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旗装与旗袍有哪些区别
旗装宽肥内敛,旗袍收身奔放提及旗装和旗袍,很多人会说,它们是一回事,没什么区别。事实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它们不仅有区别,而且区别还很大。旗装,又被称为旗服,是中国满族的传统服饰。它形成于17世纪初,当时努尔哈赤已将各部女真统一,并建立了后金,推行了八旗制度,因此满族人被称为旗人,而满族人所穿的服装又被称为“旗装”。
由此可知,旗装是由满族人发明、设计、制作并穿用的。旗装是清朝人关后八旗人士的服装,不仅仅用来御寒、保暖、美体,同时它也是区别人的身份等级的象征,因为旗装并非人人都有资格穿。在努尔哈赤时期,旗装属于宫里的礼服,是上等人的专有之物,只有宫里的皇太后、妃、格格及其贴身丫鬟才能穿,而宫中普通丫鬟、佣人根本没有穿旗装的资格。
因此说,在当时旗装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旗装的工艺非常复杂,是历朝袍服所不及的。盘金满绣在历史服装中可称之为“最”。为表现显赫的地位和富贵的身价,一般旗装绣花图案面积可占百分之七十,工艺之重超乎寻常。而且,宫廷旗装会按官品等级选择高档华贵面料,如缎、绡、绸、纱及剪绒织物。
在旗装上,男装和女装区别很大。男子的旗装,通常结构和样式都较女子的旗装简单,主要是组成部分为圆领、大襟、窄袖、四面开禊、左衽、带扣绊、束带。而女子所穿的旗装,是直立式的宽襟大袖长袍,下摆及小腿,也外有绣花纹饰,样式既美观又大方,但其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这也是它与旗袍的明显区别之一。
旗袍,是女性服饰之一,其主要结构特征是立领、右大襟、紧腰身、下摆开衩等。它源于满族女性传统服装,在20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在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装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揉合具象。在现在部分西方人的眼中,旗袍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
旗袍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不属于汉服体系。以后,上海、北京等地的年轻女性在其基础上予以改良。虽然旗袍改于旗装,但并非旗装,二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区别一:旗袍代表着奔放,开省收腰,尽情展现了女性的体态和曲线;而旗装则代表着含蓄,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
区别二:旗袍通常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而旗装通常内着长裤,在开叉处只能看见绣花的裤脚。区别三:从面料上看,旗袍的面料通常比较轻薄,印花织物相对多一些,装饰也非常简单;而旗装的面料则通常比较厚重,多是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装饰也比较繁琐。
Ⅱ 穿旗袍里面应该怎么穿搭呢
旗袍是一件民族风比较浓的服饰,而且设计师经过不断的改良,一直保持着传统特色元素。也添加现代人审美的观念,如今还是很流行的,特别是不少爱美的女孩子入手改良旗袍之后,穿出迷人的气质。增加优雅,能突出风情万种,选择一件喜欢的旗袍穿搭,该怎样搭配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旗袍是属于贴身的衣物,里面可以搭配一个小吊带或者是丝袜,就已经很完美了。
配饰
配饰也是穿旗袍的时候必不可少的一种事物,头饰也可以以发簪为主,但不要太夸张。耳环选择比较小巧玲珑和精致的会更好一些,项链也能衬托出不一样的柔美线条。除了这些其他的装扮就不要再尝试了,穿旗袍的女性手上可以戴上玉镯,但是不要太夸张。对于女孩子的身材要求来说还是很严格的,钱凸后翘就可以衬托旗袍的重要性。如果身材不是很完美的话,日常生活一定要通过健身来提高自己穿搭气质。
Ⅲ 民国时期女人们旗袍里穿的是裤袜还是丝袜
丝袜。
民国时期裤袜还没有出现,所以,旗袍里应该是穿的丝袜。
20世纪60年代,英国设计师玛丽·奎恩设计的超短裙风靡全球。裙子越来越短,高筒袜相形见绌,吊带袜被抛弃。袜子与内裤成为一体,连裤袜诞生。它的舒适和方便性令全球女性对它宠爱有加,这一款型经久不衰。同长袜一样,连裤袜材质很多,有棉质、尼龙、天鹅绒、包芯丝、羊毛混纺等。通常为丝袜。
(3)女性旗袍里有什么扩展阅读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清朝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国传统袍服在民国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
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说明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当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
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
Ⅳ 民国时期没有文胸,女性怎么穿旗袍
民国时期的人没有文胸,但是旗袍里面有蹭件,所以他外面儿吐出来的不是很明显。是后来才有了文胸这个东西的,以前是没有这个东西的,但是穿旗袍也很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