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别在旗袍上坠子叫什么
扩展阅读
童装规格80是什么码 2024-11-16 04:42:55
什么地方可以租旗袍 2024-11-16 04:42:20
矿山运输皮带多少钱 2024-11-16 04:33:05

别在旗袍上坠子叫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1-25 19:48:01

A. 旗袍上面的扣子叫什么扣啊

那个是盘扣,也称为盘纽,是旗装中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有直盘扣、花型扣、琵琶扣、花扣。传统的盘扣都是上浆后手工制作的,目前市面上价格很高一般100到8000一对不等。传统手工做的盘扣是不能洗的,水洗后会散掉。

B. 旗袍上的纽扣叫什么他怎么做的

盘扣是布条经手工盘制而成。服装经各种艺术造型盘扣装饰后显得更加典雅大方。

盘扣,也称为盘纽,是随着满族服饰而兴起的,可称得上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符号。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是中国人对服装认识演变的缩影。我国古代用长长的衣带来束缚宽松的衣服,元明以后,渐渐用盘扣来连接衣襟,用布条盘织成各种花样,称为盘花。盘花的题材都选取具有浓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义的图案。盘扣的花式种类丰富,有模仿动植物的菊花盘扣、梅花扣、金鱼扣、盘结成文字的吉字扣、寿字扣、囍字扣等。也有几何图形的,如一字扣、波形扣、三角形扣等。盘花分裂两边,有对称的,有不对称的。盘花扣的作用在中国服饰的演化中逐改变,它不仅仅有连接衣襟的功能,更称为装饰服装的点睛之笔。生动地表现着中国服饰重意蕴、重内涵、重主题的装饰趣味。

近几年,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衣饰手段又风靡一时。长袖盘扣、短袖盘扣、对襟盘扣、斜襟盘扣.就连后开衩的直筒连衣裙也缀上了几颗盘扣。

C. 古代女子衣服上面坠子是什么

应该是压襟。根据资料,压襟自唐代出现,后流行于明清时期。因为古代女子衣服宽,袍大袖子也大,禁不起风吹,所以便用饰物压住轻薄的衣衫,同时也有装饰的作用,这就成了“压襟”。

压襟是用途性的配饰,所以并没有明确的等级规定,女子都会佩戴。只不过,通常哪位娘娘有钱,自然就戴的好,而比较普通的女子自然就戴的朴素一些,这些压襟的款式并不是固定一种,什么样的都有。而且不同样式的压襟配合着不同的材质,也有着不同的寓意和祝福,代表着人们不同的愿望。

比如春戴兰花、牡丹、桃、杏,夏佩石榴、素馨、茉莉,秋有菊花,冬饰玉梅。既暗示了季节的轮换变更,更包含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和谐之意。再如鱼与莲花、荷叶组成就是期许来年丰收的“连年有余”,而鸳鸯则是美好爱情的象征,佩戴蝙蝠则是希望幸福能延绵无边。

虽然说款式繁多,但压襟里有一款却是最特别的,那就是十八子。

其实,压襟的很多款式都是做成手串样式的。这是因为在古代,人们对手串极为喜爱,既能放在胸口装饰,也可以取下来戴在手上,一饰二用。而这十八子,是由佛珠演变过来的,寓意非常好,尤其有个求子的兆头在里面。

所以十八子在古代,尤其在后宫妃子间是最盛行的,很多妃子喜欢拿十八子当压襟用。实用性和装饰性都有的情况下,寓意又是好上加好,自然就成了后宫妃子们当做压襟的不二之选了。

