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孩子的衣服怎么搭配比较潮
1、青花瓷童装旗袍
帅气利落的牛仔外套不仅仅在时尚达人们身上很潮,在小朋友的身上也毫无违和感,牛仔外套搭配深色牛仔裤和马丁靴,做一个酷酷的女孩。而且牛仔外套不仅搭配牛仔裤很潮,搭配其他服装也有很不错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百搭的一款服装了,例如搭配卫衣、裙子都是很不错的。
❷ 轻松三招!大人衣柜转换成小孩衣柜
作者\兔子夫人
兔宝慢慢长大了,衣服也不像之前只要摺叠起来就好,收纳方式不同了,也多了很多各式各样的配件,前阵子帮兔宝整理一下,从幼儿衣柜升级成儿童版的衣柜,全部挂好、叠好、排好以后好有成就感哪!
推荐阅读:五步骤学起来,整理衣柜不崩溃
兔宝今年夏天要满三岁了,跟宝宝时期最不一样就是多了很多洋装、外套类的衣物,以往大多以包屁衣搭配上衣裤子或裙,可以都摺叠起来,但大量购入洋装以后,折叠很容易皱掉,加上她实在太爱澎澎裙所以买了很多,根本不可能折,所以夫人帮她把衣服移到她房间这个大人用的衣柜。
首先第一步就是“用衣架挂起所有长版衣物及外套”,挂好所有需要吊挂的衣服后,才好规划衣柜的其他空间。
其他可以折叠起来的衣物,我就统一用这种透明的鞋盒整理,“透明鞋盒摆放适合折叠的衣物”这方法从婴儿时期就很好用,不论是包屁衣上衣裤子毛衣,都能这样一目了然,夫人是去Costco一次大量购入这种盒子,拿来装小玩具或是老爷会拿来装工具都很好用(装dyson的各式吸头也不错),如果只需要少量也可以去大创买。
推荐阅读:超强整理衣柜术!小孩衣服收纳怎么解?
全部放好以后,我并没有盖上盖子,而是将盖子往上,作为两个盒子间的隔板,这样不但很好抽取出盒子找衣服,也不用每次都开开关关很麻烦。
袜子、小 *** 则是统统卷起来,用这种长形的小盒子装,内衣还有家居的薄裤子,也是卷起来用长形盒子装好,每次要找就抽一条盒子出来,非常方便。
这样是不是就很一目了然,又很好找到想要找的衣服啦,因为兔宝的衣柜宽度不是很宽,所以用窄长形的盒子刚好可以填补空隙,如果是比较宽的衣柜,通通都用大盒子也是很方便喔。
衣柜的下层就放一些特别长的衣服、少穿的衣服(旗袍、芭蕾舞衣跟白雪公主),还有非当季的衣服也是用透明盒子装好盖好,等到要 换季时只要轻松把盒子调换过来 就好哩。
如果要吊挂的衣服很多,也可以“ 用伸缩杆再增加一排吊挂空间 ”,我去大创找过,他们的伸缩杆大多比较长,适合一般衣柜,要在比较窄的空间使用的话,icolor有卖比较短的伸缩杆。
推荐阅读:【居家妙方】连帽衣这样折,衣柜空间省很大
来一张全景,这衣柜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呢!之后等兔宝再大一点,我已经能想见她在衣柜前烦恼要穿哪一件的样子了,让小孩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衣柜,之后也能开始教她自己收拾衣物罗!
❸ 怎么挑选合适自己的成人礼礼服
在18岁成人礼的时候,孩子们挑选一件成熟稳重并且美丽适合自己的成人礼服,对他们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毕竟从这一天起他们就是大人了,人生又开始了一个新的起点,未来的日子会有更多的美好,身上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很多小伙伴就会很苦恼,到底怎么来挑选适合自己的成人礼礼服呢?
