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装女子的王艳雅致、俞飞鸿灵动,如何评价国产剧中的女古装形象
个人认为古装剧里面的大部分女子穿着服装还是非常婉约的。感觉古装有一种天然的魅力,只要不是清朝的那种旗袍,其他朝代的很多古装穿在身上都感觉特别飘逸,尤其是那些女演员们的颜值那么高,人家穿上以后真的就像从一位古代穿越到现代而来的贵族女子一样。
王艳的长相是非常艳丽的,她穿着粉色的纱裙,感觉非常楚楚动人,再搭配上粉色的发饰,看起来特别雅致。除了这两位演过经典古装剧的女演员以外,现在也有很多古装剧里面的女性演员穿的都是粉色的衣服,只要颜值够数,不管穿什么都好看!
② 谁有能力总结出港版影视剧《金枝欲孽》中服装的特色
我好喜欢的电视剧~~嘿嘿~
帮你找了篇论文~~原文带图的地址是: http://blog.163.com/czy_5213/blog/static/2390663200872812622343/
不过个人是觉得里面的服装用色很大胆啊~~难得难得~~
-------------------------------------------------------------------
从《金枝欲孽》说清代后妃的服饰
各位同学,我们的历史课又开始了,呃,各位同学有没有带好眼镜?今天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展览哦!还有各位女同学,上次答应大家学梳清宫的发式,老师不会失信的,好了,现在我们开始今天的内容,学习一下清代后妃的发式和服饰知识。
首先先说说服饰吧,因为样式比较固定,而且很多类别之间都是相通的。呃,这位同学关于皇帝的服饰问题就先不要问了,因为我们这个系列课题的核心是“后妃”,当然包括宫女之类,但是男性服饰就先不涉及了,等以后到了一定时机再统一梳理。嗯,至于这位同学又问什么时候才到时机,时机该到的时候自然就到了嘛!呃,还有,你怎么这么多问题?怎么有问题的总是你?你这学期的成绩不及格!咳咳,还有谁有问题?都没有了吗?好吧,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话说在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后宫生活都是百姓茶余饭后八卦的热点,只是在那个时代没有为了挖新闻不惜一切代价的娱记,所以也就自然不可能有娱乐新闻和杂志,那么关于后宫中的皇帝妃子都穿什么用什么的问题就一直成了悬疑。不过好在历朝历代都有史书,我们国家对于服饰的重视是上升到了同文化一样的重视程度,所以每朝的史书最后一般都会有专门的介绍,叫作“舆服志”。“舆服志”始于《后汉书》的原创,所谓“舆服”——厄,那位同学请把你手上的《诗经》放下,老师说的是“舆服”不是“鱼服”,老师知道你们都很有学问啦,不过有时人太有学问也不是一件好事(同学:她讲什么外国话?)。老师今天要介绍的不是《采薇》里的“象弭鱼服”,而是史书上的“舆服”,它的意思就是指“车”和“服”两方面,也就是讲述每朝每代的交通、服饰以及相关礼仪的问题。话说大家不要觉得阅读它的时候枯燥无味,今天的专家学者之所以能还原那时的文化和礼仪还要全靠这些流水账式的东西!
我们今天都知道,满人的服饰,就是所谓的旗装,呃,这位同学,不要再举着《花样年华》的海报流口水了,话说虽然老师也很喜欢张曼玉,也很喜欢她穿旗袍的感觉,不过你们要记得旗袍到了民国时就已经是改良过的版本了,和它的正规形式已经有所出入,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真正正规的旗装样式。我们先来看一段资料:
“清朝入关从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起,共历十一帝,统治二百七十六年.随着清朝的建立、强盛、衰落及灭亡,直接牵动着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清朝是我国服装史上改变最大的一个时代,清代是个满汉文化交融的时代,尤其是服装文化,也是在进入中国后,保留原有服装传统最多的非汉族王朝。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满族原是尚武的游牧民族,在戎马生涯中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冠服形制与汉人的服装大异其趣。清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泯灭汉人的民族意识,强制推行满人的服饰,禁止汉人穿汉装的法令非常严厉。汉人的强烈抵制,迫使清王朝采取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所谓“十不从”的对策,这才使剃发易服的民怨得到缓和,清代服饰也得以充分吸收汉族服饰的成就。在清王朝统治的200余年中,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鸦片战争(公元1840年)后,列强侵入,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也给服饰以冲击和影响。从服饰的发展历史看,清代对传统服饰的变革最大,服饰的形制也最为庞杂繁缛。可以说,这是一次在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服饰大变革。”
