜,应有尽有”是一大特色,贩卖各式小吃、衣服及饰品等。 台中市西屯路二段及西安街之间的福星路、逢甲路及文华路
鹿港小吃 小吃包括鲟、鳗、蚵仔、虾猴、花跳、蛤蜊、沙虾及西施舌等海鲜。茶点则有凤眼糕、猪油荖、牛舌饼、口酥饼、花生糖、面粿等,其中玉珍齌饼铺从清朝干隆时期即享誉全台。 彰化县鹿港
文化夜市 聚集千家以上的摊贩,有各式各样熟食小吃,尤以“喷水鸡肉饭”、“郭景成粿仔汤”和“冬菜虾仁蛋黄”三样最出名。 嘉义市中山路喷水圆环延伸到垂杨路
台南小北街夜市 干净整齐,每一摊位各有编号,小吃口味繁多,包括海鲜、棺材板、鼎边锉、鳝鱼意面、红烧旗鱼、肉羹、臭豆腐。 台南市西门路与临安路交接口
六合夜市 山产、海产、饮食、各地特产、小吃等一应俱全,口味之丰富为全台有名。其中木瓜牛奶、盐蒸虾等是主要特色 高雄市六合路
新兴夜市 小吃摊众多,服饰、鞋店更是栉比鳞次。许多摊位已有20以上历史,如老李排骨汤、沙茶羊肉、北港香菇肉羹等。 高雄市南华路
民族路夜市 有七十年以上历史,是饕客天堂,小吃包括土魠羹、香菇肉羹、屏东肉圆、爱玉冰、肉粽、冷冻芋等。 屏东市民族路上、复兴路桥下
罗东夜市 地道小吃包括咸米苔目、熏鸭、肉羹、龙凤腿、豆腐卷、米粉羹、海鲜、粉肠、油豆腐包香肠、蚵仔煎等。 宜兰县罗东镇中心、中山公园四周

⑷ 台湾民俗传统

中国风土人情——台湾
诞生仪礼
高山族对孩子非常珍视,泰雅人认为“孩子乃神明所赐”。对于孩子的降生和命名,各族群各有不同的礼俗。

婴儿出生后普遍施行沐浴礼。平埔人认为神灵、观音与三保太监在江河中投撒了圣药,给婴儿体浴则可长命百岁,无灾无病,而且“他日纵没有勋业,为鲸为鲤为蛟鼍”,成为一名有作为的青年。卑南人在婴儿出生后先举行汲水仪式,翌日又抱婴儿出户拭面祛邪。

产妇一般只休养三五日即恢复劳作。鲁凯人在产后第三天举行出村祭礼,即先后两次步行出村后折返;卑南人在胎儿脐带脱落后,产妇举行模拟锄耕祭礼,生父上山狩猎,以此解除妊娠禁忌。
给孩子取名是一个关键问题,各族群起名的时间也有所不同。赛夏人是等婴儿脐带脱落,举行了禳祓礼之后再命名;布农人是在婴儿满月时。起名的时候也要举行仪式,唱歌、跳舞、摆酒、请神,非常庄重。

高山族起名要按照祖传名谱选择名字。祖传下来的名字都是一些吉利好听的名字,而后人也喜欢沿用祖先的名字。也有些部族从名字当中分出高低贵贱。 为迎接小生命的到来,台湾民间对刚出生的婴儿要进行“三朝之礼”。 三朝之礼也就是在孩子出生第三天,要请来“产婆”,将“桂花心”(木犀花的心)、“柑叶”、“龙眼叶’汲一块小石头,一起放入水中先煮沸,然后用这种水洗拭婴儿的身体。用柑叶、龙眼叶是取其子孙满堂、代代繁荣,小孩将来有胆识、有出息的意思。

