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裙子裁剪
求 啊百褶裙的裁剪图以及制作方法
一) 布料的丝绺
所谓褶裥加工,就是利用高温和高压来进行压褶,并且能让褶子半永久地保存。
由于要用高温和高压,所以,如果布料的丝绺是弯曲的,那么压出来的褶子也是弯曲的,制出来的产品就会变形。
通常布料的制作过程是往纵丝绺里织入横丝绺,制成胚布,然后再进行染色和整理加工,通常在最后的整理过程中丝绺发生弯曲。
丝绺弯曲度的允许范围是3%(幅宽150cm的话,就是4.5cm),在此范围之内的话,我公司就可进行压褶加工。
(二) 褶裥加工制品的裁剪
A. 一般情况下对大多数的布料是取其纵丝绺,这样就可减少丝绺弯曲所造成的影响。所谓取纵丝绺,就是把纵向作身长。如果是裁条裙子的话,就有纵向裁2片和纵向裁1片后再取一半,或者裁1片后再取三分之一等3种方法。
B. 如果丝绺正常的话,也可横向裁剪。
C. 直角裁剪
其代表产品有风琴型褶裥的裙子,裙子下摆伸展开时,非常华丽优雅。
裁剪时以直角边的45度位置为中心,以纵丝绺和横丝绺为两边。
但是,还要选择布料。过于柔软的布料,就不能使用。原因是布料自身的伸展性能良好,会使压好的褶子发生弯曲变形。
由于产品自身的伸展性,会使前后中心位置的褶子伸长(身长变长),并使周围的褶子向两边弯曲。
通过以下的方法,可大致判断出该布料能否利用直角裁剪来加工。
A. 按100cm X 100cm的大小裁下布料,然后测其对角线的尺寸。
B. 提起布料的一角。
C. 再测量其对角线的尺寸。
D. 比较A,C的测量结果。
E. 如果比较的结果差5cm以上的话,就会使压好的褶子弯曲。
如果在预先知道会有些许弯曲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话,我们建议应把底边的加工放到最后。(拷边和卷边)
(三) 可用于褶裥加工的材料和不能加工的材料
在(一)里曾经介绍过,褶裥加工就是利用高温和高压,还有布料所具有的特性来进行加工。这个特性就是热可塑性。热可塑性是指固体在受热后变软,再用些外力就能很容易地使它变形,冷却后,形状就固定下来的特性。
具有这一特性的有涤纶和树脂等的合成纤维,或者至少含有以上成分65%以上的混纺物。
相反不具备此特性的材料,就是所谓的天然材料。毛和丝等的动物性纤维,绵和麻等的植物性纤维,还有人造丝(再生纤维),尼绒(不耐热)等。
但是,毛料织物例外,可用SIROSET加工法来加工。
以上所说的只是部分情况。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要求客户提供1米左右的布料用于做实验,来判断此布料是否可用。
AC褶(风琴型,制作裙子)
(一) 整圆(PT-80) 54褶(前)+54褶(后)=108褶
模具长100cm
从圆的中心开始,根据腰围和身长的尺寸剪裁,身长要包括腰的车缝预留量、卷边和拷边的预留量。前后中心线为横丝绺,两边为纵丝绺。
通常从圆的中心到腰线的距离是15、16cm,所以,如果是150cm幅的面料的话,它的最小用量是59+59+16+16=150cm,卷边部分减掉5cm,剩下54cm(制成品身长为52cm)。如果取其最大用量的话,身长可做到95cm。
腰带等附属物的布料用量,必须用裁剪纸才能确定。
(二) 半圆
褶裥数量有以下几种:
24褶(12褶+12褶)
28褶(14褶+14褶)
32褶(16褶+16褶)
52褶(26褶+26褶)
以上为2条裙子的身片用量
腰带等附属物的布料用量,必须用裁剪纸才能确定。
(三) 直条型AC
褶子宽幅有:1.0cm, 1.3cm, 2.0cm, 3.0cm 。
由于腰、臀、底边的褶宽都是相同的,所以褶宽是越小越好。
裁剪要延着横丝绺裁。
通常裁剪方法如图,裁6片做5条(底边长为180cm左右)。
部分压褶
经常用于部分压褶的褶型是由SP、BOXP、ACP等3种组合而成。
做裙子应该怎么剪裁?
