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带类别 » 红军在过草地时把皮带称作什么
扩展阅读
女装店地板用什么瓷砖好 2025-02-07 11:06:55
皮衣怎么配才好看 2025-02-07 11:06:53
白衣天使的手套怎么画 2025-02-07 11:01:08

红军在过草地时把皮带称作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9-03 06:02:50

‘壹’ 红军长征中的食物是什么

红军长征中的食物有野菜、草根、麦面疙瘩汤、野韭菜、野蒜、臭蒿子、豌豆苗、蘑菇汤,青稞、牛皮带、旧牛皮鞋、牦牛肉、苞谷、小米、南瓜、蕨根等。

长征一路上从东南行军到西北,沿途移风易俗,红军的粮食种类也在不断地调整,配额也不得不一再缩减。长期行军,给养完全跟不上,所以食不果腹地行军作战,成为经常的事情。

时任周总理警卫员的顾玉平回忆说,长征中大家吃的是“包子饭”,就是按定量每人一包,菜也是一份。周总理和他吃的都是同一种菜,一样的分量。长征途中只有李德有专配的炊事员,其他领导人与士兵吃的都一样。

南方的炊事员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全都一筹莫展。长征中担任炊事员的大多是江西出来的老战士,在此之前他们从没见过青稞麦,也没做过玉米饭,于是只好动脑筋、想办法,学习新的做饭技术,于是炊事员每到宿营地,首先就忙着到处找碾子推磨。

长征刚进到藏区时,部队里主要吃的是酥油粑粑,这是一种把青稞炒熟后磨成粉,用酥油拌和,盛在木碗里用手抓着吃的食物。开始,来自江西、湖南等外省的红军战士都吃不惯那股腥味,不愿吃,各部队政治机关只好专门发了材料,解释说藏民的这种食物其实对身体健壮是很有好处的,鼓励大家吃下去。

红军自从进入黔藏地区,吃大米的机会就越来越少,红三军团四师政治部科长谢扶民在日记里写到与苗民购买糯米的事:“买到的都是糯米,有的单位不愿意要,一来因为米好花钱多,二来有人说吃了糯米腿发软,走不动路。但经过了解,原来这里只产糯米,别无他粮。大家只好说,‘好吧,就算过一个年节吧!’”

籍贯来自东南地区的战士,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吃糯米。红军这段路程多以苞谷、青稞麦为主食,一直到了渭河南岸,才吃到久违了的大米。

红军长征路线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 。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

‘贰’ 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有那些

一、半碗青稞面

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红军战士只有可怜的一点青稞面做干粮。周恩来副主席和战士们一样,绝不多吃一点青稞面,还教育战士们,为了能走出草地,北上抗日,一定要特别爱惜粮食。战士们听了他的话,都把仅有的青稞面装在粮袋里,拴在腰上。

青稞面越来越少了,战士们只能用一点青稞面掺在野菜里煮汤喝。战士吴开生的青稞面吃完了,已经饿了两天,周副主席知道后,就让警卫员把自己省下的青稞面给吴开生两碗。他看着吴开生蜡黄的脸,语重心长的说:“这是革命呀!”

吴开生流着眼泪说:“我只要有一口气,就要跟你走出草地,革命到底!”这天晚上又是狂风暴雨,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自然挡不住风雨的袭击。战士们都淋成了落汤鸡。周副主席命令战士们都到他作为办公室的帐篷里去休息。大家怕影响他工作,都不肯去。

他冒这大雨亲自来了,说:“你们不去,我心不安。”周副主席的话像火烤暖了战士们的心。这样走了几天,草原仍然无边无际。青稞面吃完了,野菜吃光了,军马也杀掉吃了。战士们只好烧皮带吃,甚至把随身带的纸张咽下去充饥,红军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周副主席命令把仅存的半碗青稞面全部分给大家泡水喝:“那您吃什么呢?”警卫员急了。周副主席两只大眼睛放出了严峻的光芒,清瘦的脸上肌肉抖动着,“有同志们活着,就有我。只要多留一个战士的生命,就给革命事业增加一份力量,拿出来分掉!”

这掺上一点青稞面的热水,分到战士们的手中。战士们流泪了,这不足半碗的青稞面,是周副主席的心意和生命啊!战士们又上路了,在茫茫的草地上。行进着摧不垮的钢铁红军。

二、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上旬,中央红军长征从云南省皎平渡巧渡金沙江后,沿会理至西昌大道继续北上,准备渡过大渡河进入川西北。

蒋介石急令第2路军前线总指挥薛岳率主力北渡金沙江向四川省西昌进击;令川军第24军主力在泸定至富林(今汉源)沿大渡河左岸筑堡阻击;以第20军主力及第21军一部向雅安、富林地区推进,加强大渡河以北的防御力量。

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南攻北堵,围歼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地区。大渡河是岷江的一大支流,河宽300米,水深流急,两岸是险峻的群山,地势险要,大部队通过极其困难。5月24日晚,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第1师第1团,经80多公里的急行军赶到大渡河右岸的安顺场。

此地由川军2个连驻守,渡口有川军第24军第5旅第7团1个营筑堡防守。当晚,红1团由团政治委员黎林率第2营到渡口下游佯攻,团长杨得志率第1营冒雨分三路隐蔽接近安顺场,突然发起攻击,经20多分钟战斗,击溃川军2个连,占领了安顺场,并在渡口附近找到1只木船。