洗过之后,祖母抱着婴儿到屋内正厅,向神佛、祖先礼拜。亲朋好友也前来祝贺,还要通知产妇的娘家准备各种赠品。

孩子满月时要为孩子举行仪式。在这一天,要把婴儿的头发剃掉。不过,最近有很多人在产后24天就将婴儿的头发剃掉,这是因为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做父母的希望孩子长大后也能像24位孝子一样孝敬父母。在剃头前要先将煮好的鸡蛋和鸭蛋水放进洗脸盆中,再放入一块石头、12文钱、少量葱和一个鸡蛋,把葱碾碎后以其汁浇在婴儿头发上,并把蛋黄也抹在头发上,然后剃去头发。石头表示婴儿有头壳,身体健康;钱代表长大后成为大富大贵之人;葱可以使头发又浓又黑;蛋黄可以洗去污垢。台湾有句俗话:“鸭卵身,鸡卵面,好亲成,来相匀”,就是说孩子的身体像鸭蛋一样长得大,脸像鸡蛋一样漂亮、圆润,长大了一定有好的姻缘。

剃完头发后,请邻居把婴儿抱到屋外,并拿着竹竿追赶鸡群,称“鸡?”,同时唱着童谣: “鸱?,飞上山,囝仔快做官;鸱?,飞高高,囝仔中状元;鸱?,飞低低,囝仔快做父。”

这种童谣只是用来祝福男婴的,如果是女婴,就只唱“老鹰老鹰”就可以了。

满月这一天还要以油饭、鸡酒供奉神佛和祖先。娘家的兄弟依照习惯也会送来“头尾”,也就是婴儿从头到脚的一切衣物。其中有衣服、帽子、鞋袜、银牌、金锁和脚环、手环等。这些礼物也可以在出生日和周岁时送,不过“做满月”和“做周岁”时赠物最为丰盛。如果是男孩,礼物更多。

到了孩子四个月时,还要“做四月日”。与其他日子不同,这次要准备牲醴及“红桃”、‘红龟糖”、“酥饼”等,祭拜神佛和祖先。亲朋好友照样送礼。这一天主要进行“收诞’咱仪式。“收诞”就是把诞水收干净,祝福孩子不断长大。家里得准备12个(或24个、48个)酥饼,用丝线或黑丝线串起来,由亲朋好友说一几句吉祥话,并拿一个酥饼在孩子嘴上抹一下,说道“收诞收离离,明年招小弟”。

到了给孩子“做周岁”时,除了一般性的祝贺外,还要让孩子选择物品以预测孩子的未来前途,同大陆上的“抓周”是一样的意思。也就是把12种物品,放在正厅的神桌上,让孩子去神桌上去取。第一个拿到的,就表示孩子长大后从事职业或生活状况。如,先拿书,表示孩子必是读书人;拿到笔,表示是书法家;拿到鸡腿,表示是一个有口福的人;拿到算盘,表示是一个善做生意的人;拿到银,表示是很会赚钱的人;拿到葱,表示聪明;拿到田土,表示是个种田人。 在台湾为庆祝孩子的诞生,除了要分一些小吃甜点给亲朋好友,让大家分享喜气之外,还有其他风俗,如台南县永康乡西势村一带就保留着周岁“分饼”的习俗,这是独一无二的地方民俗。

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日是永康乡西势村、新庄仔、番薯盾和新化镇四个村庄的重要日子。在这一天,凡是正月二十日以前一年中生儿子的人家,都得分送“果饼”(俗称水饼)给自己村庄有“福分’咱村民品尝。
相传,这种“分饼”的习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分饼时间为正月二十日,也是广兴宫主神谢府元帅的诞辰日。广兴宫俗称“元帅府”,王殿奉祀谢府元帅,左殿配祭注生娘娘,右殿祀土地公,为典型的闽式神宇。庙宇是四个村庄的信仰中心。每年正月十八日早8点左右,以在神前以唱名“掷杯”的方式,选出管理庙宇的炉主(共选出七位),负责公共祭祀和收“福分钱”。