1、腰部不打褶的。如果是360度的圆裙,就可以用纸画一个圆(根据你要的裙子的长度确定半径),然后从圆心画个小圆,剪掉。小圆周长等于腰围。
2、然后把纸样对折2次,剪开成4份(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剪成6或8片),加上缝份。然后就可以铺在布上划线,剪裁,另加腰头。如果是做720度的圆裙就用纸画两个同样大的圆,然后从中心剪掉小圆,小圆周长为1/2腰围。两个纸样完全一样,对折2次,剪开成8片。加上缝份就可以铺在布上划线裁了。
3、裁时直裁与斜裁都可以,45度斜裁裙摆会出小波浪也很好看。千万注意必须在纸样上画经纱线,以确定是直是斜每一片都得完全一致。千万不要有直有斜,那样裙子在洗过以后就能看出来怪怪的。
旗袍裙裁剪图
裁剪是一件衣服的灵魂 很多衣服合适并且美观都与完美的裁剪密不可分,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不仅要设计出更多时尚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的是要裁剪得当,才能将设计图上的服装完美的展示出来。
旗袍是相对于晚礼服来说设计图比较好画的一款,但是对于裁剪要求却很高。一张详细的旗袍裙裁剪图能够给裁剪师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更加体现出这件衣服的灵魂。
裁剪的注意事项 一件衣服的裁剪一定要与穿着者的身材相得益彰,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一定要将穿着者的身材尺寸精确测量,尤其是对于旗袍裙这种注重身材的服装来说尤为重要。正如图中所展示出的各种款式的旗袍裙裁剪图所示,不同的身材适合不同的款式,而不同的款式又有不同的裁剪方法,通过旗袍裙裁剪图可以让喜欢DIY的朋友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怎样去进行剪裁,细致到每一片布料的裁剪,而这些都与成品有很大的关系。
裁剪的方法 有了旗袍裙裁剪图,我们知道了该如何去进行布料的裁剪,但是在裁剪的方法上也是一件精美的旗袍裙所必要的步骤。裁剪时首选要区分布料的正反面,并将画粉画在布料的反面;同时在裁剪时要注意布料的不同,不同的布料有不同的裁剪方法。
同时裁剪时要先裁剪主件,其次是副件,而后是袖子,最后是零部件,按此顺序可更好的节约布料。同时裁剪的画线一定要横平竖直,这样裁剪出来的旗袍裙才会更加精巧细致,更有品质感。
。
连衣裙裁剪图 怎样快速学裁剪连衣裙
对于女生来说,纵然夏日炎炎,但总是会保持连衣裙季节的好心情,一款独特唯美的连衣裙是夏季在人群中吸睛抢镜的最好方式,而自己亲手裁剪制作的连衣裙则会更加符合起身的气质,从而彰显心灵手巧的艺术气息。
无袖的长款连衣裙, 是连衣裙中的经典款式。 主体结构特征为:上半身为合体型,下半身为A字型. 前身按黄金分割律进行公主线分割,并在前腰节位置加规律褶裥装饰,后身肩部加育克分割,服装整体效果朴素、端庄、又不失变化。
1.腰部规律褶设计与操作。 腰部规律褶的操作方法,通过对面料反复折叠收紧形成有叠加效果的立体褶纹,比较有韵律感和立体效果,可用于强调局部立体造型。
2.前后公主线的定位方法。 公主线指服装上的纵向分割线。
公主线通常切割人体起伏最大的纵剖面,公。要把侧胸省转移隐藏到公主线里去.腰部规律褶设计与操作、端庄,一款独特唯美的连衣裙是夏季在人群中吸睛抢镜的最好方式,直接操作衣片就行。
前公主线的定位方法以前腰省为基础定位、贴体形公主线服装一定要收胸省。 2,其上端定于肩线中部。
3,因为横向的侧胸省线条会干扰公主线的视觉美感,下半身为A字型。 无袖的长款连衣裙,若是袖公主线,但又能独立造型成其为领。
若是肩公主线,没有领片。 后公主线的定位方法以后腰省为基础定位,其上端应定于后袖窿上视觉效果较美的任意点、又不失变化,而自己亲手裁剪制作的连衣裙则会更加符合起身的气质。
无领具有轻便,可用于强调局部立体造型,公主线的视错效应能够突出人体的修长感,后腰省通过腰部的二等分点,因此,从而彰显心灵手巧的艺术气息。 1,服装整体效果朴素。
腰部规律褶的操作方法.领型介绍 无领,后身肩部加育克分割,上端定于前袖窿上视觉效果较美的任意点 ,在立体裁剪中一般在人台上用标示线在人台上做出标示, 是连衣裙中的经典款式、苗条感. 前身按黄金分割律进行公主线分割,并在前腰节位置加规律褶裥装饰,后腰省通过腰部的二等分点,因此在操作时。公主线通常切割人体起伏最大的纵剖面。
主体结构特征为、简洁,是女装中的重要结构线:上半身为合体型。但公主线不应与才侧胸省并存。
