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清朝宫廷里女子穿的旗袍的颜色有什么意义有贵贱之分吗
旗袍是现代流行服装之一,在国际服饰橱窗里,享有很高的盛誉。旗袍是从满族古老的服装演变而来的。
旗袍,满语称“衣介”。古时泛指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男女穿的衣袍。清初衣袍式样有几大特点:无领、箭袖、左衽、四开衩、束腰。箭袖,是窄袖口,上加一块半圆形袖头,形似马蹄,又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绾起,出猎作战时则放下,覆盖手背,冬季可御寒。四开衩,即袍下摆前后左右,开衩至膝。左衽和束腰,紧身保暖,腰带一束,行猪时,可将干粮、用具装进前襟。男子的长袍多是蓝、灰、青色,女子的旗装多为白色。
满族旗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旗袍外套上坎肩。坎肩有对襟、捻襟、琵琶襟、一字襟等。穿上坎肩骑马驰聘显得十分精干利落。
在满族南迁辽沈,入中原后,与汉族同田共耦,受汉族“大领大袖”服饰的影响,由箭袖变成了喇叭袖,四开衩演变为左右开衩。
至本世纪30年代,满族男女都穿直统式的宽襟大袖长袍。女性旗袍下摆至(左骨右干)(小腿),有绣花卉纹饰。男性旗袍下摆及踝,无纹饰。40年代后,受国内外新式服饰新潮的冲击,满族男性旗袍已废弃,女性旗袍由宽袖变窄袖,直筒变紧身贴腰,臀部略大,下摆回收,长及踝。逐渐形成今日各色各样讲究色彩装饰和人体线条美的旗袍样式。由于旗袍非常适合中国妇女的体形和贤淑的个性、民族的气质,后来这一源于满族的传统服装渐渐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苛葩,受到国内外妇女的青睐和赞赏。
马褂
Ⅱ 旗袍是由清朝时旗装发展而来的,两者间有何区别
从“旗”字来看就知道二者必定有着密切得联系,千丝万缕斩不断,但是一个是前身一个是改进,自然也会存在很大得差别。譬如,两种服饰版型上一宽一瘦、设计上一严一露、地位上一高一低;
3.地位上变化极大
虽然旗装式满族的服饰,但不是所有的满族人都能穿,也不是宫中的人都可以穿的。那个时候只有皇族贵戚中的女眷可以有这种待遇,所以旗装也代表了一种尊贵和权利。然而旗袍就不同了,它是想穿就可以穿的东西,唯一的差别就是有钱人穿好一点的料子,穷人穿粗糙一点的料子罢了。
总而言之,这两件服装有很大的差别,也不是一个人的设计,但是前后的关联还是很多的。
Ⅲ 清代宫廷只能穿满服(清旗袍)吗不可以穿汉族上衣下裙吗
不是不能穿 是没有 在皇宫里穿的那都是工作服性质的 不是你自己能定的 他就是给你一片树叶你也就只能穿这个 就跟现在公司规定你穿西装 你就不能穿个唐装办公
有权自己选择衣服的是可以随便穿的 干隆皇帝还有个穿明朝服饰的画像呢 皇帝就属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自己服饰的人 但是他在办公的时候 也只能穿工作服 也就是俗称的龙袍 这个是谁也不能逾越的
Ⅳ 清朝旗袍和民国旗袍有什么区别
清朝旗袍和民国旗袍的区别:清朝旗袍是满族的传统服饰,宽松肥大;民国旗袍是属于时尚,称身适体,短袍窄袖。
Ⅳ 明国时期流行的旗袍和清朝满族女子穿着的旗服有怎么样的联系跟区别
实际流行旗袍和清穿着祈福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民国和轻浮都是有着自己汉族和与满足的区别对待
Ⅵ 清朝汉族人穿旗袍吗
清朝时候旗人(也就是后来的满族人)男子平时穿的和汉族差不多,长衫扎腰带,长裤,布鞋,或者靴子。但在正式场合旗人男子穿的和汉族人就不一样了。
虽然当年清廷强制规定汉族男子装束必须效法满族,但这个命令除了发式以外其余方面并未认真执行。清时汉族男子的衣襟比满族男子的衣襟要小,袖口明显大一圈,而且没有马蹄袖。袍的下摆保持了明代式样,只在左右开岔,或者干脆不开岔,袍的领子一般用圆领,不使用衬领。中衣一般都用白色,而且比较长,有的和袍的长度相等。汉族男子也不使用皮带,仍沿用明代的丝绦。也很少穿靴子而习惯穿木底布鞋。
满族男子的正装与汉族截然不同,长袍一般都有四面开岔,有的还在右开岔上加以可以自主拆吊的活动下摆。袍上也没有领子,而是使用衬领。长袍的袖口是紧收的马蹄袖(叫箭袖)。马褂和马甲也是紧身的,而且长度不得超过腰。满族男子普遍使用皮带,用布带的不多。满族中衣的尺寸比较短,且颜色通常与袍子差不多。满族男子还有一种套裤,用厚帆布或者鹿皮制成,套在布裤外边便于骑马时穿。满族男子在正式场合必穿长靴,绝对不准穿布鞋,长靴大多是皮制的,个别用布制。
清代旗女与汉女的装束就更不一样了。满族女子的发形很特别,比如两把头,是在头顶先梳一个发籍,然后使用一个称为燕尾的发板,沿着燕尾把剩余的头发向下梳,最后用发掐固定在脑后。还有高粱头,是在头顶先固定一个发籍,然后使用一根大横簪平插在发籍上,将剩余的头发分左右宛在横簪上最后用发网固定。今天在电影里常见满族妇女头带答拉赤,其实在当时答拉赤并不常用,清时无论贵族还是普通旗妇,都只在礼仪场合才带它,平时是不带的。满族妇女不缠足,平时穿平底花布鞋,也只有在礼仪场合才穿花盆底或马蹄底。在清代贵族和普通旗妇的确平时都穿旗袍,礼仪场合的旗袍装饰要比平时旗袍华丽,头上再带以答拉赤,脚登花盆底,走起路来高贵端庄。满族妇女没有穿裙子的,穿裙子的场合只有两种,一是在皇家庆典上满洲贵族女子要在朝装内穿配裙,二是在家祭跳神时萨满要穿神裙(这种神裙无论男女萨满都必须穿)。