女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材,肤色,来确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风格。尤其是女生,不要看别人买的礼服好看,也就盲目认为适合自己,反而穿出东施效颦的感觉了。如果你的身材修长,体型漂亮的话,那么就随你选择喽,怎么惊艳,怎么来。根据自己喜欢的款式颜色,在成人礼的那一天狠狠的惊艳众人。但是如果你胯骨比较宽,腰身比较细的话,可以建议选择裙摆百合的款式。腰身比例往上一些,可以显得你身材比例更加协调,能够很好的掩饰住缺点。如果上身胖下身瘦的话,可以选择修身的旗袍款。丰满的上围呼之欲出,非常能穿出性感与中国古典美的诱惑味道。至于女生成人礼服颜色的选择方面,尽量大家还是以浅色系为主,红色为次,深色的就一定要避免了,会给人十分压抑的感觉。
男生礼服的选择空间就比较小了。建议还是选择一些韩范儿十足的修身西装款。深色系为主会给人非常成熟稳重的感觉。里面搭配粉色浅蓝色或者白色的衬衫,配上绅士十足的领结,大气却又不失青春活泼。而且这套礼服以后超级会很有收藏纪念意义。男生也可以约上宿舍的小伙伴们,一起定做选择个性统一的T恤衫。也是非常的帅气另类,吸引人眼球,体现你们好哥们情谊嘛。
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礼服都祝你在前,成人礼那一天能够开心度过,以后能够更加用心努力的对待学习生活工作。
❹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 为你带来婚礼小天使
可爱的小花童们是婚礼上的天使丘比特,但小花童也逃不过情绪万变的天性,还可能变成小捣蛋制造无数麻烦。本文教给大家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的方法技巧,为你的婚礼送上真正的小天使,带给大家更多热闹和惊喜。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NO.1参考年龄与性格
4~5岁的孩子最适合做花童,因为他们外形娇小可爱,最是天真无邪,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比较能够服从大人的指挥。
具体挑选上,性格也是一大参考指标,首推大方活泼的,因为毕竟是在婚礼这样比较大的场合,比较内向的小孩子很容易怯场造成临阵脱逃。但是太活泼的小孩子也要慎重考虑,到时候活泼过头了也不好控制场面,所以找到既懂事又活泼的孩子是最佳选择,关键做到不怯场、不怕生、开朗、不爱哭闹,他们就基本顺利完成任务了。
如果花童还有兴趣特长,不妨考虑在适当环节加进表演成分,会给婚礼现场带来更多热闹和惊喜。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NO.2安排适宜人数
婚礼花童宜多不宜少,年龄小的孩子在互相陪伴的时候,不容易慌张,而且人数最好成双,两个、四个或者六个,男孩与女孩要成对,讨“好事成双”的口彩。如果可以邀请到六个孩子做婚礼花童的话,就可以让四个上场,两个作为替补。
不要低估互助同行的力量,小女孩一般都很害羞,也没有经验,安排一对花童一起行动,这样可以大大增加她们的自信心,也能在婚礼中有一个照应,互相鼓励。
要注意的是,婚礼可以有不止一个花童,但是只需要一个戒童,否则在互赠对戒的环节中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果一定要有两个小男孩一同做戒童,可以让他们一人拿一个戒枕,在上面各放一个戒指。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NO.3礼服着装巧搭配
花童礼服的款式一点也不亚于新人的礼服,且应该和新人的礼服遥相呼应。
一般出席传统西式婚礼,男孩子可穿上白衬衫、小西服、小西裤;女孩子可以身着缎面纱质连衣裙,或经典小公主蓬蓬裙,也可以加入主题色彩的腰带和小外套用作点缀。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看上去更加水灵可爱,还可以为他们准备一款同色系蝴蝶结发带或发箍、一个小领结或一条小领带等可爱的小配饰。
除了常规的西式和中式婚礼,现在还有不少主题婚礼和派对婚礼正热,参加这类婚礼时,小花童就要穿上和主题搭配的服装,这要和新人沟通后决定,如卡通婚礼,可以穿上最潮的卡通造型服装,中式婚礼可以穿上经典的小旗袍、小唐装等等。
与此同时,舒适也是小花童穿着礼服的关键考量要素,这样他们才可以毫无顾忌地展露欢颜,尤其是鞋子,一定不能出现磨脚的情况,谁知道这些孩子在脚疼的情况下会怎么样。最妥当的做法是婚礼前一天让孩子再次试穿婚礼当天的衣服,如果是租借的,一定要对礼服进行清洁,因为孩子的皮肤非常娇嫩。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NO.4道具细心准备