公主线的美感来自人体曲线的起伏 对于女生来说,并应打后肩省、有时代感等特点,比较有韵律感和立体效果,通过对面料反复折叠收紧形成有叠加效果的立体褶纹,但总是会保持连衣裙季节的好心情,合体:只有领窝,纵然夏日炎炎.前后公主线的定位方法,以求得造型中的平衡美、随意自然。无领领型在所有领型中最简单,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前中线为对称轴左右对称的领型。
公主线指服装上的纵向分割线。
斜裙怎样剪裁
一、斜话的裁剪L.必要条件:裁剪斜裙时需要知道三个必要条忙,如嗄臣(w)、裙长(L)、诸:E数(N)——根据面料和斜裙的款式而定在保证疆蜀和裙长不变的情况,可以通过改变腰线的曲度来增加或减裙摆的大小,应注意均是腰口曲线要圆顺,这咩可以使裙摆渡浪形褶分配得更均匀,造型更佳。
2任意摆角斜裙的裁剪我们知道弧长与半径的关系是W=M.式中w——弧长,这里我们把弧长看成是裙子的腰围;一半径。即裙嗄的开深半径,——弧长w所对应的圆心角。
即裙子的摆角(为方便起见,角用弧度来表(裙腰*觅35L)圈1)元,半径r=wl/d;w——腰已矩,只要确定了裙子的摆角a就能求出裙腰的开深半径三公式可以看吕.当腰围w一定的情况下,裙腰径r与裙子的摆角成反止:,w、r、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3特秩摆角斜裙的裁剪最肯见的是2/3、、2特殊摆角均斜裙,现以摆角为即半圆裙为例,诸腰半径为r=W/n=W/=W/314。
一般素色面料和花色图案面料做两片裙,每片对应的摆启为n/2,如图2所示。剪裁时将面斟OA为折线对折(~/4),以0为圆心,分别以r和r4-(L一3.5)为半圈2径画弧即可如图2所示如用条格面料,一般做4片裙,每片诸摆角为/4,两侧边为直丝秉[横丝,前后甲心为斜丝,裁剪时应注意前后中0、两片需对条对格,对台后应呈”字型或V”字型对称。
如图3所示。二、斜裙裁剪后的修正L修三底摆在斜裙裁剪排料过程中会遇到直丝、横丝和斜堂蛇问题,由于斜丝部位伸缩性强,布料本身和毹作过程中均会产生不犀程度的斜拉伸,造成裙下摆参差不齐,一21一盥v型A型前中心前中心田3着效果。
3.修正侧缝两片裙侧缝耐车缝时.下摆易出现向外翘角.影响裙子的造型,因此两例摆缝应修进2~3影响外观质量和穿着效果,因此需厘米,如图4所示。进行修正。
(1)直线郎位几乎没有伸长量,横线部位伸长量很小,正斜丝部位(裙片前后中心)伸长量最大,相应下摆的减短t也应最大,约为O.02L~0.04L.并逐步过渡到两侧的直丝(经向)和横丝(纬向),如图4所示。减短t的大小应根据布料的悬垂性和织物的疏密程度灵括掌握.一般悬垂性大的布料减短量大一些.反之小一些。
(2)悬垂性比较大的布料把腰口悬挂2~4天等布科伸长量自然伸开.基本定型后再重新修剪.如图5所示。(3)先绱好裙腰,1测量裙下摆与地面的平行距离,一周定l5个以上标记,根据标记修正下摆,如图6所示。
2修正后片腰口裙子后片腰口一般比前片开深1~L5厘米。然后与两侧腰口画顺.如图4所示。
否则后腰口多余量要起横褶,影响穿一22—4.条格面料宜做4片裙,前、后中缝为正斜丝,容易向下悬垂而伸长,车缝时也易拉伸而外凸,因此应裁进O.5厘米左右.下摆处减短0.02L~0.04L,如图7所示。5.裁剪时还应注意事先将裙腰尺寸比实际腰围尺寸减小l~2厘米,装腰时把腰口弧线均匀拉伸1~2厘米.使之与嗄头面长度相吻合,这样可以增加斜裙下摆的波浪状态.以取得良好的造型和穿着效果。
田5田6前后心002L一0L田7以上几个方面注意到了.裁剪制作出的斜裙定会更加美观凛亮.表现出少女们青春的风采。,代硪阍俯}f艮愿群整理摸马永宏一/这里通过图片分别舟绍驼背体体型,0型腿、x型腿体型,以及几种综合性缺陷体型的样板技巧处理。
圈l是轻度驼背体的榭面。驼背体全身无厚实感,脖颈和背部向前倾斜.后面脖颈位置向前伸.肩胛盲|I舅O8d,l切开田2仫∥rJ1’“1Lr●,●。
B. 真丝衣服洗过后有很多褶皱怎么办
去皱方法
真丝服饰的抗皱性能较化纤物稍差,故有“不皱不是真丝绸”之说。
1、熨烫时将衣物晾至七成干;
(2)旗袍褶子怎么收扩展阅读:
洗涤方法
水洗:真丝服饰属蛋白性娇嫩保健纤维织造而成,洗涤不宜在粗糙物品揉擦和用洗衣机洗涤,应将衣物浸入冷清水中5——10分钟,用专用真丝洗涤剂合成低泡洗衣粉或中性肥皂轻揉轻搓,(假如是洗涤丝巾这类小件织物,那么用好一点是洗发水同样可以),涂色真丝服饰在清水中反复漂洗即可。
晾晒:真丝服饰洗涤后不宜日晒,更不宜用干燥机热烘,一般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因为太阳中的紫外线容易使真丝织物泛黄、褪色、老化。所以真丝服饰洗涤后不宜绞扭去水,应轻轻抖开,反面向外摊晾,晾至七成干再熨烫或抖平。
熨烫:真丝服饰的抗皱性能较化纤物稍差,故有“不皱不是真丝绸”之说。衣物洗涤后如起皱、需要熨烫才挺括、飘逸、美观。熨烫时将衣物晾至七成干再均匀地雾喷清水,待3—5分钟再烫,熨烫温度应控制在150°C以下。熨斗不宜直接按触绸面,以免产生极光。
