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東、西方服飾文化特點
中國人的服裝分為中式服裝和西式服裝兩大類。中式服裝、西式服裝經數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風貌和體系,在式樣、外形、結構、局部特徵、裝飾、色彩、圖案、審美文化方面均不相同,有其鮮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
一、式樣
中國傳統服裝的主體形式是前開型的大襟和對襟式樣。前開衣最早起源於中國,形成於黃帝時代。中國服裝有兩種基本形制,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兩種形制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交叉使用,相容並蓄。女子穿上衣下裳式樣的較多,男子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
西洋服裝在樣式上有一個演變過程,古希臘的服裝是披裹式,古羅馬到中世紀,服裝的式樣以披裹式的非成型類衣和前開式的半成型類衣為主。公元四世紀,日爾曼民族南下,日爾曼民族的四肢分離的體形型服裝逐漸滲入到歐洲服裝的基本樣式中,從13世紀開始至今,體形型服裝逐漸占據了主體地位,其基本形制是男子上衣下褲,女子為上下連屬的裙裝。
二、外形特徵
中國傳統服裝的外形強調縱向感覺,自衣領部位開始自然下垂,不誇張肩部,常用下垂的線條、過手的長袖、筒形的袍裙、縱向的裝飾等手法,使著裝人體顯得修長,特別是使四肢有拔長感。亞洲許多國家的服裝都有類似特點。
清代服裝相對來說是比較肥大的,袖口、下擺都有向外擴張之勢。然而,清代婦女那高高的旗髻和幾寸高的花盆底鞋,加上垂至腳面的旗袍,使旗人比歷代婦女都顯得修長。
服裝外形的修長感是對東方人較為矮小的身材之彌補,在感官上產生視錯覺,在比例上達到完美、和諧。自然修長的服式使男性顯得清秀,使女性顯得窈窕。同時,平順的服裝外形與中國人臉部較柔和的輪廓線條相稱。
西洋古典服裝的外形強調橫向感覺,常採用橫向擴張的肩部輪廓、各種硬領、輪狀領、膨脹的袖型、龐大的裙撐、重疊的花邊和花朵以及漿過的紗料和各部位的襯墊,使服裝線條產生誇張和向外放射的效果。
西洋服裝的外形特點與西方人熱情奔放的氣質、起伏明顯的臉部輪廓以及比東方人高大挺拔的體型相適應。
三、結構特徵
從結構特徵看,中式服裝採用中國傳統的平面直線裁剪方法,無論袍、衫、襦、褂,通常只有袖底縫和側擺相連的一條結構線,無起肩和袖窿部分,整件衣服可以平鋪於地,結構簡單舒展。
西方服裝採用立體裁剪方法,立體裁剪方法視人體為多面體至少是四面體,細心對待人體從上到下、從前到後各個方面的凸凹起伏關系,利用打褶和省道處理等服裝工藝手段,最終取得與三維人體相吻合的具有立體效果的服裝。
有人說中式服裝像平面的繪畫,西洋服裝像立體的雕塑,這種感覺大體是對的。中式服裝表現兩維效果,忽視側面結構設計。西式服裝強調三維效果,適合人體結構特點並適應人體運動規律,既合體又實用,因此,受到世界各國人們的普遍青睞。
四、局部結構特點
從服裝的局部特點看,中式服裝的斜交領、對開V領、直立領、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清代箭袍式的前後左右開四衩,以及衣服的對襟、大襟、一字襟、琵琶襟等,都是有東方特色的局部細節,常被設計師用作表現中國服裝趣味的處理手法,其中中式立領和衣服下擺兩側開衩更為典型。
