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保時捷911有了「活化石」!這輛車來自於3020年的未來
[汽車之家?新車圖解]?保時捷(PORSCHE),一個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德國豪華汽車品牌,現如今旗下的產品已廣為人知且風靡全球。而如果想像一下,1000年以後的保時捷車型會是怎樣的呢?在2020成都車展之際,在國內首發的保時捷911結晶腐蝕版車型則給了我們一個「未來遺跡」般的答案。
更多精彩視頻,盡在汽車之家視頻頻道
保時捷911結晶腐蝕版這一藝術版車型雖然是來自於3020年的「未來遺跡」,不過在回到當下的現如今年代,它完全是可以正常駕駛的。這款車曾經也在倫敦和首爾進行過展出,現如今國內首發於成都,作為可以駕駛的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也體現出其對經典跑車保時捷911的致敬。(文/汽車之家王亮;攝/盛元珺)
② 揚子鱷分布在哪裡
揚子鱷分布在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 ,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揚子鱷是短吻鱷科短吻鱷屬的一種鱷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鱷魚,是世界上最小的鱷魚品種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現存數量非常稀少、世界上瀕臨滅絕的爬行動物。因其生活在長江流域,故稱「揚子鱷」。
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早先恐龍類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所以,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和生物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
(2)女裝車的火化石在哪裡擴展閱讀
揚子鱷體型特徵:
揚子鱷身長1—2m,頭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指,後肢4趾,趾間有蹼爬行和游泳都很敏捷。尾長而側扁,粗壯有力,在水裡能推動身體前進,又是攻擊和自衛的武器。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眼睛呈土色。
體重約為36公斤。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揚子鱷鱗甲本質上與真皮鱗類似,而形成方式與鳥類羽毛的發生有相似之處。
③ 揚子鱷資料
④ 簡裝的摩托車的活化石安裝在哪
你說的「活化石」是指火花塞吧?簡裝不知是什麼意思,摩托車的火花塞都裝在缸頭上,大部分摩托車的火花塞都裝在缸頭右側,有一個黑色粗線連著的,把它拔下來,就看到火花塞了。如果你的車是踏板式的,要拆下座墊及下面的貨箱,才能看到火花塞,也是在那個位置上。
⑤ 中國汽車發展史的「活化石」,這三款車你肯定認識
從世界第一台汽車問世到至今,汽車工業一直在經歷不斷的升級、迭代,大部分車型都在這其中變得更符合消費者的胃口,當然,也會有少部分車型因為種種原因,一直都以最初的模樣跟消費者見面。今天馬拉車市整理了三款如「活化石」般存在於國內汽車市場的車型。
在北汽212從1965年到2020年的55年裡,它的外觀就沒有大的變動過,內飾同樣也一直延續著那份質朴與純粹。北汽212除了必要的機械零件,其他什麼都沒有的「光架」車。其實這也體現了當年中國的實際情況,百廢待興的年代,一切都是為了實用,務實才是主旋律。
馬曰:
雖然如今國內汽車市場發展非常快,各大車企加大產品布局,對車型迭代也更加快,但以上三款車型,卻一直沒做過多大改變,有種「活化石」的感覺。不過值得肯定是,在它們誕生的那個時代里,它們都曾輝煌過,一度成為國內汽車市場的「主角」且風光無限。現如今,選擇購買這三款車型的消費者,除了價格實惠以外,更多的是為了情懷而買單。它們毫無疑問都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中國車壇的活化石桑旅,親手翻新改裝的快樂勝過一切