保藏:保藏真丝服饰,对薄型的内衣、衬衣、裤子、裙子、睡衣等,先要洗涤干净,熨干后再收藏。对不便拆洗的秋冬季服装、袄面、汉服、旗袍要用干洗法洗刷干净,熨平为止,以防止发生霉变、出蛀。经过熨烫,还可以起到杀菌灭虫的作用。同时,存放衣物的箱、柜要保持清洁,尽量密封好,防止灰尘污染。
保养方法
1、洗涤时在30度以下手洗,而且要把衣服翻过来洗,如果用滴了几滴香醋的水浸泡一下
这样洗出来的真丝衣服柔软又光滑;
2、洗涤时不宜用碱性洗涤剂和肥皂洗涤,洗后应选择通风处凉干,避免破损丝质衣服的
手感及色泽;
3、汗湿后的真丝衣服要马上洗涤;
4、不要将真丝衣服挂在坚硬的金属钩上防止绸面损伤;
5、真丝不穿时,不宜放樟脑丸,否则容易脆化;
6、熨烫温度以100度为宜,最好垫上衬布
C. 改良旗袍的裁剪与制作教程
改良旗袍的裁剪与制作教程如下:
工具/原料:剪刀、棉布、针线、缝纫机、尺子、水消笔、大头针、拉链、包边机。
制作步骤:
1、画好纸样,剪下来前片
2、后片
3、按照纸样裁布
4、裙片
5、袖子,领贴可以不用加
6、前片的小举亏片向内折边,熨烫后走一道线
14、从剪头所示的交界点开始,到另一边好答银的交界点结束,缝合两边向内折后熨烫,然后对折。两边要相差一毫米。短的一边先和衣服正面相对缝合,包住后再缝合另一边,在多出来的一毫米缝合,正面基本看不到线迹。
15、用另一件衣服的图片说明反面缝合时,针是紧靠着正面边缘缝合的。制作做盘扣的带子,2.5㎝宽,三折,再对折缝住;
16、制作盘扣
17、缝在合适的位友宴置
18、完工,熨烫。
D. 旗袍穿上之后腰部有褶子是小了吗
不是旗袍小了,是你瘦了
旗袍(qipao)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旗袍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新中国成立后,旗袍在内地渐渐被冷落。80年代,随着传统文化被重新重视以及影视文化带来的影响,旗袍逐渐在内地复兴,并于1984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
E. 改良旗袍裙子有点紧 把前面的褶拆了呢还是把后面的褶拆了好
拆后面比较妥帖,既然是改良的最好再是去选一块同色的蕾丝花边,缝进拆开的褶里面,形成一个可自然撑开的褶皱,既穿得进裙子,又显优雅之风
F. 穿旗袍后背起褶子什么原因
裁剪尺寸有问题。
穿旗袍腰部后面打皱是因裁剪尺寸有问题,可以细量腰部尺寸,做修改即可。不过后面打皱更修身突出腰枝增加美感。
G. 鏀硅坛镞楄嶈兏锲村皬浜呜兘鎶婅ざ瀛愭斁寮钖
涓嶅彲浠ャ傛敼镩镞楄嶈佸壀鏄鍒氩垰濂界殑锛屾病链夊氢綑镄勫竷鏂栾繘琛屾斁寮锛屾墍浠ユ敼镩镞楄嶈兏锲村皬链濂界殑锷炴硶鏄鎹涓涓灏虹爜銆
H. 古代服饰中的褶是什么袴褶和短褐区别是什么
其中主要的还是蟒,帔,褶子和开氅。先说蟒,现在有的人因为蟒字不好理解或不太好看,就写成了莽。这两个字都可以用,书上都见过。为什么叫作蟒呢?京剧是产生在封建社会的。在封建社会,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唱戏的扮演皇帝,当然必须穿龙袍,可是又不敢直接叫龙袍,就改名叫蟒袍。蟒袍这个名称,现在也就延用下来,简称作蟒。蟒是帝、王、将、相所穿的礼服。一般都是在朝贺宴会的时候,或者是在办公事的时候,也就是说在比较严肃的场合穿用的。蟒的式样是圆领,大襟,长度一般可以拖到脚面,袖子是很宽阔,肥大的,按照京剧的传统在袖口上带有水袖。蟒都是用缎子做成的,上边用金线、银线,或彩色线刺绣成各种图案。蟒袍的图案主要是龙形的图案。皇帝穿的蟒绣有团龙图案,或者是散龙图案,散龙行话叫龙,图案比较松散。团龙的图案比较严谨,图案化的程度更强一些。皇帝穿的龙袍,一般是绣五个龙爪。其他角色像王爷,元帅,大将,宰相等穿的蟒都是绣四个龙爪,这在过去是有严格区别的,现在我看也没有这么多的讲究了,龙爪的数目也不太固定了。除去龙的图案以外,蟒上还绣有环形的云彩、日、月,或海水、浪花这样一些图案。海水、浪花的图案,内行叫作海水江涯,或作海水江牙。蟒袍给人的感觉是光华灿烂,庄严富丽。蟒和靠,都是很复杂,很精巧的刺绣,本身就是很华美精致的手工艺品。 蟒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红的,黄的,绿的,白的,黑的,紫的,粉的,还有秋香色,就是黄不黄,绿不绿的那种颜色。蟒的各种颜色,都有各自的意义,哪一类的人穿什么颜色的蟒,都有大致的规定。这些规定自然没有什么科学的根据,但是多少年来约定俗成也就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了。黄色的蟒分为两种,一种是浅黄的平常叫正黄、明黄,这祥的蟒专为皇帝穿用,凡是皇帝、国王一类角色都穿浅黄蟒,其他别的角色是不能穿的。另一种是深黄色的,或是杏黄色的,这种蟒是亲王、太子一类角色穿用的。例如在“杨家将”的戏里常见的八贤王(赵德芳),就穿杏黄色的蟒。