西洋服裝的袒領和輪狀褶領(像扇面一樣環繞脖頸)運用較為廣泛,輪狀褶領連續的褶襇是用布料上漿後熨燙成形,有時需用細金屬絲做支撐。服裝造型喜用填充物襯墊或支撐,如墊肩、墊胸、墊袖、墊臀、裙撐等。由於西式服裝不是連袖而是裝袖,所以肩飾造型多樣。袖子款式變化很多,如半腿袖、主教袖等。
五、裝飾
從裝飾特點看,由於中式服裝是平面直線裁剪,表現二維效果,所以裝飾也以二維效果為主,強調平面裝飾。裝飾手段是中國傳統的鑲、嵌、滾、盤、綉幾大工藝。這些工藝的巧妙運用,使中式服裝雖造型簡練,但紋樣色彩斑斕,美不勝收。
刺綉用於服裝歷史久遠,發展到後來,甚至「衣必錦綉」。運用平面刺綉方法裝飾服裝表面空間,是中式服裝設計的慣用手法,沿用至今。尤其是精妙絕倫的刺綉工藝與絲綢面料配合,使服裝充滿東方風韻,令人贊嘆不已。
除刺綉外,鑲、滾工藝在中式服裝上運用也很多。例如清末,市井流行在衣緣處鑲、滾裝飾,女子衣緣越來越闊,從三鑲三滾,五鑲五滾,發展到「十八鑲滾」。
西洋服裝是立體構成設計,表現三維效果,所以裝飾與整體結構造型相對應,強調立體感和空間感,裝飾手段是藉助各種立體物如穗飾花結、荷葉邊、金銀絲帶、褶襇、切口等點綴服裝表面。最初,花朵、花邊等只是少量裝飾服裝表面,豐富表面效果。到了羅可可時期,某些禮服竟是用立體花堆砌而成。
西洋服裝採用立體裝飾有其精采之處:一是立體裝飾與立體結構造型相呼應,天然諧調;二是裝飾效果符合審美心理,因為凡是平鋪直敘、一覽無余的表面,容易引起人的單調感覺,而層次豐富、虛實搭配、重疊穿插的表面空間有耐人尋味的效果,易於激起觀賞美感。
六、面料、色彩和圖案
從服裝面料看,中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品是葛布、薴麻布和大麻布。葛布是葛藤的莖皮纖維加工製成的。薴麻是我國特有的植物,歐洲人稱之為「中國草」,大麻被稱之為「漢麻」。中國享譽世界的服裝面料是絲綢。養蠶、繅絲、織綢是我國先民對世界紡織服裝發展作出的傑出貢獻。中國人穿棉布較晚,棉花是從印度引進的,到元明之時,棉布才成為人們普遍穿著的衣料。
從服裝色彩看,在上古時代,黑色被中國的先人認為是支配萬物的天帝色彩,夏、商、周時天子的冕服為黑色。後來,隨著封建集權專制的發展,人們把對天神(黑色)的崇拜轉向對大地(黃色)的崇拜,所以形成了「黃為貴」的傳統觀念。黃色成為帝王的專用色,隱喻著統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
傳統服裝色彩受陰陽五行影響,有青、紅、黑、白、黃五色之說。青、紅、黑、白、黃色被視為正色,其餘顏色則為間色,正色在大多數朝代為上等社會專用,表示高貴。在民間,正色是人們衣著配色所喜愛和追求的顏色。
從配色方法看,高艷度、強對比是中國傳統的配色方法。強烈的對比色在金、銀、黑、白等中性色的緩沖配合下,使服裝洋溢著富麗堂皇、渾朴大方的氣氛。
中國民間對藍色有傳統喜愛,如藍印花布、靛藍蠟染布等。藍色與黃種人的膚色相配,容易諧調,可產生柔和的色對比效果。
中式服裝的圖案紋樣豐富多采,有飛禽走獸、四季花卉、山巒亭閣、幾何紋樣等,抽象、具象、誇張、寫實等風格俱全,圖案紋樣不僅精美,而且具有豐富的內涵。
中式服裝喜好運用圖案表示吉祥的祝願。從古至今,從高貴的綢緞到民間的印花布,吉祥紋樣運用極為廣泛。如龍鳳呈祥、龍飛鳳舞、九龍戲珠、蜥龍鬧靈芝等紋圖,不僅隱喻著圖騰崇拜,而且抒發著「龍的傳人」的情感。像鶴鹿同春、喜鵲登梅、鳳穿牡丹、團鶴仙壽、福祿壽喜、連年有餘、吉祥八寶等圖案,反映了人民對美滿生活的希望。另外,官服的圖案重視標識作用,明清文官為飛禽圖案,武官為走獸圖案。皇帝的龍袍象徵真龍天子,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圖案各有寓意:「日、月、星」取其照臨;「山」取其穩重;「華蟲」取其文麗;「火」取其光明;「藻」取其潔凈;「粉米」取其滋養;「宗彝」取其忠孝;「黼」取其決斷;「黻」取其明辨。
