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男旦由來
叔孫通定郊祀,制偽女伎,為旦色濫觴之始。古代宮廷宴樂女子歌舞,唐代梨園戲時女子僅參加歌舞,不參與演戲。宋代以後,元曲、明代雜劇、傳奇劇等,均由男演員扮演女角色。元、明、清各朝地方戲亦沿襲此風,男演員扮演旦角。
我國舞台上「女旦」始於清末。清末田際雲首辦科班,培育女弟子,組班演唱時稱之為「髦兒班」,劇中生旦凈丑皆由女演員扮演。男女不能同台演戲,直至民國初年才出現男女同台合演之例。
今日女旦在戲曲中佔一定地位。男子扮作女子的傳統流傳甚久,有「捧男旦」的傳統。男旦有時比女旦更紅,如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尚小雲等被稱為「四大名旦」。男旦在日常生活中常帶女性動作,有時分不清真實身份。
張國榮在電影《霸王別姬》中飾演程蝶衣,表現心理爐火純青,將心理通過言行淋漓盡致展現。虞姬扮相「風華絕代」,讓電影內外許多人喜愛。
在不同歷史時期,男旦命運各異。戲曲演員臨時扮演行當以外的角色。中國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
古代女子僅能在台上彈唱歌舞,不能粉墨登場演戲。古代封建思想嚴重,男尊女卑,戲文中常有神佛仙聖與帝王出現,宮廷民間演唱神戲、廟會戲、慶祝戲時,不容許女子登場褻瀆「神靈」。此風沿襲近千年,流傳至今。
(1)男扮女裝怎麼演戲擴展閱讀
男旦有著古老悠久的歷史。是戲曲里的一個專用詞。簡單的說就是戲曲里男扮女裝、男唱女腔的角色。是戲曲表演行式之一,在中國古典演劇史上曾是一個重要的存在和主流的構成。這種表演形式不僅存在於京劇,也存在於其他劇種之中;不僅中國有,外國也有。是屬於反串藝術的一種。
2. 京劇當中的旦角從來都是男扮女裝反串表演,這是為什麼
《京劇舞台上的性別反串藝術》
當年,曾有媒體采訪梅蘭芳大師,問男旦是不是封建時代的產物?梅大師僅僅回答了四個字:「這是藝術」。
1840年京劇形成的初期,京劇舞台上只有男演員,沒有女演員,所以早期劇目多以生行戲為主,旦角戲很少。作為梨園現象,「男旦」是歷史的產物。
導致這種並非常態的「男扮女」現象的原因之一,跟舊時代禁止女演員登台的封建道德律令不無關系。盡管女伶演戲在元明舞台上曾一度活躍(尤其是元代),但到了清代,隨著禮教意識強化,由於朝廷明令禁止女子演戲、禁止養家班,京城等地梨園竟成為清一色男演員的天下。康熙以來,幾乎每朝都有相關禁令,甚至連女子看戲也嚴加禁止,如:「道光時,京師戲園演劇,婦女皆可往觀,惟須在樓上耳。某御史巡視中城,謂有傷風化,旋奉嚴旨禁止。」「咸豐時,張觀准夙以道學自名,嘗官河南知府,甫下車,即禁止婦女入廟觀劇。」(《清稗類鈔》第5065—5066頁,中華書局 1984年版)。在此背景下,早期京劇界「全男班」盛行,從編劇、演員到樂師、化妝師,台前幕後,各色人等無不由男性擔當,而劇中人物無論男女老幼,也均由男子來扮演,至於女性則被排斥在大門之外。
後來,風氣漸開、坤角初起時期,女演員登台仍難免遭受冷眼。如:江上行《六十年京劇見聞》所述:「從前京劇演員只有男性沒有女性,這就是男扮女的由來。光緒中葉有了女演員,但受到歧視,被稱為髦兒戲。進不了大班,男角稱為名伶,女角則以坤角呼之,以示區別。一方面是受重男輕女封建舊觀念的支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坤角的藝術難與男性名角比擬,大都演些減頭去尾的唱工戲。」
3. 為何古代的戲班子不讓女孩學戲,卻用青衣男扮女裝呢
在這里我要聲明一點,在古代是有女孩子學戲的,只不過較少還有因為各個時代的不同尤其是清朝,順治年代禁止女孩學戲。戲曲的文化是多元化的,裡面不單單只有男性的角色,在女少男多的戲班中,生旦凈末丑全是由男性扮演,故青衣男扮女裝並不奇怪。
《霸王別姬》中張國榮扮演的青衣深入人心,成為一個時代的經典,斬獲多個大獎。影片中那個年代的戲班子全是由男子構成,看不見女伶,就是典型的男班,所以不管是任何角色都是由男子扮演。戲曲表演在古代是一種卑賤受人歧視的職業,但是現如今我國對文化的重視讓戲曲重新大放異彩。
4. 關於女扮男裝和男扮女裝的細節問題
你是要演戲還是要叛逃?
1:女扮男:短發平胸妹子是首選。用棉布裹胸,這個很傳統,古代就是這么辦的。頭發太長沒辦法,戴帽子顯得很鼓,中長盤起來就行。
2:男扮女:同樣用軟性材料偽裝胸部,洗碗海綿也可以,把百潔布部分去除,海綿裁剪成大小一樣的,或者X寶上買。小弟弟的問題很不易說,有大有小,還有脾氣不好的,可以用紗布裹上,再用「橡皮膏」(醫用寬膠布)綁在大腿內側,一定要把小葫蘆都包好再貼,否則你小弟受重傷的時候可別怪我沒提醒。另外穿寬松過臀的衣服遮擋一點,基本上看不出來
5. 京劇為什麼要男扮女裝
古代女子在台上只准許彈唱歌舞,不能粉墨登場演戲文,因為古代封建思想嚴重、男尊女卑,在戲文中常有身份高貴的神佛仙聖與帝王的出現,加之宮廷民間經常演唱神戲、廟會戲、慶祝戲,決不容許女子登場褻瀆「神靈」,所以戲曲中角色皆由男演員扮演旦角。
京劇旦角的聲腔和表演體系本是為男性演員而設的,幾代京劇人創制了一整套男旦人才培養及舞台表演程式技藝法則。男旦藝術是用典型化、象徵化的方法重塑和表現女性的藝術形象,是對女性本質的再創造,具有古典藝術的典範特徵。
(5)男扮女裝怎麼演戲擴展閱讀:
四大名旦的稱謂是由沙大風於1921年在天津《大風報》創刊號上首次提出,以區別曹錕內閣程克四大金剛。1927年6月20日,聽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順天時報》舉辦評選「五大名伶魔力對決」,劉喜奎奪魁,鮮靈芝次之;
在"首屆京劇旦角最佳演員"活動中,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荀慧生當選,被譽為京劇"四大名旦"。 《順天時報》還將梅蘭芳選為"伶界大王",又捧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