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民国时期,女人经常穿着旗袍,那旗袍里面穿内裤内衣吗什么样的内裤内衣
民国初期女性穿的是肚兜或者马甲搭胸。后期到裹胸,然后最后洋文化传入,女性开始穿戴义乳也就是内衣不过这已经是很久以后了
‘贰’ 八年抗战时期人们的服饰是什么样子的
一、男士服装:西服长袍,和谐共存
抗战时期,川人称来自上海、南京等东部地区的移民为“下江人”,并且服饰打扮上开始仿效他们。男子蓄长辫、穿长袍者渐少,留“东洋头”、着淡灰色布料中山服者日多。当时穿西装的男士多为有良好教育背景的知识分子或西方人士。主要以三件套西服为主,穿西服必穿衬衫打领结配西服背心,西服下摆多为圆摆,讲究西服与饰品的搭配。
男子的中式服装多为长袍或长袍与马夹结合,马甲多为缎面,长袍是前开包裹型的基本款式。知识分子和公职人员喜好着长衫或中山装的同时在胸前别一枚机关章。买办商人等有穿西装的,也有穿长袍却戴西式礼帽的。中西结合的穿着方式是当时很多保守人士或主张新旧结合人士的着装模式。
二、女士服装:旗袍为主,时髦不减
旗袍是城市妇女的流行穿着。抗战爆发之前,上海的女士旗袍做工最为精良。考究的旗袍装饰繁复,定要香滚细边,且滚边与面料颜色必要对比明显。1930年代初期,旗袍的下摆长的至小腿下部,甚至拖地,而短的能短至膝上一拳左右。城市知识女性在旗袍上偏爱装饰简洁、朴素、色彩单一的款式。旗袍多为颜色素雅的丝绒面料,在冬季配以长长的呢大衣,大衣不用纽扣,任其松开,合上时用腰带。
‘叁’ 穿旗袍的话,里面应该如何穿搭呢
可以搭配白衬衫。现代旗袍始于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融合了西方文化中体积大、无形体的原始H形轮廓结构,打造更具现代美感的现代旗袍,能体现女性的凹凸曲线和甜美,作为民国时期的正式社交服饰,中山西服与旗袍的结合具有民国时期的时代感。在光环上,+,和中山西服的对应在视觉上也是非常正式的。黑色的中山装在视觉上可以塑造一个苗条的身材,看起来非常干净整洁。
简言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穿什么样的衣服。从清末民革“徐锡林”红领队裁缝的第一项事业开始,西服慢慢地进入了我们中国这边,男人们认为它是身份和品味的象征,西服男人总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这非常适合穿旗袍的女人,孩子们通常穿着现代时尚来搭配。别人的回答中有一两个我的想法。房东可以报告。现代服装看起来很粗糙。
‘肆’ 要想将旗袍穿得更得体,需注意哪些细节呢
引言:旗袍可以说是民国时期最潮流的穿搭,在民国时期,女性都是穿着旗袍的,因为旗袍穿在身上会非常的修饰身材,而且也能够限制一些不雅致的行为,那女性在穿旗袍的时候,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三、总结
在穿旗袍的时候一定要搭配适当的首饰和发型,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但是千万不能够喧宾夺主,主角永远是旗袍本身,其余的配饰只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点缀作用,最后,旗袍是我国的传统服装,作为女性,一定要将传统服装发扬光大。
‘伍’ 穿旗袍,里面穿什么内搭
穿旗袍所有的内搭都是白搭,要想穿出韵味,必须身材苗条,纤腰丰胸,翘臀,穿内搭证明身材不好,穿上内搭也改变不了多少,只能说相对来说好一点,但穿不出旗袍的韵味。我身高163,体重103,下面上我的照片!微笑微笑!