西洋服裝的面料、色彩、圖案的運用同東方傳統存在差距。
古希臘、古羅馬的服裝面料主要是半毛織物和亞麻布。古希臘人喜愛白色,古羅馬服飾最流行的色彩是白色和紫色,紫色象徵高貴,白色象徵純潔、正直。一般庶民衣服是羊毛、亞麻天然的原色,很樸素。
中世紀西方已有了許多名貴的面料,除東方絲綢、錦緞之外,還有天鵝絨、高級毛料、北歐的珍貴裘皮等。當時哥特式教堂中彩色玻璃窗被裝飾得輝煌燦爛,引導人們追求天堂的色彩,因此服飾上充滿宗教氣氛的色彩被人們嚮往。
歐洲文藝復興以來,隨著服飾奢華程度的升級,明亮的色彩受到人們歡迎,織錦緞和天鵝絨中還織進了閃閃發光的金銀絲線。法國人特別喜歡丁香色和薔薇色,也很迷戀含蓄的天藍和聖潔的白色。西班牙人崇尚高雅的玫瑰紅和銀灰色調。在英國,黑色被認為是神秘、高貴的色彩,特別是黑緞子和黑天鵝絨常是貴婦的首選。迷人的黑色襯著白種女性白皙的膚色,非常炫目。
西歐服裝上的圖案隨著歷史的變遷而不斷變化。古代多流行花草紋樣,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流行華麗的花卉圖案,法國路易十五時期,受羅可可裝飾風格的影響,流行表現S形或渦旋形的藤草和輕淡柔和的庭園花草紋樣。近代,有影響的流行圖案花樣有野獸派的杜飛花樣,以星系、宇宙為主題的迪斯科花樣,利用幾何錯視原理設計的歐普圖案,用計算機設計的電子圖案等。
七、審美文化
東西方服裝審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點。
西方文化起源於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較開放,易於融合外域服裝文化。
中國文化起源於大陸文明,文化本能比較封閉,在服裝上具有固執的「原體」意識,傳統服裝形制幾千年來地位穩定,吸收異域服裝相對困難。
西方文化善於表現矛盾、沖突,在服裝構成上強調刺激、極端的形式,以突出個性為榮。
中國文化是和諧文化,強調均衡、對稱、統一的服裝造型方法,以規矩、平穩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種明喻文化,重視造型、線條、圖案、色彩本身的客觀化美感,以視覺舒適為第一。
中國文化是一種隱喻文化,藝術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裝構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西方文化崇尚人體美,重視展示人體的性差異,不忌諱表現性感。古典模式是表現女性的第二性徵,如露頸、露肩、露背、半胸,以緊縮腰圍和墊臀來表現女性胴體曲線。現代模式是以簡約的形式表現人體的自然身形,以短露和緊身為現代時髦。
中國文化漠視「性」的存在,服裝不表現人體曲線,不具備感官刺激要素,寬衣博帶,遮掩人體,表現的是一種莊重、含蓄之美。
中式服裝的美學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心態和文化征貌。中國人受儒道互補的美學思想影響,重視情理結合,以理節情,追求閑適、平淡、中庸,追求超出形體的精神意蘊。中式女裝嚴密包裹人體,使人難窺其詳,增加了神秘感。中式男裝嚴整修長,洋溢著中和之美。皇帝的禮服,寬博繁復,輝煌壯觀。皇帝的禮服不僅是權力的象徵,也是中國人審美觀的表現。
中國和西方服飾文化各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色,她們都是人類祖先留下來的寶貴文化遺產,是世界文化寶庫的瑰寶,我們應進行積極研究,在明辨的基礎上繼承發揚.
