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裝分類 » 昆明哪裡賣唐裝矮胖中老年女裝
擴展閱讀
獒犬為什麼戴手套 2025-02-02 09:44:37
皮帶烘乾機有什麼好處 2025-02-02 09:24:03

昆明哪裡賣唐裝矮胖中老年女裝

發布時間: 2022-04-14 11:39:18

1. 中老年服裝品牌有哪些+


於服裝搭配問題,世界是我們的,也是他們的,對於年輕人們來說時尚永遠是我們追求的元素,服裝是我們對於時尚元素的一種表現形式,我們追求時尚崇尚時尚,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穿衣講究搭配,那麼,中老年人難道就沒有追求時尚的權力了嗎?每個中老年人都從年輕的歲月中走過,或許他們也曾經引領過他們所經歷的年
代的潮流先鋒,只是人到中年以後,他們或許早已經忽略了,他們也應該時尚,也應該注意自身穿著的服裝搭配。
現在社會中中老年人的活動也越來越多,到了這個年齡,膝下兒女都已經成家,那麼,當中老年朋友或
出席朋友們為兒女舉辦的婚禮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怎麼行,而且沒有了負擔可以出去旅遊、派對都需要變換不同的服裝,為自己准備幾件中老年服裝,試著學習下服
裝搭配技巧,讓自己再年輕一把,到了關鍵時刻說不定還能出鏡呢。
首先,穿著打扮要符合中老年的容姿、氣質等。
中老年人不論男性還是女性可分為:
(1)
身材高大而微胖型
(2)
身材高但瘦弱型
(3)
身材魁梧型
(4)
身材矮胖型
(5)
身材矮小型
(6)
身材矮而結實型
(7)
膚色黑而且頭發黑者
(8)
色黑而頭發茶色者
(9)
膚色白而頭發黑者
(I0)
膚色白而頭發茶色者
中老年人的氣質是多樣的,有外向與內向之差別。一般來說,氣質內向的人動作沉著、優雅,氣質外向
的人動作敏捷、果斷。以男性為例,威嚴型的人,身材高大、膚色黝黑、毛發黑亮、動作沉著。這種人,氣質外向、內向的都有。瀟灑型的人,身材高大、膚色白
哲、毛發漆黑,其氣質偏內向,動作顯得優雅。運動型的人,身材適中,膚色白的、黑的均有,頭發黑或茶色,動作敏捷、氣質外向。
以上三種類型的人,只是按一般的審美經驗而定,決不是凝固不變。總之,在選擇中老年人服裝的時候,要盡量突出自己固有的威庄、瀟灑、活潑的氣質。
另外,在中老年人服裝顏色方面也要十分注意,不同的顏色有不同的風格,衣服的顏色搭配要講究相互
呼應。白色、灰色、黑色屬於百搭色。紫色穩重,藍色清爽,綠色活潑,紅色古典。身材較胖的中老年人穿寬松的毛衫、肥大的水褲是不錯的選擇。身材較矮小的中
老年人要避免穿長裙。除此之外,使用墨鏡、遮陽傘和圍巾這些小道具可以為漂亮的衣服增添亮點。總之,同樣一件中老年服裝,不同的中老年人穿上它,會產生不
同的審美效果。
我們通過這篇文章了解到,即使再漂亮的衣服,如果不會進行服裝搭配,穿在身上也只是一塊沒有生命力的布而已。通過合理的服裝搭配,中老年人也要穿出氣質穿出風采。

2. 昆明哪裡賣唐裝的比較多

南屏街西口往小西門方向有一家,東方東路上(郵電賓館上面點)有一家,在就是塘子巷了

3. 昆明哪裡賣唐裝的比較多

在和平村一帶做唐裝的服裝店挺多的

東風西路上天長地久婚紗店與昆百大中間那一段就有一家唐裝店

4. 女式唐裝品牌

十大女式唐裝品牌:
1、E.Beauty/逸·紅顏
E·Beauty逸紅顏旗袍品牌:
上海逸美服飾是一家專注於中式時尚女裝的服裝企業,2012年上海逸美服飾旗下品牌「逸紅顏」成功晉級天貓原創品牌,同期晉級的品牌還有裂帛旗下男裝品牌「非池中」以及七格格旗下品牌「iaizo」。上海逸美正處於快速上升期並日趨成熟,一直穩居旗袍類目第一品牌,每年均以60%的速度增長。
逸紅顏,文藝中國風的倡導者,領先的互聯網時尚中式女裝品牌。傳承自上海旗袍裁縫世家,創立於2010年5月,堅守著「復古即是時尚,民族愈加風情」的創作理念,主張復古文藝的產品設計風格,致力於傳統中式服飾的古典傳承和時尚改良,並打造一個最富有中國文化想像力的時裝品牌。天貓原創唯一認證中式女裝品牌,2013年旗袍類目全網銷量第一。
2、美儀思佳
美儀思佳這個牌子的旗袍女裝很不錯。
3、娘子寫
深圳娘子寫服飾文化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4、綵衣朵朵 CAIDUO
昆明彩朵服飾有限公司是民族服裝、民族飾品、民族手工藝品、演出服、練功服、舞台演出道具等產品專業生產加工的公司,擁有完整、科學的質量管理體系。昆明彩朵服飾有限公司的誠信、實力和產品質量獲得業界的認可。
5、愛上舞
蘇州愛上舞商貿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以舞台服飾為主的商貿有限公司,公司以「重拾民族經典,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為奮斗目標。
6、EFU/逸福
品牌理念:
用我合身的裁剪、精心的縫制,帶給親小小的幸福——一個平凡女子的「逸福」心聲。