小花童的道具要切合婚礼流程而定,不能遗漏,也不能哗众取宠。一般而言,花篮、花瓣、花环、手套、戒托等都是婚礼花童必不可少的道具,如果可以的话,为可爱的小花童准备一对天使翅膀也会很有意思。
除此之外,还要记住根据花童的数量准备足够的花篮和花瓣。如果担心孩子在现场把重要的婚戒弄丢,可以先象征性地准备戒指形的棒棒糖或玩具戒指放在戒托中,让戒童捧持,婚戒先交由伴娘保管。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NO.5学习花童礼仪
晚宴正式开始,结婚进行曲响起,新人在万众期待中进场时,身着礼服的小花童应该是最先出现的,沿着红毯,抛撒花瓣,为新人开道。所以走姿格外重要,具体做到:挺胸抬头、目视前方、步伐中速,缓缓向空中抛撒花瓣,不要一下子把花瓣全部倒在地上,应该是新人走完红毯花瓣也正好撒完为好。
穿长拖尾礼服的新人往往会安排两个小花童在后面帮助拉着裙摆,这两位花童在登上舞台后不能直接离去,需要在新人站定位后,把新娘的裙摆平整地放在其身后,然后再退场。
递送戒枕环节,建议戒指在孩子登上舞台时再放入戒枕中,防止小宝贝半路不小心摔跤。当然,这些小小的演出,目的不应像演戏一样表现,而应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如果孩子偶然有迷茫的表情、错误的步伐,父母也不要太过担心,或许这些不完美也能给婚礼增添更多的快乐。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NO.6情绪安抚
“你情我愿”才能把事情办好,要小宝贝做好花童的角色首先要征得孩子的意见,看他(她)是否愿意做这件事,当然,孩子可能最开始完全没有概念,爸爸妈妈可以把一些漂亮的花童图片或婚礼视频、影片展示给孩子看,告诉他们小花童大概是做什么的,不要讲得很复杂,一般孩子对这类事都会很感兴趣,让他们保持欢快愉悦、游戏的心态,才能全力以赴,认真配合哦。
婚礼前几天,父母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比如紧张、兴奋、担心、害怕等。胆小的孩子更要多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要向新人说清楚,做好两手准备,万一孩子在婚礼现场出现状况要怎么处理。对于性格活跃的孩子,一定要提前告知婚礼的重要性,以一些奖惩措施来规范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实在太小,妈妈需要在婚礼现场多给予关注,这样会更为保险一些。
完美结婚花童怎样打造NO.7提前彩排
婚礼前一天,要记得由熟知流程的专人带领花童预演程序,对所有的仪式进行一次正式彩排,让小花童们互相熟识,建立友谊,同时对自己的工作有最直观的了解,也对现场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并在彩排中把错误纠正过来,从而在正式开始时减少差错的产生。比如,让花童们熟悉泡泡机就很有必要,以防花童们跑到台上去追逐抓抢泡炮机喷出的五彩泡泡,如果有切蛋糕、倒香槟的环节也请注意,因为这也很吸引花童的注意力,因此要格外注意,以防止危险的发生。
不过孩子终究是孩子,过程中不能给予太多的期望,过度的纠正甚至训斥更是不可取的,毕竟对于花童这个角色而言,让孩子保持一个好奇而轻松的状态、带着愉快的微笑出现在婚礼现场,才是更为重要的。
❺ 婚礼小花童穿什么样的衣服 婚礼小花童服装打扮技巧
一、花童礼服的风格
花童的礼服风格要跟着新人的婚礼风格来选择,如果是西式,那礼服可以选择小仙女、小精灵、田园小公主等等。中式婚礼可以是小唐装或者是小旗袍和汉服之类的装扮。
二、花童礼服的款式
在款式方面,一般都是女孩子的装扮都是雪纺连衣纱裙,搭配着白色可爱的连裤袜,脚上穿着一双干净整洁的小皮鞋,就像迷你版本的小新娘,而我们的小男孩花童则会像新郎一样穿着笔挺的小西装,踩着蹭蹭亮的小皮鞋。
三、花童礼服的色调
一般常见花童的礼服色系都为浅色系,较为百搭,如果使用过于抢眼的亮色系,就会显得太过突兀,整体视觉都缺失的平衡杆,看起来不协调。至于男孩子的话就简单一些,一般白色、黑色、蓝色的小西装都可以,但是颜色最好和新郎相近,不要产生视觉冲突。
四、花童礼服的装饰
虽然小花童们穿上礼服就已经非常的可爱了,但是,光有礼服还是不够的,一般可以搭配一些饰品,例如花环、头饰花朵发卡、小翅膀之类的,这样看上去更为仙气一些,也不会显得太单调,毕竟礼服也是需要物品太搭配,这样看上去更为精致。
❻ 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这个没有什么说法,但是,这里面有农村的一种丧葬习俗。
老人去世,需要换寿衣,那么,谁来换?