『貳』 漢服越來越流行,漢服元素在現代女裝設計中有什麼應用
在目前的現代女裝設計中,蓋婭傳說與楚和聽香等服裝品牌注意到中國傳統漢服元素背後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價值,二者在現代女裝設計領域影響頗大。
楚和聽香 2019 年春夏發布會「觀唐」系列把中國傳統漢服中的結構和款式展現得淋漓盡致。如在圖 5的女裝設計中,採用交領右衽通體剪裁式,領緣、衣襟有紅、黃兩條色帶,紅與黃色的應用盡顯中國人的「崇紅」「尚黃」的觀念。腰部系的寬頻與袖口裝飾同一設計紋樣,服裝整體上呈現出靈動之美。
中國傳統漢服元素融入現代女裝設計中,這既是文化美和服裝設計美的結合,又是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漢服文化的一條重要途徑。
『叄』 克勞西品牌介紹
CHLOSIO克勞西女裝是一個來自英國高級服飾品牌,CHLOSIO克勞西女裝賦予了英國王室的品味與追求。英法文化的融合,使其更是走上了時尚之都—巴黎的潮流前線。華美、奢華、高雅、時尚是CHLOSIO品牌的風格追求,體現出在對古典主義的文化理解上,以現代時尚的設計手法演繹,彰顯出品牌的高貴氣質。 CHLOSIO克勞西女裝所屬深圳萬旗服飾有限公司是集一家企劃、設計、製造、營銷克勞西女裝品牌為一體的現代化時裝公司,克勞西女裝企業員工總數達到300多人,年生產能力15萬件/套,公司主導「CHLOSIO(克勞西)」女裝品牌,以設計時尚,面料高貴,工藝精湛為特點,以力創品牌的規模效應屹立於中國品牌女裝界,目前公司正致力於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加強企業內部管理,迎接挑戰,共創企業美好的明天。CHLOSIO專業設計團隊與海外多個藝術沙龍及專家設計室緊密聯系,實時捕捉世界四大時裝聖地時尚咨詢,結合東方女性體型特點和生活方式,潛心設計每款服裝,詮釋國際時尚文化,烘托中國女性優雅氣質,秉承歐洲高級服裝的傳統精髓,在整體設計中,始終蘊涵著一種古典和高貴氣質,注重女性的柔美曲線。在CHLOSIO整體形象及產品設計中,流暢的線條、華麗精緻的面料、典雅的圖騰、精美的工藝,淋漓盡致地表達了頂級品牌卓越的品質和氣概,滿足了高端消費群體對時裝的追求、對尊貴身份的彰顯,是都市女性的生活目標。 CHLOSIO將塑造雅緻、自信的新優雅生活方式同樣帶入到終端的建設當中,舒適感貫穿始終。在設計上,色彩、材質、工藝、動線、燈光等多方面元素處處顯現著設計者對新古典主義及優雅典範的綜合性考慮,特別強調了視覺與色彩之間的關聯性。
『肆』 什麼是蕾絲文化
蕾絲,是18世紀洛可可風格的宮廷女裝和沙龍女裝中的典型裝飾,是當時的時裝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曾經出現在蓬皮杜夫人長裙的V型領口和袖口。藝術上的洛可可時代,是一個女性的時代,彌漫著一種柔性文化的因素。當時的社會有兩個中心,一個是以皇帝為中心的宮廷,另一個是以貴婦為中心的沙龍。沙龍實際上就是當時的時裝天橋。
洛可可服裝的主要特點是精緻到極點的優雅。所謂"極點",就是婦女將自己服裝的每一個細節都精緻化,以便男性觀賞。換句話說,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都分解成可供觀賞的元素。那是一個肉體享樂的時代(與我國的明末時期有點類似),最有品味的女性穿著是"既暴露又優雅"。
充當了優雅風格的點綴,出現在袒露的胸口和手臂等處。於是,越是禁止暴露的地方越暴露,有暴露的地方就有蕾絲。蕾絲實際上起到了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勾引作用,那時候稱為"媚",與洛可可藝術風格的"媚"相配套。洛可可本意是貝殼的工藝,以岩石和貝殼類作為裝飾,現在轉變為賣弄風情,褶皺、荷葉邊、隨意的花邊和隆起的襯裙,鯨魚骨取代古老的鍾式裙,有著寬大的裙子消瘦的肩膀發型高聳的頭部