现在详细说一说各种服装样式,当然是八旗女子的服装样式,因为汉人的服饰我们之前已经陆陆续续说过了。
首先说说皇后皇妃之类的朝服问题:
皇后册封时穿的礼服就是朝服。有朝冠、朝褂、朝袍、朝裙等。冠顶是三层,每层一颗大东珠,珠下一只展翅金凤,帽周围有金凤七条,嵌有猫金石、珍珠等。帽后垂金翟,上面装饰的珍珠就有三百多颗。戴在项前的金圈称为金约。胸前贯珠下垂,总计珍珠三百二十四颗,间以各种珍宝。左右耳饰各三具,每具金龙衔二珠。皇后的朝珠是三盘。朝褂形似坎肩,石青色底,前后绣两条立龙。下幅绣八宝平水,襞积(衣褶)下绣万寿万福字文,除去前后二条立龙,上面还有正龙四条。再一种在腰间绣四条行龙,下幅绣八条行龙,无字文,无平水。朝袍也有三种,都是明黄色,披领和袖是石青色,袖是马蹄袖,不是传统的水袖。三种朝袍的差别主要是有无襞积,和龙的形态不同,朝裙,上织金寿字缎,下为石青行龙缎,都是整幅,有裙褶,夏日的朝裙一纱织成。太皇太后皇太后的冠服与皇后相同。
皇贵妃的朝冠、吉服冠、朝褂、朝袍、朝裙、龙袍、龙褂与皇后基本相同,差别仅是冠的装饰珍珠树不同。冠的翟尾(步摇)的垂珠少一百一十颗。金约的垂珠也少一百多颗,此外无差别。皇贵妃以下尚有妃、嫔二等,妃的朝冠顶是两层,只有两东珠两金凤,上端衔猫眼石,珍珠数比贵妃的少,翟尾垂珠比贵妃少十六。此外朝服、朝褂、龙袍、朝裙等均与贵妃相同。嫔:朝冠两层,无金凤,以金翟承东珠两颗,翟尾垂珠较妃减少十六。朝褂则与妃同。朝袍和龙袍都不是明黄色,用的是香色。
以上是正式场合穿的礼服朝服,当然一年到头也穿不了几次,就好像我们家里放着的高档的晚礼服,不能在日常天天穿一样。下面我们要说的才是重点内容,就是她们平时穿的常服、便服。
好,现在我们来说说便服和常服的几种基本形式:
1.马褂:
顾名思意,马褂,当然是骑马时所穿的衣服。我们都知道,满族在关外的时候也是马背上的民族,马褂是一种清代穿于袍服外的短衣,长仅及脐,左右及后开楔,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满人初入关时,只限于八旗士兵穿用,到了康雍年间才在社会上开始流行,以后逐渐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服装,成为一种便服,士庶都可穿着。由于时代不同,用料、颜色、缀饰也有差别。干隆时曾流行毛朝外的皮马褂,均用珍贵裘皮,非一般人所能置。马褂的样式有琵琶襟、大襟、对襟三种。款式有挽袖(袖比手臂长)、舒袖(袖不及手臂长)两类。女式马褂衣身长短肥瘦的流行变化与男式马褂差不多,但女式马褂全身施纹彩,并用花边镶饰。
我们来看看实物图片:
蓝色漳绒团八宝大襟马褂,清晚期,身长77cm,两袖通长164cm,袖口宽39cm,下摆宽90cm,前后裾长17cm,左右裾长14cm。清宫旧藏。
挽袖马褂,实物。
还是挽袖马褂,琵琶襟。
舒袖马褂,实物。
《干隆大帝》中小古同学这件,呃,好吧,我承认,之所以能想到自己有这张,完全是因为某人的缘故……
玉莹小主这件,面料很不错的说。
PS:我们还熟知的一种马褂形式,电视上经常见到的,就是所谓的黄马褂,是皇帝特赐的服装。穿着这种赐服的人,主要有三类:一是随皇帝“巡幸”的侍卫,称为“职任褂子”;二是行围校射时,中靶或获猎多者,称为“行围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战事中建有功勋者,称为“武功褂子”,这些人还要被载入史册。只有这种御赐的马褂才可以随时穿着。
传说中的黄马褂。
另外再补充一点,近年来,我们大家所说的“唐装”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唐代服装,而是清代马褂的改良形式。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其实都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在传统服饰的理解方面,很多同学一形容唐代的服饰就说起敞领大袖衫,就像《大明宫词》里看到的那样,其实那种并不是唐代的服饰,而是流行于北朝齐魏时代的衣服,唐代自有自己固定的服装样式和穿法,并不是我们所误认为的那样。还有的同学一写到汉服就用“飘逸”形容,更是大错特错,要知道汉服的特点从来都是端庄而不是飘逸,在汉文化里厚重简朴才是正宗,所谓的飘逸都是在那些文化动荡民族融合的特殊时期才出现的产物,从来也不是汉服文化的正统代表。汉服的正统应该是深衣之类才对。所以大家不要幻想回到古代穿着那些好像神话中的仙女那样飘飘欲仙的衣服了!呃,至于汉服文化,等我们开完清代服饰的系列再视情况来学习好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2.坎肩:
坎肩又名紧身、搭护、背心、马甲,为无袖短身的上衣,是清代服饰里必备的一件。我们今天仍然一直在穿。其实说起半袖或者无袖的短身上衣,我们的历史也很悠久,比如唐代的半臂,宋代流传到明朝的比甲,还有清代一直穿到今天的坎肩。坎肩的式样有一字襟、琵琶襟、对襟、大捻襟、人字襟等数种,多穿在氅衣、衬衣、旗袍的外面。
《清稗类钞·服饰类》记载:"半臂,汉时名绣,即今之坎肩也,又名背心。"吴语称为马甲。工艺有织花、缂丝、刺绣等。花纹有满身洒花、折枝花、整枝花、独棵花、皮球花、百蝶、仙鹤、凤凰、寿字、喜字等等,内容都寓有吉祥含义。清中后期,在坎肩上施加如意头、多层滚边,除刺绣花边之外,加多层绦子花边、捻金绸缎镶边。有的更在下摆加旒苏串珠等为饰。
《少年天子》乌云珠,这件对襟马甲,很不错的效果。不过更不错的是没忘了加马蹄袖!
