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甄嬛传中女子衣领上的白布条叫什么
龙华,是清代满族妇女的一种配饰。颜色为白色,质地多为绢、绸。在使用时围在脖子上,起到领子的作用。
满洲的传统服饰,是没有领子的,或者说衣领分开,男女装都是如此。但是,在穿官衣的时候,除了夏季的伏天,会另衬上一件“领衣”或是戴上一条假领子,女便服也是如此,衬衣、氅衣都没有领子,围在脖子上的那个条形织物,实际上就是领子的功用。到了清末民初,女便服上逐渐出现了固定的领子,这种“围脖手绢”就不再使用了,一般情况,女便服没有领子的都围“围脖手绢”,而有那种固定立领的,都不围。
妇女穿旗袍时也需戴领子。这是一条迭起约二寸左右宽的绸带子,围在脖上,一头掖在大襟里,一头垂下,如一条围巾。至同治、光绪时期,逐渐出现带领的袍、褂,至坎肩也有领子。
❷ 古人脖子上围的毛绒绒的是什么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清朝女子会在脖子上围一个白色围巾,这个的确是清朝特有的着装特色。这个“白色围巾”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龙华”,也被称为“领子”、“领巾”,主要起到衣领的作用。而除了“龙华”之外,有时也会使用“领衣”,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牛舌头”。
有衣领的则不再围“龙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围在脖子上的“龙华”虽然不再存在,但很多女性在穿一些没有衣领的服饰时,往往也会在脖子上围一些丝织品,例如旗袍。不过不再使用这种条形编织物,取而代之的是丝巾之类的物品。
❸ 清朝格格服的白色围巾叫什么名字
清朝格格服的白色围巾叫“领衣”。
清代礼服例无衣领,另于袍上加以硬领,连结于硬领之下的前后两长片,叫做领衣。俗称“牛舌头”。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十四章第二节:“冠与服之外,尚有冠上的花翎,朝服上的披领,颈间的硬领和领衣,挂的朝珠,腰间束的带及靴等。”
❹ 现在穿旗袍是用拉链还是扣子
传统的旗袍当然是用盘扣的。。。从领子一直扣,扣到大腿。。。通常十公分左右钉一个。。。里面还会有内襟,所以很密实的。。。不会走光。。。而且这些盘扣也都是用手工做的。
现在的旗袍,尤其是店里卖的,已经都简略了太多的工序了,太追求商业效果,减低了成本,所以就是你看的那种。现在传统手工的旗袍已经不多见了
你要是定做的话,我建议师傅帮你做成侧面开扣的啊,这属于传统形旗袍,后面带拉索的更显腰身的。
❺ 解释一下"立领对襟连袖盘扣"的意思
“立领对襟连袖盘扣”的意思是:
1.立领:领子位置不必熨烫,便是立着的,有立体感的表现。立领服装能够展现男性修长、伟岸、坚毅的气质,在裤子的选择上要注意整体的协调,肥大或松垮的裤子只会显得滑稽,较有垂坠感的长裤和修身的休闲裤则能增添线条感。
2.对襟:指上衣的一种式样,两襟相对,纽扣在胸前正中。
3.连袖:指衣袖相连、有中缝的袖子。
4.盘扣:也称为盘纽,是传统中汉服服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像中山装那样子的纽扣,就是盘扣了。
❻ 旗袍做工细节讲解
细节如下:
1、锁边
将旗袍小肩线、侧缝线、底襟止口线、袖底缝用同类色线锁边。 提示:此工艺用于没有里子的旗袍或容易散口的面料。
2、打线钉
打线钉的部位有前、后片省位,臀围线,腰节,开襟止点,腋下省,绱领点,后领中缝,袖山顶点,袖肘省等。 提示:注意打线钉时上下两片衣料要完全吻合。
3、缉省缝、扣烫
(1)按照打好的线钉缉省缝,缉缝省尖位延长0.8cm,不缝回针,留10cm线头,手工打结。
(2)省缝熨烫有两种方法:
一是省道向中心线方向扣倒熨烫;
二是将省道分开向两边熨烫。腰省中间拔开,使省缝平服,不起吊。 提示:不能喷水的面料进行干烫,前片腋下省向上烫倒或分烫。
4、归拔前、后衣片
(1)归拔前衣片。
对于腹部突出的体型,需在腹部区域拔出一定的弧度,注意操作时需在胸部垫一块垫布。
(2)归拔后衣片。 拔开侧缝及中心线的腰部区域,并配合体型的要求拔出背部曲线。整体归拔处理时,在后背相关部位用大头针固定后,通过腰臀部位的归拔使衣片符合人体的自然状态。
5、贴牵条
(1)给归拔好的前、后衣片贴牵条,使归拔好的衣片外形曲线定型。
(2)牵条的布料需要直纹,约1~1.2cm宽,在贴牵条之前,先将牵条在转弯的位置剪若干个剪口,以便转弯;后衣片的牵条贴在左右两侧缝位上,在拉链开口侧缝贴牵条时,牵条应长于摆缝衩位5cm。 提示:给旗袍贴牵条时要使左右两边对称,以免旗袍两侧不一样。
