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新加坡总统夫人们穿什么样的旗袍
扩展阅读
旗袍1920怎么变化的 2025-04-03 02:54:52

新加坡总统夫人们穿什么样的旗袍

发布时间: 2025-04-02 01:56:05

1.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国的国服,盛行于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点,三十年代它到了顶峰状态,很快从发源地上海风靡至中国各地。

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创立民国。民国之初,剪辫发,易服色,把属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级制度送进了历史博物馆,这一切为倒大袖与新样式旗袍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时兴过一阵“文明新装”。

旗袍追随着时代,承载着文明,以其流动的旋律、潇洒的画意与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性情与气质。旗袍连接起过去和未来,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风韵洒满人间。

(1)新加坡总统夫人们穿什么样的旗袍扩展阅读: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2. 兰阴丹士林旗袍是什么东西

阴丹士林蓝是我国出产的一种布料,初产于民国早期,称得上历史悠久。它那单纯的青蓝色,鲜嫩而素雅。解放后,单色的阴丹士林蓝布料渐渐受到冷落。然而,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物质匮乏,一人全年才发6尺布票,大多数人只穿藏青、深灰、普蓝等几种颜色,甚为单调。对于女性特别是姑娘们来说,买花布做衣裳,不合“革命化”要求,弄不好会被认为是“追求小资情调”。于是,天性爱美的女性又悄悄地喜欢上了阴丹士林蓝。她们喜欢用阴丹士林蓝布裁制成冬季罩棉袄的罩褂,再配上深色呢裤,系条白丝巾或羊毛、兔毛大围巾,给色彩单调又沉闷的城市平添了一些生气。

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民国时期的服饰时尚主流全面西化。

民国:摩登男女的服装时尚(1912-1949)

“春江水暖鸭先知”,站在民国服饰大潮前沿的依然是那些时髦新派的男女。自民国政府立后,全面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使民国时期的服饰时尚主流全面西化。
“云裳时装”是民国时尚女性最青睐的服装品牌。
1927年,在上海静安寺路一栋三层小洋楼里,云裳服装公司隆重开张了。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为女性开办的服装公司。“云裳”两字,大约出自李白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吧!
云裳公司的形象代表是红极上海滩的交际花唐瑛和诗人徐志摩的新夫人陆小曼。该公司出品的时装,完全采用西方流行的立体裁剪法,使服装的造型独特、新颖,每一品牌一经上市,立刻一抢而光。穿云裳时装是那时时髦女性的一大时尚。
云裳公司的开山之作是紧跟巴黎时尚、同时具有鲜明东方风格和中国特色的时装女大衣。1927年的冬天,上海以及附近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的大街上,凡是有时髦女子出现的地方,就会有一道道由云裳牌大衣组成的亮丽风景。
很快,云裳牌大衣走向北京和天津等地,成为时尚女性不可缺少的冬日装扮。

第二年,云裳公司又设计、制作了春秋两季的夹大衣、单大衣和仲夏夜所穿的具有装饰作用的绸外衣,并迅速推向市场风靡上海滩……
云裳服装公司的成功带动了上海滩服装的发展与兴旺。一年后,鸿翔时装公司在上海同孚路上开张,在极短的时间里便可以与云裳公司分庭抗礼,成为一大时装品牌。
30年代后,在上海的法租界霞飞路上,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家新的时装公司;这些时装公司与云裳公司和鸿翔时装公司一起,为民国时期的上海和其他城市的俊男靓女,提供了许许多多设计非凡、制作精良的时装。
上海于是也成了30年代远东地区、甚至整个亚洲的时装之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印度等国的富商大贾,都会赶到上海,选购时装——有人做过统计,在巴黎流行的某一款时装,10天之后,基本上就会出现在上海街头——
难怪!

30年代流行的高跟鞋

服装模特出现了,并迅速成为服装时尚的象征和代表。1929年天津的“服装跳舞会”,1931年上海的"服装表演会"等,均盛极一时,并成为大小报刊争相报道的焦点新闻。
而那些身穿艳丽时装的服装模特,也很快成为许多时尚女性最心向往之的职业。

皮草大衣新样式
将身体严严实实地包裹住的长袍大袖被一点点抛弃,女性的曲线之美在一点点顽强地绽放。衣袖不断地变窄变短,露出珠腕玉臂;短袄的腰身渐紧渐瘦,将纤纤细腰和优美的曲线完全地展现出来;裙子从长至脚踝逐渐向上伸展,女性洁白的小腿,乃至膝盖,都勇敢地暴露在众人的目光中;衣领从常常遮住半个脸到矮领、无领,直到袒露出颀长、性感的脖子--民国时期的女性,最终为自己创造了不同凡响的服装时尚。