这个各地习惯应该不一样,黑嫂在这里只说我们这边的。
在我们这边,老人去世后第一时间并不是换衣服,而是通知本家本户的人,大家都来后,给老人押第一道纸,也叫“押魂”。
每个村里都有这样一个庙,有人去世,家里后辈就哭着到这个庙前烧一道纸,等于是把去世老人的魂押在了庙里,或者说存放在了庙里。
压完第一道纸后,村里人也都知道谁家老人去世了,一些中年妇女就来了,她们经常干这个,都是差不多五十多的妇女。
这里就出现题主的问题了:换寿衣。
有这些老人,一辈子倔强,自尊心也强,他们不想在去世后让人看见自己的身体,于是就会自己还没咽气前,或者自己换上,或者让子女帮忙换上。
这样就可以避免被别人看到了。
当然了,大多数自己是换不了的,老人去世前大多糊涂或者恐惧,他们没能力也没那个心情去换衣服,多由这些妇女来完成。
其实,人死如灯灭,为老人换寿衣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没有人笑话,更没有人说胡话。
最后,等到停灵结束,到了要出殡发丧那一天,临出殡前,还得去庙里,这叫“起魂”,意思是把押在庙里的老人魂再请回来,随着老人尸体一起入土为安。
殡葬风俗非常严肃和繁复,而且不容出差错,都是有经验的人来操持这种事。
一代人老了后,年轻一代还得出现这样的操持人,送走一代,再来一代。如此循环,生生不息,村庄由此延续,村民由此传承。
这种风俗,现在已经很少了。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人老了都要提前做好棺材,准备好寿衣。有些老人在快去世的时候还要自己穿上寿衣。
提前做好棺材,人过六十,儿女们一般都好提前为老人做好棺材。俗话说”六十望棺”,本意是当时人的寿命比较短,人到六十,离死就不远了。而在农村的风俗中,也有为儿女后代”望官””望财”的含义。为什么要提前做好呢?这是三个原因,一是农村人朴实节俭,认为只有自己做的既结实,花钱又少。二是精工细做,当时都是手工操作,做一个棺材需要好几天时间。临时做怕来不及。三是,做好以后老人亲自看到,心里感到满意踏实,反而能多活些时间。当时农村好的棺材,多数由柏木制做。板材厚度3寸以上,做好以后只上底漆,待使用时再刷红漆。
提前做好寿衣,人过七十就要提前做好寿衣。一般都是里里外外一茬新,从内衣,上衣,裤子,鞋袜,帽子,袍子,那时侯外衣一般都用绸缎,缎子上衣,湖绸袍子。寿衣农村也是自己做,很少去寿衣店买,家里的妇女们好几个人也要做好几天。提前做好寿衣,也是为了老人高兴踏实,多活几年。当然也怕来不及。
王老汉60岁儿子们就准备了上好的柏木棺材。老汉心里很满意,放在自家的南屋里,每年夏天老汉都要在棺材顶上睡几天。过了七十,儿女们又为老汉准备好了寿衣,比当新郎时穿得还好。老汉把寿衣包好放在衣柜的最上层,每年都要检查好次,又怕受潮又怕鼠咬。王老汉过完84岁生日,觉得身体大不如前。这天他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跟他们说,我这些天老是梦见死去的亲人,还有梦中你妈妈也常来叫我,恐怕活不了几天了。果然,苐三天晚上,王老汉穿好寿衣,安安静静地死去了。
问:很多农村老人会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孝衣,这其中有什么说法吗?
