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女裝後背分割線怎麼收
擴展閱讀
皮衣酷女孩怎麼拍 2024-11-27 04:14:12
旗袍是什麼族的民族服飾 2024-11-27 04:14:00
純棉品牌女裝怎麼樣 2024-11-27 04:13:38

女裝後背分割線怎麼收

發布時間: 2024-06-20 00:06:26

1. 連衣裙分類

連衣裙,是指吊帶背心和裙子連在一起的服裝,屬於裙裝的一類。連衣裙在各種款式造型中被譽為「時尚皇後」,是變化莫測、種類最多、最受青睞的款式。 連衣裙是一個品種的總稱,是年輕女孩喜歡的夏裝首選之一。根據穿著對象的不同,可有童式連體褲和成人。連衣裙有各種樣式。連衣裙還可以根據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種不同的輪廓和腰節位置。搜狗網路

連衣裙
女性服裝類型
共3個含義

連衣裙,是指吊帶背心和裙子連在一起的服裝,屬於裙裝的一類。連衣裙在各種款式造型中被譽為「時尚皇後」,是變化莫測、種類最多、最受青睞的款式。 連衣裙是一個品種的總稱,是年輕女孩喜歡的夏裝首選之一。根據穿著對象的不同,可有童式連體褲和成人。連衣裙有各種樣式。連衣裙還可以根據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種不同的輪廓和腰節位置。對象的不同,可有童式連衣裙和成人連衣裙。在上衣和裙體上可以變化的各種因素幾乎都可以組合構成連衣裙的樣式。連衣裙還可以根據造型的需要,形成各種不同的輪廓和腰節位置。包括低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下)、高腰型(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上)和標准型;因為衣和裙的連接恰好在人體腰部,所以服裝行業中,俗稱它為「中腰節裙」。因其高低適中,造型美觀、秀麗,適合各種層次的婦女穿著。

在連腰型中包括襯衫型、緊身型、帶公主線型(有從肩部到下擺的豎破縫線)和帳篷型(直接從上部就開始寬松)等。

低腰型:接腰的位置按衣長的比例而定,如果裙子是喇叭形、抽裕形或打褶形,下擺較大。

高腰型:接腰位置在腰圍線以上的裙子。大多數的形狀是收腰、寬擺。這種連衣裙又叫(拿破崙)帝國女服。

標准型:接腰位置在身體的最細部位。連腰型
貼身型:比起直簡型還要緊身、合體的連衣裙。裙子的側縫線是自然下落的直線形。

帶公主線型:利用從肩部到下擺的豎破縫線,體現曲線美的連衣裙,它強調收腰、寬擺。像公主線和刀背線,這樣在縱向放入的破縫線易於適合體型,也易於造出喜歡的形狀和立體感。

帳篷型:有直接從上部就開始寬松、擴展的形狀,也有從胸部以下朝下擺擴展的形狀。

樣式
常見的有直身裙、A字裙、露背裙、禮服裙、公主裙、迷你裙、雪紡連衣裙、吊帶連衣裙、牛仔連衣裙、蕾絲連衣裙等。

直身裙

現代裙類名稱,又稱「直統裙」,是裙類的新品種之一,特點是胸圍、腰圍和裙圍,三者基本上一樣粗細,形成一種直筒式的形狀。衣片結構,是上下相連,腰間不作剪斷。有時為了跨步方便,在近裙擺處接上一段收有折襇的接邊。直身裙不論孩子或成人都可穿著。又稱布袋裙。其裙體寬松,領口和裙擺收攏。曾於20世紀20年代流行,50年代再度流行。

A字裙側縫由胸圍處向下展開至裙底擺,外形似A字。由法國時裝設計師C。迪奧爾於1955年推出。A型誇張下擺,修飾肩部形成。由於A型的外輪廓從直線變成斜線而增加了長度,進而達到了高度上的誇張,是女裝常用的外型,具有活潑、瀟灑、充滿青春活力的造型風格。

露背裙

後背裸露至腰。形式多樣。宜選用柔軟、懸垂效果好的面料裁製。19世紀中期在歐洲貴族婦女中盛行一時,20世紀80年代再度流行。

禮服裙

或稱晚禮服裙。通常肩、領設計較低,裙擺寬大,裙長及踝。多用華貴的綢緞、絲絨等面料裁製,並裝飾花邊、緞帶。

公主裙

上身合體,下擺稍展寬,無腰節縫。因採用公主線裁剪方法而得名。公主線系法國時裝設計師C.F。沃思為歐仁妮公主所設計,從肩至下擺呈一線縱向裁剪,由6塊裙片組成。迷你裙誕生於20世紀40年代,迷你裙起初長及膝蓋,1965年到1970年間它逐漸縮到大腿,適合年輕人的口味。

