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乌镇穿什么旗袍
扩展阅读
旗袍一般什么年龄穿 2025-02-04 17:51:37
经常吃皮带有没有什么 2025-02-04 17:49:22
怎么开母婴童装店 2025-02-04 17:49:18

乌镇穿什么旗袍

发布时间: 2023-10-10 23:11:47

❶ 浙江嘉兴有哪些特色的服装

乌镇的蓝印花布

❷ 去古镇旅游,穿旗袍怎么拍摄旅游照

近几年去古镇 旅游 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古镇,水乡特色浓郁,往往弥漫着一股秀美婉约的气息,而我们也会时常看到一些身着旗袍的女性在景区徜徉,给古镇增添了几许精致玲珑的韵味。然而怎样才能把这种最民族的服饰风格,淋漓尽致的展示出来呢?我觉得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去拍摄。

1,最经典的画面莫过于在古镇的巷子里,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当然这种天气是可遇不可求的。然而就算没有雨,撑一把油纸伞,款款的行走在幽长而静谧的小巷中,无论是背影还是迎面走来,都会勾勒出一幅无比绝伦的意境,尽情去拍摄。只要能够避免行人闯入镜头,就会得到美艳的 旅游 照片。

2,古镇往往离不开小桥流水,站立于桥头,或者乘一叶小舟,轻轻荡漾在河中,可以将唯美的古镇底蕴与传统旗袍的底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3,古镇里从来不缺少亭台楼阁,或者青石台阶。这些都是穿旗袍拍照的绝佳位置,侧坐于阁栏,把旗袍特有的开叉设计风格通过秀美的双腿显示出无限的风情与优雅。

4,古镇里一般都会有古朴的院墙,轻抚着墙同时抬起一只脚,从侧面的角度去拍摄,不仅能表现出古镇的沧桑 历史 ,也可以兼顾旗袍所散发出的曼妙女性曲线。创造出成功的古镇旗袍美女照。

首先入古镇先选标志女青中年1或多人穿旗袍拿起打开伞,站古镇门楼前一百米左右而背景是正门楼房屋、大树、莲花池等全或半古镇景相

②穿旗袍的背景相选择古镇河路上有船或古建筑风雨凉亭桥等

③背景选择大街小巷古怪建筑特点

④背景选择古建筑戏台

⑤背景选择豪门宗祠、豪门庄主、房屋大厅豪华古典家居、花园里池、花草、树配古建筑特色景点相

上个月在乌镇

第一类服装应该是古装,汉服;第二类就是你提问说到的旗袍;第三类是民国时期的服装,比如长袍马褂,学生装等。旗袍是服装中的国粹,虽然现在不是普及性服装,但是在一些礼仪庆典仪式上,旗袍往往是一个经常出现的亮点,不过中老年妇女穿旗袍出现可能性多。如果你在古镇拍摄 旅游 旗袍,建议选择年轻漂亮的女子,颜值决定了你的照片质量和可视性。

(照片佳能镜头70200拍摄)

背景找有当地元素的标识,最好是 旅游 景点。

身穿祺袍.手撑纸伞.手拿宫扇.背景莲荷.拍出的效果绝对一流!

古镇自带古韵,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巷陌街角,总有一番风情,自然而然的闲坐或漫步其中,旗袍与古镇已然融为一体。至于雨天还是晴天,撑着油纸伞还是捧着香茶,犹抱琵琶或是团扇半遮,没有也行,旗袍本身自带风姿,带个像素好点的手机或相机就可以了。

古镇以老旧原味为特征, 历史 文化为内涵。穿旗袍走古巷是应景穿衣的最好穿搭。但要注意旗袍的款式、色彩和质地。旗袍不要短过膝盖,色彩不要太艳丽,质地以棉麻和丝绸为好。拍摄要以古旧的门、墙和古屋古物为背景,当然古巷古街也是最佳拍摄背景。

旗袍是中国女性的国服,必须拍出高贵优雅,端庄娴静,而不是搔首弄姿卖弄风情。

道具

1.高跟鞋 更显女人味,步态的阿娜多姿

2.复古手提包 让旗袍和人更显高级和神秘感

3.扇子 扇子本事就有着淑女和优雅的寓意,再和旗袍合一,更让女子掩面含羞。

4.油纸伞 由远而近的古典优雅气息

构图

1.九宫格构图法,就是把人物的重心一般都处在整体画面的三分之一处。

2.对称构图法,让整体的画面感十分均衡端正,与旗袍自带的端庄气韵吻合,视觉上很有艺术感。

背景

既然是在古镇拍旗袍,最好是找到有着厚重 历史 感和岁月痕迹的墙、古老的宅门及窗、太师椅、香案等作背景,让身着旗袍的人不知身处何年。

器材

单反相机。采用大光圈虚化背景非常重要。

我是2013年就一直用的尼康D90拍摄,2015年1月成为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那些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收获了最宝贵的财富,还有不离不弃的死党。