老人快去世时自己穿寿衣的很少见,但也有。大多是老人快故去时儿子和儿媳给穿上的。
农村人的习俗是,如果是寿终正寝的老人,决不能让他背着炕走,一定要尽量让他死在床板上,死在床板上才是真正的修来的好。
那就是在老人快咽气前,堂屋里就有人给搭好床板,里房的炕上儿子和儿媳给老把寿衣穿上,然后把老人抬到床板上安顿稳当,老人才咽下最后一口气,这就是寿终正寝。
老人没断气前身体是软的,穿衣服好穿,也好抬,老人故去后身体逐渐僵硬,再穿寿衣就不好穿了。
给老人搭的床板有的是两扇门板,没有门板的也可以捆七个秫秸把,两条板凳一搭,头南脚北蹬后房檐,盖上蒙帘被,脸用黄纸盖上,就可以放声嚎哭了。
说老人自己穿上寿衣,那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七八十岁的老人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就把提前做好的寿衣穿在身上,坐在房山炕尾的烟囱根处,等着新旧年交替,老人们认为,只有三十晚上穿上寿衣坐在烟囱根处,才能通达望乡台,这身寿衣才属于自己,否则到了阴间阎王见到的还是平常的装束,寿衣根本没带过去。
我姥姥去世时已经84岁了,她在70多岁的时候,就张罗着给自己做好了寿衣。农村有句俗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她可能是为自己七十三岁的坎儿做准备吧。她做寿衣所用布料棉花,都是自己她亲自置办的,所有的寿衣,都是她本人亲手缝制的。寿衣做好以后,就一直存放在她自己的一个箱子里,别人根本见不到。
我姥爷去世的早,我对姥爷的印象一点都没有,但是我姥姥的音容相貌我始终都没忘。我姥姥七十三岁平安度过了,可是七十四岁的时候,却得了偏瘫,在床上足足度过了十年。
她隔壁的邻居是她的表姐妹,她们老两口独自生活,我记事的时候,老头也是瘫痪在床的,都是由老太太自己侍候的。一年冬天,老太太忽然去世了。她晚上睡觉的时候还好好的呢,中午的时候,老太太的儿子过来看她们,才发现老太太已经去世多时了。由于老头瘫痪,一动不能动,只能眼看着老太太去世了,他想喊人,却只能发出微弱的声音,冬天都关紧了门窗,谁能听得到啊!
姥姥听说以后,自然是大哭一场。她说,她的表妹昨天过来和她唠嗑的时候,她就觉得有些不对,她表妹说话有些和平常不一样,她已经感觉到不好了,可是却没想到会这么快,而且还死在了炕上,活着已经够遭罪的了,死后还得背着炕,这是上辈子造了多大孽啊!
姥姥自从她表妹死后,精神也变得很低迷,食欲很差。吃的少身体自然就越来越弱,以前自己还能翻身,也能坐起来。后来就全靠别人侍候了。她的屋里也渐渐的多了一种怪怪的味道,我也慢慢的不喜欢去她的屋里了。可是每次母亲带我过去,都逼着我在姥姥的屋里呆一会,我只是停留一会儿后,就想方设法的逃去舅舅的屋里,去和表哥表姐们玩了。
姥姥84岁了。有一天我母亲在我放学的时候,就接上我去了姥姥家。这天姥姥家的人很多,舅舅和大姨家的人都在,我们家的人也都来了。但是气氛上也没看出有什么异常,我们这些孩子聚在一起,都是特别兴奋,很快的就疯狂的玩在一起了。
晚饭是在姥姥的屋里吃的,据说是姥姥要求的。姥姥的炕上地下都放上了桌子,一大家子就挤在姥姥的屋里吃了一顿饭。舅母给姥姥做了一大碗疙瘩汤,姥姥却一口没吃,只是邪靠在卷起来的行李上,看着我们吃。舅妈见姥姥实在不吃,就把疙瘩汤分给了我们几个孩子,那疙瘩汤真挺好吃,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味道。
晚饭后,我们这些孩子都跑出去玩了,一直到九点钟左右了,我母亲还没叫我回家去,每天这个时候,我们可都早就回去了。我都有些困了,刚想去叫母亲回家,忽然听见姥姥的屋里传来一片哭声,还夹杂着妈妈、妈妈的叫喊声。我们这些孩子都楞了一下,随后就赶紧跑了过去。
