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旗袍展示 » 国民时期女人旗袍披的是什么
扩展阅读
杏色旗袍怎么搭 2024-09-24 15:06:51
皮衣皮子裂了怎么办 2024-09-24 14:55:17

国民时期女人旗袍披的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2-06 21:55:00

㈠ 国民时期女人穿旗袍里面穿什么

穿丝袜把。不过那个时候的丝袜没有现在做的透明。

㈡ 民国时期,女人经常穿着旗袍,那旗袍里面穿内裤内衣吗什么样的内裤内衣

民国初期女性穿的是肚兜或者马甲搭胸。后期到裹胸,然后最后洋文化传入,女性开始穿戴义乳也就是内衣不过这已经是很久以后了

㈢ 谁知道民国时期女性洋装是什么样子的

基本就是旗袍,披肩,纱帽。

㈣ 有没有民国时代对于年轻女子的旗袍服装描写,参加晚会的也要

旗袍:
腰身掐得恰倒好处,多一分不成,少一分不成,她总能把最素雅的旗袍穿出别样的风韵。旗袍在她身上散发着白兰花的优雅气质,亭亭玉立而丰腴柔媚。

你身着一件紫红色旗袍,远远看去,真像一只小蝴蝶飞过一样,既美丽称身,又色彩柔和。
娉婷婉约的风姿,娇艳俏丽的容貌,妩媚得体的举止,优雅大方的谈吐,一开始就令人刮目相看。

和服:
风姿绝艳,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那人穿着浓淡相宜的龙胆色唐衣,衬着紫苑丸萩的五衣,系着白色唐草立涌的裳,头发如同夏月里茂盛的垂柳那样长长地披下来,姿态柔媚,秀眉微挑,凤眼妩媚,肤色雪白,妆容精致,美艳无双。

女孩大概十七八岁,黑发如云,肤色似雪,眉目秀美,薄萌葱色的唐衣与水晶花的表着令她看起来清爽悦目,气质清雅,淡淡的犹如一朵玉兰花。

㈤ 民国女生旗袍外面的褂子那时叫什么名字啊

那个不叫褂子,叫比甲,从明朝开始就是汉族妇女的日常穿着,满清入关以后,命令改变了男人的服饰,但是妇女的穿着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改动。

㈥ 民国时期的女人旗袍内穿的什么内衣

肚兜。
肚兜又称“抹胸”,是中国传统服饰中护胸腹的贴身内衣,形状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对角设计,上角裁去,成凹状浅半圆形,下角有的呈尖形,有的呈圆弧形。 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肚兜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中国民间传说或一些民俗讲究。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
肚兜(dù dōu ),古称兜肚,上面用布带系在脖颈上,下面两边有带子系于腰间。关于肚兜的名称,历代皆有不同。除了肚兜,还有抹胸、抹肚、抹腹、裹肚、兜兜、兜子、诃子、衵服等称谓。
肚兜的艺术以刺绣为主,也有贴补花纹的。由于它包括缝、绣、剪裁、造型及色彩构成,所以肚兜属于民间妇女艺术中的综合表现部分。妇女只为情人、丈夫或儿子绣肚兜;她们自用的肚兜一般只以纯色(多为红色)布料做成,略加花边装饰而已。绣给情人的肚兜多以戏曲、神话、传说中之爱情故事为题材以示意;为儿童绣的则以虎、虎吃五毒、莲(连)生贵子等护生、繁衍主题为内容。肚兜、虎头鞋、虎头帽、虎形围嘴、各种神灵的护生耳枕和布玩具,构成了围绕生命生殖繁衍主题的配套艺术表现。也可以说是围绕新生命的成长,或者说是围绕人生三大礼仪——生、婚、丧中第一个大项目而创作,在民间艺术中形成特殊的领域,很值得继续研究。

㈦ 民国时期女子流行那三种旗袍

其实跟现在的也差不多,有钱的面料款式肯定要时尚些,平民穿的就纯朴些。
楼主如果喜欢的话,可以直接截图到上海南外滩面料市场的凤和祥定制,各种款式和面料都可以选择,几百到一两千都有,性价比很高,而且是面料市场,逛逛了解下行情都不错的

㈧ 民国时期的女人主要的服装是旗袍和洋装吗

觉得旗袍在民国是比较大众化的服装,一般市民阶级女性穿着,冬天有夹棉的稍厚一点的棉袍和大衣,洋装一般大概是当时影星歌星和富人女性的穿着,舞女和交际花也会穿,一般女性可能也会有,只是不作为常服。

㈨ 民国时期女人们旗袍里穿的是裤袜还是丝袜

丝袜。

民国时期裤袜还没有出现,所以,旗袍里应该是穿的丝袜。

20世纪60年代,英国设计师玛丽·奎恩设计的超短裙风靡全球。裙子越来越短,高筒袜相形见绌,吊带袜被抛弃。袜子与内裤成为一体,连裤袜诞生。它的舒适和方便性令全球女性对它宠爱有加,这一款型经久不衰。同长袜一样,连裤袜材质很多,有棉质、尼龙、天鹅绒、包芯丝、羊毛混纺等。通常为丝袜。

(9)国民时期女人旗袍披的是什么扩展阅读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袭着清朝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文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

风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旗袍,是由中国传统袍服在民国妇女在穿着中吸收西洋服装式样不断改进而定型的。当时无专业服装研究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以千家万户,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

从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来束胸裹臂的旧貌,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美充分显示出来,正适合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青布旗袍最为当时的女学生所欢迎,一时不胫而走,全国效仿,几乎成为20年代后期中国新女性的典型装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作为领导服装潮流的十里洋场中摩登女郎、交际名媛影剧明星等,在旗袍式样上的标新立异,也促进了它的发展,其中如交际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创办的云裳时装公司便是。

自30年代起,旗袍几乎成了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民间妇女、学生、工人、达官显贵的太太,无不穿着。旗袍甚至成了交际场合和外交活动的礼服。后来,旗袍还传至国外,为他国女子效仿穿着。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黄金时代,也是近代中国女装最为光辉灿烂的时期。这时的旗袍造型纤长,与此时欧洲流行的女装廓形相吻合。此时旗袍已经完全跳出了旗女之袍的局限,完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新服式了。先是有了“别裁派”的说法。

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领、袖外采用西式的处理,如用荷叶领、西式翻领、荷叶袖等,或用左右开襟的双襟。这些改革的应用虽并不广泛,但表示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自由,旗袍原有的程式不再是必须遵循的。

旗袍与西式外套的搭配也是“别裁派”的一个特点,这使得旗袍进入了国际服装大家族,可以与多种现代服装组合,说明它已经“国际化和现代化了”。

20年代的旗袍仍然宽大平直;与当时流行的倒大袖相呼应,旗袍的下摆比较大,整个袍身也是呈“倒大”的形状。但肩、胸乃至腰部,则已呈合身之趋势。张爱玲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

30年代末出现了“改良旗袍”。旗袍的裁法和结构更加西化,胸省和腰省的使用旗袍更加合身,同时出现了肩缝和装袖,使肩部和腋下也合体了。有人还使较软的垫肩,谓之“美人肩”。这表明女性开始抛弃以削肩为特征的旧的理想形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