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月牙袖旗袍怎么样
扩展阅读
正时皮带异响用什么油 2025-02-13 10:37:18
一身皮衣怎么搭配好看 2025-02-13 10:35:36

月牙袖旗袍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8-12 12:27:03

① 旗袍袖子的种类

无袖

无袖的款式是通用款,无论胖瘦高矮还是老少,都可以驾驭的款式。张曼玉在影视作品《花样年华》中身穿的无袖旗袍特别经典。

无袖的旗袍,最大的特点就是清凉舒适,露出一整条手臂,所以最适合夏天的穿着。

连肩袖

连肩袖比无袖稍微长一些,它将人的肩部用衣物遮挡起来,但是并不会显得十分死板,而是和自然的贴合我们的肩部的弧度,使肩部看起来非常柔美,连肩袖能够很好的突出肩的曲线。比如汤唯在色·戒中穿的旗袍,有一些就是连肩袖。

小盖袖

如果在肩部和手臂连接的地方会显得比较胖的话,但是又不想选择袖子太长的旗袍,小盖袖的旗袍是比较合适的一个选择。因为它包住了一部分的手,不会显得太胖。缺点呢就是如果旗袍使用的面料是没有弹力的话,会有一点卡胳膊,限制活动。

小盖袖与月牙袖很多姐妹也是傻傻分不清,小盖袖的裁剪,袖口平直,而月牙袖就像弯弯的月牙一样,袖口是有弧度的,切袖子长度比小盖袖再短一些。

四分袖

四分袖是常见的袖型,长度在28公分左右,这个袖型非常适合胳膊比较有肉感的女性,可以适当遮挡手臂。

中袖(五分袖)

中袖容易显成熟,更适合年轻的女子,所以选择中袖旗袍要慎重些。另外胳膊比较粗的女性也不适合中袖旗袍,会显得手臂粗且短。

七分袖

七分袖是一个比较适合春秋的长度,长度40cm~43cm这样。这个袖子的好处就是露出纤细的手腕,而实际在初春和深秋穿的时候手腕处会感觉到寒凉,春末初秋时七分袖是不错的选择。

九分袖

基本上就是只露出手腕的一款旗袍袖子,长度一般在50公分及以上,可以很好的显示出纤细的手腕,如果配上合适的首饰,就更好看了。相比长袖,九分袖在秋冬搭配外套更适合。

长袖

长袖大家都知道,袖子长度盖住手腕,一般有55公分以上,但是长袖比较挑人,非常适合气质雍容大气的女性,不过天气较冷的时候,穿上长袖旗袍比较保暖。很多人穿不了长袖的原因是长袖主要是不够有精气神。

荷叶袖

荷叶袖样式特别好看,层层叠叠,与旗袍相结合显得非常时尚、靓丽。荷叶袖和小包袖的长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荷叶袖就像名字一样,是荷叶边的袖子,很有设计感,一般荷叶边是三层的荷叶,层层叠叠,喜欢这个袖子的也可以尝试。

② 根据身材标准,该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旗袍风格呢

每个人都可以穿旗袍,但要很久自己的身材选择

但很多人家人刚接触旗袍时不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身材选择适合自己的旗袍,或是认为自己的身材并不适合穿旗袍。其实不是的,只要选好适合自己的款式,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它!身材类型并不是大问题,只要挑选适合自己的,放大自己的优点,包容自己的缺陷,都可以穿出自身的美感。下面和大家列举4种比较典型的身材类型来进行分析。

沙漏型(S型)

S型身材又称沙漏型身材就是上下比例十分匀称,而且腰围纤细、臀围大。就是所谓的前凸后翘的身材类型。沙漏型身材不论是穿什么都很好看,无需任何的修饰,拥有小蛮腰就拥有了一切!S型身材的姐妹们旗袍款任意选!适合包臀收腰的款式。非常推荐港工旗袍和新中式改良旗袍真的很美!

