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人穿旗袍是不是和满族人有关" dajuan
一开始是满族人穿的衣服,叫做旗服
㈡ 是什么造成了汉族旗袍与满族旗袍的差异(要写实践报告,长一点)
旗袍是满族服装,没有汉族旗袍一说,传统旗袍与现代旗袍之分,传统旗袍只有满族八旗子弟才能穿,所以叫旗袍,现代旗袍是民国后从清宫里流传出来的样式经过改造才成为中国比较特色的服装。
㈢ 旗袍是满族的还是汉族的
旗袍是满族的还是汉族说法不一。
《辞海》中有关于旗袍的注解:“旗袍,原为清朝满族妇女所穿用的一种服装,两边不开衩,袖长八寸至一尺,衣服的边缘绣有彩绿。辛亥革命以后为汉族妇女所接受,并改良为:直领,右斜襟开口,紧腰身,衣长至膝下,两边开衩,袖口收小。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
㈣ 为什么旗袍不宜代表汉族的民族服装
最近在国际大会上,中国的旗袍可所谓风光无限。旗袍现在为很多人喜欢,我也不反对中国做为什么国服装。但是对于汉族人来说,旗袍是不是自己的服装。当今55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可是汉族有什么呢?不仅延续了清朝满族的风采。而且在很多时候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民族服装。现在的汉族人很迷茫。 什么才是汉族的服装,一个民族最可悲的是失去自己的文化。包括民族服饰,朝鲜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饰,他们很爱他们自己的东西。可是汉族那5000年的光彩的文化中闪光的一点,就是汉族的服饰。。首先,中国古代虽为多民族国家但汉文化还是占主流。自古以来汉族就是个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不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也是个爱好和平不好战的民族。由于生产节奏的需求以及气候特征的需要,产生了以宽衣大袖为主、缓慢休闲式的服饰特色。虽然有胡服骑射等那也仅仅限于军队,目的是为了便于打仗。贵族和广大人民老百姓还是以宽大,舒适的裙襦为主,以符合民族习惯的生活节奏。因此,自古以来占国家主体的服饰还是汉族服饰。汉族服饰根深蒂固的文化潜在意识在我们脑海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我们之所以把传统穿的东西叫衣裳(衣 上衣 裳 下裙)而不是袍。宽大的袖子在古代典籍中有很多关于它的记录,如两袖清风这样的成语、袖里藏书藏物之类的典故。汉族服饰也是没有像旗袍那样的扣子的。据说扣子这个东西起源于西方、功效等同于当时的‘领带’,都是为了系住衣服的。古代汉族则不用扣子领带而用裙子上的腰带将衣服系住,因此便有了像“罗带轻分 裙带关系”这样的词汇。 现在南方很多地区也将穿衣服叫“扎衣裳”,可见不是“系扣”,而是用绳子或带子扎绑。汉族的领子样式虽然在历朝历代变化的比较大,但一般都较宽松不像旗袍那样的领子紧贴在脖子上。主要是由于满族长期在较寒冷的地区居住,气候的差异而形成的,因此,明以前历史上像旗袍这样的服饰并没有占主流。 第二种观点认为旗袍是满汉融合的产物。不错,旗袍确实经过很大的变革和改良,也容进很多汉族服饰元素在里面,比如采用汉族的丝绸锦绣等华贵的面料、汉族的纹饰、刺绣技巧等等。但问题是旗袍的满族服饰的本质没有改变。正所谓万变不离其中,旗袍之所以叫旗袍而不是别的,旗袍的两旁开旗、立领、盘襟、盘扣都是满族服饰的最重要特征,说是有汉族的服饰特色,就跟装潢的不能再中国的餐厅里面卖的还是卖当劳一样。 其次,现在的中国除了服装,主流文化上还是汉族文化。汉族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思想的民族,因此服饰里也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比如受儒家、道家的思想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追求那种平和、不于世争、宽厚仁爱塑造了汉服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天人合一、飘逸洒脱也体现在汉服的样式。感觉上,汉族女子更是深受礼教等道德的束缚与影响,以穿宽大随和的裙子为主,不可能像最初的满族妇女那样穿旗袍是为了骑马。因此,旗袍马褂的样式与中国自古的文明文化相悖,也无法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特色。 现在旗袍也并不是纯满族的东西,而是满族服饰与西方文明结合的产物。因此,露出大腿、穿着高跟鞋的旗袍女未免会显得不伦不类。 运用西方的剪裁方式显得性感苗条与晚礼服无甚差别,失去了民族很多原汁原味的东西。民族服装是需要原有特色的。 并不是成天的与时俱进,也不是盲目的追求西方去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点。否则的话,西方人回去欣赏本国mm的晚礼服西装好了。 还用的着成天看你的‘国粹’? 也许在他们眼里看来,以着如此性感大方服饰的民族怎么会是传说中的含蓄、典雅的东方中国女性? 再加上短袖、无袖、露着大腿、几乎半赤的民族服装 会不会让他们以为中国人以前居住在类似非洲或热带地区的雨林里?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礼记》中那个记载服饰类型繁多 以庄重为主的民族会和眼前的这个民族是同一个民族。 也许有人会说我守旧,管他这么多只要是美的服饰不就可以了吗?但一个民族的服饰与其民族的文化背景是紧密相连的。 它所代表的是一个民族、一个民族整体的素质。不管这个文化好也巴歹也罢,它毕竟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纯粹的东西。 是这个国家/民族历史的缩影? 其实,汉民族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民族.但包容性很强的民族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以‘拿来主义’的方式才能显的其胸襟广阔。拿来主义也要吸收好的,吸收伊优点。折扇是日本人发明的但中国人觉得它轻巧美观逐渐的就发展成了扇画。中国人主动西方科技是为了使自己壮大。 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也是要优生劣汰的。不可否认在历史上汉族文明是灿烂先进的,有利于统一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 因此少数民族自身学习汉族很多习俗文化;同样,汉族也有其不足之处,同样也应该学习有些民族的热情奔放、坦诚。 好客等品质 先进的方面融合其不先进的方面 只有这样 各民族才能在交流 融合中取得共同发展与进步? 同样,汉服相比于旗袍,更具有文化底蕴、更能展示中国古老的文明,也更能代表中国人的思想与面貌。