❸ 浙江乌镇旅游介绍

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南浔区,北接江苏苏州吴江市,为 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是浙江的一个水乡古镇,也是一代文豪茅盾先生的故乡。 乌镇景区是2001年1月1日正式开放的,虽然开发较晚,但起步较高,保存得非常完整,整个开发过程坚持了“以旧修旧、整旧如故”的原则。

现在景区里面依然有老百姓居住,并没有因为旅游开发而把他们全部搬走,他们原来怎么生活现在几乎仍然怎么生活,乌镇也因此悠然自得原汁原味,是生活着的古镇!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河名为东市河,水深有3米,是活水,连通京杭运河。河对岸的古民居里现在还有老百姓居住的,所以乌镇是一个真正的活着的水乡古镇。在这边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座非常有特色的石板桥——逢源双桥。跟一个成词结合起来就是说左右逢源的意思了,还可以看到在这座桥上面有一个廊棚,所以也称为廊桥,桥的下面还有一排水栅栏,在当时这排水栅栏相当于一座水城门的作用。过桥以后,首先来到的是财神湾,原先这不叫财神湾,而叫转船湾,乌镇的水系比较特殊,呈“十”字型,越到栅头河道越窄,船只也不易掉头,所以当地人就在这儿开塘挖河造了一个能转船的地方,同时为了区别于其它的地方的转船湾,便借用前面的财神堂命名为财神湾。

回过头可以看到的是一家叫“香山堂”的老药店,它的规模虽然小于杭州的胡庆馀堂,但也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由宁波药商陆庆馀创建的,并由他的孙子陆渠清将药店搬到这里,在柜台四周约有300多只药材柜。看完药店接着往前走,接下来看到的就是刚才所说的财神堂了,在乌镇历来都有接五路的习俗,所谓接五路就是接五路财神,东南西北中各有一位,而这一位财神就是东路的文财神比干,比干是商朝的一位丞相,他为官正直,对君王忠心不二,直到后来自己的心都掏给了商纣王,当时百姓为此很敬重比干,特别是一些商人,他们认为做生意就应该诚心诚意,象比干一样,所以比干奉为财神。

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街叫东大街,全长1300米,走的都是旧石板路,两旁都是古民居,整条街上还居住着350多户人家有将近1000的人口。望过去非常整齐干净,因为开发时把所有的三线两管全都下地了,现在两旁人家家里都是有水也有电的,并家家户户帮他们装好了抽水马桶,污水也不排到旁边的河里了,因此旅游的开发也改善了一定的居住环境。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江南百床馆,顾名思义就是从江浙一带收集过来的各式各样的古床。这个老宅子是当地姓赵的一个大户人家,七进深的一个老宅子。首先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床是我们这个展览馆当中年代最久的一张床:明,马蹄足大笔管式架子床,至少有400年历史了,明式家具简洁大方,用料讲究,整张床都是用黄榉木所做的。接着我们住里进,里面有一张是百床馆中的镇馆之宝,拔步千工床。 在这看到的是清,拔步千工床,为什么说是千工床呢?就是指一天一工,一千工是指一个木匠需要一千天,也就是三年时间了。雕刻之精致也谓之巧夺天工。此床共雕刻了106人物,古时以108为吉祥数字,而且此床为新婚床,加上一对新婚夫妻刚巧凑足108,亦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了,此床占地面积达六个多平方,共有四进深,第一进是换鞋处,第二进是更衣室,第三进是放马桶箱的,在古代称它为子孙桶,就是现在家里的卫生间了。

最后一进是主人睡觉休息时所用的,设备这齐全相当于现在的套房。在这床上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悬挂在空中的那块木牌了,是以前做床的木匠送给那床的主人的,相当于现在的一张贺卡。看完千工床再往里走,在这一进可以看到的是三张风格一样的床,是属于中西合璧的,在床两边还有两个罗马柱是西式的,在床挂落上有牡丹花,牡丹花在中国的古代是国花代表富贵,还有葡萄和双喜,葡萄是多子多孙,多子多福;双喜是中国人结婚时用的代表喜庆。也就是说这床也是当是时结婚时所用的喜床,而这床是民国初留下来的,材料是红木做成的。那刚才我们看的大部分都是双人床,接下来往里走可以看一下两张小姐床。首先我们看一下,近代的雕花人字匾架子床,它是以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所睡的,虽然是小姐床,但是这张床上它所雕的大部分都是武将的图案,可以说这位小姑娘她是不爱红妆爱武妆,是属于花木兰这一型的,而且她的志向也是非常高,抬头可以看到有两行字,“双手要捞天边月,一石击破心底天”。