6、合侧缝
将开拉链的一侧缝按前、后片正面相对缝合,留出装拉链的长度和裙衩长度,分缝熨烫。
7、绱拉链
(1)选择质量好的隐形拉链,长度要比开口的长度长2~3cm。
(2)在衣片上按照做缝的印记确定拉链位置。
(3)将拉链的反面与后衣片的正面对齐,利用拉链专用压脚(隐形压脚),按净缝线从上到下车缝拉链到开口处(预留空隙0.5cm)。将拉链拉合,在另一端用画粉每隔3~4cm做左右平衡的标记,然后从上到下按标记车缝拉链另一端在前衣片侧缝(预留空隙0.5cm)。
(4)从底端反面拉出拉链,小烫正面拉链口。
8、做底襟
将底襟止口按预留的缝份扣净,用三角针缲缝固定。
9、缝合肩缝、侧缝
(1)将前、后片正面相对,前、后分肩线对齐,按净缝线缉缝,后分肩线略有吃势,缝合后分缝熨烫。 提示:在车缝时注意不要拉长肩线。
(2)缝合旗袍前、后片侧缝至开衩止点,缝合时对准前、后片对位点,侧缝分缝熨烫。
10、做里子、绱里子
(1)将里子按衣片的量缝省,合肩缝、侧缝(留出装拉链的长度和开衩的长度),熨烫。
(2)把里子用缲缝针法固定在拉链处,用平缝针法固定在门襟位。
11、做门襟、滚边工艺
(1)将面里料门襟沿线车缝,要求在接近BP点上和人体胸上凹位处略有吃势。
(2)将正45°斜边布在衣片正面按设定的宽度车缝,翻正熨烫,在反面用缲缝针法固定滚条。 提示:门襟工艺可应用滚边、滚绳、装饰等工艺设计,既可单一应用,又可综合运用,应根据领部、裙衩的工艺设计而定。
12、做裙衩与下摆、绱里子
熨烫裙衩与下摆,固定摆缝的面、里布,将已折烫好的摆缝衩里布覆在面布摆缝衩位上,铺平衣片,各位置对准确定,然后用绗缝将面布、里布开衩位折边固定,再用缲针把面布、里布的开衩位缲牢、固定。
13、做领子
(1)将一片无缝份的实样树脂领衬放在领面的反面黏合,然后将领面上端剪去缝份,用正45°斜边布在衣片正面按设定的宽度车缝,翻正熨烫。 提示:滚边翻正后不能出现起皱现象,正面要平伏。领部工艺可应用滚边、滚绳、装饰等工艺设计。
(2)扣烫领面下端缝份,将领里和领面正面相对,对齐止口边,沿着树脂领衬外口边向外0.1cm的位置缉缝,头尾要回针。缉缝后把两领片的缝份修剔剩0.5~0.7cm。在缉缝时,领里的两个圆角要略拉紧些。
(3)将领里、领面的正面翻向外侧,让领面比领里让出0.1~0.2cm,并烫平。
14.绱领子
(1)领子放在衣片上,领面与衣片的正面相对,将领面的领下口与双层衣片领窝对齐,缝合。 提示:绱领子时领中间的剪口位对准衣片领窝后中的剪口位,以免出现偏领现象。
(2)将领里折向衣身的里布,把领窝的止口覆盖住,在领口下角与衣身缝合的转角处不能出现止口露出的现象。然后再用缲针将领里的领下口边与衣身的领窝缲牢。提示:完成后,领面、领里要平伏。
15、做袖子
(1)先缝袖子面布、里子的肘省,缝制方法及质量要求与缉衣身省道工艺相同。
(2)将省道缝头向上折烫,并在前、后袖缝的肘位上进行归拔,前袖缝进行拔烫,后袖缝进行归烫。
(3)收袖山(缩容袖山),袖山周长应比袖窿周长长1~1.5cm,在袖山的止口内缉两道缝线(车缝线迹调大一些),可将长出的尺寸容缩,使袖山周长与袖窿周长相等。 提示:也可用45°斜边带条缩容的方法,将带条沿袖山弧度拉一圈,缉在袖山缝份内,车缝时将带条拉紧,使袖山容缩1~1.5cm。
(4)将袖片的衣片、里子两侧面对面对齐,分别沿净缝线缉缝,分缝熨烫。 提示:缝侧缝时袖缝在下,前袖缝在上,将后袖缝中段(肘部位)稍容缩一些,使做好的袖子弯度与胳膊弯度相符。
(5)熨烫袖缝止口,按一定的宽度折烫袖口折边。
(6)将袖口面布与袖口里布缝合,先把袖口面布套入袖口里布,两袖口对齐毛边,对准面、里两袖缝位,然后沿袖口毛边缉缝。注意前、后袖的里布应与前、后袖的面料相对应。
(7)固定里、面袖,将袖里布覆在袖面布上,对齐袖缝,里布袖口毛边与面布袖口光边对齐,然后把面布、里布两袖缝止口缝合,袖圈底下7~8cm、袖口边上7~8cm的位置不固定。
16、绱袖
(1)将衣片袖山套入衣片衣身的袖窿内,袖山顶的剪口(扼位)与衣身的肩缝对齐,袖缝与衣身的摆缝对齐,然后叠齐袖山与袖窿的缝份边,沿袖窿圈缉缝。 提示:缉缝时要将里布袖窿掀开。
(2)袖子面布与衣身面布缝合后,把衣身里布的袖窿与面布的袖窿止口边叠齐,对准肩缝和摆缝,然后用绗缝将袖窿里布与面布暂时固定。
(3)将袖山里布折边1cm,然后用大头针把袖山里布暂时与袖窿里布固定,用手针缲缝袖山里布与衣身袖窿。
17、后工序工艺
(1)手工制作盘扣,装钉在门襟、领口等位置。
(2)在门襟、领口等位置钉子母扣,加强牢固度。
(3)手针工艺、装饰工艺。
(4)旗袍整烫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