㈤ 旗袍是满族的服装不是汉族的,为什么会成为最能代表中国服饰的衣装甚至上升到国服的地位
某种服装好不好看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你觉得不好看的,可能另一个人就觉得很好看。旗袍能够生存并发展就说明有其价值所在,何况我们今天的旗袍是经过改良了的,与满人传统的旗袍并不完全一样。个人认为旗袍最突出的地方在于能展示女性纤腰丰臀的曲线美。中山装实际是西服改良而来,是传承自日本,就像汉语里的很多现代科学名词一样。日本的和服则是唐装的一种变异体。旗袍、唐装、和服各有其美感,哪种最好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于各人的喜好。感觉你可能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不太喜欢满人,其实我也不太喜欢满人,但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某个民*族在历史上的行为就否定它的一切,你说是吗?个人的一点浅见,纯手打。哈哈!
㈥ 为什么会有人把旗袍当成汉族的传统服饰,难道满族的文化真的同化了当今的汉族吗
汉服断代导致人们放下了,后经过一系列的动荡和起伏,只有少数人拾起来,继续传承。
㈦ 大家都知道“旗人”是满族,哪为什么还把旗袍说是汉族的传统服饰
旗袍形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有部分学者认为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代的深衣,是民国20年代之后最普遍的女子服装,由中华民国政府于1929年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论及旗袍风尚的起始时间,通常认为在20世纪民国时期,郑逸梅先生即称 “原来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国后始御之” 。至于具体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对比较含糊。周锡保先生和张爱玲女士均以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后,周氏还以1923年的画报等资料推断,所谓旗袍在其时的上海数十人中不过一二。事实上,以当时上海的新闻界对社会现象敏感程度,一种新式样的风行必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报》等报纸上很难查到有关于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资料为旗袍在1925年的出现提供了佐证。在作为旧帝都的北京,也有记载表明旗袍时尚始于1925年。因此,将旗袍流行的起始时间视为1925年当为合理。
㈧ 汉族对少数民族的服饰影响
无论是少数民族的服饰还是生活习惯,汉化程度都越来越大,即使传统审美不变,但工艺和材质都有变化。现在除非是原生态少数民族地区,否则基本找到的都不是正统少数民族服饰,更多是改变过的舞台装或奢华打造的服饰咱们中国的代表服饰是什么?你也许会说是旗袍其实是汉服,汉服的影响之大可追溯到上古帝王轩辕氏黄正妃嫘祖首创养蚕制丝织绢发明了汉服。个人觉得汉服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多在装饰,配色方面,而是周边少数民族对汉服的改良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汉族其实和中国差不多,民族本身就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结果,这种融合不止表现在血统上,也表现在服饰上。少数民族的民族服装,从现在来说,也是节日的时候才穿,平时很多都穿普通便装的。经常穿民族服装的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
汉服被淘汰是因为汉服的袖子太宽大,下摆要盖住脚面,这样的衣服走路和做事都极不方便。再说现在还有祭文圣的仪式每年在山东曲阜举行,可以说还是有人穿的。并且法律并不禁止,有人说就让他说去,你可以随便穿。难道人家说两句你就怕了吗。这又如何谈得上欺负你。自卑就不要找借口吧!
㈨ 满族对汉族有影响吗
清宫剧都是汉族人拍摄的,里面的内容如果让满族人看了估计会很好笑,这应该算汉族不能算满族的影响罢?
我觉得现在满族对汉族的影响主要是饮食方面,比如东风味北菜、满族火锅、樱桃酒。还有很多小点心,比如小窝头、驴打滚、萨其马、云豆糕这类。
其实今天中国所有民族都普遍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邻国越南,泰国和蒙古也一样,全盘西化应该是大势所驱了。将来也会像日本和韩国那样变成很西化的国度。
㈩ 旗袍是不是不代表汉族而代表满族
那是肯定的啦,当年清朝击败明朝强迫汉人“剃发易服”,为此杀掉很多汉人,你去搜索下“剃发易服”就知道啦~~旗袍是满服改编而成,最先流行于妓女。
汉服不是只指汉朝的服装,而是指汉族人的民族服装,汉朝时的服装只是汉服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