后来范围又扩大一些,有些老将,比如黄忠,因为他姓黄,所以也让他穿黄蟒、黄靠。红蟒是表示庄严端重的色彩,是地位仅次于皇帝的王侯、宰相,或者元帅、钦差大臣,或者是驸马这样一些角色穿用的。如在三国戏里的曹操、刘备,还有如韩信这样的元帅,做驸马的陈世美、杨四郎等角色,就穿红蟒。绿蟒是表示威严英挺的色彩,所以一般是由扮演较高级的武职官员的角色穿用的。穿绿蟒最典型的人物(跟后边所说穿绿靠的意思差不多)是关羽。由于关羽穿绿蟒,其他勾红色脸谱的角色,也都穿起绿蟒。例如《收关胜》里的关胜、《八蜡庙》里的关泰,这些姓关的勾红脸的角色,都穿绿蟒。还有《斩经堂》的吴汉,从前吴汉的扮相是勾红脸,表示他的忠勇刚正,后来吴汉不勾红脸了,改为素脸,但是仍沿旧例穿绿蟒。穿绿蟒的大都是武人,文官穿绿蟒的比较少。可是有些戴纱帽的,似乎是文官,例如《二进宫》的杨波,他虽然戴着纱帽,但他的职务是武官性质。杨波是兵部侍郎,兵部侍郎就是类似所谓国防部副部长之类的官职,带有武官性质,所以他也穿绿蟒。还有《审头刺汤》里的陆炳,也戴纱帽,好像也是文官,实际上他的职务官衔是锦衣卫的指挥,也是武官,所以他也穿绿蟒。由此可以说明,在传统戏里,某一个角色,穿什么颜色的衣裳,跟他的身分、职务以及性格特征等都有连带关系。 穿白蟒的大都是少年英俊的人物,例如周瑜、吕布、马超等等。另外还有一些虽然上岁数、戴胡子的角色,可因他年轻时曾经是潇洒、英俊的,这类人物例如岳飞、杨六郎(杨延昭)等,这些人虽然上了岁数,可给人的感觉、印象还是很潇洒清秀的,所以他们也穿白蟒。还有一些个别的白胡子的大臣,也穿白蟒,例如全部《秦香莲》的王延龄,有的演员就穿白蟒。另外遇到某种特定的情节,例如按照我国民族习惯戴孝是穿白色的,所以像《连营寨》的刘备,《造白袍》张飞,由于给关羽戴孝,所以他们都穿白蟒。女蟒也是这样,如《祭江》里的孙尚香给刘备穿孝,所以也穿黑蟒的一般是性格比较粗鲁、刚猛的角色。而且穿黑蟒的多半是花脸,都画着黑色脸谱,表示脸上漆黑,为了配合他的脸谱也穿黑蟒。例如包拯、张飞、项羽、尉迟恭等,这些脸庞比较黑的人,都穿黑蟒。紫蟒的应用范围跟红蟒差不多。可是穿的人的身份比较低一点,使用的范围也更广一点。粉红蟒一般是俊雅的小生穿的,如《玉堂春》里的王金龙,有些戏里的周瑜,都穿粉红蟒。还有一种穿用较少的秋香色的蟒。就是绿色里加黄的,象秋天落叶颜色的蟒,一般都是老年戴白胡子的高级官员穿用的。例如《徐策跑城》的徐策、《甘露寺》的乔玄,都穿秋香色蟒。 上面说的是男蟒,还有女蟒。女角色穿的蟒,跟男蟒式样是一样的,尺寸比男蟒短一点。下身系裙子,外边罩着蟒。一般的肩膀上加罩云肩。女蟒的颜色比较少,只有黄蟒是皇后专用的,红蟒是王妃、贵夫人穿用的。秋香色的蟒是老年的贵夫人(一般由老旦扮演)穿用的。女蟒的刺绣和花纹,一般是丹凤朝阳,不绣龙的图案。丹凤朝阳再加上日、月、海浪、水纹这样一些图案。女蟒还有一种用处,有时由男角色借用。有些以打家劫舍为主,占山为王的草头王(如程咬金),或者神话剧《水帘洞》里的猴王孙悟空,他们虽然是男角色,可是穿女蟒。他们穿上女蟒以后,特别短,顶多也就到膝盖上下。这是暗示他们不是正统的帝王,实际上是增加他们的滑稽感,上边很严肃下边却露着两条腿,看上去形象很滑稽。这是女蟒特殊的用处。 除去蟒以外,还有从蟒派生出来的两种袍服,一种是官衣(主要是男性角色穿用,女性角色穿官衣的不多),一种是专为女性角色穿的宫衣,又叫宫装。宫衣是给一般低于将相的文职官员穿用的礼服。这里我们要强调一下,蟒和官衣、宫装都是礼服,下边要讲的其他服装是便服,这在穿用的时候持别要小心注意,尤其是新编历史剧,在穿戴方面不太讲究,容易引起误解。一般文职官员穿用的礼服,叫作官衣,它的式样基本上跟蟒一样,也是圆领大襟那些样式。不同的是它全身都是用素缎子制作,在缎子上不绣那些龙啊、云啊之类的图案。唯一的图案就是在胸前和背后绣一块方形的图案,这方形图案,名字叫“补子”,“补子”本来是在明朝和清朝时代区别官员的级别和职务的一种标志。按照清朝的制度,文官是用禽鸟的图案。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大雁,五品绣白鹏,六品绣鹭鸶,七品,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雀。武将是用野兽的图案,一品至九品规定的图案是: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四品绣虎,五品绣熊,六品、七品绣彪,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而且哪一等品级用哪种补子,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能乱用。在生活里是这样规定的。可是京剧的服装并不是照搬生活的原来面貌,所以现在舞台上官衣的补子已经没有什么分别,没有那么多的图案、花样,只是绣一种象征性的标志,说明是较低级官员穿的礼服就够了。