清代汉族女子基本保留了明代以来的上衫下裙风俗,尤其在南方,汉族女子常穿百折挂裙,裙摆正中有时会镶嵌精美的绣片,群折上也常有绣花,而且群长没足,随风飘摆尽显婀娜。清代汉族女子的发式与满洲女子的旗头有很大不同,各地花样非常多,而且佩带的装饰品很复杂,假发也十分普遍,有一种叫做装头的硬质假发套是整体带在头顶,高度超过2公分,与日本的木模假发很相似。汉族女子大多缠足,所以清中期以前穿外裤的很少。晚请时期汉族女装才开始流行裤子,但裤子的尺寸很大几乎接近裙子,为了“行不露足”其长度也和裙子相当。上身的衣服为冬袄夏衫,袄一般是紧袖高领,衫则是大袖口宽下摆。现代很多人都以为琵琶襟高领加扣子是满族服装的款式,其实都是误区。琵琶襟高领等元素都是在明代汉族服装中最早出现,后来的满族服装是受到明代汉装影响后又加入本民族元素而形成的。清代汉族女装也是沿用了明代的领部款式。
在清代,满洲人与汉人是可以通婚的,但有个前提,即通婚的范围一般只限于八旗组织内部。清代几乎所有满洲人都在八旗之列,与其通婚的汉人也必须在八旗之列,也就是汉军八旗。但对于八旗组织以外就都不准随便与平民通婚。即便是汉八旗和蒙古八旗也不准随便与旗外的汉人或蒙古人通婚。这就是清代的“旗民不婚”制度。这样作的原因是旗人是世代吃朝廷财政的预备役军属,生活费与田产都是朝廷的,他们一旦与平民结婚成家就会涉及到财产分配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国家财产无行流失。所以清政府不许旗人聘娶民女,更不许旗女外嫁,因为前者会出彩礼,还会增加入旗人员,后者则会带走嫁妆。
Ⅶ 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那时清朝都灭亡了,为什么还叫 旗袍
因为只有满族才穿旗袍,自清朝入关以来,渐渐的汉族服装彻底毁灭。辛亥以后,流行中山装,但是旗袍已经深入人心几百年了。所以在完全西化以前,中国人还是以满族服装为主。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以后,完全西化,服装才改变。但是盛大节日,还是以中山装为主。
旗袍渐渐的被贵族化,成为一种时尚。满族的入关,毁灭明朝,汉族服装已经丢失的差不多了。看日本,他们西化,但是完全没有放弃自己的名族服装。在中国只有少数名族已然穿自己的名族服装。
Ⅷ 中国56个民族满服旗袍凭什么代表中国
旗袍简单、美观大方、个性独特,旗袍曾经是满族的服装,清朝时,旗袍就是国家的服装形象,56个民族中,汉族统治时间最长,但汉族没有独特的服装文化。又曾是中国的国服,旗袍理所当然代表啦。
Ⅸ 清朝时期汉人都穿什么样的服装 是旗袍吗
清朝时期汉人不穿旗袍。
清朝女装: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干隆以后,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清朝男装:
清代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不曾见过的。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下摆有两开衩,四开衩和无开衩几种类型。
皇室贵族为便于骑射,着四面开衩长袍,即衣前后中缝和左右两侧均有开衩的式样,平民则着左右两侧开衩或称一裹圆的不开衩长袍。
(9)清朝为什么要满服旗袍扩展阅读:
从记载顺治时期朝廷对民间着装下达的诏令中,可以了解到服饰变化的一些具体情节。顺治元年十月有令命文官衣冠按明代服制,民装无规定。
顺治二年六月规定了剃发之制,限旬日内一律遵行,违者杀而无赦。据说当时有一汉族遗老由于不愿剃发,只好改扮女子装束。
由于拒绝剃发而迫死的不计其数,而被逼无奈改扮女装的也为数不少。顺治四年十一月确定官民服饰之制,但只限服色和使用材料,所服之式样仍无明确规定。
直至干隆时期,规定了居住城市和人员稠密的区域普遍服用旗装外,闭塞地方的平民仍然不服用马褂,不戴红缨帽。
即使一些留有发辫的男人,也将辫盘绕在头顶,再加戴一顶毡帽,外观上很难辨认出来。特别是清初时留辫很短小,就更不好分辨。
满人进关,对男子采取强制性更装,女子的更装是逐步实现的。当时女子改装阻力很大,明装难以更改,反而大大吸引了满人。
不少旗人还特意模仿汉装,尽管干隆时期宫中一再降旨,禁止满人缠足,但异族女装的吸引力,使得不少满人违抗旨令的现象时有发生。
Ⅹ 中国为何不把唐装作为国服,而把满清的旗袍作为国服
现在的唐装我个人认为这是对大汉一族的一种耻辱!现在的唐装是满清旗袍改的!居然还说是唐装!我就搞不懂了,汉服才是大汉一族的文化传承,非要弄个满清旗袍来做国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