國內的旅行車一直沒什麼市場,但是恰好有一款例外的車型,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引入國內,至今依然活躍在各地的大街小巷,它就是桑塔納旅行版。
最早因為強大的裝載能力,桑旅成為非常實用的工具車。後來隨著大家購車能力的上升,「三廂」轎車成為主流之選,桑旅逐漸沒落。到現今經過時間沉澱後,桑旅硬朗的線條、方方正正的形象,掀起一股復古潮流,成為大家的寵兒。
車主李先生也是從那個,汽車慢慢普及的年代走過來的人,對中國汽車的「老三樣」,即一汽大眾捷達、上汽大眾桑塔納、東風雪鐵龍富康,情有獨鍾。恰好國內颳起一陣桑旅熱,就在去年8月完成自己的一個心願,喜提桑旅。
「車在外地買下來了,提檔什麼的,需要十天左右才能上牌。這期間我就到處淘配件,本來以為桑塔納配件到處都是,而且還便宜。後來才發現,我真的錯了。」
不過之後那些拆裝工作對李先生來說,問題不大。因為他有一家自己的汽車養護店,所有的實操,基本都是自己動手搞定。日常工作積累的技術和經驗,讓李先生打理起自己的車來,得心應手。
更重要的,是李先生玩車的價值觀:「就喜歡車乾乾凈凈的,然後輕輕點綴,就能讓愛車不一樣,而且還說不出來哪裡不一樣。而且這種素素的改裝風格,不給警察叔叔添麻煩。」
車子從去年9月開始翻新、改裝,差不多今年4月完工。這大半年中,除了噴漆外,其他都是李先生自己動手解決的,省下了一大筆工時費。其中李先生最滿意的部分,就是這個移植的發動機了。
這是一個來自奧迪A6 C5上的1.8T發動機,其實也是款情懷老車了,只不過跟桑普比起來,這顆心臟還算年輕。「拆發動機,大修,安裝,都是我一個人做的,現在想想這個過程都很享受的。」
精心打理後的機艙,鋥光瓦亮。同樣吸引人眼球的,還有這套BBS RS輪轂。復古樣式的輪轂,跟桑旅實在是完美契合。
而趴低車身這一重任,則交給氣動懸掛了。
作為一位手藝人,對自己的愛車自然有一股天生的執著。「漆面有瑕疵,經不起細看,有機會需要再做一遍全車噴漆。這輛車還要不斷地去完善,讓他離我心目中的完美更近一點。」
但是比車更重要的,是陪伴家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旅行車,感覺開旅行車讓我懂得生活了。它會讓你的身體和心靈都在路上。讓你更懂得家人和生活的重要。」
「所以改裝倒是不需要了,最需要做的,就是和家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從小就會幫忙擦輪轂的女兒
旅行車,「旅行」兩個字就在前面,先有旅行才有車。讓桑旅實現他最根本的意義,是李先生最大的願望。祝願李先生早日整備完車子,和家人踏上旅途。
?車主/ 萌萌噠爸比
攝影/ 丁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⑦ 買這些車過幾年賣出去還能賺錢,信不信由你!
「新事物的誕生總是伴隨著舊事物的滅亡」,歷史就是如此,總是在不斷地前進,也在不斷地淘汰,汽車圈亦是如此。從第一輛汽車發展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而在這一百多年的汽車發展過程中,有新車型的不斷推出,也有老車型的更新換代,也有很多的車型被歷史淘汰最終選擇了停產。
然而,車企始終是要盈利的,歷史悠長的Z系列車型也走到盡頭。到目前為止,Z系列車型的2019年全球銷量僅為3468輛,加上寶馬Z4、豐田Supra等競爭對手接連換代,於是,日產決定於2020年停產370Z車型。
總結
就像歌詞所說的,「我怕來不及,我要抱著你......」,總有遺憾會留下,或許多年後,這些車型消失了,又或是升值被收藏了起來,都不妨礙它們曾經在我們的生命中出現過,它們如一道絢爛的彩虹一般,短暫而又美麗,這也許就足夠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⑧ 水杉活化石生長在哪裡
水杉是一種古老的植物,遠在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堊紀時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經誕生在北極圈附近了。當時地球上氣候溫暖,北極也不像現在那樣全部覆蓋著冰層,後來,由於氣候、地質的變化,水杉逐漸向南遷移,分布到了歐、亞、北美洲。根據已發現的化石來看,水杉幾乎遍布整個北半球,可說是繁盛一時。