③ 景甜真是“人间富贵花”!穿上旗袍惊艳圈粉,论找对造型的重要性

要说长得美,身材好的女明星什么造型都驾驭得住,但是没多少人可以穿得住旗袍。其实,能把旗袍穿出惊艳感,穿得极具魅力,又不浮夸流于表面可不容易。人美不红的景甜这些年没有给人留下太多的印象。虽然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是却一直不温不火。最近,景甜却因一部《司藤》剧作再度翻红,尤其是她在里面的旗袍造型更是惊艳圈粉,整个人美如“人间富贵花”,收获了一波好评。剧中的每一套旗袍装扮不张扬,效果却美艳动人,落落大方,极具个人气质魅力。不得不说,一个好的服道化造型真的能够影响女星的人气流量。

景甜的旗袍造型解析:

1、欧根纱旗袍

穿出清秀娇媚范

景甜身上这件浅蓝色刺绣蕾丝旗袍,安静时满满的温柔,但动起来的时候,充满了性感。材质上舍弃了传统旗袍的棉麻材质,上面的蕾丝打造出了透视风的感觉,极具现代感,与当代 社会 的改良审美融为一体,中间腰身的收紧,凸显曼妙的身材曲线,纯色系的旗袍容易显得单调,这件借用刺绣的元素,打破单调提升了美感。

淡蓝色刺绣旗袍的搭配,少了几分浓郁的性感,便多了几分清冷感,旗袍的裙身部分一比较贴身穿起来的身段是有腰的,构成曲线线条,会有种娇媚柔美的女人味。

适合穿旗袍的身形,是腰腹和胸部,臀部有落差,穿得好了,就是凹凸有致,如果是那些身材扁平的身材,会显得干瘪,侧面看起来像纸片一样扁平无立体感。一般的旗袍多是高领和中高领,脖子修长的女生更有优势,如果偏短的话,会显得整个人没有脖子,会更显壮,更有臃肿感,撑不起旗袍的曲线感。

景甜旗袍轻薄纱质和胸前的盘扣浅蓝色嵌丝硬花扣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腰部自然修身设计能够将腰部的柔美曲线完全突显出来,采用了立体刺绣,仿佛身上的蝴蝶活了一样,整体优雅而不失俏皮感。

旗袍和现代的衣服款式融合,款式丰富灵活多变,旗袍上的亮片和蕾丝的结合可以说是大胆新颖的设计了,远看闪闪亮亮的视觉效果,再加上旗袍长裙的修身设计,让整体显得十分性感优雅让这件浅蓝色旗袍变得更加迷人高级,仿佛生活在纸醉金迷的世界里。

旗袍+大衣,穿出层次感不再单调

旗袍在现代生活中是可以穿上出街的,精致的浅蓝色旗袍加上外套米色大衣,搭配一头黑长直,黑色长发风情迷人,落落大方。旗袍和大衣都绣上了精致的蕾丝花朵,极具浪漫,有一种别出心裁的贵族烂漫气息。改良旗袍本身就集 时尚 和复古于一身,所以搭配起来,也会更加地随性洒脱,加上一件外套的穿搭,身上会有色差感,会冲击人的视觉,如果你穿着这类出街,简直气质满分,还怕没有眼光在你身上吗。

2、 披肩旗袍

尽显温柔气质名媛范

相比于中袖旗袍对身材一览无遗,这件披肩旗袍对上半身的身材就没有这么大的要求,大家闺秀范十足,还能提升气质。景甜身着的这袭月白流苏小披肩加珍珠白色的真丝绸的旗袍就非常有韵味。色调沉稳清新,绣花精致古典,映衬出贵族低调的气质,这材质一看就很有高级感。身上的这件白色刺绣的小披肩就很别致,复古的同时,还把人的上半身缺点给隐藏了。

流苏设计的小披肩和旗袍的组合,比整齐的下摆更显特点,不会别人分成两段,设计也会显得腰线高,显得身材比例好,领间的流苏与下摆相呼应,更显得设计有结构,看着非常舒服。披肩的图案和裙摆的图案相呼应,构成一副水墨画,古典而又高贵。

刺绣的颜色和包边都是同一色系,经典又大气,也许有人说年轻姑娘穿显老,但是旗袍本身就是复古的,只要你的气质在,旗袍一定可以撑得住。还特意搭配了一头民国卷发,手里拿着白色的珍珠包,妥妥的民国名媛范。全身真丝光滑的材质,表面折射出华美的光泽,显得高贵沉静。

这件白色披肩旗袍,看起来全身的单调的素白,其实不然,细看开叉处绣着白花,一点都不素净,反而显得很华贵。一体的月牙白,是真的人间富贵花了。这一款如果大胸妹妹单穿的话,可能会显胸,这时候可以选择一件披肩来遮掩上半身,修饰了胸型,对于上半身宽大的妹妹,也遮掩修饰了一番,特别有上海贵妇名媛那味了。