D. 这个旗袍扣子上的吊坠叫什么

这款旗袍上面的扣子上的吊坠应该只是一个流苏装饰。

E. 旗袍又叫什么

中华民族传统女性服饰之一,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女性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揉和具象。在现时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的女性服饰文化象征意 甘婷婷旗袍照
义。在浓厚的封建礼教氛围中,想要妇女如现在一般外露曲线是不可能的。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袍子,或称旗装、旗服,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妇女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由于旗装是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清代旗袍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满族之袍
旗袍是民国时期的妇女时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 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汉满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 身穿传统旗袍的宫廷人士
期,汉满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剃发易服,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血腥杀戮,至此传统服饰汉服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汉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民国旗袍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沁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这位以善于观察和描述时装的女作家所说的"初兴",如果是指20年代,那"严冷方正"一定是她童年的印象了。 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这些裁剪和结构上的改变,都是在上海完成的。上海鸿翔公司的后人金泰钧先生对此坚信不疑。他本人虽未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的全部,但他在40年代工作于鸿翔时,还可从老师傅处获得有关于此的很多消息。这时旗袍已经成熟已经定型,以后的旗袍再也跳不出30年代旗袍所确定的基本形态,只能在长短、肥瘦及装饰上作些变化。全世界女性们所钟爱的旗袍,就是以30年代旗袍为典型的。而30年代的旗袍,就是以海派旗袍为楷模的。当时的上海,是亚洲时尚的中心,是社会名媛的乐园。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 邓丽君旗袍照
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二十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汉化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袍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清初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后,旗人多弃袍服而着大褂与裤,故20世纪10年着旗袍者极少,20年代才略有回复。鼎革后的旗袍有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发生之地,却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1.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2.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正是这三点差别,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袍服是外套,是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表示身份等)的服装种类,其审美意味是传统的含蓄。裙服,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piece dress,虽也有着与中国袍服相仿的历史和强调功能的传统,但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却也是它悠久的传统之一;而现代裙装则加强了这一特点,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现,变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现。现代西方裙装的所有这些表现女性体态细微变化的表现而言,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对身材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实在是一大损失!"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满族统治者,摧毁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民国之初——悄然过渡过的旗袍。 20世纪初,中国政治风云跌宕。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剪辫发,易服色,摧枯拉朽,推翻了满族封建统治者,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新式旗袍的延生创造了条件。 陈数旗袍照
辛亥革命后“达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装束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 1924年,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为绝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运动的春潮唤醒了人们对美的渴望。 这一时期,上海成为以女性妆饰的新展示台,追求服饰的新颖时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髦女子对政治与服饰流行有着双重的敏感。 受日本式服装影响,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装"开始流行,女学生与女教师爱着的黑色裙成为时尚。 20年代——倒大袖与新样式。 20世纪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30年代——黄金时代(i)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黄金时代(ii) 旗袍走向经典的过程,可说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黄金时代在时间上的延续。 20年代以后到40年代,是近代中国女装最光辉灿烂的时期,而30年代又可谓这一时期灿烂的顶峰。也就是在此时,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装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 进入30年代后,旗袍造型完美成熟,堪称经典之作,使得以后的旗袍始终难以跳出该种廓形,只能在长短、胖瘦及装饰上略作变化而已…… 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旗袍,被称作Chinese dress的旗袍(海派旗袍),实际上正是指30年代的旗袍。