王艳的这件。
剧中的坎肩,如妃的。
又是如妃的。
还是如妃的漂亮小坎肩。
呃,表问为什么没有别人的,谁让我们如妃的小马甲都这么精致美观呢?
3.衬衣与氅衣:
清代女式衬衣为圆领、右衽、捻襟、直身、平袖、无开禊、有五个纽扣的长衣,袖子形式有舒袖(袖长至腕)、半宽袖(短宽袖口加接二层袖头)两类,袖口内再另加饰袖头。是妇女的一般曰常便服。以绒绣、纳纱、平金、织花的为多。周身加边饰、晚清时边饰越来越多。常在衬衣外加穿坎肩。秋冬加皮、棉。
贴一下剧中的图,都是平时家常穿的。
如妃的这件。
尔淳的这件。
依然是尔淳的,另外一件。
我家玉莹小主的,粉嫩嫩的感觉哦!
还是玉莹的,很素净的感觉。
贴一下别人的,淑宁的一件。
沅淇的一件,单纯可爱的沅淇,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这种地方。
还有其他片子,《孝庄秘史》里面的。
玉儿的另外一款,马蹄袖出来了,呼呼,虽然《秘史》系列里很多造型真是有点……呃,还是先不要在这里下结论了,但是起码让人很惊喜地发现了很多清初剧都忽略掉的马蹄袖。
氅衣与衬衣款式大同小异,小异是指衬衣无开禊,氅衣则左右开禊高至腋下,开禊的顶端必饰云头;且氅衣的纹饰也更加华丽,边饰的镶滚更为讲究,在领托、袖口、衣领至腋下相交处及侧摆、下摆都镶滚不同色彩、不同工艺、不同质料的花边、花绦、狗牙等等,尤以江南地区,俗以多镶为美。据江苏巡抚对苏州地区的风俗衣饰《训俗条》中称:"至于妇女衣裙,则有琵琶、对襟、大襟、百裥、满花、洋印花、一块玉等式样。而镶滚之费更甚,有所谓白旗边,金白鬼子栏杆、牡丹带、盘金间绣等名色,一衫一裙,本身兰价有定,镶滚之外,不啻加倍,且衣身居十之六,镶条居十之四,一衣仅有六分绫绸。新时固觉离奇,变色则难拆改。"大约咸丰、同治期间,京城贵族妇女衣饰镶滚花边的道数越来越多,有"十八镶"之称。这种以镶滚花边为服装主要装饰的风尚,一直到民国期间仍继续流行。在氅衣的袖口内,也都缀接纹饰华丽的袖头,加接的袖头上面也以花边、花绦子、狗牙儿加以镶滚,袖口内加接了袖头之后,袖子就显得长了,而且看上去像是穿了好几件讲究的衣服。加接的袖头摩脏了又可以更换新的。
贴几张图来看看效果:
传世实物,后宫妃子穿过的氅衣。
依然是实物,还是后宫妃子穿过的,喜欢小竹叶刺绣的设计。
这个仍然是传世实物。
来看看电视剧里的氅衣:
这张是我家燕子的,话说燕子的气质呵,真是恬美纯稚我见尤怜……
当年的雪梨,虽然这件衣服和前面那些精美的相比是寒酸了一点点,呃,好吧,我承认,发它上来纯粹是为了怀旧。
明慧,明慧,我家秀外惠中的纳兰明慧……
同学:怎么谁都是你家的?
