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改良旗袍怎么改小
扩展阅读
皮手套代表什么 2025-02-06 01:52:30
怎么介绍安踏童装 2025-02-06 01:43:37

改良旗袍怎么改小

发布时间: 2023-09-18 20:57:42

1. 改良旗袍裙子有点紧 把前面的褶拆了呢还是把后面的褶拆了好

拆后面比较妥帖,既然是改良的最好再是去选一块同色的蕾丝花边,缝进拆开的褶里面,形成一个可自然撑开的褶皱,既穿得进裙子,又显优雅之风

2. 蕾丝改良旗袍裙中长款有点短怎么补救

如果服装改良短了,可以套其他衣服来补救。

3. 改良版旗袍端庄典雅,女生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改良版旗袍

旗袍,一个展现身材的款式,可是旗袍过分修身,穿起来气质是很好,但却让人非常紧绷,不过如今社会的旗袍款式你底子不必忧虑,自己穿起来会显胖的问题,旗袍可所以修身的设计,也可所以直筒的作用。改进版旗袍你了解过吗?近几年改进版的旗袍非常的有魅力,信任很多女生也都爱上了改进版旗袍,平时穿搭不只具有中国神韵,也有文化底蕴的存在,让自己愈加的有自信。气质的表现,邀你一同来试试看吧。

颜色素雅

不要选择款型太正式的,日常旗袍选择天然一点的,可以分配帆布鞋和小低跟单鞋。这款改进旗袍采用了亚麻的面料,带给人们一种别样的轻盈感。树叶印花装点在旗袍上,还添了一丝恬静,这件改进旗袍袖口和领口很好的使用了拼接装点,将整件旗袍的神韵表露无遗。到一些具有古典神韵的旅行名胜,穿上它摄影,真是太吸睛了!

4. 改良旗袍和传统旗袍有哪些不一样的吗

旗袍是中国民国时代的一种装扮,穿在人的身上,非常凸显人的身材。在看电影的时候,看见女明星穿上旗袍,非常的有气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旗袍也在不断的改变。旗袍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了,出现了改良旗袍。改良旗袍和传统旗袍有哪些不一样?

三、两种旗袍的款式不同。

一般传统旗袍的款式是比较统一的,都是比较普通的款式,所以也没有太大的选择性。但是改良的旗袍却不是这样子的,它可以改造的款式非常的多,而且有日常款的,也有适合参加舞会款的。所以对于一些人来说,更方便他们去选择穿什么样的旗袍。

5. 旗袍的历史演变

现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纪初盛行内穿喇叭型宽大袖子的短袄,外套前后摆及地的无袖长马甲。此后旗袍在边、袖、襟、领等处作了一些改动,增加了装饰,出现繁复的变化。但仍保持旧式旗袍马甲的平直宽大风格,袭用传统的直线裁制方式,显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长短、宽窄、开衩高低以及袖长袖短、领高领低等方面的改动尺度有所反复。 1929年,受欧美短裙影响,原来长短适中的旗袍开始变短,下摆上缩至膝盖,袖口变短变小。后来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摆缩至膝盖以上1寸,袖子采用西式。这一改变遭非议,1931年后旗袍又开始变长,下摆下垂。三十年代中期发展到极点,袍底落地遮住双脚,称为“扫地旗袍”。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缩短至肘部。以后袖长越来越短,缩至肩下两寸,1936年后几乎无袖。
清代旗袍不开衩,旗袍在缩短袖子时也悄悄在左边开低衩。后来衩越开越高渐渐及膝部高到大腿。由于有人反对,袍衩一度回到膝盖以下。但舆论压力一减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后流行大开衩旗袍。
传统旗袍是上下一条直线,外加高高的硬领。三十年代初期,袍腰开始日积月累地收缩,到一九三四年后,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高耸及耳的领子也逐渐变矮,后来有的成了无领旗袍。
传统满族旗袍的起源

