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上海人为什么爱穿旗袍
扩展阅读
穿着哺乳睡衣该怎么喂奶 2025-02-08 19:59:53

上海人为什么爱穿旗袍

发布时间: 2023-08-29 18:00:07

‘壹’ 上海的女人在衣着妆容上都有哪些特点

上海女人在衣着,妆容上都有非常鲜明的特色,她们追求衣着的靓丽和质感,在妆容上则以淡雅庄重为主。上海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城市,也素来有“魔都”的称号,而上海女人则是魔都丽人,作为魔都丽人,她们当然要有自身独特的特色才能担得起这个称号。

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学习上海女人的精致和精彩生活。

上海,是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的地方,但也是很多年轻人想要逃离的地方。无数的机会充值在上海,但寸土寸金的地方也让人压力倍增。

但是不论是哪种情况,上海女人都始终保持自己的优雅和精致,所以我们应该学习上海女人的精致。

‘贰’ 旗袍,属于上海的风情

用一个词来代表老上海的美丽,非旗袍莫属。

在声色犬马的百乐门里,莺歌燕舞,缓缓走来的是一个个穿着旗袍风情万种的交际名媛。

旗袍,在独特的老上海弄堂中,石库门里,似乎此物是因上海而生的。是那个时代上海女人的一个标志。

一想到老上海,脑海里就出现民国时期的老电影中,穿着旗袍摇曳生姿的美人,那是属于上海才有的独特韵味。

上海是有旗袍情结的,旗袍脱胎于清朝的旗装,成长于上海。

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上海服装界吸收了西方的流行元素,改进了旗装,将东方女性的柔美体验的淋漓尽致。而 旗袍是专门为东方女性量身定做的,穿在西方女人身上就少了那种特有的韵味。

东方女人穿旗袍的独特魅力反而是源于自身的缺点,东方女人腰长,臀位较低。而旗袍恰好突出的恰恰是人体的腰肢和臀部的曲线,所以腰长穿旗袍最是好看。

旗袍的魅力在上海滩发扬光大,曾经每一个上海女人都以拥有一件旗袍为荣。

发型:复古的盘发和简单的麻花辫。

老上海的学生,穿着旗袍大部分编着两条简单的麻花辫,青春年少,又清纯可爱。

复古的盘发非常适合旗袍,摇曳生姿的女子,风情缓缓。越是有故事、有阅历的女人,穿着旗袍越是万般美丽,鬓角边的卷曲增添了妩媚风情,让人欲罢不能。

内衣:无痕内衣。

旗袍是贴身的服装,曲线尽显,所以一定有选择无痕内衣。不然露出内衣的痕迹,美丽就大打折扣。所以,选择一套合身的内衣很重要。

丝袜:黑色或肉色的丝袜。

一直觉得丝袜的诞生,是为旗袍而准备的,穿上丝袜和旗袍最搭。

鞋:穿丝绒或缎面的鞋子。

鞋的颜色不能太花销,选素色为佳。

配色:全身的配色。

这里的配色不仅仅是旗袍的颜色,对头发的颜色,妆容的色彩、鞋子的颜色,随时携带的包包颜色等等,都是有讲究的,恰到好处才是最美的旗装。

最重要的要求:身材。

标准旗袍身材:脖子要修长,这样领口显得好看;溜肩穿旗袍好看,虎背熊腰不适合;胸部要适中、要刚刚好,过大过小都不好;腰要细,臀部要丰满,看起来曲线优美;身高要刚好,160~170厘米的身高最合适。

由于旗袍贴合身材,所以对身材的要求较高。要想拥有一件完全吻合自己的旗袍,可以量身定做一套属于自己的旗袍,穿出属于自己的万种风情。

穿上旗袍的女子,犹如一朵艳丽的女人花,在岁月里风情万种的绽放着,我都能感觉到流年的暗香,岁月的静好。

我想世间没有女子会拒绝旗袍,除非你不热爱美丽。那种美,足以睥睨众生。

‘叁’ 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中国时尚前沿上海开始流行,后迅速风靡全国。1929年4月,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服。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历史文化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