4.围巾与领衣:
在穿衬衣和氅衣时,在脖颈上系一条宽约2寸,长约3尺的丝带,丝带从脖子后面向前围绕,右面的一端搭在前胸、左面的一端掩入衣服捻襟之内。围巾一般都绣有花纹,花纹与衣服上的花纹配套。讲究的还镶有金线及珍珠。有一种说法,由于清代的衣服大多没有领子,所以围巾在清宫女子身上,就起到一种假领的作用,不过不知道这种说法对不对。
看一下剧中的围巾,呵呵,《金枝》中使用的不多嘛,除了皇后和福贵人偶尔佩戴之外,就是些无名的妃嫔才使用。
我家淡泊宁静的福雅,注意细节,围巾上有手工刺绣的花样,贵人就是手巧的说。
皇后偶尔也会戴。
剩下的就是一些偶尔露面的妃嫔。
还是妃嫔。
最后一个,可以清晰地看出一端是怎样掩入捻襟中的。
其他片子里的,翁虹,呼呼,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不喜欢她,反正某木是从小见到她就很喜欢,呃,害死人的《新仙鹤神针》,印象中那么多可爱的MM和那样的男主角……
领衣:清代礼服一般无领,穿时需在袍服上另加一硬领。春秋季节,用浅湖色缎,冬季用绒或皮,这种领子,又称“领衣”,又因形似牛舌,故俗称“牛舌头”。质料用布或绸缎,前为对襟,用钮扣系之,束在腰间。还有一种披肩。形似菱角,上面绣以纹样,多用于官员朝服。
男式领衣,实物。
女用领衣,很漂亮哦!
5.裙子:
裙子主要是汉族妇女所穿,满族命妇除朝裙外,一般不穿裙子。至晚清时期,汉满服装互相交流,汉满妇女都穿。清代裙子有百褶裙、马面裙、襕干裙、鱼鳞裙、凤尾裙、红喜裙、玉裙、月华裙、墨花裙、粗蓝葛布裙等等。
6.云肩:
云肩为妇女披在肩上的装饰物,五代时已有之,元代仪卫及舞女也穿。《元史·舆服志》一记载:"云肩,制如四垂云。"即四合如意形,明代妇女作为礼服上的装饰。清代妇女在婚礼服上也用,清末江南妇女梳低垂的发髻,恐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戴云肩。贵族妇女所用云肩,制作精美,有剪彩作莲花形,或结线为璎珞,周垂排须。慈禧所用的云肩,有的是用又大又圆的珍珠缉成的,1件云肩用3500颗珍珠穿织而成。
7.斗篷:
斗篷我们都很熟悉,是那种穿在外衣之外,用来避寒以及遮挡风雪用的,最初也是战场上的发明,后来流传到社会上。清代的斗篷又名一口钟,为无袖、不开衩的长外衣,满语叫"呼呼巴",也叫大衣。有长短两式,领有抽口领、高领和低领三种,男女都穿,官员可穿于补服之外,但蟒服不许用。行礼时须脱去一口钟,否则视为非礼。妇女所穿一口钟,用鲜艳的绸缎作面料,上绣纹彩。里子讲究的以裘皮为衬。
贴一下剧中的斗篷装,哇哈哈,《金枝》的冬天戏,就是一场盛大美观的斗篷宴!
我家福贵人,怎么穿都是这么淡雅宜人!
皇后的,超豪华版,应该是剧中最精美最奢侈的一件了吧。
看看近景效果。
我家小主,这件纯白色毛边的。
还有这件紫红色的。
同一件斗篷,连手套都这么可爱,一定很保暖的呵!
最可爱的是有毛球做装饰。
我们姑姑的这件也不错,银白色的干净通透,同样有小毛球作装饰。
尔淳的,呃,大家明白为什么清代的斗篷要叫一口钟了吧?这个很直观的能感受到。
还是尔淳的,皇宫里的手套款式都差不多。《金枝》的资金投入还是很大的嘛,连小宫女的冬装都这么奢侈。
最中意如妃这一件竹叶青色飞凤纹的斗篷。
复出后的如妃,衣服又如此精致。
一件比一件华贵。
看看集体的斗篷装,这张是尔淳和玉莹的。
尔淳和安茜,清一色都有小毛球作装饰,粉可爱的感觉哦!想想冰天雪地的,如果也能弄到这么一件,走路的时候那些小毛球就飘呀飘的……
同学:呃,她又开始胡思乱想了!
安茜和玉莹。
三个人的,呃,突然想起前面一直忘了介绍一口钟的穿法,它是大约从腰部以下才开禊(而且是只在前身开禊),把人几乎整个裹在里面的,那么这位同学问了,穿这样的衣服,手应该从什么位置出来呢?总不能把衣襟撩起来吧?那多失礼呀?而且这样的话斗篷的防风效果不就作废了吗?现在来解释一下,其实人家发明这种斗篷的人早就想到了,于是在两侧胁下各开一个直孔,这样手臂就可以从这个地方穿出来,同时又不会担心寒风会侵入人体了。还听不懂的同学直接看图上的尔淳!呃,表问哪个是尔淳,就是中间那个!