3、黑色水墨画旗袍

呈现出古典优雅范

一般黑色披肩旗袍很少人能驾驭,因为穿上似乎感觉有种巫婆的感觉。但是这件黑色碎花的旗袍被景甜拿捏在手,穿出来古典大方的感觉,加上黑色灯芯绒的流苏披肩,有一种高级感,披肩领口处的黑色绣花看似无恰似有的感觉,与旗袍的水墨画融为一体相呼应。流苏还带有细闪的小钻,配上侧分大波浪,珍珠发卡的点缀,特别高级尽显东方女性古典的韵味,有着一种高贵不可侵犯的感觉。

除了长发或卷发烘托出旗袍本身的气质,妆容也是点睛之笔,大红唇显得气场又复古,细长的眉毛加深了面部韵味和辨识度。另外长版的旗袍也对身高的要求很大,如果你是小个子,你可以尝试改良版短款旗袍,显气质的同时又显高。

如何运用配饰提升旗袍造型

①. 符合风格的小包

景甜身着的这袭月白流苏小披肩加珍珠白色的真丝绸的旗袍就非常有韵味。色调沉稳清新,珍珠精致古典,映衬出贵族低调的气质,这一看就很有高级感。如果整套的旗袍略显单调,可以搭配一个色彩亮丽的包包

②. 精致的耳环

配饰的选择同样重要,通过华丽精致的的发卡,还是低调奢华的耳环,都体现出不同的气质,最重要的是选择与旗袍本身相符合的配饰。

③. 气质丝巾和项链

④. 帽子

如果你的身材偏矮,可以选择戴一顶帽子,类似于贵妇帽那种,可以将别人的视线往上移,会显得个子更高。

注意各位在搭配的同时,不是越多配饰越好,适量的选择两三件足矣。

就如所云:旗袍,像一阕旧词,又像一首婉约诗。说不清,究竟是女人诠释了旗袍的韵致与美丽,还是旗袍成全了女人的婀娜与风情。 看到这,别心动了,赶快行动吧,赶紧把自己心中完美的旗袍的搭配穿出门,做一回优雅的女人吧!

④ 民国时期旗袍,为何受到女性的青睐

我想那是因为旗袍最能勾勒出东方女性的身体曲线。旗袍能够让东方女性的胸、臀、腰、腿的曲线暴露无遗。

民国时期的女性,脱去了繁琐的清装之后,穿上简洁的旗袍。发现自己在旗袍的映衬之下,还可以这么漂亮这么美丽。所以,就爱上了旗袍。

毕竟在那种年代,能够像旗袍这样勾勒出东方女性身体曲线的服装,真的是少之又少。而且旗袍这种衣服,可以一年四季都穿着,这更加让当时的女性们爱不释手。

做为男人,也一定喜欢看穿着旗袍的美女吧。在民国时期,相信很多女性穿上旗袍也是女为悦己者容。

其实就连女人,对于这种可以驾驭旗袍的女人都忍不住多看两眼,那种含蓄又略带张扬的美丽,是所有女人心中的一个梦想吧。

旗袍真的是对身材要求非常高的服饰,就连现代的女性,也忍不住去尝试旗袍的美丽。

⑤ 现在穿旗袍够时尚么

时尚。

旗袍属于我国的国粹,旗袍是独属于东方女人的服饰,完美的勾勒出东方女人纤细柔美的身材曲线。旗袍最适宜东方女性,更因为它不断变化以适应人们的审美和生活需求。

从诞生之日起,旗袍就不断发展变化着,和时尚嬗变沾了边,和城市生活发展、新思想传播紧密相关。时代风尚、女子思想的点滴进步,都在旗袍的每一处细小变化中露出端倪。

移步生香——人们常用这样的词汇形容女人穿旗袍时的曼妙身姿。一件好的旗袍,是意蕴和剪裁的融会。对人体36个部位的精准测量,经过“镶、嵌、滚、宕、盘、绣、贴、绘、钉”等繁复的工艺,几经雕琢才得以成就一件经典旗袍。

(5)月牙袖旗袍怎么样扩展阅读:

关于旗袍的来源,流行着两种说法。一种是顾名思义,由满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旗装演变而来。旗装是清朝标准的宫廷服装,满族贵族妇女穿旗装时,头戴一个牌楼式的假髻,脚上穿一双花盆底的高底鞋。早期旗袍做得比较宽大,衣边袖口镶嵌很多花边,装饰比较繁复。