无袖旗袍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旗袍样式
西装依然是男人们时髦的服饰,但中山装很快就开始与西装平分天下。1913 年,“奉帮裁缝”运用西式裁剪法做出了第一套中山装——
1915年,一个名叫王财荣的裁缝走进了孙中山在广州的大元帅府。
王财荣,浙江奉化人,在上海南京路上开着一家“冒祥呢绒西服号”,专做各式西装。因为与蒋介石是同乡,经蒋介石引荐,王财荣在1915年初春的一天,见到了孙中山。
那时,在紧张的革命之余,孙中山一直都在琢磨着怎么设计一种适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穿着的、与传统服饰不同的新型服装。在王财荣面前,孙中山讲述了自己心中的服装样式:要与长袍马褂不同;长袍马褂是封建时代的象征,是落后、守旧的代名词。也不能完全像西装;西装穿起来精神,但太过烦琐,还要穿马甲扎领带,实在是麻烦。应该是穿起来既美观、舒适、大方、庄重又不复杂。要有四个口袋,象征国之四维,也就是礼、义、廉、耻;要有五个纽扣,象征中华民国五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即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袖口上要有三个纽扣,以代表民族、民权、民生这三民主义……

中山装含义深刻

几天后,根据孙中山的设计思想、由王财荣缝制的第一套中山装问世了。作为一种国民革命的象征,中山装很快就成了极具政治化色彩的时尚装束。那些追随孙中山革命的人,相继穿上了中山装。其中,蒋介石最为着名。在各种正式场合,蒋介石除了军装,就是中山装。而且,又以后者居多。
蒋介石穿的中山装都很考究,裁剪精细、合体,布料则大多是日本进口的,非一般崇尚中山装的人所能享用得起的。
1929年,蒋介石成为南京国民党中央政府主席,他特别作了规定:中山装是民国政府的制服,在特任、简任、荐任、委任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必须一律穿中山装,以示“奉总理之法”。

蒋介石的侍从官俱穿着中山装
民国时期,西装虽已在中国落地生根,但国人也开始将其与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进行融合,创造出一种中西合壁的穿着来: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当然,这样的装束大多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大人物的时尚,如一些国民党的要员、大商人、大银行家等等。上海市市长吴铁成便经常是这么一副行头。

至于大学生和大中学校的老师,则多是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到民国中后期,这么一种穿着打扮,俨然已经成了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我们现在在反映民国时期生活的影视作品中,还常能看到。

穿着阴丹士林布长袍的先生们

民国期间,对旧时旗袍的改造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在上海,如旗袍长短、开叉高低、有袖无袖、袖之长短等方面,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都是跟随着西方服装变化的步伐。有人曾将上海妇女旗袍从1925——1940年的长度变化,绘成一个曲线图,今天看看,殊为有趣……
旗袍,顾名思义,当然是“旗人之袍”,也就是满清人所穿长袍;民国初年,旗袍渐渐受到汉族女子的喜爱,从此逐渐盛行。30年代初,有人将原本宽宽大大的旗袍向窄瘦和苗条型发展,以显露女性的自然曲线之美,原本的长及脚踝,开始向上伸展;而开叉也不断拔高,直至大腿裸露。而且,对腰围、胸围、臀围这三围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强调与身体紧贴,务要将人体曲线暴露和刻画至淋漓尽致,令观者一览无余。有一段时间,左右的开叉甚至高过腰际。
这在当时,称得上是惊世骇俗的了。
矛盾先生在他着名的长篇小说《子夜》中,曾有这样一段描写: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30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不过,旗袍的发展曾遭遇过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封杀。
孙传芳曾多次下令:严禁在他治下的妇女穿旗袍,其理由是“有伤风化”。
“孙大帅”手握重兵,在东南地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威风十足;他既然已经下令,便很少有人敢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但“孙大帅”的“旗袍禁令”最后却因为自己的老婆而废掉了。他的老婆年轻漂亮,酷爱穿旗袍。有一次,这位爱穿旗袍的“大帅夫人”,前往杭州灵隐寺烧香时,就穿着极为时髦、曲线毕显的旗袍。此后,江、浙和上海一带的报纸上就纷纷登出文章,对“孙大帅”的“旗袍禁令”和禁令的执行冷嘲热讽。不久,北伐军挥师北上,打跑了昔日里威风八面的孙传芳。而这位“孙大帅”和他的“旗袍禁令”,自然也就烟消云散。
于是,旗袍继续作为一种服装时尚,灿烂于民国的天空中……

3. 红色的旗袍平时能穿吗

穿上好是好,不过一些大红大绿尤其是软缎之类的旗袍你尽量还是日常少穿为好,因为人们对这类服装的定议就是节礼仪服装,平时穿还是有点过于显了吧,当然这事取决于您自己的决定。