5. 雲南安寧哪裡有賣唐裝的

羅_。
羅_個體經營主營是絲棉各類,棉衣棉褲,棉被土特產,唐裝,傳統服裝,民族服裝,中老年服裝,兒童服裝,地址為雲南昆明市雲南省安寧市連然街道文化路。

6. 請問昆明哪有唐裝專賣店,只要是賣唐裝的地方就行

北京路上很多的這種店...
就在昆明會堂向和平村方向走,路上就有了,很多家連在一起的...
有一家叫三信子的,還可以定做的那種...
三信子在藝術劇院旁邊(向百大方向)也有一家分店...
路過時看過,做得都是比較精緻的~~

7. 雲南昆明哪裡可以做古裝衣服

我不知道你說的是不是旗袍和唐裝。如果是的話在堂子巷附近有賣的,定做的。在唐子巷那個人行天橋下面。很好找。但是不知道價格如何

8. 為什麼我看唐朝的電視劇,從來都沒見過唐朝人穿唐裝

你說的「唐裝」,並不是真正的唐裝。
告訴你,和服模仿的是漢服。
唐裝原意指代唐代的漢服,一種是傳統的襦,裙裝,這種風格一般流行在初唐時期,基本上是沿襲了自東漢以來華夏婦女傳統的上衣下裳制。與現代的唐裝概念明顯不同。
絕大多數的國人都把這種源於「唐人街華人的中式著裝」的滿裝馬褂誤認為是「唐朝的服裝」。
在中國經濟處於上升時期的當前,「唐裝」的興盛似乎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至離人們更近的明代袍服(兩者其實是同一事物),並非不太可能重迴流行。「長袍大袖」只是現代的人們對「古裝」的模糊認識(從夏商周時期一直到明末的傳統中國人的穿著主體款式是「交領右衽,隱扣系帶,褒襟廣袖,峨冠博帶」,其中,「褒襟廣袖,峨冠博帶」僅為禮服特徵,而「交領右衽,隱扣系帶」的特徵則為禮服、常服所共有),也就是說,真正的唐裝除了作為主體款式的禮服外,還有作為補充的「窄衣窄袖」的常服。 這些服裝自唐以來就有「漢服」或「漢裝」的正式稱謂(意為「漢民族的傳統服裝」或「漢族的民族服裝」),經歷將近四千年,一直自成體系,一脈相承,並深遠影響了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周邊國家,其中,日本的「和服」(漢服中的深衣款式),朝鮮(韓國)的「韓服」(漢服中的襦裙款式)便是漢服在這些國家的正常延續。真正的「唐裝」的「寬衣大袖」的禮服更適合於祭祀、成人禮等莊重場合,而其「窄衣窄袖」的常服則更適合於勞動耕作及日常場合。隨著自互聯網發起,以都市青年白領階層為骨乾的「漢服復興」運動的興起,真正的唐裝(漢服)在現代人們的視野中也並非「遙不可及」,源於外國人眼中的「唐人」而定義的「唐裝」一詞,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人們的置疑。
漢服,即華夏衣冠,中國漢族的傳統服飾,又稱為漢裝、華服。此不能與「唐裝」、「和服」相混合。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范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
中國又稱「華夏」,這一名稱的由來就與漢服有關。《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左傳正義·定公十年》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章服之美,謂之華。」中國自古就被稱為「衣冠上國、禮儀之邦」,而「衣冠」便成了文明的代名詞。比如五胡亂華之時,原先在中原地區的知識分子及各階層人民紛紛逃亡到南方,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種,而逐漸把江南開發成繁華富庶之地,這一事件史稱「衣冠南渡」。 「漢服」一詞的記載最早見於《漢書》:「後數來朝賀,樂漢衣服制度」。這里的「漢」主要是指漢朝,是指漢朝的服裝禮儀制度。所謂「漢人」的名字形成,直接與漢朝有關。正如胡人傳統服飾被叫做「胡服」,漢人傳統服飾被稱之為「漢服」。所以,後來"漢服"這個詞彙的基本內涵也固定下來,即漢族傳統服飾。在唐代樊綽的書中就明確的稱大唐的服飾為"漢服".到了宋元明時期,一些異族執政者也明確地用「漢服」來指稱漢人服飾,如「遼國自太宗入晉之後,皇帝與南班漢官用漢服;太後與北班契丹臣僚用國服,其漢服即五代晉之遺制也」。元代修《遼史》時,甚至專門為漢服開辟了一個「漢服」條。