雪紡裙雪紡連衣裙是一種由雪紡(輕薄透明的織物)製成的質感輕薄、透明、柔軟、飄逸的連衣裙。穿著舒適、輕盈,在炎熱的盛夏有一種清涼的感覺。

吊帶裙

吊帶連衣裙,和背帶裙不同,背帶一般者較寬長,並在背後打衩,而吊帶裙較窄短。吊帶裙一般在腰節以上部位都有一段護胸和護背的衣料。在盛夏季節穿著涼快、舒適,除了女童以外,成人也穿著,現代比較流行。

牛仔裙

牛仔連衣裙,是指由牛仔布料為主設計的連衣裙子,牛仔裙以其布料耐穿,耐洗為特色,一推出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蕾絲裙蕾絲連衣裙,是一種由蕾絲(一種舶來品)製成的質感輕薄、柔軟、飄逸的連衣裙。

拼接式連衣裙

拼接式連衣裙一種現代服飾名。拼接式連衣裙顧名思義連衣裙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顏色是不一樣的,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兩件服飾。連衣裙是女孩必備的,既方便又好看,每天上班即使遲了起床也沒關系。簡單套上就能直奔公司。拼接式連衣裙可以營造出兩件的效果,又能解決懶MM們的煩惱。

百變裙子

百變裙子是1款裙子100種穿法的專利連衣裙。這款裙子能夠穿出所有裙子能夠穿出來的效果,像是短裙、中裙、長裙、單肩裙、吊帶裙、裹胸裙、露背裙等等她一款裙子就能夠擁有這些造型。

白色鏤空連衣裙

簡約的白色鏤空裙,既有清新又不失性感風情,恰到好處的長度讓你塑造出高挑感,修長雙腿的秀出也不會顯得艷俗反而優雅難擋!

合身的連衣裙可以襯托女生、女性的身材,特別對個子比較迷你的女生有種拉伸,變高的作用。

服裝名稱,又稱「連衫裙」、「布拉吉」(布拉吉是俄語的中文譯音)。這是由襯衫式的上衣和各類裙子相連接成的連體服裝樣式。款式種類繁多,有長袖的、短袖的,無袖的,有領式的和無領式的各種式樣變化。

2. 時尚的發源地,歐洲服飾的名稱以及樣式都有哪些

巴伐利亞

皮褲,緊腰褲,男士短上衣,亞麻襯衫,粉紅色的絲綢領帶和婦女民族服裝。婦女們留著辮子,臉上點著雀斑,衣著時髦,而男士們則頭戴帥氣的帽子,留著特意蓄起來的鬍子。

維多利亞

指1837年至1901年間,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期間的服飾風格,該時代女性的服飾特點是,大量運用蕾絲、細紗、荷葉邊、緞帶、蝴蝶結、多層次的蛋糕裁剪、折皺、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領、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宮廷款式。

隨著復古風潮的盛行,這股華麗而又含蓄的柔美風格,正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

哥特式服飾

受建築影響較大,其服飾上的特點是多採用縱向的造型線和褶皺,使穿著者顯得修長,並通過加高式帽來增加人體的高度,給人一種輕盈向上的感覺。哥特風格的服飾特別重視外表的浮雕效果和線條。

女裝上裝緊身合體,下半身的裙子寬大、上輕下重,形成一種圓錐狀造型,具有極強的裝飾性。中世紀,裙長是一種等級的標記,只有高貴的太太們才允許後擺拖地,並有權把它染成綠色。

服裝上的分割線、裝飾線多採用縱向的、垂直的線條。13— 15世紀歐洲服裝中歌特風格最為流行。那尖尖的埃寧帽就像一個小尖塔,還有兩個褲腿顏色各異的緊身褲,尖尖的翹頭鞋,飾以不對稱圖案的上衣等。

時下流行的哥特式時裝也常常是不對稱的,但時下所謂的哥特式時裝只不過是帶有些許哥特式藝術的氣息,它看起來帶有更多的商業色彩,這使得「哥特式」聽上去更像是一句促銷口號。