姐妹两个,全身的效果。呃,虽然某木很中意姑姑和福雅穿件浅白色的斗篷,不过其他人还是颜色鲜艳多彩一点比较好,想想冬天本来就是白茫茫的,然后所有人都穿着一身银白色的斗篷出来耀人的眼球……
还是姐妹两个,福雅的气质好好哦!
依然是姐妹两个,呃,好吧,我承认,其实某人是沾了我家福贵人的光才这么多曝光率……
其他秀女的斗篷,呃,某木说什么来着,还是多姿多彩比较好!
都很漂亮的说——呃,说的是斗篷。
其他妃嫔们的斗篷。
8.戏衣:
清代女子还有一种戏衣,一般都用明代传统形式,很多做工讲究,纹饰精美,故宫保存的戏衣中,有一些和生活服装相近的如女帔等,极有借鉴的意义。戏衣并不是清宫的服饰,我们就不详细说了。
好了,最后我们来集中说说衣襟样式:
刚才老师说了一堆什么“琵琶襟”、“对襟”之类的,大约很多同学都听晕了吧?现在统一解释一下,大家可以结合图片来了解。
1.对襟: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我们的传统服饰基本式样除了右衽就是对襟。清代的坎肩和马褂都有对襟的款式,而且一般会有一个如意头的花纹作装饰,所以通常也叫如意襟。
看一看实物效果,对襟(也叫如意襟)坎肩。为什么也可以叫做如意襟呢?看她胸前那个如意头装饰就明白了!
《少年天子》中的苏麻拉姑,依然是正宗的如意襟马甲。
这件,更清晰地能感受到如意襟的效果。
剧中的衣服,尔淳的,对襟长马甲。
还是尔淳的,家常便装。
皇后的坎肩,很华贵。
还是皇后的,另外一件大红的外衣。
如妃的马甲。
我家小主这件。
另外一件,呃,这个是不是也可以算如意襟?
2.大襟:
又叫偏襟、捻襟、右衽、和尚领,把衣襟开在右边的一种样式,它也带个如意头。这里补充一点就是我们的传统服饰,历朝历代的主流都是右衽,尤其在汉文化中是根深蒂固的(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时期会以左衽为主,不过通常都是在少数民族的文化充斥当代的时候,而且维持的时间都很短暂,并不能影响整个右衽潮流),就是衣襟如果不是对襟款式就一定要把衣襟开在右侧,清代的汉化也很严重,所以也是以右衽为正宗。在汉文化里,“披发左衽”是对蛮荒之地的蛮夷之人最大的轻蔑和讽刺,所以今天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中原大侠之类动辄穿着左衽的衣服还披头散发的,真的在那个年代的话打死他们也不肯这么穿。中原的正规穿法是,偏襟必须右衽,而且必须束发(当然尤其是指成年男性),戴冠或扎头巾,有时也用网巾之类。呃,想起前一阵无意中看到的很让人郁闷的06《神雕》的杨过造型,呜呜,老师就不作任何评价了,因为看到这个造型我终于明白杨过的人生为什么那么坎坷曲折了,你想想,一个人非要跟整个社会的正统文化对着干,又怎么能不到处碰壁呢?
大襟,也有如意头的设计。
老照片里的效果。
《孝庄秘史》里小玉儿这件。
《少年天子》里太妃这件,有如意头装饰哦!
海马的胜男,最喜欢她这件衣服,尤其是领口和袖口的毛边。
一不小心撞衫了,《金枝》里玉莹小主也穿了一次。
小主这件短衫。
这件很淡雅的感觉,领口的三叶草装饰也很不错。
还有这件漂亮的白色的,呃,个人非常喜欢,但不得不说这件衣服在清宫里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因为它居然有蝴蝶袖,但某木不管它是如何不符合史实,还是要说,真的好中意这件衣服呵!