答:穿旗袍与搭配,古代与现代搭配是不一挡次个的,如今人穿旗袍内搭穿蕾丝内装,显的女士们高典端庄。旗袍是中国千年传统女性服饰的代表,经过多年"匠″心的改良。丝绸:锦锻:提花棉布等布料制作而成,女子穿上旗袍,自然就有东方的美和神韵。国民时期中国最会穿搭旗袍个的人当属名星。可是最会搭配旗的应该是 历史 中的人物一一宋美龄,穿旗袍精致华丽又不失简单素雅,造型高典端庄,身着花纹精致复古印花的旗袍,外配一件白色宽大披肩外套,尽显端庄大气与温婉气质。新款旗袍,也有传统:忧美:又 时尚 新颖,独美的款式带高贵的风韵,让女士们整个人美的气质起来,内敛却又性感,时尚又典雅,传统却异域。尤其是丰盈圆润的身姿在这款线条紧致的旗袍包裹下,整个人美的俏丽又风情,犹加万人谜一般,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旗袍悠然百年沦桑,旗袍东方女性之美的服饰,古典而精致的旗袍。
如果你身材够好不用穿什么内搭,如果是比较偏胖身上赘肉比较多,建议可以穿塑身衣,穿旗袍最主要的是要抬头挺胸收腹展现女人优美的气质
戴旗头、披旗巾,穿高底旗鞋。这是满服:旗袍的全身搭配。包括旗装。清朝满洲贵族妇女最为高贵。
如果身材不好,紧身衣是必要的,其余就不用了吧?至于丝袜,怎样都好。我喜欢长款旗袍,所以用不上丝袜。短款总觉得少了些旗袍的味道。
旗袍基本是以中长款为主,其搭配主要是以腿部为主,建议可以搭配肉色打底裤,或束腰裤为主,这样能显出曲线美
旗袍是比较优雅的服饰,应该配以肉色丝袜!
旗袍里面可以试试束身衣,这样更能体现身条。
旗袍包得够严实了,内搭什么?未必你的旗袍是全镂空款?
旗袍是古代的“紧身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把旗袍与汉服做一下对比。旗袍给人的感觉是紧致的,偏胖的女人穿上会有“勒肉”的感觉;汉服给人的感觉是肥肥大大,穿在身上很闲适,胖女人也能轻松驾驭。
因为旗袍是古代的“紧身衣”,所以跟我们穿真正的紧身衣一样,内搭以简洁为原则。一般来说,上身乳罩、下身内裤就可以了。
那么,选择什么样的乳罩、内裤呢?旗袍是非常显身材的一种服饰,所以很挑人。那种很胖的人跟旗袍是无缘的,因为穿不上,即使穿上,也会像浑身缠满绷带一样,行走坐卧都不方便。
对于微胖、身材标致和偏瘦的女人,虽然都是旗袍的适用人群,。但是只有身材“丰肥相兼、凹凸有致”的女人才能穿出旗袍之美。所以,对于身材标致的女人,内搭可以任性穿。但是对于身材欠缺的,乳罩要围绕“挺”字来穿着,比如塑身内衣之类,带钢箍的那种。内裤要围绕“翘”字来穿着,比如塑臀内裤就是一种选择。
还有一点要注意,内搭的颜色要弱于旗袍,不然容易被别人看出内搭的轮廓,想想都尴尬。
‘陆’ 民国时期穿旗袍下面穿什么
穿丝袜。
当时旗袍分为京款和海款,也是北方款和南方款,南方的加入了西式服装的腰身,更显得女性身材高挑。旗袍的面料、颜色也是非常有讲究的,有些质量好的是需要用美元购买的,在正式场合穿旗袍还要搭配小高跟,发型和香水也要搭配不同的款式。
穿旗袍注意事项
穿旗袍不要太胖或太瘦。因为如果太瘦会显得很骨感,太胖的旗袍则会暴露出身材缺点。
穿旗袍时要淡妆。脸上适当的淡妆可以更好地突出穿旗袍的美感。所谓的淡妆就是通过恰到好处的方法强调人脸的自然美。
手臂太粗不要穿短袖或无袖旗袍。旗袍最能体现身体的美丽,因此必须特别合身。太紧的话移动起来不方便,太松则无法表现出女人的美丽。
‘柒’ 民国时期女人们旗袍里穿的是裤袜还是丝袜
丝袜。
民国时期裤袜还没有出现,所以,旗袍里应该是穿的丝袜。
20世纪60年代,英国设计师玛丽·奎恩设计的超短裙风靡全球。裙子越来越短,高筒袜相形见绌,吊带袜被抛弃。袜子与内裤成为一体,连裤袜诞生。它的舒适和方便性令全球女性对它宠爱有加,这一款型经久不衰。同长袜一样,连裤袜材质很多,有棉质、尼龙、天鹅绒、包芯丝、羊毛混纺等。通常为丝袜。
(7)抗日时期旗袍大腿穿什么扩展阅读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清朝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国传统袍服在民国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