所谓“福分钱”民是具有“福分”身份的人每年缴250元给广兴宫充作经费,分四期征收,除七月(普度)收100元以外,余二、五、九这三个月各收50元,年满60岁者免收。

所谓“福分”者,就是广兴宫“登记有案”的会员,只有男性,没有女性,全部是自愿参加。不过,一般来说,大家在结婚时都会主动加入,迁居此地的外乡人也可以加入。

分送水饼前,这些弄璋人家都会准备三牲、四果、水饼和新的童装或带上新生男婴前往坐落在番薯厝的广兴宫烧金,感谢“谢府元帅”赐给他家儿子,并祈求孩子平安长大,将来出人头地。

分送水饼(也叫“孝饼”)的时间是正月二十日下午1点至3点间。水饼是一种包有糖膏的面粉煎饼,厚约1厘米,十分可口,分大小两种,一是“福分饼”,凡具福分身份者人人有份;另一种是“老大饼”,是送给年满60岁老人的。水饼成双装在一担,可两箱、两叠,最上面一对印有“添丁发财”的讲头不送人,而是为讨吉利留给自己吃的。

送水饼的方式也有两种,一种是西势、新庄仔和香薯厝三个村庄,采取“分送到家”的方式,即由各庄的炉主带队,各“生子户”先备好水饼,到炉主家里集合,再由炉主带队,依福分名册,挨家挨户分送。另一种是新化镇采取的“集中领取”式,时间约是2点半左右,备“生子户”陆续将水饼送到家,各顾其饼,庄民们拿着器具到炉主家门前,唱名分饼。

分饼时的气氛非常热烈,充满了喜庆,道喜声不绝于耳,其乐融融。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民间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观念。
多彩的民间服饰
衣服的样式和质地是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地区而形成独特风格的,同样也融入了独特的审美情趣。台湾高山族的同胞们的服装经过几百年的改进,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由于地区不同,气候相异,及不同的民族习惯,民俗学者们将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按地区分为四种类型,女子的分为三种类型。

高山族男子的衣饰式样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以泰雅、赛夏和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北部型。其特征是以窄幅麻布为衣料裁制的无袖胴上衣,就像是现代人穿的无扣风衣。这种外褂用两幅布拼缝,只在背部和腋下缝合,前面未缝部分为对开前襟,钉两条纽带相结于胸前。无袖胴衣有长、短两种,长的到膝盖,叫做“鲁靠斯”,短的只到肚脐,叫做“拉当”。这种服装只是普通服装。喜庆节日赴宴所穿的盛装则以白衣为底,在胸和背部织有几何花纹加上挑绣和贝珠装饰,显得特别美观别致。

另外,泰雅人和北方山地的男子,还习惯在腰部横缠一块条纹麻布作为腰裙以遮蔽下体。胸前还挂一块斜方布为胸衣。除夏季外,还要用四块窄幅麻布缝成长方形围住上身,在左肩上打结,也就是斗篷。其形状如袈裟一般,再配上腰裙,颇有几分英武之气。头上一般戴半圆形的皮帽或尖顶的藤帽,赤脚。赛夏人只有胴衣、背心,没有袈裟般的披衣。

二是以曹人和布农人为代表的中部型。其特征是以鹿皮为衣料,上衣为带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这同时是狩猎成果的展示。这种鹿皮背心背部为一整块,前襟两块,胸部敞开,雍容华贵,十分神气。除背心和披肩外,在胸前还挂一个方形的胸袋,胸袋当胸处,织上几何花纹的图案。这种胸袋既是一种装饰,又很实用。它可以装槟榔、烟斗以及其他零碎,非常方便。他们在腰间也挂一块以方形斜布折成三角形的腰袋,用以遮盖下身。节日里的盛装,则另外加上斜方挑绣胸,在腰部垂黑布前裙一块。出猎或赴盛会时,还要加上鹿皮套臂及套裤。曹人中老人的“礼服”更为隆重,往往在盛装之上,罩一件红里黑面对襟的长袖外衣,头戴皮帽,脚穿雪鞋形皮鞋,气概威仪,很有些赶赴国宴的封疆大吏的气派。