新生代的第四紀,地球上進入了冰川時期,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襲擊,從此絕滅無存,只剩下了化石遺跡。可是實際上它並不是真正的全軍覆沒。當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滅時,我國卻有少數水杉躲過了這場浩劫,倖免於難。
其原因是在第四紀,我國雖然也廣泛分布著冰川,但我國的冰川不像歐美那樣成為整塊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這種山地冰川從高山奔流直下,蓋住了大部分地區,卻也留下了不少無冰之處,一部分植物就可以在這樣的「避難所」中繼續生存。
我國有少數水杉就是這樣躲進了四川、湖北交界的山溝里,活了下來,成為曠世的奇珍。這些倖存的活化石像「隱士」那樣,在山溝里默默無聞地生活著。
⑨ 中國最美麗的村落在哪裡`
婺源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被海內外媒體譽為「中國最美的農村」。它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距浙江衢州150公里,南距上饒150公里,西距景德鎮80公里,北距黃山120公里,剛巧處於黃山、廬山、三清山和景德鎮旅遊金三角區域,是鑲嵌在贛浙皖三省交界處的一顆綠色明珠。縣域面積2947平方公里,人口33萬,轄26個鄉鎮。
婺源縣建於唐朝開元28年(公元740年),有首詩這樣描述婺源「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婺源森林覆蓋率達81.5%,是全國十六個生態農業先進縣之一,也是國家著名的「生態旅遊示範區」。在這里,你可以春賞五色芳菲,夏探清幽奇洞,秋賞漫山紅葉,冬訪平湖鴛鴦。
婺源不僅自然風光秀美,還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從宋代以來,婺源出了文學家朱弁、理學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在這里,你可以欣賞到「京劇的老祖宗」徽劇的典雅韻味,驚訝於「舞蹈活化石」儺舞的原始粗獷,陶醉在清純迷人的茶道姑娘的表演之中……。因此,婺源歷來有「江南曲阜,山裡書鄉」的美譽。
縣城旅遊區
在縣城紫陽鎮歇腳,可先去參加虎灘漂流,全程6公里。兩岸青山如畫,是電影《閃閃的紅星》中潘冬子乘竹筏一場的外景地。縣城的博物館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館藏文物1萬余件,珍奇異寶令人大開眼界。
婺源東線
實際上,婺源正應了那句老話,「在徽州,隨便找個村莊扎進去就可以了。」實在要挑一些景點出來,東線由近及遠可選的有萬貫洲、李坑、汪口、曉起、段莘、慶源。
萬貫洲: 水繞村莊風景,距縣城最近,乘婺源至秋口鎮的汽車可到達河對岸(尚不知怎麼過河),河水清澈如鏡,相傳為岳飛屯兵處。
李坑: 李坑村為南宋乾道三年武狀元李知誠故里。村內的260�1�7多戶人家大多居住在溪的兩岸,故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畫卷,村內有古建、古橋、古亭、古樹等景觀,村內那清澈的小溪映照著浣衣女美麗的身影,倒映著粉牆黛瓦的古民居,處處都將滯留你的腳步。 乘婺源至東線的曉鱅、大坂、港口的汽車,中途下車後步行一公里即達。
汪口俞氏宗祠:位於縣城東北30公里處,佔地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建築為清代中軸歇山式,宗祠內凡木質構件均巧琢雕飾,有大中小的各種形體和各種圖案一百多組。刀法有淺雕、深雕、透雕、圓雕、細膩纖巧,工藝精湛,風格獨特,被古建築專家譽為「藝術寶庫」。乘婺源至東線的曉鱅、大坂、港口的汽車,汪口下車。