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说明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当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
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
‘捌’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看过《邪不压正》的朋友一定对裁缝巧红和朱局长情人唐凤仪民国时期的经典服饰——旗袍影响深刻吧。以下便是对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的起源、变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旗袍。
作为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也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唐凤仪的着装充分展示了民国时期,旗袍在中国女性中的地位,唐凤仪可以说八面玲珑,风情万种,但成熟背后缺依然有一颗少女的心。同时唐凤仪妖娆的身姿和旗袍相互映衬,女性将旗袍优美的线条充分展现出来,旗袍将女性特有的妩媚体现的淋漓尽致。
裁缝巧红的着装着代表的是民国时期普通百姓人家女性的衣着。那种普通女性穿的长袍和男性的长袍都体现了中国在当时大众的含蓄之美。长袍将男女身体的大部分都包围起来,没有旗袍的妖娆,没有旗袍的开衩,拍迅但在当时的普通百姓人家,女性几乎都是这种类型的服饰。
事实上,这个起源于旗人长袍的服饰,第一次将中华女性秀美的身材展示在世人面前。一经出现,旗袍便成为民国时期,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最喜欢的服饰,并在随后的发展中衍生出丰富多姿的“旗袍文化”。
1、由旗人长袍发展而来
旗袍本不是汉服,而是旗人的长袍,原本满族男女都可穿旗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来的旗袍有关系。
清代初期旗人所穿的长袍,其外部呈长方形,圆领口,窄袖、有扣襻且衣襟右掩,两腋部分明显收缩。长袍下部开衩,下摆宽大,长袍长可掩足。旗人的长袍从上到下由整块衣料剪成,颜色较素。清代中叶,旗人的长袍除圆领外,还出现了狭窄的立领,袍身和袍袖也比清初时宽大,而且长袍的下摆一般多垂至脚踝。
有清一代,旗人长袍的造型线条以直线为主,不用曲线,给人平直硬朗的感觉。而且,长袍上下一体,使得线条比较流畅,长袍能够盖住脚,八旗女子的天足被掩盖在袍摆之下,因此当旗人女子穿上“花盆底”高底鞋之后,腰线得以抬高,下肢也被拉长,使穿着者显得亭亭玉立,再加上八旗女子们头上常戴高大的“如意头”、“耷拉翅”假髻,更显得妩媚多姿。
但是,毕竟宽大、厚重的长袍没有曲线的展示,还是给很多爱美的女性带来颇多不满。随着民国的建立,服饰也成为时代革新的一个标识,男性服饰出现中山装,女子从满人的长袍中发现了女性服饰之美,摈弃宽袍大袖的缺陷,吸取了西方的审美趣味,便诞生了旗袍。这种新式服装,大胆地体现了女性体态的曲线美。
旗袍的流行,始于上世纪20年代初。流行初期的改良旗袍一改宽大、平直的特点,对宽大直腰(无腰身)的满人长袍进行收腰的设计,缩小袖口,形成腰身,以贴合女性的身体曲线;其次,旗袍的长度减短,满人穿长袍,往往脚上穿着四五寸高的花盆底鞋子,长袍的下摆要盖住鞋底,而汉人穿平底鞋,没有高高的鞋底,头上也没有高大的发髻,旗袍的下摆因此大幅度剪短。
改良后的旗袍不仅可以凸显身体曲线,旗袍的开衩还可以展示女性的秀腿,因此深得女性欢迎。再加上上世纪20年代正好是女权运动兴起的时期,追求男女平等,放足、剪发、天乳、上女学、婚姻自由等观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之后,她们竞相身着旗袍,让看惯了旗人长袍、汉族妇女对襟衫以及袄裙的中国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没过多久,女性纷纷效仿,她们扯上一块布料,不一定是高档的面料,哪怕就是普通的面料,在裁缝的巧手之下,就裁出一件贴合身体的旗袍。