姑姑也有,还是华丽版。
奶奶死的时候,姑姑这件坎肩。
尔淳的这件。
还是尔淳的。
皇后这件坎肩。
其他秀女的衣服。
3.琵琶襟:
琵琶襟大约是清代的一个独创,又叫缺襟,因其右襟短缺,故名。坎肩、马褂都有琵琶襟的样式。
传世实物,琵琶襟马甲。
还是琵琶襟马甲。
《金枝》里的衣服,如妃这件坎肩。
尔淳这件红色的,有人说紫薇也有过一件一样的,呃,没印象了,改天找找看,不过应该不会吧?个人感觉如果撞衫也起码是一个电台一家公司制作的电视剧才可能撞衫。比如前面胜男那件衣服玉莹也穿了,不过两部戏都是TVB的,不小心撞了也很正常,《洛神》里的衣服《西厢》中也出现过嘛!但是这样跨了这么多年又从台湾(还是内地?)一直跨到香港去撞衫的几率应该不大。
宫女的坎肩也不错。
这两个宫女,也是琵琶襟坎肩。
《金枝》里的宫女们好幸福呵!不过各位女同学不要真的梦想自己穿越到大清的后宫能做个穿得这么美丽的宫女。下面是真正的姑姑和小宫女们。看过一个做过宫女的孙姑姑的口述:只有在宫中被尊为姑姑的宫女才能带扁方,梳大拉翅,一般情况下,就像图中的两个小姑娘,穿兰色高领旗袍,梳一条长长的大辫子。
4.多纽式:
多纽式的衣服除在对襟的门襟有直排的纽扣外,并在前身腰部有一排横列的纽扣。
老大她们家紫薇这件多纽式坎肩(呵呵,老大,某木对得起你了吧?特意找了这张出来贡献给你)。
比较有代表性多纽式为一字襟。比较出名的是一字襟马甲,这种马甲穿在袍套之内,如果乘马行走觉得热时,只要探手于内解掉横、直两排纽扣,便可在衣内将其曳脱,避免解脱外衣之劳。满语叫作“巴图鲁坎肩”。原来这种多纽马甲只许王及公主能穿,后来普通的人也都能穿,并把它直接穿在衣服外面,“巴图鲁”是好汉、勇士之意,俗谓十三太保。
传世实物,一字襟坎肩。
剧中的衣服,尔淳这件一字襟坎肩。
还是尔淳的。
玉莹这件白色的,呜呜,除了她那件蝴蝶袖的,最爱这件坎肩,又保暖又养眼。
另外一件。
还是玉莹的。
最后一件是如妃的,呃,有气势的人真是穿什么都这么威风八面。
另外一些多纽式的样式,比如人字襟,除在对襟的门襟有直排的纽扣外,并在前身有两排直列的纽扣,状似“人”字,故名。
《少年天子》中乌云珠这件人字襟坎肩。
小范同学这件,呃,个人还是喜欢她当年刚出道的样子。
剧中的图,姑姑这件。
淑宁这件。
尔淳这件,穿过很多次。
我家小主这件黄色的。
还有这件坎肩。
又一件,这次是长坎肩。
我们今天的内容大致就是这个样子,还有一些图片没有找到,等找到后会陆续更新进来,希望大家对这节课的内容能够满意,并能够从中了解掌握那些基本的服装样式。
最后的最后,附赠一张:旗装到了近现代的改良版,呜呜,某木很稀饭的翁虹,穿起旗袍来很有三十年代的怀旧感觉……
③ 盘点王艳扮演的9个古装角色,你认为哪个最美
1、《还珠格格1》 饰演晴格格
弘历奶妈的女儿,习武,性情直爽,喜欢弘历,可是却有无数的阻隔让他们不能在一起
王艳九部古装角色,你最喜欢哪一个呢?
④ 颜值高也不一定驾驭得了旗头装,能上清宫美人榜的,我只服这10位
在古装剧中,清朝宫廷戏可谓占了半壁江山。
扮演过清朝女性角色的演员不在少数,但能驾驭好旗头装扮的屈指可数。
那么多年看下来,能上清宫美人榜的,我只服这10位。
提到清宫戏,那必定绕不开李翰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导演的清宫三部曲《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及《一代妖后》,相较于三部影片里刘晓庆饰演的西宫慈禧太后,陈烨扮演的东宫慈安太后更让人过目不忘。
与刘晓庆一样,陈烨也是80年代无数父辈迷恋的电影女神,不过,与刘晓庆的名声大噪及多劳高产不同,陈烨的演绎经历较为简单。
可就是为数不多的几次荧屏亮相,却让观众对那张豪爽大气的面孔印象更深。
来自鱼米水乡的陈烨,不像其他江南女子那般娇小纤细,她生得高挑匀称,盘靓条顺,鹅蛋形的脸庞上一双英气逼人的眸子甚是出挑。
带着三分英气,三分豪气,同时兼具雍容华贵,奢华明朗的旗装与华丽硕大的旗头装扮,在她的身上不仅有了端严之姿,还沉静古典,令人肃然起敬,不敢逼视。
娴静优雅的仪态,豪爽干练的气质,让陈烨把慈安的善良、宽厚、忍耐呈现得淋漓尽致。
良好教育下女子的温婉和贤惠,在举手投足间释放,陈烨的慈安,无论是外表还是内涵,都颇具母仪天下的风范。
早期大陆美人的身上,古典气质总是更加浓郁,出身于浙江昆剧团的何晴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同样是来自江南水乡,同样是饰演慈安,在何晴的演绎下,慈安少了大气豪爽,却也多了温柔与娴淑。