上世纪初,人们对服装,尤其是在一些正规的场合,包括一些礼仪性场合所穿的服装,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形态一直找不到方向。一些留学回来的年轻学生,吸收了国外服装元素,加上中国传统服装,把二者交织在一起,制成了一种新的服装。

这种服装上衣的领子比较紧,比较高,袖子非常紧,衣身紧裹住身体,人显得非常精神。裙装部分有时用与上衣相同的颜色,有时则用黑色,穿着感觉朝气蓬勃。这种服装是当时最为时髦的装束,被冠以一种名称,叫“文明新装”。

文明新装再朝前跨一步,把衣身加长,和满族旗袍相结合,现代的旗袍就诞生了。而另一种观点则是,虽然名为“旗袍”,但其实它和满族服饰的关系却不大,而是与城市生活发展、新思想传播紧密相关。

有专家认为,旗装样式宽大平直,面料厚重,图案纤细繁缛,在领口、袖口、衣襟和下摆处都装饰有花边,并且更以多镶为美,这样的服装款式确实与之后更加修身、质地较轻薄的“旗袍”有一定的相似。但事实上,从服装细节分析,这两者却相差甚远。“旗袍”吸取了西洋服装裁剪方法,是一种东西方服饰文化结合后的产物。

⑥ 求中国古代着名服饰和首饰的名称和特点!!尽可能得多,可加分! 例如:广绣流仙裙,霓裳羽衣……

1.首饰类:金丝香木嵌蝉玉珠 一色宫妆千叶攒金牡丹首饰 玲珑点翠草头虫镶珠银簪 累丝珠钗 宝蓝点翠珠钗 碧玉滕花玉佩 云脚珍珠卷须簪 烧蓝镶金花细 红翡翠滴珠耳环 赤金嵌翡翠滴珠护甲 赤金凤尾玛瑙流苏 赤金宝钗花细 景泰蓝红珊瑚耳环 溜银喜鹊珠花 金累丝托镶茄形坠角儿 镂金菱花嵌翡翠粒护甲 银凤镂花长簪 白银缠丝双扣镯 金累丝嵌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

2.服饰类:金罗蹙鸾华服 绯罗蹙金刺五凤吉服 玫瑰红蹙金双层广绫长尾鸾袍 木兰青双绣缎裳 桂子绿齐胸瑞锦襦裙 翠蓝马面裙 粉霞锦绶藕丝罗裳 累珠叠纱粉霞茜裙 青缎掐花对襟外裳 五色锦盘金彩绣绫裙 玫瑰紫牡丹花纹锦长衣 曳地飞鸟描花长裙 藤青曳罗靡子长裙 铁锈红撒亮金刻丝蟹爪菊花宫装 烟霞银罗花绡纱长衣 莲青色夹金线绣百子榴花缎袍 晚烟霞紫绫子如意云纹衫 镜花绫披帛 玉色绣折枝堆花襦裙 月白蝶纹束衣 锦茜红明花抹胸