典型的哥特打扮是黑色高領緊身皮衣和有著復雜紋路的銀飾,最關鍵是黑眼圈和悲傷麻木的表情。對他們來說,這意味著某種精神境界。

服裝樣式

倒掛領〕指領角向下垂落的領型。

〔中山服領 zhongshan coat collar〕由底領和翻領組成,領角呈外八字形。

〔尖領 pointed collar, peaked collar〕領角呈尖角形的領型,也叫尖角領。

〔襯衫領 shirt collar〕或襯衣領,由上領和下領組成,是襯衫專有的領型。

〔圓領 round collar〕指領角呈圓形的領型,也叫圓角領。

〔青果領 shawl collar〕是翻駁領的一種變形,領面形似青果形狀的領型。

〔荷葉邊領)領片呈荷葉邊狀,波浪展開的領型。

〔燕子領 swallow collar, wing collar〕領面下止口的兩條線形,似燕子飛翔時翅膀張開的形狀。

〔兩用領 convertible collar〕也叫開關領。指可敞開、可關閉的領型。

(2)女裝後背分割線怎麼收擴展閱讀:

發展歷史

歐洲服裝 - 10 世紀

男服變得更為貼身合體。英國男子的緊身衣上半貼身合體,下半象長至膝部的衣裙,寬松而舒展。緊身衣為套頭式。

緊身衣外披一件斗篷,並用一個大飾針別在胸前。這時女式服裝變得寬大,衣袖加肥加長,頭發蒙在披巾里邊,身體被斗篷蒙起來。

她們的內衣很長,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蓋。圓口衣袖,衣服裝飾華麗,很受拜占庭的影響。她們的頭發用一塊面紗蒙起,其端點重於背後直拖至地面。

至12 世紀寬松的衣服變得瘦窄,使身體曲線得以突出。並於身後系帶,衣袖逐漸寬大,袖口可垂至膝部。

歐洲服裝 - 12 世紀

出現了圓餅式頭飾,它可以遮陽保護眼睛隔熱,主要為十字軍所戴。

上衣流行前開襟式,將前襟分成兩片。女老散式衣服為系帶緊身衣,上衣緊貼身體,下面是寬大的衣裙,兩部分之間用線縫起,兩袖寬松拖長,其銀中剪裁方法是上下衣分裁後縫合,與以前使用一塊大布不同。

歐洲服裝 - 13 世紀

男女服裝趨於一致,男服還有緊身衣及各式各樣的外衣,圓餅頭飾,帽式裝飾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長筒襪、靴鞋。

男子戴一頂中亞式小帽。這時護身外衣流行,適合旅行穿用,這種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邊有縫,手臂可以伸出來活動。

另外這時期流行封閉式馬甲式外衣,上身如馬甲,下面可長至膝侍搏氏下,這種無袖長衫,肩部向兩側延伸加長,就成帽式裝飾衣袖了。

13 世紀勞動者的長衫長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腳下有無跟鞋,褲子於腳跟處有一圓洞,以便穿脫。夏天穿寬敞麻褲,上身裸露,

冬天穿短外衣和無袖套頭衣。婦女穿長袍,中間有縫,可便於勞動,收獲時裙子口袋可裝農作物。當時禁止農民穿好料子及顏色華麗的衣服。

歐洲服裝 - 14、15 世紀

歐洲服裝開始有了變化。由於經濟繁榮,農業、商業、手工業的發展,國際貿易的往來,東方文明的影響,歐洲服飾發生了許多變化,貴族男女追逐時尚。

貴族婦女爭奇斗妍,男子不拘禮節;貴族與平民的服裝有了更明顯的不同;衣服式樣變化,衣料品種增多。

《巨人傳》載中世紀衣料有綢緞、絲毛混紡、呢絨、大馬士革呢、條呢、金線緞、各種皮毛。衣服有大衣、外套、外罩、上裝、短裝、襯衫、短披,女人有連衫長裙、晚禮服等。飾物有念珠、指環、鏈條、寶石、鑽石、翡翠、珍珠、瑪瑙等。