三是以排湾、卑南、鲁凯和南部阿美人为代表的南部型。其特征是对襟长袖上衣和背心形短褂,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条宽腰带,垂下两端作为前裙。无论是背心形短褂也好,还是对襟长袖上衣也好,这些族群的人都喜欢在衣服的袖、领、腰及下摆镶上细条的花边和精制的图案,其刺绣水平也很高超,具有明丽多彩的南方特色。

排湾、卑南的贵族则以豹皮为披肩,以豹牙、鹿角为头冠,下穿彩色或挑绣的棉布套裤。平民只用黑布缠头,赤脚不穿鞋。

四是兰屿岛上雅美人的雅美型。由于生活在海上且气候炎热,因此这里的男子平时仅系一条用宽约三四寸厚布做成的丁字带遮挡下身,除偶尔穿着一些用植物纤维制成的对襟短衣或背心外,很少再穿别的衣服。为避暑,头上常戴藤盔或木盔。

高山族女子的服装比男子服装多了几分秀气和美丽,修饰也更加复杂。因地域关系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素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的短衣长裙式。上身为对襟长袖的短衣,下身腰缠长裙。泰雅人、赛夏人穿单式裙,曹人穿左右双合裙,排湾人、卑南人以及南部阿美人有的则穿坚式长裙。素雅人、赛夏人、曹人和阿美人女子,胸前还挂一块斜方胸衣,形似汉族妇女的肚兜。除短衣长裙外,各族女子都穿膝裤,用来遮蔽下腿。

二是布农、鲁凯和排湾人的长衣下裳式。上衣为窄袖长衣,长袖、肩袖滚边刺绣,下身穿围裙和膝裤,用五尺黑布或红布缠头,叫做一老锅”。赤脚不穿鞋。

三是雅美人的裸露式。上身常常只穿一个背心,下体仅横围一块腰布。冬季只用一块方布自左肩围裹其身,于左肩上打结,非常简便。头戴木片制成的八角头盔,不穿鞋。

由于纺织技术和审美观念的差异,高山各族群的衣饰各具特色。

素雅人的纺织技术是高山族中最为发达的。他们用的是水平背机,是一种简单的织布方法。他们在自己纺出的苎麻城线间,夹以外来的彩色绒线或棉线,织成直线纹、曲折纹、方格纹、三角纹和菱形纹等,有红、黑、黄三种,颜色尤为鲜艳,同现在流行的毛衣织法很是相同。这也充分显示出泰雅人的聪明智慧。

布农人男子以穿着皮制品为主:头上戴着皮帽,身上穿着鹿皮背心,肩上披的是皮披肩,双手套着皮袖套,腿上是皮套裤。整个从头到脚的真皮服饰,真是让现代人都望尘莫及! 曹人的鹿皮帽制作得很别致,由两片水瓢形鹿革缝成,有保护脑部的作用,平时不用就卷起来用皮带扣住。老人穿的衣服用红布做里,黑棉布做面,长及膝部。女子的上衣用白棉布缝制,在袖子和领口、前襟边还镶有花边。而腰裙用的棉布多是大红大绿的颜色,这些棉布大部分是和汉人物物交换或购买来的。

排湾人的衣服十分明显地体现了阶级和等级的差别。一般地说,贵族的衣服要加上复杂的纹绣,色彩特别鲜艳。这种差别在节日或盛典时更加明显。排湾人的刺绣水平也相当高,他们在布上刺出精美的图案,色彩和谐。