我们跑到姥姥的屋里,看见姥姥已经躺在地上的一个门板上了。她全身穿着青衣青裤,头戴青布帽,脚穿青布鞋,闭着眼睛,嘴微张着,已经过世了。大人们见我们这些孩子突然挤进来,急忙把我们赶了出去。我们站在院子里,看着大人们急匆匆的忙这忙那,女人们都哭哭啼啼的,有些不知所措了。这会儿倒是都老实了。
过了一会,舅妈过来把我们领回她家的屋里,让我们赶紧睡觉,今天谁都不能回家睡觉了,由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我们这些孩子也老实了许多,都默不作声的躺在那儿,很快的,我就进入了梦乡。
天还没有大亮,我们就被喊了起来,母亲们过来给我们戴上了孝布,让我们来到院子里,原来姥姥已经入殓了。院子里已经摆放了一口紫红色的棺材,棺材前面摆着供品,一个泥盆里正烧着纸,母亲们把我们领到棺材面前,让我们跪在棺材前磕了几个头后,又把我们领到了一边。不久,就有很多人一起把棺材抬走了,随后又响起一片女人的哭声。
后来听说,那天早上,舅妈发现姥姥醒来时就好像添病了,神智有些不清,嘴里胡言乱语的,她说的什么也听不明白。她让舅舅去请了村里的大夫过来。大夫过来看了看,就告诉舅舅准备后事吧,老太太可能要走了。给姥姥喝了点药之后,到了下午,姥姥似乎清醒了过来,这才让大家在她的屋里吃了顿饭,她也借机看看所有的人。
晚饭以后,她让舅妈把自己的寿衣拿出来,放在了她的身边。九点的时候,她的呼吸变得紊乱了,她指着自己的寿衣,意思就是让大家帮她把寿衣穿上。由于穿衣服折腾了一下,穿好寿衣以后,姥姥已经是出气多进气少了,大家只好把她抬到地上那块事先准备好的门板上,放上去后刚把衣服理顺,姥姥就咽气了。
老人在去世前自己能穿上寿衣的很少见,但是,在去世前让儿女帮着穿上寿衣的很多,据说如果不能在咽气以前穿上寿衣,以后再穿上的就带不走了,就只能光着身子上路了。有的老人在去世前可能会有预感,所以会要求子女帮着把寿衣穿上。据说,人死的时候,也不能死在炕上,死在炕上,就得背着炕走,就得始终被炕压着,永远都翻不了身。当然,这只是传说,究竟是不是这样,我们活着的人,自然是不得而知了。
很多农村老人在快去世的时候,会自己穿上寿衣,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呢?其实这种文化由来已久,不但会让子孙们帮忙穿上寿衣,甚至还要提前几年置办自己的寿衣,棺木等。
喜葬比如我们在莫言《丰乳肥臀》当中,母亲穿上了她婆婆在60岁大寿的时候缝制好的寿衣,她母亲还别出心裁,在双乳处挖了两个圆洞,让孩子们吃奶方便。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寿衣是死后才穿的,可是很多地方有“喜葬”的传统,也就是说,人过60之后就是“喜葬”,要和结婚的时候一样热闹,敲锣打鼓,宴请宾客,给老人穿上,这一辈子都没有享受过的寿衣。
寿衣由来寿衣分为帽子、衣裤、鞋袜,至少有3套,套数一般要求单数,不能是双数,因为双数意味着成双成对,还要带走一人。山东地区对于寿衣特别讲究,目前很多老人驾崩的时候,穿上9件套,上5下4。也有5件套的,上3,下2,如果岁数不到是不能享受这种待遇的,所以在寿衣上要减半。
寿衣的由来据说是清军入关时期流行开来的,清军入关之后不但要求蓄辫子,而且还要求穿清朝的衣服。但是这些规定没有包含死者,于是很多人在临终之时会穿上前朝的衣冠,这一风俗也得以保留下来。
这些寿衣非常讲究,要求用棉线织成的布,还要求从被褥到内衣,还有袍子,鞋袜等都要子女亲自做,这样才能凸显孝顺。可是近些年,人们都逐渐喜欢购买成衣,不再亲自做。寿衣基本上按照明朝官服来定制的,多以青色为主,也有用红布做的,寓意为子孙红火。因为人们相信,老人的魂魄留在祠堂,能够保佑子孙。此外寿衣不能用纽扣,只能用小布带,寓意为传宗接代,后继有人。
