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旗袍为什么是国粹
扩展阅读

旗袍为什么是国粹

发布时间: 2025-01-22 04:51:35

‘壹’ 旗袍是谁设计的有哪些寓意

旗袍是设计师设计的。旗袍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中国女性的民族服饰,是中国女性传统服饰的代表。关于旗袍的起源,根据一些研究成果,我认为旗袍是从清朝满族妇女的服饰演变而来的。旗袍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妇女解放的磁石。旗袍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复兴的象征。

旗袍能完美勾勒出女性的身体曲线。与瘦得像美女一样不同,胖女人可以很好地诠释旗袍的美。

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南塘暖了,普坎结,两只鸳鸯护水纹。”这是一种装饰图案。当我们谈到清初的旗袍时,他并不是很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仍然保留着他的国家旗袍标准的特点。它非常简单,几乎没有多余的标准装饰。

‘贰’ 为何说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80年代之后随着传统文化在内地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时装表演、选美等带来的影响,旗袍不仅逐渐在大陆地区复兴,还遍及世界各个时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历次大陆举行的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国际会议、博览会多选择旗袍作为礼仪服装。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制作工艺成为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第22届APEC会议上,中国政府选择旗袍作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夫人的服装。

‘叁’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的国服是旗袍而非汉服,原因是什么

旗人袍:满族旗人穿的长袍。这种袍子是直的,男女通用,但款式和面料不同。旗女袍:八旗女袍。两边不要开叉,袖子八尺到一寸长。辛亥革命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改良为直领、右斜开襟、开叉及膝的服装。民国旗袍:民国时期女性的长袍发展成熟。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在重要节日穿上民族服装,展示民族文化。如今,旗袍被视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被誉为中国的国粹和女性的国服。

甚至在美感上,很多人更喜欢古雅的风格,只能说审美不同,品味不同。旗袍适合女性,无论她是胖是高,是年轻还是成熟。不过汉服是古装,偶尔可以穿一次。但如果戴久了,明显会与周围的人和环境不协调。况且汉服更像汉服,而旗袍适合中国各族女性朋友。除了旗袍和汉服,中国还有很多传统服饰,包括民族服饰,但影响力都不如旗袍和汉服。旗袍已经100年了,来的正是时候。它承载了很少一部分传统文化,我们不需要过多解读。

‘肆’ 旗袍为什么代表中国

旗袍是我国一种富有传统风情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满汉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到了20世纪20年代,受西方服饰影响,经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雉发易服浪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至此传统的冠戴衣裳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饰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清朝统治者强调满语骑射,力图保持其固有的生活习俗和穿着方式,一方面要用满族的服饰来同化汉人,同时又严禁满族及蒙古族妇女仿效汉族装束,从顶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可见一斑。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地。此时的清王朝正内外交困,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军队也改练新军。在中国学生和军人中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与西式军装、军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端。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由于满族统治政权的消亡,旗袍此时穿着者甚少。西式中式装扮熙熙攘攘纷繁并处。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商端口开放的上海华洋并处,五方杂居,成为十里洋场奢靡繁华之地。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服装装饰一扫清朝矫饰之风,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青楼女子等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产生于辛亥革命后,北伐战争时期始渐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别于旗女的长袍。30年代后期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这在以后的章节中将会详细介绍。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遇然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伍’ 旗袍的来历简介

一、旗袍的由来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中国女性国服,是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旗袍由清代满族妇女所穿的袍服演变而来。袍服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服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八旗女子的长袍才可是算是旗袍的前身,后又经过与汉族女子服饰的融合,取长补短,在鸦片战争后,西风东渐,服饰也随之受到很大影响。20世纪20年代属于旗袍开始兴起,化繁为简,样式变的素雅。到了30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

旗袍是能够代表中国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之一,旗袍所带给我们感受从过去的拘束、节制逐渐转变成端庄、秀美。

‘陆’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为什么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民国时期的旗袍可谓中外闻名,不少外国女星也穿旗袍拍写真,可见旗袍的影响力有多大

‘柒’ 旗袍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旗袍最早出现于民国。
旗袍不是中国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服饰,出现于民国,由满族传统服饰旗装女士袍子结合西式立体裁剪而成的新式服装。
被誉为国粹是因为旗袍滚边采用满族传统滚边工艺,满族厂字领,满族盘扣,结合汉族的传统吉祥纹饰,和各类传统绣工(苏绣、蜀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