不过,旗袍的出现,也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当时的旗袍,袍身宽松,廓形平直,友指袖身缩小,袖口增大,形成“倒大袖”的形制。
早在上世纪好贺配初期,“倒大袖”便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女性服饰风格,女子的袄子有倒大袖的款式(大袖袄),清末贵族妇人的大襟衫也是倒大袖的形制,民国初年在女学生中流行的“文明女装”也是倒大袖。因此,最初的旗袍也结合倒大袖的风格,形成了“倒大袖”旗袍。
上世纪20年代,在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图片中,就有她穿着多款倒大袖旗袍的记录。1923年12月21日,宋庆龄陪同孙中山前往广州岭南大学演讲,她穿着黑绸缎面料的倒大袖旗袍,脖子上围着一条格子围巾,襟口、袖口处都绣着一朵花。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宋庆龄在治丧期间,穿的丧服是黑色长袖倒大袖旗袍。
1925年宋庆龄拍摄的一张照片中,所穿的旗袍是一款特殊的倒大袖旗袍。从旗袍镶的边来分析,旗袍做工考究,属于大做。不过到了上世纪30年代,旗袍款式层出不穷,倒大袖旗袍已经很少见了。
此时旗袍总体特点是领小、袖小、下摆多变化,核心是讲究腰身。依穿着者的不同身材,量身定做,在腰身的放、收之中,体现旗袍的贴身。翻看当年的照片,会惊奇地发现,旗袍在每一个穿着女性的'身上都是合身、妥帖的,绝对没有后来制服的松垮感觉。其原因就是旗袍是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饰,千人千样。
2、旗袍变化多端
民国时期,女性旗袍呈现出变化多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旗袍的下摆长短、腰身宽窄、领口样式、袖子大小等方面的变化。
先说领口样式。先是时兴低领口,继而流行高领口,即使在盛夏酷暑,薄如蝉翼的旗袍仍必须配上高耸及耳的硬领,以示时髦。后来领口高到直抵腭下,继而至耳。而后盛行低领,领子越低越摩登,当低到实在无法再低的时候,干脆不要领子,也是一种时尚。
旗袍下摆长度时长时短。长时盖过脚面,走起路来衣边扫地,短时则在膝盖略上些。上世纪30年代旗袍流行长下摆,长可及地,盖住脚面,被形象地称为“扫地旗袍”。
长旗袍一般配高领,衣领紧裹脖颈,有的直抵下巴,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女性穿着旗袍,也不改高耸的姿态。再配上高跟鞋,长旗袍将女性的身材衬托得亭亭玉立。考虑到旗袍贴身而穿,行动有所不便,于是旗袍开始开衩,尤其是高开衩正好解决了贴身行动不便的问题,而且高开衩在女性走动时,隐约露出白皙的大腿,散发出撩人的姿态,非常性感。
上世纪30年代旗袍大衩逐渐流行。所谓大衩,当时也仅仅是衩高过膝,尽管如此,这种旗袍还是受到老派人士的抨击。不过,裸露小腿的旗袍并没有绝迹;后来旗袍开衩到达臀部,而且腰身也变得紧窄,女性秀美的腿部得以充分地展示,不过大开衩流行几年后,又渐渐回落。
旗袍袖子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是忽高忽低,时而长过手腕,时而短至露肘,最后变成无袖。
当时旗袍的第二个特点是与西式服装结合得十分完美,剪裁合身,除两边开衩外,前后也可开衩,并出现了左右对襟旗袍。上世纪30年代末期,还有一种改良旗袍,旗袍借鉴西式服装剪裁方法,有了胸省和腰省(省,在此专指服装方面的独特设计)。同时,第一次出现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变得适体。改良旗袍的出现,使玲珑突兀的女性美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另外,荷叶袖、开叉袖等西式服装的装饰元素也被大量采用。