商周
衣裳之始 染织工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文明阶段。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我们的祖先已掌握了用麻和葛纤维来纺织的方法。在目前考古发现的实物中,殷商时期已有了丝织物,如带有雷纹的绢等。商代社会由麻织物进而发展至养蚕取丝造衣,使服饰的原料进一步丰富起来。手工业和纺织工业的不断进步使服饰愈加多样、精美。始于商代的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的衣裳制度的基本形式,之后的帽、冠、发式、鞋子也随之产生。在古代社会,当天地间各种自然现象得不到解释时,人们就认为是某种力量主宰着一切,于是产生了对天地祖先的崇拜,从而形成了宗教信仰。上衣象征天,天未明时是玄(黑)色;下裳象征地,地是黄色。上玄下黄的服制就来源于对天地的崇拜。古人对祭祀天地、祖先的祭服比日常服饰更加重视和考究,并加以美化。至今我们仍把各种衣服统称为“衣裳”。
到了周代,分封制确立后,等级制度也成形。中国的冠服制度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从此,贵贱有别,衣冠等级在服饰中有了严格的区分。
春秋战国
深衣出现 春秋战国之交,封建制度逐步取代了奴隶制度。“百家争鸣”的社会环境对服饰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时出现了一种上衣下裳相连的服装 ——深衣。
深衣剪裁独特,衣与衫相连在一起,制作时上下分裁,中间有缝连接。用途最为广泛,隆重程度仅次于朝祭之服,下裳必裁 12 幅,以应 12 个月,符合古人对天时的崇敬,如同冕服的天玄地黄十二章(皇帝冕服,上玄衣,下𫄸衫,共有饰品十二章)。深衣的长度大致在足踝间。
这时深衣非常流行,不分男女,不论尊卑都穿。《礼记》上说:“既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即可以摈相,又可以治军旅。”所以深衣既被用作礼服,又可日常穿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服饰,倍受人们喜爱。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深衣的用料多为麻布,领、袖、襟等部位镶彩色边,作为装饰。
泰汉
内衣外穿 秦统一中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祚仅 15年,却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朝创立了各种制度,其中包括衣冠服制,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秦始皇时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穿绿色袍,平民穿白袍。官员头戴冠,身穿宽袍大袖,腰配书刀,手执笏板(上朝用的记事工具),耳簪白笔(上朝时用于记事)。当时的男子多以袍服为贵,袍服的样式以大袖收口为多,一般都有花边。百姓、劳动者或束发髻,或戴小帽、巾子,身穿交领长衫,窄袖。
秦代的袍服是一种有絮棉的夹层内衣,穿着时在袍服的外面要罩一件外衣。这种穿着习惯到了汉代产生了变化,袍服除了作为内衣,很多妇女时兴把袍服当外衣穿,令袍服逐步演变为外衣,成为一种十分流行的服饰;上至帝王,下至百官,不分级别、不论男女,也可作为朝服。因此,这种实用的服装便取代了深衣,成为最时尚的服饰。
汉代国力强盛、经济稳定,人们对穿着打扮要求愈来愈高,衣冠服制也日趋华丽。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各国的陆路交通,这条横贯欧亚的陆路通道就是着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将中国制造的蚕丝、锦绣等种种中国文化传到世界,也把西方文明带来东方,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魏晋
宽衣裸身 魏晋南北朝是政治和经济动荡的时期,士大夫阶层形成了消极的社会风气,追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享乐主义,沉沦于颓废的生活方式,以老庄、佛道思想为时尚,这种风气也直接反映在人们的衣冠服饰上。最有代表性的是当时的七位贤士,世人称“林七贤”。
宽衣博带是这时期的流行服饰。上自王公名士,下至贫民百姓,都以大袖宽衫为时尚。男子穿衣敞胸露臂,衣服披肩,追求轻松、自然、随意;女子服饰则长裙拖地,大袖翩翩,饰带层层叠叠,优雅而飘逸。
由于长期战乱,南北方的广大民众迫于离乡背井,并出现了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互相学习交流,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技术,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汉族穿着北方民族服饰成为时尚,不论官兵或百姓,都穿着北方民族服饰,作为平时的休闲服或礼服。
隋唐
华丽开放 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时期。丝织、漂染技术有了极大提高。加上对外开放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中西结合,相容并蓄,使唐代的服饰华丽清新,充满大唐风范。
唐承隋制,天子用黄袍及衫,黄袍被视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饰。这种规定一直延续到清朝。唐高祖以赭黄袍巾代作常服,以后因天子用赤黄袍衫,于是逐渐禁止臣民服赤黄之色,并以品级定袍衫的颜色,即所谓“品色服”。
贵妇人的礼服多以袒胸、低领、大袖为主,同时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巾。当时也流行穿胡服。另外,唐代女子注重化妆,修饰容颜。例如画眉,当时最流行的是阔眉、八字眉等眉形。额眉间的妆饰,如“花钿”(用金箔片等材料剪成小花贴在面部),便很有特色。发髻形式也多种多样。