卑南人的服装以男子成年期和女子成婚期衣服最为华丽。当男子成年,要穿上缀有五十钮扣的黑色对襟上衣,黑色的短裤,短裤的前裆和裤脚都绣上花边。头目家的成年男子还需穿套裤,前腿部分用红、黄、黑三种颜色的绣线挑绣,在腰间系着槟榔袋,着色,着饰穗,类似汉族精致的水烟袋。他们腰间还有五颜六色的花飘带。头人和司祭在盛装时戴着插有鹰羽的帽子,头肩都有装饰带。女子成婚期用一块花头巾对折成三角形,扎在头上,肚兜是用黑色或红色的布折成三角形,每边都加上绣饰,下部有夹层口袋,上面放在上衣里,下边垂到腰裙上,十分引人注目。膝裤是用一对方形布四周缝上束带,束在小腿上,颜色是黑色或蓝色。女巫师的穿着就更加复杂,可以说是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

阿美人按年龄不同穿着不同的衣服,婴幼儿往往只穿无袖长衣,到了少年期,男的穿短裙,束腹带;女的穿短襟上衣,裹腰裙。成年期男子有帽、头巾、长袖内衣、无袖上衣、胸衣、套袖、腰裙、腰带、套裤、皮披肩,全身上下披挂齐整。女子有头巾、内衣、三角形胸衣、两片腰裙、腰带和膝裤。老年人一般穿黑色衣裤,有的还戴上挑绣羽冠,穿挑绣长袍披红羽毛织成的披肩。

雅美男子一年基本上都赤裸着上身,仅用布质丁字带掩蔽下作,遇到祭典才穿上自己编织的野麻战胄以示威武;就是妇女的装束也仅在腰间挂一块方巾,下面盖到膝部上约5寸的地方,胸前也只用一块方布遮掩,祭祀时头上才戴着宽边大帽,穿着长袖衣服,衣长过膝,身上挂满各式各样的装饰品。

泰雅妇女的编织技术在“高山九族”中是首屈一指的。她们利用自纺的麻布,夹织一些向平地居民购买的彩色绒线,就能织出直线纹、曲线纹、菱纹等图案的美丽布匹。她们还擅长用白色贝珠作为衣服的缀饰,这种缀满贝珠的衣服就叫做“贝衣”,非常珍贵,姑娘们结婚或逢大节日才穿。现在“高山九族”多因布匹容易得到而放弃了手工织布,但泰雅族妇女却仍然以传统手工方法织出她们喜爱的花纹,并且掌握着很复杂的刺绣技巧,能绣“十字绣”、“缎面绣”、“直线绣”以及“贴饰”。“贴饰”就是剪贴拼花,其图案往往与泰雅木雕类同。她们喜爱红白两色,后来又加上黑蓝二色,所以织出的布、绣出的衣服都美丽鲜艳,有时还要缀上贝珠、小玻璃珠。小金属片等等。衣服穿在身上,熠熠闪光,十分漂亮,引得欧洲、美洲来的客人都愿意出高价向她们购买这种别具一格的民族服装。
最初的装戴饰品也许是出于图腾崇拜,但逐渐地成了一种纯粹的装饰作用。高山族各族群却很重视装饰。饰物的种类也很多,主要有贝珠、贝片、琉璃珠、猪牙、熊牙、羽毛、兽皮、花卉以及银铜、竹管等。装饰种类主要有衣饰、头饰、耳饰、颈饰、胸饰、臂饰、指饰、脚饰、腰饰、冠饰等。男子比女子的装饰品要多,从头到脚非常齐全,且十分华丽。