所以从这一套礼仪来看,古时候人们对于寿衣是非常看重的,老人希望自己能够风风光光地去到另外一个世界,不希望毫无颜面、赤溜溜地见到自己的祖宗。即使在民国末年,兵荒马乱的时期,很多家庭也会省吃俭用,为老人准备一套寿衣,还有棺木等。
厚葬文化近些年很多南方地区盛行厚葬,不但在棺木上更加奢靡,在寿衣上也是无所不用其极,甚至穿上了古代皇帝才穿的15件衣服,寓意为九五之尊,而且还要缝制上蛟龙。
如此精心的准备,是子女的心愿,也是老人的夙愿,所以很多老人在60岁之后就开始准备自己的寿衣,陵墓等,而且时不时会拿出来穿一下,在棺木当中躺一下,试一下是否合身。除非家道中落,或者遇到灾年,人们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寿衣、棺木等进行典当的,寿衣、棺木等寄托着老人对于未来世界的想象。
死后世界的憧憬我们中国人对于死亡是非常忌讳的,不会在公开场合进行谈论,尤其是建国之后,除“四旧”,打到了牛鬼蛇神,同时也消灭了我们对于宗教的敬畏。所以在城市当中,这些经过无产阶级无神论教育的新一代人,对于未来世界没有任何寄托,同时也是临终之际也是绝望的。
而我们农村当中,“厚葬”不但会荫及子孙,而且让老人对来世,对死后的世界有很好的憧憬。
在很多南方地区,比如湖南、湖北等,很多地区甚至还有寿衣展,人们在结合明朝衣冠的时候,还加入了现代 时尚 艺术,除了不能用纽扣,奇数这些规则不变之外,很多寿衣还融入了中山装、旗袍等元素,看上去不像离去,更像是重生。
所以这也就不奇怪,很多老人对于死亡不但没有恐惧,甚至还有期待。有些地方老人会让自己的子孙穿上自己的寿衣,以躲过子孙的“灾年”,让孩子能够健 健康 康地成长。所以寿衣在他们看来,不但没有恐惧,甚至是家族当中的镇宅之宝。因此很多农村老人,在还没有去世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穿上寿衣,也就不奇怪了。
生老病死,这是人生规迹,不管你是达官贵人还是平头老百姓,谁都无法改变[晕]!
农村里只要有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比较讲究的妇女活到这岁数都为自已做好寿衣。我们这里俗称寿衣是"装裹衣"和"送老衣"。认为自已做的合身,自已挑选的布料和颜色自已待见,做工仔细穿起来舒服。
如果老人久病在床病情日益加重,病入膏肓汤水不进,有的儿女就帮助老人把寿衣穿上。民间传说这是"冲一冲″晦气!启盼病人回光返照、弃死回生。提前穿上寿衣,是告诉老人衣服给他穿好了让他安心,老人如有知觉、知道自已没有赤裸裸的离开人间,撒手人寰走的舒心。再者这时候身体柔软不僵硬穿寿衣好穿,穿的舒展。这也是为什么快去世时穿上寿衣的目的。
但是老人没有嚥气就提前穿上寿衣,这样的例子只占少数,多数人是断气死亡后,一方面通知管事的人到场,另一方面找有经验的人或者家人给故人穿寿衣。穿寿衣有讲究,讲穿单不穿双,穿四件六件寿衣,对家人不吉利,男女一般都穿五件和七件。(内衣,布衫,夹袄,棉长袍)颜色以黑色蓝色为主,头戴帽子;女者穿红裙大褂棉袄,男女都穿袜子和鞋,内外衣裳均无纽扣。穿好后给亡者嘴里放枚铜钱叫"噙口钱″,说再转人世说话稳重,一言九鼎。脸上盖上白纸,就可以抬到辅有黄底白边褥子的灵床上,用麻绳梱住双脚盖好蒙头,贡桌上点上长明灯、燃上三根通天香、摆好四个鲜水果盘,四个摆有喂狗饼的盘子,中间弄一口大碗装满炉渣灰,插上七棵打狗棒,白事就可以往下进行了。且记!亡者要头西脚东摆放尸体。
农村人讲话"死者为大",为了办好白事老祖宗留下了很多讲究和规矩,但在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一切都是快节奏,所以必须要破旧立新 、吐故纳新,以环保、文明、节俭为中心来操办白事!不管以前有什么讲究说法,老人生前多尽孝,反对死后瞎胡闹!尊老爱幼人人爱,和谐 社会 渡小康。
我的想法代表你吗,列位师友?欢迎交流!