服裝力求擺脫古老習俗,追求時興。東方服飾中的裝飾和紐扣被歐洲人吸收,男人外套上排一列紐扣或寶石,甚至內衣紐扣也用寶石和紐扣裝飾。

14 世紀男士的夾衣流行,夾衣兩層,十分貼身,衣袖設計合理,可以自由活動手臂,便於全身活動。

夾衣上有十幾個扣子,夾衣襯里有細帶可將瘦腿褲上端與之相連接;緊身外衣穿在夾衣之外,高領外衣興起於14 世紀末;衣領將兩耳覆蓋,頸後衣領蓋過後腦。

下部裙衣拖至地面;這時期的斗篷用一組扣子固定在身上,外觀為圓弧形,又長又寬。婦女服裝主要是帶袖緊外衣和無袖長衫。

由一塊布作成,領口寬,衣領偏低,這就是14 世紀歐洲婦女流行的袒領衫,領口有圓形、角形、方形,領口開得很大,露出胸的上半部,上身有無袖、短袖的,臂膀裸露,腰帶提得很高。

3. 17世紀和18世紀,貴族男性和女性的衣服採用什麼形式

貴族中服飾主要以純棉、綢緞、錦緞。在加上蕾絲邊,印花,等加工最終成為17世紀維多利亞時期風靡一時的洛洛可式服飾。

洛可可(Rococo)一詞來自法語Rocaille,意為小石頭、小沙礫。作為藝術風格用語,起先指用貝殼和石頭修築起來的人工假山和岩洞,後來指具有貝殼紋樣曲線的裝飾主題。

十八世紀歐洲宮廷貴族盛行洛可可風格,洛可可服裝的顯著特點是柔媚細膩、 纖弱柔和,這使整個服裝風格趨於柔美化、繁復化,誇張的造型、柔和艷麗的色彩以及自然形態的裝飾,給人以奢華浪漫的視覺效果。洛可可時期色彩常用白色、金色、粉紅、粉綠、淡黃等嬌嫩的顏色。 服飾上的色彩也表現為柔和艷麗的色調,例如甜美的香檳色和奶油色洛可可服飾追求柔媚細膩的情調。 為了模仿自然形態,服裝上的裝飾物等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對稱形狀,變化萬千。

(3)女裝後背分割線怎麼收擴展閱讀:

歷史進人18世紀,西歐各國資產階級不斷發展,資本主義勢力逐漸增強,社會結構發生著深刻變化18世紀中葉,產生於英國的產業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歐資本主義的進程。在文化藝術方面,法國仍是西歐的中心。

新興資產階級不斷積累財富,絕對主義的路易王朝漸漸失去活力,處於沒落的前夜。在上流社會,出現了與國王主宰的宮廷相對的資產階級的沙龍文化(salon,即「會客室」、「客廳」。指從17世紀起,西歐貴族、資產階級談論文學、藝術或政治問題的社交集會。

18世紀這種集會在法國特別流行)。在這樣的沙龍中,人們只追求現世的幸福和官能的享樂,這使人們的感覺異常敏銳,從而形成了與巴羅克那莊重豪華、拘泥虛禮的宮廷文化不同的文化形態,這就是著名的「洛可可樣式」。

4. 教你如何裁布做衣服

裁布做衣服的方法是先用熨斗把面料燙到沒有褶皺,然後,用不同於面料顏色的花粉,沿著紙樣的邊畫出紙樣輪廓,即可完成。

具體步驟如下:

1、首先,區分布的正面和背面。總的來說,正面比較緊湊,平整光滑,比背面更有光澤,反面花紋不明顯,光澤較差,如下圖所示。


5. 裁衣服毛線怎麼裁才漂亮好看

各種服裝裁剪當中 具體的量衣方法,大家可以仔細記憶一下,以方便以裁剪衣服知識中用到

1.總體高:代表服裝「號」,由頭部頂點垂直量至腳根。

2.衣長:由前身左側脖根處,通過胸部最高點,量對需長度,一般量至手的虎口。

3.胸圍:代表上衣類服裝「型」,在襯衫外,沿腋下,通過胸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4.肩寬:由後背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頂點(軟尺在後背中央貼緊後脖根略成弧形)。款式需要誇張時,肩可適當放寬。燈籠袖款可適當改窄。

5.袖長:由左肩骨外端頂點量至手的虎口,按需要增減長度。

6.袖口:圍量手腕一周,再按需要加放尺。寸還可根據款式的不同用胸圍比例法計算。

7.領大:沿喉骨下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8.腰節:一般體型可按總體高算出。遇到特殊體型時,就需要量取前後的腰節尺寸(在腰部最細處,圍一條皮尺成水平),分別量取前後腰節的尺寸。