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旗袍

‘肆’ 有人说,旗袍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线,旗袍的发展对于时尚有多大促进作用

旗袍的发展对于时尚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呢?这个问题其实问得很广泛啊不太好回答,但是如果非要回答呢那也不是没有办法,我只能说有很大的作用,无可代替独一无二的那种。旗袍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女性服侍,它不同于宽宽大大的汉服,能很好勾勒出女性身体的柔美曲线。

还有许多其它的服装在设计时会借鉴旗袍的样式和剪裁,这也让旗袍有了更多的存在方式。其实旗袍也可以带动发型的发展,因为穿旗袍的时候必须要梳一个与众不同的发型,要显得与今天的这身旗袍很搭配没有违和的感觉,所以各种古典知性的发型,也和旗袍一起诞生。

旗袍对时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甚至已经浸入了我们日常生活本身,变得更接地气。

‘伍’ 满人的旗袍穿起来很不方便,因何会在民国上海流行

说起旗袍,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上海滩,在十里洋场,旗袍成了老上海滩的象征,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旗袍其实发源于清朝,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么来自清朝的服装,怎么会在民国的上海滩流行起来呢?

时间到了新中国建立,在上海这个城市,旗袍依然存在,不仅如此,还在其他的地方出现了,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出现了旗袍,不仅如此,旗袍还在影视作品中出现了,最早的是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这样表明,旗袍文化已经成了一种被怀旧的文化了。

‘陆’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穿旗袍

只要一提到旗袍,人们就会想到中国的女性,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中国女性才能穿去旗袍的独有气质,东方女性那种典雅的美,是其他国家女性所不能比拟的。旗袍起源与民国时期,那时期的女性也开始注重外在美了,她们穿衣打扮一直模仿着上海,那时期的女性已经开始追求女权,她们抛弃了裹小脚的陋习,开始烫头发,喷香水,正是因为民国时期的女性们,才会有今天这么美丽的旗袍,那时候的她们已经为当今社会的我们打响了时尚的前锋。

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穿旗袍,脚踩着高跟鞋,走起路来都是喊淑女的,旗袍本身就是一个温柔的存在,所以女人们穿上它就会更加的有女人味,更加的美丽动人。她们的一举一动,从骨子里都会散发出一种气质,旗袍是温婉的,是优雅的,穿在女人们的身上,会更好的展现出女人柔美的一面。不管越来越多女人们喜欢穿旗袍,而且大多数男性朋友们也喜欢女性穿旗袍,喜欢女人们那种小鸟依人的感觉。

‘柒’ 旗袍为什么是中国特色

1、来源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 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 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 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
事实上, 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 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 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
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2、特色
古典旗装大多采用平直的线条,衣身宽松,两边开叉,胸腰围度与衣裙的尺寸比例较为接近。旗袍的外观特征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征:右衽大襟的开襟或半开襟形式,立领盘纽、摆侧开衩,单片衣料、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等。开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征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3、旗袍文化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
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以旗袍为卖点的电视剧和电影则不断出现,比如着名的花样年华。

‘捌’ 民国时期上海流行的旗袍,这种服装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说到旗袍,这对很多女性来说应该不奇怪,特别是民国时期,旗袍成为那个时代女性非常独特的服务。事实上,这种服装是从满族服务演变而来的。必须说,这些青年学生为旗袍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旗袍流行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30年代,旗袍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风格不断翻新,旗袍在流行之初,人们常穿得有点丰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格得到了改进,它综合了一些西方短裙的优点,领口相应减少,长度也适当缩短。

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欣赏这种服务,当然,有些现代女性还是要求服装店为她们剪一两件旗袍,但她们大多只是想在家里过“民国”瘾,时代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