何晴的眉眼恰如曹公笔下描写林妹妹的那样“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天然的罥烟眉,天生的桃花眼,眉尖若蹙,潋滟生姿。
当她望向对手演员时,那烟雨蒙蒙的眼神,总感觉是带着几分慈悲与怜悯,透着善良与温和,让人不自觉想去靠近,想要怜惜。
旗装要想穿得好,相貌过关了,仪态也一定不能垮,而何晴那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古韵气息,让她的一颦一笑都宛若仙人之姿。
站立时端庄有礼,仿佛一朵冰清玉洁的水莲花,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赏心悦目的同时又给人心旷神怡之感。
能把清宫装穿出仙女感的演员,何晴必然是最出类拔萃也是最美的那个,无论是色彩深沉的黑色吉服褂,还是颜色鲜媚的各式旗装旗头,在何晴忧哀愁幽怨的脸上、清雅恬淡的身姿下,都有了遗世独立的出尘之气。
在琼瑶的清装宫廷戏《还珠格格》系列电视剧中,王艳饰演的晴儿,尽管出场时间较晚,戏份也不算多,但清灵婉约的楚楚模样却极惹人瞩目。
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王艳,有着深厚的古典舞基础,因为长时间练习舞蹈的关系,她的身上自然而然地带着股轻柔灵动的气质,身体也比寻常人更加柔软。
晴儿是出身皇室的格格,从小便养在老佛爷身边,知书达理,乖巧懂事。25岁的王艳风华正茂,凭借柔美恬静的长相,高洁淡雅的气质,王艳赋予了晴儿活的灵魂。
不过分张扬又没有攻击性,王艳的晴儿就是这样一个温柔娴雅,自带兰花芳香与清甜气息的矜贵才女。
头上顶着镶嵌大朵簪花的大拉翅,身上穿着色彩明亮的旗装,脚上还有双厚厚的花盆底鞋,即使旗装样式呆板臃肿,夸张大拉翅也不符合 历史 背景,可芳雅似兰的王艳还是呈现给了观众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大家闺秀模样。
从眉眼就能看出,宁静不是温柔娴静的类型,她浓眉大眼,明艳夺目,她的笑容总是那么灿烂又充满了自信,她的脸上笑靥如花仿佛整个花海绽放。
《孝庄秘史》里的大玉儿,在科尔沁草原上自由奔跑时,她是率真张扬,天真烂漫的鲜活美人。
入宫后的大玉儿,卸去草原女儿的狂野,是自然流淌,泉水般清澈明亮的温婉美人。
孝庄太后时期的大玉儿,成熟沉稳,是丰腴饱满,气质华贵的雍容美人。
宁静的美,直白、刺眼,第一眼就能让你感受到她的魅惑丛生,这样清纯与野性兼具的美人,要是遇见色彩明丽的清宫旗装,无疑是热烈的锦上添花。
两把头、软翅头在宁静的驾驭下,既有恬静可人的轻柔婉约,还有富丽妩媚的光彩夺目。
大玉儿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坷多磨,宁静用她咄咄逼人的美,纯熟真挚的演技,把大玉儿的聪慧睿智,坚毅果敢诠释得淋漓尽致。
靠着大玉儿一角,她一战成名,也是因为她,才让观众对大玉儿有了更加形象的认识,相辅相成,相互成就,人与角色缺一不可。
郝蕾五官精致,身材丰腴,她的长相是典型的圆润饱满的富贵之相,由她来扮演皇后的角色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出演《少年天子》时郝蕾二十四岁,初次登场的她,是福临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大婚时一身华贵精良的皇后嫁衣。
头上各式金色珠簪点缀,鲜红耀眼的色彩,华丽无比的装饰,此时的郝蕾美得就像是一朵刚刚绽放的玫瑰花,娇艳欲滴,绚烂夺目。
靠着一张线条柔和的鹅蛋脸型,娇嫩细腻的白皙肌肤,郝蕾把剧中各种旗头造型都驾驭得游刃有余还贵气天成。
《少年天子》剧组造型师设计出的清宫旗头造型,比之其他清朝宫廷剧,发型样式相对小巧,饰品也素雅低调。
皇后的旗装色彩多偏暗淡,旗头也梳得低矮婉约,看着不会过于抢夺郝蕾的美貌,也恰如其分地对其明艳的五官进行了衬托,显得她愈发明艳动人。
霍思燕是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女孩,第一次认识她就是从《少年天子》的乌云珠开始的。
额头饱满,瓜子小脸,年轻时的她面部有着丰富的胶原蛋白,五官虽不精致却有种幼态含蓄的古典美。