人之将死,苟延残喘之后,有一段时间会非常清楚,精神,也就是所谓的回光返照。这时,病人就会让人给他把寿衣穿上,然后照着镜子摆弄一番,然后阖然辞世。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想应该出于以下几个原因吧。
人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为了衣着整齐的进入另一个世界,他们会感到自己穿上衣服才放心。如果在断气后让别人草草给穿上,弄的前后左右不大妥贴,到了另一个世界,会被人笑话的。
另外,农村还有一个说法,寿衣要在人断气前穿上,如果断气前没有穿上衣服,这就是人的魂魄光着屁股走了。赤身裸体去到西天极乐世界,那可就丢了大人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死的时间长了,胳膊腿不能打弯了,衣服就不好穿了,有时要把衣服剪破才能穿上,好好的衣服,怎忍心让他们给铰坏呢。
鉴于以上的原因,老人都愿意在生前就把寿衣穿上,这样才会放心的离去。
李大爷是我老家的邻居,很喜欢跟人开玩笑,平时就是一副玩世不恭的模样。几年前他患上了肺癌,到了晚期,在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知道了已经没有多少日子可活了;家人也早就给他准备好了寿衣。
李大爷也是一个开明的人,在快去世的前几天,他把自己的寿衣穿在身上,要家人扶着从上街到下街转了一圈,搞得大家又稀奇又害怕。
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来都没有人穿着寿衣在大街上行走过,今天他来让大家见识一下穿着寿衣的大活人。
像李大爷这样,在快去世的时候,自己穿上寿衣,我想他的心里应该是很里悲凉的;这里面既有他对生命快走到尽头时的无可无奈何,也有人在临近死亡时,对人世的留恋心情吧。
这还能有什么说法,很多农村老人是因为不想过多的麻烦子女们,所以才自己知道自己快不行的时候提前穿上了寿衣!也有可能老人和媳妇之间关系不怎么好的,所以想着死后不想让她们帮着穿,有些关系不好的媳妇不一样能给过世的婆婆穿寿衣。
有些人老人过世之后子女根本就不给他们穿寿衣,只是换了身干净的衣服,甚至连衣服都不换,用毛巾擦拭逝世老人的脸和颈部就可以了!而几乎所有的老人逝世之后都希望穿上寿衣,再不济也能穿上一身新衣服,可是有些子女就是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有些老人自己准备了寿衣,在自己快不行了的时候嘱咐子女或者老伴(老伴未过世的)帮忙穿上,甚至自己珍着还能动的时候就已经自己穿上了寿衣!
我们村里就有一个老人(老伴已离世),由于和媳妇之间的关系不太好,她没有女儿,有一次她生了病,觉得自己快不行,所以珍着自己还能动作就自己穿上了寿衣。没想到的是她过了一段时间好了起来了,之前她的儿子们也带她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了一段时间,并不是什么大病之类的,但是病也是挺严重的,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再回,可是儿子没有多少钱给她治疗,所以只住了一天就出院了。老人以为自己得了绝症之类的(怀疑儿子瞒着不让她知道),想着自己必死无疑了,所以就提前为自己穿上了寿衣。
生活在农村的农民朋友,农村老人在去世后会有很多的丧葬仪式,每个地方都不同,每个村子都有他自己的习俗,家中人会请来司仪,让老人穿上寿衣,一切流程走完之后会将老人下葬,虽然其中村庄的仪式非常的不同,但是唯一相同点老人们都是要穿寿衣的,这是为什么呢?
据悉,在给去世的人穿寿衣时,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并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不过说来,寿衣可不是单单穿上那么简单,怎么穿,穿几件都是有讲究的。说来,寿衣的数量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表达尊敬。现代人们生活好了,觉得寿衣并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在古代寿衣还是很贵重的,很多普通的百姓都买不起,而子女为老人买寿衣穿,其实就是为了让老人走的体面一点,这不仅是一种尊敬更被认为是一种孝顺。
综上所述,人死后穿寿衣、办葬礼,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对逝者的敬意。其实,在农村还有很多像这样的习俗,不管是否科学,但都是人们对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以及对长辈们的尊敬。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