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嫣红色旗袍配什么鞋
扩展阅读
旗袍领子太硬怎么回事 2025-01-18 17:00:47
多出来一副手套什么说法 2025-01-18 16:51:41
民国旗袍披肩叫什么 2025-01-18 16:51:30

嫣红色旗袍配什么鞋

发布时间: 2024-07-19 17:00:00

A. 如何搭配才是穿搭的最高境界

1、衣着款式简单
基础款的衣服最是简洁与大方,它们没有其他夸张复杂和太多层次感的饰品点缀,颜色单一,款式也简单,布料以纯天然纤维为好,天然的丝、绸、缎等布料,不会过于吸睛,恰到好处显示出自身的气质,可以很好显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风格。

2、衣着色彩得当
对于穿衣颜色以极简为主,简单经典黑色,优雅灰色,高洁白色都是气质穿搭的首选颜色,也是最保险的大众色,这些颜色饱和度偏低,给人舒适耐看,舒缓雅致的感觉。既温柔又优雅,又可以显得更加沉稳稳重,更加体现个人气质。近年来,市场上流行的莫兰迪色系,也是非常低调的一个色系,莫兰迪色系衣服的流行,我们不用只局限于黑白灰三个色调。

3、善用配饰
穿搭基本款式的太多,笼统归类的话,毕竟有些穿黑白灰,也能让人惊艳的也有不少。简单款式,配色低调,用饰品装饰自己,也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整套穿搭造型,显得整体更加精致和细节,提升高级感穿搭。在配饰方面,我们可以选择经典的机械手表、古典颜色平和的玉器饰品更衬托沉稳端庄大方,尽量避免金属、颜色艳丽、款式新颖的饰品。

4、了解自己身材的优缺点,扬长避短
在穿搭上学会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自己身材的优缺点来穿搭衣服、特征喜好来穿搭,找到契合自己气质的服饰,不盲目跟风,这样一来,才能形成自己的独特气质,更好地凸显自身的气质,增加自己的魅力。

B. 求有关描写古代女子服饰及首饰的词句

1、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出自:两汉:曹植《美女篇》

意思:挽起的衣袖可见她的手,洁白的手腕上戴着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雀形的金钗,腰上佩戴着翠绿色的玉石。身上的明珠闪闪发光,珊瑚和宝珠点缀其间。丝罗衣襟在春风里飘舞,轻薄的裙纱随风旋转。

2、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

出自:宋代:李清照《南歌子·天上星河转》

意思:这件穿了多年的罗衣,用青绿色的丝线绣成的莲蓬已经变小;用金线绣制的荷叶颜色减退、变得单薄而稀疏。

3、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出自:唐代:杜甫《端午日赐衣》

意思: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

4、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用玉绍缭之。

出自:两汉:佚名《有所思》

意思:我拿什么赠给你呢?这是一支玳瑁簪,上面装饰有珍珠和玉环。

5、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出自:宋代: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意思:我这就将梅花插在云鬓间,让花与我的脸庞并列,教他看一看,到底哪个比较漂亮。

C. 中年女人到了40岁,穿哪件旗袍可以优雅显瘦有气质

想要撑起旗袍,没经历过岁月的沉淀,很难穿出其韵味,40岁的中年女人最是能恰到好处地展示旗袍的风情,这一袭绿色的粗纺旗袍,透着青春的气息,知性减龄,流露出一股不动声色的温柔风,那般的轻盈优雅,缓缓流动着的华美光泽,将人衬得高贵又温婉,气质淑媛。



世间女人千姿百态,有貌美如花的,气质淡雅如兰的,前者赏心悦目,后者醉人心扉,简约时尚的设计,古典雅致的韵味,让这一袭旗袍在简约中透着高级感,云肩刺绣与袖口相呼应,带着浓郁的中式复古情怀,冬天搭配一件时髦的大衣,气质绝代风华。

D. 宫斗中的旗装描写

传统旗袍的裁制一直采用直线,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体的曲线毫不外露。尽管旗袍改于满族妇女的袍子,或称旗装、旗服,但旗袍并不是旗装。旗袍是带有中国特色、体现西式审美、并采用西式剪裁的时装。旗装是满族妇女的民族服饰。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在袖口领口有大量盘滚装饰。黄色是皇家独尊之色,民众是忌用。旗装色彩鲜艳复杂,用料等花色品种就多样,喜用对比度高的色彩搭配。在领口、袖头和掖襟上加上了几道鲜艳花边或彩色牙子盘滚设计。由于旗装是一种平面服饰,盘滚成为旗装除面料外的唯一设计空间,因而以多盘滚为美。清末曾时兴过“十八镶”(即镶十八道花边)。清代旗袍纹样多以写生手法为主,龙狮腆麟百兽、凤凰仙鹤百鸟、梅兰竹菊百花,以及八宝、八仙、福禄寿喜等都是常用题材。

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在清代,妇女服饰可谓是汉满并存。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中 身穿传统旗袍的宫廷人士
期,汉满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甚至出现了“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情况,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一些达官贵妇中流行起来。 流行于少数民族地区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较为紧窄合体,以利于骑射或其他激烈活动,这种服式多采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较适体。历史上,汉族人民也曾多次采纳这种窄身合体的袍服样式,赵武灵王所推行的胡服骑射就是比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风行一时,胡服在唐开元、天宝年间与胡妆、胡骑、胡乐同为时人趋奉,可算异域文化一次大面积的流行范例,属于长安街头当年的“舶来品”。在辽、金、元及清朝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时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着服饰的主角,虽然又都经历或表现出变得宽博的过程或趋势。清代由于历时最长,故袍服可视为典型服饰。 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与汉族军阀豪强结合到一起,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剃发易服,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血腥杀戮,律令之严性命攸关,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说,汉族百姓与之斗争,努力保存汉服,遭到满清统治者的镇压屠杀。最重要的问题是,满清建立后为什么要强迫汉人剃发垂辫易服?按常理,穿什么服饰,留什么发型和统治并无多大关系,但满洲人入关并建立清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汉人不能接受异族统治是因汉人鄙视野蛮,接受野蛮的统治对汉人来讲是种侮辱。汉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灿烂的文化,相比异族,汉人有一种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相比之下,满洲人文化实在肤浅,实在自愧不如。这种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满洲贵族拼命学习汉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满洲贵族深恐汉人看不起他们,因此要想统治汉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汉人习异族风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族精神萎缩,使汉人丧失自尊、自信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