9.褲長:由腰部左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往下量至腳跟減3厘米。

10.腰圍:代表褲子類服裝「型」。在單褲外沿腰間最細處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尺寸。

11.臀圍:沿臀部最豐滿處平衡圍量一周,按需要加放鬆度。

12.上襠:由腰部右側胯骨上端,向上4厘米,量至大腿根。

服裝裁剪教程

一、 立體裁剪的概念

立體裁剪是區別與服裝平面制圖的一種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裝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服裝立體裁剪在法國稱之為「抄近裁剪(cauge)」,在美國和英國稱之為「覆蓋裁剪(dyapiag)」,在日本則稱之為「立體裁斷」。它是一種直接將布料覆蓋在人台或人體上,通過分割、折疊、抽縮、拉展等技術手法製成預先構思好的服裝造型,再從人台或人體上取下布樣在平台上進行修正,並轉換成服裝紙樣再製成服裝的技術手段。

二、 立體裁剪的淵源

立體裁剪這一造型手段是隨著服裝文明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西方服裝史對服裝造型的分類為:非成型、半成型和成型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代表了西方服裝史的發展過程,而立體裁剪產生於服裝發展的第三個時期,也就是歷史上的哥特時期,在這一時期,隨著西方人文主義哲學和審美觀的確立,在北方日耳曼窄衣文化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強調女性人體曲線的立體造型,這種造型從此成為西方女裝的主體造型,因此,歐洲歷史上的哥特時期,也是歐洲服裝史上窄衣文化形成的重要時期。隨後,在服裝的定製過程中逐漸得到發展,因為定製服裝要求合體度高,所以以實際人體為基礎進行立體裁剪是必然的,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今天的高級時裝製作。隨著成衣業的發展,人們開始採用一種標准尺寸的人體模型來代替人體完成摸某個服裝號型的立體裁剪。

三、 立體裁剪的應用范圍

立體裁剪技術廣泛地運用服裝生產、櫥窗展示和服裝教學中。

1 用於服裝生產的立體裁剪

服裝生產分為兩種不同的形式即產量化的成衣生產和單件的度身定製形式,因此,立體裁剪在服裝生產中也常常也因生產性質的不同而採用的技術方式一種為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相結合,利用平面結構制圖獲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體裁剪進行試樣、修正;另一種為直接在標准人台上獲得款式造型和紙樣。立體裁剪在服裝生產中要求技術操作的嚴謹性。

2 用於服裝展示的立體裁剪

立體裁剪因其在造型手段上的可操作性,除用於生產同時也較多地運用於服裝展示設計,如櫥窗展示、面料陳列設計、大型的展銷會的會場布置,其誇張、個性化的造型在燈光、道具和配飾的襯托下,將款式與面料的尖端流行感性地呈現在觀者眼前,體現了商業與藝術的結合。

3 用於服裝教學的立體裁剪

在服裝教學中,除了上述兩方面的學習與運用外,應更加註重造型能力和材料的運用能力的潛能的開發,通過設計、材料、裁剪和製作等環節的研究,逐步掌握立體裁剪的思維方式和手工操作的各種技能,從而熟練地將創作構想完美地表達出來。在教學實踐中應鼓勵學生拓展思維,大膽實踐,從造型到材料的選擇都應具有一定的獨創性,同時建立造型、材料和縫制間的相互聯系,並對其進行相關評價。

四、立體裁剪與平面裁剪的比較

1 平面結構的優勢

(1)平面結構是實踐經驗總結後的升華,因此,具有很強的理論性。

(2)平面結構尺寸較為固定,比例分配相對合理,具有教強的操作穩定性和廣泛的可操作性。

(3)由於平面結構的可操作性,對於一些定型產品而言是提高生產效率的一個有效方式,如西裝、笳克、襯衫以及職業裝等。

(4)平面結構在松量的控制上,能夠有據可依,例如,1/4B+5,5即為松量,便於初學者掌握與運用。

第一章 衣身的立體裁剪

一、 原型的立體裁剪

(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簡單的紙樣,是一切款式的基礎。立體裁剪原型是衣身立體裁剪的基礎。操作步驟如下:

1、將確定好前中心線、胸圍線和基準線布料覆於人台上與人台上的同名線條符合,在前中心和B.P點處用大頭針固定在人台上。

2、將胸圍線以下多餘的量推到B.P點下面,形成腰省量並用大頭針固定腰省,同時確定側縫線的位置並固定。

3、將胸圍線以上的餘量推向肩部,在領口處需打剪口,以消除領口處的牽扯力,根據領圍、肩部、袖窿的基礎線在布料上作出點影線。

4、後片的操作方法與前片相同。

(二)原型寬放量的設計:主要有兩種方法:

1、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寬處推出一定的松量,並用大頭針臨時固定。

2、放置法:在立體裁剪完成之後,直接在側縫處加放鬆量。

3、衣身的修正:由於立體裁剪的技術難度角度較大,裁剪部位較難保證精確,因此,對於左右對稱服裝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則根據右衣身進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

(1)將布樣從人台上取下,置於平台上,用熨斗熨平;

(2)用打樣尺重新描順領窩、袖窿弧線以及側縫、肩縫等;

(3)檢查相關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據右衣身剪裁左衣身; (4)將左右衣身用手針連接起來並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關部位如口袋、紐扣均按實樣裁剪並置於相應的部位,以檢查服裝的整體造型是否完善。

二、立體裁剪中省的運用

在原型的立體裁剪中我們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現出兩中基本狀態:寬松式與合體式。寬松式表現為面料與人體是一種離體狀態,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而合體式則是面料與人體的符合,呈現出貼體狀態,這種貼體狀態的產生關鍵就在於省的運用。

1、省的概念與意義

省是服裝製作中對餘量部分的一種處理形式,省的產生源自於將二維的布料置於三維的人體上,由於人體的凹凸起伏、圍度的落差比、寬松度的大小以及適體程度的到低,決定了面料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呈現出鬆散狀態,將這些鬆散量以一種集約式的形式處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產生使服裝造型由傳統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義上的立體造型。

2、 省的轉移及其運用

省的轉移是省道技術運用的拓展,使適體裝的設計走向多樣化,立體裁剪中省道轉移的原理實際上遵循的就是凸點射線的原理,即以凸點為中心進行的省道移位,例如圍繞胸高點的設計可以引發出無數條省道,除了最基本的胸腰省以外,肩省、袖窿省、領口省、前中心省、腋下省等,都是圍繞著突點部位即胸高點對餘缺處部位進行的處理形式——省的表現形式,此外,肩胛省、臀腰省、肘省等,都可以遵循上述原理結合設計進行省道轉移。

3、幾種省形的立體裁剪操作

(1)腰省——這是省形中最基本的一種形式,將全部餘量轉至胸點下方。

(2)肩省+前中心省——這是將全部餘量分成兩部分分別轉移推移到設計的位置,這與平面結構中所講的省的分解與轉移是同一概念。

(3)人字省——省形表現為人字形,故由此冠名。人字省不同於以上省形的對稱特點,它表現為不對稱,同時還表現為子母省的特點,這類的省還包括Y形、T形等。

4、立體裁剪中省與分割

分割是繼省的之後的又一種裁剪技巧,當兩個省都指向胸高點時,我們可以將這兩省連接起來,形成一條分割線,這就是平面結構中所講的連省成縫的結構形式,分割的技巧使用使合體服裝在結構設計上又增加了一種表現手段,同時也使服裝設計語言更加豐富。

(1)縱向分割——將肩省與胸腰省結合起來形成一條縱向分割線,如經典的公主線。除此之外,領口省與腰省、袖窿省與腰省等都是縱向分割。

(2)橫向分割——主要體現為一種水平或近似水平的分割線,如將袖窿省與前中心省連接形成橫向分割,將肩胛省轉移至袖窿處,連接兩省形成後片的水平分割。

(3) 斜向分割——界於水平與垂直之間的分割形式,且是一種不對稱的分割,如將右衣身的肩省與左衣身的側縫省連接,形成貫穿衣身的斜向分割線。

(4)直線分割與曲線分割——在服裝結分割設計中其成型後的線形主要表現為直線分割與曲線分割兩種基本形式,其餘皆是在此基礎上的變體。直線分割是分割的基本表現形式,而曲線分割是對分割設計的豐富,但應注意的是曲度越大,工藝難度也就越大。

(5)操作要求——無論是哪種方法哪種形式,它們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首先,在人台上確定分割部位,並用表示線標識出來,然後按照立體裁剪原型的操作方法與步驟分片完成。