官衣有很多种颜色,有红色的,有蓝色的,有紫色的,有古铜色的,还有黑色(即青色)的。穿红官衣的地位,一般比穿蓝官衣的稍高一点,例如《玉堂春》“会审”一场,两边坐的官儿,一个穿红袍,一个穿蓝袍,这穿红袍的官就比穿蓝袍的官略为高一点。在京剧里,初中状元或进士的人,都穿红官衣,例如《御碑亭》里的王有道和柳生春,《连升店》里的王明芳,在考中进士以后,就都穿红官衣。一般的县官都穿蓝官衣。例如《法门寺》里任郿邬县知县的赵廉,《捉放曹.公堂》里任中牟县县令的陈宫,就都穿蓝官衣。穿青官衣,也就是黑官衣的职位是最低的,一般的大官僚家看门的门官,或是管理驿站的驿丞官就都穿青官衣。有的时候,这青官衣的前后心连补子都没有,光是这么一件素官衣。官衣基本上都是文官穿的,没有武将穿的。可也有少数例外,例如《牛皋下书》里的牛皋,就穿着官衣。因为牛皋虽然是武将,但是岳飞派往金营下书的特使,他执行的是文官的职务,所以也穿着官衣。这属于一种特殊的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武将被解除了武装,例如《战宛城》里的张绣,他向曹操投降了,不能再穿武装了,所以他也穿官衣。再有像《古城会》里的张飞,张飞虽是武将,可是在这出戏里,他必须向关羽赔礼道歉,要特别表示谦虚有礼貌,所以他也穿官衣,这些都是特殊的例外。至于女官衣虽然也有,但用处很少。女官衣和男官衣的样子相同,只是尺寸比较短,穿用时下边也穿裙子。例如《樊江关》里的老旦(柳迎春),她捧着圣旨上场的时侯,就穿着秋香色的女官衣。另外女官衣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由男角色穿用。前面说过,程咬金、孙悟空之类的角色,是穿女蟒的,也正象女蟒一样,女官衣也由一些男角色穿用。有一出戏叫《五花洞》,戏里有个县官叫胡大炮。这胡大炮是武大郎一样的矮人。《五花洞》的剧情是说一个妖精变了一个假的武大郎,所以这个戏里有两个矮子,一个真武大郎,一个假武大郎。为了配合这两个矮子,所以县官胡大炮也设计成个矮子。因为一般的官衣比较长,所以就给胡大饱穿上了女官衣。扮演矮子在舞台上要蹲下身子,弯着两条腿走矮步,穿着女官衣,走起矮步来比较方便。还有一出戏叫《小上坟》,里面的男主角是个丑角,叫刘禄景,他不是矮子,可他也穿女官衣。为什么呢?首先是增加他的喜剧色彩,更主要的是因为这出戏里有很复杂繁难的舞蹈动作,如果穿一般男官衣,他舞不起来,很多强烈的节奏感出不来,而且有许多走矮步的身段,也没有办法施展,所以刘禄景也穿一身女官衣,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便于他表演。因为这样,有许多观众误认为刘禄景是一个反面人物。刘禄景确实是个喜剧形象,可他不是反面人物,只是为了表演的需要,才把他处理成一个滑稽形象。这也是女官衣的一种特殊用处,凡是穿蟒和官衣的,大家注意,腰里必须围着玉带。因为这些都是礼服,围着玉带以表示其严肃和郑重。 女角色的礼服除了女蟒以外,还有宫衣,也叫宫装,是王妃和公主们穿的礼服。宫装或宫衣的样式跟女蟒差不多,不同点是女蟒的底襟下边什么都没有,跟男蟒一样是很齐整的。宫衣就不一样了,尺寸比女蟒长一些,从腰部开始,底襟周围缀有很多五色绣花的飘带,非常漂亮,还有一些色彩鲜艳的穗子,显得比女蟒鲜艳华丽。穿女蟒的人经常是在一种庄严隆重的场合,穿宫衣的则是在一种比较随便闲适的场合。宫衣虽然也是礼服,可是不如女蟒那样庄严隆重,所以除了王妃、公主穿宫装,神话剧的仙女也穿宫装,因为她们都是华丽、漂亮的角色。最有代表性的是杨贵妃,在《贵妃醉酒》刚一出场的时候,为了显示她是一个贵妃,很威严,很庄重,所以穿女蟒。等到喝醉酒以后,她的情绪非常兴奋,也比较活泼,比较浮动,所以她就换了华丽的宫装。这样是为了适应她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她的服装和表演与人物心理的变化就结合起来了。 以上所说的蟒,官衣,宫衣都是上层人物从帝、王、将、相到一般官员所穿的礼服。还有些武将,在上朝或办公的时候,不是打仗的时候,他也穿着蟒。武将穿蟒还有一种穿法,就是里边穿着靠,穿着铠甲,外边罩着蟒,为了表示他是武人,所以掖起一只袖子,露出里边的铠甲。这样一只胳臂披着铠甲,另一只胳臂则是穿着蟒的袖子,这种穿法,有一个专名词,叫袭蟒。袭字音学,还有一种写法叫褶蟒。意思是说一半象褶子一样,一半是靠,一半是蟒。这两种写法都可以,凡是作元帅的在准备出征,还没有正式交锋以前,甚至在发号施令的时候就是这样一种打扮——袭蟒。 长袍类里的便服种类较多,有帔,开氅,褶子等。帔字按照标准音,应该读如佩,但在这里是从俗,读如劈。帔是达官显贵、有钱的人在家里穿的一种便服。一般平民百姓是不穿帔的。帔的样式是对襟的,长领子,宽袖,也带水袖。男帔的尺寸可以长到脚面,女帔的尺寸比较短,刚刚过了膝盖,下边衬着裙子。帔都是用缎子做的,上面一般都刺绣着各种花样和图案,有龙、凤、仙鹤、鹿、花卉、禽鸟等各种图案。