泰雅和赛夏的男子一词以贝珠装饰着称。他们将贝壳雕琢成小的圆形有孔的珠粒,用麻线串起来,横行排列,维在衣服上,被称之为珠衣或贝衣。一件珠衣或贝衣通常要用一两万颗晶莹剔透的贝珠,经过精心编串才能织成。也有用串珠缝在布上,称为珠布或贝布,既可制成衣服,也可当货币使用。每逢祭仪庆典,泰雅和赛夏的男子则头戴藤帽或皮帽,在帽圈下沿缀上彩色的钮贝作为装饰,耳系分管制成的耳棒或螺钿制成的耳盘,颈挂贝珠穿缀而成的颈带垂于胸前,臂套铜丝卷绕而成的臂环,腕套珠镯或铜条镯,手指戴玉或铜戒指,腰围珠裙,小腿束贝珠带、铜铃,每走一步叮当作响,舒心悦目。女子打扮也很俊俏,常用贝质耳铀、耳板或贝珠作耳坠,颈挂富有变化的彩色贝片项链,珠光闪闪,引人注目。

由于与泰雅人为邻,西面又与汉族为邻,所以赛夏人的文化发展很快。他们向泰雅人学习狩猎与纺织,向汉族学习农耕。赛夏妇女纺织出的布匹及缝制的衣服,并不逊色于泰雅妇女的制品。她们喜欢用大红、深黑与白色搭配。在歌舞节庆中,青年男女所穿的民族服装,或鲜红而配以洁白的花饰,或深黑而配以红与白的花饰,非常炫眼夺目。赛夏人的服装在高山九族中有突出的特色。其特点之一是,无论男女,在纯色上衣上要加上一件“褂子”,这件褂子有绣花式缀以贝珠,光彩夺目;特点之二是男女都戴美丽的“头圈”,实为美丽的头饰,有的还插上几支漂亮的禽羽。在节庆期间,美丽的赛夏妇女更加注重自己的装扮,她们要在背、腰部戴上“佩铃”,那是一片大致力三角形的美丽织锦(或绣花绵),下缀流苏数十,而流苏之末则结上长筒状的小银铃,把“铜钟”结扎在背部。腰部,其流苏恰好掩住臂部。跳舞之时,铃声叮当作响,清脆悦耳。

布农和曹等族群的男子喜欢在鹿皮或羊皮帽的顶端插上鹰的羽毛,再穿上鹿皮或豹皮衣,手执猎枪,显得剽悍粗犷,颇有勇士风度。每逢节庆舞会,男女都要穿上最新、最美的盛装,男子将两端刺绣的头巾卷在头上,用夜光贝磨成三角形吊在耳朵上,用贝制及玻璃珠缀成的珠琏缠在颈上或垂于胸前,曹人男子还用猎取的山猪牙缀以红绿黄色的布条为臂环。女子则把雕刻精致的鹿角钗插在头上,在其上端有时还插上色彩绚丽的雉鸡羽毛,加上环状的贝壳玻璃珠串,十分鲜艳夺目。姑娘们还挂着用银或黄铜制成的钩状耳环,并将黑珠以及陶制的珠、果实、富蒲根用丝线串起来,做成项链垂于胸前,更是别有情趣。

排湾、鲁凯、卑南等族群的男子,喜欢戴鹿角、豹牙头冠和兽皮帽,以象征荣誉和富贵。并从右肩至左方腰部斜挂一条肩带,这种肩带是在一条绣花布上缀以银币、玛瑙、玻璃珠、铜铃等精制而成的,在其末端还吊有槟榔小袋。他们在颈上挂的是蜻蛉玉串成的项链。蜻蛉玉是排湾人最贵重的饰物,这是一种象蜻蜓眼睛那样美丽的玻璃珠、珊瑚贝或琉璃珠,用丝线串起来为项链,其中有一颗最大,价值也最高。排湾人把这种项链绕在脖子上或垂于胸前,视为世代相传的家珍。女子特别注重头饰,多喜用兽骨簪系色丝扬在头上,或用布做的帽带围在头上,帽带上缝有各种珠饰,再插上美丽的羽毛、百合花,以表示地位和富有。