这种融合西方风格的旗袍可以与各式服装搭配。比如冬季在旗袍外面可以套裘皮大衣,在旗袍的领、袖处还加以搭配毛皮饰边,这些都是当时比较时髦的穿法。
3、阴丹士林旗袍风靡全国
随着旗袍的发展,当时的旗袍制作出现京派旗袍与海派旗袍两大流派。因旗袍的发源地在北京,所以最初阶段,融合汉族元素立领、左右两面开衩等特点的改良旗袍称之为京派旗袍;后来,由平面裁剪改为立体裁剪,增加腰身等时尚元素的旗袍,称之为海派旗袍。海派旗袍修长适体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南方女性清瘦玲珑的身材特点,成为一种服饰风尚,并且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京派旗袍。
当然,两派主要以风格作为区分,并非简单的以地域为标准。即并非在北京的旗袍就是京派旗袍,在上海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海派风格以吸收西方艺术为特点,形式灵活多样,商业气息浓厚;京派风格则带有官派作风,显得矜持凝练。
近年来有人提出“苏派旗袍”的概念,即江苏旗袍,这是一个新提法,多半是商业炒作的概念,与民国时期的京派旗袍、海派旗袍,并不是一个概念。民国时期,因为南京曾作为首都,其旗袍风格曾广为流行,但南京旗袍在制作风格上仍然属于海派风格,只不过在具体样式的制作上与上海旗袍略有差别。
民国时期,旗袍是女性最为代表性的服饰,其适用性非常广。上至贵族女性下至平民百姓,家庭妇女,都可穿着旗袍。旗袍的年龄跨度很大,十来岁的小女孩,七八十岁的老奶奶,皆可着旗袍。而且旗袍一年四季皆可穿着,其形制可单,可夹,可棉。夏季有单旗袍,冬季有棉旗袍,春秋天有夹旗袍,里面还可以衬穿其他的服饰。秋冬季节的棉旗袍为长袖,长下摆,重保暖轻时尚。
而且旗袍的搭配性广,受季节因素影响小,可以搭配多种服饰。天凉时旗袍外可加短背心或绒线衫,冬季在旗袍外面套裘皮大衣,领、袖处加以毛皮饰边。另外,旗袍还可以与丝巾、丝袜、项链、耳环、手表、皮包、高跟鞋等时尚之物完美搭配,正因为如此,旗袍成为民国女性的最爱。她们个个穿得风姿绰约,吸引世人的目光。
‘玖’ 旗袍穿着有讲究 穿旗袍的讲究有哪些
1、旗袍的面料、花色应与着装的场合相协调。普通棉布和真丝织锦缎做出同样款式的旗袍,其风格会截然不同:一个朴素雅致,一个华丽高贵,购买旗袍时,一定要考虑穿着的场合因素,选择相应风格的面料和花色,旗袍的领口封闭较严,购买热天穿的短袖、无袖旗袍时,最好选择吸汗透气的舒适面料。
2、选择旗袍时,要注意旗袍的款式与自己的身份相协调,前卫风格的无肩无袖或露胸旗袍,以及毛皮滚边的超短旗袍配上靴子,穿在明星身上会格外出众,却不适合保守行业工作人员日常穿着。
3、旗袍的领围、领高、肩宽、胸围、腰围、臀围都要合身,任何一处过于紧绷或过于宽松,都会使美感大打折扣,自己穿上也会感觉很不舒服。
4、穿着之前检查所有纽扣,如有缝线松动的纽扣,在穿之前一定要再次加固,保证在穿着时纽扣不会脱落。
5、旗袍的款式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在严谨中流露出庄重的性感”,如果纽扣松开,立刻就会产生“风尘”感。因此,女士在穿旗袍时,不管天气如何,旗袍所有的纽扣都必须全部扣上,任何一粒纽扣不扣,都会给别人留下难以抹去的“轻浮”印象。
6、长及脚踝的高开衩旗袍,其风格和坦胸露背长及脚踝的西式晚礼服具有异曲同工的效果,因此,只有在正式的晚宴或演出场合,或宾馆、酒店等要求穿特定中式工作装的场合,女士才能穿开衩开在大腿中部以上的高开衩长旗袍,日常工作或休闲场合的旗袍开衩不要高于膝盖上缘以上10厘米。
7、穿旗袍时搭配的丝袜最好是连裤袜,这样就不用担心袜口从开衩处露出了,但要注意的是,旗袍的面料一定要选择不与丝袜起静电的面料。
8、鞋的款式要与旗袍风格相配。
9、内衣不可外露,与旗袍相配的内衣在款式和颜色上也要精心选择,要求妥帖、舒适,且内衣轮廓无痕。
10、穿旗袍时,要格外注意保持良好的仪态,因为旗袍的造型非常贴近女性自然的曲线,所以不雅的站姿、坐姿都会在众人面前完全展露出来。
‘拾’ 国民时期女人穿旗袍里面穿什么
穿丝袜把。不过那个时候的丝袜没有现在做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