4. 为什么旗袍很难穿得好看得体

女人穿衣打扮,若想要在人前显的好看得体,在大众广庭之下彰显魅力无限,那么一个人的软硬条件,就显的尤为重要。

若是自身形体比例恰到好处,高矮胖瘦适中,身材匀称,五官面相清秀的女人,让其也穿上旗袍展示一番,到大街上秀一把,回头客一定是少不了,也将会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女人服饰旗袍,并不是所有女人都能穿的,也并非是个女人穿上就会显的好看。因为既穿旗袍又显好看,是的有条件的,起码得是高个,胸挺,臀翘,四肢修长,成熟有气质者,只要符合综述以上条件的女人,再穿上旗袍,谁还能说不好看,谁还敢说穿旗袍女人不美丽。

所以,对于追求衣着打扮,同样也追求 时尚 的女人们,要想穿旗袍在人前显摆显摆自己的穿着,还想穿旗袍在大庭广众彰显彰显自己的身材。穿旗袍而博取众人之眼球,先试问一下,把自己身材先打量打量,自己身材怎么样?适合穿旗袍嘛?别到时候穿上旗袍,反而弄巧成拙,把自己摆在尴尬境地,而不好意思!

因为旗袍是中国人的传统服装。像京剧一样,是国翠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最重要的是,穿旗袍要有一个好身材,如果身材不好,形体不好。穿出来的效果就会很一般,不会美丽、大方、得体。比如,穿旗袍必须的挺胸抬头,大腿要有一种修长的感觉。必须的穿高跟鞋,不管多高,必须的有跟儿。否则体现不出旗袍和你本人的高贵典雅的气质。

还有一个小建议,就是选择旗袍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肤色和喜好选择适合你的颜色款式。根据你的身高和体重选择旗袍的长短。同时搭配好发形,选好和旗袍相配的鞋子。

总之,我建议穿旗袍不要太随意,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条件,搭配出让自己更加满意的穿着效果,使自己更有气质,更有女人味儿。否则的话,使得其反,倒不如穿着更随性一些,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和约束,也能反应出你的某种性格和特点。充分体现出你的人格魅力。

最后我想告诉那些很想穿旗袍展现自己美丽身材的女人们,想穿出理想的效果,穿出气质,穿出魁力,一定要学会搭配,搭配!!!

谢邀答,我觉得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由旗袍本身的特质所决定的穿着者的效果。

我们知道旗袍巳有近百年的存在和演变 历史 。它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的民族传统服装文化的国粹,大大的取决于旗袍它是采用整体一片式。 即侧开襟、有胸省、腰省、臀下开襟和收下摆,领口采用立领,袖有长短或坎袖等的立体剪裁方式。

这种立体剪裁方式,会把女性的身材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因此旗袍对于穿着者来讲是十分挑剔的,也就是说为什么什么旗袍很难穿得好看得体的问题所在了。

我非常喜欢旗袍的传统手工艺,喜欢旗袍的随体、端庄、典雅、秀美……


因此旗袍成为了我的最爱,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无数的风彩。

旗袍要穿得好看得体主要在气质

因为旗袍不仅对身材要求很高,对气质要求也很高。不同的气质会穿出不同的效果。

气质是学不来的,是与生俱来。人说,气质是读过的书,是走过的路。

我喜欢旗袍。从骨子里喜欢,喜欢它的高贵、典雅。

旗袍是中华民族服饰,它追随着时代的发展,承载着 历史 的文明。

它独特的裁剪技术

严谨的量身定制,把女子的身材线条勾勒的淋漓尽致。无论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还是轻描淡写的描绘,都给女子增添了无限神秘的色彩。尽显中华女子服饰美。

改革开放以后,旗袍逐渐成为女性外交的礼服。

从1990年

北京亚运会开始,到奥运会等各大重要活动,都会以旗袍为礼仪服饰。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的夫人的服饰。

旗袍之高雅的气质

是任何服饰都不能比拟的。它不张扬,却于无声处透出绝世风情。那种高雅的气质之美,不是任何服饰都能拥有的。

旗袍是用丝绸或锦缎裁制而成,配上别致精巧的盘扣,紧束的腰身,流畅的线条,那种美丽令人陶醉。那不高不低的开叉欲隐还现,欲露却隐。

最后请欣赏我的两张绘画

简静与清美,是锦上添花的绝色嫣然,似水中的荷花。平仄多姿,楚楚动人。

旗袍没有年龄的局限,没有岁月的痕迹,永远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靓丽。

穿旗袍的女人总是丰腴。再瘦的女子穿上旗袍,也会显得浑圆诱人。

人说,不知是旗袍诠释了女人,还是女人诠释了旗袍。

结语:

有气质的女人更能诠释旗袍的无限美。

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首诗,是一幅画。穿旗袍的女人是一部移动的书,传承和展示着中华民族服饰美和中华女子高雅的气质美。