颜色也有各种各样的,有红帔,黄帔,紫帔,蓝帔,粉红帔,绿帔,还有秋香色帔等等。黄帔的作用也跟黄蟒一样,是专门给皇帝、皇后准备的。新官上任,或新婚夫妇都穿红帔,蓝帔和紫帔的用处就更为广泛。素帔很少,一般都绣有图案和花纹。《打金枝》皇帝和皇后都穿着黄帔。新婚不久的少年夫妻,例如《奇双会》里的赵宠和李桂枝,《苏小妹》里的苏小妹和秦少游都穿红帔,同一出戏里苏东坡穿的是蓝帔。许多扮演员外角色的都穿紫帔。 除了帔以外,就是开氅。开氅兼有大衣和外套的作用。开氅主要是武将穿,一些占山为王的寨主,或者一些有武艺的侠客、武士们也穿。开氅属于便服类,与员外绅士们所穿的帔的性质是相同的。也有个别不是武人的角色,在家居的时候不穿帔而穿开氅,例如《举鼎观画》里的徐策,《宇宙锋》里的赵高就都穿开氅,这种情况很少。开氅的式样是和尚领子,斜大襟,也是宽袖子带水袖,长度拖到脚面。开氅的特点是在左右胳肢窝下边沿着开衩的地方,有两条硬质地的宽边,俗称摆(蟒在胳肢窝下的开衩地方也缝着一条摆)。这摆是比较硬的,平常耍弄起来有点别扭,不那么方便。开氅的前后襟上,也绣有图案,由于是武人穿的,大部分都绣的狮、豹、虎一类图案。现在也出现一些绣团花的图案,但就是不能绣龙。为什么叫开氅呢?因为穿开氅的时候一般里边都穿着战斗的服装,有的穿箭农,有的穿紧身的短袄、短裤,可以随时用双手把大襟拉开,露出里边战斗的服装,用来显示一种威武、勇敢的神态或者渲染战斗紧张的气氛,而且还可以随时把它脱掉,脱掉开氅立刻就可以进行战斗,因此叫作开氅。开氅的颜色很多,红,杏黄,蓝,白,黑,紫,绿,粉红,古铜,天蓝,草绿,各种颜色都有。这些颜色的用法跟人物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不象蟒分得那样细致,它主要是为了配合热闹,看上去五彩缤纷的就可以。因为有些群戏,满台的英雄武士,每个人都是里边穿着短衣裳,同时一下把大衣外套拉开,昂首挺胸地站在台上,显得威风凛凛,雄伟壮观,开氅的鲜艳色彩和豪壮气势,常常是在这种群戏中起着特殊的作用。 第三种便服,是前面曾经屡次提到的褶子。褶子的用处非常广泛,可以说是用处最多的一种便服。男女老少,贵贱贫富,不管身分高低,都可以穿。褶子的式样是大领,斜大襟,宽袖子带水袖,因为很象和尚、道士穿的道抱,所以俗名又叫道袍,褶子也分男褶子、女褶子两种。最早的时候,女褶子和男褶子是一样的,也是大领,斜大襟的。大概在100年前左右,女褶子的样式经过改革,就改成现在这个样式了:小圆高领,对襟,还是宽袖,带水袖,可是尺寸比较短,下边衬着裙子。现在一般旦角都是穿这样的褶子,只有老旦还是穿大领,斜大襟的旧式褶子。褶子的质料分为软硬两种,软面的褶子是用绸子,硬面的褶子是用缎子。还有个别的用布做的褶子。褶子的花纹和样式有两种,一种是花褶子,就是绣花的褶子,还有一种素褶子,就是不绣花的。花褶子用缎子做的多,因为上面要绣花,质料要硬一些,看上去比较郑重,比较华丽。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可以穿花褶子,褶子的颜色也非常丰富,所谓上五色,下五色,红、黄、蓝、绿,深浅浓淡都有,没有什么特殊要求和规定,只要配上的图案好看就行。花褶子绣的花样按照剧情和不同角色的需要绣有飞禽、走兽、花卉、昆虫、蝴蝶等等图案。素褶子大致有红色的、青色的、蓝色的、湖色的、古铜色的、秋香色的等等。红褶子一般都是作衬衣用的。里边穿红褶子,外边有时候穿官衣,有的时候穿蟒,有的时候穿开氅,总之素红褶子基本上是绸料的,比较轻软,因为是作衬衣用的。蓝褶子大部分都是文人、书生穿用的。例如《捉放曹·行路宿店》里的陈宫,《御碑亭》里的王有道等。古铜色的褶子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穿的。例如《搜孤救孤》里的公孙杵臼,《捉放曹》里的吕伯奢等。素黑褶子也就是青褶子,用处大致有这样几种:第一种是贫穷不得意的,例如《马前泼水》里的朱买臣,《击鼓骂曹》里的祢衡,《法门寺》里的宋国士,《打棍出箱》里的范仲禹等都是穿着素青褶子。第二种是下层社会出身的—些英雄好汉,像武松、石秀这样一些人也穿素青褶子。第三种是一些家院、老家人、苍头,他们也穿素青褶子。这类角色穿青褶子有个特点,一般都戴青软罗帽,腰里都系着腰带,有的系大带,有的系绦子,这种青褶子有个专门名词,叫海青。 还有一些服装是由褶子变化而成的,比如像太监穿的太监衣;年轻的尼姑、女道士穿的花褶子,叫水田衣或道姑衣,这些都是花褶子的变种。除此以外,还有用布做的布褶子。一种是用紫花布做的褶子,颜色是黄白色的,有个专门词叫老斗衣,是扮演乡村老年人穿的,例如(乌盆记》里的张别古,《法门寺》里的刘公道都穿这种褶子。这种布褶子还有一个专门用处,凡是扮演神话剧,如《闹天宫》、《锯大缸》里土地爷的角色都穿它。还有一种是和尚穿用的灰布褶子,这是为了表示和尚的生活比较朴素。