阿美族群的男子喜欢用贝块做额饰,从额前绑到脑后。用黑珠、白贝作耳垂或系小铜铃。他们将各色各样的贝片串、珠串佩挂在胸前,肩上还斜挂一个有织花流苏佩袋的镍带。参加盛大舞会时,还腰系缀铃带,腿绑小铜铃,头戴羽毛冠,携手歌舞,场面分外热烈。女子则喜欢用鲜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或绕在头巾外,并缀以小铁片穗或小铜铃,插上镀银的发簪。额上绑扎加缀镍片的红麻额带,耳垂鹿骨耳环,颈挂贝片串、玛瑙珠串和小铜铃项链,腿绑系有花绒线穗子的绑带,腰扎撞铃,有声有色,十分动人。

雅美男子的装饰有银兜帽子以及颈饰、耳饰等,其中最突出的是银兜,被视为一家之宝。这种银兜是将银币加热后锤成薄片,然后采用绕圈法连成鸟笼形,前面为一方形眼孔,似帽状头盔。女子装饰更是别致,她们喜欢将红色贝壳和黑珠串在一起盘在头发上或覆盖在额前,用彩虹色的鹦鹉螺做成茧形耳坠吊在耳朵上,用玛现或琉璃珠、银元片串在一起,或用鱼类的脊椎神经做成项链挂在胸前。此外,手上还戴有银镯,脚腕上环绕着长串黑色木珠和白色钮扣。

在衣服和装饰上,排湾人的等级观念最为突出。贵族的衣服重深色,如黑色、深蓝色、深紫色等;平民则多有用白色、蓝色、很少用黑色。贵族衣服普遍都有刺绣或织绣,而平民则绝对禁用绣饰或挑织。有几种衣服只有贵族才能穿,如男子的豹皮外衣、肩衣、套裤,女子的绣饰长袍、长裙及女裤等,平民人家是不能穿这些的。装饰品几乎全部都是属于贵族的特权,尤其像鹫羽饰、豹牙帽章、螺钿肩带、银肩饰、琉璃珠项链、颈饰等,都是贵族身份的象征,平民无权使用,也无力购买。

卑市人的衣饰除男女有别外,特别注重年龄、阶级的差异。男子在少年时期只穿围腰和上衣。青年服役期间,衣着的限制最为严格,只能穿不缝边的浅蓝色布腰围。服役期后,衣着限制才可以放宽,除穿上衣及腰围外,还有头巾、短裤等。3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多用袋状帽、长衣和披肩等。小女孩主要穿短上衣和短裙,16岁以后可添着长裙、胸兜及胴衣等。因年龄的不同,衣服上的刺绣也不同,一般多为十字绣。穿皮衣则不受年龄的限制。
台湾民间住宅装饰
台湾民间常规居屋,称为“住宅”,或者“旧厝”,至今犹存,显示出古色古香的民族色彩。
台湾同胞中的汉族人,基本上是从闽甫和广东迁移过去的。他们的先辈为了有个“落脚”地方,便按照闽南民屋建筑的格式营造“住宅”,或者依据粤式的客家民居营造砖木“住宅”。先前到台湾的闽南人,如果“落脚”山乡,便寻找背负苍崖,地势高隆的石角山麓,前面临溪河,可以防风灾、水灾,又便于汲取饮水,达到“石缝生青草,砖墙对斜阳”的目的。

台湾住宅以三落大厝、五落大厝最为正规建筑。格式以宅地长方形为原则,左右相称,力求均齐美观的平屋。首先打好地基。“地打牢、万年兴”,先掘数尺深,填上石头、泥土、固以石灰,上面铺满龟甲形的砖瓦。大盾院子则用长方形的石板。墙壁称壁体叠红砖而成,富人家绝不使用土角,即土坯。

住宅屋顶构造一律采用两面落水型,屋内不设仰板。因此,屋顶内部的桶仔、帘柄、筒仔、梁仔等显露于外。瓦片普遍是直接铺于桷仔之上。屋脊分直线、曲线,称马背型和燕子尾型。屋脊前后两面砌上各种彩色的瓷片,雕成有人物或花鸟的图案。屋安放一红色大葫芦,作为“镇邪”之用。由于砖瓦均属赭红色,加上屋脊、墙壁、门窗又富有装饰美,整个住宅色彩浓烈、敦厚,与亚热带的自然风景巧妙地配称。