漢服影響
·中國北魏鮮卑族:改穿漢服 漢服
北魏孝文帝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著漢服。495年1月13日(太和十八年十二月初二日)。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了一系列漢化政策,主要內容有: 禁止穿鮮卑服裝,一律改著漢服; 禁止說鮮卑話,以漢語為唯一通行語言; 凡遷到洛陽的鮮卑人,一律以洛陽為籍貫,死後葬在洛陽,不準歸葬平城; 改鮮卑姓氏為漢姓。首先從皇室做起,把拓跋氏改為元氏,「其餘所改,不可勝紀(記)」。還規定鮮卑族的八個大姓與漢人頭等貴族崔、盧、李、鄭四姓門第相當,鮮卑八個大姓以外的貴族也規定了品級。使鮮卑貴族也和漢族一樣實行門閥制度; 禁止鮮卑族同姓通婚,鼓勵鮮卑族按門第與漢人結婚。孝文帝還率先做起,納漢族大姓的女子做後妃並為他的五個皇弟娶漢族大姓的女子作正妻,同時把公主們嫁給漢族大姓。盡管遭到一部分鮮卑貴族的阻撓和反對,孝文帝的改革最終得以成功,極大的促進了民族融合。此後僅經過數十年時間,中原的鮮卑等各少數民族就基本上和漢族人民融為一體了。 ·日本服裝:和服 和服,在日本稱為「著物」或者「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服裝。在日本的奈良時代,也即中國的盛唐時期,日本派出大量遣唐使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藝術、律令制度,這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當時他們還模仿唐制頒布了「衣服令」。初期和服為唐服翻版,之後的盛裝十二單的外套華服也被稱為「唐衣」(李氏朝鮮禮服長上衣也稱為唐衣,雖然兩者已經有了更多的民族特色)。和服雖由漢服發展而來,但經過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發展岀自己的民族特色。如男服的褲子,江戶時期之後女服腰帶逐漸增寬到比較大的尺度,腰帶鼓節移到後背並發展出種種樣式,也是區別和服與漢服的主要標志。和服衣料上的紋飾等往往也具有鮮明的日本民族特色。 ·朝鮮服裝:朝服 唐代時期,新羅與唐朝交往甚密,服飾特點幾乎與唐朝無異,李氏朝鮮中期之後朝服吸收了明朝服裝式樣,特別是女服朝高腰襦裙發展,而官服、朝服、宮廷重要禮服亦一直保留漢服制度,並隨漢服變化而變化,如唐朝時官員的烏紗襆頭的後系帶為下垂帶樣式,新羅官員襆頭同為此樣式,而明代之後改為展角樣式,李朝也改為短展角;如李朝王後大禮服一直都為中國皇後翟衣樣式。而現代朝服和漢服的主要不同之處:漢服一般是交領右衽,也有對襟的(V字領),而朝鮮服裝的交領不明顯,近似小v領;女服裙子束的特別高,而且下襬十分寬大、蓬鬆。 ·越南服裝:越服 越南古稱交趾(中國稱作「安南」),西元968年,丁部領(丁環)建立丁朝(大瞿越國),開始成為獨立的封建王朝,兩年後(970年)自稱皇帝。在服飾上,尤其是宮廷禮服,皇帝、大臣的朝服,幾乎就是中國漢族王朝宮廷禮服,皇帝、大臣朝服的翻版,試以越南末代皇帝保大所著之弁冠、兗服來看,與明朝宗藩服飾如出一轍,不過比之明朝皇帝,其造型顯得小一號而已。以漢族帝王的正式禮服——冕旒兗服為例,明代皇帝的冕旒是十二旒的,越南是六旒的。滿清占據中國之後的兩百多年間,與中國南疆山水相連的越南,仍然完好的保存著明式衣冠,從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在越南存留下來的許多珍貴照片和大量的歷史資料可以明確的反映出這一點,有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1898年駐雲南府(今昆明)的法國領事方蘇雅(AugusteFrancois,1857年8月20日—1935年7月4日)所著龍袍的照片,被許多人誤認為是古代皇帝的龍袍或者中國戲曲中的裝束,實際上,方蘇雅所著之服,乃是越南皇帝的朝服,從造型看,和明代宗藩、大臣的朝服一般無二。
滿族人做的混賬事,我也不想多說了。
剃發易服——是愚昧、野蠻的統治者造成的文化災難,是中華文明史上的污垢,也是漢族人的奇恥大辱,被奴役的標志。