曉起: 位於縣城東北45公里的溪河交合處,有上、下曉起之分。是清代兩淮鹽務使江人鏡故里,村屋多為清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回環如棋局。一些村屋門前設有瓜棚豆架,好一派田園景象。主要景點有古樟、雙井印月、濯台煥影等。從汪口鎮乘前往段莘方向的汽車,汽車拐入一條土路。經過美麗的茅坦村後既到達老樹環抱的下曉起村,兩條溪流在此匯合。從車上看,很寧靜。
江嶺風光:上曉起往上行到達江嶺,可見田園風光。有人認為是婺源最美處。
段莘: 其實是一個高山水庫,遠處山中點綴著幾戶白色的房屋,別有一番味道。
婺源西線
文公山:原名「九老芙蓉山」,因山上有朱熹(文公)祖墓,故名。位於縣南部曉林鄉境內,距縣城紫陽鎮29公里。山上林木蔥翠,主要景點有積慶亭、古驛道、朱熹祖墓、桂花塘、仿竹亭等,最引人注目的是朱熹手植的古杉群,現存有16棵,最高的38.7米,最粗的胸圍有3.07米,有"江南杉王群"之譽。1985年列為江西省級風景名勝區。
鴛鴦湖:位於縣西部賦春鎮,水面2300畝,湖區幽雅恬靜、空氣清新甘美、山林蔥翠欲滴、湖水澄碧如玉,碧水中央兀立有湖心島、島上建有「湖心亭」,辟有桃、李、柑桔果園。每年冬季有2000多對鴛鴦翩然匯聚於此越冬,卿卿我我,悠悠樂樂。
游山村:建村於唐天寶年間。一條小河呈太極陰陽魚形穿村而過,一派山裡水鄉的美景。
婺源北線
北線的風景稍遜於東線,但交通方便,且婺源的標志風景「虹橋」「龍天塔」均在北線。由近及遠依次有思溪、思口、清華鎮、浙源鎮、虹關及理坑。
延村:位於縣城北偏西18公里處。現村中保存有商賈建造民居56幢,多建於清乾隆、嘉慶年間,佔地面積25000平方米。建築體風格大同小異,�1�7多為一層至三層穿斗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大門為石庫門坊,水磨青磚門面。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最令人稱奇的是那「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藝術,徜徉其間,有如置身於藝術的海洋,令人如痴如醉,為省古建築群重點保護村。
思溪:村內的古建大多為明末清初時期,旺時達七十餘棟,現有三十餘幢,其中「敬序堂」大屋,建於清雍正年間,房屋由庭院、正廳、後堂、花廳、廚房、花園等組成,佔地面積一畝多,客館的建築雕刻精細完美,廳內為長方形藻頂,古色古香,是《聊齋》主要外景地;更為罕見者,由96個不同字體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分別鐫望在十二扇扇門的中間,堪稱「精品」,另村中還有其它古民居和通濟橋等景觀。
清華鎮彩虹橋:彩虹橋橫卧於清華鎮上街,初建於宋代,以唐詩「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而名。橋長140米,橋面寬3.1米,四墩五孔,由11座廊亭組建而成,木板鋪設橋面,木椽青瓦結頂,廊亭兩側有欄桿和坐凳,供行人觀賞憩息。鎮上還有老街、「從」字木橋等景點。老街位於清華鎮大橋與虹橋之間,長達1.5公里,可惜已比當年遜色不少。 木橋位於清華鎮大橋旁邊,很獨特的「從」字型木橋,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龍天塔: 聳立在婺源縣北鳳山村頭的浙溪旁。該塔建於明萬曆年間,為磚石結構,六面七層,高30餘公尺,腰檐層層支出,寬度向上遞減,每層檐角上懸鐵鈴,風起時,鐵鈴錚錚有聲。塔內有階梯上升,可直登頂層眺望。古建築風景。
虹關村: 徽墨名村。建村於南宋建炎年間,明清時有墨鋪80餘家。村頭有千年古樟,高26.1米,直徑3.4米,冠幅達3畝,有「江南第一樟」之譽。是北線的精華景點。
理坑村: 有諸多明清官邸,建村於南寧初年,村落嵌於錦峰秀嶺之中,蒼松翠竹與黛瓦粉牆互襯倩影,古道石樑湍湍流水相映生輝。沿溪構築的明清府第如工部尚書余懋學「尚書第」、吏部尚書余懋衡「天官上卿第」、禮科給事中余懋葯「都諫第」,副都御史余自怡「駕睦堂」、兵部主事余維樞「司馬第」等,翹角飛檐,「三雕」工藝精湛,圖案寓意雋永,被藝術家稱為獲取作靈感的源泉地。相當聞名的景點。
婺源西北線
洪村:北宋初年建村。村民養生有道,高壽者多,有「長壽故里」之稱。