住宅大门口入处两旁,装有铳眼,以防盗窃并御敌。大厅柱梁门窗所用木材,均为台湾出产的樟木,施以雕刻并绘色,古雅又美观。屋内墙壁和廊前壁体的红砖,按照砖的原纹饰,摆成各种图案,与门窗的雕刻融成一体,格外醒目。

台湾住宅,两旁均有护龙,或称护厝。正厅门内悬有灯笼和天公炉,为祭祀时使用;厅内两侧板壁挂上天宫赐福图。正厅供奉观音画像,开漳圣王,天上圣母(即妈祖神),安放观音佛祖的塑像。中案桌上,摆列了香炉四种,木质灼台(或铁质的台)。

有的住宅还设有“公妈”厅,厅前门扇有门神画像,厅门上方悬有“孝廉方正”等各种横匾。在台中市南区大肚山一带,有一种“同安厝”他们一律用土角起厝,仅门框以红砖建造。家家户户门上都悬有圆形的狮牌一面,借以驱邪。
祭祀
台湾原住民认为宇宙和大地是由无数超自然的、无形的“灵”支配着。各地区原住民关于“灵”的观念不尽一致,如北部的原住民相信凡生物皆有灵,但人的灵始有神力;南部的原住民则认为万物皆有灵,故有人鬼及其他诸神。他们都认为人灵有生灵与死灵之别,死灵才具有神力。布农人、曹族人除了灵魂观念以外,并有创造神和司理神的观念,不过这二者尚未达到人格化的程度。排湾人、鲁凯人、卑南人和阿美人已有多神观念,排湾人有雕刻的神像,是神人格化的具体表现,但他们关于神灵与灵魂的观念是经常混淆的。
送东西的讲究
台湾民间除了过年过节亲戚朋友间互赠礼物之外,平时往来应酬也携带一些礼物,俗称“带夥手”。至于带什麽,不但要看对象、应酬的目的和自己的经济条件,而且要注意禁忌。在台湾,有些东西是不能做“带夥手”的:
毛巾不能。台湾民间丧事完毕后送毛巾给吊丧者,用意是吊丧者与死者从此断绝往来。台湾有“送巾,断根”或“送巾,离根”的俗语,即送巾有永别之意。因此平时不能以毛巾做“带夥手”。

扇子不能。扇子用于夏季扇凉,一到秋天,便是“秋扇见弃”了。台湾民间有俗语:“送扇,不相见。”基于此种心理,扇子亦不可做“带夥手”。

刀剪不能。刀剪会伤人,更易使人想到“一刀两断”、“一剪两断”,做“带夥手”万万不可。

甜果不能。甜果即年糕,台湾民间每逢过年,甜果为祭祀必备之物,只有守孝者不得蒸甜果。若以甜果做“带伙手”,会使人联想到丧事,自然不可。这一习俗发展到今天,一些不做甜果之家,有时也接受人家的甜果,不过得付象征性的钱,表示是买的,以避禁忌。

粽子不能。丧家在习惯上,既不蒸甜果,也不包粽子,所以粽子也不能做“带夥手”。

鸭子不能。这是专对“月内人”而言。妇女分娩后一个月内称为“月内人”,台湾“月内人”通常吃的是麻油鸡、猪腰仔、猪肝等“热性”食物,而鸭子“性冷”,不宜“月内人”吃食。且台湾民间有“死鸭硬嘴闭”、“七月半鸭仔,不知死期”等俗语,所以对“月内人”不能以鸭子作“带夥手”。

雨伞不能。台语“伞”与“散”同音,若用雨伞做“带夥手”,难免会引起对方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