还有一种是衙门里衙役穿的青布褶子,这种青布褶子又叫青袍,甚至有时连领子都是黑布的,平常青褶子的大领是白的。在招褶子里还有一种特殊的服装,叫作富贵衣,是把很多小块的杂色绸子缝在青褶子上,表示破衣服上打了很多补钉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京剧服装的设计有个美学原则,不管生活里原来的形状多破,多穷,多脏,可是在舞台上表现的时候必须加以美化,装饰化,决不把生活里自然形态的破的,脏的,烂的,搬到舞台上去。富贵衣就是根据这个美学原则设计出来的一种服装。当然,富贵衣还包含有一种封建迷信色彩。就是说这些穿富贵衣的人物将来还要飞黄腾达,还要摆脱这种穷困的境地,今天虽然穿得很破,将来前途还是要富贵的。 上边说的蟒、帔、开氅、褶子是京剧袍服类几个主要的品种,它们是根据明代的服装并参考了宋元时代的服装设计出来的。京剧服装在质料、样式、花纹、图案、色彩上,都越来越发展、改进,越来越丰富复杂。到清朝末年,京剧服装里又增添了经过加工美化的清代服装。这些清代的服装跟原来的舞台上古代的服装同时并用,我们看了也不感觉到陌生和不协调。在这一类服装里,比较明显有代表性的是男角色穿的箭衣和女角色穿的旗袍,箭衣跟旗袍虽然是清代的服装,可是在京剧里用的时候,已经不受时代的限制,成为一种通用的服装,不管扮演任何朝代的角色,都可以穿用。 箭衣原来是清朝相当于蟒袍的一种服装。因为清代的人,尤其是旗人,善于骑马射箭,这种服装既是他们的官服,又是他们跑马射箭,打猎时穿的一种服装,所以叫作箭衣。箭衣的样式是小圆领,里边衬着白护领,大襟,跟蟒袍的不同点是瘦袖,而袖口装着马蹄形的袖盖,这袖盖拨拉下来,可以把手背盖住,因此俗称马蹄袖。箭衣的全身尺寸,可以达到脚面,它的特点是束腰、紧身,这跟一般的蟒袍不一样,而且从腰部往下,前、后都是开岔的。穿箭衣的时候,腰部一定要系上一根鸾带。这一切都为了骑马,射箭,跑路,战斗的方便。箭衣分成龙箭衣,花箭衣,素箭衣三种。龙箭衣全身都绣着龙。虽然绣着龙可是龙箭衣倒不专门是给皇帝穿,凡是大将、驸马,都可以穿,因此皇帝穿龙箭衣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大将如《战太平》里的花云,在后半出戏就穿红龙箭衣;驸马如《四郎探母》里的杨四郎也穿红龙箭衣。第二种是花箭衣,上边绣着各种各样的团花图案,箭衣底子也有各种颜色。这种花箭衣,一般中层人物都可以穿,例如《艳阳楼》里的高登,《一箭仇》里的史文恭,还有《杨门女将》里的杨文广等。他们穿的都是白花箭衣。穿得比较多的是第三种素箭衣。素箭衣全身的料子都是本色的,一点也不绣花,因此叫素箭衣,常见的有白色,黑色,紫色,灰色,其中黑色与紫色的素箭衣用处比较多,一般的公差、衙役、兵士,还有一般身分比较低的人都穿用。白色的素箭衣,用的不太多,一般是青年将领在激烈战斗的时候,把铠甲脱掉以后,在里面穿一件白素箭衣,比如《战马超》里的马超在跟张飞夜战的时候,就穿一件素白箭衣。《走麦城》里的关平,到夜走麦城的时候,就是脱去铠甲穿上了素白箭衣。旗袍是满族妇女典型的服装,现代生活里的旗袍,就是从满族妇女旗装演变过来的。京剧舞台上的旗袍样式,就更加接近原来旗人妇女的服装样式。不过舞台上的旗袍尺寸略长一些,腰身也比较肥大,而和现在生活里的旗袍相比,样式、体制和尺寸,相差就更远了。在京剧舞台上穿旗袍完全不限于清代的戏,相反的清代的戏曲倒很少。凡是扮演汉族以外的一些民族的妇女,不管什么时代,她们都穿旗装,例如《四郎探母》本来是宋朝的戏,我们看杨四郎穿的蟒袍戴的是纱帽,可是同一出戏里的铁镜公主和萧太后穿的却是旗装。时代更远的如唐代故事戏《大登殿》里的代战公主;汉代的戏《苏武牧羊》里的胡阿云,因为她是匈奴族,所以也穿旗装。这些都足以说明,旗装虽然是清代的服装,但运用到京剧里,已不受时代的限制了。 除了蟒,褶子,开氅,帔,箭衣,旗袍以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服装也归到袍服这一类里来,如斗篷,大坎肩(大背心)等。斗篷是挡风御寒的一种服装,所以在舞台上用的时候,大部分都在上路,出门的时候穿用。例如《昭君出塞》里的王昭君在赶路的时候就披着斗篷。再如《霸王别姬》里的虞姬,在晚上到营帐外面巡视的时候也披着斗篷。再有像《审头刺汤》里的陆炳,当他出去监斩人头的时候,为了表示他出门,也披着斗篷。还有的是在屋里用的,比如在夜里睡醒了,为了御寒,或者是表示有病了,怕受风感冒,在戏里有的时候也用上斗篷,例如《荒山泪》里的张慧珠,夜里怕她的孩子受凉,拿着斗篷给孩子披上。再如全部《玉堂春》里当玉堂春生病的时候,身上也披上斗篷。这些都是在屋里用的,所以斗篷不是随随便便用的,它得起一个外衣的作用。大坎肩就比较常见了,可是女用大坎肩基本上是扮演丫环的穿用的;而男用大坎肩也是一些身分较低的人,例如江湖医生、私塾先生之类的角色穿用。一般上层人士很少穿用大坎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