黃村經義堂:古坦鄉黃村黃氏宗祠經義堂,又名百柱宗祠,建於清康熙年間。祠堂為磚木結構,由庭院、門樓、正堂、後堂、後寢組成,面積1200平方公尺。前進為九脊頂,五鳳樓式門樓。正堂中央懸掛清朝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所題「經義堂」匾額,遒勁有力,大樑上木雕精美,有「鰲魚吐雲」、「龍鳳呈祥」等,四個石基深刻「鷺鷥戲蓮」、「鳳戲牡丹」、「仙鶴登雲」、「喜鵲含梅」紋飾。該祠作為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之一,其照片曾於1982年到法國巴黎展出。
靈岩洞國家森林公園:有三十多個溶洞,這一帶自唐宋以來就是游覽名勝,各個溶洞內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二千多處。
出入婺源
入: 火車至黃山,從黃山市每天有兩班開往婺源的汽車沿路經過五城鄉、山斗村、汪口鎮等地。或火車至景德鎮,景德鎮早上6點至中午12點每半小時就有一輛開往婺源的汽車,下午班車較少。鷹潭一天有一班往婺源的汽車。
出: 婺源至景德鎮最早班車5點半,行車時間3小時。清華鎮至景德鎮最早班車7點,行車時間3小時。
婺源至上海卧鋪車中午12點半發車,第二天凌晨3點到達上海。
婺源至黃山、上饒每日均有兩班汽車。
特別提醒:婺源山中的人,都有早睡早起的習慣,在交通上,也是出車早,回程早。往往是清早5點半滿路跑的是中巴車,可是過了中午一兩點,中巴車就集體撤回城鎮。所以在婺源行走汽車「趕早不趕遲」是真理。
⑩ 矛尾魚的活化石是怎樣被發現的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為了尋找矛尾魚的下落,人們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還動用了南非總理的私人飛機參加尋找工作。
古生物學家從化石研究中發現,距今約3.5~4億年的泥盆紀至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地球上生活著一類腔棘魚,腔棘魚類曾與恐龍一樣廣泛分布於地球上,古腔棘魚類的典型代表是僅見於化石的大蓋魚。這種魚在白堊紀後期逐漸銷聲匿跡,不知去向。半個多世紀以前,人們還以為腔棘魚類在白堊紀的末期就已經滅絕了,因為一直沒有發現白堊紀以後的腔棘魚類化石。
時至1938年12月22日,在南非的東倫敦市奇跡般地出現了一種現代人從未見過的「怪魚」,它與遠古的大蓋魚的形狀極其相似。這一發現震驚了科學界,也轟動了當時的新聞媒體。人們將它譽為「活化石」。由於這種魚的尾鰭分成三葉,上葉和下葉之間,沿著體軸的中線,還有一個附加的小葉,整個尾鰭形如矛狀,故我國稱其為矛尾魚。
關於矛尾魚的發現還有一個曲折的故事:曾任南非東倫敦市博物館館長的瑪麗·考特內·拉蒂邁女士的事業心很強,她經常到停泊在東倫敦港中的漁船上去採集魚類標本。在1938年12月22日上午10時30分她接到「內里內」號漁船船長顧森打來的電話,說該船已靠碼頭,帶回一批魚,請她去采樣。拉蒂邁館長立即趕去,翻來翻去突然發現一條長約1.5米的藍色的大魚,魚形奇特,她以前從未見到過這種魚。她雇了一輛計程車將魚帶回館內,查閱了許多參考資料,就是查不到這條「怪魚」。由於當時天氣炎熱,魚體開始變質。於是她想將魚暫存於附近醫院停屍房的冷庫里,但他們嫌魚太腥,不同意寄存。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找到了當地一位剝制標本的申特先生,請他幫忙,但是申特先生對處理魚類標本並不在行,他只是用布將魚一包,浸在福爾馬林中,未作其他處理。
拉蒂邁館長雖然不知道這是一條什麼魚,但她認為這條魚一定很重要。她為魚拍了照片,並設法與當時在格雷厄姆斯塘市羅德茲大學工作的著名魚類學家史密斯博士取得聯系。不巧,史密斯博士出門在外。時至12月26日,拉蒂邁館長仍未接到史密斯博士的迴音。當她派人來到塞特先生處檢查這條魚時,發現福爾馬林沒有浸透魚體內臟,魚體已經開始腐敗,無可奈何,只能讓申特先生剝下一張魚皮,餘下部分丟進了垃圾箱內。到了1939年1月3日,史密斯博士發來電報說:「最重要的是保存好魚的頭骨和魚鰓,以便進行鑒定」,申特先生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連忙到垃圾堆中去找頭骨和魚鰓,但已不知去向。結果就留下許多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