为什么旗袍很难穿得得体好看?必须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女生身材必须适中,以1.56米到1.68米的净身高为宜,且相应体重在110到125斤稍显丰满的身材为宜,因为现在很少有能上门量身体再做衣服的裁缝师傅,基本上只能去丝绸专卖店才能买到旗袍,身材过小(还可以穿得好看),身材过高或过胖就不要考虑穿旗袍了,身材过分高大那怕是量身定做的旗袍可能也不好看,……

二,买旗袍首先要懂旗袍,市场上那种随随便便3几百元的旗袍材质太差,旗袍最重材质,以蚕丝面料(旧时称绸子)为好,其他的仿制品材质(如什么冰丝,根本就不是丝绸,是化纤品),现在只告诉大家认丝绸,丝绸的正反两面颜色都是一样的,都反光,丝绸质地柔软,如果用火烧有烧鸡毛的那种香气,袖口下摆及每条缝都是圈边,不是用线守边(守边是化纤织品专用术语,棉布用不着,丝绸也用不着),花纹有印花和绣花两种,印花的成本相对低些,跟据具体城市不同价格在近2000到2000多,绣花的贵些。丝绸的可以水洗,不变型,如果是仿制品不能洗(干洗也走样)。

女生如果有姣好的身材配上真丝绸缎旗袍,确实是非常漂亮养眼,显得非常有气质!

气质好,形体美,个头较高是穿旗袍的主要条件,该凸的地方凸,该凹的地方凹,就能穿出美的效果来!

也不尽然。依我之见,良好的身材加上优美的走姿,这样的女人穿旗袍好看且得体,给人一种优雅的视觉美!

高考季流行风“旗开得胜”,妈妈们又要开始忙着准备旗袍了,为什么旗袍很难穿得好看得体!穿旗袍到底有哪些讲究,听听小苕怎么说的吧!

旗袍,是中华民族的服饰瑰宝。旗袍的形象和精神神韵是它的精华。

很多女性想穿旗袍,却苦于身材不佳,没有了穿旗袍的信心。

不可否认的是,穿旗袍,确实需要好身材,还得有好气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旗袍就是为身材和气质俱佳的女性准备的。

但是,不是说,有了好身材、好气质,就能把旗袍穿好看、穿得体。不然,就不会有那多女性抱怨旗袍难伺候了。

抱怨旗袍难伺候的原因,除身材、气质之外,还有以下4个方面没有做好。

1,旗袍高贵典雅,要有与之相印的心才行

一个走路风风火火、大大咧咧的女性,你很难指望她能穿出旗袍的神韵。原因是她的心还没有进入旗袍这个着装状态上来。

很多时候,都是一时兴起,看别人穿着好看,自已也穿上了。这种没有做好穿旗袍准备的女性,是很难把旗袍穿好的。

旗袍对人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有约束。

穿旗袍,首先心里要有那份高贵气、典雅心。不然,旗袍外形再好,也难与人体内在的精神相匹配。旗袍一但失去人的精神相依托,便空有其表。

2,旗袍富贵华丽,要有与之相称的材料才配

过去人们常说:穿旗袍的女人,非富即贵。这个说法在今天看来有失偏颇,但也从另一方面说出了旗袍的本质属性。

无可否认,好看的旗袍、体面的旗袍都是用高档材料制成的。

材料的低劣粗糙,是无法显示旗袍富贵华丽的本质属性的。

一件用织锦缎或古香缎制成的旗袍,显然与用粗棉布制成的旗袍,不可相提并论!

3,旗袍合身得体,要有与之过硬的裁缝才成

画虎画骨难画皮。皮只所以难画,是因为画皮需要精细而工整的画技。旗袍也一样,合身得体的旗袍,全靠裁缝师傅那双技艺高超的巧手了。

有时候,多一分,即长;少一分,即短。那个准确度,只有型美工精的老裁缝才能做到。

台湾旗袍大师杨成贵,他裁制的旗袍,件件穿着好看,件件穿着得体。这都得益于他技艺高超,掌握了旗袍裁制的精髓!

批量生产的旗袍,特别是网购的旗袍,很难做到定制旗袍的神韵。原因在于批量生产的旗袍不是以你的身体尺寸和体型特征而裁剪制作的。

如果经济条件许可,还是找一位德技双馨的老裁缝定制旗袍为好。

4,旗袍、妆扮、配饰,三者完美统一才有神韵

旗袍,是别人为你裁制的。但化妆和配饰,却是你自已亲为的。你不能将这三者完美统一,哪有旗袍的好看和得体?!

比如,你身上穿的是珍贵的香云纱旗袍,手上却拿着黑色过时的皮包包,显然有失形象。

更不用说,留着披肩发,穿着蛋糕鞋那糟糕的形象了。

这几年,旗袍流行,网上有很多旗袍秀场。向别人学习,提高自已,不失为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