三、立體裁剪中的抽褶藝術

抽褶是服裝設計中運用較多的設計語言,它使服裝顯得更有內涵、更生動活潑,尤其是在少女裝的設計中,抽褶是主要運用的一種表現形式。褶分為規律褶和自由褶兩種基本形式。

1、規律褶——主要體現為褶與褶之間表現為一種規律性,如褶的大小、間隔、長短是相同或相似的。規律褶表現的是一種成熟與端莊,活潑之中不失穩重的風格。

2、自由褶——與規律褶相反,自由褶表現了一種隨意性,在褶的大小、間隔等方面都表現出了一種隨意的感覺,體現了活潑大方、怡然自得、無拘無束的服裝風格。

3、操作要求——由於立體裁剪不同與平面裁剪能夠很精確地計算出用料的多少,所以在布料的裁剪上首先應留有充分的餘量,再根據需要來設定褶量的大小,並用筆做上記號。

第二章 袖的立體裁剪

一、 手臂結構與袖的構成原理

手臂與身體部分僅由關節聯系在一起,因此其活動范圍較大,從功能設計的角度出發,袖子結構一般都與衣身分開。通過對人體的觀察,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臂向前彎曲的狀態,因此不難理解合體袖向前彎曲的結構,以及前袖窿挖度大於後袖窿。在袖子的立體裁剪中較多採用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的方法。

二、 一片袖的立體裁剪

1 無省一片袖的立體裁剪

(1)先完成衣身的立體裁剪,量出袖窿弧線長,定出袖長和袖寬,取適量的布料一塊,標出袖中線、袖山頂點和袖長後,在14厘米的袖山高處畫出水平輔助線,根據袖窿弧線的長度來確定袖山線。按平面裁剪的方法畫出袖山弧線,並連接袖底線。

(2)將袖片與衣身復合,注意褶皺的均勻。

(3)標出記號後,從人台上取下袖片,重新修正袖山弧線。

2 泡泡袖的立體裁剪

泡泡袖有稱公主袖,泡泡袖的肩寬應窄於一般的服裝,其目的在於體現袖型的飽滿和堅挺。操作步驟如下:

(1)取無省一片袖的板型對折,覆蓋在布料上在袖中線處放足褶量,剪出泡袖基礎袖樣。

(2)將基礎袖樣覆蓋在肩臂處,使袖中線與肩線對齊,並逐一作出褶形,注意褶量的均勻,檢查造型是否符合要求,確認後,用筆做上記號。

(3)從人台上取下袖片,展平並重新修正輪廓線。

3 喇叭袖的立體裁剪

喇叭袖的立體裁剪方法與泡泡袖相同,只不過放量在袖口處。

三、 兩片袖的立體裁剪

兩片袖結構是由大小兩塊袖片組成,是一種合體式的袖結構。兩片袖的立體裁剪一般是以手臂為基礎,先完成大小袖片的基本形,再用平面裁剪的方法標出袖山弧線,最後在人台上確定二片袖的造型。操作步驟為:

(1)分別兩塊布樣在手臂上量出長度與寬度分別加放一定的松量並標出中心線。

(2)將手臂前中心線朝上,平放在檯面上,從布邊至袖山頂3厘米處作一記號,覆蓋在手臂上,同時將布樣在中心線處放鬆度3厘米左右,順手臂向下逐一固定,餘量向兩側推移至袖縫處,並作出記號。

(3)小袖片操作步驟與大袖片相同。

(4)基本型完成後分別取下,置於平台上,依據平面裁剪的方法畫出袖山弧線,並留有一定的餘量,剪去多餘的布料。

(5)用手針將大小袖片縫合並與衣身復合,重新修正,最後確定袖片板型。

四、 連身袖的立體裁剪

連身袖的立體裁剪方法同上述方法基本一致,不同的在於由於衣身與袖子是連在一起的,故而,在製作時需考慮手臂的活動量。

6. 琛琛鍚庤儗鍒嗗壊綰垮彨浠涔

瑁ャ傝%鏄鎸囨椿瑜訛紝灝辨槸甯冩枡緙濇垚絝嬩綋鐨勫艦鐘訛紝鍙楀埌鎷夊姏鍙浠ユ娀騫崇殑閮ㄥ垎錛屼綔鐢ㄥ氨鏄緇欒‖琛鍚庤儗鐣欏嚭媧誨姩浣欓噺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