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民国什么时期穿旗袍
扩展阅读
睡衣妹骑的什么电车 2025-02-11 16:43:02
女装不囤货怎么做直播 2025-02-11 16:41:42

民国什么时期穿旗袍

发布时间: 2023-08-21 19:57:33

‘壹’ 民国时期上海流行的旗袍,这种服装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说到旗袍,这对很多女性来说应该不奇怪,特别是民国时期,旗袍成为那个时代女性非常独特的服务。事实上,这种服装是从满族服务演变而来的。必须说,这些青年学生为旗袍的普及做出了自己的积极贡献。

旗袍流行的黄金时代是上世纪30年代,旗袍在这一时期流行起来,风格不断翻新,旗袍在流行之初,人们常穿得有点丰满,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风格得到了改进,它综合了一些西方短裙的优点,领口相应减少,长度也适当缩短。

我想很多女人都很欣赏这种服务,当然,有些现代女性还是要求服装店为她们剪一两件旗袍,但她们大多只是想在家里过“民国”瘾,时代日新月异。

‘贰’ “旗袍”起源是什么

很多人看到一个“旗”字,就认为“旗袍”是满族的服饰改的,那么,真相真是如此吗?

其实在民国初期,首批穿“旗袍”的女子称呼自己穿的衣服是“长袍”、“长衫”,和当时男子穿的袍服名称相同。(汉人女子穿长袍,是反抗男女不平等的象征)只是因为之前几百年基本上女人只有满人穿袍服,汉女穿袄裙(上衣下裳是汉人女子传统穿法),所以不明真相的外人想当然地认为女人穿袍服那就是“旗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以讹传讹的叫法。

“旗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立领斜襟盘扣在清朝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明末已经非常流行。

衣服没有领子 ,到了清朝末期,满族女子服饰模仿汉人女子加上了立领,完全汉化

大家可以去“旗袍是汉服”贴吧看看,那里有大量的历史资料可以证明“唐装旗袍”是汉人服饰,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

‘叁’ 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

民国时期的服装特点有:男子服饰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而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3)民国什么时期穿旗袍扩展阅读:

  1. 学生装,是大量留学青年带回国的。这种服装形制简便,给人一种庄重和充满活力的感觉.

  2.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 ,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 。

  3. 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4.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 ,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 ,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 ,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肆’ 旗袍源自于哪个年代

旗袍,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虽然其定义和产生的时间至今还存有诸多争议,但它仍然是中国悠久的服饰文化中最绚烂的现象和形式之一。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伍’ 民国推翻满清后为什么不恢复汉服而是流行中山装、旗袍

服饰不仅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品,它更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民族的象征。随着时代的变迁,服饰也会发生变革,并给社会带来诸多影响。比如满清封建统治被推翻以后,人们不再身着长袍大褂、满族旗装,反而穿起了中山装、旗袍等服饰。可是民国时期服饰的改变,在诸多人眼里认为并不顺乎国情,真正顺乎国情的服饰变革,应该是在民国推翻满清团之后恢复汉服,而非中山装与旗袍。究竟是何原因,使得民国时期的流行服饰变成了“中山装”,而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呢?

中山装

第四点:进口的洋布质优价廉,更容易被中国民众所接受。由于西方各国工业的快速发展,让这些国家所生产的纺织品等衣服材料价格低廉,衣服的样貌美观奇特,基本以成品衣为主,中国百姓自然会争相购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垄断中国市场,更会推出许多价格低廉的倾销策略;反观当时国货,由于中国近代工业受到西方各国的致命打击,导致纺织品价格突涨,同时质量参次不齐。这样一来,选择西洋服饰自然就成了最佳选择。

‘陆’ 中国女性穿旗袍是什么时代开始所

旗袍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也就是民国时期!

‘柒’ 旗袍是从什么时候流行的呢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旗袍在中国时尚前沿上海开始流行,后迅速风靡全国。1929年4月,民国政府将旗袍定为国服。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民国20年代之后成为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50年代后,旗袍在大陆渐渐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视为“封建糟粕”、“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

历史文化

民国文化女性的名字,总伴随着她们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吴健雄、吴贻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张爱玲、林徽因、萧红和丁玲等。

珍贵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的女演员的服装也依然是旗袍, 其它传统说唱艺术如大鼓和评书等也多以旗袍为女演员传统服装。

历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华裔小姐,亚洲小姐和广州西关小姐选举中,她们期间或最后必定会穿旗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