旗袍文化完成于30年代,30年代是属于旗袍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到这时中国才有了真正的时装,现代意义上的时装。外国衣料的源源输入,各大报刊杂志开辟的服装专栏,还有红极一时的月份牌时装美女画,都无疑推动着时装的产生与流行。由于旗袍的修长适体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所以在上海滩倍受青睐…… 而加入西式服装特点的海派旗袍,也就自然很快从上海风靡于全国各地。这样,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代表,海派旗袍便成为30年代旗袍的主流,我们所讲的30年代的旗袍也就是海派旗袍了。 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迥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现代旗袍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刘亦菲旗袍照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装不开衩,出现旗袍后,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建国之初,人们对衣着美的追求已完全转化成了对革命工作的狂热。旗袍所代表的悠闲、舒适的淑女形象在这种氛围里失去了其生存空间…… 50年代——也有过灿烂的一瞬 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如果说服装也有流行的话,那流行的主导已转向平民。到1956年,据说前苏联的某领袖人物到中国访问时提出,中国人的服装要体现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新面貌,于是,政府号召“人人穿花衣裳。 这时出现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气质。不妖、不媚、不纤巧、不病态,符合当时"美观大方"的标准,而且更为实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从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传统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灾难。 80、90年代——辉煌难再 整个80年代,一直有人预测旗袍将会流行。尤其是80、90年代,女性的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 作为最能体现这种完美身材的旗袍有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照说当年大受青睐的旗袍会再次回到人们当中。但出人意料的是,旗袍并未再度流行,而是只有少数人在穿……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经远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来开放后的国土上显得有些落伍了。 不过,在80、90年代却出现了一种具有职业象征意义的"制服旗袍"。为了宣传和促销等目的,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以及娱乐场合和宾馆餐厅的女性服务员都穿起了旗袍。 这种旗袍千篇一律,多用化纤仿真丝面料,色彩鲜艳,开衩很高,做工粗糙。这实在有损旗袍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人们为了区别自己的身份,更不敢贸然穿旗袍了……现代旗袍(12张)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理想形象又有所改变。高挑细长,平肩窄臀的身材为人们所向往。而作为最能衬托中国女性身材和气质的中国时装代表--旗袍,再一次吸引了人们注意的目光。国外,还有不少设计大师以旗袍为灵感,推出了有国际风味的旗袍,甚至是中国旗袍与欧洲夜礼服的结合产物。 定义更为宽泛而事实上基本形却更加确定了。在30-40年代中旗袍的变化更多地表现于面料和装饰的选择,以及长度和开衩的变化。由于裙摆的位置是女装流行的重要特征,摆线是最重要的风格线。在欧洲,30年代女装的摆线一直很低,而腰线较高。长裙是30年代的特征,是区分于20年代女装的标志。30年代的旗袍也很长。1931年和1932年,由于20年代的影响未除,下摆位置较高。从1932年起,到1938年,旗袍一直很长。尤其在1934年左右,在上海,下摆几乎及地的旗袍十分流行。这表明海派旗袍与国际女装的流行几乎是同步的。任何面料或细节或装饰上具有中国趣味都可以被称为旗袍。所以我们可以有无襟、无领或不开衩的旗袍。
编辑本段旗袍特征
综述
古典旗袍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 旗袍的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艺为特点,标新且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旗袍
设计师与旗袍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经典相对稳定,而时装千变万化。但时装设计师常从经典的宝库中寻找灵感,旗袍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 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现在。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现代穿旗袍的女性虽然较少,但现代旗袍中不少地方仍保持了传统韵味,同时又能体现时尚之美。 民国旗袍这些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的诞生地。现在我们或许已经难以寻找民国旗袍在上海诞生的确凿证据,但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铗义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 近代旗袍进入了立体造型时代,衣片上出现了省道,腰部更为合体并配上了西式的装袖、旗袍的衣长、袖长大大缩短、腰身也越为合体。 现代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收腰,无袖或短袖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样式
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变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变化。 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宽袖形、窄袖形、长袖、中袖、短袖或无袖。 襟形款式主要有圆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 圆襟旗袍礼服——襟处线条圆顺流畅; 直襟旗袍礼服——身材丰满、圆脸型的女性适合这一款式,可使身材显得修长; 方襟旗袍礼服——将襟部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适合不同脸形穿着。 琵琶襟旗袍礼服—— 此外还有双圆襟旗袍、双开襟旗袍等款式。
领子
一般领、企鹅领、凤仙领、无领 、水滴领、竹叶领 、马蹄领
材质
制作旗袍的有布料,丝绸、锦缎等,目前又有真丝双绉、绢纺、电力纺、杭罗等真丝织品。
色彩
常见的大红旗袍,色彩绚丽醒目,款式别致,充分展现出满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着重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图案
现代常见的旗袍图案为织锦缎,配以传统的中国纹饰如双鱼、富贵花、梅花等,还有以中国水墨画手法描绘的花卉图案设计的手绘旗袍。
编辑本段制作工艺