在19世紀的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服裝中,蕾絲似乎有點改邪歸正的意思,它拋棄了洛可可時代的色情成分,成了理想和浪漫的象徵。19世紀的淑女,無論在有產階級婦女還是無產的婦女那裡,蕾絲花邊都是一種良家婦女式的純潔、溫柔和美好的象徵。但它只不過是對"洛可可蕾絲"的紳士般的忽略,同時也有對女性社會角色的委婉認可。浪漫主義服裝是細腰豐臀,注重整體線條的動感表現,是服裝對人體的擺動呈現出輕快飄逸之感,自然柔和的形象,淺亦淡的色調、柔和圓轉的線條,輕柔的材質,表現是一種懷舊的情結。新浪漫主義,少了誇張,仍保留浪漫主義的格調,常用於現在的OL裝和禮服上。
而進入20世紀,蕾絲在麥當娜身上已經演變成了「嗨」的符號,頻閃的射燈、紛亂的手臂、震耳的節奏和迷亂的姿態,成了蕾絲的陪伴。2001年4月的一次拍賣會上,麥當娜的一件黑色蕾絲胸罩,以2萬美元的高價被人搶走。蕾絲刺激了人們對身體的窺視和形象的崇拜,同時,麥當娜也改寫了蕾絲的歷史:蕾絲作為女性服裝的點綴物和邊角料,凜然坐到了服飾舞台的中央。
『伍』 苗族服飾都有什麼象徵意義
苗族服飾的象徵了苗族人的自然之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自然之美的體現,苗族人民的勤苗族服飾的象徵了苗族人的自然之美,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自然之美的體現,苗族人民的勤勞。
1、苗族服飾抽象的刺綉、蠟染圖案中反映和表現了她們的內心情感世界,同時表達了苗族女性對大自然的認識和了解及她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苗族服飾是苗族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服飾中可看出苗族歷史的發展進程和文化沉積,集中反映了苗族在與自然的抗衡中對事物的認識和升華,在此間也就產生了苗族的審美意識。
3、苗族婦女認為,苗族服飾中包含自然之美,自然界中存在的色彩都是她們所需要的色彩素材,都應把它穿在身上,形成一種源於自然而超越自然的美。
4、苗族服飾經過種麻、收麻、績麻、紡線、漂白、織布等一系列復雜的工藝到刺綉、蠟染、裁
縫,最後成為一套精美的服裝,無不反映了苗族婦女的勤勞和耐性。
(5)女裝能賦予什麼文化屬性擴展閱讀
苗族服飾有地區差別,分為黔東南型、湘西型、雲貴型:
1、黔東南型:雷山苗族服飾多姿多彩,是當今世界上最美麗、最漂亮的服飾之一。這些多姿多彩的服飾銘載著本民族歷經磨難的歷史變遷,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今來生活環境的濃縮。史學家稱之為:「穿在身上的史書。」
2、湘西型:流行於湖南湘西州及湘、黔(主要是松桃縣)、渝(秀山縣、彭水縣一帶)、鄂(恩施州)四省交界一帶。古代男女蓄發椎髻的習俗已消失。如今女性穿圓領大襟短衣,盤肩、袖口等處有少許綉花;寬腳褲,褲筒邊緣多飾花邊;包紮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頭帕,戴銀飾。
3、雲貴型:雲貴的大花苗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的昭通、楚雄、彝良,貴州六盤水、威寧、織金、普定、鎮寧、紫雲等地。大花苗族主要麻布做衣服,他們遠古的服裝都是自己種植麻,自己織布,自己做衣服。
『陸』 布化女裝是什麼
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女裝風格。布化女裝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女裝風格,源於日本的布袋戲文化。布袋戲搜仿是一世族纖種傳統的日本木偶戲,其中的角色通常穿著華麗的戲服,具有濃郁的日本傳統文化特色。布化女裝則是將這種戲服風格融入到穗畝女裝設計中,打造出一種獨特的女裝風格。布化女裝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女裝風格,適合一些喜歡日本文化和動漫文化的人群。如果您對布化女裝感興趣,可以通過網路或者實體店鋪了解相關的設計和品牌,選擇適合自己的款式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