25日晨,刘伯承、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红1团第1营营长孙继先从第2连挑选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队长,由帅士高等4名当地船工摆渡。7时强渡开始,岸上轻重武器同时开火,掩护突击队渡河,炮手赵章成两发迫击炮弹命中对岸碉堡。

突击队冒着川军的密集枪弹和炮火,在激流中前进。快接近对岸时,川军向渡口反冲击,杨得志命令再打两炮,正中川军。突击队迅速登岸,并在右岸火力的支援下奋勇冲杀,击退川军的反扑,控制了渡口,后续部队及时渡河增援,一举击溃川军1个营,巩固了渡河点。

随后,红1军团第1师和干部团由此渡过了被国民政府军视为不可逾越的天险大渡河。

三、三次遇到母亲

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全家9人参加长征。其中,李中权的父亲李惠荣、母亲王理诗、大哥李中泮、二哥李中池、妹妹李中珍在长征途中先后牺牲。1937年,兄妹在陕北团聚时,只剩下4人。虽然和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李中权和母亲只有过3次短暂相见。

第一次是在1934年春天,当时母子两人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向对方隐瞒,最后还是母亲告诉了李中权。由于任务在身,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那时正准备二过草地。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得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李中权没有告诉母亲二哥李中池、五妹李中珍夫妇的死讯。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

第三次见面是在1936年6月,在西康省丹巴县东边耳时,李中权当时任红四方面军大金川独立二师政委。行军路上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一个妹妹,李中权留下自己的战马和部分干粮,含泪而去,不忍回头。

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说:“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虽然凭着惊人的毅力和战马的帮忙,李中权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翻过了雪山,但1936年7月7日,在西康草地炉霍县,李中权的母亲再也走不动了。

幼小的李中衡、李中秋兄妹掩埋了老人,带着老人留下的拐杖,一直走到陕北。

四、金色鱼钩

一九四五年秋天,红军进入了草地。由于三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的关系,所以指导员就让炊事班长照顾他们。三个病号一天只走了二十里路,到了宿营地,班长就到处挖草根,和着青稞面给他们做饭。不到半个月,青稞面全吃光了。饥饿威胁着他们。

虽然班长到处找野草、挖树根,可光吃这些怎么能吃饱呢?班长眼看着他们瘦了下去,整夜整夜的合不拢眼。有一天,班长在河边洗衣服,忽然看见了一条鱼跃出水面,他急忙找出一根缝衣针,弯成了个钩,让三个同志吃上了新鲜的鱼,喝上了鱼汤。

可有一位小同志注意到在他们吃鱼的时候,班长从来不吃东西。后来,这位小同志发现班长在吃他们吃剩下的食物,眼泪就禁不住流了下来。眼看就要走出草地了,班长却饿晕过去了,三个小同志急忙去钓鱼,做汤,可班长还是为了他们而牺牲了。

五、半截皮带

红四方面军战士周广才,十三四岁参加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干粮野菜、枪皮带都被战友们吃光了,开始轮流吃周广才的皮带。估摸着要走出草地了,他哭泣着恳求战友:“不吃了,同志们,留着做个纪念吧,我们带着它去见毛主席”。

就这样,这条被吃了一小截的皮带留存了下来。为缅怀先后牺牲的战友,周广才一直珍藏着这条皮带,还在上面烫了“长征记”。

‘叁’ 红军过草地的简短故事

故事如下:

1、在一天红军的一位小战士掉伍了,其中一位高大的战士陪着他走,他们边聊边走。忽见天色已晚,改猜丛两人不得不走快点,突然高大的战士突然提出要背他的提议,小战士答应了,这时,大战士忽然陷了下去,一看,原来他已经陷入草地,身体逐渐陷下去,小战士忙跳出来,想要帮他,大战士说:“不要帮我了,不然咱两人都会牺牲的,记住革…革…命!”就陷下去了。

2、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核樱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兆前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肆’ 皮带那么硬,红军当年是怎么吃下去的

红军吃牛皮主要有四种方法:

一是煮着吃,先用刀切成一条一条,然后煮到最表面一层软了,小心刮去,里面就是可以吃的牛皮。

二是烤着吃,红军战士回忆说:“烤到有些变色、变软,就能吃了,可不能烤久,不然烤焦就浪费了。”

三是先煮再烤,先把牛皮剪碎,放在开水里煮,然后,再埋在火堆里烤,借着里面没熄掉的火烧熟。

四是先烤再煮,先用火烤热,烤完把黑灰刮掉再放到锅里煮,等煮软了切成丝,和野菜粥搅在一起。

长征路上的皮带故事:

红四方面军部分官兵曾三过草地,条件极为艰苦。战士周广才曾分得一条作为战利品的皮带。

过草地时,6位战友的皮带相继吃完,轮到吃周广才的时,年仅十四五岁的他大哭起来,哀求大家不要吃掉他的战利品。就这样,大家强忍饥饿,没舍得吃这条皮带。

为铭记长征的艰难历程,纪念那些与自己生死相依的战友,周广才在皮带背面深情地刻下“长征记”三个字,一直把它珍藏在身边,直到国家征集文物时才捐了出来。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长征路上吃皮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