F. 什么是鞍上马下旗袍美

关于穿旗袍的来历,沈阳还有个民间传说。

从前,在镜泊湖边上住着一个渔家姑娘。她从小经常在湖边打鱼,脸晒得又红又黑,人们都叫她黑妞儿。黑妞儿不光人长得俊俏,而且心灵手巧,炕上的活计过眼就会,打鱼的本事百里挑一。那时候,满族妇女都穿着古代传下来的肥大衣裙,黑妞儿打鱼常在江边转,觉得被裙子拖拉着很不方便,她就裁了一件连衣带裙的多扣儿的长衫。这种长衫两侧开襟,下河捕鱼时,可将衣摆撩起来,系在腰上,平时放下衣摆当裙子用,既合体,又省布。

有一年,皇上梦见先王告诉他,在北国故都,有一位身骑土龙,头戴平顶卷檐乌盔,手托八角白玉方印,身穿十二绢锦袍的姑娘是他的娘娘,可以帮他治理天下。于是,皇上马上派人去寻找,钦差领着一帮人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这个人。

身着旗袍坎肩的满族贵妇

事也凑巧儿,有一天,黑妞儿穿着自己做的那件长衫,手托着一个盆,盆里放块豆腐到姑姑家去串门,路过一座城池,见一群人围在那里,不知在看什么,她也挤上来看热闹。人多挤不上去,她就登上旁边那堵半颓了的土墙,骑在上面。三伏天的日头分外毒,晒得人头晕,黑妞儿没什么东西遮阴,就把豆腐托在手上,腾出泥盆儿扣在头上。正巧钦差也来到这个地方,一眼就看见了她,忙喊:“娘娘在这儿。”有人问题:“怎见得她是娘娘?”钦差说:“她骑的那土墙不正是一条土龙吗?她头上顶的那个小泥盆,正是平顶卷檐的乌盔,手托的就是白玉八角方印,她穿的那件十二扣的长衫便是十二绢锦袍。”说完,吩咐随从把黑妞儿抬进京城,换上了宫廷服装,送到宫里。皇上一看,这黑妞长得太俊了,当即就封她为黑娘娘。

戴指甲套的盛装满族妇女

黑娘娘在宫里运用她的智慧,帮皇上处理政事,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深得皇上宠爱。后来,她觉得穿着宫里的服装,十分不便,便又换上了她自己做的那件长衫,又把自己的宫服都改成了这种样子,她希望宫里都穿上这种节俭方便的衣裳。不料,她的做法却引起了西宫娘娘的妒忌。原来,在黑娘娘进宫前,西宫娘娘是最受皇上宠爱的。自黑娘娘进宫后,西宫娘娘就被皇上冷落在一旁,只听丝竹声,不见皇帝来。西宫娘娘非常妒忌黑娘娘的美貌和贤惠。她一见黑娘娘改了服饰,就向皇上进谗言说:“黑娘娘修改了宫服,这是有意要断送我主一统江山啊。”皇上听了,就把黑娘娘叫上殿来。

只见黑娘娘穿着自己的那件长衫,显得更加苗条,俊美。皇上在宫内看腻了那些千篇一律的宫服,见了黑娘娘的这种打扮,便觉新鲜,越看越爱。于是对西宫娘娘说:“黑娘娘穿的正是先王托梦所指的十二绢锦袍,怎说是要断送朕的江山呢?从今后,宫内都要穿这种服装。”西宫娘娘还要强辩,皇上冷冷地说:“你不必再说了,回宫去吧!”说完就不再理她,随黑娘娘进后宫去了。西宫娘娘讨了个没趣儿,悻悻地退去,回到宫里,想起皇上的冷落,当夜就投井自尽了。

从这以后,不仅黑娘娘更受皇上的宠爱,而且八旗的女子也都穿起了这种长衫。后来,人们就把这种长衫称之为旗袍,直到今天仍被广大妇女所喜爱。

满族的服饰最有特色的当是旗袍了。旗袍又称长袍、大衫,长衫满语叫“衣介”。满族的旗袍,原是骑射时穿用的,是在长期的狩猎生涯中形成的,是适应北方寒冷的生活环境和射猎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从前满族人无论男女,均多穿“马蹄袖”袍褂。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以后,它成为“旗人”的装束,所以后来人们就叫它“旗袍”了。旗袍有单、棉、皮之分。清初,其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努尔哈赤为统一衣冠,曾厘定衣冠制,规定“凡朝服,俱用披肩领,平居只有袍”。即常服不能带领子,只有入朝时穿的朝服方可加上形似披肩的大领。第二个特点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挽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入主中原以后,“放哇哈”成为清朝礼节中的一个规定动作,官员入朝谒见皇上或其他王公大臣,都得先将马蹄袖弹下,然后再两手伏地跪拜行礼。旗袍的外面还习惯套一件圆领、身长及脐、袖长及肘的短褂。因这种短褂最初是骑射时穿的,既便于骑马,又能抵御风寒,故名“马褂儿”。清初,马褂儿是八旗士兵的“军装”,后来民间也渐渐流行,具有了礼服的性质,式样、面料也更加繁多。

着旗装的满族妇女

传统的旗袍,是直筒式开领或圆领,捻襟,窄袖,大襟右衽,腰部无曲线,不开衩(此后则演变为四面或两面开衩),带扣袢下摆较宽。男子所着的旗袍,束腰带,腰带上挂佩刀和装有火镰、火石、火绒、匙箸等的小口袋,或者是装有烟、烟袋的荷包等,一切都在于适应骑射活动的方便。有些旗袍在袖口上端接一个半圆形上长下短、形如马蹄的袖头。满族男子的旗袍逐渐由窄袖变肥袖并以肥大为美。