在这张床上还雕刻了蝙蝠的图案,蝙蝠代表了多福,威武的狮子还起到了避邪的作用。旁边是清代的小姐床,这张小姐床的颜色比较亮丽是红颜色,这是一种比较珍贵的银子漆,床上的人物都是镀金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藤榻,也可以称之为“罗汉床”,它就像现在人们家里的沙发,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抽烟等等,你看它还配有床几,根据需要可拿下来也可以放上去的。在“罗汉床”的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两张姐妹床,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姐妹床并非是指姐姐妹妹睡的,而是由于这两张床是我们当地同一个木匠师傅制作的,风格和款式差不多,把它们放在一起展出所以命名为“姐妹”床。你看中间“鸾凤和鸣”四个字不就是代表了夫妻恩爱吗? 接下来我们进入了另外一户人家金家厅,在这里展出的是有关于乌镇当地的民俗民风.首先我要参观的是衣俗厅,有关于民国三四十年代的江南一带的人物的穿着。在这个橱窗中我们看到的男女的穿着是当时那个年代较为普遍的,女子穿着以旗袍为主,而男子则穿上长衫,礼帽配西裤、皮鞋,这也是当时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表现吧。

在这边的这个场景中我们看到的四个人,从衣着服饰可来判断其身份,里面坐着的是账房先生,淡色短衫长裤的是当时的文人或小商人的穿着打扮,而头戴乌毡帽的则是劳动者,蓝色长衫的则是伙计的.形象。在我们身后的这个橱窗中看到的是民国时期的西服,学生装及中山装。学生装是由西服演变而来,也是日本制服的改良,简便不用戴领带。中山装是由学生装演变而来的,民国18年由反对派政府定为国家制服。四个口袋,分别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袖口上三个扣子表示反对派三民主义:民主、民权、民生。再往边上过来看到的历史照片是茅盾和家人穿着的介绍,从服饰来看,茅盾也是出生于小康家庭的书香门第,待会我们会去茅盾纪念馆和故居参观;再这边看到的是三十年代的妇女时装;边上橱窗中看到的是清代汉族女子的穿着袄裙及满人所穿的旗袍,旗袍也是旗女之袍的简称。到了民国时期,旗袍也已经西化了,线条趋向于全身的裁剪了。现在我们进入的是岁俗厅,这是当地人每年的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一个仪式,中间桌子上摆放的都是接财神所需的供品。

头桌是水果,用到的有甘庶、桔子、苹果、寓意了甜甜蜜蜜节节高高;二桌是糕点、菱角,代表了称心如意,财源广进;三桌是三牲,猪头、雄鸡、鲤鱼,但是整个仪式最特别的是中间吊起的这条鱼,这鱼当地人在接完财神后要放生,放生的鱼就是代表了年年有余。看过了当地人接财神的展厅后,现在我们来到的是节俗厅,中间的是斋月堂。每逢八月十五中秋节,当地人都要祭拜月神,祈求全家子孙团圆。两边是江浙一带的风俗习惯:贺岁拜年、元宵走桥、清明踏青、立夏称人、端午粽子、分龙彩雨、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九登高、冬至祭祖、腊月小更。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展厅比较喜庆了,是乌镇人以前结婚的仪式。展示了民国年间新婚夫妻拜天地的情景。中间是个喜堂,供奉了送子观音像,观音前面所放的是:红枣、花生、桂圆和荔枝,象征着早生贵子

。这两位身着大红喜服的就是新郎新娘了,新娘旁边所站的就是能说会道的媒婆了,新郎身后的胡须长长的老先生则是主婚人司仪了。坐着的两位是新郎的父母高堂,按男左女右坐在那里。民间的婚嫁风俗向来很讲究,在司仪的主持下: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乃夫妻交拜。行礼之后,用两家各出一条的红绸带结成同心花球式的牵巾,新郎新娘各牵一头,新郎面对新娘倒行将新娘缓缓牵入洞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传统婚姻的一般原则,先由媒人传言,再由父母决定,当事人往往对自己的婚姻没有直接表示意见的权利,因此二人未曾认识,新娘头上的红盖头是最后入洞房后新郎所去揭开的,当然不可直接用手,得手持一杆搁在如意之上的称,挑去红盖头,喻意为“称心如意”!屋子右边所放是以前新娘子出嫁时的嫁妆了,有子孙桶、漆盒、绸盒、樟木箱、澡盆、饭篮等, 对面还有以前女孩子出嫁时坐的花轿,因为传统的婚育观念女孩子十五、六岁就出嫁了,而且南方的姑娘长得娇小玲珑,所以花轿很小,四人抬的。另外还有三个条箱,用于放丝绵被的。乌镇的女孩子出嫁时,连被子一并都要嫁入男方家的。最后一个展厅就是寿俗厅了,由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比较强,祝寿讲究做九不做十,也就是说逢九做比较隆重。

六十大寿是在五十九岁时做的,中间桌子上摆放的是做寿用到的东西,三尺三的长寿面,取其长长久久之意,还有乌镇特色糕点定胜糕。正堂中供奉了福、禄、寿三星。两旁分别挂有百福,百寿图和麻姑献寿等图案。走过传统居民区,接着便来到了传统作坊区。乌镇特产很多,除杭白菊、姑嫂饼外,还有三白酒也是其中之一。古时民间的作坊大都以前店后坊的格局布置。接着请大家随我往里走。乌镇的三白酒历史悠久,早在朱元璋登基做皇帝时,就有浙江的官员把三白酒进献给朱元璋。他喝过之后大加赞赏,封为贡酒。从此三白酒的作坊就开始兴旺发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