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关,定都北京,继而统一全国。随着政权的初步稳固,开始强制实行服制改革。至此传统服饰汉服几乎全被禁止穿戴,相传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汉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汉族女子家居时的着装中。庆典场合不分男女都要着袍,各类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龙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从字义解,旗袍泛指旗人(无论男女)所穿的长袍,不过只有八旗妇女日常所穿的长袍才与后世的旗袍有着血缘关系,用作礼服的朝袍、蟒袍等习惯上己不归为“旗袍”的范畴。从顺治、嘉庆年间屡次颁布的禁令中,满族女子违禁仿效汉族妇女装束的风气之盛。至清后期,亦有汉族女子效仿满族装束的。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
清朝后期,旗女所穿的长袍,衣身较为宽博,造型线条平直硬朗,衣长至脚踝。“元宝领”用得十分普遍,领高盖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绣以各色花纹,领、袖、襟、据都有多重宽阔的滚边。至咸丰、同治年间,镶滚达到高峰时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边镶滚,以至几乎难以辨识本来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装饰之繁琐,几至登峰造极的境界,此时的清王朝正为挽救危亡,清廷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救国方略,派遣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在中国学生最先出现了西式学生的操衣、操帽,洋装的输入,提供了评判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日后旗袍演化为融贯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响的改变可说即是由此开始。
民国时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风暴骤起,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西式服装在中国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碍,同时也把传统苛刻的礼教与风化观念丢在了一边,解除了服制上等级森严的种种桎桔。服装走向平民化、国际化的自由变革,已经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传统沉重的负担。旧式的旗女长袍既被摒弃,新式旗袍则在乱世妆扮中开始酿成。
此时的时装流行中心早已由苏、扬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妇女寻求解放的重镇。传教士、商人、革命党人竞相创办女学,掀起了一股女权运动浪潮,寻求解放的社会大气候荡涤着服饰妆扮上的陈规陋习,趋向于简洁,色调力求淡雅,注重体现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马甲的形式出现,马甲长及足背,加在短袄上。后将长马甲改成有袖的式样,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雏形。据说得风气之先的上海女学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当时的女学生作为知识女性的代表,成为社会的理想形象,她们是文明的象征、时尚的先导,以至社会名流时髦人物都纷纷作女学生装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顶盛期,这时出现的改良旗袍又在结构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为称身合体。旗袍虽然脱胎于清旗女长袍,但已不同于旧制,成为兼收并蓄中西服饰特色的近代中国女子的标准服装。
旗袍源于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属于京派文化的。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于旗袍是女装,所以也可以说旗袍源于旗女之袍。清初较为瘦长紧窄小袖素简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变得宽大繁褥。辛亥革命之后,旗人多弃袍服而着大褂与裤,故20世纪10年着旗袍者极少,20年代才略有回复。鼎革后的旗袍有了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主要发生之地,却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与民国旗袍的主要差别有三点:
1. 旗女之袍宽大平直,不显露形体;民国旗袍开省收腰,表现体态或女性曲线。
2. 旗女之袍内着长裤,在开衩处可见绣花的裤脚;民国旗袍内着内裤和丝袜,开衩处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织锦或其他提花织物居多,装饰繁琐;民国旗袍面料较轻薄,印花织物增多,装饰亦较简约。
正是这三点差别,使旗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传统的袍服变成可与西方裙服相类比的新品种。袍服是外套,是强调功能(防寒、遮体、表示身份等)的服装种类,其审美意味是传统的含蓄。裙服,法语中的robe或英语中的one-piece dress,虽也有着与中国袍服相仿的历史和强调功能的传统,但表现女性体态曲线却也是它悠久的传统之一;而现代裙装则加强了这一特点,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现,变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现。现代西方裙装的所有这些表现女性体态细微变化的表现而言,民国旗袍是无与伦比的。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陆穿旗袍的女性急剧减少。有一位知名人曾不无遗憾地说:"对身材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实在是一大损失!"

6. 改良旗袍的裁剪与制作教程

改良旗袍的裁剪与制作教程如下:

工具/原料:剪刀、棉布、针线、缝纫机、尺子、水消笔、大头针、拉链、包边机。

制作步骤:

1、画好纸样,剪下来前片

2、后片

3、按照纸样裁布

4、裙片

5、袖子,领贴可以不用加

6、前片的小举亏片向内折边,熨烫后走一道线

14、从剪头所示的交界点开始,到另一边好答银的交界点结束,缝合两边向内折后熨烫,然后对折。两边要相差一毫米。短的一边先和衣服正面相对缝合,包住后再缝合另一边,在多出来的一毫米缝合,正面基本看不到线迹。

15、用另一件衣服的图片说明反面缝合时,针是紧靠着正面边缘缝合的。制作做盘扣的带子,2.5㎝宽,三折,再对折缝住;

16、制作盘扣

17、缝在合适的位友宴置

18、完工,熨烫。

7. 最显身材的改良版旗袍,你觉得怎么穿才好看

改良版旗袍的穿搭最显身材,小编认为不论怎么穿都非常好看迷人,展现端庄典雅的成熟女性气息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起,旗袍便开始流行了起来,旗袍穿着既经典又时髦,也成为了当时女子们最为普遍的服装。就在最近两年,开始流行起了旗袍连衣裙,它是旗袍的改良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只有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场合才会穿,或者是拍照发朋友圈,但其实不然,旗袍是可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穿的,没有必要划分的那么清楚,只要你想穿就可以穿,不用分场合。经过改良过后的旗袍,怎样穿才会显得小姐姐们好看呢?接下来就让我给大家说说吧!

这件旗袍的另一个设计是蕾丝花边,蕾丝花边将女性的模样与气韵都勾勒在这件改良过后的旗袍的每一个细节里,它的手法也是十分的挑剔,小姐姐穿起来看着像是从画里走出来一样,蕾丝花边给这件旗袍赋予了温婉的古典韵味,我们可以看到小姐姐穿的这件旗袍的开叉是那种比较高的开叉,从中会有一种隐约的风味,这蕾丝花边让旗袍的美充满了无穷的魅力与无限的诱惑。你们觉得小姐姐穿的这身蕾丝花边无袖旗袍怎么样呢?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