满族高领旗袍

满族妇女四季都喜欢穿卷袖带大襟的旗袍,有单、夹、皮、棉等多种。女子旗袍讲究装饰性的刺绣和边饰,满语叫“陶罕”。在领口、袖头、衣襟等处多镶有不同颜色的花边和彩牙,并以多镶为美,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显匀称、苗条,婀娜多姿。其中姑娘穿的旗袍较窄,长及小腿。少妇穿的旗袍,稍宽长及脚面。老妇穿的旗袍,更加宽大舒适。青年女子,喜好把不同颜色、不同滚边的旗袍套着穿,五颜六色别具一格。上层女子所着的旗袍,袍褂彩滚,钗钏,约指,金爪,翠趟,着装打扮皆宫廷模样,显得体态袅娜、风流俊俏。另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镶在袖里,挽(卷) 起袖子来异常美观。

清代早期旗袍式样,崇尚宽大喜秃(无领,袖宽可及尺)。到了光绪末年,旗袍式样则开始转向崇尚瘦狭,曲臂维艰,领高可及耳际。

民国以来,继续加以改进。旗袍一般式样为:直(高) 领,右开大襟,胸襟宽松,紧腰身,袍身长短不定,多至膝下,两侧下摆开衩,开襟处有嵌、镶、滚等工艺装饰,有长袖、中袖、短袖、紧袖、宽袖、装袖等多种式样。另可在旗袍外加各类上衣、外套可作礼服也可作四时便服。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的旗袍则逐渐废弃。女旗袍款式继续不断变化,由宽腰身、直筒式逐渐变成了紧身合体的曲线型、流线型。至现代,旗袍不断向时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成为在国际社会代表中华民族的一种独具风采的女式服装。

G. 穿旗袍裙配什么项链

主要是看你的旗袍是什么风格的 如果是比较素雅的 建议戴一条简单的纤细的银质项链或者比较小巧的珍珠项链(不要太浮夸) 如果比较花艳的 可以带带有水晶坠子的项链

H. 穿旗袍有什么讲究

1、穿旗袍佩戴配饰更能加分

在细节上体现你的穿衣品味,在穿旗袍的时候搭配一些小配饰,是更能够体现你的审美情趣。但是在佩戴配饰的时候也要注意配饰的风格,不要喧宾夺主。旗袍才是我们的重点,而配饰是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旗袍更显生动亮丽。

2、穿旗袍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贴身

旗袍能够展现女性的曲线美,但是也不要为了曲线美而特意去穿不合身的旗袍,过紧的旗袍不仅行动不便,而且还会让穿旗袍的人有不舒适的感觉。最好的旗袍大小应该是能够让你的身体有活动的余地,同时旗袍的衣领、袖子等地方也要细细查看是否裁剪制作得当。

3、穿旗袍要讲究内搭

如果穿着的旗袍比较轻薄透气,或者是无袖的旗袍,就需要格外注意旗袍的内搭了,不仅在颜色的选择上要尽量浅色,和旗袍相配合,尺寸贴身也很重要,不要因为尺寸而外露。

4、穿旗袍要讲究花色、面料

一般来说,年龄层次不一样,选择的旗袍的花色和面料也会有所不同。比如稍微年龄小一些的,在花色的选择上可以比较大胆活泼一些,更显活力。稍微年龄成熟一些的,可以选择一些成熟稳重的花色,面料也偏向选择高雅大方,更符合典雅的气质。

5、穿旗袍要讲究仪态

女性穿旗袍是十分讲究仪态的,站着有站着的仪态,坐着有坐着的仪态,行走也有行走的仪态……不雅观的行为会显得和旗袍格格不入。

对于女性来说,动人的风度和仪表更容易为自己加分,留下好的印象,增添魅力。所以穿上旗袍之后也要十分注意仪态举止。

I. 旗袍在台湾有个别名叫什么

也叫旗袍
没有别的讲法

J. 看到一个裙子上面是旗袍的下面是摆裙不知道是什么牌子

你说的是改良版的旗袍,好多做这种衣服的,不只是一个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