23岁的霍思燕,用乌云珠这个角色温柔了岁月,双瞳剪水我见犹怜。
更难得的是她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清灵纯净的书卷气,不笑时高傲圣洁,笑起来又沁人心脾。
乌云珠一直景仰着福临,满怀期待地入宫选秀女,没成想被博果尔半路拦截,娶进贝勒府。然而,心意相通的两人终究还是走在了一起,背着宫廷里的流言蜚语,直到博果尔自杀,乌云珠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福临的妃子。
当初霍思燕穿着如青花瓷般素雅的旗装,头上戴着小把大拉翅的这个造型,完全触动了我。
清纯与妩媚结合地恰到好处,骨子里还迸发出无尽的纯善与才情,凡是乌云珠出场的每一帧画面都美得令人沉醉。
能被沈阳博物馆选中,成为馆内宣传介绍清朝旗装的模特,足以证明刘诗诗对旗头装扮的驾驭能力有多强。
刘诗诗从小学习芭蕾舞,她身形纤细,体态优雅,就连站姿都比一般人更加挺拔板正。
再加上本身清丽脱俗的长相,以及修长优美的脖颈曲线,使得刘诗诗穿起清宫装来比一般人更具有气若幽兰的雅致感。
2011年刘诗诗24岁,《步步惊心》是她出演的第一部清宫戏。
剧组对旗头造型设计得十分精巧,旗头形状偏圆润,簪花与珠钗交错点缀也不会觉得繁复累赘,反而更能与刘诗诗细腻莹润的鹅蛋小脸相辉映。
素净淡雅的旗装,娇艳别致的旗头,人淡如菊的脸孔,虽然不会一眼惊艳,但清逸隽永的舒适感,却越品越醇厚,越品越有古典风情。
唐人出品的《步步惊心》,不仅打造出了清丽的旗装美人刘诗诗,刘心悠的马尔泰·若兰同样让人眼前一亮。
不同于活泼甜美的妹妹若曦,“幽兰若谷,沉静似水”的若兰则是面容冰冷,不苟言笑。
若兰被赐婚给了胤禩,入宫成了八阿哥的侧福晋,在得知青梅竹马的青山身亡于战场后,从此她的眼里就没有了光。
刘心悠五官长得非常漂亮,从眉毛、眼睛、鼻子到嘴唇,每一处都似精雕细琢般精致。
她饰演的若兰,眉目愁容的疏离清冷,一低头一抬眸的勾人心弦,加上花瓣嘴角的微微上扬,每种神情下的样子都有种惊心动魄的美。
蛾眉淡扫,腮红浅浅,头发全部梳起,戴上高耸繁复装饰的瑰丽旗头,身上裹的旗袍则是素净的淡蓝、浅紫色,沉静内敛得让人忧伤。
作为一部播出11年,每年仍然能够为制片方带来一千多万元收益的清宫剧,《甄嬛传》这部现象级爆款,生命力之强劲堪称奇迹。
而撑起这部剧核心女主角钮祜禄·甄嬛的正是孙俪,不到三十岁的孙俪,用颜值与实力把这位聪明慧黠,口齿伶俐,重情重义同时又不失精明城府的孝圣宪皇后刻画得入木三分。
孙俪是典型的方脸型,五官也舒展大气,尤其是一双水润润的大眼睛长得极美。
她的眼睛,外眼角微微上翘,眼珠黑白分明,眼光清澈,充满坚定感的同时又很有力量,给人一种智慧聪明的感觉。
她的鼻梁高挺且鼻头圆润,五官立体的同时又添了分娇憨的少女感。
虽然是方脸,但孙俪下颌角较为圆润,因此整张脸并不会显得生硬呆板,而是独一份的端庄与俏丽并存,正好契合了甄嬛事业女强人的形象。
加上剧组精良的服化道修饰,与跌宕的剧情相结合,当孙俪换上不同时期甄嬛的装束后,循序渐进的外在变化,为观众呈现出了不同阶段的美貌升级,这才是大女主晋级的正确打开方式。
一部《甄嬛传》,不仅让孙俪在事业更上一层楼,斓曦这个名字也被大众所熟知。
斓曦是唱黄梅戏出身的,当过三年的文艺兵,退伍后考入中戏学习表演。有戏曲功底加持,又生得如花似玉,28岁那年,斓曦很幸运地拿到了沈眉庄这个角色。
最开始的眉庄因为才貌出众,品行端庄,进宫后很快便得到恩宠。
然而,枪打出头鸟,爬得越快就越容易招致妒忌与陷害,在一次次遭人算计后,眉庄看透了帝王的无情、深宫的炎凉。
“宁可枝头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风中。”这是沈眉庄对雍正说的话,也是她坚守一生的信仰与傲气。
菊花自有高洁之姿,沈眉庄也一样,她气质拔群,聪慧端庄,而这份傲然于世的气性,在玫红色、紫色、橘色为主的旗装里,在独树一帜歪着的旗头上,都得到了印证。
沉稳淡泊的颜色与沈眉庄冷静自持的特性相得益彰,更显出她如菊花般不与百花争艳的气节,恬然自处,傲然凌霜。
而斓曦从容貌、身姿仪态到言谈举止,无一不是宠辱不惊,镇定自若。
以上10位清宫装美人,用实实在在的美貌,把旗头装造型狠狠拿捏,她们的美惊艳了时光,也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久久难忘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