而唐代织锦,无论在织造技术或花样图案上,都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近年在新疆吐鲁番、巴楚及甘肃敦煌等地发现了大量丝织品实物,品种花式极为丰富,染织技术精湛。在新疆出土的彩绘木俑服饰中,还出现了缂丝,比文献记载早几百年。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别具一格。
宋朝
保守拘谨 宋朝的建立,出现了一段经济文化稳步发展的时期,尤其都市商业经济更为发达。理学思想是士人生活行为的规范,影响所及,当时的服饰不过分追求华丽,保持洁净自然,崇尚简朴的审美观。
宋代衣冠服饰大多沿袭唐代,但又有自身的特点。官服多为大袖衫,头戴直角冠帽,采用不同颜色的服装来区别官员级别;贵族妇女的时髦礼服则是大袖衫。另外,宋代妇女的常装是一种称为“背子”的外衣,其特点是对襟、直领、两腋开衩,衣长过膝。上至后妃,下至百姓都可以穿着,可见其流行程度。
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从五代至宋以后,出现了缠足陋习,也称“裹小脚”。出土的南宋弓鞋(缠足鞋)头尖上翘,鞋长13.3厘米,宽4.5厘米。可见当时妇女所受的压迫,这是封建社会畸形审美观的体现。
元朝
留辫束发 元朝并没有完整的冠服制度。蒙古人入主中原后仍保持其生活习俗,但同时又受汉族的影响,服饰日趋华丽。
元代服装以长袍为主。官员和士庶的日常服装多为窄袖长袍。另外,在元代大宴活动中,天子百官要穿统一颜色的服装,称为“质孙服”,据古籍记载,天子的质孙服款式繁多,冬服有 11 种,夏服有 15 种。
这个时期的妇女也穿长袍,而汉族妇女则以襦裙为主。由于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影响,在元代,男子流行留辫发和髡发,其特征是先用刀剃开两道直线,脑后头发全部剃去,左右两侧留出辫发或随意散落披肩。
明朝
重拾汉唐
服制 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为了恢复汉族的礼仪,便制定了以周汉、唐宋为准则的新服饰制度。以袍衫为主要服饰,而官员则以“补服”为常服,头戴乌纱帽,身穿圆领衫。所谓“补服”,是指在袍衫前有一块方形刺绣图案的官服,文官图为飞禽,武官图为猛兽。用袍衫颜色和图案的分别来区分官阶品位。
另外,明代男子官员和儒生,都流行戴“四方平定巾”,这是以黑纱罗制成,可以摺叠,展开时四角呈方形的帽子。妇女则流行穿“比甲”服装,它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马甲(即背心),套在衣裙之外。
清朝
庞杂繁缛 清兵入关后,建立了清朝。清代的服装制度是中国历代最为繁杂的。服饰既保留了满族的习俗,同时兼收并蓄汉族的服饰特点,最有代表性的是,沿用明代“补服”的特征。
清代男子主要服饰有长袍、马褂和马甲。袍服最大特点是袖口形状似马蹄,因满族人善骑射,把马蹄形演变在服装袖口上。“褂”是穿在袍外的衣服,不分男女,都可以穿,是一种礼服。“马甲”也叫“背心”,它的造型多样,主要特点是在马甲上有彩绣装饰。
清朝时期规定,军民要穿满族服装,强令汉人男子按满族习俗改变发式,剃去前额发,把头发编成辫子。当时统治者对汉人就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颁令。
妇女主要穿旗袍,旗袍原来是满族人的服饰,汉人也穿着。旗袍款式宽大,腰身为筒式,后来才逐渐变得窄小合身。
近代
社会革命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激起了“废除帝制,剪掉辫发,更换服饰”的诉求。由于当时西方文化的影响,整个社会包括服饰方面也日渐变化。当时的男子服饰主要有长衫、马褂,青年人穿西装和“学生装”,“中山装”则成为民国时期最时髦的服装。
“中山装”的出现是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认为革命党人穿什么式样的服装是个大问题,他依据中服和西服式样进行了改革。最初的式样有背缝,在后背中腰处有腰带,前门襟有 9 颗扣子,上下口袋袋褶外露。孙中山先生带头穿这种服装,人们为纪念他就称这款服装为“中山装”
在民国初期,女子旗袍跟清代旗袍没有太大分别,到了三、四十年代,旗袍进入全盛时期,这时的旗袍才发展成窄袖、收腰、无袖等款式变化,更加舒适、合体、美观,突出女性的曲线美感。
金缕玉衣
中国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按死者等级分为金缕、银镂、铜缕。1968年满城汉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保存完整,形状如人体,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每块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经过严密设计和精细加工,可见当时高超的手工艺水平。 玉衣的一种。用金缕编成, 汉 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用为殓服。由于等级不同,玉衣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三种玉衣在考古工作中都有发现。 河北 满城 汉 中山靖王 刘胜 夫妇墓出土的两套金缕玉衣,各由两千多玉片用金丝编缀而成。
扁方
为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均作扁平一字形。晚清宫廷梳“大拉翅”所用的扁方有的长达一只二寸。清宫的翡翠扁方有的碧绿如水,有的则在翡翠上镶嵌金银、碧空寿字、团花、蝙蝠等吉祥图案。这种珍贵的翡翠制作的扁方,戴时贯穿横扁簪的发簪中,那翠绿色的玉色与漆黑的头发,强烈的对比色调造成特殊美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